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梭罗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梭罗文化创意(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4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交流与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创意服务,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翻译服务,设计、制作各类广告,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商务信息咨询,旅游咨询(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等。
法定代表人:李德盛
成立时间:2013-04-09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23000057607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瀛东村53号3幢205室(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
❷ 请问现在还有梭罗国吗它的历史
没有了。
在158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当地领主苏塔·威查亚·森纳帕提(Suta Wijaya Senapati,1586~1601在位)利用巴章素丹同各领主之间的矛盾,举兵打败巴章国素丹卫队,逼迫素丹阿里亚·潘吉里引退淡目,灭巴章国。
将国都从巴章迁到马打蓝首府克尔塔(Kerta),自称素丹,建立伊斯兰教马打蓝国。
森纳帕提继续征战,扩张疆域。
在17世纪初,王国领有中、东爪哇及西爪哇的一部分土地。国家的核心部分是素丹的世袭领地克腊帕亚克、马打蓝、巴章和葛都,即包括当代惹、梭罗和葛都,由素丹直接统治。
后改国都为巴刹格德,并在那里建造王宫。在素丹马斯·佐朗(Mas Jolang,1601~1613在位)执政时,由首相楚鲁马尔塔尼(Jurumartani)辅弼,平息国内亲王叛乱,使王国免于分裂。
1604年,讨伐并攻占淡目都城,打败地方叛军,俘获普格尔亲王。
在1609~1610年,王国军队先后征服克尔托索诺、谏义里、威罗索诺(莫佐阿贡)及苏鲁马益(泗水)。
拉登·朗桑(Raden Rangsang,1613~1645在位)执政时,以素丹·阿贡(Sultan Agung,即最高素丹)自称。
经过多次征战,讨伐叛逆,进一步统一了中爪哇和东爪哇地区,攻占了爪哇沿海的泅水、马都拉和井里汶,并将势力伸展到苏门答腊东部和加里曼丹南部。
在1628和1629年,拉登·朗桑两度率大军攻击巴达维亚(即雅加达)的荷兰侵略者都未成功(巴达维亚战役)。此后他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鼓励岛际贸易。
在1633年制定印尼第一部伊斯兰教法典,并改用以伊斯兰教历为基础的爪哇历法。
在素丹阿芒·古拉特一世在位时期(1645~1677),因暴虐和苛税,加之荷、英的侵略,丧失海运控制权,贸易递减,生产下降,国势衰落。
在1674年马都拉的特鲁诺佐约(Trunadjaya)领导人民举行抗荷武装起义,后进军爪哇,曾攻占马打蓝首都,占领东爪哇全部沿海地区。
在1677年,阿芒·古拉特二世在荷兰殖民主义者支持下,继承素丹位,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订奴役性条约,成为其附庸,荷兰夺得勃良安地区。
在1686年,联合米南加保国共同驱逐荷兰殖民势力,未果。1704年后,马打蓝国大部领土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沦为其附属国。
后国内发生3次争夺王位继承的战争,结果在1755年被荷兰分裂为日惹国和梭罗国,两国均被迫臣服于荷兰东印度公司。
现梭罗( Solo /Surakarta,又译“苏拉加达/索拉卡尔塔”),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主要城市之一。
(2)上海到印尼梭罗soc空运多少钱扩展阅读:
梭罗是印尼很古老的城市,当时印尼独立时的首都就是设在这里。现在在印尼的一些地方仍保留着地域性的国王,在日惹和梭罗都有国王保留着王宫。梭罗的王宫占地面积虽然没有日惹的大,但是保留的十分完好。
据说是因为在荷兰殖民时期梭罗的国王一直抵制荷兰人,所以印尼独立后,印尼的政府仍然给予他一定的权力,不用经过民选直接世袭当地省的省长。
❸ 关于梭罗和爱默生的
爱默生与梭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ZZ
2008-03-21 00:15:24 来自: 光风霁月(sitting,waiting,seeing)
爱默生与梭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王炳根《书屋》2006/12
一、故居、日记
在细雨中走出爱默生故居的时候,一个问题如眼前的雨丝一样缠绕着我的心绪。以
我的观念,这座房子,无论如何应该有梭罗的一个位置,这不仅是他曾前后两次、长达
两年多时间住在这座房子中,为前往欧洲游学的爱默生看守家园,呵护家人,而且《瓦
尔登湖》的写作与修改也曾在这座房子里进行。在一定的意义上,这座房子对梭罗而言
堪称精神的家园,但现在的梭罗却被他的家园放逐了。
这座建于十九世纪初的房子,方方正正,典型的乔治时代的木制建筑。双层,对称
的八个大房间,爱默生与第二任妻子莉迪安生活的一切在这里详尽陈列,还有终生未嫁
的大女儿的画像及卧室也都如昨,当年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俱乐部”也以小圆桌为中心
体现了出来。我在参观时纳闷,为什么不给梭罗一个位置?当年梭罗在这座房子里为爱
默生当管家时,住在哪一个房间?通过翻译传达到年老的讲解员耳朵里,没有想到她竟
定神地看了我一眼,似乎眼前这个东方人触及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她没有笑,却有些
俏皮地告诉我:“也许是住在阁楼上吧。”我走到庭院,回望了房子的屋顶,没有尖
顶,没有天窗,屋顶的斜度不高呀,如何住人?
