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弗洛勒斯海发生了什么

印尼弗洛勒斯海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3 08:39:04

1. 弗洛勒斯海6级地震震源深度是多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7月29日01时07分在弗洛勒斯海(南纬7.18度,东经122.72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580千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2. 印度洋海啸的受灾情况

遇难者国籍 遇难者人数 遇难者国籍 遇难者人数 印度尼西亚 238,945 缅甸 61 斯里兰卡 30,957 孟加拉 2 印度 16,389 索马里 298 泰国 5,393 坦桑尼亚 10 马尔代夫 82 肯尼亚 1 马来西亚 68 总计 292,206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啸中,印尼受袭最为严重,据印尼卫生部称,该国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踪。已经确认死亡的人数达到111171人,失踪人数则为127774人。
泰国确认遇难者总人数约为5393人,其中超过1000人为外国人。
斯里兰卡是受袭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尼的国家,其遇难者总人数约为30957人,失踪者人数约为5637人。
在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约10749人,失踪人数约为5640人。
缅甸共有61人在海啸中遇难,而联合国估计该国死亡人数约为90人。马尔代夫至少有82人遇难。
马来西亚警方称,该国共有68人遇难,大部分为槟榔屿居民。孟加拉国则有2人死亡。
非洲东海岸也有人员在海啸中遇难,其中索马里死亡298人,坦桑尼亚死亡10人,肯尼亚死亡1人。
国际救援人员认为,索马里的遇难者人数可能被夸大了。
(注:该统计数字包括印尼127774名失踪人员及印度5640名失踪人员;为避免重复计算,该数字没有包括泰国的3071名失踪人员,斯里兰卡的5637名失踪人员也没有计算在内。)
事发地点位于旅游热点附近,加上正值圣诞节的旅游旺季,受灾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游客;很多旅客成了这次灾难的受害者。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但在太平洋沿岸,只看到海面的轻微起伏。
最新数字显示,此次地震和海啸已导致超过29.2万人罹难(已证实),当中三分一是儿童,因为他们对可能发生的疫症的抵抗力较低。另外,海啸把很多在海边工作的当地人和在沙滩享受假期的旅客卷到海底,因此这次地震导致不少人失踪。
海啸通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岸,因此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地区)的政府都建立了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且为当地人民所熟知。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曾遭遇海啸,如在弗洛勒斯岛(Flores,1992年12月12日)、爪哇(1993年6月3日)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2000年5月3日)等地的地震后所引起的海啸。苏门答腊岛海岸乃至整个印度洋海岸上次遭遇海啸是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爆发所导致的海啸。因此,此次地震和海啸所导致重大伤亡,是由于当地人过百年没遇过海啸,因此对海啸缺乏认识,更不用说从各种先兆预知海啸将近。亦由于此,印度洋沿岸各国(地区)并不重视海啸的威胁,没有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
印尼
印度尼西亚国家减灾协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死亡人数达234,271人,失踪者为1,240人,4.4万人接受救治,另有61.7万人沦为难民。亚齐省西南岸17个村庄已消失。而据印度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说,印尼亚齐省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
总统尤多约诺宣布国难,将于棉兰市设立救灾站。很多建筑在地震开始时即倒塌,无论如何,死亡大部分是由海啸造成的,特别是在亚齐和北苏门答腊省西岸地区。伤亡数字的统计因为叛军自由亚齐运动的存在而变得不可行,那儿几乎没有记者、政府官员或是救援工作者。印度尼西亚官方政府与位于苏门答腊西南海岸的地区失去通讯。
难民超过60万人,其中北亚齐有5万多难民,东亚齐1.2万多,班达亚齐9,000多,亚齐查亚县1.5万多。
印尼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了首批五百亿盾(约合五百六十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受灾严重的亚齐地区的食品、医药和受难 者安葬等紧急事务。
斯里兰卡
已证实有超过41,000人死亡,多数是儿童和老人;有780,000人沦为难民。首都机场和港口关闭。海水入侵进内陆近2千米。当地媒体报道说由于海水入侵,长期内战留下的许多地雷已经露出地面。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已经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政府对北方受泰米尔之虎叛军控制的地区的情况没有掌控。20,000名军人在政府控制的区域展开救援行动和维持秩序防止抢劫。
海啸导致了一列火车出轨,死亡人数至少1,400人,比以往任何一次火车出轨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多。
政府说在南方至少有3,000人死亡,当中至少包括一所有百多名孤儿的孤儿院。泰米尔猛虎游击队的官方网站报道说叛乱地区有1500人死亡。
印度
