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阿拉伯人什么时候入侵的印尼

阿拉伯人什么时候入侵的印尼

发布时间:2022-08-24 03:06:00

㈠ 阿拉伯人是怎样开始征服战争的

自第2任哈里发欧默尔统治时期,阿拉伯对拜占庭和伊朗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

636年4月,号称“安拉之剑”的哈立德大将率2500骑兵进攻叙利亚。8月,双方军队会战于约旦河支流雅姆克河畔,阿拉伯粉碎了拜占庭的5万军队,占领了大马士革,并趁势攻陷安条克、阿勒颇等城,占领了叙利亚全境。

638年,阿拉伯人进入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不久又全部占领巴勒斯坦。雅姆克河战役后,欧默尔集中主力部队进攻伊朗。636年,阿拉伯骑兵在幼发拉底河畔卡迪西亚地方击溃伊朗军队,次年占领伊朗首府泰西封。624年双方军队又会战于尼哈温,伊军大败,萨珊王朝灭亡。欧默尔派遣另一员大将阿穆尔进攻埃及,于642年攻占开罗,拜占庭海军在亚历山大里亚投降。645年,阿拉伯人又占领昔兰尼加和利比亚。

7世纪末到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分兵两路,挥戈东西,继续进行大规模扩张。664~674年,1.7万名阿拉伯骑兵穿过两河流域,先后攻克喀布尔、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接着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中亚。

西路大军多次进攻君士坦丁堡,698年攻陷迦太基,消灭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残余势力。之后降服了当地柏尔人,并以他们为主力组成骑兵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于次年灭了西哥特王国,迅速征服比利牛斯半岛。尔后又进攻法国南部,于732年普瓦提埃战役中,被法兰克军队击败。阿拉伯人长达一个世纪的对外征服,为帝国疆域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㈡ 伊斯兰文明是何时传入印尼的

大约在11世纪左右,印尼开始出现伊斯兰教
由于缺少确实可靠的材料支持,我们对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发展只能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目前残存的日期明确的最早的穆斯林墓碑,发现于东爪哇的莱兰,日期为伊斯兰教历475年,公元1082年。1292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途中,在苏门答腊作短暂停留,在其着作中称巴尔喇是一个穆斯林城市。苏门答腊的第一个穆斯林统治者,素丹马利克阿斯萨利赫的墓碑日期为伊斯兰教历696年,公元1297年。这是印尼-马来地区存在穆斯林王朝的第一个明确的证据。东爪哇的特拉伍兰和特拉拉耶发现了大量13-16世纪的穆斯林墓碑,这些可能是爪哇本地的穆斯林,由于墓碑雕刻华丽,其主人可能是爪哇贵族,甚至是王室成员。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伊斯兰教在印尼早期传播的情况。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大约在11世纪左右,印尼开始出现伊斯兰教;13世纪,在苏门答腊出现了伊斯兰王国;同时,在13世纪,伊斯兰教扩展到爪哇地区,一些贵族和王室成员皈依了伊斯兰教;16世纪,印尼社会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伊斯兰化。

究竟是什么人向印尼传播伊斯兰教的?关于这一点,同样有很多种说法。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都被认为有可能曾经将伊斯兰教传入印尼。
澳大利亚学者李克莱弗士的观点,即印尼接受伊斯兰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并非单一的过程。基于印尼在海上贸易中所处的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尼可能在同一时期同时接受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的影响,甚至孟加拉、埃及和波斯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并行不悖的。

㈢ 阿拉伯人侵略统治古印度

咱先说说古印度,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如果说世界上哪个大国最容易被征服,那自然非印度莫属。他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被外族轮流凌辱的耻辱史。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从雅利安人入侵开始,波斯人、马其顿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伽色尼人,阿富汗人、帖木儿蒙古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曾做过印度的主子,据不完全的统计,印度被征服竟然多达30多次,可谓是一直被打败,从未被超越。

㈣ 印尼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历史上,日本人侵略过印尼,那么日本人有接触到伊斯兰教吗

