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了葡萄玛瑙,印尼还出产什么珍宝
印尼还出产沉香。印尼除了出产葡萄玛瑙,出产的沉香也是非常有名的,以清新高雅着称。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非常有名的沉香产地,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的海岛风光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热带种植也算是印度尼西亚的珍宝。
印尼的沉香虽然很棒,但是印尼同时也出产了很多奇形异状的石头,这种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石头收藏者却是珍宝。而且印尼位于热带地区,它有着很多美丽的、多姿多彩的热带植被,这种自然资源也是印尼的珍宝之一,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2. 印度尼西亚大黄蜂是属什么石
大黄蜂是玉石,它是坚固的地球能量石。
宝石(jewel)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该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药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矿石。可用作仪表轴承、研磨剂、装饰品等。亦泛指珍贵的石头。
早期利用
宝石[gemstone;gem;juelrye; precious stone]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装嵌宝石。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药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矿石。可作仪表轴承、研磨剂、装饰品等。
使用宝石可在人类历史中回溯很远:至少在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5000——前12000年),非洲、中东等地的人们就已经用贝壳、骨块、牙齿和卵石来装饰自己。最初人们所用的是颜色明亮、图案美观的矿物,在装饰用宝石的修正技术出现后,人们开始选择使用不透明和较软的宝石。
后来,随着修正技术的改进(本质上就是最早的宝石切割),人们开始使用其他较硬宝石。同为相对较硬的石英的玛瑙和岩晶珠,在公元前7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今伊拉克)的嘉谟(Jarmo)就非常流行了。
3. 冰髓玉种产地
印尼。冰髓玉种是玉髓族中最冰莹剔透、温润纯净的宝石,表面晶莹剔透,只在印度尼西亚产出,是玉髓中的稀缺品。
4. 印尼金冻玉石特点
由于这种石头在未经加工时,看上去很像是肥皂,被称为肥皂石。
质地湿润,细腻,油滑,不粗不干不燥,抚之宜手。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当地时间2022年1月18日,印尼众议院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国家首都法草案》。印尼计划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距离雅加达约2000公里。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海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占印尼,直到1945年印尼独立后,改称雅加达,并被指定为共和国首都。
5. 印尼冰彩玉髓的主要产区和矿脉在那里
天宝坊冰彩玉髓就是选用稀缺的天然印尼冰彩玉髓!不但美观还有收藏和升值价值,有翡翠的品质,美玉的灵气!
天宝坊天然冰彩玉髓主要产自印尼、马达加斯加、巴西,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优质冰彩玉髓,几乎都是来自于印尼,是玉髓中的稀缺品。因其色泽亮丽、冰莹剔透,才称之为冰彩玉髓。
6. 金田黄的印尼
“金田黄”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为“印尼金田黄”或者“台湾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度尼西亚苏加武眉山上的——“太阳溪”,所以当地又称之为“太阳石”或者“肥皂石”,质地优良,也有山产的“山料”和河中采掘的“水洗料”之分。据商家说,其产量也很稀少。市面上通常见到的“金田黄”原料多为团块状、结核状,有的带有共生的“石皮”,透明度较高。上等“金田黄”比寿山石中品质较好的“冻石”的级别还要高。其金黄、橙红、粉红等颜色非常有特征,也很好看,且与产于中国福建地区的顶级名石——寿山田黄非常接近,所以有商家称之为“印尼金田黄”。由于“金田黄”最早进入的市场是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是最早由台湾商人带入福建地区销售的,因此也有“台湾金田黄”的说法。
