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开斋节见闻
印尼开斋节见闻
斋月和开斋节是伊斯兰国家的主要节日。印度尼西亚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穆斯林人口为主要人口的国家,开斋节是印尼最重要的节日。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按照教规规定,凡男满17岁,女满15岁的穆斯林,每年都必须守斋一个月。穆斯林为什么要守斋呢?这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有关。相传,穆罕默德40岁那年(公元610年),在回力9月的一个夜晚,安拉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他,给他做了重要启示。接受了重要启示的穆罕默德,从此便自称是“安拉的使者”,开始了传教活动,并在传教中很少进食。后来,穆斯林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回力9月实行斋戒。在斋月里,每天黎明前,受斋的穆斯林都必须向安拉表示斋戒的决心。也就是说,从日出到日落绝对禁食,连开水也不能喝、烟也不能抽。要克制一切私欲,不能生气,不能哭泣,禁止房事。不过老弱、病人、孕妇、哺乳母亲、婴儿和正值经期的妇女,以及参加作战的兵士,暂时可不受约束,但是也要心量节制饮食,并在以后补足未禁食的天数。人们一方面表示对安拉的虔诚,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尝尝饥饿的滋味,清除一年来的“罪孽”、驱散人间的烦恼,在来年诸事如意。
斋节前的一个月,多数穆斯林都要闭斋。以前我的理解就是斋戒就是不吃饭,开斋就是开始吃饭。有机会在印尼工作,目睹了印尼人过斋月,过斋节。吃,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的穆斯林员工在斋月里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们“吃看”。斋月前几天,看得出她们很难受,面色不佳,体力差,工作效率差。我们在吃的时候,分明看到她的喉结在做吞咽运动。问她们从什么年龄开始斋戒的?她们说大概12岁左右。她们都是自愿的,没有人逼迫。
太阳落山了,人们开车,骑摩托车涌入商场的餐饮区,街边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铺、排挡。斋月的白天街上通常不堵车,从下班到午夜交通繁忙。我们的工人妮在斋月期间,可以听到她起得很早在弄饭。问她,说晚上要吃三顿,在天亮之前。好一个黑白颠倒!
斋戒的本意有清理体内垃圾之意,我也注意到这期间人们的饮食有不健康之处。有的人晚上吃得太多,进食的食物又是过甜,过油,过咸。了解到这里的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很高。有时候能看到鼓励健康饮食的广告,估计人们已经重视这个问题了。
开斋节前,印尼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庙宇、社团,协会,包括我们都会给穆斯林同胞发放“礼包”,礼包通常是糖水(果汁,含糖的饮料),饼干、蛋糕、点心,干果,水果。我们知道他们在解禁的时候要先喝一些糖水,才能再进食。这个习惯也许有一定的道理。
开斋节前的商铺买卖非常好,家家户户也都买来丰盛的节日食品。印尼菜有的也很好吃。印尼人喜欢用新鲜的香料、香草做调味品,如芜茜、香茅及黄姜等。印尼菜的味道辛辣,浓郁而闻名。印尼的小食、甜品也闻名遐迩。烤鱼、烤羊、烤肉串,炸鸡,炸虾,炸肉饼也是印尼人常吃的菜。开斋节我见到卖得最多的是Kupatan 用米粉做的,用椰子的叶子包成四方形的米糕;jangan lobeh 用椰子做的菜汤;Ayam goring 炸鸡;Kropok 哥伦布(我给的名)炸虾饼;Soto Ayam 鸡肉汤;Rawon 牛肉汤。还有Besto鱼丸汤;还有一种饭包,里边有白米饭,有叫不上名的菜叶,几片炸肉,一点非常辣的辣酱;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菜。
印尼人在吃的时候,很多人习惯用手,用右手的除小指以外的.手指,把饭和菜充分挤压捏,形成一个饭团,再送到嘴里。在卖给你饭的时候,有的也是用手抓,你把脸转过去,当作没看见,就可以吃了。我也曾这样吃过饭,因为餐馆不提供筷子,勺子和叉子。我的手没有他们的好使,经常压不成饭团。他们会给你一个和二号碗一样大的小盆儿,里边放半块小柠檬,这可是用来洗手的,不是喝的。你可以用右手的拇指去洗其它四个手指,然后轻轻甩一下,就可以用来做吃饭用的餐具了。开斋节见到很多印尼人围成一圈很多手去抓中间的一包食物,那些手从四面八方伸到中间一个点,那些人身穿印尼传统服装,头包特色头巾。从上看下去,很美的一幅画呢!