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共超过5000人死亡,当中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1000多人、本地治里280人、喀拉拉邦121人及安得拉邦61人。数百人失踪(在安得拉邦就有800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渔业工作人员。很多渔夫无论在家或出海都失踪了。有消息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有3000人死亡,估计另有3万人连同5个村庄在海啸过后消失无踪。初始的报道暗示在安达曼和尼科巴岛只有很少的人员伤亡,但稍后在尼科巴附近发生的地震使数千人死亡。与尼科巴群岛的通讯也中断了。最严重的损伤是在泰米尔纳德邦。官方说伤亡1724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单在纳加帕蒂南行政区就超过690人,在古达罗尔有超过300人,在坎尼亚古马里超过280人,在金奈超过200人。报道说在金奈那儿甚至没有能给直升机降落的地方。在坎尼亚古马里死亡的人包括正在海里进行宗教净化活动的朝圣者。
被困在Vivekananda Memorial的一个近坎尼亚古马里的小岛的700人之中的650人在搜救队搜索其他人的同时被救出。在马里纳海滩旁的金奈,正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水上活动的大人和小孩及在沙滩上作晨早散步的人都被水冲走。印度当局征召当地海陆军及海岸防卫队参与救援行动,及空投食物往受海啸影响的灾区。泰米尔纳德邦及安得拉邦的首长对受海啸影响的灾民表示深切哀痛。2004年12月30日,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中度地震。印度政府已经向所有遭受海啸袭击地区发布新的警报。
泰国
泰国内政部说,已经造成5395人死亡,其中约有一半是外国人。9457人受伤和2845人失踪。从12月28日起,泰国全国连续降半旗三天以示哀悼。
旅游胜地普吉岛受损严重,特别是面向震中的巴东海滩。机场亦曾因海啸而一度暂时关闭,但于当晚已经重开。2004年12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米歇尔·巴尼耶抵达普吉岛,为这一地区的法国公民提供协助。
PP岛有超过200家度假屋被巨浪卷入海中。官方报告已经确认99人死亡1100人受伤。当中大部份都是于浮潜之时被突如其来的巨浪抛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异处。而其他的死者主要是到石灰洞探险时,因为海水突然涌入而溺毙或窒息而死。在泰国当地的死伤者之中也包含了皇家人士,泰皇拉玛九世(Rama IX)21岁的外孙蒲美·詹森(Bhumi Jensen)在攀牙府海边的度假村划水时,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吞噬,他的尸首在隔日才被寻获并获得确认。蔻立(Khao Lak)的灾情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警方相信约有3,000人死于该岛度假村内。
马来西亚
68人死亡,当中槟城(Penang)有38人死亡,吉打州(Kedah)有12人,霹雳州(Perak)2人和雪兰莪(Selangor)1人。另有6人失踪。
缅甸
缅甸政府宣布,目前为止有36人死亡,大多数都集中在平查鲁岛(Pyinzalu)、拉普达镇和伊洛瓦底(Irrawaddy)三角洲,政府还在等待进一步消息,但是根据联合国官员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指出,数字已经提升到了90人。
马尔代夫
82人死亡31人失踪并且还有可能增加。数千人无家可归,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水淹没。偏远的底地环礁可能受损严重。一些岛屿完全淹没。政府宣布该国进入灾难状态。这个由珊瑚礁组成的岛国绝大部分领土海拔不到一米。马尔代夫的很多岛已经失去通讯联系。马尔代夫国际机场关闭后已经重新开放。该国政府呼吁国际援助。通讯严重受到影响,救援工作还没有办法开始进行。
塞舌尔
3人死亡,7人失踪。
澳属科科斯群岛
有半米高的海浪冲刷过澳大利亚海岸,人们都很惊慌,但实际并没有人员伤亡。
法属留尼汪
位于印度洋以西、非洲东岸的法领岛屿留尼汪,很多艘船沉没。
孟加拉
12名儿童死亡。
索马里
东非国家索马里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啸波及。132人死亡。
非受灾国游客死亡人数达2230人(泰国方面的统计)。共有约7000名外国游客失踪。由于在很多灾区,死亡者实在太多,又担心爆发瘟疫,大批未辨明身份的死尸被仓促集体埋葬,死亡数仅是粗略估计。
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全国或部分地区都被当地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历史学家开始争论这次海啸是否会是现代史中最惨重的一次海啸。
瑞典宣布2005年1月1日为全国哀悼日,瑞典全国将降半旗为在东南亚海啸中的遇难者致哀。香港宣布取消原定于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月1日及1月2日的烟火表演以悼念这次灾难。1月5日中午,欧盟25个成员国的4.5亿公民全体暂停手头工作,为印度洋海啸灾难的15万遇难者默哀3分钟。 保险业专家表示,这次南亚地区海啸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00亿欧元(130亿美元)。国际着名的慕尼黑再保公司保险专家柏兹称:“目前,我还无法估算出一个准确的数目。然而,根据我的看法,这次海啸造成的财物损失将超过100亿欧元。”柏兹是在接受德国DW电视台访问时发表上述谈话的。
受到海啸蹂躏的亚洲各国的政府正在评估这次灾难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和影响。经济师指出﹐受灾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放慢。目前,海啸已经造成了8万多人死亡﹐上百万人丧失家园﹐许多基础设施被冲毁﹐其中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受到的打击最严重。经济师相信﹐受到海啸袭击的1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会放慢。

