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邦戛是在印尼什么岛

邦戛是在印尼什么岛

发布时间:2022-11-16 15:19:04

❶ 为什么印尼的首都在爪哇岛

虽然印尼是东南亚的多个岛屿组成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但是因为气候原因。从古至今适宜人类居住、开垦农田的岛其实并不多。

印尼的首都雅加达在爪哇岛,不仅有地理原因,还有历史原因。

爪哇岛是印尼众多岛屿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作为印尼的第五大岛,面积虽只有13.8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亿4500万,占据印尼总人口的53.7%。(印尼大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

热带雨林一直因为“地球之肺”的赞誉,让人们觉得这是风水宝地。其实不然,热带雨林气候因为其高温多雨的特质,有机物分解加快,植物新陈代谢也很快,毕竟是植物都进化到吃人的地方,还是退台保平安吧。

以上。

❷ ji.cempedak no,10-pekan baru 28125 在印尼是什么地方

这地址是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廖内省的城市,北干巴鲁(pekan baru)

❸ 印度尼西亚位于什么板块与什么板块之间

印度尼西亚尼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Indonesia)。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2.印尼人口2.62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和马来族分别占7.5%。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独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国。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拓展资料: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有一级行政区(省级)34个,包括雅加达首都、日惹、亚齐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二级行政区(县/市级)共514个。[2]31个省分别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明古鲁省(首府明古鲁)、楠榜省(首府班达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槟港)、廖内群岛省(首府丹戎槟榔)、西爪哇省(首府万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东爪哇省(首府泗水(苏腊巴亚))、万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萨)、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马塔兰)、东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亚)、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东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马林达)、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乐)、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老)、中苏拉威西省(首府帕卢)、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东南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哥伦打洛省(首府哥伦打洛)、西苏拉威西省(首府马穆朱)、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北马鲁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亚省(首府马诺夸里)、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和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

