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海底千年沉船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对方要价3亿,最后怎么样
在中国古代史中,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或是陆上丝绸之路都被看作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当今的实际情况,想要再现古代的丝绸之路似乎难度颇大,不过这样的优良历史传统自然是不会被历史淘汰,由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被认为是复兴丝绸之路的重要举措,如今备受世界瞩目。
距离“一带一路”的提出距今也有三年了,再回顾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时的内容,我们会注意到在这次开幕式演讲上专门提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千年沉船“黑石号”。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提到这艘沉船,它有什么样的故事?查阅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艘黑石号根据推算可能是在中国唐朝时期的沉船,在印度尼西亚海域被打捞之时船上载有的中国文物多达7万件,面对如此庞大的文物数量,中国相关博物馆也对这艘沉船曾经提出购买意愿,可惜由于对方开价高达3亿,经过综合考虑中国方面不得不放弃。
说到底是这一类人对于这艘沉船的认识不足,首先沉船并不是中国的,船上的中国货物也已被买走,只是归途遇到意外沉了,何来民族的悲哀?国内文物界也提出购买方案,然而对方要价不合理,非我们过错,何来国家耻辱一说?考古不分国界,对于黑石号来说它的最大历史使命就是展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而不是被用作民族争斗的武器。
㈡ “南海一号”沉船里发现了哪些宝物
南海一号,为南宋时期的商船,来往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最为鼎盛时期的宋朝其运输宝物的数量巨大程度可想而知。
南海一号,长度41.8米,宽度11米,高度约4米。同时它也是到今天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排水量约为800吨,载重约为400顿。直到2019年3月20日为止,一共清理船载文物已高达达14万余件,预计总文物将会超过16万件。
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凝结物55吨、标本2575件。而且陶器占大多数,一共有13000余件。如瓷瓶瓷壶、瓷碗、瓷盘以及其他瓷器等。样式繁多,且制作工法都出自最好的官窑,由此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
㈢ 印尼捞到中国沉船,满载价值4000万美元文物,这些宝藏都回国了吗
在地球上有接近70%的面积都被海洋占据,大陆仅仅占了剩下的30%,由此可见海洋是我们人类的一大宝库,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利用海洋,那么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好处。在晴朗无云的日子里,海面看上去非常平静,仿佛是一面映射着天空的镜子一样。但如果光是凭借这一印象,就认为海洋是安全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有无数人在海洋中丧命,他们希望能够征服大海,又或是希望能够达到远处神秘莫测的大陆,然而这一过程中成功者总是少数,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死去。
无独有偶,除了我们打捞过其他国家的沉船以外,印尼也曾捞到中国沉船。这件事发生于1998年,德国的打捞公司受到印尼的委托,在他们的领海打捞沉船,一艘我国唐朝时期名为黑石号的沉船就这样得以重见天日。在这艘沉船上面满载价值4000万美元文物,大概有一千多个精美瓷器,还有很多名贵的丝绸,放到今天几乎都是珍品。
出于对我国唐朝文物保护的考虑,我国第一时间决定与印尼展开交涉,希望能够用钱把这些文物买回来。但宝藏却没有回到中国!这是因为虽然对于我们开出的价格,印尼是没有理由拒绝的,然而就当双方马上要拍板成交时,这家德国的打捞公司跳了出来,他们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赚到一些好处。然而印尼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吃上一口,就这样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与我国的交易也就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天仍然没能彻底解决。
这艘沉船在印尼的领海发现,因此我们只能够用钱将它们重新买回来,这就是当前国际社会上的规定,虽然我们心有不甘,但却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就好像日本的沉船在我国领海发现一样,他们的请求遭到了我方的拒绝,他们肯定也心有不满,但却仍然接受了这一事实。
㈣ 男子发现一艘沉船,隐藏了什么秘密,5个国家抢捞,盗走无数国宝
这是一艘印度的船,上面有六万多件文物,文物来自于唐朝的长沙,还有一些宋朝文物,大多是陶瓷制品,应该是当时的唐朝跟印度的贸易往来,船在海上遇到了特殊情况,导致沉入海底了,这么多文物大家当然都想要了,但是这艘船上的文物应该归印度所有,印度已经找到了五万多件,其他国家的盗宝队知道了消息就去抢了,反正就是各凭本事能抢多少算多少吧。对于我们来说自己家的东西掉到了人家海里,还真是没法解释清楚,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希望印度能好好的保存这些文物,也希望有一天这些文物可以回家,回到我们的博物馆中,这些文物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唐朝、了解宋朝,了解当时的繁华。
