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尼西亚人口
印度尼西亚人口为2.68亿。印度尼西亚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7.5%,其他26%。在印度尼西亚的俄人口分布中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人口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其他岛屿人口很少。 爪哇岛人口稠密的原因是爪哇岛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季节的更迭,年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适合人类居住。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⑵ 瓜(⊙o⊙)哇人,请问印尼有这个人种吗
有的,爪哇族,主要分布在印尼爪哇岛,是印尼最大的民族。
⑶ 印尼有多少个民族
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
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朔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
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约3-4%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排华运动。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分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3)印尼爪哇族分布在哪里扩展阅读
民族分布: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
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
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Maluku)。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⑷ 印尼最大的族群是爪哇族吗
印度尼西亚是近代由荷兰殖民者整合成一个国家,爪哇族最多、占主导地位,爪哇族占全国人口的47%,聚居在爪哇岛周边的的巽他族占14%,和爪哇岛东北面相邻的马都拉岛上的马都拉族占7%
⑸ 爪哇语的简介
爪哇语
印度尼西亚人数最多的民族--爪哇族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于爪哇岛中部、东部以及印度尼西亚西部部分沿海地区,使用人口约6000万。爪哇语的历史一般分为3个时期:12~13世纪为古爪哇语,14~17世纪为中古爪哇语,17世纪起为现代爪哇语。古代爪哇语深受梵语的影响。伊斯兰教传入印尼之后,使用阿拉伯字母。爪哇语有6个元音,20个辅音。重音落在单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上。爪哇语是分析型语言,句法关系由功能词和词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一般在名词之后,状语在动词之后。有大量马来语、梵语、阿拉伯语、汉语、葡萄牙语、荷兰语及英语借词。
⑹ 东南亚人口是多少
2018年,该区域人口共有6.55亿人。
当中有五分之一生活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岛屿——爪哇岛。印度尼西亚人口多达2.68亿,乃全球第四。除此之外,目前有近3000万华人生活在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圣诞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
东南亚人口最庞大的民族为爪哇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人口过亿。其次为京族,越南的主体民族,人口高达8600万,主要分布在越南,但在邻国柬埔寨及老挝亦是重要的少数民族。泰族则有超过6000万人口,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缅甸是一个民族相当多元的国家,人口最庞大的民族是缅族,人口有3000多万,占该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两支民族为爪哇族和巽他族(4000万),其他较大的族群还有马都拉族(800万)、米南佳部人(800万)、布吉人(700万)、巴厘人(400万)、达雅族(630万)、巴塔克人(850万)、印尼马来人(870万)等。
马来西亚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别是马来族(55%)、华族(23%)、印度族(7%)。但在东马,民族构成则与西马有很大不同,达雅族和达山-杜顺人分别是砂捞越州和沙巴州的最大民族。
东南亚的马来族是跨国民族,除了是西马和文莱是主要民族外,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少数民族。
占族并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在越南中部和南部,及柬埔寨中部的重要少数民族。柬埔寨是一个民族较单一的国家,主体民族是高棉族,在越南南部和泰国都有分布。苗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的交界处。
菲律宾的民族亦十分多元,当中主要是他加禄人和比萨亚人。
经济
该地区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尤其重要的是胡椒、生姜、丁香和肉豆蔻等香料。
华侨华人社区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影响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来自中国南方的华人移民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定居。1949 年共产主义革命后,该地区的华人人口迅速增加,这迫使许多难民移居中国境外。
该地区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大米和橡胶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出口产品。制造和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⑺ 印尼拥有100余个不同人口种群,为何会这么多
印度尼西亚拥有100余个不同人口种群是由于其地理环境及气候造成的。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的群岛,面积190.45万平方公里。据统计,印度尼西亚有17508个岛屿,在尚未被西方殖民者统治之前,印度尼西亚诸岛因为分散破碎的分布以及较为落后的生产而难以产生统一的国家,产生了诸多酋长国、邦国。
而且岛之间居民的交通问题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整合,所以才形成了这么多的种群。 所以即使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2.536多亿人口也只能散居在约6000个岛屿上。
马来族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除新几内亚岛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代。
⑻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及其原因是什么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
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Maluku)。
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除新几内亚岛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代。最早来到印尼的移民是维达人,他们大概在第四纪冰河时代迁徙至印尼群岛。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亚洲大陆南部的蒙古利亚族群迁徙至印尼群岛,这些民族被称为原始马来人,他们定居在沿海地带,并将维达人排挤到深山内地。现代苏门答腊的巴达克族、加里曼丹的达雅族和苏拉威西的托拉查族都是原始马来人的后裔。
公元前300—前200年间,从亚洲大陆南部又来了一批移民。考古学家将他们称作新马来人,其身材特征和原始马来人相同。他们在印尼群岛定居后,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马来人,并将另一部分排挤至内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巴厘族、马来族等民族都是新马来人的后代。
原因:爪哇岛被大海环绕,属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和冬季没有变化。年平均气温25-27摄氏度,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的热带植物密布,植被一年四季都是绿色,咖啡,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产品丰富。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分为大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特区、亚齐特区,和30省,共计33个一级地方行政区。二级行政区有396个县,93个市(2014年统计)。其他的主要经济城市包括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和巨港等。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亿公顷,其中永久林区1.12亿公顷,可转换林区810万公顷。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