❹ 西加里曼丹的华人

华人最多的唯一省份
什么年代华人开始进入西加里曼丹?没有完整确切的文字记载,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北朝魏宣武帝在位年间,就与婆罗王有接触。经商往来,而婆罗王对中国的朝贡也未中断过。若此记载可靠,则在1000多年前华人就来到婆罗洲(加里曼丹)了。
据在马来西亚的金剑先生(1991年12月14日马来西亚《新生活报》刊登)写道:“1407年(永乐4年)在吕宋岛的海盗首领林道乾,不敌西班牙的部队,只好率部下南逃至婆罗洲岛北部登岸,土人酋长见林道乾部队衣甲鲜明,不敢抵抗,带领族人投降,之后,林道乾部众在此开荒耕种,改邪归正,与土着女孩通婚,繁衍至今。”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宋公”(Sungkung),它位于三发河上游,到现在该村还保养着林道干的墓,墓的上面还插有他的宝剑呢。
这就是有文字记载关于华人来到西加的历史。随后就有华人乘搭帆船向南探险,而来到婆罗洲,一般是每年的春季顺东北风来到西加,要到6-7月间有了西南风才回航,当时来到西加的华人都是短暂停留,以经商为主,后变成长期定居,进行釆矿,开荒。也许是1740年喃吧哇(Membawah)苏丹向汶莱苏丹招得一群华工到百富院开采金矿,从此开采金矿延伸到内地,如民旺、新南(Minwang),新南(Sinnam)和东万律(Mandor)。
1750年开始有大批华人来到西加,因为那年三发(Sambas)苏丹批准华人在鹿邑(Mentrado)开采金矿。
当1770年在东万律发现新金矿后,华人更迅速来西加,几乎每年约有3000华工来到西加。受金矿的诱惑,大批华人移居西加,从喃吧哇转移到坤甸,邦戛,三发等地,后由于开采金矿容不下,就转移生产目标,即向各处开始耕田捕鱼,开垦农业和种植园艺,如胡椒、甘密(Gambir)、椰子、橡胶等。
据荷兰作家Cator的记载,1900年西加华人是41,500人,20年后增加到67,000人,到1930年是108,000人。而此时华人的农园地约120,000公亩。到1954年人口统计时,西加的华人占全省人口的30%(马来人30%,达雅人30%,其他各族10%)。
金矿在1812年约有30多个矿区,以东万律金矿最大。全部采矿工人约3万。早期到来西加开采金矿的华人,都各自组织公司,主要是梅州市梅县区、大埔人。早期的公司有东万律的兰芳公司、鹿邑的大港公司、三条港公司、和顺公司等。
逐渐地越来越多华人前来西加,于是自1850年华人开始转移生产目标,即向西加的市镇以外的森林地区垦荒务农,所以西加各偏僻地区都散居了华人,他们开荒垦植椰子园,橡胶园,胡椒园。成立小乡村,甚至有些小乡村全是华人,没有其他族群,在内陆丘林地带的每个园区都是华人开辟的,即使交通很不方便的地区都有华人的小村庄。在城市华人比较多的是山口洋,华人居民占全市人口的65%,坤甸市华人占45%。
西加华人居住区的房屋建筑格式与中国大同小异,在他们住家四周围都种菜,养家畜。在山口洋,鹿邑和东万律,那儿的市区建筑与中国城镇都很相像。
传承中华文化教育最普遍的唯一省份
上面己说过,在西加全省的每个森林地带都有华人居住而成为小村庄。有的村庄只有10多户人家。他们有的是聚居在一块成个村庄;有的分散居住在各自的胶园、椰园,相隔数百米。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文教育纷纷兴起,都以普通话教学,就连十几户人家,交通不便的偏僻村庄都开设中华小学;就连散居各园区的村庄也开设中华小学校。多数村庄学校只有数十名学生,所以只用一两位教师。当时的教师有的须步行几个小时才到达学校,教师们也一样愿意前去执教,其执教精神高尚可贵。据说当时西加的华校大大小小有100多间。
1957年西加省政府下令全省13个地区(坤甸、松柏港、喃吧哇、山口洋、邦戛、三发、盂嘉影、万那、上侯、新党、昔嘉罗、富都、道房)以外的地方不准开设中华学校,这个禁令于1958年开始实施。华校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但原来的华校在地方上的热心人士支持下改为“民族私立学校”,上午教授印尼政府的印尼文课程,下午教授华文,这样一直维持到1967年苏哈托宣布禁令后就全部封闭了。
保持中华文化传统最完整的唯一省份
西加的华人传统文化从未被破坏过,间断过。在苏哈托掌政时曾下令禁止一切含华人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活动,如除夕夜到庙堂上香,过春节等。然而在西加对华人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西加华人商业活动照样停业庆祝。
这里必须特别提及华人占全市人口65%的山口洋,曾被喻为印尼的唐人坡,小香港,除以客家话通行于市区外,另一特色是“十步一小庙,百步一大庙”的庙宇建筑群。
苏哈托下台后,春节期间更是舞龙舞狮,庙宇钟鼓齐鸣,男女老少上香拜神通宵达旦,元宵节各地神仙齐出游,法师坐刀轿,穿口针,踩钉排等巡游全市,热闹非凡。近年来当地的其他族群,军政人员也多参与这一活动,这是全印尼独特的喜庆节日。
在西加的华人中,尤以潮州人和福建人都不吃三板跳鱼(称三宝公鱼),这种鱼背脊上有五个手指纹,传说是因被海浪打上三宝公的船上后,三宝太监亲手抓起放生的,所以鱼背上留下了三宝太监的五个手指印。
华人遭受最大迫害的唯一省份
1942年日本占领西加后,将西加华人精英进行大逮捕,然后载往东万律,实施集体大屠杀或活埋,几达万人。日本军把一卡车一卡车的华人载往东万律,其中不乏正值壮年的积极分子,一概被命令自掘填墓穴,然后在屠刀下断头或集体活埋。东万律的集体屠杀,后来建了万人冢的墓园,至今仍是家属们难以跨越的死荫幽谷。
1965年“九卅”事变后,苏哈托上台,搞反共排华运动,西加的印共及其同情者组织游击队反抗苏哈托政权,游击队的成员有华人,活动范围是三发县和坤甸县两个县区的森林地带。苏哈托政权扑灭无方,诬赖游击队能在森林生存是靠山区华人的资助。为达消灭目的,掌权人就散播不利华人的谣言,煽动怂恿勇猛而单纯的达雅族人仇视华人,向华人大开杀戒,进行驱赶行动。于是在1967年底,三发县、坤甸县军人伪装成达雅族人,率领了达雅族人搞“红头事件”,用达雅族人的习俗,向每个村庄散发红碗,要大家宣誓驱赶,烧,杀,抢华人及其房屋,财产,园地。经过大运动后,将这两县管辖的山区华人赶到海边城镇,造成约20多万人华人难民。有的村庄华人走得慢些的就被杀害,甚至有的是由武装人员策划进行全村庄的大屠杀,例如孟加影坡附近的麻云,伯兰蒂,和华莪附近的双滨港,这3个村庄,各有数十户华人,男女老少各数百人口,全被集体杀光。当时除这三个村庄的华人及连同走得慢而被杀害的华人约数万人。
那些被赶走的约数十万人,他们来到沿海地区成了无业游民,政府不管,让其自生自灭,有的还被以“莫须有”罪名逮捕入狱,许多未经审判而凌辱致死狱中;当时逃到山口洋和坤甸的华人难民,其中有的与其饿死,不如冒险到外岛找出路,求生存。
西加华人向来循规蹈矩,却总是难逃宿命,日本来时说华人参与抗日游击队,进行大屠杀;自家人当家作主的时候又说华人支援共产党,又成了代罪羔羊。
所有在山区的华人都有树胶园,胡椒园等,被抢光了,最后都被破坏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逃来沿海的难民,当时已没华人团体了,只由个别热心华人接济,有的流落为乞丐,卖淫,有的带点钱出来的就到外岛打拼。
在那个年代政府在西加也实施白色恐怖,凡是被认为“莫须有”的华人就被捕杀,许多尚有一点积蓄的华人纷纷逃往外岛避难。所以从此西加华人人数大大减少,由原来的占全省人口的30%减至9,151人(2004年统计华人人数是365,232人,全省3,991,612人)。
经济作物也在这次清剿中全给破坏了,造成西加的经济一落千丈,几十年了都恢复不了。
外嫁华人姑娘最多的省份
自“红头事件”后,西加出现很多穷困难民,为摆脱贫困,先是出现许多媒人带难民的女儿,寡妇到香港,台湾找婆家,一些寡妇在台湾更多的是嫁给退伍老兵;后来是台湾的媒婆带人来物色,就形成更多华人女孩外嫁到香港,台湾等地了。她们有的是幸福了,找到了好归宿;但也有的遭到更惨的命运,被虐待,被转卖为娼,再入地狱。
族群和睦相处的省份
自苏哈托下台后,其所搞的种族挑拨离间,造成土着人杀害华人,土着人杀害马都拉人等血腥事件。到21世纪初结束了。恢复了三大族群(达雅族,马来族,华族)融洽相处。华人逐渐参与了政治活动,参选为中央,省级与县市议员,有华人当选为西加省议会副议长;坤甸市议会议长;山口洋正副议长。还有华人当了地方长官,如张锦坤是第一位华人当上了上侯县县长,接着西加省副省长黄汉山;山口洋市长黄少凡;坤甸县县长也是华人;山口洋市议会议长还是华人妇女呢。西加华人多尽了民族的公民责任和义务,这是良好榜样。

