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古印尼叫什么名字

古印尼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2-08-07 21:29:12

⑴ 印尼在中国唐朝时期的官方称谓是什么

室利佛逝,7 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兴起的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
室利佛逝初为末罗游(位于占卑地区)属国,后独立 。于7世纪后期先征服末罗游和海峡对岸的邦加岛 , 接着又试图征服控制巽达海峡的多罗摩古国 。775年 ,室利佛逝进一步扩张至马来半岛的六坤地区,控制马六甲海峡,后控制水陆咽喉——克拉地峡。 9世纪中叶从中爪哇败退的夏连特拉家族(见夏连特拉王朝)成为室利佛逝的统治者。1017年 ,室利佛逝遭到注辇(即南印度朱罗国)的袭击。1025年,注辇大举进犯室利佛逝本土及其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各属邦,室利佛逝的国力从此大受削弱。后由于东爪哇新柯沙里王国,特别是麻喏巴歇的崛起,各属邦的分崩离析,马来半岛北部各港口为新崛起的素可泰王朝所侵夺,1377年以后室利佛逝逐渐消亡。
室利佛逝是当时传播大乘佛教的中心。印度的佛学大师夏基阿基尔蒂曾在此讲学 ;671 年中国唐代高僧义净取海道前往印度学习佛法,曾在此学习梵语和佛教理论,从印度取经回来后,继续留此从事翻译和着述多年。10世纪末,室利佛逝受到伊夏纳王国(中国史籍称作阇婆,其政治中心在爪哇东部)的挑战。991年,伊夏纳曾派兵攻打室利佛逝。1006年,室利佛逝摧毁伊夏纳首都。1017年,室利佛逝遭到注辇(即南印度朱罗国)的袭击。1025年,注辇大举进犯室利佛逝本土及其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各属邦,室利佛逝的国力从此大受削弱,无力再行干预重新崛起的东爪哇爱尔棱加。两国达成协议,马来群岛西部属室利佛逝势力范围,东部则属爪哇王国势力范围。11世纪中叶迁都占卑。直至13世纪初,室利佛逝仍然控制着马六甲和巽达海峡的两岸地区和海上贸易。

⑵ 印尼在古代的称呼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⑶ 印度和印尼是两个国家吗两个全称是什么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从来就是两个国家,在15世纪以前印度的文化对印度尼西亚影响很大,印度尼西亚名字是欧洲殖民者起的。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2974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083千米。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3)古印尼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尼前身为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独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国。1963年收复了被荷兰侵占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4亿(2017年) ,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印尼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⑷ 印度尼西亚的别称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的别称是千岛之国以及火山之国,顾名思义,这个国家由无数岛屿组成,并且很多火山。

⑸ 中国古代称印尼什么

公元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到过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苏鲁马益(Surabaya)、满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爪哇国
爪哇国(梵文名Yavadvipa),又作叶调、诃陵、阇婆、呵罗单、耶婆提,古代东南亚古国,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唐朝时,一度为佛教国家。宋朝时分为三国,东爪哇最强,后为三佛齐所灭,信诃沙里国崛起后,在爪哇岛上建立了满者伯夷王朝,伊斯兰教兴盛。元朝时,元军大举征伐其地,败于满者伯夷王朝。明朝时,屡有入贡。后来,荷兰在此地建立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并于不久侵占全境。二战后,独立,并入印度尼西亚。

爪哇就是印尼古时统称

⑹ 现在的各国,古代都叫什么名字

阿拉伯帝国 叫大食
古罗马 叫大秦
泰国 叫暹罗
马来西亚 叫马六甲
印尼 叫爪哇
印度 叫天竺
中亚地区 叫呼罗珊 日本叫倭国 德国叫日尔曼 俄罗斯叫沙俄 印度叫身毒 印度尼西亚叫荷属东印度 新加坡叫满刺家 朝鲜叫高丽 实在是找不出来了当时没几个国家,或者就是属国没有国名!!!

