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度印尼一些农民为什么没有土地

印度印尼一些农民为什么没有土地

发布时间:2022-08-18 04:44:57

❶ 印度农业改革纷争不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农民为什么就是不买账

印度耕地面积能够达到189.17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面积对于印度来说是非常大的,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57%,所以,这个国家目前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农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13世纪开始印度的农业就是走的中间人收购的模式,农民在卖出这些农产品的时候需要卖给政府指定的收购商,也就是中间人,然后由这些中间人在一级一级的网上转售,农民不能够跨级跨区来售卖粮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百姓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这一个原因,所以才会导致很多百姓对于莫迪政府所颁发的这一个新的法令并不买账,并且还会进行反抗,而之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他们希望能够继续维持生活罢了,通过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印度的农业改革还是需要有的漫长的道路,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发生大的改变。

❷ 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多数人以农业为生,为何农民的日子还那么难过

虽然印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且以农业为主,但是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农民在印度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即使印度人民为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印度人里面,农民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所以说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此可见,印度自然地理条件的确非常好,但是由于印度人的习惯,懒散。所以印度农业发展并不是十分迅速,还有就是现在国家的发展,靠农业是不够的,而且农业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支持,所以印度还是需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水平,不能单单依靠农业。

❸ 印度尼西亚的土地怎么那么分散

印度尼西亚是岛国啊……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公里。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
公元3至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纪末14世纪初爪哇形成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5世纪先后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入侵,1602年荷兰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开始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后爆发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❹ 中国土地为什么不私有

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教条的教训
对照欧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宗主国会将自己的剩余人口、贫困人口乃至于犯罪人群等大规模的转移到殖民地/半殖民地。而将这些地区的资源,掠为己有。

这样的做法,就缓解了本国内部的人口与土地及资源的矛盾,从根本上避免了目前中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所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不论是印度、孟加拉、印尼,还是墨西哥、巴西,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共同困境,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法获得外部积累和向外部转移成本,只能从内部获得资本原始积累。

所以,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那么一方面是农村凋敝,小农破产,无地则反。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大批涌进城市而难以就业,导致城市贫民窟化。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农村贫困地区游击战,城市贫民窟黑帮泛滥,甚至走向恐怖主义。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放眼全球,有许多大型发展中国家,在“照搬”了西方的制度后,普遍受制于耕者无其田和城市贫民窟化,并由此造成了社会的动乱。

我们可以看看印度(一个与中国发展相当的大型发展中国家,甚至它的人均耕地还高于中国),土地私有化和自由流转,导致了印度的地主和种植园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有1/3农民没有土地。这种现状,导致了印度城市出现了大型的城市贫民窟。比如孟买的达拉维贫民区。这里是世界上第二大、亚洲最大贫民区。其房屋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不到一平方英里的社区里居住着近100万的人口。

还有墨西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全球化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问世,加快了墨西哥重新开启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集中的进程。结果就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反抗——恰帕斯州长达10年的农民游击队。暴动农民撕开了墨西哥“经济奇迹”面纱背后隐藏的贫困和绝望。
土地私有化与我国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
不论什么制度,都需要结合国情来进行考量。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居多。在经历长期的地主制经济以后,农民都渴望土地。中国共产党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后,农民分到田地也就持续了下来,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土地私有化后国家就失去了对农地的整体调控,无法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吃饭问题难以保障。

其次,即使农民将自己的私有土地放到市场上交易,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预判能力,往往会遭遇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再者,当土地征收发生时,由于土地私有的主体数量大,情况复杂,征收过程费时费力,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在中国,许多中国农民只有同时靠进城务工和在乡务农,才能维持较正常的生活水平。土地私有化后,农民将土地大量抛售,在农村不再拥有生活的能力,被迫来到城市打工,城市可能形成大面积的贫民窟。

如果农民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障,就容易引发社会动乱,甚至是黑社会的兴起。

因此,在中国需要保障农民的两个自由,不仅需要自由地进城务工经商,也需要自由地返乡务农谋生。只有进入与退出这两个自由得到保护,社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尽管中国的“三农”问题深受诟病,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轻的。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就应该继续坚持当前的土地制度,不可轻易改变。

❺ 既然英国有圈地运动那么为什么印度却没土改

主贴:好多地方说印度缺少土改这一步,但是工业革命不是又要让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么,干嘛一定要费事先把地分成小块??农村地主直接搞规模化经营,无地农民进工厂不是很完美。