❺ 印尼檀香岛在哪里

松巴岛。印尼檀香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南部的松巴岛,是全球面积第72大的岛屿,面积11060平方公里,人口75.6万(2015年)。里面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绿意盎然。

❻ 罗芳伯是如何建立了亚洲首个共和国的

古代科举考试图

当历史的风云渐渐散去,重新温读历史,罗芳伯不平凡的经历、巍峨的功绩,仍让我们慨叹不已

作者:洋流

历史翘望者,以笔为光,照亮100位历史人物

全文4099字,读完大约5分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自创立以来,便成为古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独木桥,中状元也成为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然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毕竟是极少数,更多是“末名已是孙山郎,却落孙山在后头。”

考不中科举,怎么办?

有画画的(唐伯虎)、有写诗的(李白)、有写书评的(金圣叹)、有写鬼故事的(蒲松龄)、有从医的(李时珍),还有非常生气要变法的(刘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

今天,和大家说一个更牛逼的。

他考不中科举,一气之下跑到了南洋,直接建立了一个国家。

他被梁启超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八个华人之一。

他被印尼前总统瓦希德称作“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他被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视作偶像。

他就是罗芳伯。

文武全才

唯独没有考试细胞

罗芳伯原名芳柏,芳伯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1738年,罗芳伯出生在广东嘉应州石扇,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

罗芳伯故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罗芳伯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人世的艰辛,也懂得了“技不压身”、“一门技术就是一个饭碗”的道理。

于是,他在认真读书之余,一边干活一边练武,练就一套过硬的拳技和武艺,“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罗芳伯不但读书和练武数一数二,而且做事勤快,为人友善、豪爽,“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深得乡里乡亲的称赞。有书记载他:“尝于读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

武艺高强,又写的一手好文章,罗芳伯可谓文武全才,却唯独没有考试细胞。

清干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多次乡试不中之后,已经34岁的罗芳伯彻底对仕途死了心。

为了改变“耕辛凭舌,苦砚为生”的生活窘境,罗芳伯放弃了在家乡的教书匠工作,和一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即今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加里曼丹岛)。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落第书生,会改写婆罗洲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

创业

下南洋淘金

18世纪中期的婆罗洲,分属于20多个马来王国。在华人矿工的加入下,婆罗洲兴起了淘金热。婆罗洲因此被为“金山”。

婆罗洲的地理位置

来到婆罗洲后,罗芳伯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在坤甸住了下来。

他重操旧业,仍以教书为生,课余积极联络当地的华人和土着居民,开始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交际才能。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婆罗洲的三发、南吧硅、坤甸等马来土邦,已经形成了一些华人集聚地。开采矿山的团体、服务华人的商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华人组织也应运而生。

