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人的气候会引发什么疾病

印尼人的气候会引发什么疾病

发布时间:2022-12-18 14:54:20

‘壹’ 印尼日尔爾前由热带气旋带来了极端天气,此次极端天气对印尼有何影响

近日,据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8日发布消息称印尼日尔爾前由热带气旋带来的极端天气已导致165人死亡、45人失踪。可以说是十分危险。其国家抗灾署署长多尼当天表示东努沙登加拉省有163人死亡,西努沙登加拉省有2人死亡。目前已有2万多灾民被紧急撤离。印尼政府出动7500多名军警参与撤离和搜救行动。这次带来的热带气旋——塞罗亚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如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除了人员伤亡,还有115座公共设施和13600多所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但同时也有好处,给干旱地区带来雨水,带来大量淡水资源。同时在海上卷起风浪,将底层营养物质上翻,增加渔业资源。还能使寒带得到热量补偿,保持地球的热量平衡。 这种现象不止印尼有,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也屡次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作为一个广东人的我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遇到这种天气我们能做的就是预防和准备。

‘贰’ 印尼夏天气候怎么样我知道是湿热,26-31度左右。但具体会湿成什么样子我要去爪哇岛,雅加达,那

热带地区,一年都差不多跟国内一样夏天的气候。 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区分。目前过来的话还是雨季,湿度比较大。但是下雨都是基本上每天一阵之后,就会有太阳出来。
具体看过来做什么,不同事情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比较不一样。
当地实物蔬菜比较少,烘烤和油炸类会比较多。但是可以找些中国餐馆。
如果经常在外适应性还可以的话,带点常规的感冒药降火药和防蚊虫的,注意些卫生基本上不会有多大问题。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叁’ 印尼的海啸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疫病

大灾之后须防大疫,这不是个别现象,海啸、洪水等过后人畜的尸体得不到及时的妥善处理和消毒、交通堵塞,无干净饮用水,蚊蝇和细菌大面积滋生,都会引起疫病流行。

‘肆’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几年来,由平均气温上升以及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引发的症状已经很明显。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此前人们的想象还要严重。具体如下:

一、气候对人的健康和情绪的影响:我们知道气候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因此,人们应该掌握这些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情烦躁时注意克制和防护。

二、湿度及大气压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较多的人会得忧郁症。当气压高于或低于正常时,人们就感到困倦,易诱发各种疾病。

三、气候对人睡眠的影响:气温在21℃上下,最好能有些微风和不太强的阳光。人体是准恒温的,为保持体温不变,就要不断向外界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使皮肤温度高于外界温度。当气温接近皮肤温度时,散热就不畅,会产生不适感,这时人体会增加汗液,用蒸发散热形式释放热量。

四、极冷极热气候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极度的温度,尤其是非常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冬季里死于心脏病的人会比其它季节要多。极冷和极热的气候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从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

五、空调器和干燥器的影响:这些设备造成人造室内气候,使人避免极冷极热和极湿气候的影响,但空调器吸收了空气中的负离子,产生大量的阳离子,这对大脑功能和情绪有不利的影响。

‘伍’ 印尼好吗

我的观点是:印尼经济正在增长,但疾病不少,也有排华现象(如资料一)。但在2002年的时候提高过工资,图资料二。还有平均收入,资料3。自己看看吧。我觉得你去长春好了,那里可能可能会惹病。。。。。建议度55%(纯属个人建议)给点分我吧,好可怜~~

资料一:
印尼国家建设规划署确信截止至2007年十二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百分之六点三6.3%的目标,甚至有可能高于这一数据。尽管有人估计2008年的经济增长仅为6.3%左右,但该署不会改变今年6.8%的目标。该署宏观规划司司长布里亚波托称2007年的目标已完成,与央行截止至十一月的宏观数据相符。开斋节后实业界的销售业绩居高不下,所以上述情况确信无疑。数据显示零售业指数升至210.3,这反映出民众消费增强,十月和九月的指数分别为189.9和186.3。为保持今年经济的持续增长,印尼政府已准备出台反周期政策以预防2008年来自外界的影响全球经济的风险。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门日前宣布,2007年印尼卫生部门共获得约300万例疟疾病例报告,比2006年的约180万例大幅增加,许多偏远岛屿和地区成为新的疟疾疫区。

研究人员发现,印尼的新疟疾疫情往往集中在热带丛林中一些刚刚有人 定居的区域。同时,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一些从前不适合蚊虫孳生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而出现它们的踪迹,导致由蚊子传播的疟疾出现快速蔓延趋势。

