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龙爪花种球怎么种 茎要露出来嘛还是全部埋进土里
用腐殖土或田泥或菜地泥种植,把种球埋入,留下茎的部分露出。种后2个小时浇透水放到阴暗通风处待干,干后放到向阳通风处就行,等发芽后移出室外种植就行。
B. 龙爪的养殖方法
1、温度
龙爪适宜长在高温热、高湿度的环境,土壤则可采用易排水或沙质培土,一般采用播种或扦插的方式培育幼苗。其育苗温度以20-28℃为佳,最高不要超过30℃,最低不可在12℃以下,因为过低的成长温度会使得其叶子掉落,影响其可观性,因此在冬季5℃以下时一定要对其进行防寒保温。
2、光照
同许多植物一样,龙爪也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在夏季不可长时间接受强光照射,否则会出现黄叶和掉叶现象,因此在春夏两季要进行适当的遮阴,秋冬两季光照不强,可采用一些增加光照的方法。
3、肥水
春季和秋季并不是极端天气的时期,其土壤可干可湿,冬季又寒又干,生长比较缓慢,土壤一般比较干,夏季酷热,需要不断浇水给予降温和补充水分,故以湿性土壤为主。因4-10月为其生长旺盛期,可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肥。
4、土壤
土质使用泥炭土,腐叶土加一点基肥或者沙土都可以栽培。保证土质的透气性及排水性良好。
5、病害防治
龙爪易患炭疽病和叶斑病,在虫害方面,也易受到潜叶蛾、红蜘蛛、介壳虫、蓟马等的危害,所以,需加强防治,必要时喷涂一些农药。
(2)印尼龙瓜怎么种植扩展阅读
功效与作用
含有许多宝贵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酶、油脂(脂肪)、氨基酸和具有治疗功效的粘多糖。在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大的有效成分是芦荟宁、芦荟大黄素、芦荟苦素、芦荟多糖、芦荟皂甙,同时也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纤维素、活性物质、酵素物质、微量元素等。
已发现营养素(多糖和氨基酸)70种、有机酸20种、矿物质20多种、烷烃类30多种、酶10多种等。
1、通便利肠:芦荟能促进动物的大肠蠕动,而对小肠影响不大,因此证实了芦荟的泻下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大肠,而起作用的化合物是芦荟细胞内所含的蒽醌衍生物。
2、强心降压:芦荟茎中的提取物有降压作用,提取的柠檬酸钙是强心剂。
3、促进免疫:芦荟有免疫刺激能力,它可刺激白细胞DNA的快速合成,还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快速增生,既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又可促进坏死细胞脱落,对创伤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4、拮抗肿瘤:芦荟含有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可抑制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生长。芦荟中的芦荟素A是一个高分子糖蛋白,具有显着的抗癌作用,主要抗致纤维肉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
5、抗菌消炎:芦荟有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须发癣菌等菌类的活性,而其醇浸液对人体结核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 龙抓茱怎么种植
最佳繁殖时间:龙爪叶、扦插在春季进行。
最佳生长土壤:龙爪叶土质使用泥炭土,腐叶土加一点基肥或者沙土都可以栽培。保证土质的透气性及排水性良好。
生长湿度要求:龙爪叶喜湿,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耐旱。
最佳生长温度:龙爪叶一般的生长温度是15-2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就会掉叶子,平时要注意通风。
最佳生长光照:龙爪叶属于半阴植物,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直射阳光就可以了,不能暴晒。
D. 龙爪花怎么栽培 龙爪花的栽培方法
1、盆土配置:养龙爪菊花盆土要具有持水、保肥和透气性,这样对于龙爪菊的养殖是有一定的效果。
2、上盆栽植:种植龙爪菊的时候可以在盆底放些碎瓦片,方便排水透气,再填入配好的盆土,选壮苗,把龙爪菊放入盆内,填土后将龙爪菊苗向上提一下,压实、扶正浇透水就可以了。