几个华人凑在一起就可以自称是一个组织。各个组织之间,互不统属,各行其是。特别是客家人和潮汕人混居的地方,还经常发生矛盾纠纷。

有文才又会武术,且又很热心华人事务的罗芳伯,渐渐成为了华人特别是当地的客属地区最有威望的人。很多人在遇到纠纷和困难的时候都来找罗芳伯,他也有了“罗方口”的美誉。

在婆罗洲淘金的华人

婆罗洲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作为外来族群,华人的生活十分困苦,大部分人都缺衣少食、夜无居所。婆罗洲土着居民对华人抱有敌意,歧视甚至排挤华人,来自印尼的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也虎视眈眈。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华人不仅不抱团取暖、一致对外,反而经常内斗。

只有团结起来的华人,才能站稳脚跟,才能抵御外部的武装入侵。

罗芳伯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华人,减少内斗,改变华人在婆罗洲的生存环境。

日进斗金的商业王国

1774年,罗芳伯效仿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找到了“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组建了“兰芳会”。后来,又成立了“兰芳公司”。

在罗芳伯的领导下,“兰芳公司”发展成为西婆罗洲最大的华人联盟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采矿、农业、粮糖等行业。

站稳脚跟后,罗芳伯依靠强大的人格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开始整合当地四分五裂的各种华人团体、商会、村寨,扫除了所有对手,成为华人在坤甸一带的唯一组织。

“兰芳公司”既是一个商业组织,又是一个军队机构。它对内消除异己,统一华人组织,对外积极联络苏丹和当地土族头人,抵御印度公司和荷兰侵略者的入侵,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婆罗洲

在坤甸王国的求助下,“兰芳公司”连年苦战,帮助坤甸王国抵抗外敌入侵和平定国内叛乱,赢得了苏丹的信任。

坤甸苏丹为了感谢他,更是看重罗芳伯的才能,将东万律纵横数千里之地奖励给他管辖。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其所割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沟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洋、邦戛之线,纵横数百里??”

这样,罗芳伯的辖区内便有了10多万之众的百姓和南北数十里的产金地,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组织严密、日进斗金的“商业王国”。

亚洲首个共和国

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随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打下基础。

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激战正酣,法国大革命尚在酝酿,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

兰芳共和国疆域图

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军事方面,设有国防部,没有常设军队,实行全民皆兵;教育方面,举办汉文学校,聘请儒士执教,以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

在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

在国家治理上,兰芳推行以法治国。建国之初,兰芳就设立法规,禁止暴政,并规定:凡奸淫抢掠者,杀无赦。

兰芳共和国总长府旧址

因为兰芳共和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地遵守这些法规,吸引了许多当地土着部落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罗芳伯领导当地人民及侨民的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将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拉满、山口养各地,由荒凉之地建设成为富庶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当地人民和侨民美丽的家园。

向清朝称藩

却遭干隆拒绝

虽然在婆罗洲多年,罗芳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在他的观念中,南海还是中华文明传播的区域。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干隆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

当时,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不断派兵侵扰。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罗芳伯希望能够借助清朝的力量,震慑荷兰人。

干隆

遗憾的是,干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但最终还是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

罗芳伯也借助这一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

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会引起清朝的反对,不得不停止了对兰芳的骚扰。

与清政府荣辱共存

1795年,罗芳伯去世。

在107年的历史中,兰芳共和国虽然有过鼎盛繁荣,但19世纪后期,日益衰微。

特别是,清政府很快走向了衰败,1840年与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更是暴露了大清帝国的腐败无能。

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

中法战争

1884年,趁中法战争之机,荷兰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人民在大总长的领导下,一方面全力进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此时,清朝自身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根本无暇他顾。

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装备又与侵略军相差甚远,在携手当地土着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百余年后,兰芳共和国终于在19世纪末灭亡。

荷兰殖民者

不过,由于害怕清政府做出反应,荷兰当时还不敢公开宣称灭亡已经兰芳,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国家以便统治。

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

传奇不朽

往事如烟,虽然时过境迁百余年,但罗芳伯及兰芳共和国至今仍为当地人称颂。

今天,印度尼西亚东万律还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大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墓园,以及各种庙宇。

罗芳伯墓地、纪念馆和纪念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九,也就是罗芳伯诞辰日,人们还会举行谒墓祭祀仪式。

纪念活动

罗芳伯除了在婆罗洲具有崇高的声望,在东南亚一带也影响深远。

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就常常将自己比作罗芳伯。

李光耀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希德,将罗芳伯评为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马来西亚山口洋市市长阿旺伊斯哈博士说,罗芳伯的施政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他重视教育,关心人才,努力发展经济,赢得人心,也赢得划时代的成功。

