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印尼人长得和我们中国人相似
外国人问:印尼人的基因,更接近中国人还是印度人?
支持印尼人的基因更接近印度人的答案:
“我想说,更接近印度人,因为居住在印尼的原住民是南亚人,后来才陆陆续续有中国人来。所以,印尼的历史上充满了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移民,但是世界公认,在印尼的第一个定居者来自印度。”
“从我看到的照片和录像中,我感觉印尼南部和东部的人看起来更具备印度人的特征,但我不敢确定。”
“印尼人和印度人的基因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但是印度文化很强大,以至于传播到遥远的印尼,可以说,印尼人继承了印度的文化基因。”
⑵ 印度尼西亚人是什么人种,哪些才是原住民
印尼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代,可划分为马来人种、澳洲人种、波利尼西亚人种、矮黑人等等,但印度尼西亚人还是以马来人种为基础。
原住民有:达尼族、阿斯马特族、科罗威族等。
一、印度尼西亚人的分布和起源。
1、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掘的智人远远早于在南亚发掘的智人。所以马来群岛的印度尼西亚的南岛语系的主要来源。
2、爪哇岛发现的梭罗猿人和维杰人化石,表明马来人是马来群岛起源,可能马来人就是来自爪哇岛。而其他地区南岛人则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长,部分又来自南美洲和澳洲,比如菲律宾、印尼的部分族群来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亚的部分族群则来自南美的土着。
3、马来人种,是早期人类学家对中南半岛南部与南太平洋群岛人种的一种划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马来人种常被用来形容南岛民族。马来人的基本外貌特征为:肤色浅棕,头发长而直,体毛髭须较少,部分人无髭。圆颅形。眼睛较大,鼻高而直,唇偏厚。身高中等偏低。
二、印度尼西亚主要原住民。
1、达尼族,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西巴布亚省,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热带雨林部落。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生活,尤其是一夫多妻的达尼部落更加原始。达尼部落至今还过着原始的生活,住的房屋是干草搭建的,吃得是狩猎到的野味,穿得很奇特,男人全身赤裸只戴一个“宝贝套”,女人仅一件草裙裹身。
2、阿斯马特族,生活在新几内亚岛南部海岸。他们保留着自己古老的部落文化和传统习俗。阿斯马特族人有一个传统:凡男子成年之后都得经历一个考验,那就是猎取一颗人头,然后才能去求婚。他们相信,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后代。
3、科罗威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新几内亚岛巴布亚省偏远的森林中,他们居住在内陆地区,离阿拉弗拉海大约160千米远。 该部落仍过着游耕生活,石器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虽然他们是首个被公认的栖树民,但是实际上科罗威人已经不生活在树上 ,他们说当地部落的特有语言,靠吃野生动物、植物为生。
(2)印尼人的祖先是什么族扩展阅读:
(1)最早来到印尼的移民是维达人,他们大概在第四纪冰河时代迁徙至印尼群岛。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亚洲大陆南部的蒙古利亚族群迁徙至印尼群岛,这些民族被称为原始马来人,他们定居在沿海地带。
(2)公元前300—前200年间,从亚洲大陆南部来了一批移民。考古学家将他们称作新马来人,其身材特征和原始马来人相同。他们在印尼群岛定居后,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马来人,并将另一部分排挤至内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巴厘族、马来族等民族都是新马来人的后代。
⑶ 为什么印尼人长得像中国人
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约99%的居民为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非常少数少数是棕种人。说长得像,主要是中国的汉族、壮族等为代表的蒙古人种的民族了,这部分人和印尼的大部分人属于同一人种。
专业些说,根据世界人种基因图谱,中国中东部大部分民族和印尼人都属于O系基因黄种人,因而在外形特征上比较相近。
⑷ 印尼人是什么人种的人
印尼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简称,是亚洲的一个岛国,靠近亚洲的东南部,和我们中国人一样,黄皮肤,黑头发。典型的黄色人种。
⑸ 印度尼西亚人属于什么人种
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根据印度尼西亚的不同的地区来划分:
1:西部苏门答腊,爪哇,婆罗门属于南方黄种人,父系要比北亚民族还要纯一点;
2:东部马鲁古群岛,小zan他群岛属于黄种人;
3:巴布亚和周边群岛属于棕色人种。
(5)印尼人的祖先是什么族扩展阅读: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
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
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
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⑹ 印尼人是什么人种的啊
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根据印度尼西亚的不同的地区来划分:
1:西部苏门答腊,爪哇,婆罗门属于南方黄种人,父系要比北亚民族还要纯一点;
2:东部马鲁古群岛,小zan他群岛属于黄种人;
3:巴布亚和周边群岛属于棕色人种 。
【补充回答,如果从人种角度来讲的话,印尼人是蒙古利亚人种(即我们说的黄种人)分支的马来人种。】
⑺ 印尼有多少个民族
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
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朔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
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约3-4%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排华运动。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分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7)印尼人的祖先是什么族扩展阅读
民族分布: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
