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的印尼人呢
香港的家庭佣工都是菲律宾人和印尼人,只能在家里工作,是香港政府允许的劳工输入,
所以有十几万外籍佣工。
② 香港外地人多吗
多。
香港总人口7百多万,城市面积有限,但在香港的外国人占香港人口的百分之4.6,也就是35万人左右。
到香港来的外国人的最大团体是来自菲律宾,11.5万的菲佣构成了第一大外来人口。其次是印尼,其人口11万,同样是做家庭佣人。印尼和菲律宾之所以在香港外来人口中占高百分比,展示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香港特色。香港是世界上雇佣家庭保姆比例最高的城市。22万的保姆大军服务在香港,而香港人口只有7百万。这些外来保姆占了香港劳动人口的百分之10。
③ 香港的人种分布香港目前有多少人
香港人一般是指香港的居民,而并不取决于其种族或国籍。“香港人”(英文:Hong Konger、Hongkonger或Hongkongese) 在中文和英文上没有法律定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或指居住香港有若干时日的人(这个定义空泛,而且每人有不同标准,但这是香港人最接近的定义),甚至是单纯以香港为家的人。 常住居民占 6 732 700人,而流动居民占 230 400人。 香港的少数族裔人士,主要有以下类型:
欧美西洋人 - 以在英治时代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国人及其家属居多,少部份能操流利广州话。通常是专业人士、大企业或政府部门以至公营机构的高层要员,如董事长、行政总裁、政府高官、警官(督察级或以上)、法官、律师、医生、大学教授、机师等;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贴学校任教英语。虽然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后,有少量英国人离港回英,但仍有很多选择继续定居香港,甚至归化中国籍,成为有资格申请香港特区护照的中国公民。据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英国人约13,490人。
日本人 - 通常是商人或日资大企业香港分公司的高级职员及其家属。他们大多数在1980年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初期来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内地发展事业的跳板。有部份在香港落地生根,他们的第二代普遍操流利广州话,但通常入读国际学校。如果他们不打算在港永久性定居,则通常会安排子女入读日本人学校,以便将来回日发展。据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日本人约11,800人。
中国内地人 - 通常是与香港男士结婚的中国内地女士和其在中国内地出生的子女。官方称谓是“新来港定居人士”,坊间通常称为“大陆人”或“大陆新移民”。 香港自英国管治以来,一直都有不少中国内地人移民到香港,现时更每天均有150名中国内地人移民来港定居。他们虽然和主流华人居民同是华人,但未必能操纯正广州话和适应香港的生活方式。通常要在香港生活一段颇长时期,才能融入香港主流社会及操较纯正口音的广州话。
南亚人 - 以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居多。英治时代的驻港英军当中,有部份是被称为“啹喀兵”(Gurkhas)的尼泊尔人雇佣兵,其军团随着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而解散,但他们和其家属仍然留港;在数十至百多年前,香港的警员中,亦有不少南亚人,其后裔至今仍然居港。他们现时以从事银行护卫员和建造工人等蓝领职业为主,亦有前“啹喀兵”担任富豪或政府高官的保镖,或从事类似的护卫服务,亦有极少数在公立和津贴学校任教英语。他们大都能操流利英语,部份甚至能操流利广州话。
东南亚人 - 以菲律宾人、印尼人和泰国人居多,当中以菲律宾人最多。绝大部份是来香港从事家庭佣工工作、能操流利英语的女士,少部份操流利广州话。这些人在香港通常只是受雇当家庭佣工性质,赚到足够的金钱就衣锦还乡,并无在港落地生根的打算。此外,亦有极少部份是香港男士的妻子。据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菲律宾人和印尼人人数,分别约130,000和110,000人。
④ 香港有少数民族吗!
