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尼塞梅鲁火山剧烈喷发致34人死亡,当地是如何安置受灾民众的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使用飞机向灾区空运去了很多食品以及各种帐篷。还有一些其它生活用品。印尼政府也表示将满足灾民的一切生活需求,而且还会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目前灾民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截至目前这场火山喷发造成34人死亡,而且还有17个人失踪,目前都没有被找到。也有56个人受了重伤,目前已经送往医院抢救。根据现场目击者表示,这座火山在当天已经连续喷发过7次了,而且还发生过好几次火山地震。
Ⅱ 各国的葬礼风俗!
在印尼巴厘岛,葬礼成为多彩的庆祝活动,死者的遗体在华丽的公牛雕像造型石棺内进行火化。
图为伊朗的寂默塔(Tower of Silence)。曾有拜火教教徒(Zoroastrians)的遗体被裹在白色棉布中,然后留在这里的山顶环形建筑内供秃鹫啄食的习俗,这种方式被认为能使人通过生物重返自然。
在香港,人们会给死者焚烧纸质祭品,包括纸衣服、纸钱、纸电视和纸手机等。过去人们认为,点燃以后,这些物品会被送往冥间供祖先享用。
图为加纳一个奇特的棺木。在加纳,人们死后可以葬在任何造型的棺木内──从巨型可口可乐瓶、缩小版奔驰车到庞大的鱼或者鸡。
图为墨西哥集市上的糖果骷髅头。在亡灵节(Day of the Dead)期间,祭坛上会高高堆起这些祭品以及食品、饮料和树脂香薰,引导游荡的亡灵归家。
图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的一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在埃及科普特时期,人们把死者的肖像画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插入包裹木乃伊的亚麻布内。
Ⅲ 不同国家对死者的习俗
各地习俗
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以西藏为例,葬礼按身分区分为4种∶贱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贵族始可火葬。 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树葬、悬棺葬、壁橱葬、食葬等多种形式。
全世界国君或宗教领袖之葬礼均极隆重,除耗费物力财力外,更可能陪葬大批生命。直至近年为止,非洲迦纳之阿善提族(Ashanti),当其君主死亡后,族人对外保密,且每隔若干时日须杀死一仆从,令其至冥界侍候已死君主;又为免君主寂寞,还要陪葬整批盛妆的嫔妃。忌日周年,该君主棺柩送入陵寝,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后妃、仆役、厨师均须执绋送殡,与之同葬。现代化国家当然不致考虑如死后服侍之礼俗,但一般葬礼仍极为隆重;鲜有的例外为1970年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之葬礼,依其遗志极度简化,仅由乡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属及少数老友、近邻送葬。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和一些民族中,死者临终前要请牧师做最后的忏悔和祷告。送葬时,亲属们身着黑色丧服,跟随在牧师身后,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师念诵经文,超度亡灵,然后由亲属将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后以土掩埋。印度人死后,一般都实行火葬。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总希望自己的遗体能焚化在圣河——恒河的岸边。他们认为在恒河岸边举行葬礼,死者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将遗体搁在河边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亲属点燃。印度的托达人,则要前后进行两次火化才能完成葬礼。阿拉伯人死后一般先将埋体(亡人)抬到清真寺,洗埋体之后,穿上克番(裹上写有经文的白布),然后放入埋体匣子。送葬时,由亲友们抬着埋体匣子送往墓地。到达墓地后,先向墓穴的四周遍撒驱虫香料,随后在诵经声中将埋体入葬。在非洲,葬礼仪式常伴随着几天几夜的狂歌劲舞,人们集合在死者灵柩前或墓穴周围,闻鼓起舞,不停地向死者歌唱或哭诉,同时杀鸡宰羊,念咒诵经,大宴众人,以此来哀悼、纪念、评价亡人,寄托哀思。
