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登革热什么症状

印尼登革热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2022-10-18 16:48:20

Ⅰ 登革热是什么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主要有先是发热、和寒战等,热性主要为双峰热或鞍型热,消化道症状是腹泻、呕吐等比较明显<br><br>建议患者要考虑进行疾病的鉴别诊断,如果确诊后可以考虑传染,一般该疾病可以自愈,但预防并发症

Ⅱ 儿童为印度登革热主要受害者,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免疫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面对很多的疾病,他们都非常的容易被感染在印度的登革热的患者群体主要就是儿童,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让我们起来了解一下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吗?

三、其他儿童容易感染的疾病。

那么还有哪些儿童容易感染的疾病呢?首先就是水痘,水痘虽然每个人都会起,但是时间是不定的,如果孩子周围有人起水痘的话,那么孩子是很容易被传染的。其次就是春夏季流行的手足口病,这就要家长帮助孩子注意一下卫生,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Ⅲ “登革热”有什么特征

登革热是经花斑蚊传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779年在印尼雅加达,1780年在美国费城先后被发现,然而其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则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44年才由美国和日本学者从鳞斑伊蚊体内首次发现。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以上,并伴有剧烈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南亚一带出现较传统登革热更为凶险的类型,称为登革出血热,死亡率高达5%~10%。患者还会出现休克,伴胃肠大出血,可于4~6小时内死亡。尽管一般登革热整个病程大致一个星期,但病后患者一般都会感到虚弱、乏力和抑郁,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常常需要几周乃至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Ⅳ 登革热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症状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热: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一)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着,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Ⅳ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2~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脉搏早期加快,可出现相对缓脉,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登革热病
2、皮疹于病程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皮疹持续3--4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

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着,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在热退前后的1-2日突然病情加重,出现:

1、休克在病程2-5日,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躁不安、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10小时内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皮肤大片瘀斑、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多发群体

此病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Ⅵ 登革热什么症状

你好,登革热初期的表现症状有:突起高热,发热时可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肌肉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处在登格热流行地区,出现以上疑似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Ⅶ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Ⅷ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条: 初步检查有寒战、发烧(寒战后发生,大多为高热,而且短时间内可迅速升高,一般持续5-7天,有时也可有低热)、剧烈头痛、关节剧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遍布全身,一般持续5-7天)、淋巴结肿大、出血(只见于部分患者)、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严重者还有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症状。另外,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下降。

Ⅸ 登革热是什么症状

你好!登革热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泰国等地,主要症状是:头、眼眶、四肢肌肉疼痛。我国主要在广东等常年温度较高地方<br><br>感染主要是被花蚊子叮咬。建议你不用担心。我国其他地方感染几乎没有

Ⅹ 患有“登革热”病的症状是什么

登革热患者的症状一般都会出现发烧发热至39度以上的情况,通常还伴有头疼,和肌肉疼的情况,此外呕吐和腹泻症状也会时常出现。

登革热病是一种更严重的传染病,通常情况来说登革热一般是通过蚊虫来进行传播的。确诊登革热之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严重的登革热病症极易导致死亡的发生。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一般是由蚊虫中的伊蚊来进行传播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十几种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病毒。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还有一种典型的登革热疾病症状。大部分登革热患者在最初时都会出现温度迅速升高,达到40度的情况,这种发烧发热的情况一般会持续一个周左右的时间。此外,想头痛、肌肉痛、眼睛疼等现象也是经常有之,而且还会伴随呕吐等现象。

到目前为止,登革热病的治疗一直是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还没有研究出专门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式。基本上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要知道当出现登革热症状时,如果及时的发现并治疗会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几率。

阅读全文

与印尼登革热什么症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八中国际怎么样 浏览:557
有什么软件可以识别越南歌曲 浏览:358
中国人对越南的误解有哪些 浏览:7
越南养殖什么前景最好 浏览:938
印尼为什么是莫斯林 浏览:568
印尼总是粘印章怎么办 浏览:49
越南和伊朗哪个国家强 浏览:124
海运中国到留尼汪岛需要多久 浏览:452
养印尼虎鱼最低多少度 浏览: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烟花 浏览:103
英国大学专业怎么样 浏览:460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什么工厂 浏览:296
英国的网购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203
意大利的药店不卖药为什么 浏览:221
印尼地震对人有什么影响 浏览:618
印度女人来月经都怎么办 浏览:319
意大利语很棒怎么发音 浏览:276
印度海关哪里有 浏览:594
意大利cb是什么牌子好 浏览:465
打两针疫苗回中国还要隔离多久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