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
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Maluku)。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⑻ 有谁知道印尼国家的历史
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岛),意为印度各岛。印度古籍称之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为大洋之间的岛屿。至今仍有人称印尼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泛称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爪哇;欧洲 旅行家和探险家则称群岛为大爪哇和小爪哇;当地人称爪哇、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居民为爪哇人,称东边的小群岛为小爪哇。荷兰人入侵群岛后,印尼被称为荷属东印度或东印度。19世纪中叶,西欧学者最先将“印尼”用为地理名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开始考虑政治用语。初期使用“东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学生在荷兰成立“印尼协会”,“印尼”首次成为政治用语。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为民族和国家的名称之后,“印尼”便被广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为国名。
印尼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北接马来西亚,南与澳大利亚毗邻,东西两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处东西交通要冲,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印尼是由1.3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称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于这些岛屿星罗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国”称号。面积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亿(1985)。有100多个民族。爪哇人占47%,巽他人占14%,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语。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雅加达。
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4万年~前2世纪) 印尼是原始人类发源地之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在爪哇岛先后发现“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罗人”等原始人类化石。公元前4万年起,印尼原始居民进入氏族社会。构成印尼现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亚人(或称澳斯特尼西亚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纪陆续从亚洲大陆东南部迁来的。由于迁移时间的先后和在印尼定居地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但其共同点是种植稻谷,信仰万物有灵说,崇拜祖先灵魂,实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会(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南海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印度人来往群岛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传入,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公元3~7世纪,出现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奴隶制王国,如西爪哇的达鲁曼、中爪哇的诃陵和东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种姓制度被移植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社会制度。5世纪佛教开始传入。新兴地主阶级以佛教为武器反对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的婆罗门教。经过长达3个世纪左右的斗争,佛教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
7世纪中期,苏门答腊和爪哇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以苏门答腊巴邻旁(巨港)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迅速发展为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是当时东南亚佛教中心。7世纪之后,爪哇各独立王国之间、特别是印度教的珊阇耶王国与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争夺中爪哇的霸权。856年夏连特拉最后失败,王子逃往苏门答腊,继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纪,爪哇政治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的布兰塔斯河流域。11世纪起,室利佛逝国势日衰,到13世纪未终于灭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国。在格尔塔纳加拉统治时期(1268~1292),王朝发展为印尼第二个跨岛的强国。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尔塔纳加拉之婿罗登·韦查耶与中国元军合力,击败复辟势力,次年又赶走元军,建立麻喏巴歇王国,版图包括今印尼国土和马来半岛。13世纪末,伊斯兰教进入印尼后广泛传播,属领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区长官先后皈依伊斯兰教,建立穆斯林政权,脱离王国。1478年东爪哇封建领主军队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国遂亡。