3. 印尼班达海海域发生7.5级地震,是否会引发海啸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地震发生于雅加达时间10时20分,震中位于东努沙登加拉省弗洛勒斯岛东北部112公里处海域,震源深度为12公里。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记录到距离震中较近的岛屿和乡镇有较强震感。本次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该机构记录到震中附近还发生了两次震级分别为5.6级和5.5级的余震。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能发生在板块边界。板块沿着这些边界相互作用,称为断层。不同的运动会形成不同的独特地形,主要是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下图按这个顺序排列的),其中走滑断层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最低,因为它相对平缓,所以海底地形的变化可以放大或抑制海浪传播。通常低于7.5或7.0的地震通常不会引发海啸,况且还需要足够的海水深度,所以有的地方会引发海啸,有的不会。

4. 弗洛勒斯海的介绍

弗洛勒斯海
Flores Sea
印尼官方语作Laut Flores。
南太平洋西部海域。北边是西里伯斯(Celebes)岛,南边是小巽他群岛的弗洛勒斯岛和松巴哇岛,海域面积240,000平方公里(93,000平方哩)。海底西部是广阔的海底高原,一般深达500公尺(1,650呎);有两条海槽穿过本区,东南通到弗洛勒斯海盆,是该海域最深点,深5,140公尺(16,860呎)。从海槽往北延伸的两条海脊,沿着一条较浅的海槽侧面,抵达西里伯斯岛。冬天,表流往西南流,夏天反向回流。

5. 历史上的重大海啸记录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海浪冰墙可以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下面是历史以来发生的海啸灾难性回顾。

1、1781年台湾海啸

1781年5月22日发生在台湾省及台湾海峡的海啸,是原被认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海啸灾害。这次海啸共伤亡4~5万人,现台南市及安平附近3城镇20余村庄完全被毁灾,此后50年方得以重建。

2、1793年日本有明海温泉海啸

1793年5月21日,九州岛发生强烈地震,诱发了约5.35亿立方米的土石,从温泉岳前山和主峰坠落入2700米以下的有明海湾,引起大海啸,高达10米的涌浪使海岸地带遭受破坏,死亡14920人。

3、1867年台湾基隆海啸

中国台湾基隆海啸1867年12月18日,基隆北部海域发生6级地震,基隆港内海水迅速从海湾内退出,形成空前的大退潮,并露出了海底,致使停泊在港湾内许多船只搁浅。然而,紧接着海水又以极快的速度涌入港内,凶猛的海水冲垮了海堤,迅速地涌向市区,造成许多民房被冲毁,数百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

4、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海啸

1883年8月27日,爪哇岛西南角的喀拉喀托火山于当日10时突然爆发。火山灰云升入80.5公里高空,之后在岛上形成一个深约300多米的火山口,大量海水急剧灌进这个大坑,从而引起大海啸。海啸发出的响声,在相隔2000多公里的地区都能听到。这次海啸浪峰高达35米,在太平洋中急速奔驰,袭击了爪哇和苏门达腊,毁坏了大约300个村庄。海啸引起的海峰继续横渡印度洋,跨过大西洋,传至美国和法国海岸。仅用32小时就走过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一半的路程。这次大海啸使36420人丧生。

5、1896年日本东北河岸海啸

1896年6月15日上午,日本东北沿海的人们正在庆祝一年一度的男童节。数万青年男女聚集在海边的沙滩上唱歌跳舞,喜悦非常。中午时分,海滩上欢乐的人们突然感到大地在颤抖。尽管日本人对一天发生多次地震的现象习以为常,但海滩上的人多数还是迅速散开,跑到附近的山上躲避。他们在那里俯瞰大海,天空仍然昏暗一片,细雨沙沙地下着,但海面似乎很平静,根本没有出现惊涛骇浪的迹象。夕阳西下时,那美丽的落日景色使山上的人们欢呼起来,他们忘记了几小时前的地震,海啸突然向岸上袭来,海滩上5万多参加庆祝活动的人猝不及防。在日本沿海发生的15万次地震中,只有124次引起海啸,而且这些海啸造成的损失都不严重,但1896年6月15日这次海啸带来的却是KB、破坏和死亡。