也许梭罗上到阁楼便躺着?但梭罗分明喜爱在大自然中散步。
我回国后曾在上海停留了几天,那日参观过上海博物馆,独自去逛南京路,经一家
书店,见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旧书新出,徐迟翻译,便又买了一
本。其实我的书架上已有这本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译者也是徐迟,但一时不在
手头。对于《瓦尔登湖》这样的书有两个版本自然不算多,而我主要是想早点翻阅,果
然,证实了第一次阅读时留下的印象,这本书中提到了诸多的先圣与哲人凡一百八十余
人,但自始至终就是没有“爱默生”三个字,不说爱默生对梭罗的种种扶持与帮助,不
说爱默生与梭罗的友谊,仅就这本书而言:爱默生允许他梭罗在自己的土地上盖一座小
屋远离尘世地进行观察与实践(因为是爱默生的土地,梭罗还可免交土地税。其实,在
这之前,梭罗便梦想到林肯的弗林特湖畔生活,但土地的所有者拒绝梭罗构建木屋),
同时也为他写作与修改《瓦尔登湖》提供了条件,而梭罗在他的书中对爱默生却是水过
无痕!
一八四五年三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
子的地方,就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轻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
(梭罗:《瓦尔登湖》)
借来的斧头,说了,土地呢?好像是他自家的,想盖房便盖房,想砍树便砍树,其
实这一切都是爱默生的赐予,而梭罗却是缄口不言。那时的爱默生已是大名鼎鼎了吧,
他183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美国学者”,震动了思想文化界,被称为美国思想与文学
的“独立宣言”,纵是当时在哈佛读书的梭罗没到现场听过这个演讲,也完全明白爱默
生在美国思想界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了,按常理,在这里提一下爱默生,那是他的光
荣,甚至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这本书完全可以题上“献给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但梭罗是不按习惯生活、不按常理出牌之人。
我想从梭罗的其他着作中寻找有关爱默生的只言片语:
10月22日,“现在你在做什么?”他问,“你写日记吗?”于是我今天就动笔写。
据专家研究,这是梭罗的第一篇日记,起问者便是爱默生,实际上爱默生不仅仅是
问,而是告诫他要写日记,告诫的内容梭罗忽略不记,就是发问人也为代指,“他
问”,一开始便是那么的吝啬而乏敬意。1837年的梭罗只不过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孺子
呢。
这天的日记中下面的一段更是重要:
为了独处,我发现有必要逃避现有的一切——我逃避我自己。我怎么能在罗马皇帝
装满镜子的居室里独处呢?我要找一个阁楼。一定不要去打搅那里的蜘蛛,根本不用打
扫地板,也不用归置里面的破烂东西。(《梭罗日记》第2页)
这几乎是梭罗四十四岁短暂生命的自我画像,而且简直是一锤定音(型),爱默生
就没有发现?
终于读到了爱默生的名字了。那是梭罗刚刚在瓦尔登湖畔小屋住厌倦了,回到了康
科德城的1847年,这时的爱默生又远行英伦,眼前的这座房子以及住在房子里的人都交
给了梭罗照管。梭罗就像主人一样在这座房子里写作与生活,也还做些测量土地的活
儿,将爱默生家的地产量了个一清二楚(我在康科德公共图书馆见过梭罗使用过的测量
仪器、见过他为爱默生的地产手绘的图纸),并且继续记日记。这一年,在留存下来的
几页日记中,梭罗先是将爱默生深受其影响的两个英国人戏谑了一番,说:“卡莱尔身
为学者,怀着对人类的同情,从事着诚挚、忠实而英勇无畏的工作……卡莱尔的才华也
许完全等同于他的天赋。”算是承认他的才华,虽然是上天赋予的,而对华兹华斯则更
不客气,说他“才力微弱,不像毋庸置疑的和不屈不挠的天才那么伟大和令人钦佩……
他想要实现一切勇敢和过得去的人生,最后心怀希望死去。”现在轮到爱默生了,也终
于有了爱默生的名字和头衔:
爱默生也是评论家、诗人、哲学家,他所具有的才华不那么显眼,似乎不能胜任他
的工作;可他的领域还在扩展,所要完成的工作越发艰巨,过的是远比别人紧张的生
活;设法去实现一种神圣的生活;他的挚爱和才智得到同样的发展。假如再前进一步的
话,一个新的天国便向他敞开大门。爱、友情、宗教、诗歌和神灵都与他亲密无间。一
个艺术家的生活;更加斑斓的色彩,更具观察力、更加敏锐的知觉;不那么强壮、灵
活,却在自己的领域里脚踏实地;信仰坚定,一个评判众人的法官。找不到像他这样全
面的对人对事的评论家,找不到像他这样值得信任和信仰坚定的人。在他的身上比任何
人都更多地实现了人的崇高品质。他是一个无条件赞美神明的诗人评论家。(《梭罗日
记》第43~44页)
对于这个不那么好把握的语无伦次式的评价,读者诸君自有理解。依我之见,他给
爱默生戴了那么多帽子,无非是想说这样的一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他还
在自不量力地扩张,真是活得太累,那些个完人与圣人式的赞美,便只有某种反讽的意
味了。