中国的葬礼一般是召开规模大小不等的追悼会。追悼会的主要程序有向遗体或遗像致哀、有关人员致悼词、奏哀乐、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等。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治丧活动的内容也有许多不同,此外民间流行与政府提倡的治丧活动也有许多区别。元首逝世举行的治丧活动较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发布讣告、宣布致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致哀、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举行追悼大会(葬礼)。追悼仪式后,由党政军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及死者家属护送遗体前往火葬场火葬(或将骨灰送至安放处)。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或开国元勋逝世后,治丧程序与元首大致相同,但规模略小、规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仪式较为简单,只有向遗体告别和追悼会两项。中国政府提倡简葬,许多生前担任党政军要职的,死后也只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仪式过后即行火葬。
[编辑本段]世界十大独特葬礼
土葬
葬式之一。又称埋葬 。流行于世界各地。 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西欧,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时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合葬的。 土葬为葬礼中最普遍采用者。爱斯基摩人居于冰天雪地无法土葬,每筑一小型圆顶雪舍安葬死者。美索不达米亚古城乌尔有一王陵,王者位于陵之最深处一室,其旁有若干最亲密侍从,室外则环绕仆役、大臣、女伶、御者、车马以及其他人物。希腊迈锡尼(Mycenae)曾发现青铜时期的英雄万人冢。近年在秘鲁发现之巴卡拉(Paraca)墓,斲凿至地下5公尺(18呎),竟集体埋葬400人及其生前器物。但按一般习俗,死者是个别埋葬。古希伯来人利用天然洞窟凿石为坑以埋葬死者,最初视为圣地,但后来则视为不洁之地加以回避,并用石灰涂成白色俾便辨认而免误入,此即隐喻“白色坟墓”之语源。但此类洞窟墓地极多民族仍视为圣地并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兰卡数以千计之岩窟庙即是。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对方位每与宗教有关,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侧朝着圣地麦加;佛教徒头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当即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之谓。非洲达加里族(Dagari)男女有别,据某学者谓∶男尸面东,意指日出而作——狩猎耕种;女尸面西,意指日落应炊晚膳。巴比伦及苏美人卧姿仅限高阶层身分,贱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时踡伏作胎儿状,似有返本归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尤以战士为然。1970年维也纳有所谓“立葬爱好者俱乐部”,会员死后置入塑胶筒,掘地为洞直立埋葬。
火葬
传统葬式。以火焚尸,将骨灰贮于盒内的殡葬方式。始于欧洲新石器时代。中国最早流行火葬的是春秋战国时的氐羌人,其后藏、彝、拉祜、纳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在历史上也行火葬。部分地区仍保持此种习俗。藏族只有活佛、上层喇嘛和贵族行火葬。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方式:1.漂尸式即将死尸置于专门制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即将死尸背到河边肢解后,投入河中。3.撒灰式。即将火化后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许多文化均有水与不死相关联之神话,因此领袖人物及英雄乃多行水葬,置于精致葬仪船中随波漂流。英格兰沙福克(Suffolk)郡距河1公里(0.5哩)处所掘出之水葬仪船遗迹最为着名,该船长26公尺(85呎),船夫38名。挪威奥斯堡(Oseberg)亦掘得维京船,内有2名妇女,这个例子说明妇女也有享受这种待遇的。但水葬并非皆附船只,所罗门群岛死者仅置于竹筏上漂出供鲨鱼吞噬;也有地方将尸体包裹后加石块令其沉至水底。在西藏,贫民、乞丐、麻疯病人、婴儿尸体常投入水中。更有若干地区在尸体入水前先予肢解。西方习俗中海难遇害者行海葬,近年火葬后骨灰撒入水中之风气渐广,以美国西岸及若干亚洲国家为尚。印度死者则停置1年后投入恒河圣水。
天葬
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 将尸体弃至旷野供野兽撕噬,为极多民族所采行,认为既方便又有益于死者灵魂。祆教徒多行天葬,因其视尸体为不洁。孟买之帕西人(Parsi)有所谓“静默之塔”,塔圆而高,死者被抬至塔顶,由侍者排列于环绕深坑之石台上;尸体经秃鹰撕噬数小时后仅剩骨架,侍者乃将之一一推入深坑。蒙古游牧民族视死于旷野为高贵之死,临终者尚未断气即被弃于野,供野兽吞噬;童尸或婴尸则装袋置于十字路口,首先路过者有责任将袋口解开,俾灵魂获得解放、转世。印度那加族(Naga)、澳洲中部土人及若干北美印第安人如苏族,将尸体盛妆放入鹿皮或水牛皮袋缝合,置于树上或平台上,距地2.5公尺(8呎)高,1年后再予埋葬。