㈤ 海底发现古沉船,捞出28吨“中国钱币”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来的除了那些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很多的文化古迹。纵观当今世界,我想再也找不到像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同时又有着海纳百川的气质的国家了。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就不断的影响着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比如说日本、朝鲜、韩国等等,都有着汉文化的影子。但我们的历史文化古迹也常常遭到他人的惦记,韩国人有时候甚至会将我国的文化据为己有,国内有盗墓贼,国外亦是如此。
不过也不难知道韩国为什么这么着急,考古队员从新安沉船中发掘出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还有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以其紫檀木,还捞出了800万件,重28吨的“中国钱币”。这样的考古发现,也震惊了全世界;为了保存和陈列这一批瓷器,专家们商讨决定,在新安郡所属的全裸道道厅光州市建立博物馆,所以这一批文物最终还是落在了韩国。文物虽保存在了韩国,并不代表他们就是韩国的文物,还是希望韩国能够认清这个现实吧。
㈥ 世界五大着名沉船
世界五大着名沉船包括,1545年沉没的英国军舰玛丽·罗斯号;1912年沉没的游轮泰坦尼克号;1915年沉没的英国邮轮路西塔尼亚号;1941年沉没的德国战舰俾斯麦号;1982年沉没的阿根廷战舰贝尔格拉诺号
中文名称
世界五大着名沉船
出土地点
大西洋、太平洋
馆藏地点
海底深处
所属年代
近代
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世界着名景点玛雅文明七大奇迹世界着名运河世界四大宫殿世界最大教堂世界着名岛屿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简要介绍
提起世界上最着名的海难,人们都会想起英国的"泰坦尼克号";然而在历史的战争中,仍有几艘着名的战舰发生的海难曾震惊世界,如今这些着名沉船残骸有的已被打捞上岸,有的依然沉睡海底,更有有心者特地组织专家潜入海底为世人拍下珍贵的纪录片。
玛丽·罗斯号
玛丽·罗斯号简介
于1509-1511年建造而成的玛丽.罗斯号是第一批可做到舷炮齐射的船只,并得到亨利八世国王的偏爱,被形容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这艘船舶的诞生标志着英国海军已由中世纪时"漂浮的城堡"转变为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的海军舰队。
玛丽·罗斯号事故发生
1545年7月19日,亨利八世国王在南海城 (Southsea) 检阅他令人骄傲的舰队出海迎击法国入侵者。然而,他却目睹了一场灾难:满载的玛丽.罗斯号在一阵风浪里颠簸并迅速倾覆,海水灌进了下面的炮门。当时她的甲板上有90多门炮,大约有700名船员,据说只有不到40人得以幸存。
玛丽·罗斯号事发后
在这艘伟大的战舰沉没的当年,人们就开始了打捞工作,有些枪炮、帆桁和船帆被打捞了上来,但是打捞工作于1550年中止了。玛丽.罗斯号已经有一部分陷入了淤泥,并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得到了这些淤泥的天然保护。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历山大.麦祺 (Alexander McKee) 带领的一支队伍发起了对沉船的调查工作。经过他的努力,这艘都铎王朝的战舰在沉入海底四个多世纪之后,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终于浮出了索伦 特海峡 (Solent) 的表面。1982年,大约有6000万人观看了玛丽.罗斯号打捞仪式的现场直播。
这艘船仍然在用聚乙二醇防腐剂不断喷射,以防止船骨腐烂。这一工作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之后她还将经历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到了那时,前往朴次茅斯 (Portsmouth) 历史造船厂参观的人们就可以透过玻璃屏风和雾状防腐剂瞻仰她的倩影了。
玛丽·罗斯号相关
玛丽·罗斯号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简介
白星航运公司 ( White Star)的邮轮泰坦尼克号是由哈兰德.沃尔夫船厂(Harland and Wolff) 造船厂建造,注册的总重量为46,328吨。泰坦尼克号上装备了引以为豪的健身房、游泳池、壁球馆和土耳其浴室。
泰坦尼克号事故发生
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的了望员摇了三次警铃,并通报说"右前方有冰川。"不幸的是,接下来所有躲避撞击的努力都为时已晚,一块像岩石般坚硬的冰块刺进了船体,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罐头起子,将船身的外壳刺穿了250英尺。由于船上的救生艇数量远远不够,恐慌开始蔓延。1912年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最终沉入了北大西洋海底,共有1503人丧生。
泰坦尼克号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着名的沉船,这个深达2.5英里的海底坟墓就位于距纽芬兰岛 (Newfoundland) 东南部323英里的海域。这艘船是在1985年9月1日由让.路易斯.迈克尔船长 (Captain Jean-Louis Michel) 和罗伯特.巴拉德博士 (Dr. Robert Ballard) 带领的一支科考队发现的,当时船只已经首尾分离,裂成了两半。船头仍然保持相对完整,而船尾则位于2000英尺之外,已经严重受损变形。