日本有不少清真寺存在。穆斯林多半是外藉人员,约有13万人,日本当地人信仰伊斯兰的人数比较少。

编号 名称 地址/所属辖区 成立时间
1 神户清真寺 兵库县神户市 1935
2 东京清真寺 东京都涉谷区 1938(2000年重建)
3 一之割清真寺 崎玉县春日部市 1991
4 伊势崎清真寺 群马县伊势崎市 1995
5 成增清真寺 东京都葛饰区 1995
6 日向市清真寺 千叶县日向市 1995
7 境町清真寺 群马县佐波郡区 1996
8 市川市清真寺 千叶县市川市 1997
9 海老名市清真寺 神奈川县海老名市 1998
10 名古屋市清真寺 爱知县名古屋市 1998
11 户田清真寺 崎玉县户田市 1999
12 大冢清真寺 东京都利岛区 1999
13 富山清真寺 富山县新凑市 1999
14 御花茶屋清真寺 东京都葛饰区 2000
15 鸟取县清真寺 崎玉县鸟取市 2000
16 浅草清真寺 东京都 2000
17 足利市清真寺 枥木县足利市 2000
18 筑波清真寺 茨城县筑波市 2001
19 新安城清真寺 爱知县 2001
20 高松清真寺 香川县 2001
21 白井市清真寺 千叶县白井市 2001
22 富士清真寺 静冈县 2001
23 大阪清真寺 大阪府 2001
24 八王子清真寺 东京都八王子市 2002
25 岐阜县清真寺 岐阜县岐阜市 2002
26 新泻清真寺 新泻市 2002
27 馆林市清真寺 群马县馆林市 2003
28 新居滨市清真寺 爱媛县新居滨市 2003
29 蒲生清真寺 崎玉县 2003
30 小山市清真寺 枥木县小山市 2005
31 磐城市清真寺 福岛县磐城市 2005
32 京都清真寺 京都府京都市 2005
33 横滨清真寺 神奈川县横滨市 2006
34 所泽清真寺 崎玉县 2006
35 丰田市清真寺 爱知县丰田市 2006
36 名古屋港口清真寺 爱知县名古屋市 2006
37 滨松清真寺 静冈县 2006
38 坂城町清真寺 长野县 2006
39 大阪茨城县清真寺 茨城县大阪市 2006
40 仙台市清真寺 宫城县仙台市 2007
41 札幌清真寺 北海道 2007
42 春日井市清真寺 爱知县春日井市 2007
43 结城市清真寺 茨城县结城市 2008
44 德岛县清真寺 德岛县德岛市 2008
45 小樽市清真寺 北海道小樽市 2008
46 坂户市清真寺 崎玉县坂户市 2008
47 岐阜县清真寺 岐阜县岐阜市 2008
48 福冈市清真寺 福冈市 2008

1 日本穆斯林协会 东京都涉谷区 1952
2 日本穆斯林研究会 东京都 1961
3 东京印尼大殿堂 东京都目黒区 1964
4 日本伊斯兰中心 东京都世田谷区 1968
5 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会 东京都港区 1982
6 北海道伊斯兰研究会 北海道札幌市 1992
7 日本伊斯兰价值协会 东京都利岛区 1994
8 伊斯兰文化中心 京都府京都市 2005

㈤ 古印度被哪些外族侵略

印度除了近代被英国占领过以外,古印度没有被其他外族侵略.统.治过。
... ...
所谓古印度,是对“印度次大陆”概念下数十个种.族、部族、王国、宗教领地的.统.称,并非是.统.一独立主权意义上的印度国家,印度次大陆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才被.统.合。
如若不是英国人想通过印度次大陆进入中国大陆而占领印度次大陆的话,那么印度次大陆上至今还会仍旧依然保持着多部族、多王国和多宗教割据的混乱格局,绝对不可能形成“多部族、多王国和多宗教”混乱格局下具有.统.一政府的印度帝国或联邦,就是形成“联合酋长国”的机会也没有。
其中的中国西藏地区的状况,就是印度次大陆的佛教在宗教战争失败后、逃入中国西藏地区.统.治藏人形成“藏.传.佛教”、造成中国西藏地区“百万农奴”奴0隶社会现象的结果。
而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是不能与古中国、古希腊、古埃及相提并论的,“古印度”只是印度次大陆上的某个王国、仅是西洋人的悖论。
... ...
印度与中国的概念不同,中国在五十万年以前经过炎黄的“父系血缘家族生殖遗传规则”改造后,始终保持着主流民族整体格局的存在、并延续了五十余万年之久。
古中国的夏商周也是以单体朝代的身份面世的,就是在大秦朝以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产生于东周的侯爵封地列国的结果,相互间都有着极其强烈的.统.属意识和诉求,战国争霸只是一个过渡期而已。