梁启超曾经在他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说,历史上华人有八大伟人,其中一个便是建立了兰芳共和国的罗芳伯。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着书立说,传颂兰芳共和国的功绩。早在20世纪6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就着有《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一书,中国闽西归侨作家张永和、张开源着有长篇传记《罗芳伯传》,这些着作让兰芳共和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再现在人们眼前。

《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书影

当历史的风云渐渐散去,重新温读历史,罗芳伯不平凡的经历、巍峨的功绩,仍让我们慨叹不已:

?7?奋斗的一生

不论是小时候的穷苦,还是长大后的落第,罗芳伯没有安于现状、消沉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困境,也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7?高尚的情操

从兰芳会、到兰芳公司再到兰芳国,罗芳伯始终将改善华人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的利益,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

?7?千秋的功业

兰芳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经济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人及侨民的生活。在共和体制方面的探索,更是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7?家国的情怀

虽然身在南洋,罗芳伯仍然心怀故土,情系根祖。即便欲称藩清朝而不得,在临终前他还嘱咐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爱国之心,可鉴日月。

罗芳伯塑像中央美院赵民作

为罗芳伯传奇的一生及兰芳共和国点赞!

❼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的群岛国,它横贯赤道,领土有19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1400万。论面积,居亚洲第4位,论人口。居亚洲第5位,可是,它的岛屿数却名列世界前茅,达13667个,素有“千岛之国”的称号。实际上,它是名符其实的“万岛之国”!仅国内的千岛县,一个县就有岛屿1千多个。廖内县则更多,达2500个。无论就岛屿总数说,还是从群岛的总面积看,印度尼西亚的“千岛之国”之名,都是名不虚传、单就它的名字来看,其中“印度”一词,在梵文中意为“海”,”尼西亚”在希腊语中意为“岛屿”,印度尼西亚一名,就是“海”和“岛”的合称。此外,印度尼西亚还有一个动听的土着名称叫“奴山打拉(NU一santara),也正是“群岛之国”的意思。由于岛多而分散,全国重要的海和海峡就有十多个,因此印尼又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海国”。
在印尼所辖的这些繁若星辰的海岛中,名列前茅的部分世界大岛也在这里。伊里安岛,是太平洋上最大的一个岛,它东西长2400千米,中部宽 640千米.面积 78.5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二大岛。它的西部地区,属于印尼领土。加里曼丹岛,位于中国海以南,马来群岛之中,面积约73.4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伊里安岛的世界第三大岛,它的2/3的面积属于印尼领土。位于安达曼海以南的苏门答腊岛,面积42.5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六大岛,全部属于印尼领土。除了这些显赫的世界大岛之外,在印尼所属的岛屿中,面积超过万余平方千米的有9个,超过千余平方千米的有15个,这些气势磅礴的大岛,构成了印尼的无与伦比的海岛世界。
有趣的是,印尼的许多岛名和城名都有其特有的含义与来历。印尼首都雅加答,坐落在西爪哇北海岸,“雅加答”一词,在印尼语意中为“光荣的堡垒”,代表着印尼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伊里安”在印尼语中含有“人民”和“高地”的意思,意为“人民的高地”。爪哇岛上的万隆是座风景优美的山城,坐落在火山群中。原来这个地方曾称“勃良安”,意即“仙之国”,后改为“万隆”,这一名字意为“火连山”。印尼西端的苏门答腊,古时曾称“苏瓦纳布米”、意即“光辉绮丽的乡土”或“盛产黄金的国土”。这些岛名和城名,寄托和表达了印尼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又赢得了“希望之岛”的美称。

❽ 中国华人海外建国的是哪个国家

1、兰芳共和国
从帮会到企业到国家
“兰芳”,不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国人在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上建立的自治体。他们在完全没有祖国支持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意志,顽强求生。
公元1772年(干隆三十七年),今广东梅州的客家人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一个与东印度公司相类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五年后,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生于1738年(干隆三年),“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术,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
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但岛上内部各大小采矿公司之间互相争斗,外部又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入侵,内忧外患。罗芳柏在站稳脚跟后,带领自己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着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这块地方有10多万人及南北几十公里的产金地,吸附华人数万,土着好几十万,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
1776年罗芳伯建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始用“兰芳”年号。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家有国防部,但没有常设军队,而是全民皆兵,平时分散各地搞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地方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觐见干隆皇帝,请求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干隆皇帝根本没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之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
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民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华人小国不幸灭亡。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其所割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沟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洋、邦戛之线,纵横数百里……”幅员辽阔,人口也达到百万之众,地地道道的国家,可为什么这个墓志铭上,偏要称“公司”呢?
其实,像罗芳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社会里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当时是干隆年代,中国繁荣昌盛,朝廷威权无处不在。罗芳伯他们不敢称孤道寡,怕犯一个谋逆之罪,自己远离故土倒不要紧,连累身在故国的宗亲友人那才是麻烦。中国人骨子里始终认同祖国,不管走得有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芳伯他们也是一样。反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廷接纳为一个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利用祖国这个靠山,抵抗来犯的欧洲人。事实上,清廷虽然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兰芳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见到了干隆的重臣,使得对兰芳觊觎已久的荷兰人有所忌惮,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见清廷衰败,荷兰才大举进攻兰芳,灭掉了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体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经济的实力、科技的实力,以及军事的实力。
华人在海外建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罗芳伯不是惟一的一个,但他是惟一一个不称王的。