泰坦尼克号事发后
如今,你可以在从加拿大圣约翰市 (St John's) 启程的M.I.R.型潜艇上参观这艘全世界最有名的沉船,还可以看到那举世闻名的船头和舰桥-- E.H.史密斯船长发出最后指令的地方。
泰坦尼克号相关
《泰坦尼克号 》
泰坦尼克号
路西塔尼亚号
路西塔尼亚号概况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由纽约 (New York) 驶往利物浦 (Liverpool),冠达海运公司 (Cunard) 引以为豪的路西塔尼亚号(被昵称为海上灰狗)于爱尔兰南部的老金塞尔角 (Old Head of Kinsale) 附近被一枚德国鱼雷击沉。
路西塔尼亚号事故发生
1914年8月战争爆发时,路西塔尼亚号被移交给英国海军 (Admiralty),并被送往利物浦的加拿大码头 (Canada Dock),在那里配备上12门6英寸口径的炮。她是作为武装的后备巡洋舰注册为英国海军舰队成员的,而她所装备的武器重量超过了在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 巡逻的皇家海军 (Royal Navy) 舰队。作为首任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曾参观利物浦并视察了路西塔尼亚号。他发表了一番将令他终身难忘的言论:"对我来说她只不过是又一个45,000吨重的活鱼饵而已。"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下午两点十分过后,负重30,396吨的路西塔尼亚号毫无预警地被一枚鱼雷击中。她只用了20分钟左右就沉没了,1,201个男人、妇女和小孩失去了生命。在死亡的人数中,有128人是美国公民。发射鱼雷的德国潜艇 U20 绕着下沉的船只转了几圈,然后就逃离了现场,于5月13日回到了其位于威廉港(Wilhelmshaven) 的基地。
路西塔尼亚号事发后
沉船遗址首次被发现是在1935年。1982年路西塔尼亚号的一个四叶螺旋桨被打捞了上来,在利物浦阿尔伯特港(Albert Dock) 的默西赛德海洋博物馆 (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 的码头区展出。
路西塔尼亚号相关
路西塔尼亚号
俾斯麦号
俾斯麦号简介
满载货物时排水量可达五万公吨,最高时速为30哩/小时,装载了数台大炮的俾斯麦号被看作是德国海军的骄傲。她被邱吉尔形容为"一艘了不起的船只,海军舰队的杰出之作",从船顶到船底共有17层楼高,长度相当于三个足球场。
俾斯麦号事故发生
1941年5月,在大西洋上持续了八天的追逐之后,俾斯麦号在最为激烈的一场海战中受到了英国海军的攻击。俾斯麦号被敌人强大的炮火击中,倾覆并搁靠在一座陡峭的海底山脉上。俾斯麦号上的2,20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中只有115人幸存 。
俾斯麦号事发后
1989年,罗伯特博士和他的科考队在仔细搜索了大约200平方英里的区域之后,终于发现了俾斯麦号的残骸。沉船遗址位于爱尔兰的科克(Cork) 以南大约380英里,大西洋底15,000英尺左右的地方。尽管在海战中英国军队强烈的炮火和鱼雷对船体造成了很大的损毁,船只的沉没也对其造成了明显的破坏,令人吃惊的是,沉船的残骸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自从得到沉船公墓的法定拥有者--德国政府的允许之后,人们先后对俾斯麦号进行了一些探险。这些人中包括俾斯麦号的幸存者海因里希.库特 (Heinrich Kunht) 和海茵茨.斯蒂 (Heinz Steeg),以及美国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俾斯麦号相关
俾斯麦号
贝尔格拉诺号
贝尔格拉诺号事故概况
贝尔格拉诺号战舰的沉没是福克兰战争中最惨烈和最引起争议的事件之一。1982年5月2日,英国的核潜艇--英国皇家海军舰船"征服者号"( HMS Conqueror)向阿根廷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ARA General Belgrano)发射了两枚鱼雷。大约有300人在此次袭击中送命。
贝尔格拉诺号事发后
当这艘令人生畏的战舰开始沉没时,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海上营救活动也在进行中。鱼雷使得贝尔格拉诺号上的1093位船员中的323人送命,几乎相当于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总人数的一半。
2003年2月国家地理学会和阿根廷海军共同组成一支探险队,搜索南大西洋海域,以寻找沉船残骸。在海上停留了两周之后,探险队受到南大西洋恶劣天气的影响,未能找到这艘船只。尽管人们认为沉船位于水下4000米深,距阿根廷海岸180公里波涛汹涌的海底,探险队仍希望他们的仪器(曾用于搜索泰坦尼克号)能够很快找到沉船。
㈦ 多艘中国唐代沉船都是在印尼海底打捞,为什么印尼海域那么多中国沉船
因为中国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出国基本上都要靠船来运输,而当时的造船技术不是很成熟,船的质量也不是太好,无法抵御强大的海风海浪,再加上因为唐朝时经济实力强大,很多国外的盗贼海盗早已盯上这块肥肉,所以沉船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这种问题,尽全力去保护好我国的古代文物。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印尼海底有很多中国沉船,就应该尽全力去打捞,而不是让文物落入他国之手。 对于属于我国的文物,我们有权收回,让文物回家,也是所有中华人民的共同愿望。