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着名的大渔场。
⑼ 印尼爪哇族的风俗习惯
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有7000多万,主要分布于爪哇岛。爪哇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历史上曾创建麻喏巴歇和马打蓝等着名封建王朝,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后,大多数爪哇人改信伊斯兰教,但仍有不少人继续保持对印度教和“万物有灵”的部分信仰。 爪哇人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种植水稻、旱稻、玉米、杂粮和经济作物。沿海居民则从事捕鱼业。居住在城市的主要是从事工商活动的人、政府公务员和企业职工。 爪哇人的家庭大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男女青年的婚姻大部分是自由恋爱。爪哇人喜欢皮影戏、舞蹈和音乐,文化修养一般比较高
⑽ 印尼爪哇人是世界三大人种的哪一种
马来人种
马来人种,又称南岛-蒙古利亚人种或海洋蒙古人种,最初是由德国科学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提出的人种概念,认为是棕色人种一个分支。事实上是马来人种是由爪哇白色人种与安达曼人种融合的结果。主要分布于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台湾、南九州、复活节岛、马达加斯加。现在人类学已放弃此概念,把它划入蒙古人种中。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来人种常用来形容南岛民族。
马来人自何处来,历史学界尚无定论。但主要有二种说法,起源于马来群岛的爪哇岛或来自缅甸、云南。
1.马来群岛起源说
马来群岛起源说的支持有J.Crawfurd, K.Himly, Sutan Takdir Alisjahbana和Gorys Keraf等。
以下是马来群岛起源说的论据
马来人和爪哇人在19世纪都有很高的文化。能达到这种成就只有不断发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达到。以此说名马来人并非来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长。
K.Himly 不同意马来语与柬埔寨语相似。认为二语相似只是表面印象,没有足够理据。通过比较语言学判定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玻里尼西亚语族,而柬埔寨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除了部分词汇发音表面相似但意义却不同之外,两者截然不同。
爪哇岛发现的梭罗猿人(马来文:Homo Soloinensis)和维杰人(马来文: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马来人是马来群岛起源,可能马来人就是来自爪哇岛。
马来群岛各族的语言与中亚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异。
马来群岛起源论在世界范畴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2.缅甸、云南起源说
缅滇起源说主要的支持者有R.H Geldern, J.H.C Kern, J.R Foster, J.R Logen, Slametmuljana 和Asmah Haji Omar等。
缅滇起源说的依据如下:
在马来群岛发现的古老斧头,与中亚的某些地区类似,说明有中亚居民移民马来群岛。(但移民只是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
马来族的风俗与Assam地区类似(Assam是印度与缅甸之间的地区)。(事实上马来文化受南亚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中古时期的事,但同时马来文化也影响着缅甸、孟-高棉的文化)
马来语与柬埔寨语相似(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比较语言学判定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而柬埔寨人又被认为来自于缅甸、云南、孟加拉等地,云南的一部分移民沿着湄公河南下到柬埔寨。
缅滇起源说并没有被广大人群所接受,马来西亚的中学历史课本中都介绍马来人起源于本土和移民的融合。依此学说,马来人的祖先分为本土系和移民系,而缅滇起源说只能证明移民的那部分。二批移民在不同年代从缅甸、云南等地迁移到马来群岛。这二批移民的祖先分别称为缅甸人及云南人,统称为混血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Deutro),而本土的爪哇马来人被称为
3.原始马来人(马来文:Melayu Proto〕。
原始马来人及混血马来人又合称南岛人(马来文:Indonesian),二者的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南岛人其实是最后移入马来群岛的人群。之前迁入的有澳洲种人(英文:Australoid),尼利多人(英文:Negrito)和美拉尼西亚人(英文:Melanesoid)。
以下对二类马来人做出介绍:
原始马来人
根据出土文物,公元前2500年原始马来人就居住在马来群岛。他们有农耕技术。
混血马来人
公元前1500年就存在于马来群岛,他们多生活在海边,渔业发达。
4.马来西亚人与马来人
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
马来西亚人简称为大马人,(Malaysian,马来西亚简称为大马)指的是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人士,主要有三大族群,分别为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其它一些少数族群。各族群都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同时也尊重其他种族的文化以及风俗习惯。
5.五分法
19世纪时,有多位自然科学家在种族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Blumenbach的五分法则是19世纪时比较常见的: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等地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
埃塞俄比亚人种,即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种,即红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
马来人种,即棕白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与北亚阿尔泰民族(注意:和20世纪的棕色人种不同)
在Blumenbach之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渐渐将美洲、马来两个人种归并于南岛-蒙古利亚人种,结果进入20世纪初剩下三个主要的人种:
尼格罗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南岛-蒙古利亚人种,即黄棕人种
20世纪最常见的分法是由美国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
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澳大利亚人种,即棕色人种
波利尼西亚人:
为居住在太平洋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地区的土着民族集团。包括新西兰的毛利人、塔希提人、夏威夷人、汤加人、萨摩亚人等十余个支系。其种族背景较复杂,一般认为,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有的学者认为其是介乎于蒙古、赤道和欧罗巴三大人种之间的第四大人种。语言背景则为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
关于波利尼西亚人的来源,也曾有多种不同观点。现今多数人主张"西来说",认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大体上是在距今约2500年前从东南亚渡海迁徙而来的。当时东南亚海岛地区,古马来人已占据优势地位。”西来说“也有一定的不成立性。
事实上,波利尼西亚人与其西面两大群岛的土着居民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与其东面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体形上,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人都身材矮小,而波利尼西亚人则相对要魁伟些,这与印第安人更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们还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神话传说和传统习惯中,也有若干与印第安人相似之处。因此,有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从东面的美洲迁来的。
泰国人和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一样是马来人种
波利尼西亚的语言表明,他们跟居住在亚洲、澳洲之间的马来群岛上塌鼻梁、矮个子的人有较远的血缘关系。那些人...根据种族学家的意见,从身体特征上看,波利尼西亚人跟马来人在各方面—从颅骨和鼻子的形状,到身高和血型—显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