㈥ 有谁知道印尼国家的历史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岛),意为印度各岛。印度古籍称之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为大洋之间的岛屿。至今仍有人称印尼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泛称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爪哇;欧洲 旅行家和探险家则称群岛为大爪哇和小爪哇;当地人称爪哇、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居民为爪哇人,称东边的小群岛为小爪哇。荷兰人入侵群岛后,印尼被称为荷属东印度或东印度。19世纪中叶,西欧学者最先将“印尼”用为地理名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开始考虑政治用语。初期使用“东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学生在荷兰成立“印尼协会”,“印尼”首次成为政治用语。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为民族和国家的名称之后,“印尼”便被广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为国名。
印尼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北接马来西亚,南与澳大利亚毗邻,东西两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处东西交通要冲,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印尼是由1.3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称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于这些岛屿星罗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国”称号。面积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亿(1985)。有100多个民族。爪哇人占47%,巽他人占14%,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语。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雅加达。
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4万年~前2世纪) 印尼是原始人类发源地之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在爪哇岛先后发现“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罗人”等原始人类化石。公元前4万年起,印尼原始居民进入氏族社会。构成印尼现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亚人(或称澳斯特尼西亚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纪陆续从亚洲大陆东南部迁来的。由于迁移时间的先后和在印尼定居地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但其共同点是种植稻谷,信仰万物有灵说,崇拜祖先灵魂,实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会(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南海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印度人来往群岛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传入,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公元3~7世纪,出现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奴隶制王国,如西爪哇的达鲁曼、中爪哇的诃陵和东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种姓制度被移植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社会制度。5世纪佛教开始传入。新兴地主阶级以佛教为武器反对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的婆罗门教。经过长达3个世纪左右的斗争,佛教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
7世纪中期,苏门答腊和爪哇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以苏门答腊巴邻旁(巨港)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迅速发展为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是当时东南亚佛教中心。7世纪之后,爪哇各独立王国之间、特别是印度教的珊阇耶王国与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争夺中爪哇的霸权。856年夏连特拉最后失败,王子逃往苏门答腊,继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纪,爪哇政治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的布兰塔斯河流域。11世纪起,室利佛逝国势日衰,到13世纪未终于灭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国。在格尔塔纳加拉统治时期(1268~1292),王朝发展为印尼第二个跨岛的强国。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尔塔纳加拉之婿罗登·韦查耶与中国元军合力,击败复辟势力,次年又赶走元军,建立麻喏巴歇王国,版图包括今印尼国土和马来半岛。13世纪末,伊斯兰教进入印尼后广泛传播,属领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区长官先后皈依伊斯兰教,建立穆斯林政权,脱离王国。1478年东爪哇封建领主军队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国遂亡。
16世纪末,印尼各主要岛屿兴起较为强大的穆斯林王国。爪哇有马打蓝和万丹,苏门答腊有亚齐,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马打蓝最为强盛。17世纪初,马打蓝苏丹阿贡(马斯·朗桑)致力于统一爪哇,征服内陆印度教王国。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16世纪末~1942年) 16世纪西方殖民者纷纷来到东南亚地区。1511年7月1日A.de阿尔布凯克率领葡萄牙舰队侵入印尼。1596年荷兰商人组织第1支殖民先遣队闯入印尼。1602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联合东印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619年公司占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后,就以它为基地,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对印尼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掠夺。在公司统治时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反抗有杜鲁诺佐约的抗荷武装斗争(1674~1679)、苏拉巴蒂起义、基·托坡领导的万丹人民起义(1750~1755)。印尼人民持续不断的武装斗争延缓了印尼殖民化的进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接管印尼殖民地。(见彩图)