2、戴燕王国
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华人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国家:
广东省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国,自任国王,王位世袭,立国百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戴燕王国是广东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北部建立的一个王国,王位世袭,存在时间是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历4代国王70余年。于19世纪中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戴燕王国的第一代国王为吴元盛,原为广东嘉应州梅县人,清朝干隆中后期因为谋划发动起义事泄而逃亡到东南亚的婆罗岛,18世纪中期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罗芳伯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芳伯的下属。1777 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吴元盛是罗芳伯的手下部将,被派驻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国(Tayau)。当时,戴燕国王很残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吴元盛杀死了戴燕国王,吴元盛杀死国王后,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后来,吴元盛逝世后,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出海游历南洋时(1783—1797年间),戴燕女王还在位。此后戴燕国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直到19世纪中叶,戴燕王国才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对戴燕王国进行了记载: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干隆未,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3、纳土纳岛国王
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南中国海的纳土纳群岛(Kepulauan Natuna,也有安波那岛等其它几个称呼)印度尼西亚北部岛群,属印尼廖内群岛省。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由主岛大纳土纳岛(Natuna Besar)和其他许多小岛,共由127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约1.5 万,当时华人占八成以上,据新加坡媒体过去的报导,这一群岛上的华人一直希望独立建国,但被印尼弹压。纳土纳群岛海拔不高,全年高温、雨量多、富热带森林。
纳土纳群岛一些比较早的华人家谱记载: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的一个小群岛上——荷兰人后来命名的纳士纳群岛!
纳吐纳群岛在当时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噼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纳吐纳群岛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
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纳土纳岛首领(也算是国王)张杰绪去逝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印尼独立出荷兰后,纳土纳岛群岛未能独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样独立建国。 无忧资讯
这个本来属于华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印尼的领土,看到不由得心痛!

4、暹罗王国
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是华裔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
郑镛去世后,郑信被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
1763年,缅甸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四年后,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
郑信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根据地,组织反抗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
1767年12月28日登基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三年后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于清廷。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拿握政权,建立曼谷王朝。
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
5、马来吴氏王国
吴阳(1717—1784),又名吴让,字士侃,马来吴氏王国的建立者。原为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
马来吴氏王国演变为如今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1750年到暹逻(今泰国)南部宋卡(今属泰国,位于马来半岛)谋生。宋卡原是荒无人烟的地带,吴阳带领华侨开发垦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吴阳因此被称为建设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逻郑皇率兵南下讨平洛坤叛乱,吴阳乘机请为端四岛、五岛燕窝税吏,愿年纳白银五十一斤,郑皇准其所请,并封他为子爵。郑皇嘉其忠诚,1775年诏封昭孟(Chao Muang),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统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赛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吴阳逝世。
6、“飞龙”国开国君主
张琏,“飞龙”国开国君主。明朝嘉靖年间饶平人,汉族,生年不祥,亡于1563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后因起义失败,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以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 (今苏门答腊),自立为国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他。
7、爪哇顺塔国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将张世杰兵败崖山,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负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和其他南宋遗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岛。
陆自立被推举为首领,自立为国,由于社会进步,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现在,中华已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成为了一个华人世界(就象阿拉伯世界)。以后还有没有华人要建立国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5-06-05 趣历史

❾ 加里曼丹岛在印尼部分的主要民族是哪些

原着民有班加尔族(Banjar)、达雅克族(Dayak)、马来族(Melayu)、库代族(Kutai)和帕色尔族(Paser),另外还有爪哇族和华人等外来民族。

❿ 印尼为什么要拿纳土纳群岛向中国“发难”

云石:印尼为什么要拿纳土纳群岛向中国“发难”?

这两天,有一则国际新闻比较吸引眼球: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印尼安全统筹部长称,若无法通过对话与中国解决在南海纳土纳群岛海域所存争议,印尼可能诉诸国际刑事法院解决。对此,外交部回应:印尼对中国的南沙群岛没有提出领土要求,纳土纳群岛主权属于印尼,中方也没有表示异议。

此消息一出,引来多方评论解读。云石君大致浏览了一下,许多时事分析者,认为印尼此举,主要是在中国大力经营南海的当下,进一步确认中国对纳土纳没有领土要求,而外交部的回应则是给印尼吃定心丸。

这类分析看上去倒也说的过去,但在云石君看来,这未免有些太过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且看云石君分析: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国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将来打纳土纳群岛的主意?