“能饮一杯无”回复:印度不知道,不过从民国来看,不土改绝大多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既不会有接受教育的意识,成不了合格的产业工人;也没有财力购买产品,当不了消费者。这样,工厂雇不到大量有基础知识的工人,产品市场也非常狭小。失地的文盲农民只能当苦力,大量低水平工人的存在让资本家没有动力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和国外产品的质量、成本差距会越来越大。作为后发国家,没有国家的保护,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产品同台竞争是毫无竞争力的,所以对地主来说维持原来的地租-高利贷获利方式更为有利。英国比法国更早爆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原因就是英国的王室和军事开支小的多,民众相对更富裕、有购买力。俄国长期工业水平低的原因是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让资本家有利可图,没有采用新机器、新技术的动力。

我感觉应该把先发国家和后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分开来谈。先发国家有殖民地来缓和本国矛盾、有时间有能力等待农村的旧生产方式慢慢解体被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后发国家连自己国内市场都保护不了,就没有这种条件。
美国本身地广人稀,偏处北美大陆,应该算个特例。日本应该算东亚的先发国家,有殖民地充当原材料基地和倾销市场,有开拓团到殖民地当上等人,不过国内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叶鸿慈”回复:近代英国和北美的农业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生产模式不是一回事,英国——英属北美的农业是规模型粗放式的,围绕畜牧业所需的各种饲料和初级加工畜牧业产品展开,而且近代英国的贵金属比其他国家都充裕,这是货币地租和近代农场产生的必要条件,这种模式的农业相当面积和产出的地产不需要其他地区那么多的人力。这种模式之下的依附于土地人口稍多就不是地主的财富而是负担(美国南方十九世纪倒是因为棉花采摘离不开人力而发生了变异)。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逢赌必胜大老虎