1806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占领荷兰,继而派H.W.丹德尔斯任印尼总督(1808~1811)。1811年英军攻占印尼,建立短期统治(1811~1816),T.S.莱佛士为副督,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实行货币地租制,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816年荷兰收回印尼的统治权,恢复公司某些剥削制度,从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兰教阿訇的权益。日惹土邦爱国封建主蒂博·尼哥罗领导人民起义(见蒂博·尼哥罗起义)。在苏门答腊也爆发伊玛目·朋佐尔领导的斗争(称比达里运动)。荷兰财政日绌,为搜刮印尼资源,总督J.C.van den博施于1830年实行强迫种植制,规定农民必须把大部分土地和时间用于种植欧洲市场所需要的农作物,并按规定价格卖给殖民政府。强迫种植制给荷兰带来神话般的利润,大大促进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荷兰本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和印尼农民不断起义,荷兰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从1870年开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占领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颁布后,以荷兰为首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印尼,争租土地,经营大种植园,兴办各种近代企业。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村社瓦解和农民分化过程。印尼逐步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爪哇农民运动也出现新特点,19世纪90年代,爪哇爆发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萨敏运动”。运动的领导人萨敏主张恢复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1907年,萨敏等人被流放。荷兰所发动的大规模殖民战争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别是亚齐人民坚持长达30多年的武装斗争(见亚齐战争)。直到1910年荷兰才征服整个印尼。
20世纪初由于印尼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荷兰在印尼实行所谓“伦理政策”,推广欧式教育,在印尼开始出现一批新知识分子。印尼妇女运动的先驱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唤起民族觉醒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译崇知社)。此后,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出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1912)和“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1914)在领导和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中的激进派参加伊联工作,使“伊斯兰联盟”发展为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20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改名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义者禁止成员跨党,共产党人被迫退出伊联中央。此后,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工人运动有所发展,农民也纷纷加入党的群众性组织──“人民同盟”。殖民当局采取残酷镇压措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被流放国外。1926年共产党人领导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但遭血腥镇压。
共产党起义的失败和伊斯兰联盟的衰落,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夺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创造了条件。1926年苏加诺在万隆创立研究俱乐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义联盟,苏加诺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达召开大会,通过“青年誓言”,强调印尼儿女承认一个民族、一个祖国、一种语言,有力地推动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当局逮捕苏加诺等领导人,宣布民族党为非法组织。民族党后分裂为印度尼西亚党和印尼国民教育党(又称新民族党),从事合法活动。地主资产阶级各政党只提出温和的改革要求,脱离群众,致使工农运动失去革命领导,1933年“七省”号军舰起义也很快遭到镇压。苏加诺第2次被捕。30年代后半期,印尼民族主义者的有识之士决定与荷兰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由于荷兰政府顽固地拒绝在印尼实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数民族主义者轻信日本的宣传,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独立。
日本占领时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军队侵占印尼,荷兰殖民当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对印尼进行疯狂掠夺和搜刮;同时,为了拉拢有影响的民族主义者作为政治工具,就把苏加诺和哈达从流放地接回。在日本占领期间,多数印尼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基本上采取与日本占领当局合作的立场,同时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大量民族主义宣传工作。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一些民族主义抗日派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从1943年起,艾地等人领导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党,在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举行起义。随着战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阴谋,1945年春,准许印尼筹备独立。6月1日,苏加诺在独立筹备调查会(后改为独立筹备会)上发表有关“建国五项原则”的演说。
印尼独立与印尼共和国(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印尼人民发动八月革命(见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8月18日,独立筹备会通过宪法,苏加诺、M.哈达当选为正、副总统。9月确立总统内阁制,11月改行议会内阁制,地主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同年9月英军在印尼登陆,荷兰也企图卷土重来。荷兰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后发动两次殖民战争。印尼人民展开英勇的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印尼资产阶级政府先后被迫签订《林芽椰蒂协定》(1947)和《伦维尔休战协定》(1948),1949年11月,哈达政府与荷兰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对和抵制保留荷兰特权的联邦制,强烈要求统一。1950年8月15日,苏加诺正式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
共和国成立后,印尼政党林立,主要政党有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1952年退出马斯友美党)、民族党、共产党、平民党、伊斯兰联盟党和社会党。它们基本上组成 3种政治势力。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使国内政局动荡不定,内阁更换频繁。50年代中期,在共产党支持下,先后两次组阁的民族党奉行进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的内外政策。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印尼召开会议,发表着名的万隆十项原则(见万隆会议)。1956年印尼宣布废除圆桌会议协定。在帝国主义策动下,1956~1958年在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地先后发生军事叛乱。苏加诺为了平衡左右政治势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权,于1959年宣布恢复1945年宪法,倡导“纳沙贡体系”(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对外继续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国内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拥有实力的军人集团势力迅速发展。1965年印度尼西亚“九·三○”事件之后,军人集团控制政局,大规模镇压印尼共产党和清洗异己势力,并逐步剥夺苏加诺总统的职权。1968年苏哈托正式就任总统。此后苏哈托多次连选连任总统。