洞葬
甲定洞葬位于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两个洞口,棺柩摆放在为繁树浓阴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余米,宽亦有十余米,纵深约有三四十米,目测可看见上百具棺柩置于“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头朝外,或头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规则。
树葬
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
悬棺葬
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
沙葬
新疆沙漠最为盛行。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由于气候关系,许多尸体进入沙子里面就立即脱水,使得尸体不会腐烂,可以天然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风葬
风葬亦称“露天葬”。包括树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悬棺葬等。一般将死者遗体裸露于树木或旷野之中,或置于岩石下、山崖间、洞窟或树洞内;有的将尸体放入棺柩,再搁置在用茅草和木板制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有的民族对所崇拜的图腾物实行风葬。
二次葬
许多原始文化认为死者自人世通往冥府,中间须历经若干过程,因此死后未腐烂仍待若生人,须供饮食,留置家中,由家属陪侍。印尼人对腐尸流出之血水仔细处理,有时还以食米吸收血水;爪哇巴里岛人认为死者要经过42天才会完全离家;罗马尼亚人葬后须定期掘出骨头(儿童3年、青年5年、老人7年),以酒及水清洗后置入亚麻布袋内,送到教堂作第二次埋葬,至此丧家始能恢复一般社交往来。北美休伦族人(印第安人之一种)的二次埋葬系采集体方式,每10∼12年举办一次灵魂节,届时死者尸骸均移至社区墓地集中埋葬。若干南美及欧洲国家因土地不多,亦在埋葬3∼5年后将骨骸掘出,置于壁龛或骨坛里,或移至公有墓地集中安葬。
木乃伊
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蜡”。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着名。尸体经过风干,从而使尸体不会腐烂,可存放数千年之久
20世纪之西方葬礼业已相当标准化,遗体置于简单装饰之有衬里柩内,经颂扬式及告别式后,埋入2公尺(6呎)深之土坑内,再以泥土覆盖。19世纪以来,葬礼多已不在教堂侧院举行,而改在墓地举行。
[编辑本段]宗教葬礼
基督教
基督教葬礼由牧师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围举行祷告愿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时候前半部分在教堂举行。天主教还为死者举行追思弥撒等。基督教和西方传统葬礼的主要色调为黑色。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麦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
佛教
佛教葬礼一般为火葬,有僧人唱诵经文,作法会超度死者。
[编辑本段]中国传统葬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其主要过程有: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个周年。三年后,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及冬至、春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Ⅳ 印度乱葬岗出现诡异一幕大雨过后,数百具棺材从土中浮出地表 ,你怎么看
据外媒报道,一组高清航拍界面表明,在印尼北方邦普拉亚坦斯杰市恒河岸上的沙滩上,遍布着一颗颗的橘黄色和鲜红色的物件,这一怪异的一幕,把国外新闻记者都搞愣住,最后历经确定才知道,这种全是棺材。因为新冠死亡病例猛增,印尼的一些地域又有水葬的风俗习惯,新冠尸体无法水葬,只有把墓室挖在靠水近的小河边上。现阶段,恒河海峡两岸的许多地区都变成乱坟岗。
许多印度人早已逐渐习惯如今的局势,一开始,很多人都是在抱怨,都是在抽泣,可是时间长了之后,连抱怨都不想抱怨了,再如何抱怨自身的难题也没有人关注,也不会有些人处理,只有将就过下来,而这类“放弃医治”的消极态度,针对抗疫工作中而言,很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Ⅳ 在印尼的“达尼部落”,女人为什么要为逝者断指
达尼部落的人为死者断指是表示对逝者的一种哀悼。
世界这么大,七大洲四大洋,总会有一些比较奇怪的事情,每个地方有它那个地方特有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些是优良传统,有些却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落后思想,是糟粕,就比如说印尼的断指,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也是难以接受的,对于我来说,那就是跟我国的古代女子要缠足一样,是一种破坏性的毁灭,是一种糟蹋。