❻ 温铁军: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温铁军:为何我国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一、解决“三农”问题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逻辑
“三农”问题不只是我国才有的现象,而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长期存在的问题。对此,西方严肃的学者也并不认为他们的经验或理论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其实,不仅中国,包括日本、韩国等在内的整个东亚,甚至整个第三世界,本来就没有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孤立存在的农业问题。我们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农民生计、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稳定这“三农”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很关注“三农”问题,但不少学者却继续以西方的理论逻辑来套用于国情不同的本土问题。西方学术界主流提出的“土地私有化+流转市场化必然导致农业规模经营”的思想,在国内得到普遍呼应,除了利益集团背景之外,部分原因是其在理论逻辑上确实很完整;但把这种理论逻辑直接套用在发展中国家的“三农”问题上,则显然缺乏经验依据。反而是几乎所有人口过亿的大型发展中国家,在继承或采行西方制度之后,普遍受制于耕者无其田和城市贫民窟化,并由此造成社会动乱。
因此,国内主流学术界实际上是以西方的理论逻辑,推导形成了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观点,并加以模型检验;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土地私有化逻辑仍然需要在经验层次得到起码的支持:不论任何主义、制度或政府、领袖,只要发展中国家在不能对外转嫁成本的约束下加快工业化,必然导致农业资源和生产力诸要素大幅度净流出;在这个进程中,由多种复杂因素形成的“三农”困境,不可能靠某个外部引入的激进理论或政策就会迎刃而解 。
笔者在1980年代也曾经热衷于依据西方主流理论构建的逻辑来讨论中国农村问题,认为,只要全面实行了土地产权的私有化,就会有利于土地买卖、自由流转、兼并集中,那就一方面使农业有可能出现土地规模经营、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获取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和人口会自然被城市化吸纳。于是,新古典和制度学派的理论成为我在农村调查研究中的指导思想。然而,我在后来更为广泛的国内外调查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中,逐渐从坚信不疑到形成质疑,主要是由于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找不到支持这个逻辑的经验依据,才使我认识到,当年提出的这种从私有化必达自由化的逻辑看上去完整,实则似是而非。
二、土地规模经济只是一个有特定依据的西方理论逻辑
事实胜于雄辩,历史经验强过主观构建的理论逻辑。这种“土地私有化+流转市场化必然达成土地规模经济”的逻辑,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发展中国家和东亚国家的经验依据,无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具体的现实变化中,都很难找到支持这个逻辑的客观经验。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老欧洲,那些殖民地宗主国比如英国,以及战败之后完全撤出殖民地、再也没有条件大规模对外移出人口的东亚工业化国家,比如日本,客观上都没有条件凭借“产权私有化+流转市场化”等制度安排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济。亦即,欧盟和日韩的农业经验也都不支持在中国流行的这个主观构建的理论逻辑。
世界上确实也有特定的、个别国家的经验依据,但恰恰不可被后来者重复。
在老欧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宗主国将自己的剩余人口、贫困人口乃至于犯罪人群大规模转移出去,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掠为己有。这一过程缓解了人口与土地及资源之间的矛盾,缓解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与生俱来的社会转型压力,形成了构建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条件。
而在那些主要由欧洲移民新建立的殖民地国家,因其大规模屠杀当地土着人口、剩余的被圈进“保留地”而独占了广阔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其内部矛盾也就能够比仍然主要由土着人口构成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相对缓和得多。
正是在欧洲大规模推进殖民化的几百年里,西方工业化的制度成本得以从内部转移到外部,资源则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凭此,这些老欧洲国家才避免了目前中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所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如果客观地“放眼全球”,则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世界上仅有不超过10个大农场国家,能够有条件实现土地规模经济、产生农业规模收益,它们几乎全部是在殖民化进程之中大规模杀戮当地土着、开疆拓土的产物。除此之外,老欧洲那些发达国家虽然市场化了几百年,却都没有实现教科书中才有的“规模经营”,至今还是以小农场为主,而且2/3的农业经营者还是兼业化的;东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中的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比我们早进入完善的市场经济,但其农业迄今依旧是以小农经济为主。 即使实现了土地规模经济的美国,其农业也没有完全按照自由市场的教条化理论运作。众所周之,美国大农场农业得到的政府补贴,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多很多。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请注意这里突出的是“顺利”)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前提,本质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离开西方中心主义派生的这两个主流,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三、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教条的教训
在那些继承殖民当局制度遗产,践行“私有化+市场化”教条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找不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规模经济能够成功解决本土问题的范例。而相对获得成功者,恰恰正是不遵循这一理论逻辑的结果。
不论是印度、孟加拉、印尼,还是墨西哥、巴西,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共同困境,都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法获得外部积累和向外部转移成本,只能从内部主要是“三农”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只能在内部消化制度成本。处在这种困境中,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那么,其结果非但不是快速、低成本地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反而是一方面农村凋敝,小农破产,无地则反;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大批涌进城市而难以就业——实现的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贫民窟化。按照西方理论逻辑践行“土地私有化+流转市场化”的结果,无一不是贫富两极分化,农村贫困地区游击战,城市贫民窟黑帮泛滥,甚至走向恐怖主义。
完全实行土地私有化,即使土地资源丰富,实现了规模经营,如果缺乏对外转移工业化制度成本这一条件,那么“三农”问题也会依旧存在。
最典型的如印度。印度与中国同属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耕地占比和人均耕地都多于中国,农业自然条件也优于中国。但是,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自由流转给印度带来的,一方面是地主和种植园主土地所有制条件下有1/3农民没有土地,另一方面出现了农村游击队和城市贫民窟。
再看墨西哥。早在100年前,西方人在墨西哥推进殖民化,造成土着人口大幅度减少,因而墨西哥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墨西哥爆发了革命,随后又进行了激进的卡德纳斯改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全球化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问世,加快了墨西哥重新开启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集中的进程,结果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反抗——恰帕斯州长达10年的农民游击队。
还有巴西。巴西自然条件之优越,不仅远非中国可比,就是比墨西哥也要好很多倍。巴西城市化率82%,人均国民收入一度接近8000美元,大农场比比皆是;可巴西也有全国性的饥饿和大规模的“无地农民运动”,而且每个大城市都有几个百万人集聚的大型贫民窟!
令人不解的是,因照搬“私有化+市场化”教条而失败的经验比比皆是,而理论界的不少学者却依然对其深信不疑。
二战之后,在东亚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原因除了适逢战后黄金年代和因冷战需要而得到美国的扶持之外,恰恰在于没有简单化地照搬“私有化+市场化”的教条,而是得益于长期坚持“日韩台模式”——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合作社体系,为了依靠小农合作的力量稳定农村,坚决阻止任何形式的外部资本介入农业和涉农领域,以合作社在涉农领域的收益来弥补弱势小农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不足。这些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土地私有化与我国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
中国的重要经验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时期始终没有伴随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化,全球发展中人口大国仅此一例。
中国的重要经验之二:鉴于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目前这种按人口平均分配、按户占有产权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还是为了向农民提供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客观上成为中国历次经济危机软着陆的基础。
这两个经验背后,是农民的两个自由。
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是:只有同时靠进城务工和在乡务农,才能维持较正常的生活水平。这同仅拥有其中一项即可维持正常生活者相比是不足,但与仅拥有一项却又不能维持正常生活者相比,则是特殊的制度优势。
因此,在中国人口中占最大多数的农民,有两个自由需要得到保障——不仅需要自由地进城务工经商,也需要自由地返乡务农谋生。只有进入与退出这两个自由得到保护,社会才能保持稳定。
一旦允许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那么,一方面,经营农业本来就无利可图的小农会在地方权利与资本结盟的强势介入下大批失去土地,尽管表面是自愿交易,其实质还是被强势集团所迫。另一方面,丧失了在农村生存的根基之后,农民又无法在城市完全立足,最终结果可能是城市贫民窟化与农村社会冲突的同步加剧,大规模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其激烈程度将远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严重。
因此,目前中国农村形成的这种基本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总体上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中国的“三农”问题尽管深受诟病,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轻的。倘若没有条件在农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上作出重大政策调整,就应该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要轻易改变。
既然发展中国家都有“三农”问题,也没有任何采用短期的、激进的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先例,那么要缓解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只能立足现行基本制度,走长期的、改良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核心内容是通过大力推动农民的合作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以综合性的合作社为基础,进一步组织农民协会,以此实现乡村自治,也就节省了高昂的国家管理成本。在这方面,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经验可资借鉴。
我国制定了全球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但保护耕地不能光靠中央政府,还要发挥农民在保护耕地中的作用。如果成立综合性农民协会,使组织起来的农民在与地方权力和资本的博弈中拥有谈判地位,就能够保护自己的土地财产。新农村建设强调以农民为主体,对国家战略调整的成功和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地方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❼ 作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为什么贫民窟那么多