海啸快要来临时,人们听见好似万炮齐鸣的隆隆声,接着传来一阵令人毛发倒竖的嘶嘶声;岸边的海水向海里退了几百米。接着,10—30米高的浪涛以500公里的时速冲入陆地160公里,横扫长达27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滩上的人们惊恐万状地逃向附近的山上,然而海啸跑到了他们前面,数以万计的人顿时被卷进海里。海啸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肆虐,所到之处,万物皆被涤荡一空。在遥远的神户沿海,第一阵海啸的尾部扫住了两艘轮船,使它们立即沉没,船上的178名船员全部丧生。在海啸主要经过的地区,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被海水吞没扫平。釜石市消失在波涛之中,这里的6557名居民中,4700人死于非命;4223座房屋中,只有143座部分残存。在釜石以北8公里的福塔志村,700村民中只100人幸存。在雅马达村,4200人中3000人遇难。在托尼村,1200人中就有1103人丧生。基参地区丧失了一座城镇、11个村庄,6000人淹死或被倒塌的房屋砸死。在岩手地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遇难或受伤。

在遭海啸袭击的地区,活下来的人逃离死神的方式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有些荒.唐。有一个地区,数百人被卷进海里后,又被抛到海湾对面的海滩,他们全部都活了下来。在居住着150个村民的本乡村,海啸卷走了绝大多数人,而到山顶庙去作古老游戏的几位老人却安然无恙。有几个人在三陆海滩被卷进海里后,又被海浪送上一座海岛,但他们身上连伤都没有。抱住木板或倒塌房屋木头的人大部分都幸存了下来。在久地,一位父亲让自己的6个孩子各抱一根椽子,结果有5个活了下来,而父亲却因没有椽子可抓被海啸冲得不知去向。在另一个地方,几十名父母跑上山去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山的最高处,当他们接着奔下山来营救别人的孩子时,全被大水淹死。在瓦什加麦镇,一个老兵听到隆隆的响声,以为是外敌从海上侵略自己的国家,急忙手持宝剑前去拚杀。后来他的尸体在离海岸几公里的地方被发现,浪涛“夺”走了他的宝剑,又“插”入了他的胸膛。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海啸袭击陆地时,海里的几百条渔船却安然无恙。渔民们事后说,他们只感到船下有轻微的震动。但当这些渔船试图靠岸时,巨大的浪涛却把它们赶了回来。海啸袭击之后,270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一片狼藉。房屋有的相互压在一起,有的底朝天,有的成了一片废墟。在岸边的巨石下面和巨石之间,到处是淹死的人畜尸体。在磐梯山下的水坑中,人的尸体被可怕地分成几部分,胳膊、腿、头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混在一起,浸泡在殷红色的血水中。在另一个地方,海啸把遇难者的肌肉剥光,只剩白骨;有的尸体的双眼被挤出体外,好像受了重压一样;有的尸体被相反的力量分成两半;有的尸体好像扔进开水锅里煮过;有的尸体满身血痕,好像受过石块或铁棍的打击。

6、1959年美国阿拉斯加理查湾大海啸

美国阿拉斯加南端太平洋东岸的理查湾是一个纵深不过11公里,最大宽度32公里的小海湾。1958年7月9日晚10时,该处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巨浪高达525米。理查湾一带几乎荒无人烟,当时仅有3只小型拖网渔船停泊在那儿,其中圣玛号船遭到灭顶之灾,整个船沉没,船上人全部遇难;另一只船埃德利号,被巨浪挟持,越过海岸,抛到陡峭的海崖上,此时巨浪冲击高度达240米,然后小船又被巨大的波浪拖回海湾,船被保存,船上两人幸免于死;第3只巴加号渔船,就像一片树叶被巨浪抛向堤坝上空,据船上目睹者描述,“小船被抛起的高度,至少超过25米。当时,我们的小船在巨浪的波峰上,船尾在前,径直朝下,猛烈地跌落下来,简直像演一场空中飞舟杂技,令人心惊胆战”。巨浪把这条船抛到岸上,船底被障碍物撞穿,这只不幸的小船立即沉没在浪涛中。船上的两人靠一只小小的救生艇,在浪涛中挣扎两个多小时,最后被一条渔船救了出来。海啸所到之处,茂密的树林,肥厚的草丛和土壤,被一扫而光。大地表面由此变得光秃,显得十分凄凉,就连合抱的参天大树也被从根部扭断。大量折断树木在浪涛冲击下互相碰撞,变成没有树皮的光溜溜的圆木,密密麻麻地拥挤着,漂浮在海面上,大约5公里长,300—400米宽,其景象实为壮观。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是由于理查湾深处的弗亚维匝断层在7月9日晚10时左右突然发生运动,诱发海湾端头的悬崖发生山崩,大量岩块迅猛扑落到海中而引起的。