二、长者、导师、教练
爱默生结识梭罗算是他的幸运年。1837年,他的《论自然》刚出版,他的“美国学
者”的演讲引发了美国思想与文学的独立运动,他与莉迪安的第一个儿子也降生到人
世,这个幸运也许还应该加上有了梭罗,“这个男孩说的每一句话都使得他非常愉
快”。蛰居康科德小镇的爱默生喜爱散步,习惯手杖,柱着手杖散步的爱默生思考着他
的超验主义。在他们认识后不久,两人做了一次远程的步行,爱默生抛开了手杖,一直
走到当地最高的山崖,一览萨德伯里河谷壮丽的景观:“天气很暖,愉快,薄雾绵绵,
整个山川好似个露天大剧场,沉醉于欢乐之中。乌鸦的啼鸣仿佛在空气中的每一个尘埃
上回荡。”爱默生写日记,喜乐之情溢于言表。爱默生阅读梭罗,梭罗也阅读着爱默
生,《论自然》这部体现了超验主义哲学全部雏形的着作,梭罗一时着迷,据说是连读
了两遍。从这里,他走近了爱默生,走进了爱默生的生活圈子,走入了“超验主义俱乐
部”。
我在访问康科德公共图书馆时,看到了好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爱默生与梭罗
的雕塑与油画,陪同参观的聂茸副馆长告诉我,梭罗个头中等,爱默生的块头很大,但
他们的肩膀都向两侧倾斜,很像,同时,两人都拥有高挺的鼻子,梭罗的眼睛最为引人
注目,又大又深,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爱默生走路喜用手杖,梭罗却是两眼盯着地上,
注视着那些落叶、花朵或印第安人的箭头。她说,不少的书中都描写到他们这些长相上
的特点,因而有人说,梭罗既不是爱默生的儿子又不是兄弟,但又似乎两者兼而有之。
我想,这大概并不是完全指他们的相貌吧,或许更多的是指爱默生与梭罗的精神史和生
活史?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爱默生对梭罗爱才如子,常常不等那位刚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
子开口,便忍不住将扶持的手搭了过去。梭罗大学毕业,成绩本为平平,但爱默生认为
此后生才华横溢,便写了信给哈佛的总裁(校长)昆西,隆重推荐。昆西自然相信爱默
生,梭罗也便有了二十五美元的奖学金(那时年薪五十美元为正常收入,梭罗在瓦尔登
湖造屋全部的费用为:二十八点一二五美元,他在瓦尔登湖一年种植玉米、薯仔和萝卜
等总收入为二十三点四四美元)。大学毕业后的梭罗求职未果,便自办一所小型的私立
小学,爱默生赶去看看,说不行,便说服梭罗的母校康科德学院接管了那所刚创办的小
学,梭罗与他的哥哥约翰同时进入学院任教。《日晷》是超验主义者的刊物,一段时间
为爱默生的女友玛格丽特·富勒主编,梭罗一再投稿,虽然富勒也认识梭罗,但她认为
梭罗的诗写得不好,不予发表,爱默生又接过来看看,经他的手一改一删,便顺利地通
过了。这还不算,爱默生还亲自操刀配上一段按语:“我的亨利·梭罗将成为这个社交
聚会的大诗人,并且总有一天会成为所有社交聚会的大诗人。”在爱默生的关照下,梭
罗在总共十六期的《日晷》上发表了诗歌、随笔与译文达三十一篇之多。到了1843年,
梭罗失恋,继而又失去哥哥,痛不欲生,爱默生为了让他摆脱抑郁的心情,介绍他到居
住在曼哈顿的哥哥威廉·爱默生家当家庭教师,并引荐其进入纽约的文学圈,可是梭罗
对纽约没有好感,“这地方比我想象的还糟一千倍”,只在那儿呆了半年多一点,便悄
然打道回府。爱默生见之,没有半句责备,反而为其开脱,说“这种叛逆精神,多像他
的兄弟”。至于爱默生在1841年至1843年、1847年至1848年先后两次长达两年多的时
间,在前往欧洲游学期间,将家园与家人都托付与他;至于作为超验主义领袖在思想与
观念上对梭罗的灌输与影响,包括允许使用瓦尔登湖的土地等等,那就自不必说了。
同时代有个叫阿尔比的人,对他们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情景,作过如是的描述:
他与爱默生在一起很自在,整个下午和傍晚他都在那儿。我离开的时候他还在火炉
边。我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员。爱默生不断听从梭罗的意见,似乎
期待着梭罗的观点,总是准备对他否定性的、尖刻的批评抱以微微的一笑,特别是关于
教育和教育制度方面。爱默生总是为哈佛辩护,说自己十四岁就进那里学习了。这引起
梭罗的愤怒,他认为哈佛的教程没有任何益处。而爱默生似乎有意说这些去挑起梭罗的
怒火,并以此为乐。提到剑桥的课程时,爱默生随口说,那里讲授几乎所有的学科和分
支。梭罗抓住一点机会反驳:“对!的确是这样,所有的分支,没有一点跟学科有
关。”对此,爱默生抱以由衷的大笑。晚上,梭罗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孩子们身上,一直
在篝火上烤玉米。
如此这般的关系,何止是父子和兄弟,简直还是精神的导师与生活的教练。
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爱默生只是一味地从长者的角度、导师的角度、教练的角度
来关怀着扶持着信任着期望着梭罗,但是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梭罗是不是需
要这一切!尤其是爱默生忘记自己对梭罗最为欣赏的叛逆精神,而且是一个孤独的叛逆
者,叛逆社会、叛逆当局、叛逆世俗、叛逆世人,难道就不叛逆你爱默生?