3、缓苗管理:返青前一般通常是不可以浇水过多的,而且也不能施肥,否则会烂根。
4、龙爪菊的养护:一般通常要适时适量合理浇水,清晨和傍晚都可以,一般15到20天浇一次。而且在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防止在太阳底下暴晒。
5、合理换盆:一般两年左右就可以换盆,而且换盆的话最好放在冬季。
E. 如何养龙爪
龙爪花?别名: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 曼珠沙华
学名 Lycoris radiata
英名 Shorttube Lycoris
别名 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
科名 石蒜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带状,深绿色。伞形花序,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亦有白花品种。花鲜红色或具白色边缘,亦有白花品种。花期夏末秋初。原产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喜阳,耐半阴,喜湿润,耐干旱,稍耐寒,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 繁栽要点 可在花后分球栽植。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栽植深度以土将球顶部盖没即可。接近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
应用价值 在中国有较长栽培历史,《花镜》中有记载。石蒜冬季叶色深绿,覆盖庭院,打破了冬日的枯寂气氛。夏末秋初葶葶花茎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丽,雄芯及花柱突出基长,非常美丽。可成片种植于庭院,也可盆栽。 石蒜是中国的珍贵花卉之一,品种众多,有红花、小红花、黄花、淡红紫色、百合型、白长筒型等,其叶期象兰花,花型似金灯,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台湾省已把黄花石蒜出口日本。人工栽培的石蒜花在我市一面市,就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是一极具市场潜力的花卉新品种。 石蒜(Lycoris radiat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东南部。该植物因生长于山坳的石头旁,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似大蒜而得名。长期以来,森林采伐,生态环境破坏,加上山区农民曾进行拉网式采集挖掘,现有的石蒜资源十分贫乏。为了保护、开发石蒜野生资源并使之产业化,开发厦门的花卉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奇、特、美花卉的需求,厦门大学生物系与同安区农科所合作,开展石蒜的人工栽培研究,为发展厦门的花卉产业作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 红花石蒜鳞茎,部分由永春、德化农民上山采集获得,部分由本课题组前期自繁获得,合计2 400粒。此外向有关植物园购买了百合型紫花石蒜、黄花石蒜、白花石蒜,小红花石蒜鳞茎为种子。
1.2 栽培土壤 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土、田园土和荒地红壤为栽培土壤。 营养土边制作边用农药灭虫,田园土和红壤进盆前经农药消毒、太阳下曝晒3天。土壤成分分析按中国农科院士肥所的方法进行。
1.3 种植时间 1997年10月5日~20日。
1.4 栽培方式 供研究鳞茎均用1‰多菌灵浸泡3min,滤干。挑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种子种于花盆中,每盆3粒,共500盆,其中364盆为红花石蒜, 其余为从外地购买的其他石蒜品种。竖放,深度以土壤盖没种子为准。直径小于3cm 的种子种于塑料网遮荫棚的水泥槽中,株行距17~20cm, 也以土壤盖没种子为度,土层厚度为12~15cm。另外,于荫棚内按上述规格种植50粒直径3cm以上的种子作对照。 盆栽石蒜入土后,移至屋顶平台上管理。
1.5. 管理方式 种子下地后第一天浇重水以平衡土壤的水份,以后晴天每天浇水1次,阴天隔天浇水1次。整个栽培期定期用农药对周边环境进行杀虫灭菌,并施有机肥及化肥多次。
2. 结果
2.1 石蒜的生长周期