⑺ 有谁知道印尼国家的历史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岛),意为印度各岛。印度古籍称之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为大洋之间的岛屿。至今仍有人称印尼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泛称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爪哇;欧洲 旅行家和探险家则称群岛为大爪哇和小爪哇;当地人称爪哇、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居民为爪哇人,称东边的小群岛为小爪哇。荷兰人入侵群岛后,印尼被称为荷属东印度或东印度。19世纪中叶,西欧学者最先将“印尼”用为地理名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开始考虑政治用语。初期使用“东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学生在荷兰成立“印尼协会”,“印尼”首次成为政治用语。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为民族和国家的名称之后,“印尼”便被广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为国名。
印尼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北接马来西亚,南与澳大利亚毗邻,东西两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处东西交通要冲,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印尼是由1.3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称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于这些岛屿星罗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国”称号。面积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亿(1985)。有100多个民族。爪哇人占47%,巽他人占14%,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语。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雅加达。
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4万年~前2世纪) 印尼是原始人类发源地之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在爪哇岛先后发现“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罗人”等原始人类化石。公元前4万年起,印尼原始居民进入氏族社会。构成印尼现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亚人(或称澳斯特尼西亚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纪陆续从亚洲大陆东南部迁来的。由于迁移时间的先后和在印尼定居地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但其共同点是种植稻谷,信仰万物有灵说,崇拜祖先灵魂,实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会(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南海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印度人来往群岛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传入,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公元3~7世纪,出现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奴隶制王国,如西爪哇的达鲁曼、中爪哇的诃陵和东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种姓制度被移植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社会制度。5世纪佛教开始传入。新兴地主阶级以佛教为武器反对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的婆罗门教。经过长达3个世纪左右的斗争,佛教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
7世纪中期,苏门答腊和爪哇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以苏门答腊巴邻旁(巨港)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迅速发展为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是当时东南亚佛教中心。7世纪之后,爪哇各独立王国之间、特别是印度教的珊阇耶王国与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争夺中爪哇的霸权。856年夏连特拉最后失败,王子逃往苏门答腊,继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纪,爪哇政治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的布兰塔斯河流域。11世纪起,室利佛逝国势日衰,到13世纪未终于灭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国。在格尔塔纳加拉统治时期(1268~1292),王朝发展为印尼第二个跨岛的强国。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尔塔纳加拉之婿罗登·韦查耶与中国元军合力,击败复辟势力,次年又赶走元军,建立麻喏巴歇王国,版图包括今印尼国土和马来半岛。13世纪末,伊斯兰教进入印尼后广泛传播,属领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区长官先后皈依伊斯兰教,建立穆斯林政权,脱离王国。1478年东爪哇封建领主军队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国遂亡。
16世纪末,印尼各主要岛屿兴起较为强大的穆斯林王国。爪哇有马打蓝和万丹,苏门答腊有亚齐,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马打蓝最为强盛。17世纪初,马打蓝苏丹阿贡(马斯·朗桑)致力于统一爪哇,征服内陆印度教王国。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16世纪末~1942年) 16世纪西方殖民者纷纷来到东南亚地区。1511年7月1日A.de阿尔布凯克率领葡萄牙舰队侵入印尼。1596年荷兰商人组织第1支殖民先遣队闯入印尼。1602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联合东印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619年公司占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后,就以它为基地,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对印尼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掠夺。在公司统治时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反抗有杜鲁诺佐约的抗荷武装斗争(1674~1679)、苏拉巴蒂起义、基·托坡领导的万丹人民起义(1750~1755)。印尼人民持续不断的武装斗争延缓了印尼殖民化的进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接管印尼殖民地。(见彩图)