美国学者斯蒂芬·哈恩在分析爱默生与梭罗的关系时,说:“无论是就个人而言还
是按理智行事,梭罗对爱默生的态度都近似于这样一种感觉:不咬喂食的那只手——即
使咬也至少不那么明显。”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梭罗与爱默生并未发生“正面
交锋”。诚如上述那段具体的描述所显示,梭罗对爱默生的叛逆是以忍让的方式出现,
还包括沉默的方式,爱默生忽视或忽略了梭罗的忍让与沉默,或将梭罗的忍让与沉默视
为接受的信息。所以,爱默生心安理得地称“我的亨利·梭罗”。
三、“敌人”、“毒箭”、“榆树枝”
直到爱默生第二次从欧洲游学归来,梭罗的叛逆精神才强烈显露出来,两人的关系
趋于淡漠且一度抵达紧张的程度。研究者分析,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公开化,一是将
近一年的时间,爱默生在欧洲,梭罗在他的家,和他的妻子与孩子们都建立了非常亲密
的关系,梭罗“似乎已经习惯了呆在爱默生家里,爱默生的归来一定令他感到无所适
从”;另一个原因是梭罗不赞成爱默生的英国之行,尤其不同意他对英国世俗的赞美;
再就是梭罗的名气与声望渐长,但有人指称他不过是爱默生的影子与追随者。
因为在人家家里呆惯了而排斥真正的主人,于情与于理都不合。这还只不过是一种
表现形式,实际上,梭罗一直在感情上默默地眷恋着比他大了十六岁的爱默生的第二任
妻子莉迪安。早在1841年,梭罗在曼哈顿当家庭教师时,便不时从纽约给莉迪安寄信,
那些字迹潦草如天书的信,字里行间无不玄妙含情,而梭罗包罗万象的日记中,也有不
少暗指莉迪安的段落。他似乎在用某种复杂却又未完全明白的方式爱恋着莉迪安。“别
的人是我的亲人,是我的相识,但你是我的。”他在爱默生游学英国时的日记中写道:
“你属于我,我也属于你。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结束,你又从哪里开始——你我生命的
交接之处是如此的和谐。”这些事情,爱默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虽然每人有爱的权
力,梭罗对莉迪安的爱,也并不表示乱伦,况且那时,爱默生与小他十几岁的玛格丽特
·富勒也有着某种暧昧的关系,所以,理性分析爱默生不致嫉妒,但在潜意识中呢?因
为我回家让你不习惯,这就更显得荒唐了,长者、导师、教练如爱默生者,也是无法容
忍的。爱默生在英国期间,自然是不断地给美国的家人与朋友写信的,这些信件的来往
者,自然也包括梭罗,由于爱默生在信中有不少地方对英国工业文明持赞美之词,梭罗
不能接受,信中对爱默生所赞美的英国成就、物质文明、蒸汽机、速度及言论自由、书
籍等都持一种怀疑态度,对爱默生在这一切东西面前的热忱与赞美表示了轻蔑,甚至在
有的信件中,梭罗在身份上有些错位,错将爱默生赋予他家庭一员的位置看成了自己真
实的位置,而对远在英伦的主人,使用着尖刻且带有防御性的语言。至于影子与追随者
的问题,实际上一开始,梭罗便不想成为爱默生的影子,也不希望自己仅成为他的追随
者,他有一整套生活与人生的理念,即使在日记这样私人化的介质中,也不承认爱默生
对他的影响。他的第一篇日记中便是不想将这个影子带进去的明证,途中还会时不时地
擦去追随的痕迹,只是因为碍着“那只喂食的手”,才没有反咬过去,但当那种一直担
心、防备并不想承认的事情在自己出名之后却被人提起,梭罗的叛逆甚至愤怒的情绪就
可想而知了。
仅仅这些原因,足可以导致两人原有关系破裂与现存关系的紧张,而由于梭罗神经
质的性格,在他这一面表示得可能就更为明显了。1849年,梭罗的《康科德与梅里马克
河上的一周》出版,这本书销量极差,而爱默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宽厚和热忱,甚至对
此书的缺点进行了一些荒唐的批评。梭罗被弄懵了:“我写了一本书,并请我的朋友提
出批评,结果除了一篇赞词之外我什么也没听到——后来朋友和我疏远了,我又因为书
中的缺点被贬得一无是处。”所谓的赞词指的是友谊破裂之前的事情,“当我的朋友还
是我朋友的时候,他只是恭维我,我从来听不到半点真相——而当他成为我的敌人时,
他却把真相附在毒箭上向我射来”。虽然梭罗在这里还是没有点爱默生的名,但言辞已
激烈到“敌人”、“毒箭”这样的程度了。爱默生当然也有颇具伤害性的话:“说到友
情,梭罗和我是不同类型的人。我宁愿抓一根榆树枝,也不愿意去挽梭罗的手臂。”并
且调侃道:“梭罗没有食欲实在是件不幸的事,他既不吃也不喝。一个分不清冰淇淋和
白菜的味道、连白酒或啤酒都没尝过一口的人,你还指望和他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如果以1849年为界点,爱默生与梭罗的友谊(起码在爱默生与外人看来)持续了十
二年,关系紧张的时间却多出了两年,直至梭罗英年早逝(1862年)。不过,就是在友
谊趋于淡漠、关系出现紧张的期间,他们还有接触,有交往,他们的争吵有时仍然可以
重归于好,爱默生始终视梭罗为美国最优秀的作家,并对他寄以厚望。无论友谊也好,