7、1960年智利大海啸

1960年5月22日,15时12分智利中部的太平洋沿岸发生8.6级强烈地震,造成海底下降,从而引起大海啸。海浪高达25米,近乎垂直的水墙冲向岸上,紧接着又退回大海,这样进退反复几次,卷走了沿海地区无数房屋,摧毁了码头,轮船被海浪推到陆地搁浅,1000人死亡。与此同时,海浪以每小时650公里速度横跨太平洋。据记录,海浪到达各地高度分别是:在夏威夷群岛10.5米,大洋洲6—9米,日本和前苏联6.5米,美国3.5米,阿留申群岛3米,新西兰2米,太平洋其它地区1—1.5米。这是近年记录比较完整的一次大海啸,也是世界上由于海底急剧下降,引起危害最大的一次海啸。当海啸巨浪经15小时抵达夏威夷群岛西岸的黑罗港时,尽管当地已提前5小时接到海啸警报,但10米高的巨浪仍使市区遭受很大损失,冲垮了防波堤,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黑罗港大片市区几乎全部被毁。汽车、房屋、机器成了一堆破烂,造成61人死亡,282人受伤。海浪继续向西推进约8小时,到达远离智利1.5万公里的日本,巨浪冲刷本州和北海道的太平洋沿岸,破坏了海港和码头设施。在岩手县,海浪把大渔船推上高出海平面2.4米以上的码头,跌落在离海46米陆地的房屋断垣残壁间。仅三陆沿岸一带,就死亡119人,下落不明者20人,冲走、毁坏房屋几百户,造成2830户人家流离失所。全日本共有800人因这次海啸遇难,15万人无家可归。在前苏联堪察加,该地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受南半球由地震所引起海啸的影响。

这次大海啸使浩瀚的太平洋水域,受到强烈的扰动,直到一周后还没有恢复平静。可见这次海啸波及面之广、危害之大,实属罕见。

8、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瓦尔迪兹港湾大海啸

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南部的瓦尔迪兹港湾发生大海啸,港湾内海啸波高达30多米。到湾顶端其波峰倒卷时,巨浪高达50多米。到达科迪亚克岛时为20多米。引起这次海啸的原因,是3月27日傍晚,阿拉斯加大断层活动产生的8.4级大地震。这是北美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海岸线变动和大面积海底运动,从而引发了这次大海啸。阿拉斯加受灾最重,130余人丧生,财产损失约5.4亿美元。海啸波及到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夏威夷和日本,直至南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小镇,在9米浪高的袭击下,几乎全部摧毁。。。

9、1976年菲律宾海啸

1976年8月17日0时13分,菲律宾群岛南部棉兰老岛以南的苏拉威西海中,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由此引起了该岛南部沿海地区猛烈的海啸。5米多高的海浪席卷上岸,冲垮了几百栋建筑物,正睡熟的人们被海水卷走,死者中有许多是儿童。这次海啸发生一周后(即8月22日),菲律宾官方宣布,在南部的这次地震和海啸中,已证实死亡4000人,失踪4000人,无家可归者达17万人之多,损失小渔船4000只。

10、1978年希腊塞萨洛尼基海啸

又称萨洛尼卡海啸。1978年6月20日1时5分塞萨洛尼基发生6.8级地震,引起海啸。近6米高的海浪冲击到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岸,把一些渔船卷上海岛,许多房屋被淹,造成几百万美元的财产损失。海啸波及到地中海东部地区,使得8名黎巴嫩游泳者被海浪卷走而丧生。

11、1992年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海啸

1992年12月12日5时29分,该地由于发生6.8级强烈地震而引起海啸。高达25米的海浪,侵入陆地达300米远,摧毁了港口和滨海区,沿海岸地区所有村庄全部被冲毁。这次海啸使该岛1584人丧生,500人受伤。与此同时,海啸还袭击了毛梅曾镇海湾的4个岛屿,共有763人被海浪卷走。这些岛屿全遭海水淹没,只有人口最稠密的巴比岛上一间回教庙的顶部露出水面。

12、1993日本北海道大海啸

1993年7月12日晚10时17分,北海道西南海岸发生7.8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推进,袭击了北海道及本州岛沿岸,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距北海道本土20公里的奥尻岛。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海啸就在避暑胜地奥尻岛登陆,海浪高达10米,在藻内地区海浪最高竟达30.5米,创20世纪地震海啸的最高纪录。在该岛南部青苗地区居民,还来不及逃离现场,凶猛的海水越过防波堤扑面而来。据目击者回忆说,海啸形成的巨浪“就像一扇巨大的黑色屏风压了过来”,无情地将人们、房屋和汽车一并吞噬。当海啸退后,近海到处都漂浮着房屋的椽、梁和家具什物。海上巡逻艇在14日晚寻找到13具尸体,其中最远的已漂到距海岸27公里的地方。该岛230多栋民房被海水卷得一无踪影,渔船被冲上了岸。据16日统计,由于这次地震及震后的海啸、火灾而造成146人死亡,117人失踪。海啸引起的海峰,波及到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韩国就有约60只渔船遭沉没,11只渔船被毁坏。

