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些人认为,人六十岁以上方能用寿字,如六十岁叫耆寿,七十岁叫稀寿,八十岁叫耋寿等等。但有些资料又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及笄之年---十五岁(女)。二八年华---十六岁。花信之年---二十四岁。春秋鼎盛---壮年时期。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悬车之年---退休之年。从心之年---七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⑵ 60岁70岁80岁90岁都叫什么寿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资料: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⑶ 有谁知道,六十六岁是什么寿
俗传六十六也是一个“关”,语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寿时,女儿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
“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字,人们都希望六六大顺。
古人以亲疏为差等,称为五服,如五服之内,再加一就成为六亲。
这种在作为十之一半的“五”前再加一的做法,
自然有“过半”的意思在内,因此,“六”也有“多”的意思,
如“六街三市”、“三头六臂”、“三推六问”等等。
中国古人很早就具有了立体思维,他们认为,宇宙是由
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六个面组成,
如果人与这个“六面体”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能感觉非常舒服,
“六六大顺”,安泰如意。
而《左传‧隐公三年》有云: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六十六,要吃六十六块肉”,这是绍兴城乡流传的一句俗语。
意思就是作父母的,活到六十六岁那年,要由已出嫁的女儿
送六十六块肉来吃。
据说不如此,父母今后的岁月就难保安康,
这一说法,也可以从绍兴另一句俗语里得到佐证。
此俗语云:“六十六,阎罗大王要吃肉。”意即人到六十六岁那年是—关,
阎罗要吃你的肉。此俗到底始于何时已不可考。
但从六十六岁和六十六块肉这两个“六六”之中,
似乎不难寻觅到“六六顺风”、“六六大顺”的意思。
“六六”是吉利数字,人活到这个吉利年纪的也不太容易。
尤其是以前活过三十六岁即已算活过了“本寿”的年代,
六十六岁已算得高寿。俗语有“七九六十三,要活也犯难”之说,
六十六岁已过了这“犯难”之年三年。又称“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六十六年离古稀已只屈指有四了,故女儿们要“六六”之年
送“六六”之肉为父母祈祷禳祸,祝愿他们长寿康乐。
⑷ 六十岁叫什么之年
六十岁叫花甲之年,也被称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是古代年龄的称谓,取自干支纪年的传统,来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轮,因故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根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的记载:“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由此可知,六十岁就是“花甲子”。
(4)印尼六十岁叫什么寿扩展阅读: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因为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所以将一甲子称为花甲。所以可以知道的是,花甲就是一循环,为六十岁。
有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所以才将六十岁的老人称作“花甲”。
除了六十的花甲之外,还有七十岁被称作“古稀”,八、九十岁称作“耄耋”,而一百岁的老人则称之为“期颐”。所以,“期颐”就有寿高百岁的意思。
⑸ 满六十岁怎么称呼
花甲。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⑹ 人生六十岁称寿,七十岁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⑺ 96岁老人被称为什么寿
在我国传统的寿称中,常见的有“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耄耋(读“冒迭”音)”(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等,而“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的寿称则鲜为人知。
喜寿:七十七岁。因“喜”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
米寿:八十八岁。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
白寿:九十九岁。因“白”子乃“百”子缺“一”,故称。
茶寿: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90——鲐背之年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之间的好像没有,这个你自己去参照吧!
⑻ 60岁叫什么名称
六十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
更多信息:
1,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2,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3,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5,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7,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8)印尼六十岁叫什么寿扩展阅读: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⑼ 60岁70岁80岁90岁都叫什么寿
60岁叫作花甲寿,70岁叫作古稀寿,80岁叫作耄寿,90岁都叫耆寿。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
做寿时注意事项:
在为老人做寿时,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也就是说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岁寿辰时,要将其提前到虚岁49、59、69、79岁时来举行。
到了整十生日时,反而无所表示。因为民间认为“十”有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这当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们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九”与“久”谐音,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
主办庆寿时需准备柬帖、寿桃、寿面、寿联、寿幛等,还要设立“寿堂”,这些将在明天继续分享。
⑽ 六十六称什么寿
俗传六十六也是一个“关”,语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寿时,
女儿
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
“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字,人们都希望六六大顺。
古人以亲疏为差等,称为五服,如五服之内,再加一就成为六亲。
这种在作为十之一半的“五”前再加一的做法,
自然有“过半”的意思在内,因此,“六”也有“多”的意思,
如“六街三市”、“三头六臂”、“三推六问”等等。
中国古人很早就具有了立体思维,他们认为,宇宙是由
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六个面组成,
如果人与这个“六面体”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能感觉非常舒服,
“六六大顺”,安泰如意。
而《左传‧隐公三年》有云: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六十六,要吃六十六块肉”,这是绍兴城乡流传的一句俗语。
意思就是作父母的,活到六十六岁那年,要由已出嫁的女儿
送六十六块肉来吃。
据说不如此,父母今后的岁月就难保安康,
这一说法,也可以从绍兴另一句俗语里得到佐证。
此俗语云:“六十六,阎罗大王要吃肉。”意即人到六十六岁那年是—关,
阎罗要吃你的肉。此俗到底始于何时已不可考。
...
展开
春卷8426 | 14-01-21
俗传六十六也是一个“关”,语云:“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作六十六大寿时,女儿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
“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字,人们都希望六六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