1806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占领荷兰,继而派H.W.丹德尔斯任印尼总督(1808~1811)。1811年英军攻占印尼,建立短期统治(1811~1816),T.S.莱佛士为副督,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实行货币地租制,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816年荷兰收回印尼的统治权,恢复公司某些剥削制度,从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兰教阿訇的权益。日惹土邦爱国封建主蒂博·尼哥罗领导人民起义(见蒂博·尼哥罗起义)。在苏门答腊也爆发伊玛目·朋佐尔领导的斗争(称比达里运动)。荷兰财政日绌,为搜刮印尼资源,总督J.C.van den博施于1830年实行强迫种植制,规定农民必须把大部分土地和时间用于种植欧洲市场所需要的农作物,并按规定价格卖给殖民政府。强迫种植制给荷兰带来神话般的利润,大大促进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荷兰本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和印尼农民不断起义,荷兰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从1870年开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占领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颁布后,以荷兰为首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印尼,争租土地,经营大种植园,兴办各种近代企业。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村社瓦解和农民分化过程。印尼逐步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爪哇农民运动也出现新特点,19世纪90年代,爪哇爆发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萨敏运动”。运动的领导人萨敏主张恢复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1907年,萨敏等人被流放。荷兰所发动的大规模殖民战争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别是亚齐人民坚持长达30多年的武装斗争(见亚齐战争)。直到1910年荷兰才征服整个印尼。
20世纪初由于印尼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荷兰在印尼实行所谓“伦理政策”,推广欧式教育,在印尼开始出现一批新知识分子。印尼妇女运动的先驱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唤起民族觉醒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译崇知社)。此后,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出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1912)和“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1914)在领导和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中的激进派参加伊联工作,使“伊斯兰联盟”发展为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20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改名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义者禁止成员跨党,共产党人被迫退出伊联中央。此后,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工人运动有所发展,农民也纷纷加入党的群众性组织──“人民同盟”。殖民当局采取残酷镇压措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被流放国外。1926年共产党人领导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但遭血腥镇压。
共产党起义的失败和伊斯兰联盟的衰落,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夺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创造了条件。1926年苏加诺在万隆创立研究俱乐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义联盟,苏加诺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达召开大会,通过“青年誓言”,强调印尼儿女承认一个民族、一个祖国、一种语言,有力地推动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当局逮捕苏加诺等领导人,宣布民族党为非法组织。民族党后分裂为印度尼西亚党和印尼国民教育党(又称新民族党),从事合法活动。地主资产阶级各政党只提出温和的改革要求,脱离群众,致使工农运动失去革命领导,1933年“七省”号军舰起义也很快遭到镇压。苏加诺第2次被捕。30年代后半期,印尼民族主义者的有识之士决定与荷兰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由于荷兰政府顽固地拒绝在印尼实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数民族主义者轻信日本的宣传,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独立。
日本占领时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军队侵占印尼,荷兰殖民当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对印尼进行疯狂掠夺和搜刮;同时,为了拉拢有影响的民族主义者作为政治工具,就把苏加诺和哈达从流放地接回。在日本占领期间,多数印尼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基本上采取与日本占领当局合作的立场,同时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大量民族主义宣传工作。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一些民族主义抗日派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从1943年起,艾地等人领导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党,在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举行起义。随着战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阴谋,1945年春,准许印尼筹备独立。6月1日,苏加诺在独立筹备调查会(后改为独立筹备会)上发表有关“建国五项原则”的演说。
印尼独立与印尼共和国(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印尼人民发动八月革命(见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8月18日,独立筹备会通过宪法,苏加诺、M.哈达当选为正、副总统。9月确立总统内阁制,11月改行议会内阁制,地主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同年9月英军在印尼登陆,荷兰也企图卷土重来。荷兰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后发动两次殖民战争。印尼人民展开英勇的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印尼资产阶级政府先后被迫签订《林芽椰蒂协定》(1947)和《伦维尔休战协定》(1948),1949年11月,哈达政府与荷兰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对和抵制保留荷兰特权的联邦制,强烈要求统一。1950年8月15日,苏加诺正式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
共和国成立后,印尼政党林立,主要政党有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1952年退出马斯友美党)、民族党、共产党、平民党、伊斯兰联盟党和社会党。它们基本上组成 3种政治势力。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使国内政局动荡不定,内阁更换频繁。50年代中期,在共产党支持下,先后两次组阁的民族党奉行进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的内外政策。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印尼召开会议,发表着名的万隆十项原则(见万隆会议)。1956年印尼宣布废除圆桌会议协定。在帝国主义策动下,1956~1958年在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地先后发生军事叛乱。苏加诺为了平衡左右政治势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权,于1959年宣布恢复1945年宪法,倡导“纳沙贡体系”(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对外继续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国内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拥有实力的军人集团势力迅速发展。1965年印度尼西亚“九·三○”事件之后,军人集团控制政局,大规模镇压印尼共产党和清洗异己势力,并逐步剥夺苏加诺总统的职权。1968年苏哈托正式就任总统。此后苏哈托多次连选连任总统。