灾害发生后,日本go-vern-ment立即成立了由21个省厅联合组成的“非常灾害对策总部”,首相当即中断原定的竞选演说日程,飞赴灾区视察。事后据日本气象厅报告,由于该地区没有列为地震监测和研究特定地区,当这次大地震发生时,事先根本没有任何预兆和预测数据。另外,受灾地区没有设置牢固的防波堤,并把民房建在离海岸很近的地方。因此,尽管地震后5分钟海啸警报声四起,但人们还是来不及逃离,而被无情的巨浪吞没,酿成北海道如此大的灾难。

13、2004年印尼大海啸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人群和房屋瞬间被汹涌的海水吞没,城市变为一片汪洋。至少28万人死亡,包括至少600名华人。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啸中,印尼受袭最为严重,据印尼卫生部称,该国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踪。确认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874人,达到111171人,失踪人数则为127774人。

14、2011年日本大海啸

日本强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和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随后,该地区又发生50多起里氏6级以上余震,其中最大一次余震为里氏7.1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灾难。

6. 世界上的内海有哪些

按面积大小排列前十的内海是1、哈德逊湾(加拿大),2、班达海(印尼),3、爪哇海(印尼),4、马鲁古海(印尼),5、弗洛勒斯海(印尼),6、圣劳伦斯湾(加拿大),7、塞兰海(印尼),8丶:望加锡海峡(印尼),9、白海(俄罗斯),10、渤海(中国)。

7. 什么是海岛效应

海岛效应也被称作福斯特法则,是生物学家布里斯托尔·福斯特
1964年提出的。海岛效应是指在大陆上体形较小的动物到了海岛往往变得很大,而在海岛上体形较大的动物到了大陆往往变得很小。例如,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岛
上生活着一种身长超过一米的大老鼠。人们认为导致这种效应的是源于大陆和海岛上生物的生态进化压力,但确切的原因尚不为人知。
海岛效应的确切特征仍然是生物学家争论的话题。2008年,爱丁堡大学的约翰·威尔士博士指出,海岛和大陆哺乳动物体长不同的例证不过是统计学上的巧合。但是海岛和大陆哺乳动物头部尺寸和身体总重量也有差异的例证则似乎是真的。

8. 弗洛勒斯海的介绍

弗洛勒斯海(Flores Sea)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陆缘海。弗洛勒斯海北为苏拉威西岛,南为小巽他群岛中的弗洛勒斯岛、松巴哇岛等岛屿,西接爪哇海,东接班达海,海域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