交恶也罢,他们都是美国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而又确如爱默生所言,他们是两个不同类
型的人,在一些思想与行为方式上,他们似乎很接近或说相一致,比如热爱大自然、喜
欢散步等等。但深究下去,他们的差别却是非常之大,爱默生热爱自然,他认为现代文
明可以取之自然并使自然更有秩序,而梭罗热爱自然则视自然为唯一目的,“不用圈
套,也不用枪支”,他们之间好像是两座永远不能靠近的大山。从本质而言,爱默生应
是世俗中人,对声望、名誉、地位、财产、家庭等等都看得很重,而梭罗绝对超凡脱
俗,不追求财产、不追求虚名、不在乎亲情、远离现代文明,甚至“不喜欢平常的话
题,对所有的来访者都大谈高深莫测的东西,最后把他们都贬得一钱不值”。爱默生为
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而梭罗尽管有时也兴致勃勃,爱说笑,待人忠诚、真挚,但
他身上似乎有种严肃的冷静——冷静得像坟墓。当然还有无数的方面,包括对待传统与
古典、对现代文明的理解等等。要对爱默生与梭罗的异同做出分析,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绝不是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为的。
斯蒂芬·哈恩有两个观点值得一提:一个是讲他们的语言与叙述风格的不同,一个
是“霸权”问题。哈恩说:“华兹华斯指出,梭罗是‘一个对大众说话的人’——他用
的是通俗的口语,也常常说题外话,而且好争辩,喜欢用方言或对话的方式。而爱默生
却是师长作风,说话威严傲慢,滔滔不绝,旁人无从插嘴。”在叙述方式上,“梭罗的
文章不是以一般事实的抽象概述而是以详细的观察资料作为开头……爱默生能够将经验
事实迅速归结为诸如‘命运’、‘本性’之类的抽象概念,使经验层面看起来倒像事物
的本质”。对此,哈恩没有做具体的分析,但对熟悉爱默生与梭罗的人来说,也是一目
了然的了,爱默生的着作中尽是格言与警句,以致有人认为他只用格言写作,到现在,
爱默生的格言在美国随处可见,这都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产物,爱默生的演讲也就是以
格言加雄辩征服全美的听众。而梭罗总是在描写事实,甚至是非常琐碎的描写,然后将
他的观点漫不经心地隐藏在对事实的描写之中(或者随意穿插一些议论)。梭罗对爱默
生一些观点,或者说对爱默生一些思想的批判,便也是寄托在对眼前事实的描写之中
的,一般的读者可能还茫然无知(哈恩将《瓦尔登湖》看作一部哲学着作),尽在为他
描写而喝彩。关于“霸权”,哈恩引用了爱默生在梭罗逝世时所写“颂文”中的一段
话:
如果他的天赋只是爱思考而已,那么他很适合过他的生活,但他的充沛精力、实践
能力又使他看上去像是生来就能成就大事业和做领袖的人。因此对于他放弃这世间少有
的实干才能,我非常遗憾,我实在忍不住要指出他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抱负。因为缺
乏这一点,所以他就无缘成为整个美国的管理者,而只能是一个美洲越橘党的头目罢
了。缔造好霸权之后,某一天去种种豆子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即使过去了这么多
年,梭罗那里却仍然只有豆子!(爱默生:《梭罗:瓦尔登湖》第320页)
爱默生批评梭罗没有抱负,不能成为整个美国的管理者,不能缔造霸权并在缔造霸
权之后有所作为,完全是站在爱默生自己的立场上发言,既是对梭罗的批评,也是一种
自我表白。爱默生在这一点上,完全契合了美国的根本利益,他自己因而成为美国的精
神领袖;梭罗不一样,他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仅仅是一个自由人,一个超凡脱俗者,现在
最多是再叠加上一重环保主义的映像。所以,哈恩说“在美国这样一个到处都是霸权事
务的国家,如此评价几乎意味着一种谴责,那不仅仅是爱默生个人的心痛与失望”。
我在康科德公共图书馆曾与掌管着爱默生和梭罗的手稿与初版本的威尔逊女士讨论
过爱默生与梭罗的关系,威尔逊女士一再强调他们最后都和好了的事实,并且引用了梭
罗在批驳爱默生那篇《论友谊》中的一句:“优秀人物之间的友谊虽然终止了,他们的
原则却依然没变,正如藕断丝连。”这对于既爱爱默生也爱梭罗的故乡学者而言,自然
可以理解。但我想,他们的矛盾也罢和好也罢,都是两座高山对峙的事实,他们各自的
存在显示了相互的高度。对于思想者,任何人都不要去充当精神导师,不要去充当人生
教练,也不能自诩为长者,甚至不要做芸芸众生的强势领袖,忍让与沉默终有限度,爆
发起来双方都显得尴尬、难堪甚至可怕。
不用说,爱默生故居中的一切布置与陈设,均由后人所为,这座故居的管理委员会
便由爱默生家族组成,这一回,爱默生家族也对梭罗使用了一回橡皮擦,擦去了他留在
这座房子中的痕迹与气味。直到这时,我才回味起在爱默生故居那位讲解员的话:“大
概住在阁楼上吧”,原来是一句对梭罗来说隐含了调侃意味的语言啊,我却当真。
.