2.1.1 不同石蒜品种生长周期的差异 以营养土分别盆栽红花石蒜、黄花石蒜、百合型石蒜、紫色石蒜、小红花石蒜和白长筒石蒜,于1997年10月9日~10日播种,结果表明,各种石蒜品种的生长周期基本一致,但采集于福建的红花石蒜周期稍长,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所致。
2.1.2 不同石蒜的营养生长过程和长势 由永春、德化采集到的大红花石蒜于1997年10月8日下种后, 10月18日见叶片长出土面。该月底,每个叶芽抽出2~3片叶片,成丛状,如韭菜,末端略带紫色。1998年1月15日,主侧芽皆可达4叶龄, 个别可达5叶龄,株最长叶片平均长度可达22~24cm,宽可达1.1~1.2cm,平衡脉,肉质墨绿。1998年3月5日,主芽平均达8~9叶龄,个别达10叶龄, 最长叶片平均长度为40.9cm,生长旺盛。以后最早抽出的叶片末端干枯凋落,新叶片继续长出,保持在每个叶芽9~10叶的水平,叶片略有增长。1998年4月6日~5月15日为叶片凋零期,之前整个营养生长周期结束,类似于同科的中国水仙。黄花石蒜和小红花石蒜的生长过程类似于大红花石蒜,区别仅在于黄花石蒜叶长可达80~90cm,宽3.5~4.5cm。小红花石蒜叶长25~30cm,叶宽0.7~0.8cm。上述3种石蒜在厦门地区适应性较强,长势佳,优于其它品种。以下研究皆以大红花石蒜为对象。
2.2 石蒜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2.2.1 不同土壤的盆栽石蒜比较 分别使用田园土、红壤和人工合成的营养土盆栽石蒜。栽培结果表明, 种植于营养土的石蒜叶长、成熟鳞茎围长,直径等主要指标分别是田园土的1.3、1.14和1.14倍, 是红壤栽培石蒜的1.5、1.30和1.29倍,成熟石蒜主鳞茎直径大小是播种时的1.38倍。栽培于红壤的产量增加只表现在侧芽鳞茎的增多、增大方面,而主鳞茎大小与播种时比较,其直径只大了0.24cm, 可见人工营养土较适宜于石蒜的人工栽培。
2.2.2 石蒜对土壤pH的要求 分别以pH5.8和7.8的营养土栽培,每盆种植种球8粒。营养期观察结果表明,偏碱性土壤不适合石蒜生长,每长出1片叶子不久,其末端就出现枯萎现象;叶片长度明显短于酸性组,成熟鳞茎小,不饱满;经叶芽分化期后,进入扬花期,栽培于偏碱性土壤的石蒜基本不开花,而栽培于偏酸性土壤的鳞茎主茎,基本上都能分化出花芽,顺利地扬花。
2.2.3 石蒜对生长环境温度的要求 营养生长期石蒜10月上旬播种,此时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石蒜生长,播种10天,根系生长旺盛,叶片先后长出地面。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达1℃,不影响石蒜生长。至来年4月,由于长期阴雨天气,光照不足,生长较弱,出现早衰现象,1998年4月6日起出现第一片叶子枯萎,至1998年5月15日前后全部叶片萎缩、干枯,此时旬平均温度已达24℃。说明石蒜生长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
2.3 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
2.3.1 盆栽与水泥槽栽培结果的比较 以偏酸性营养土盆栽石蒜,下种后置屋顶平台上,不遮荫;水泥槽栽培石蒜,下种后用孔径2cm2的黑塑料网遮荫,网的四周用防蚊纱网隔离, 网棚之上种有西蕃莲, 以保湿及减少光照。栽培结果表明,遮荫有利于石蒜的成长。
2.3.2 种子阉割与否的生长情况比较 分别以偏酸性营养土盆栽经阉割和未经阉割的石蒜种子,比较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阉割不利于石蒜的生长,但对鳞茎肉的叶芽损伤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石蒜鳞茎太小,阉割造成养分供应减少所致。
2.4 栽培后的花枝数比较 分别以不同栽培条件(遮荫网、田园土、红壤土、土壤pH5.8和pH7.8)网栽石蒜,结果表明,栽培于偏酸营养土的石蒜出花率最高;采用遮荫网栽于水泥槽的石蒜与之相近,出花率达73%~80%。采用田园土栽培的出花率只是营养土的1/4;红壤土的出花率最差,仅为3.3%。说明花枝数与鳞茎的营养积累有关,也与栽培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关。