1.城市住房紧张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人口已达13.53亿。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过多的剩余劳动力。

印度人口增长趋势 | 世界银行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技术的廉价劳动力,这吸引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一些农村人口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搬至城市,比如教育问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居住在达拉维贫民窟的一个穆斯林家庭,他们原先在农村有大房子,但因为宗教原因举家来到城市。

印度识字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一向歧视女性,所以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尤其在农村地区,女孩普遍没有上学的传统。2011年7月,印度政府在《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中提出新目标,要对儿童实行10年免费的义务教育。所以开明的农村家长,会为了孩子的前途会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贫民窟。印度国土面积298平方万公里,是世界上住房最紧张的国家之一。而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涌入,造成了城市的住房紧张。根据印度全国抽样调查组织的数据显示,城市居住贫困人群中有70%~80%为低收入家庭。在印度城市中近千万户家庭居住在贫民窟内,约占城市人口总数14%,而这也仅仅是城市贫困人口总量的一半,另一半则处于无家可归状态,露宿街头。2.贫富差距虽然印度贫民数量之多举世瞩目,但每年的富豪排行榜上却不乏印度人。在2019年亚洲地区的福布斯富豪排名上,马化腾以370亿美元的身家屈居第二,马云排名第三,而力压二马的亚洲新一任首富正是来自印度信诚工业的穆克什安巴尼,其身家高达482亿美元。

亚洲地区福布斯富豪榜前三名 | 搜狐网在印度的富人区,每家门口都停着豪车,院内保姆、秘书、司机等一应俱全。根据Numbeo网站查询得知,孟买内城当前售价476199卢比每平米,折合人民币接近5万每平米,已经超过杭州的平均房价了。孟买也因高房价连年连年入选全球房价最贵的前20个城市,和中国城市比,仅次于香港、北京和上海的房价。

孟买房产均价 | Numbeo虽然很多农村移民拥有较好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水平,但也无法负担正规住房的费用,所以贫富差距让中等收入以下的群体只能选择贫民窟。