❹ 徐迟曾将美国文学最优秀的经典的作品是超经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的代表作译介到中国的作品是
瓦尔登湖(徐迟译)译本序
??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这个中译本的第一版是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那时正好举国上下,热气腾腾。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争取得了辉煌胜利,因此注意这本书的人很少。
但到了五十年代,在香港却有过一本稍稍修订了它的译文的,署名吴明实(无名氏)的盗印本,还一再再版,再版达六版之多。
这个中译本的在国内再版,则是在初版之后三十二年的1982年,还是在上海,经译者细加修订之后,由译文出版社出第二版的。这次印数一万三千册。几年前,《外国古典文学名着丛书》编委会决定,将它收入这套丛书,要我写一篇新序。那时我正好要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计划”,有了可能去访问马萨堵塞州的康科德城和瓦尔登湖了。在美国时,我和好几个大学的中外教授进行了关于这本书的交谈,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于今回想起来,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对这第二版的译文我又作了些改进,并订正了一两处误译,只是这一篇新序却总是写不起来。1985年写了一稿,因不满意,收回重写。然一连几年,人事倥偬,新序一直都没有写出来。为什么呢?最近找出了原因来,还是我的心没有安静下来。就是国为这个了,这回可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心真正地安静了下来,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安排了。为何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本《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极为着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文学名着《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仅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多种版本和多种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一,而且“时间也正好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起来了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风光如画。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默生,霍桑,阿尔考特,和他,梭罗。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人,出过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
梭罗大学毕业后回到康城,正好是他二十岁之时。1837年10月22日,那天他记下了他的第一篇日记:
“‘你现在在于什么?’他问。‘你记日记吗?’好吧,我今天开始,记下了这第一条。
“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孤独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连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一堆地堆放柴火。”
那个条文里面的“他”,那个发问的人就是爱默生,这真是一槌定了音的。此后,梭罗一直用日记或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思想。日记持续了二十五年不断。正像卢梭写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思想》一样,他写的也是一个孤独者的日记。而他之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
稍后,在1838年2月7日,他又记下了这样一条:
“这个斯多噶主义者(禁欲主义者)的芝诺(希腊哲人)跟他的世界的关系,和我今天的情况差不多。说起来,他出身于一个商人之家——有好多这样的人家呵!——会做生意,会讲价钱,也许还会吵吵嚷嚷,然而他也遇到过风浪,翻了船,船破了,他漂流到了皮拉乌斯海岸,就像什么约翰,什么汤麦斯之类的平常人中间的一个人似的。
“他走进了一家店铺子,而被色诺芬(希腊军人兼作家)的一本书(《长征记》)迷住了。从此以后他就成了一个哲学家。一个新我的日子在他的面前升了起来……尽管芝诺的血肉之躯还是要去航海呵,去翻船呵,去受凤吹浪打的苦呵,然而芝诺这个真
正的人,却从此以后,永远航行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了。”
这里梭罗是以芝诺来比拟他自己的,并也把爱默生比方为色诺芬了。梭罗虽不是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他却是出身于一个商人的时代,至少他也得适应于当时美国的商业化精神,梭罗的血肉之躯也是要去航海的,他的船也是要翻的,他的一生中也要遇到风吹和浪打的经历的,然而真正的梭罗却已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他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他是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了。
就在这篇日记之后的第四天,爱默生在他自己的日记上也记着:“我非常喜欢这个年轻的朋友了。仿佛他已具有一种自由的和正直的心智,是我从来还未遇到过的。”过了几天,爱默生又在自己的日记里写:“我的亨利??梭罗可好呢,以他的单纯和明晰的智力使又一个孤独的下午温煦而充满了阳光,”四月中,爱默生还记着:“昨天下午我和亨利??梭罗去爬山,雾蒙蒙的气候温暖而且愉快,仿佛这大山如一座半圆形的大剧场,欢饮下了美酒一样,”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罗住到他家里去。当时爱默生大事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本来梭罗的家境比较困难,但还是给他上了大学,并念完了大学。然后他家里的人认为他应该出去闯天下了。可是他却宁可国家乡,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学教教书。之后不久,只大他一岁的哥哥约翰也跑来了。两人一起教书。哥哥教英语和数学,弟弟教古典名着、科学和自然史。学生们很爱戴他们俩。亨利还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一位朋友曾称罗梭为“诗人和博物学家”,并非过誉。他的生活知识是丰富,而且是渊博的。当他孤独时,整个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侣。据爱默生的弟弟的回忆,梭罗的学生告诉过他:当梭罗讲课时,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静得连教室里掉下一支针也能听得清楚。
1839年7月,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艾伦??西华尔来到康城,并且访问了梭罗这一家子。她到来的当天,亨利就写了一首诗。五天后的日记中还有了这么一句:“爱情是没有法子治疗的,惟有爱之弥甚之一法耳。”这大约就是为了艾伦的缘故写的。不料约翰也一样爱上了她,这就使事情复杂化了。三人经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划船。登山观看风景,进入森林探险,他们还在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氏的首字。谈话是几乎没完没了的,但是这个幸福的时间并不长久。
这年春天,哥儿俩曾造起了一条船。八月底,他们乘船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两人之间已有着一些微妙的裂纹,彼此都未言明,实际上他们已成了情敌。后来约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绝了。再后来,亨利也给过她一封热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后,艾伦就嫁给了一个牧师。这段插曲在亨利心头留下了创伤。但接着发生了一件绝对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时,不小心划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一他用布条包扎了,没有想到两三天后化脓了,全身疼痛不堪。赶紧就医,已来不及,他得了牙关紧闭症,败血病中之一种。他很快进入了弥留状态。十天之后,约翰竟此溘然长逝了。
突然的事变给了亨利一个最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竭力保持平静,回到家中却不言不语。一星期后,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关紧闭症。幸而他得的并不是这种病,是得了由于心理痛苦引起来的心身病状态。整整三个月,他都在这个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现在园子里了,才渐渐地恢复过来。