9. 小学生关于大海的资料,要写作文的。

大海(英文:seas and oceans; the ocean; the sea 法文:Mer)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大海是生命之源"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份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
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6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1983年《袁家山简介》:“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据传,明天启日本侵占琉球群岛,明皇帝派兵部尚书袁可立出征,船行至大海中间,风浪大作。”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它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咸?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最终一致的答案。
海水所以咸,是因为海水中有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正是这些盐类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那么这些盐类究竟来自何方?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刚开始形成的地表水(包括海水)都是淡水。后来由于水流冲刷侵蚀了地表岩石,岩石中的盐分不断地溶于水中。这些水流又不断地汇成大河奔腾入海,使大海成了盐类的最后归宿。随着水分不断蒸发,盐分逐渐沉积,天长日久,盐类越积越多,于是海水就变成咸的了。这是一种“后天说”。按此说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海水将会越来越咸。
有的科学家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海水一开始就是咸的。是先天就形成的。根据他们的观测研究发现,海水并没有越来越咸,海水中的盐分并没有显着的增加,只是在地球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海水中含盐分的比例是不同的。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海水所以是咸的,不仅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不仅有大陆上的盐类不断加入到海洋中去,而且在大洋底部随着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岩浆溢出,也会不断地给海洋增加盐类。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也还有一些科学家以死海为例指出,尽管海洋中的盐类会越来越多,但“物极必反”,随着海水中可溶性盐类不断增加,它们之间会变成不可溶的化合物沉入海底,久而久之,被海底吸收,海洋中的盐度则可能保持平衡。
编辑本段21世纪的药库海洋科学
据有关医学专家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制服癌症。那么,人类靠的是何种灵丹妙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牡蛎
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目前,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从灌肠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一位海洋问题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在考虑从海洋中采药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十分重视对珊瑚的开发和利用。实验表明,从珊瑚礁中提取的有毒物质,和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毒物一样,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而从珊瑚礁中提取的其他物质对关节炎和气喘病可起到减轻炎症作用。有一种产于夏威夷的珊瑚,它含有剧毒,可用于制成治疗白血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的特效药。中国南海一种软珊瑚的提纯物,具有降血压、抗心率失常及解痉等作用。
鲨鱼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性鱼类,在全世界分布较广,共有260多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鲨鱼身体各部分的药理、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悉心的研究,特别是对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对鲨鱼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鲨鱼几乎不患任何病变,更极少得癌症,似乎对癌症有天然的免疫力。有些科学家将一些病原菌和癌细胞接种于鲨鱼体内,也不能使它们致病。看来,在鲨鱼体内有某种特殊的防护性化学物质。
中国的有关专家对鲨鱼的研究,几乎与国际上同步。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和上海肿瘤研究所的专家们,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在体外对人类红血球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编辑本段丰富的矿产资源
概述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
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
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中国有浅海大陆架近200万平方千米。通过海底油田地质调查,先后发现了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以及台湾浅滩等7个大型盆地。其中东海海底蕴藏量之丰富,堪与欧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东海平湖油气田是中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中型油气田,位于上海东南420千米处。它是以天然气为主的中型油气田,深2000~3000米。据有关专家估计,天然气储量为260亿立方米,凝析油474万吨,轻质原油874万吨。
稀锰结核
锰结核是一种海底稀有金属矿源。它是1973年由英国海洋调查船首先在大西洋发现的。但是世界上对锰结核正式有组织的调查,始于1958年。调查表明,锰结核广泛分布于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令人感兴趣的是,锰结核是一种生矿物。它每年约以1000万吨的速率不断地增长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
世界上各大洋锰结核的总储藏量约为3万亿吨,其中包括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钴4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乃至几千倍。以当今的消费水平估算,这些锰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镍用253,000年,钴用21,500年,铜用980年。
目前,随着锰结核勘探调查比较深入,技术比较成熟,预计到21世纪,可以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正式形成深海采矿业。
海底热液矿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洋调查船在红海首先发现了深海热液矿藏。而后,一些国家又陆续在其他大洋中发现了三十多处这种矿藏。
热液矿藏又称“重金属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缝中喷出的高温熔岩,经海水冲洗、析出、堆积而成的,并能像植物一样,以每周几厘米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它含有金、铜、锌等几十种稀贵金属,而且金、锌等金属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银库”之称。饶有趣味的是,重金属五彩缤纷,有黑、白、黄、蓝、红等各种颜色。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虽然海底热液矿藏还不能立即进行开采,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潜在力的海底资源宝库。一旦能够进行工业性开采,那么,它将同海底石油、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砂矿一起,成为21世纪海底四大矿种之一。
可燃冰
进入21世纪,各种能源的数量逐渐减少。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能源。而可燃冰是科学家们在海洋里发现的一种新能源。它位于海洋深处,由甲烷和一些其他物质组成,样子像冰,可燃烧,可用作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目前,中国、美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准备开采与使用可燃冰。