㈧ 印尼海底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我国想索要回来,结果如何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现如今人们可以看到的大量的古代建筑以及古代文物,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成果,虽然我国发现和出土的文物众多,但是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其实很多文物在战乱中都流失到了国外,很多国外的收藏家手中或者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中国的文物,不过想要从他们的手中要回,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对于这样的巨额价格,中国很不理解,但对方表示,这些钱也不全是他们的,还有一部分要给印尼政府分成,毕竟这些文物是在印尼海域挖掘出来的,所以必须是这个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就不卖,而我国也非常为难,最终双方谈判失败,我国没能成功购买回这些文物,而对方也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公开拍卖,最终这些文物在2005年的时候被新加坡的一位富豪以2.4亿的价格购买到手,中国失之交臂,很多历史学家表示,这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新加坡大多都是华人,也算是到了华人文化圈之中。
这些文物有着重大的历史研究意义和价值,他们不止是在经济方面价值巨大,而且对研究中国历史有着很大的意义,因为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这艘船虽然是一艘阿拉伯帆船,但船上载的全是中国唐代的精美瓷器和一些手工艺品,只是因为在返航途中遭遇到了一块巨型黑色礁石,导致帆船触礁沉没,距今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唐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更有重大意义,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对方狮子大开口,索要3.5亿的天价,所以这些文物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人非常的遗憾,但也让人很不舒服,毕竟这些文物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
结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这件事就当是一个教训,因为当时我国的国力不是很强大,那些小国家自然也不惧怕中国,试想如果当时我国有现如今的强大实力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恐怕不用我们开口要,他们也会主动将这些文物物归原主吧,所以现在我国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尽可能地搞发展,只有强大自己,才不会被别人轻视,而我国也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地前行,一刻也没有放弃,相信未来有一天,我国一定会站在世界的顶端,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记得关注和点赞哦,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㈨ 当年印尼渔民捞7万件唐代文物,我国希望文物回归,对方开价几个亿
在中国之前的历史中,曾有过一段风雨飘摇的历程,这一段时间的中国饱受欺凌和践踏,很多宝物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比如说圆明园的铜首等,这些本来是中华民族瑰宝的东西,最后却在其他国家,被列强占据着,并且怎么也无法索要回来,这让人觉得非常的悲伤,也因此越发觉得,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民族不够强势,就很容易遭遇这样的情况。
这个价格,让中国最终没有办法购买,毕竟当时中国各地的那些博物馆,还不是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它们没有什么收入,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购买文物,不可能举国之力、花费国家国库的钱财,去拿到这么一个文物,所以最终这些文物在2005年的时候,被新加坡富豪以2.4亿的价格买到手,宝物归属权尘埃落定。让人捶胸顿足,非常惋惜,也对印度尼西亚的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好在后来有一位专家学者站出来,安慰大家,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他说虽然是落在了新加坡手上,但好歹这新加坡也是华人文化圈之内的,既然这样,也就不算是中华文明的损失,民族是共通的,文化也不分国界,既然能有这样一片沃土,让这些文物珍贵的妥善保存,那也是一个好事啊。
㈩ 印尼捞出中国古代沉船,发现价值3亿元文物,结果如何
有一位来自于德国的47岁男子,在东南海的海域中,打捞出一大批的珠宝,成为超级暴发户。这就是黑石号沉船,是一艘装载九世纪中晚唐宝物的沉船,他发现沉船之后,引来文物界的关注。黑石号是罕见的宝库,内部所含有的宝藏数量颇多,其中有多达67,000多件的陶瓷制品,包含邢窑碟子、唐三彩,还有唐代青花花绘盘以及长沙窑,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于湖南的长沙窑瓷器,大约5000多件。
比如大英博物馆中,也同样保存着很多来自于中国的历代文物,这些文物很明显来自于中国,因为历史原因流落到了海外,国家始终无法将这些文物运回。不过,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这些东西,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的文物部门肯定会立刻出动,想方设法将这些文物拿下来。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让漂泊在国外的文物尽快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