“金田黄”在本世纪初登陆台湾时,并没有引起藏家的特别兴趣,也没有什么大的轰动。但是,近两年来“金田黄”再次进入福建地区后,身价便陡然暴涨:在印尼当地,台湾商人的原料采购价格已从一公斤原石3000元台币涨到3万元台币(约合人民币6000多元),涨幅约是10倍,而且这一价格仍在不断攀升;福建地区一方石印从原来的1万元到几万元,一下就涨到了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少商家甚至认为,优质“金田黄”的价格已经超越了黄金。有媒体近日还称:“在台湾,金田黄的行情价是500元/克,比黄金还要贵。即便如此,金田黄的身价现在仅为田黄的1/3。”于是,很多商家都在期待,“大陆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后市应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放言鼓励藏家:“现在是最好的投资和收藏时机。”甚至有媒体报道厦门玉石市场时用了“震荡连连,金田黄想做下一个黄龙玉”的标题,认为“金田黄”也应该像黄龙玉一样,可能还有几万倍的涨幅。
称“金田黄”名不正且言不顺
尽管详细的矿物学报告还未出台,但根据矿物学家的肉眼鉴定和已有的一些介绍资料,我们仍然可以弄清楚“金田黄”的材料本质。
“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英文名为Kutnahorite,也可翻译为“锰白云石”。“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属于艳色方解石的集合体。我们知道,纯的碳酸钙就是方解石或者文石,含镁多时就多了白云石的成分了,含锰多时就多了菱锰矿的成分了。所以,虽然“金田黄”为方解石,但有较多的白云石成分和较多的菱锰矿成分。而“金田黄”的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正是来源于方解石中所含的锰了。
“金田黄”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贝壳状断口。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金田黄”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条件下,产于近代海底沉积、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于内生作用,产于温泉沉积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金田黄”的材质在外表上酷似寿山田黄,但两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质感等物理性质上却大相径庭。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或许是寿山田黄太令国人着迷了,抑或目睹了寿山田黄近几年价格狂飙,于是商家便把这种外来的石头称为“金田黄”。这一名不正且言不顺的称呼现已让寿山田黄的粉丝及商家大为反感,也令很多国人懵懵懂懂。我想如果老外听了这个名字,可能更会莫名其妙。因此,这个“金田黄”也需要正名。
那么,应该怎么命名呢?目前,在政府机构没有下达约束性的、具备强制力的文件来对“金田黄”进行命名的情况下,用材料名+工艺名的二名法或是一个首选方案:工艺名或者可以就叫“金田黄”,但材料名必须是科学名,因此称之为“橙色方解石”或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样,“金田黄(橙色方解石)”或许能够纠正市场对于这种漂亮石材的种种失之偏颇的理解。
硬度高于寿山田黄适合做印材
“金田黄”摩氏硬度为3.5~4.5,因此这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石头以其比寿山石、寿山田黄明显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划伤的优点,理所当然地成了文人骚客的理想印材。
我们知道,寿山田黄是福建产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低——摩氏硬度只有2~3,有可能为手指甲(指甲的摩氏硬度为2.0~2.5)、铜钥匙(铜钥匙的摩氏硬度为3.0)刻动。作为广义的玉石,寿山田黄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绍“金田黄”时,都强调“金田黄”很软,如称其摩氏硬度在3以下或在3~3.5之间等。总之,为了和寿山田黄“攀亲”,基本把“金田黄”的硬度人为地界定为与寿山田黄相当。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金田黄”与寿山田黄在物理属性上区别不大。而实际情况是:作为方解石致密集合体的“金田黄”的摩氏硬度比方解石单晶体的硬度要高,为3.5~4.5。所以,行内的雕刻师对“金田黄”下刀后发现:作为雕刻石,“金田黄”与寿山田黄或“昌化田黄”相比,用起刀来还真有点儿难度。
此外,不少业内藏家(包括雕刻师)敏锐地捕捉到了“金田黄”显而易见的优点——上手后有细腻、润滑之感;看起来,还有与寿山田黄一样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贵浓艳的橙黄色。