印尼卫生部主管疟疾防控的官员丽塔·古斯利娅斯杜蒂表示,由于药品分发环节的效率和成本等问题,偏远疫区有时无法及时获得抗疟疾药物。她表示,印尼将学习中国通过发展传统草药防治疟疾。

印尼由地处热带的1.7万余个岛屿组成,在医疗保健设施不完善的一些偏远岛屿,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疫情相对严重。

资料二:
图文:印尼将大幅提高教师工资
--------------------------------------------------------------------------------
2002年07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印尼将大幅提高教师工资

7月9日7月8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宣布,从8月1日开始,印尼教师的津贴将调升50%到60%。目前印尼有公务员地位的教师达173万,此次调升教师津贴将使今年国家预算金额增加7220亿盾(约8000万美元)。图为女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资料3:
我看了下印尼的平均收入~~你从事一般工作大约是100~300美金/月

‘陆’ 印尼因空气污染惊现血红色天空,空气污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直接伤害

印度尼西亚因为空气污染惊现血红色的天空这件事情引起了全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因为现在21世纪空气污染问题是全世界所共同面对的问题。空气污染会给人体带来直接的伤害。心脑血管的问题,呼吸道感染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容小觑。

因现在气候干燥,灰尘比较多等多种情况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空气质量,会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能影响到人体健康问题,那安装“高压喷雾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空气降尘,还能产生负氧离子,天热时还能达到降温效果。

经过这一事件,我们知道了空气环境多我们多重要,为我们共建一个和平,绿色家园而共同努力吧。

‘柒’ 气象会引发哪些疾病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的探索气象因素同人的关系研究中,进行大量临床实验,弄清了一些诱发疾病的气象因素,如流行性感冒、气喘、关节炎、心绞痛、心脏病、中风、溃疡性出血等等。还发现气象因素会使血压、血液成分、代谢过程等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体力和智能。

有些国家的医疗气象学已迅速建立起来,寻找同人类健康有关的不良气候因素,作出医疗气象预报。例如,天气预报说:“由于受暖气团影响,未来几天内将有高温天气,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不宜外出。”或者说:“高血压、气喘、胆结石等患者,请注意病情变化,做好预防工作。”医院、疗养院等听到这类预报后,立即对病人采取严格的医学监护措施,按照不同的病情采取各种理疗方法,以减少由于气候和气象条件变化造成疾病的发展。

‘捌’ 世界上最懒惰的印尼人竟然最爱洗澡,你怎么看

世界上最懒惰的印尼人竟然最爱洗澡,你怎么看?

懒惰跟勤快总是被人们用来相互比较,那到底全球哪两个国家是最勤快和最懒惰的国家呢,三年前美国史丹佛大学的专家阐述了全世界运用手机app参加检测的人员每日均值计步记录,整理出了全世界最勤劳的国家便是中国,而最懒惰的地区便是印尼。但是印尼尽管入选最懒惰,工作和生活节奏感也比较慢,而对洗澡这件事情,肯定勤劳,决不懈怠。她们一天最少洗3次澡呢,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对较为缺水的国家或是地域而言,如果人每天都洗澡,这也太经常了吧?饮水都焦虑不安呢,还洗这么多次澡,太浪费水啦。那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嘛,有些国家处在不同的温度携带,比如在暖温带、寒带地域的人民,本地气候温和,或较为严寒,大家表皮汗少,洗澡次数特别少。但处在热带气候的人民,当地气温比较高,气候湿热,不洗澡身体会很难受。

01印尼气候湿热

印尼人一般都在自己家里洗澡,那如果出门得话,他们也会在家里洗澡。一般在印尼的机场、汽车站、加气站、客运站等大型公众场所的卫生间里都会有专业淋浴间的房间,便捷民众的出行需求。

大伙儿不必担心卫生间里非常脏,印尼大部分的公共卫生间和卫生间自然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例如大商场或飞机场中的卫生间里都是会种上花草植物、建小鱼池、也有香熏,专业清理卫生间的人也经常清扫,所以一般非常少异味重。

在印尼的大部分酒店餐厅都有热水供应,假如你到印尼人家中拜访过夜,那就要做好凉水澡的准备啦,而且一般家里主人家还会真诚地提醒你去洗澡,假如不洗澡,主人家会觉得你很奇怪,甚至不讲卫生哦。

‘玖’ 为什么科学家说气候变化会引发“毁灭性”的病毒爆发

温度孕育着病毒,地球上越高温的区域,病毒越疯狂。

1.热带-病毒的天堂

埃博拉、艾滋、登革热、疟疾、猿类泡沫病毒......这些臭名昭着的致命病毒,都从非洲发家,热带的气候、环境、低发展程度、低人类密度、高野生动物密度等等,都成为这些病毒疯狂发展的有利条件。