3. 讨论 野生石蒜生长于荫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人工栽培石蒜应考虑石蒜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本研究在栽培土壤酸碱性方面(如土壤pH5.8)已基本达到野生自然条件。经过近10年的盆栽观察,发现只要增加土壤的水份,提高土壤的肥力,适当调整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比例,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就可以弥补野生石蒜生态环境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石蒜研究,掌握了适合厦门地区人工栽培的品种。 种植时间以10月上、中旬为宜,来年5月中旬 营养生长期结束。整个营养生长周期150~160天, 与野生石蒜营养生长期一致。 气温对石蒜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 日平均气温超过24℃, 将抑制其叶芽生长, 零上低温不影响石蒜生长。 晴天要求重水喷淋。雨天应注意排水以防止烂根,不能用无漏底花盆栽培石蒜。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皆要求高腐殖质、高土壤肥力的偏酸性土壤。没有经增效的田园土、红壤土不适合用于人工栽培野生石蒜。 营养生长后期应适当提高所施肥料中的磷肥比例。 盆栽石蒜应注意控制水份、土壤酸碱性、肥水等因素,可以克服野生生态环境的不足,正常旺盛生长。 网棚遮荫栽培是另一条较为合适的人工栽培途径。 阉割对于提高鳞茎的质量没有意义。 人工栽培石蒜的侧芽可以进一步繁殖,解决种球自繁问题。 应去除带花叶病株,并用常规方法解决蚜虫危害问题。 综上所述,本课题已掌握了石蒜人工栽培的主要条件,克服了野生石蒜生态条件的差异,解决了大量栽培的种子问题,摸清了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规律,为石蒜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F. 怎么样养龙爪
别名:龙爪花、红花石蒜、山乌毒 俗称:蟑螂花、老鸦蒜 雅名:曼珠沙华(源于梵语Mañjusaka)、彼岸花、莉可莉丝等 科名:石蒜科 科属:石蒜科,石蒜属。
栽培
可以露地栽培、温室盆栽、框式栽培或水培。 栽培时间上海地区适宜的栽培时间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结合,切忌在长叶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区应在春天栽种。多数品种喜温暖的气候,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石蒜生长。冬季日平均气温8℃以上,最低气温1℃,不影响石蒜生长。 栽培环境种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鳞茎顶刚埋入土面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质土或疏松的培养土,栽植时施适量的基肥,栽培后灌透水。营养生长期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以防鳞茎腐烂。开花前20天至开花期必须要供给适量水分,以达到开花整齐一致,且延长花期。 栽培方法上海地区可露地栽培。把主球四周的小鳞茎剥下进行繁殖。将主球的残根修掉,晒两天,待伤口干燥后即可栽种。栽培地要求地势高且排水良好,否则应作成高畦深沟,以防涝害。株行距15cm×20cm,覆土时,球的顶部要露出土面。一般每年施肥2~4次,第1次在落叶后至开花前,可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切花的,在花蕾含苞待放前追施。第2次在10月底11月初开花后生长期前。采花之后继续供水供肥,但要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鳞茎健壮充实。秋后应停肥、停水,使其逐步休眠。挖球要选晴天,土干时挖起,除去泥土,略加干燥后贮藏。也可剪去叶片后,带土放温室内休眠,室温保持5℃~10℃,室内保持干燥,空气流通,以防球根腐烂。 生产上也可采用40cm×60cm的框式栽培法,一般每筐种球16个,此法的优点便于移栽,养护管理方便。生产中注意除草,一般可以喷洒除草剂,在杂草过长时使用,喷洒时间一般选在落叶后和采收后。 另外,可以进行盆栽,一般选用田间生长3年、能开花的大球,直径在7cm以上,可一盆栽一球,也可一大盆栽3~4个球。要浅植,使球的1/3~1/2居于土面上。上盆后浇水1次,使土略微湿润即可,待发出新叶后再浇水。每半月施液肥1次。在秋季叶片增厚老熟时,可停止浇水。待2~3月萌芽后,再翻盆或更换盆土。培养土可用泥炭2份、园土2份、珍珠岩1份混合配制而成,同时加入少量的基肥。夏季休眠期要少浇水,而春秋季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生长季节每半月追施1次稀薄饼肥水。石蒜喜半阴,夏季避免阳光直射,春秋季置半阴处养护,越冬期间严格控制浇水,停止施肥。
G. 家养龙爪芦荟的养植方法以及喜好
事实上龙爪芦荟学名叫做木立芦荟。耐干旱,不耐水湿,土壤过湿容易烂根,生长速度一般,冬季较耐寒冷.
