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那么多岛屿,民族众多,怎么没分裂
其实一些地方也曾尝试分裂,例如最着名的巴厘岛,但是印尼政府还是控制的挺好的,因此目前还是相处愉快的,只不过不时还是会有一些纠纷!
B. “挤的挤死,荒的荒死”,印尼的人口分布为何如此不均
印尼的人口之所以分布不均,是因为长久以来存在的地域矛盾。印尼是一个领土较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印尼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由此可见,领土大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印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并且我们要知道印尼的政治重心也经历过一次转移,以前的政治重心是在苏门答腊岛,现在转移到了爪哇。所以人们也跟着迁居到爪哇岛,以便于寻求到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印尼很多省份还在闹,希望能脱离印尼。也难怪印尼的存在感一直那么弱了,人口要均匀才是头等大事!
C. 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为何却很少有分裂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在一开始其实印尼是那些西方强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对印度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管理。在殖民过程中这些印尼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有利于当时人们的团结。第2个原因就是在殖民过程中,这些人民逐渐淡化了思想差异。印度尼西亚拥有非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自己的语言。在印度尼西亚生活很有可能这些人会面临着比较大的民族冲突。但是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欲望不是特别强,虽然直到现在这些民族意识还存在着,但是人民仿佛并没有想要让自己的民族独立的意识。现如今印度尼西亚有90%的人都是信仰伊斯兰教。这些人的思想文化其实大部分是处于一个统一的,所以自然而然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民族纠纷。
D. 拥有17000个岛屿的印尼,国土十分分散,为何没出现分裂
坐落在亚洲东南部的印度尼西亚,是整个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印尼地跨赤道、海域面积达到了580万平方公里,他所拥有的岛屿更多达17,000多个。从地图上看印尼会发现,除了西南部岛屿之间距离较近以外,印尼北部,东部各岛屿之间大多遥遥相望,距离甚远。
印尼这个国家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其实有着很严重的发展弊端,由于陆地面积狭小,岛屿之间又被海洋阻隔,犹如一盘散沙的印尼,国家内部很容易出现分裂问题。但是,虽然印尼国土十分分散,印尼群岛的地理轮廓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但是,印尼却很少出现分裂问题,为何会这样呢?
爪哇族
最后,印尼在民主改革下政治体系的构建,缓解了印尼国家内部的分离主义运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印尼政府自1995年来,为了团结中央与地方关系,多次修改了《地方自治法令》;为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也制定了更加合理的分配政策法案;还有2002年所修订的总统选举制度,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印尼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政治措施的改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家内部的分裂。
E. 印度尼西亚由上万岛屿组成,为何很少出现分裂现象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岛国,有17500多个岛屿组成,所以也号称“千岛之国”。由于岛屿的众多,使印尼的国土分布非常零散,各大岛屿之间没有修建一些跨海大桥或者是海底隧道。由于国土的分散,按理说彼此之间联系很少,但令人意外是这个国家居然没出现分裂的现象。
印尼独立之初,世界各国普遍不看好印尼国家的统一。因为在印尼国内存在着200多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隔绝居住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但是岛屿众多、民族众多,却没有使印尼走向分裂,原因也很简单。
45%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二大民族的14%占比,所以,印尼主体民族的稳定,也就对国家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印尼不会出现分类的重要原因。
F. 号称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岛屿分散,它究竟是怎么维护国家一统的
我觉得印度尼西亚能够维系这么多个岛屿主要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印尼一直都是军方执政,具有威压作用;其次是岛屿过于分散是优点也是缺点;最后人口经济资源主要集中在爪哇岛,所以其他的岛屿的居民即使是想要闹独立,也不可能会取得成功。
最后,人口主要都是在集中在爪哇岛,如果爪哇岛的经济能够发展起来,那么中心的实力就强大可以在软层面上镇压住这些异心,而且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些小岛屿要和爪哇岛打好关系可能会更加明智。而且这么一个小岛屿,如果政府不管了真的他们也只能自生自灭的,他们需要有很多的退路才能有异心。
G. 印尼由上万个岛屿组成,为何没有形成割据分裂
印尼历史虽然不长,但近代以来也遭受过殖民统治。明朝年间,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曾先后占领印尼,1596年,荷兰曾占领印尼全境,二战以来又被日本占领,直到1945年,印度才算独立。
第三,人口结构相对单一
印尼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爪哇族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45%,巽他族有14%,马都拉族占人口总数的7.5%,还有马来族占人口的7.5%,这四个民族都是马来西亚的土着民族,单就爪哇族人口比例来看,占到近一半,其他土着民族占比较小,以爪哇族这么大比例,也是国家统一稳定的一个因素。
H. 作为东南亚第一大国,印尼为什么严重缺乏存在感