那年亨利写了好些悼念约翰的诗。在《哥哥,你在哪里》这诗中,他问道:“我应当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身影?/沿着邻近的那条小河,/我还能否听到你的声音?”答复是他的兄长兼友人,约翰,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结了绸缪,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颜为他自己的容颜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达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约翰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从这里开始,亨利才恢复了信心和欢乐。他在日记中写着:“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说明过去的经历的甘美。悲伤的时候,多么的容易想起快乐!冬天,蜜蜂不能酿蜜,它就消耗已酿好的蜜。”这一段时间里,他是在养病,又养伤;在蛰居之中,为未来作准备,在蓄势,蓄水以待开闸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记中,他说:“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要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惟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
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恢复健康以后的梭罗又住到了爱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纽约,住在市里的斯丹顿岛上,在爱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开始建立起他的文学生涯来。恰恰因为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会所喜欢的,想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有一段时间,他帮助他父亲制造铅笔,但很快他又放弃了这种尚能营利的营生。
于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1845年3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溶,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独立日,美国的国庆,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他记录了他的观察体会,他分析研究了他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讯、阅历和经验。决不能把他的独居湖畔看作是什么隐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
那发生于一个晚上,当他进城去到一个鞋匠家中,要补一双鞋,忽然被捕,并被监禁在康城监狱中。原因是他拒绝交付人头税。他之拒付此种税款已经有六年之久。他在狱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给他付清了人头税,就被释放,出来之后,他还是去到鞋匠家里,等补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几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儿的什么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桔丛中——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狱事件。
在1849年出版的《美学》杂志第一期上,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用的题目是《对市政府的抵抗》。在1866年(他去世已四年)出版的《一个在加拿大的美国人,及其反对奴隶制和改革的论文集》收入这篇文章时,题目改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此文题目究竟应该用哪一个,读书界颇有争论,并有人专门研究这问题。我国一般地惯用了这个《消极反抗》的题名,今承其旧,不再改变。文中,梭罗并没有发出什么政治行动的号召,这毋宁说正是他一贯倡导的所谓“更高的原则”中之一项。他认为政府自然要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它不应该去干扰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这个保存了奴隶制度的美国政府了,因此他要抗议和抵抗这一个政府,不服从这一个政府。他认为,如果政府要强迫人民去做违背良心的事,人民就应当有消极抵抗的权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这篇《消极抵抗》的论文,首先是给了英国工党和费边主义者以影响,后来又对于以绝食方式反对英帝国主义的印度圣雄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与“非暴力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对于1960年马丁??路德??金,在非洲争取民权运动也有很大的作用,对托尔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响,以及对罗曼??罗兰也有一些影响。
梭罗是一生都反对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帮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年的消极反抗之后,他还写过《马省的奴隶制》(1854年)一文,他和爱默生一起支持过约翰??布朗。1859年10月,布朗企图袭击哈泼斯渡口失败而被捕,11月刑庭判处布朗以绞刑,梭罗在市会堂里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布朗死后,当地不允许给布朗开追悼会时,他到市会堂敲响大钟,召集群众举行了追悼会。梭罗关于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动都是强烈的政治言行。
这期间,梭罗患上了肺结核症,健康明显地变坏。虽然去明尼苏达作了一次医疗性的旅行,但病情并无好转。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后的两年里,他平静地整理日记手稿,从中选出一些段落来写成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静安详地结束了他的一生,死于1862年5月6日,未满四十五岁。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1849年自费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这书是他在瓦尔登湖边的木屋里着写的,内容是哥儿俩在两条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议论文史哲和宗教等等。虽精雕细刻,却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印行一千册,只售出一百多册,送掉七十五册,存下七百多册,在书店仓库里放到1853年,全部退给作者了。梭罗曾诙谐他说,我家里大约藏书九百册,自己着的书七百多册。
他的第二本书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还受到詹姆斯??洛厄尔以及罗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讥讽和批评。但乔治??艾略特在1856年元月,却在《西敏寺周报》上给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圣”的好评。那些自以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们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们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自然要把梭罗的那种有历史意义的行为,看作不切实际的幻梦虚妄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着。他一生所写的39卷手稿,是他的日记或日志,其中记录着他的观察、思维、理想和信念。他在世时的,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他去世后己收集、整理好,出版了的计有《旅行散记》(1863年)、《缅因森林》(1864年)、《科德角》(1865年)三种。他的全集出版有《梭罗文集》,有1906年的和1971年的两种版本。此外是他的日记,有《梭罗:一个作家的日记》、《梭罗日记》两卷本、《梭罗日记之心》的精选本等。以上只是梭罗生平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再说一点他的这本书。
对于《瓦尔登湖》,不须多说什么,只是还要重复一下,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自然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过,“请原谅我说话晦涩,”例如那失去的猎犬,粟色马和斑鸠的寓言,爱默生的弟弟爱德华问过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却再也没有回答了。有的评论家说,梭罗失去过一个艾伦(斑鸠),一个约翰(猎犬),可能还失去了一个拉尔夫(栗色马)。谁个又能不失却什么呢?