印尼人喜欢喝的饮料是“汽水”,放很多的糖,很甜。还有就是椰子水。印尼的椰子非常多,非常好喝。和中国海南的椰树牌椰汁不是一个概念。卖椰子的人先问你要什么样的椰子,要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然后把椰子的一边用砍刀砍平,把平的面放在下边,再砍上边,几刀后,就能打开了。可以放上吸管直接喝,也可以倒在杯子里喝。印尼人通常放糖,是粉颜色的一种糖水。椰子的内壁是乳白色的,嫩的瓤,很好吃,嚼起来有浓郁的椰香。可以用勺子刮下来,也可以用汽水瓶盖做的东西刮瓤。 ;
㈡ 在印度尼西亚Lebaran Holiday是什么节日
Lebaran Holiday在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教的新年或说是开斋节。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把斋,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该节日法定只放假1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3天以上,有的甚至1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赶在开斋节前返回老家与亲人团聚。
(2)印尼的开斋节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开斋节当天,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㈢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区别 开斋节起源
1、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3、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穆斯林过开斋节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㈣ 开斋节是什么意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
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过年”。
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
开斋节的习俗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㈤ 尔德节是开斋节吗
开斋节(阿拉伯语:عيد الفطر,印尼语:Hari Raya Il Fitri或者Lebaran,马来语:Hari Raya Puasa或者Hari Raya Aidilfitri),也称肉孜节(维吾尔语:روزا ھېيت)、尔代节 (哈萨克语:Ораза айт,وزارا ايت),是全球穆斯林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在伊斯兰历闪瓦鲁月的第一天(10月1日)。
㈥ 请问印尼的新年有什么习俗
印尼的新年习俗: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日期在公历二三月间)。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单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在这里都有较多的信奉者,民间还盛行拜物教。由于其历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小岛屿分布范围较广,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
㈦ Eid Mubarak是什么意思
Eid Mubarak具有“开斋节快乐、节日快乐”的意思,这是穆斯林之间的问候语,eid指每年伊斯兰教斋月结束后的开斋节。
1、Eid
指宰牲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属于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节日之一)。开斋节在斋月结束的次日。宰牲节又名古尔邦节,用以纪念易卜拉欣宰羊作祭以及庆祝麦加朝圣结束。
2、Mubarak(美式读音为 [muˈbɑrɪk] )
Mubarak是姓氏,指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y,1928—,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1981年10月当选)。例句:PresidentMubarakwas particularly unfavourable to the idea. 穆巴拉克总统尤其不赞同这一想法。
3、Eid Mubarak的例句:
People hugged and kissed and greeted each other with Eid Mubarak. Happy Eid. 人们拥抱,亲吻,互祝开斋节快乐。
㈧ 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主要节日
1、元旦(每年1月1日)
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印尼人也过元旦节。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举行宴会或歌舞会,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2、“3月11日命令书”纪念日
1966年3月11日,苏加诺总统迫于军方和学生的压力,签署了把权力移交给苏哈托的命令书。自此,苏哈托接管政权,建立“新秩序”,命令书签署之日被定为纪念日。
3、国际劳动节(每年5月1日)
和世界各国相同,印尼政府也把这天作为庆祝劳动者的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4、民族节(每年5月20日)
1908年5月20日,在雅加达建立了印尼第一个民族组织“崇知社”(也译为“至善社”),旨在宣传教育、以科学救国和进行文化启蒙运动。崇知社的成立,标志着印尼民族的觉醒。后来印尼政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为民族节。
5、建国五基诞生日(每年6月1日)
1945年6月1日,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了“潘查希拉”五基原则,作为印尼建国的指导思想,意义重大。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建国五基诞生日。
6、国庆节(每年8月17日)
又名“独立日”。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