印度尼西亚历史苏哈托执政期间,对外政策基本上执行亲西方国家路线,但致力于加强区域性合作。对内执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替代工业”和“面向出口”工业,从1965年至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左右,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和新生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1976年印尼军队侵入东帝汶,同年7月印尼国会宣布把东帝汶“并入”印尼版图。

⑻ 世界各国古代都叫什么

中国:中央之邦;
日本:古称“倭”“大和”,分别为“山峡”与“多山之地”之意;最早使用“日本”一词,为在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前后。
朝鲜:古称“高丽”,系山高水丽之意,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改国号为“朝鲜”,意为“早晨清新的国家”;
泰国:古称“暹罗”,指称皮肤较黑的部族;1939年改国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缅甸:宋以缅甸山区遥远,道路阻隔,应而称之为“缅”(遥远之意);

柬埔寨:汉称“扶南”,为“山地之王”意,后称真腊,明开始称“柬埔寨”;

老挝:以国内主要民族“寮”族得称;

越南:~~~

马来西亚:在梵文中意为“黄金之国’;

新加坡:“狮子城”之意;

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以希腊文“水”和‘岛“组成,,表示其既为海国,,又为岛国;

文莱:马来语中意为“水果”,专指芒果;

东帝汶:在帝汶东部。帝汶在印尼语中意为“东方”,因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边得名;

印度:因信得河而来,古时印度人以信度表示河流;

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

孟加拉国:因主要民族得称;

尼泊尔:藏语中意为“木头房子”;

不丹:出自梵文,意为“吐鲁番的边疆”;

锡金:尼泊尔语中意为“新地方”;

斯里兰卡:僧加罗语意为“光明,灿烂,富裕的土地”;

马尔代夫:梵文“岛屿”;

阿富汗:因国内主要民族“阿富汗族”得称;

伊朗:从“雅利安人”衍生而来,波斯语中意为“贵人”;

伊拉克:阿拉伯语中意为“血管”,,指流经伊拉克的两河;

黎巴嫩:在古腓尼基语中意为“白色的山岭”,指山顶积雪;

约旦:因“约旦河”得名,在希伯来语中,“约旦”意为“咆哮”之意;

土耳其:突厥;

塞浦路斯:希腊文中“铜’之意;

沙特阿拉伯:从统治家族“沙特”得名,“沙特”意为“幸福”;

科威特:阿拉伯语中“小城堡”之意;

阿曼:“宁静的土地”;

也门:右边之意,,即:站在麦加,面向东方,也门即在其右;

巴林:巴林岛;

阿联酋:。。。。。

澳大利亚:拉丁文中意为“南方的大陆”,古时,托勒密推想,北方既有陆地,南方也必有一块陆地;

新西兰:来源于荷兰语,意为“新的海中陆地”;

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一词源于马来文,意为“卷头发”,“新几内亚”为殖民者荷兰人所起,因当时初登上岛,见当地居民皮肤黝黑,很像西非几内亚人;

所罗门群岛:源于圣经故事所罗门王藏宝之地;

斐济:得名于其主岛“维提岛”;

汤加:当地土着名称,意为“圣地”;

基里巴斯:原称吉儿伯特,为发现本岛之殖民探险家名字;

埃及:埃及人读作:迷死儿,阿拉伯语意为“辽阔的土地”;