其实,不只是在有人去世,表示哀悼断指,还有在犯错误的时候也是要断指的,每犯一次错误,部落里的首领就会要求犯错的人割掉手指,如果经常犯错,可想而知,两只手的手指都难保,这些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Ⅵ 印尼老翁为何去世前20多年前就已买好墓地
据英国媒体报道,据称自己已有146岁的印尼老翁索狄梅卓(Sodimedjo)在印尼爪哇岛去世。
孙子表示,这位146岁的老人早在1992年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当年,122岁的他在自己孩子的墓葬附近买了一块墓地。
Ⅶ “风葬”是怎么回事
风葬是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琉球群岛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将死者的尸体置于山崖、洞窟或树上任其风化。
托拉加族的洞窟墓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的托拉加族(Toraja)曾一度盛行风葬。托拉加族在岩壁的横穴上开凿一个叫“Liang”的洞窟墓,这种洞窟墓往往开凿于岩山十至数十米的地方。托拉加族人在将死者的尸体放置于洞窟墓中的同时,将一种名叫“Tautau”的人形陪葬品与尸体放在一起,此后任尸体自然风化解体。
如今,随着不少托拉加族人改信基督教,风葬的习俗逐渐被废止。现在不少风葬的墓穴被印尼政府开发为旅游景点。
太平洋战争前久高岛的风葬墓琉球群岛也曾盛行风葬。古代琉球人将死去的亲属的尸体置于洞窟之中或山崖的顶部任其风化,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风葬使用的洞窟或建于山崖顶部的房子,其开口必须在西面。直到三年之后,死者的亲族女性将尸体取出,举行一个仪式,用海水或酒将尸体洗净,并用棺材将其埋葬。这一习俗在冲绳群岛被称作“洗骨(シンクチ)”,在奄美群岛被称作“改葬(カイソウ)”。
由于日本人认为风葬过于残酷,这一习俗在琉球处分之后被日本明治政府加以禁止。但这一习俗在1970年左右依然存在。如今原来支持风葬的琉球人以大部分改为火葬,风葬的习俗只在少部分离岛上存在。
Ⅷ 印尼最残忍部落,亲人去世后女人需要切掉手指来祭奠,为何时至今日这种习俗仍旧没有被废除
印度尼西亚的达尼部落以亲人去世后女人需要切掉手指来祭奠闻名,这种独特的风俗其实已经被当地相关部分废除了,现在不再允许切掉手指了。不得不说,在这个独特的达尼部落里面女性是安全没有地位的,甚至过得辛苦而且饱受传统变态习俗的影响,还好相关的制度都被取消。
归根到底还是男强女弱的生活模式,导致当地女性完全没有地位甚至经历着非人道主义的习俗生活。
Ⅸ 印尼的赶死尸是怎么回事
说起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道: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 ”;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 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 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Ⅹ 印尼21年已遭873次自然灾害,致277人死亡!面对天灾该如何自保
每一个人对于严重的自然灾害都会有着非常大的恐惧,因为这样的情况目前通过人力并没有完全避免的办法,并且非常容易出现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比如在今年印尼就已经遭遇了873次自然灾害,现在已经导致了277人出现了死亡的情况,而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有很多人也都出现了一个疑问,就是在面对天灾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自保?
虽然自然灾害听起来好像离我们非常远,但是实际上灾难随时都会有可能发生,所以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随时随地都要拉紧安全这一根线,只有大家对于安全有着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也才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更快逃脱。
通过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发现自然灾害,虽然对于我们产生的威胁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危害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避免,而如果想要更好的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那么相关部门和普通民众之间都需要做好万全准备,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