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万隆发生了什么

印尼万隆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05 03:25:35

A. 万隆会议的意义

出席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多边国际会议,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和推进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积极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率团与会。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台湾蒋介石集团对此非常害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号飞机空难事件,妄图谋害周总理,阻挠中国与会。但周总理从亚非团结反殖的大局出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以大无畏精神毅然坚持与会,并促成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参加美国拼凑的《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这些对会议的顺利进行带来难度。尤其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为维护旧的强权秩序,千万百计进行干扰和破坏活动。它们见阻挠会议召开不成,便改变策略,在与会国中进行挑拨离间、分化拉拢,阴谋制造分裂,挑起争吵,改变会议的反殖性质和方向。美国就为此派出了7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记者”团到万隆活动。这些对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和消极影响,使会议杂音时起,出现波折和争吵。虽然多数国家坚持反帝反殖的正义立场,但也有相当部分国家宣扬西方观点。有的代表在会上攻击共产主义是“专制”、“独裁”、是“新殖民主义”,有些国家还在会上宣读一份提案,提出“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说社会主义即为其中的一种;有的代表反对“和平共处”的提法,说这是“共产党的词汇;有的国家的代表甚至公开攻击中国利用华侨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和争执不下、陷入僵局的关头,周总理先后发表了三次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演讲,并在会下广泛而深入地做工作,以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合情合理的切实主张、亲切友好的坦诚态度和妥善解决问题的客观公正立场,感动了与会者,赢得了人心,连有些对我不友好的国家的代表也为之心悦诚服。周总理在会议上重申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的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提出的反帝反殖、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新兴国家的和平等国际地位、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主张,成为与会者的普遍共识和会议的基调。这为会议取得历史性重要成果,为万隆精神和“十项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与会的各国代表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黎巴嫩代表团团长当面称赞周总理“在会上的每次辩论中都获得胜利”,“取得比任可其他与会者都要大的成功”。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万隆会议后,我国的对外关系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出现了一个外国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在短短的5、6年时间里,到1961年,仅亚非地区新增同我建交国即达十个之多,并为十年后即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出现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奠定了基出。

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并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开辟国际关系新时代作出了宝贵贡献。

B. 万隆会议提出什么方针及影响

周恩来总理在补充发言中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协商一致。”是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会议原则。所以说万隆会议是提出十项国际原则,其中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会议精神为求同存异。

方针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

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影响

1、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会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意义

万隆会议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C. 万隆会议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召开的会议有何特点

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印尼万隆召开。
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崛起,
确立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万隆精神。

D. 什么是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E. 万隆会议在哪里召开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

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5)印尼万隆发生了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在万隆会议的作用: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的共同倡议下,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F. 万隆会议出现了哪些不协调的声音 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分别是“克什米尔公主”号和“空中霸王”号。根据安排,代表团分批前往印尼。

没想到,1955年4月11日却传来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克什米尔公主”号在印尼纳土纳群岛上空爆炸,代表团部分人员和随行记者遇难。

他没有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

G. 万隆会议发生了什么争执

万隆会议的矛盾之争: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因此,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并共同倡导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五项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这大大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亚非会议召开的主客观条件成熟了。

H. 万隆会议前,发生了什么变故

帝国主义甚至利用特务搞骇人听闻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4月11日,中国代表团先行人员包乘“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自香港飞往印尼途中,因飞机上被蒋帮特务安放定时炸弹在沙捞越西北海面上空爆炸而坠海罹难。由于周总理应邀取道仰光同缅甸等国领导人会晤,敌人以暗杀手段阻挠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会议的阴谋未能得逞。在亚非国家和平中立倾向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经过亚非国家的共同努力,亚非会议排除了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如期举行。

I. 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954年,中印、中缅倡导了着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在国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表达了亚非国家希望建立国家间平等友好新关系的强烈要求。亚非会议于1954年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翌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的独立大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国家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有的已经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相互友好;有的彼此没有任何关系,或存在着隔阂或疑惧。尽管如此,经过与会国的一致努力,终于还是找到了共同点,即和平、独立、合作、团结、协商、求同。

会议期间,美国派出的记者团利用亚非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挑拨离间,扩大分歧,企图使会议陷于失败。

在第二天的亚非会议上,为了防止会议被引入歧途,周总理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令人信服地将会议重新纳入到宜于讨论的气氛之中。中国代表团申明大义、求同存异的立场和主张,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

4月24日晚上,万隆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会议决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J. 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1955年 印尼万隆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亚非会议高举独立、和平、友好与合作的旗帜,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隆精神。这个精神贯穿于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之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0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万隆会议的原则和精神并未过时,更没有消失,相反,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它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史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所制定的十项原则,是稳定世界局势、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印尼万隆发生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落后中国多少钱啊 浏览:660
越南号码抖音怎么设置网络 浏览:960
中国护照意大利签证怎么办 浏览:716
中国原子弹用了多久成功 浏览:448
俄罗斯到越南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755
二战日本占地过的中国哪些地区 浏览:183
印度社会主义国家有多少人口 浏览:377
伊朗核问题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浏览:685
越南游哪些景点 浏览:803
印尼有什么直播软件 浏览:457
印尼沐浴露什么牌子 浏览:821
印度为什么撤侨 浏览:164
江津意大利留学怎么选 浏览:11
从中国坐船去英国最快要多久 浏览:933
印尼军导弹多少枚2019 浏览:836
安卓怎么看越南抖音 浏览:85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个省 浏览:667
越南10000元兑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582
印度的边界有多少兵 浏览:704
印度洗衣液加工厂投资多少钱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