16世纪末,印尼各主要岛屿兴起较为强大的穆斯林王国。爪哇有马打蓝和万丹,苏门答腊有亚齐,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马打蓝最为强盛。17世纪初,马打蓝苏丹阿贡(马斯·朗桑)致力于统一爪哇,征服内陆印度教王国。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16世纪末~1942年) 16世纪西方殖民者纷纷来到东南亚地区。1511年7月1日A.de阿尔布凯克率领葡萄牙舰队侵入印尼。1596年荷兰商人组织第1支殖民先遣队闯入印尼。1602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联合东印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619年公司占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后,就以它为基地,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对印尼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掠夺。在公司统治时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反抗有杜鲁诺佐约的抗荷武装斗争(1674~1679)、苏拉巴蒂起义、基·托坡领导的万丹人民起义(1750~1755)。印尼人民持续不断的武装斗争延缓了印尼殖民化的进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接管印尼殖民地。(见彩图)
1806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占领荷兰,继而派H.W.丹德尔斯任印尼总督(1808~1811)。1811年英军攻占印尼,建立短期统治(1811~1816),T.S.莱佛士为副督,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实行货币地租制,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816年荷兰收回印尼的统治权,恢复公司某些剥削制度,从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兰教阿訇的权益。日惹土邦爱国封建主蒂博·尼哥罗领导人民起义(见蒂博·尼哥罗起义)。在苏门答腊也爆发伊玛目·朋佐尔领导的斗争(称比达里运动)。荷兰财政日绌,为搜刮印尼资源,总督J.C.van den博施于1830年实行强迫种植制,规定农民必须把大部分土地和时间用于种植欧洲市场所需要的农作物,并按规定价格卖给殖民政府。强迫种植制给荷兰带来神话般的利润,大大促进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荷兰本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和印尼农民不断起义,荷兰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从1870年开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占领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颁布后,以荷兰为首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印尼,争租土地,经营大种植园,兴办各种近代企业。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村社瓦解和农民分化过程。印尼逐步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爪哇农民运动也出现新特点,19世纪90年代,爪哇爆发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萨敏运动”。运动的领导人萨敏主张恢复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1907年,萨敏等人被流放。荷兰所发动的大规模殖民战争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别是亚齐人民坚持长达30多年的武装斗争(见亚齐战争)。直到1910年荷兰才征服整个印尼。
20世纪初由于印尼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荷兰在印尼实行所谓“伦理政策”,推广欧式教育,在印尼开始出现一批新知识分子。印尼妇女运动的先驱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唤起民族觉醒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译崇知社)。此后,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出现,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1912)和“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1914)在领导和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中的激进派参加伊联工作,使“伊斯兰联盟”发展为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20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改名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义者禁止成员跨党,共产党人被迫退出伊联中央。此后,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工人运动有所发展,农民也纷纷加入党的群众性组织──“人民同盟”。殖民当局采取残酷镇压措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被流放国外。1926年共产党人领导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但遭血腥镇压。
共产党起义的失败和伊斯兰联盟的衰落,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夺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创造了条件。1926年苏加诺在万隆创立研究俱乐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义联盟,苏加诺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达召开大会,通过“青年誓言”,强调印尼儿女承认一个民族、一个祖国、一种语言,有力地推动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当局逮捕苏加诺等领导人,宣布民族党为非法组织。民族党后分裂为印度尼西亚党和印尼国民教育党(又称新民族党),从事合法活动。地主资产阶级各政党只提出温和的改革要求,脱离群众,致使工农运动失去革命领导,1933年“七省”号军舰起义也很快遭到镇压。苏加诺第2次被捕。30年代后半期,印尼民族主义者的有识之士决定与荷兰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由于荷兰政府顽固地拒绝在印尼实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数民族主义者轻信日本的宣传,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独立。