利比亚:历史悠久,不可考,希腊时代泛指埃及以西所有非洲大陆;

突尼斯:得名自其首都突尼斯城,,乃阿拉伯人扩张时,为攻打柏柏尔人之加太基而建立的要塞“塔尔欣”之误称;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群岛”之意,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

毛里塔尼亚:“摩尔人之国家”;

塞内加尔:得名于塞内加尔河;

冈比亚:因河得名;

几内亚:在土着苏苏人语中意为“魔鬼”,西方殖民者初登上陆,土着人以为是魔鬼,大叫“几内亚”,西方人以为此即为当地地名,,顾命名为“几内亚”;

塞拉利昂:葡萄牙语中意为“狮子山”,;

利比里亚:取义拉丁文“自由的土地”,为美国殖民协会安置释放黑奴向当地酋长购买的土地;

科特迪瓦:科特迪瓦;

加纳:古代加纳王国;

多哥:泻湖之滨,因其海岸多泻湖;

尼日尔爾利亚:得名于尼日尔爾尔河,“尼日尔爾尔”在柏柏尔语中即为“河”之意;

尼日尔爾尔:~~~~

佛得角:得名于非洲西角,佛得角;

乍得:得名于乍得湖,当地语“一片汪洋”之意;

刚果:刚果河;

中非:~~~

喀麦隆:葡萄牙语“大龙虾”之意,为当时葡萄牙殖民者在河口捕鱼时捕到大量龙虾得名;

加蓬:当地河口形状似当时葡萄牙殖民者衣服的名称“卡膀”;

安哥拉:得名于班图国家姆本杜王国的恩哥拉国王;

埃塞俄比亚:“黝黑的面容”,古埃及人误以为当地人的皮肤是由于太阳烤炙所致;

吉布提:当地语意为“我的锅”,传说西方人来到后问一位正在煮饭的老人此地如何称呼,老人误以为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回答:我的锅~~

索马里:当地人以为是一位古代富人的名字;

肯尼亚:班图语“鸵鸟”之意,因肯尼亚山被当地人比喻为鸵鸟;

坦桑尼亚:坦嶱尼碦与桑几巴尔人的国家。“坦嶱尼碦”意为水的交汇处,指坦嶱尼碦湖,“桑几巴尔”为波斯语“黑人土地”之意;

赞比亚:要求独立的民族主义者政党的名称,以赞比西河得名;

津巴布韦:“石头城”之意,国内有古代遗址“大津巴布韦遗址”;

莫桑比克:原为一古代城堡的名称;

马达加斯加:葡萄牙殖民者误以为此地为摩加迪沙王国,错误的拼音和错误的读法所致;

科摩罗:阿拉伯语“月亮”之意;

挪威:北方航道之意,指沿海岸线的航道;

芬兰:得名于主要民族芬兰人;

瑞典:由中世纪一古国名演化而来;

丹麦:丹人的国家;

冰岛:当地居民不愿再有移民过来,顾给此地取了个吓人的名字“冰岛”~~

英国:不列颠,古不列当人居住于此,初被称为布列顿尼亚。

爱尔兰:“绿色”之意;

荷兰:“森林之国家”;

比利时:来源于古贝尔基人,意为“勇敢”之意;

卢森堡:古萨克森语“小城镇”之意;

法国:源自“法兰克人”,意为“自由人”;

罗马尼亚:“罗马人的国家”;

保加利亚:来与于突厥人保加尔族;

阿尔巴尼亚:积雪的山岳;

意大利:~~~~~,小牛生长的地方??

圣马力诺:圣徒马力诺;

马耳他:腓尼基语“庇护所”之意;

摩纳哥:据称为古希腊英雄海格力斯所建,意为“隐士”;

安道尔:·古代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一个小缓冲国;

西班牙:来自于希腊语“兔子”因当时腓尼基人来到时,发现当地兔子很多;

葡萄牙:“温暖的港湾”,波尔图,,后来泛指全国;

匈牙利:匈人的国家;

奥地利:“东方地区”,查理曼时代此地为查理曼帝国的东部边境;

瑞士:来自其一个州的名字,意为焚烧,原来,这里为森林,焚烧后适合人居;

德国:人民的国家??