各色“田黄”你追我赶论高下
市场价值是检验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往往最令人们关注,各色“田黄”固然也不例外。
翻翻寿山田黄在中国的历史,其价格或许会令人失望,因为这种稀有的石头在中国历史上竟一度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拉上了关系,它也大都被当做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别是相传以“玉痴”和“石痴”而闻名天下的干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的黄石美梦之后,寿山田黄便从此一跃成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身价陡然百倍,以至于被一些人称为“石帝”。显然,寿山田黄在清代的发迹要归功于干隆皇帝那个着名的梦和他的“博爱”。
被奉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以及“石帝”后,寿山田黄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款”:清代,“一两田黄一两金”;民国时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两金”或“三倍金”的问题了,而是“一克田黄值千金”:寿山田黄价格一路上扬,优质者在收藏市场上的宣传价格竟然高达每克数万乃至数十万元,让不少石痴“望黄兴叹”。这还不算,近年来,从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都与寿山田黄相同或类似的“昌化田黄”的横空出世,又让藏家蒙了一头雾水。现在更热闹了,产自印度尼西亚的“金田黄”又来中国溜达,而且在硬度、质感、光泽、折光率、透明度等方面都可以和寿山田黄及“昌化田黄”一论高下,且报价一路上扬——今天的一方石印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300多年前的干隆爷如果看到这个具有帝王专宠的黄色的“外来户”,又会作何感想呢?说不准,尽管这种黄色的石头并未承载丰富的中华文化,它也会像产自缅甸的翡翠一样,真正会令今天的中国藏家如痴如醉,让世人为之癫狂。
7. 印尼产什么宝石
印尼有一个很出名的宝石并稀有货,就是Bacan宝石或者英文名是chrysocolla chalcedony。
8. 印尼与国产珊瑚玉的区别
印尼珊瑚玉主要是二氧化硅构成的,天然的印尼珊瑚玉主要看纹理花朵的完整性,整体色调性。印尼珊瑚玉的硬度高,耐碰撞。市场上,由于客户一味的要求红色,从而商家为了迎合客户才想方设法去制造红冰珊瑚玉。天然的珊瑚玉无论从自身颜色,还是花纹都是独特而神奇的。我见过的花纹有的像雏菊花,金菊,昙花。目前色彩上,也是很丰富的。
宁强珊瑚玉并不是那么的脆弱,磕碰起白点的,没必要去理会带一带时间久了,颜色就淡化了。本身是和人体构成一样,由碳酸钙组成,而人体的汗液与之发生反应,从而弱化白色钙质物。从另方面也可以说明宁强珊瑚玉不具备辐射性,危害性,佩戴安全、健康。
9. 印尼金田黄的原石是怎么样的,谁有图片啊
金田黄石近年发现的玉石新种,因其深黄色调、晶莹温润质地近似田黄石而得名。也有人称“太阳石”。其实这种新玉石,称“方解石质玉”。特殊的成玉地质条件,造就它天生丽质、高雅脱俗,实为玉石大家族之新贵。
外部特征:外形多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次圆状、卵石状的独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般具有厚薄不一的象牙白色包皮,褐色等颜色。
10. 印尼蓝玉髓有哪些特点
一般印尼玉髓的种质很饱满,但体积较小,几乎在拇指到拳头大,所以,印尼料加工手把件和挂件的较多。巴西料和马料体积相对较大,但同时内部裂纹和空隙也会较多,适合制作镯子,而印尼料中能做镯子的料少之又少,如果遇见市面上有说是印尼料的镯子,那买主要细细考量下了。
印尼玉髓有白、黄、红、紫、绿甚至蓝等纯色及过渡色,色系丰富多彩,而巴西料和马料则在相同条件下偏灰色。近两年在沿海奇石市场中,会出现与印尼料颜色非常相近的玉髓,但并无命名,一时也无法断定是否为印尼玉髓。印尼料中有一种红白色相配的玉髓,均包裹着一层红至灰色的皮壳,偶见皮壳上有龟背纹。这种色质的玉髓更加油润,甚至有羊脂玉的效果,被商家命名为“大红袍”,但产量极少,据说只占总产量的2%。
印尼料另一个特点是非常通透,这使它在玉髓家族中的表现也是数一数二的。因为颗粒细腻,好的纯白透明的印尼料甚至会起荧光,与翡翠的玻璃种非常相似。目前还有很多以起荧光的玉髓冒充冰种翡翠低价销售的,大家购买时要擦亮双眼。
另外,如今玉髓产品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失水变裂,比如说台湾蓝宝,也是蓝玉髓的一种,种水稍嫩,在清水里浸泡有效果,但拿出后仅半天时间又会显现出冰纹,这样的情况跟本身的品质高低有关。而印尼玉髓就要好得多,有人做过测试,即使在非常干燥的地方,也会非常莹润,也就是说,它的颗粒相对细腻、密集。拿同样大小品质的印尼料和巴西料比较,印尼料也要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