编辑本段未来的粮仓海洋科学
有些读者可能会想,在海洋中不能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
大家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它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鱼鲜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现在研制出了一种在1公顷上的海水上繁殖的一种藻类,它可以制造20多吨的蛋白质。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儿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区,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把加工后的贝类饲养龙虾。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
当然,从科学实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这就是说,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
据有关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区,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它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行的。
编辑本段西方观点
海洋ocean
大海sea
【摘自】大英网络全书
【中文词条】海洋 【外文词条】ocean
大海(5张)
知识分类:地理篇>海洋
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哩),近地球表面积的71%。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三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被看作是大西洋延伸出去的一部分),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三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弧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公里(2.3哩)。从一般深100~00公尺(330~660呎)的大陆棚坡折开始,大陆坡一路降为广阔的深海平原。约有75%的海床深度在3~6公里间,只有约1%的深度更深。最深的水域分布在较窄的海沟中,其中大部分与太平洋岛弧有关,目前已知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的11,034公尺。
海床表面多半为疏松沉积物所覆盖,其下为固结沉积物和地壳火成岩。虽然海床大部分地区相当平坦,但也有许多类似山脉的地形,如海山。所谓的洋中脊就是一个主要地貌,其主干与支脉延伸至各大洋。海脊的山峰高于深海海床2~3公里,其火山活动区域是形成新的海底玄武岩地壳的地点,在海底扩张运动上扮演关键的角色(参阅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近来对太平洋海脊的研究发现,在形成新地壳的活跃地区,海水会在玄武岩间循环流动,并在高温下起反应而发生剧烈变化。经过这些热水交互作用的溶液会穿过地壳中的气孔回到海洋,在某些气孔测得的温度最高达350℃(660℉)。
若以地质年表的标准来看,相较于深海中水分子的平均寿命从数百至大约1,000年不等,海洋中的一般水循环可说十分迅速。在洋面,风压摩擦上层海水制造出洋流。主要风力系统决定主要洋流最初的流向,但流向也会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的影响而改变。北大西洋热带及温带地区顺时针方向的回旋就是一例,其包含加入湾流(墨西哥湾流)的强西边界流。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回旋洋流生成。在主要海洋的东大陆边缘附近,表层的海水通常会被驱离海岸,而被来自中等深度、较寒冷而养分较丰富的海水所取代。这些海水向上涌出的海岸地区往往生态丰富而盛行渔业。风生海流(Wind-driven circulation)在不同深度上对海洋都有影响,但大部分中等深度和所有最深海域的海水特性均取决于热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热盐环流肇始于海水在高纬度地区因冷却致使密度变大而下沉,一直下沉到某个水密度相同的深度为止,才开始横向流动,如此便形成少量温度和盐度独特的水体;这些水体的混合产生性状各异的水团(Water Mass),充塞在海洋不同区域的特定深度中。大部分不受表层环流影响的水流都成片地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运动,但也有明显的例外,如地中海生成的海水就出现在大西洋地区。
海洋的许多重要特征皆由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决定,此外再加上压力,便决定了海水的密度。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其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而表面的水温会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但表面温度的分布却明显受到表层洋流的热传导以及诸如涌升流(Upwelling)等其他区域性特征之影响,广阔海洋的温度从不到-1℃直到28℃(30~82℉)不等。在热带及温带纬度地区,大洋海水的温度在温跃层(位于海水充分混合、深达100公尺左右的表层之下)下降得最为明显。深于1公里后的水温变化缓慢,趋向一般在2℃以下的底层水温。以总量来看,约有50%的大洋水温介于1.3~3.8℃间。海水表层的盐度──即海水中所含溶盐的比率──各不相同,主要视当地海水的蒸发流失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对比而定。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4.7。有大河注入大量淡水或大量冰山融化的地区,海水盐度会略低;蒸发水量极高的地区,盐的浓度就会高一点。
海水含有各式各样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气体和有机物。除了以上溶解成分,它还含有悬浮微粒物质(如浮游生物)。除了水之外,最丰富的无机成分依序为氯化物、钠、硫酸盐、镁、钙、钾和重碳酸盐等。这些主要成分不像许多微量物质,其浓度各不相同但几乎和盐度成固定比例。大洋海水呈微碱性,pH值接近8。地球化学家认为,尽管物质不断进出增减,至少过去6亿年来,海水的主要组成特征多少维持一致。
海洋似乎是在地球史的初期形成的。在地球温度升高、分成3个主要地带(地核、地幔、地壳)时,火山作用将大量水蒸气连同其他过剩的挥发性物质一起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并带往熔岩的表面。水蒸气形成热云溢出熔岩,随后凝结成足够的水量而形成海洋。
编辑本段太平洋
白令海 Bering Sea
阿拉斯加湾 Gulf of Alaska
科尔蒂斯海(加利福尼亚湾) Sea of Cortez(Gulf of California)
鄂霍次克海 Sea of Okhotsk
日本海 Sea of Japan
濑户内海 Seto Inland Sea
东海 East China Sea
南海 South China Sea
泰国湾 Gulf of Thailand
苏禄海 Sulu Sea
西里珀斯海(苏拉威西海) Celebes Sea
保和海(薄荷海) Bohol Sea
菲律宾海 Philippine Sea
弗洛勒斯海 Flores Sea
班达海 Banda Sea
亚拉科拉海 Arafura Sea
帝汶海 Timor Sea
塔斯曼海 Tasman Sea
黄海 Yellow Sea
珊瑚海 Coral Sea
渤海 Bohai Sea
北部湾 Beibu Gulf (Gulf of Tonkin)

10. 弗洛勒斯岛的介绍

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岛屿。北临弗洛勒斯海,南滨松巴海峡和萨武海,东西长约380公里,南北最宽70公里,面积14,25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全岛山地绵亘,最高峰拉纳加山海拔2,400米。十七世纪以来活动的火山达16座。

阅读全文

与印尼弗洛勒斯海发生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骆家辉老家在中国哪里 浏览:810
伊朗卖出的石油多少钱一升 浏览:881
西安至越南火车票多少钱 浏览:715
去越南买什么纪念品 浏览:243
到越南旅游可买什么 浏览: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么区别 浏览: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钱 浏览:636
越南干货市场在哪里 浏览:613
伊朗跟印度哪个发达 浏览:319
中国重名景区有哪些 浏览:840
越南为什么冷热不均 浏览:804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应太战略 浏览:785
瑞士人拜访英国总是抱怨什么 浏览:286
中国还有哪个地区有疫情 浏览:5
中国电建为什么不涨 浏览:822
英国作业满分5分得b多少分 浏览:438
伊朗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多少 浏览:293
伊朗怎么上油轮 浏览:821
印度什么时候朝圣 浏览:18
赛尔维亚到中国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