在全球国家和地区中,印度尼西亚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领土在赤道两侧,在地理位置上同属于南、北半球,横跨亚洲和大洋洲。同时,它是由1.7万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毫无疑问,其海岸线长度非常惊人,高达5.47万KM,仅次于加拿大,海洋面积也高达316.6万平方千米。而其陆地面积也有190.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过2.5亿,排名世界第四。再则,印尼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这也给其填上了浓墨重彩之笔。这些数据表明,印尼犹如一个小巨人般存在。
虽然,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不过,2016年印尼的GDP总量才8619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被其体量差不多的印度甩在身后。也就是说,印尼并没有与其体量相匹配的经济实力。而在国际政治上,也显得暗淡无数。
从现实来看,印尼也只不过是一个二流国家。那么为什么印尼空有大的体量,却不能最大限度的将其转换为现实国力?云石君将从其内部地缘结构进行分析。
作为“千岛之国”,在海洋文明时代,印尼可以靠海吃海,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港口利于发展外贸经济。不过,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群岛太多,无疑会破坏地缘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上交通也有相对改善和提高,但是海洋的隔离作用依旧不小。印尼岛屿众多,水运运输相对发达。不过,公路、铁路及空运也只是集中在主要的岛屿上。印尼的公路全长34万千米,但质量都不高,高速公路总里程才1000千米左右。总体上,印尼的基础措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再加上有数目太过庞大的岛屿,因交通联系的不便,自然会制约各个岛屿间的经济整合,反而各板块会形成自成一体的局面。
岛屿众多带来的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整合。而众多岛屿太过分散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因素。
印尼的国家地理结构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间直线距离长达5000余公里,跨越了三个时区。在众多岛屿中,以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五大岛屿为主,除东部的苏门答腊与爪哇之间海域狭窄外,其余诸岛均散落于海上,彼此间距离均在数百公里,巴布亚岛与最近的苏拉威西岛之间的距离则在1000公里以上。
主岛除了爪哇和苏门答腊相距不远,可以通过跨海大桥,用公路、铁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而其它太过分散的岛屿因海上距离遥远就只能通过航空和海运方式交流。
在地缘结构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制约下,印尼就算有再大的体量,也不能最大限度的将其转化为地缘经济实力,经济上也很难挤入到一流国家,甚至是二流国家。
岛屿虽众多,但却使得地缘结构上支离破碎,反应在经济上是彼此相对独立,而在政治上,便促使了分离主义的抬头。
就算工业文明能拉近群岛的距离,不过也是有一个度的。当下,工业文明将印尼群岛整合为一个国家,但太过分散的地域环境也难以消除各岛间的地缘隔离。
这就会导致印尼内部会存在各方政治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矛盾不断,从而加重印尼的政治内耗。而带状的国土及各自独立的地缘结构,在受到外部威胁时难以形成国家聚合力。如果,一旦国家经济崩溃,或有外部大国势力进入,将会有矛盾升级到国家分裂的地步。
I. 印度尼西亚由上万岛屿组成,为何很少出现分裂现象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岛国,有17500多个岛屿组成,所以也号称“千岛之国”。由于岛屿的众多,使印尼的国土分布非常零散,各大岛屿之间没有修建一些跨海大桥或者是海底隧道。由于国土的分散,按理说彼此之间联系很少,但令人意外是这个国家居然没出现分裂的现象。
印尼独立之初,世界各国普遍不看好印尼国家的统一。因为在印尼国内存在着200多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隔绝居住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但是岛屿众多、民族众多,却没有使印尼走向分裂,原因也很简单。
45%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二大民族的14%占比,所以,印尼主体民族的稳定,也就对国家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印尼不会出现分类的重要原因。
J. 印尼由那么多个岛屿组成,为什么很少出现分裂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岛国,有17500多个岛屿组成。在明朝的时候,郑和的团队曾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地区,并且在当地留下了一定的历史足迹。虽说印度尼西亚距离我国很近,但由于并非是陆地直接交接,所以与我国的渊源并不算太深。
到了近现代,印度尼西亚更是与我国关系极度紧张,甚至一度对华人拥有非常强烈的敌视态度——比如在印度尼西亚本土发生过多次排华事件,在排华事件中有大量的华人被印度尼西亚的当地居民恶意屠杀抢夺,造成华人大量的伤亡。即便是现在,印度尼西亚对待华人的态度仍然不是那么友好,甚至将斗争华人当成了他们人生的一种“事业”。虽说近些年当地的政府在表面上进行了一定的管控,但取得的效果依旧并不好。
除了民族,还有宗教,宗教的意识差异也容易造就分裂。但在殖民过程中,随着殖民化的深入,除了在本土立足已久的伊斯兰教,其他小宗教基本都消亡殆尽了。但人们在受到压迫的时候,依旧需要一些寄托,于是信奉伊斯兰教的越来越多,如今在印度尼西亚有90%的人信仰的都是伊斯兰教,信仰相同,何来冲突一说呢?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西方殖民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传教,难道本土就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造成分裂吗?我的回答是有,至今仍旧还有9%的印度尼西亚人信仰的基督教。但比例如此之小,基督教影响力又何来形成宗教矛盾一说呢?
而在宗族概念淡化的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民众宗教信仰又趋于相同,如此此消彼长也就彻底将分裂的因子扼杀在摇篮了。
总结
热带环境发展受限,国家弱小受到侵略,在我们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似乎都不是什么好现象,但凡事其实都是有两面性的,印度尼西亚同时占据这两点,却依仗于这两点,促进了国家的统一,遏制了分裂因素。若是没有这两点“瑕疵”,民族众多,岛屿上万的印度尼西亚又该何去何从呢?相必现在或许还在为了统一而做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