一、
喜热畏寒:它适宜生长温度在20℃左右,低于零度即会受冻,10℃左右生长近于停顿,
二、
土壤疏松:最好是沙性土,如是粘性黄泥,宜加入一半砂子,促进疏松透气,有利排水。
三、
抗旱忌湿:沙漠中很少有水,因此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掘起后在太阳下晒几天也不会干枯,所以不浇少浇水影响不大,但土中积水,往往烂根淹死。
四、
喜欢阳光:沙漠中几乎没有阴雨天,终日在强烈阳光下。种植地段应能晒到太阳,如长期放在不见天日之处,生长细小瘦弱。
H. 龙爪这种植物如何养
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又名龙爪花、山乌毒,俗称蟑螂花、老鸦蒜,雅名曼珠沙华、彼岸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长江流域。
形态习性:
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干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球根含有生物碱利克林毒,可引致呕吐、痉挛等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影响,可用于镇静、抑制药物代谢及抗癌作用。
石蒜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在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在宋代就有其记载,还被称作“无义草”、“龙爪花”,虽观赏性较强,但根茎有毒,不可随意食用。
从石蒜的根茎中提取“加兰他敏”可用以治疗小儿麻痹症,国外已开始利用,我国专家也在深入开展研究,开发药物造福人类。
由于石蒜往往盛开在墓地附近,色泽鲜红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礼节日),加之石蒜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因此在日本传说中,此花便带上了死亡和分离的不祥色彩,较常用于丧礼。然而在中国并无此种说法,石蒜反因其鲜艳色彩而成为常见的喜庆用花。
石蒜的黑色花球极易养活,保持湿润一年都不会死。此花多用于别墅花园种植,一般成百上千只一起种,秋季会大批开放,景观效果极佳。此外,由于石蒜的根茎与水仙十分相似,有些黑心花贩会用它冒充水仙来卖,所以买花时要仔细甄别。
石蒜观赏胜地主要有云南大理、丽江,台湾太鲁阁、马祖,日本日高等地。
分布:
原产我国,华东以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以至西南各省区。红花石蒜又名龙爪花,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耐寒性强,喜半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冬季叶丛青翠,生机勃勃。
繁殖:
分球繁殖为主,春季叶刚枯萎后或秋季花后将鳞茎挖起分栽。栽植后隔3-4年后再行分球。自然结实率不高,种子成熟度差,播种繁殖,发芽不整齐。实生苗需5-6年才能开花。
栽培:
抗逆性强,管理简便,栽植深度8-10厘米为好。夏季花前如土壤过干时,则要充分浇水,以利花茎出土。8月抽出花茎前施肥1次,秋季幼叶萌发出土后再施肥1次,叶丛萌发青翠整齐。
满意请采纳哦亲
I. 龙爪球属播种方法
龙爪球属播种方法:可使用种子播种,一般7-14天发芽,适宜温度21-27℃。也可以选择分株种植,或者嫁接加速其生长。
龙爪球属比较容易培养,在同属中是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的品种。原产地环境非常干燥,极端干旱,但由于临海,清晨及傍晚会出现海雾,极大程度解决了黑士冠地域缺水问题,原产地环境土壤多为沙质土和岩石土壤,种植可参考其原生环境,以颗粒土为主。喜通风环境,如不环境潮湿不通风,容易腐烂。春夏定期浇水,频率不需太高,冬季应保持干燥。夏天应适当适量遮阴,避免受到过多的光照。
栽培技巧:
1、换盆
考虑到它们是生长缓慢的植物,你可以每3到4年换盆一次。
2、繁殖
龙爪球属种子繁殖是可以的,但非常困难和缓慢。它们的发育非常缓慢。最广泛的繁殖方法是分株。
J. 龙爪树怎么种
先用种子播起来 树苗 长到一定程度 后要嫁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