日本占领时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军队侵占印尼,荷兰殖民当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对印尼进行疯狂掠夺和搜刮;同时,为了拉拢有影响的民族主义者作为政治工具,就把苏加诺和哈达从流放地接回。在日本占领期间,多数印尼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基本上采取与日本占领当局合作的立场,同时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大量民族主义宣传工作。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一些民族主义抗日派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从1943年起,艾地等人领导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党,在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举行起义。随着战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阴谋,1945年春,准许印尼筹备独立。6月1日,苏加诺在独立筹备调查会(后改为独立筹备会)上发表有关“建国五项原则”的演说。
印尼独立与印尼共和国(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印尼人民发动八月革命(见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8月18日,独立筹备会通过宪法,苏加诺、M.哈达当选为正、副总统。9月确立总统内阁制,11月改行议会内阁制,地主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同年9月英军在印尼登陆,荷兰也企图卷土重来。荷兰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后发动两次殖民战争。印尼人民展开英勇的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印尼资产阶级政府先后被迫签订《林芽椰蒂协定》(1947)和《伦维尔休战协定》(1948),1949年11月,哈达政府与荷兰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对和抵制保留荷兰特权的联邦制,强烈要求统一。1950年8月15日,苏加诺正式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
共和国成立后,印尼政党林立,主要政党有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1952年退出马斯友美党)、民族党、共产党、平民党、伊斯兰联盟党和社会党。它们基本上组成 3种政治势力。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使国内政局动荡不定,内阁更换频繁。50年代中期,在共产党支持下,先后两次组阁的民族党奉行进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的内外政策。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印尼召开会议,发表着名的万隆十项原则(见万隆会议)。1956年印尼宣布废除圆桌会议协定。在帝国主义策动下,1956~1958年在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地先后发生军事叛乱。苏加诺为了平衡左右政治势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权,于1959年宣布恢复1945年宪法,倡导“纳沙贡体系”(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对外继续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国内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拥有实力的军人集团势力迅速发展。1965年印度尼西亚“九·三○”事件之后,军人集团控制政局,大规模镇压印尼共产党和清洗异己势力,并逐步剥夺苏加诺总统的职权。1968年苏哈托正式就任总统。此后苏哈托多次连选连任总统。
印度尼西亚历史苏哈托执政期间,对外政策基本上执行亲西方国家路线,但致力于加强区域性合作。对内执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替代工业”和“面向出口”工业,从1965年至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左右,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和新生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1976年印尼军队侵入东帝汶,同年7月印尼国会宣布把东帝汶“并入”印尼版图。
⑼ 为什么印尼人长得和中国人很相似
外国人问:印尼人的基因,更接近中国人还是印度人?
支持印尼人的基因更接近印度人的答案:
“我想说,更接近印度人,因为居住在印尼的原住民是南亚人,后来才陆陆续续有中国人来。所以,印尼的历史上充满了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移民,但是世界公认,在印尼的第一个定居者来自印度。”
“从我看到的照片和录像中,我感觉印尼南部和东部的人看起来更具备印度人的特征,但我不敢确定。”
“印尼人和印度人的基因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但是印度文化很强大,以至于传播到遥远的印尼,可以说,印尼人继承了印度的文化基因。”
⑽ 为什么印尼人长的挺像中国人
支持印尼人的基因更接近中国人的答案:
根据人类学的观点,西部和中部的印尼人(尤其是南岛语系的土着),与中国人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有类似于中国人的种族特征(如骨骼结构,鼻子的形状和牙齿的结构)。虽然印度人的文化在印尼群岛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印尼人和印度人的肤色都较黑,但印度人不是印尼人的祖先。
在分子水平上,印度尼西亚人的平均DNA更接近中国人,而非印度人。
印尼人肯定不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混血儿。南岛的印尼人,根据Y染色体的比较,他们与印度人根本没有关系,与20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时候,中国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或一个独特的群体。”
印度人是白种人,而印尼人和中国人的祖先是蒙古种族。
印尼人和中国人都有倾斜的眼睛,虽然印尼人不是典型的亚洲人代表,但印度人的眼睛显然比他们大很多。因此,可以断定印尼人的基因与印度人不同。
印尼人与生活在中国南部地区人的基因惊人的相似,但肤色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