印度种姓制度 | 网络印度的贫富差距不仅源于历史遗留的种姓制度(印度以种族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还有现实背景里的土地问题和教育问题。由于印度不像中国拥有彻底的土地革命,所以无地和少地的人口大量存在,占据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三。缺乏土地,农民就没有生活的保障,这也是印度农民贫困的根源。在教育方面,印度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发达,使富人拥有良好的教育、穷人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也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3.政府城市规划的失误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 印度政府对贫民窟的干预方式逐渐由以前严格的政府控制和拆迁转变为容忍、分级治理和市场化计划方案,促进了贫民窟的增长,包括允许出现新的贫民窟定居点,使非法定居点合法化,为贫民窟居民提供服务和资助等。正是这些非正式的福利提供和贫民窟居民的投票等活动的存在稳定了贫民窟,并促进了贫民窟非法产权的持续存在。而在当前贫民窟再开发项目上,其目地是增加地方收入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忽视了贫民窟的功能,因此贫民窟重建进程是极其缓慢的,贫民窟的扩散和发展快于贫民窟的治理和改造,城市贫民窟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贫民窟的小孩4.缺乏户籍管理制度印度独立后政府的“工业化计划”使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陡然上升。这是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的,但由于印度没有户籍管理,理论上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迁徙到国家的任何地方,这客观上为城市的无序扩张创造了条件。

❽ 印度农业改革纷争不断,没有第三方为何农民仍坚守传统

因为印度农民认为取消最低保障价格制度,他们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农产品的价格也会不断降低。近期,印度政府推行了最新的农业改革法案,这份法案只要是废除中间人制度,农民可以直接跟市场经销商进行交易,并且农民可以自行签订各类农产品销售合同。原本这是有利于印度农民的好事情,但由于法案还有一条关于取消农产品最低价格制度的条款,这个条款引起了印度农民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农民在进行农产品销售的时候,会有一个更低的价格。

有不少印度媒体担心,在疫情还在蔓延的当下,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在街头,可能有较大的风险,而且印度的确诊人数也超过了千万,这让印度人更加担心印度国内疫情的传染状况。

❾ 印尼自是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需要进口粮食的是我们中国,印度是出售粮食。

许多人感到困惑,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谷物产量逐年增加,为什么中国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那么多谷物?中国的耕地面积每年平均减少40万公顷,城镇化和工业化不仅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且还在改变土地用途。尽管国家下达了三项严格控制耕地红线的命令,但开放房屋占用耕地建房的情况仍然存在。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人口压力却在增加。没有人想成为食品进口国,但真正的潜在危险摆在面前。

❿ 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为何当地农民并不买账

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当地农民并不买账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尊重,而且印度政府的新农业法对农民非常不公平,农民怕他们再出台新的政策,同时农民想争取更好的待遇,所以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农民也不买单。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历来政府和老百姓之间都会发生很多矛盾,这次三项新农业法根本没有经过老百姓的同意就颁布让农民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受到尊重,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比较难,这个时候居然还出台这样的政策让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印度政府虽然暂停三项新农业法,但这也是被逼无奈,后面可能还会有新的农业法出来,这也是当地农民不买单的原因。

三、农民想得到更好的待遇。

印度农民地位非常低,本来收入就非常少,这个时候印度政府还来压榨他们,这让农民非常不满,农民这个时候还想争取自己更好的待遇,当政府暂停三项新农业法的时候这也是他们不愿意买账的最根本原因。

阅读全文

与印度印尼一些农民为什么没有土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有什么好包 浏览:682
去伊朗女士服装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458
英国留学费用有多少 浏览:363
英国阿散蒂有限公司都做什么 浏览:630
越南女兵为什么那么漂亮 浏览:622
中国科技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988
中国最贵的别墅多少钱 浏览:97
中国最大的极乐菩萨界是哪里 浏览:436
在越南街吃一碗粉花多少钱 浏览:50
阮氏越南语怎么写 浏览:300
印度老人王琦现在过的怎么样 浏览:308
agonia意大利语是什么意思 浏览:613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哪些足球队 浏览:405
科兴疫苗印尼文怎么写 浏览:602
印度产的是什么烟 浏览:817
英国人为什么去美洲建国 浏览:251
印尼鱼鹰机多少钱 浏览:473
伊朗内贾德是什么派 浏览:126
西班牙留学和意大利留学哪个好呀 浏览:311
两伊战争为什么对文莱印尼有利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