印度尼西亚历史苏哈托执政期间,对外政策基本上执行亲西方国家路线,但致力于加强区域性合作。对内执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替代工业”和“面向出口”工业,从1965年至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左右,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和新生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1976年印尼军队侵入东帝汶,同年7月印尼国会宣布把东帝汶“并入”印尼版图。

㈦ 印度尼西亚人的来源

印度尼西亚人在民族成分、人种类型、语言和宗教上的复杂情况,是在历史上受到多次移民浪潮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的。由于各批移民迁入的时间和地点不同,带来的文化和生活特点不同,以及与先至居民发生混合的程度和情况不同,并经过多次分化和融合,遂逐渐形成许多不同的民族。而且,在这些民族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混入和吸收了后来移民的印度人、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欧洲人等的血统和文化。

㈧ 阿拉伯人第二次向拜占廷发起进攻是哪一年

事隔不久,623年,阿拉伯人再次向拜占廷发起了进攻。阿拉伯人所到之处以披靡之势前进,于636年在约旦附近摧毁了赫拉克利乌斯的军队,然后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而后的50年,北非也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670年左右,他们建立了一支咄咄逼人的舰队,虽然拜占廷人掌握着制海权,他们严守一项军事秘密——用石油为基本原料制造的“希腊火”。总之,717年3月25日,小亚细亚主要部队的首脑(或统帅)伊索里亚人利奥夺取了王位,局势万分危急,阿拉伯人乘机从陆路和海路围攻君士坦丁堡,因为至少在托罗斯边境还有隙可乘。至于巴尔干,帝国的势力范围只剩下它的爱琴海海岸上狭窄的一块地方。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上个世纪开始的政治重组,及步步为营保家卫国的战士的品质,帝国终于顶住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从8世纪末起,帝国加速收复被斯拉夫人占领的特拉斯、沙尔西迪克、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等领土。9世纪中叶开始,阿拉伯人再不能越过托罗斯山。相反,拜占廷重新在北方向亚美尼亚的边境发动征战。

㈨ 在印尼也是属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是如何传播到印尼的

通过阿拉伯商人,还有印度等地的商人传入。他们各处游行,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就传到了印尼等地。

阅读全文

与阿拉伯人什么时候入侵的印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意大利冠军怎么买 浏览:944
意大利哪里买妙巴黎 浏览:628
越南现在哪个城市好 浏览:163
越南战斗英雄有哪些人 浏览:588
哪个才是真实中国 浏览:871
伊朗急救电话多少 浏览:355
伊朗为什么总打伊拉克 浏览:789
意大利知名通讯社是什么 浏览:100
美国为什么要制裁伊朗小说 浏览: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么民族 浏览:795
坦克世界意大利重坦用的什么成员 浏览:906
意大利签证拒签有什么影响 浏览:300
英国人怎么称呼穷人 浏览:67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哪个是中国语 浏览:206
和平精英国际服又出来了什么模式 浏览:355
两千年中国看哪个城市 浏览:629
phd是什么学位英国 浏览:640
清朝时称越南叫什么 浏览:196
什么是中国简体数字 浏览:90
中国金州古镇有哪些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