俄罗斯:源于罗斯,指由斯堪的纳维亚南下的瓦兰几亚人;

加拿大:易洛魁语“棚户”之意,,初法国探险家来此,问当地居民此为何处,答曰:棚户~;

美国:~~~~~~不讲~

墨西哥:来源于阿兹特克人战神名;

危地马拉:当地印第安语“森林之国”;

伯利兹:一个海盗名;

洪都拉斯:西语“无底深渊”;

哥斯达黎加:富裕的海岸;

巴拿马:当地印第安人称呼,意为“鱼乡”;

巴哈马:“浅滩”之意,得名于当地地势;

古巴:一个土着部族名称;

海地:当地印第安语“高山”之意;

格林纳达:“石榴”,形似石榴;

巴巴多斯:“长胡子”,当地一种无花果很像胡子;

巴西:红木;

厄瓜多爾尔尔:古人称,“太阳之路”;

哥伦比亚:~~~~~不讲;

委内瑞拉:小威尼斯,殖民者初到此地发现当地居民住在湖边的吊楼里,,似威尼斯;

苏里南:部族名;

秘鲁:玉米之仓;

智利:世界边缘;

玻利维亚:玻利瓦尔;

巴拉圭:一条彩色的河流;

乌拉圭:贝壳之河;

阿根廷:银;

⑼ 世界历史:古印度叫支什么那三个字的

“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有人指出:Ci^na之名在《摩诃婆罗多》、《摩奴法典》、《罗摩耶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现了。但还不能确证这就是指中国。《释迦方志》引用了后汉献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话:“成光子云:‘中天竺国东至振旦国五万八千里。’”那么振旦最迟在东汉以前就已经广为印度人熟悉了。
“支那”和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梵语Ci^na—stha^ na之说,也已为学界公认。古代希腊、罗马等国对我国的称呼,除了有缯绢之义转化来的Serice(塞里斯)外,还有与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春秋时秦穆公归并了许多西北部游牧民族,并把翟(狄)人部落赶到漠北,秦始皇时代,又迫使匈奴西迁。他们就逐步渗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同时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并以为那就是中国了。这种说法还有争议,但从《史记》中说秦国“禁不得祠”来看,如果“不得祠”就是佛陀寺,那么秦与印度早就有交往了,佛经中的支那就是秦,从而转化为中国之意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日本僧侣空海曾于804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因此可以推断他书中的“支那”,是从汉译经典里学来的。以后一些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也开始用起了“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但明治维新时,山鹿素行等人觉得国名之争,可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认为与中国相对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写了一本《中朝实录》来争这个“中朝”之名。接着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19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继续使用“倭人”一词以外,还因为英语中的Japan源于漆器,而且日本想脱亚入欧,就用它的音译,称之为:“假扮”。

阅读全文

与古印尼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币一块钱现在多少钱 浏览:95
中国银行的2021纪念币怎么抽 浏览:158
印尼现在的气温是多少度 浏览:617
伊朗人在美国有多少人口 浏览:938
宁波到英国坐船多久 浏览:76
中国到英国护照多少钱 浏览:125
印尼海鲜酒家华侨城店怎么样 浏览:125
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中国哪些地方会被淹 浏览:765
英国实力为什么强 浏览:245
印度红蝎咬人怎么办 浏览:658
在哪里看中国乒乓球直播 浏览:77
印尼贡木是什么档次 浏览:593
意大利撒丁岛绵羊是什么品种 浏览:240
海南菠萝蜜与越南菠萝蜜哪个好吃 浏览:574
印度有哪些伟大的企业 浏览:814
印度国家哪个州最富 浏览:715
我是怎么追到意大利 浏览:47
伊朗为什么帮印度 浏览:894
印尼那边的pt是什么意思 浏览:862
哪里能够买到越南一年级书籍 浏览: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