在云石君看来,这基本上没有可能。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法理条件不具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一向坚持南海主权,但并没有对纳土纳群岛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差不多已经默认。何况纳土纳被纳入印尼多年,早已得到国际承认,如果中国现在提及主权,有违国际法。

第二,技术上也难以做到。纳土纳群岛位于南海最南端,与印尼的五大本岛之一——加里曼丹岛十分接近,而与中国本土则有万里之遥。而且,中国与纳土纳群岛之间,皆是一片汪洋,只有南海的那些岛礁可做中转。而鉴于南海岛礁的小小体量,用来作为辐射岛礁周边海域的战术基地或可胜任,但要充当中国本土与纳土纳群岛之间的战略连接纽带,几乎没有可能。这也就是说,中国与纳土纳群岛的地缘关系是极为疏离的,如果中国强占此地,在与印尼的博弈中处于绝对的地缘劣势。

当然,虽然地缘上劣势巨大,但中国与印尼的国力差距也更加明显。如果中国真的要强占纳土纳,那印尼其实也不可能守的住。但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也是中国不可能强占纳土纳的第三个原因:这会让中国得不偿失。

纳土纳位于南海南端的中央,扼守马六甲海峡,本身又有足够的体量(2110平方公里),如果中国真的在这里站稳脚跟,那它足以充当中国在南海南端的战略基地。以此为基,印尼、马来、新加坡以及文莱,都会处于中国海空力量的战略辐射之下。

这咋听上去倒是很爽,但实际上,真要这么做,后果却是极为糟糕的。

鉴于纳土纳如此重要的地缘价值,一旦中国真有强占之意,必然会大大激化与上述四国的地缘矛盾。如果不想被从此中国钳制,这些国家必须联合起来跟中国决裂——虽然大马、印尼对纳土纳的归属同样存在争议,但如果是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挤进来,它们肯定会立马冰释前嫌,一致抗华。

印尼、大马、新加坡、文莱,这四个国家都是海岛国家(大马算是半海岛国家),而且都处于南海最南端,与中国相隔万里。这也就是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地缘关系极端疏离,对他们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推荐关注,微信搜索:大国博弈.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国要强占纳土纳,那它首先将与这几个国家彻底决裂——最要命的是,是中国要收拾他们还十分困难。

当然,有些朋友会说,就算地缘上存在巨大劣势,但凭中国的实力,摆平这几个小岛国照样不成问题。

如果只有中国和这几个小岛国,那倒确实如此。但这世界上的强国不止中国一个。迄今为止,南海秩序依然是由美国主导。如果中国真敢打纳土纳的主意,这些南海岛国必然毫不犹豫的全面向美国靠拢。

以美国的能耐,再加上澳洲和日本,以及这几个海岛国家地头蛇,他们如果联合起来,完全有能力将中国挡在门外。而此举还会引发东南亚国家的集体恐慌,导致他们纷纷联美自保,中国将在战略上陷入空前孤立,届时不仅纳土纳不可得,连南海也未必保的住,整个东南亚战略都将面临失败。

综上所述,中国占领纳土纳,法理依据不足、技术上确有困难,战略上也没有实施的空间。所以,于情于理,中国不可能做这种自取其辱的傻事。

这些道理,云石君明白,堂堂印尼一国政府,更是不可能不清楚。既然如此,那它还提这事干嘛?真就是要再重复确认一下?这种事三岁小孩或许会干,但对印尼政府来说,实在是有些无事生非——何况还是用威胁中国的姿态(印尼可是扬言不满意就要告上国际法庭的)。

那印尼是有毛病么?

当然不是。如果大家仔细看外交部记者会中的记录,可以发现:印尼部长“发难”的着力点,是与中国解决在南海纳土纳群岛海域所存争议。

海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说白了,相对于防范中国打纳土纳群岛的主意,印尼更直接的目的,是纳土纳群岛在法理上享有权益的那片相关海域。

既然是说纳土纳海域,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海域二字里头,印尼打的是什么算盘?

一般来说,岛屿相关海域主要是指两种。第一是12海里的领海;第二则是200海里范围内的海上专属经济区。

具体到纳土纳群岛,12海里领海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在这200海里的海上专属经济区,确实中国与印尼之间确实有些争议:因为纳土纳的专属经济区,与南沙群岛的专属经济区重叠。

当然,这种重叠本身是天然因素导致,在国际上也很常见。只是,相关国际法对重叠区如何划分并无明确规则——换句话说,你们相关各方自己商量着办。

看到这里,大家大概就能明白印尼所指了。印尼真正的希望,是能明确这专属经济区的归属。更直白点说,印尼是想让中国答应,关于纳土纳与南沙重叠的经济区,其范围要明确划分;而且印尼就算不能全得,也得占大头!