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自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应当指出,这本书是一本健康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作了极其动人的描写。读着它,自然会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断地将读者提升、提高。书已经摆在读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说什么了,因为说得再好,也比不上读者直接去读了。
人们常说,作家应当找一个僻静幽雅的去处,去进行创作:信然,然而未必尽然。我反而认为,读书确乎在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尤其读好书,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条件。读者最需要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读《瓦尔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读者跑到一个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兴趣,就在那样的地方读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罗的这本书近年在西方世界更获得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译者曾得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暨夫人鼓励;译出后曾编入《美国文学丛书》,1949年出了第一版。1982年再版时,参考了香港吴明实的版本。译文出版社在第二版的编审过程中,对译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校订工作。对所有这些给过我帮助的人们,就在这里,深致感谢。
译者
❺ 国际三字代有多少
国际机场三字代码/国际城市三字代码/国内城市三字代码
港澳及东北亚
HONGKONG,MACAU,JAPAN & KOREA AREA
城市名称
HONG KONG
城市名称
MACAU
韩国 :
城市名称
SEOUL
SEOUL
CHEJU
PUSAN
代码
HKG
代码
MFM
代码
SEL
ICN
CJU
PUS
香港
澳门
汉城
仁川
济州
釜山
日本 :
城市名称
CHITOSE
FUKUOKA
HAKODATE
HANEDA
NAGOYA
NARITA
OKADAMA
OKINAWA
OSAKA-KANSAI INTERNATIONAL
SAPPORO
代码
CTS
FUK
HKD
HND
NGO
NRT
OKD
OKA
KIX
SPK
札幌
福冈
函馆
东京羽田
名古屋
东京成田
札幌
琉球
大阪
札幌
大陆地区
CHINA AREA
城市名称
BEIHAI
BEIJING
CANTON
CHANGCHUN
CHANGSHA
CHENGTU
CHONGQING
DALIAN
ZHANGJIAJIE
FOOCHOW
GUILIN
GUIYANG
HAIKOU
HANGCHOW
HARBIN
HEFEI
JINAN
KUNMING
LANZHOU
LUOYANG
MEIXIAN
NANCHANG
代码
BHY
PEK
CAN
CGQ
CSX
CTU
CKG
DLC
DYG
FOC
KWL
KWE
HAK
HGH
HRB
HFE
TNA
KMG
LHW
LYA
MXZ
KHN
北海
北京
广州
长春
长沙
成都
重庆
大连
张家界
福州
桂林
贵阳
海口
杭州
哈尔滨
合肥
济南
昆明
兰州
洛阳
梅县
南昌
城市名称
NANKING
NANNING
NINGBO
SANYA
SHANGHAI
SHENYANG
SHENZHEN
SWATOW
TAIYUAN
TIANJIN
TSINGTAO
TUNXI
URUMQI
WENZHOU
WUHAN
XIAMEN
XIAN
XIANYANG
YANTAI
ZHENGZHOU
ZHUHAI
代码
NKG
NNG
NGB
SYX
SHA
SHE
SZX
SWA
TYN
TSN
TAO
TXN
URC
WNZ
WUH
XMN
SIA
XIY
YNT
CGO
ZUH
南京
南宁
宁波
三亚
上海
沈阳
深圳
汕头
太原
天津
青岛
黄山
乌鲁木齐
温州
武汉
厦门
西安
咸阳
烟台
郑州
珠海
台湾
TAIWAN AREA
城市名称
TAIPEI-CHIANG KAI SHEK
CHIAYI
CHIMAY
GREEN ISLAND
HUALIEN
KAOHSIUNG
KINMEN
MAKUNG
代码
TPE
CYI
CMJ
GNI
HUN
KHH
KNH
MZG
桃园中正机场
嘉义
七美
绿岛
花莲
高雄
金门
马公
城市名称
MATSU
ORCHID ISLAND
PINGTUNG
WON-AN
SUNG SHAN - TAIPEI CITY
TAICHUNG
TAITUNG
TAINAN
代码
MFK
KYD
PIF
WOT
TSA
TXG
TTT
TNN
马祖
兰屿
屏东
望安
松山
台中
台东
台南
东南亚地区
SOUTH EAST & Middle ASIA AREA
城市名称
BAGUIO
BANDAR SERI BEGAWAN
BANGKOK
BOMBAY
CALCUTTA
CEBU
CHIANG MAI
CHITTAGON
COLOMBO
DACCA
DAVAO
DELHI
DENPASAR
DILI
HANOI
IPOH
JAKARTA
KABUL
KARACHI
KATHMANDU
KOTA KINABALU
KUALA LUMPUR
VIENTIANE
代码
BAG 碧港
BWN 汶莱
BKK 曼谷
BOM 孟买
CCU 加尔各答
CEB 宿雾
CNX 清迈
CGP 吉大港
CMB 可伦坡
DAC 达卡
DVO
DEL 新德里
DPS 巴里岛
DIL 帝利
HAN 河内
IPH 怡保
CGK 雅加达
KBL 喀布尔
KHI 喀拉蚩
KTM 加德满都
BKI 亚庇
KUL 吉隆坡
VTE 永珍
菲律宾
汶莱
泰国
印度
印度
菲律宾
泰国
BANGLADESH
斯里兰卡
BANGLADESH
PHILIPPINES
印度
印尼
印尼
越南
马来西亚
印尼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尼泊尔
菲律宾
马来西亚
寮国
城市名称
KUCHING
LANGKAWI
MADRAS
MALDIVES
MANADO
MANILA
MATARAM
MEDAN
NAURU
PADANG
PALEMBANG
PEKANBARU
PENANG
PHNOM PENH
PHUKET
RANGOON
SAIGON
SAIPAN
SIBU
SINGAPORE
SOLO CITY
SURABAYA
TONGATAPU
代码
KCH 古晋
LGK 兰卡威
MAA 马德拉斯
MLE 马尔地夫
MDC 马纳都
MNL 马尼拉
AMI
MES 棉兰
INU 诺鲁
PDG
PLM 巨港
PKU
PEN 槟城
PNH 金边
HKT 普吉岛
RGN 仰光
SGN 胡自明市
SPN 塞班
SBW 诗诬
SIN 新加坡
SOC 梭罗
SUB 泗水
TBU 东加大埔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印度
马尔地夫
印尼
菲律宾
INDONESIA
印尼
诺鲁
INDONESIA
印尼
INDONESIA
马来西亚
柬埔寨
泰国
缅甸
越南
塞班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尼
印尼
东加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