香港有少数民族,但是数量很少。
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占香港人口接近95%,大部分原籍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说粤语,英语、普通话也甚流行。
当中有一部分人士以暂居心态迁移到香港,即使于香港成立地区性联谊会或商会仍然以“旅港”两字作为标示,香港共有逾55万人持外国护照。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华人以外的种族,以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其次为欧洲人及印度人。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与来自印尼及泰国的一样,大部分是家庭佣工,也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香港的菲籍歌手和乐师,于酒廊或休闲场所演奏。
此外,也有不少于英治时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尔被英国征召及招聘到香港出任警员及军人(如踞喀兵)、银行护卫、建筑工人或在公立学校和津贴学校教授英语的南亚人。
在香港定居的英国人大都在英治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高层、专业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贴学校的英语教师。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资大企业中高层。
⑤ 香港除了华人,什么人最多
华人以外的种族,以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各占1.9%,之后为白人,占0.8%、其次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尔人、日本人等。
英国人大都在港英殖民地时代来香港工作和定居,多是大企业、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高层,如董事长、行政总裁、高官、法官和警官;也有不少属专业人士,如医生、大律师和机师;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贴学校任教英语。虽然主权移交后有少量英国人离开,但仍有很多选择继续定居香港,甚至归化为申请特区护照的中国公民,而且这类移民部份能操流利粤语。由于主流社会普遍崇尚西方文化,所以这类移民在香港普遍受到尊重。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英国公民约13,490。
⑥ 香港为什么满地都是印尼的女人
那只有周六周日吧,因为他们放假,在那里聚会。那里还有公司专门寄包裹回印尼啊,菲律宾啊。他们是印佣和菲佣。
⑦ 香港为什么会这么多外籍人
其实香港还有很多人是越南人
由于香港人太忙,香港不像大陆一周5天工作制,香港是实行一周工作五天半,周六还得上班,而且香港没有标准工时等,加班费其实很多时候就无从谈起,而且香港楼价高,家里人都要上班赚钱养家糊口,因此香港从殖民地时期,政府就开放菲律宾人去香港做家政服务,减轻家务负担,后来来自菲律宾的菲佣供不应求,就开放印尼的过来,后来发展到东南亚,这些工人平时做完家务可能就会在公园跟同乡聚会。
其实印度、非洲人也挺多,很多人是申请政治庇护或者难民的人,由于香港加入了联合国的某些公约,所以必须接收一些申请其他国家的一些申请庇护的人,最近在讨论要不要退出这些公约将这些人送走,但是马上会引发一些人道危机,使得香港国际形象受损等,现在还在讨论,其实香港越南人也挺多,当年越战的时候大批难民去了香港,香港政府还弄了难民营,花了几个亿,原先说好好像是联合国埋单,最后是港英政府埋单,最后出于一些政治上的理由,就没有遣返那些人回越南,有的就留在了香港。
而香港其实老外挺多的,白人也很多,好像之前法国大选法国就在香港设立投票站,根据新闻报道香港有几千个法国人去投票。。
其实可能是白人活动区一般在兰桂坊等夜生活区,你没去所以没遇到,而且白人一般在香港做管理层的居多,白天要上班。。。遇不到也是正常的。。。很多跨国公司的高层不少白人,平时上班忙得够呛,整天在办公室。。而白人小孩一般在国际学校,一个学期学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出入有车接送的。。所以遇到的少吧。。。
⑧ 地理答啦: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老外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认为,
一是香港历史上是外国殖民地。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所谓“殖民地”,顾名思义就是让其国民在那里扎根生活、繁衍生息的的地方,从那以后就有很多英国人、英属印度人开始在香港生活,97年香港回归后,也有很多外国人选择了留下。
二是香港是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香港是自由港,在全球贸易和航运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外国人在这里往来自由;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言论自由,有很多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媒体机构的亚太总部都设在香港,这些机构的外国雇员也成为在香港的外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香港是国际时尚之都,旅游购物圣地。香港发达的商业、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到香港来旅游度假、观光购物,在大街上、在旅游景点看到外国人也就不奇怪了。
四是香港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发的社会经济对全球人力资源的需求,吸引着周边国家到香港来就业谋生。香港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催生了对建筑工人、家政人员、服务业等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这些需求除了一部分被大陆人员填补,还有吸引了很多的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的劳动力人口到香港就业谋生,例如已经形成产业和行业品牌的“菲佣”,在香港就有很大规模的存在。
以上。
⑨ 香港的人口
香港人口密度每年上升,根据2011年官方数据指出,香港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三。截至2014年年中,香港总人口约7234800人,较2013年同期增加47300人,与2004年年中相比更大增451300人。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近十年兴建的住宅楼宇多在30至40层以上,部分更达70层,商业大厦可达约100层。而且,一个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拥有面积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约37.2至74.3平方米,12.3至30.7坪)的空间。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香港自1950年代起推广家庭计划,倡导每个家庭供养两名孩子,目的是想减少当时颇高的生育率。可是,于2006年,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6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9.6个新生婴孩。另一方面,香港是享有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0.5岁,女性则为86.7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会越趋老化,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估计于2033年将会增长至27%。
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占香港人口接近95%,大部分原籍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主要说粤语和英语,普通话也甚流行。当中有一部分人士以暂居心态迁移到香港,即使于香港成立地区性联谊会或商会仍然以“旅港”两字作为标示,香港共有逾55万人持外国护照。华人以外的种族,以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其次为欧洲人及印度人。在香港定居的菲籍人士与来自印尼及泰国的一样,大部分是家庭佣工,也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香港的菲籍歌手和乐师,于酒廊或休闲场所演奏。此外,也有不少于英治时期由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尔被英国征召及招聘到香港出任警员及军人(如踞喀兵)、银行护卫、建筑工人或在公立学校和津贴学校教授英语的南亚人。在香港定居的英国人大都在英治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高层、专业人士和在公立和津贴学校的英语教师。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大都是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资大企业中高层。
香港自2000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现象,当时的男女口比例是每1000名女性比967名男性,有关差距于过去数年一直扩阔。2011年女性较男性多出46万人,每1000名女性只有876名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