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每月工资10000元 个人所得税要交多少
个人所得税是按月预交按年汇算清缴的,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你这个不知有没有买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那还有专项扣除呢,专项扣除的标准的内容也挺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那么你这个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应交个人所得税=(10000-5000(基本生活保障)-社保-住房公积金-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这个每月是1000)-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税率-速算扣除数
看起来挺复杂的,一般情况下有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在外面有租房就有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个人所得税缴纳多少,各地稍有不同。也就是说,即使两个人工资相同,都是每月1万元,但是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数目是有可能不同的,因为个人所得税缴纳的多少不仅和你的工资水平挂钩,还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五险以及公积金的缴纳金额,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等因素有关。
❷ 工资一万全额交五险一金,要扣多少税
工资10000元,全额缴纳五险一金一般是23%,是2300元。五险一金是根据公司购买的情况而定,不同的公司,即使工资一样,但是所扣的五险一金也会 不一样的。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❸ 月薪10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290元。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从3500上涨到5000,所以,10000月薪应该纳税的部分有5000,税率是10%,速算扣除210.
月薪10000扣除个人所得税算法如下:
1.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5000元)
2.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0 - 5000 = 5000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4.应纳税额= 5000x 10% - 210 = 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中国国家法律文件。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年1月28日颁布)、税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颁布)以及由中国各级税务机关发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定,构成了现行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主体法律基础。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❹ 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10000应交个人所得税290元。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缴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月薪10000扣除个人所得税算法如下:1.应缴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5000元)。2.应缴所得税 = 10000元- 5000元 = 5000元。3.应缴税额 =(10000-5000)×10%-210=29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