这就是印尼部长此番言论的真实企图。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肯定拍案而起:印尼撮尔小邦,焉敢威胁我堂堂中央之国!

其实印尼还真有些底气。印尼是东南亚第一大国,而且是海岛国家,还扼守马六甲海峡,与中国的地缘关系,也是东南亚国家中最为疏离的(东帝汶除外)。再加上印尼与澳洲隔海相望,是澳州与东亚的天然地缘分隔带。而澳大利亚则是西太平洋范围内唯一的西方主要国家。

地缘实力强大,地缘区位上扼守马六甲要津,地缘关系上近澳而远华,这种种因素,决定了,印尼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有资格跟中国开高价的一个。

而且印尼选择的时机也十分巧妙。眼下中国正在努力经营南海,美国为首的势力则竭力阻击,二者的博弈日趋白热化。尤其是前段时间,美国刚驱舰闯南海,现在又扬言在APEC会议上就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在这种形势下,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尼这个东南亚第一大国,它的态度就会显得十分重要。现在提出纳土纳海域问题,确实是趁机向中国要价的最佳时机。

不过印尼也知道趁火打劫不地道。更重要的是,纳土纳专属经济区,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利益纠纷,对印尼来说,能趁机捞一票当然爽,但如果捞不到,也不能因此把中国得罪了——毕竟中国可不是好惹的。所以,印尼的这番要求,并非是政府层面的正式发声,而仅仅由一个部长开口道出,这样的话,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有转圜的空间。

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颇有玄机。外交部的回应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印尼对中国的南沙群岛没有提出领土要求,纳土纳群岛主权属于印尼,中方也没有表示异议。

在这一段中,中方回避了海域二字,而把它视为对领土主权的立场阐释。这看似是答非所问,实则不然。在这里,中方将印尼承认中国南沙主权,作为中国承认纳土纳归属的前提。

这实际上是说:如果你敢趁机拿南沙问题上要挟中国,那中国也会拿纳土纳主权问题来回敬你。

毕竟,自古以来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而且在纳土纳问题上,印尼和马来也有纠纷,所以中国有的是手段。

这就相当于把皮球踢回给了印尼:如果你不老实,敢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挑事,那接下来别说什么专属经济区了,连群岛的领土主权都会出麻烦。可要是老实,承认中国的南沙主权,那就进入了外交部的第二段表述。

这段表述较长,云石君就不累述了,但大意无非是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

云石君之前说了,国际法对此类重叠的经济区,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所以谈判协商四字才是关键。

怎么个协商法?关于这一点,中国早有八字方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也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式。说白了印尼这万里之外的海岛国家,中国对它的地缘影响力天然受限,像对中南半岛那样,通过修建高铁,打造经济合作圈等方式,来构筑共同利益的做法,对印尼的成效都不明显。

共同利益是构筑稳固国与国关系的基础,也是中国打造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获得区内国家认同的战略基石。不过鉴于印尼地缘上太过疏离,一般的连接手段成效不彰。所以,纳土纳与南沙重叠的专属经济区,就成为一个与印尼形成共同利益的不错筹码。

只要经济区归属没有明确划定,那么中国对印尼,就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印尼不添乱,那好说,这片海域咱们大可以合作开发,甚至让印尼多得些好处也无所谓。如果不老实,跟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瞎起哄;那对不起,经济区归属不确定,咱们继续争吧,看你能争出什么好结果?所以,留着纳土纳争议海域,对约束印尼,其实是大有好处的。真要妥协让步,就算印尼这次在APEC上不闹,但下次,中国又该拿出什么筹码来安抚?

远之则怨,近之则不恭。对印尼这种有些分量,也有点资本跟中国要价的国家,既不能横眉冷对,也不能绥靖太过。有理有节,恩威并施,方能让它成为中国复兴的助推剂,而非绊脚石!外交部官方辞令背后的深意,正在于此!

阅读全文

与邦戛是在印尼什么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藏红花什么水果 浏览:560
印度式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浏览:363
印尼选票为什么要人工数 浏览:538
越南什么时候盛行东风 浏览:482
意大利哪里买gucci 浏览:14
固安英国宫一期怎么走 浏览:534
英国爱它美奶粉价格是多少 浏览:119
印度用海南话怎么说 浏览:936
中国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资 浏览:927
为什么伊朗不能付款 浏览:108
意大利和韩国哪个更适合居住 浏览: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么 浏览:553
中国有多少低收入人 浏览:827
中国李宁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浏览:122
印尼每月出口镍矿石多少吨 浏览:923
剃刀党杀了哪个意大利人 浏览:212
中国贫民如何翻身 浏览:120
意大利艺术服装哪里好 浏览:393
中国如何更新外国的游戏 浏览:231
伊朗币怎么转到迪拜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