1980年,有一种疾病被悄无声息地消灭了。

它,叫猴痘。

6-16天潜伏期,病人会肿胀、头疼、背痛、肌肉酸疼。紧接着就是发烧,皮肤大范围皮疹,尤其是手掌和脚底。虽然致死率不到10%,但这个病毒有个很大的“倔强”,那就是不挑老弱病残,反而对年轻力壮群体有较高致死率。

尼日尔爾利亚2017年爆发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情中,共查出172例猴痘疑似病例, 61例确诊病例。其中,四分之三的患者为男性,年龄在21-40岁之间。

在我们还没完全了解它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它就搞了出大的!

再回想1980宣布它被消灭?人类真是傲慢!

举这个例子,要表达的是,随着气候变暖,热带区域范围实际性地扩大,也自然会增加病毒的活跃度。

2.病毒在“移动”

蚊子、啮齿类动物、蝙蝠等等,都是移动的病毒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步调,这些动物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迁徙的成本在降低。

21世纪初,研究员保罗·爱泼斯坦就预测,由于气候变化,蚊子传播的疾病可能蔓延。蚊子可携带许多疾病,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些都使它们在传播疾病方面更有效率。

而实际上,寨卡病毒,就被证明了:一个变暖的世界可以有效扩大其感染范围。

3.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危险一触即发!

说到气候变化,其实有一类区域,是最受影响的。

那就是:永久冻土! (结论来自《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那些被封存于冰川和永冻土中的远古病毒, 可能已经被困在那里数千年之久 。

人类知道用冰冻的方式保存器官、精子、卵子等等。而病毒,在冻土中,也往往保存着活性,随时等待爆发。

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大量复杂的巨型病毒,存在于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生命科学杂志》的文章就显示,一种 3万年前的病毒 ,在2015年被发现的时候,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阿拉斯加冰原的尸体中曾发现完整的 西班牙流感病毒 !

19世纪90年代西伯利亚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死于 天花 ,他们的尸体被埋在沿科拉马河的永久冻土层。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能会带来《生化危机》般的恐惧感。

4.绝望闭环——变异&耐药!

温度的缓慢上升,不仅仅让病毒逐步活跃,也让病毒有更大可能产生变异;而更多人感染,就可能有更大概率出现大范围耐药新毒株。

这是一个完美的、近乎绝望的闭环。

前几年,英国还悬赏巨资,希望找到新的超级抗生素,不得不说,这个行为很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

于是,似乎我寥寥数言,已经描绘了这样一个绝望的未来:

地下有病毒在等待复苏;热带有病毒跃跃欲试:雨林包围城市;成千上万的病毒在等待一波爆发,不知哪一种就可能全面击溃我们的医疗储备;耐药、变异、恐慌、经济崩溃。

气候变化,单在超级病毒这一个方面,就足以让人类不寒而栗!

参考资料

ncbi.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f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Charlene Laino.africa,the infectious continent.nbcnews

在地球上,北极可以说是一个隐藏人类很多未知秘密的地区,人类科学 探索 也相对较少,除了在冰融化上得到的数据比较多之外,其他可能都是偏少情况。根据《科学报告》杂志指出,在北极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波“致命病毒”的出现。

确定了!北极“致命病毒”或在爆发中,不可能发生却已发生了。该致命病毒对海狮,海豹,水獭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出现致命病毒后,也随着冰川融化的加剧,不断的蔓延到其他大洲区域,所以影响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该致命病毒称为phocine distemper病毒(PDV,也称为phocine morbillivirus),在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北大西洋爆发了一次,杀死了数千只欧洲海豹,同时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海獭中也被发现。

所以说,“致命病毒”在生物身上的蔓延已经形成。而根据科学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海冰正在连接以前被冰隔开的海洋哺乳动物群,从而打开了“致命病毒”传播的途径。也就是说,冰川的融化将“致命病毒”给蔓延出来了。

这相当于是“致命病毒”的一个流传路径。而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温度提升导致了北冰洋的海冰融化速度快于冬季的冰冻速度,所以说蔓延的速度也加强了。科学研究人员们称,病毒在移动,这个看来是已经确定了。

这个结果也是为期15年来进行的 探索 ,测量的最终说明。《科学报告》杂志指出,这也表明了海冰的彻底“重塑”为北极和亚北极海豹之间的接触,开辟了此前“不可能”的接触途径,这使得该病毒被引入北太平洋,不可能发生的已经发生了。

研究人员们在研究之中还发现,从2001年至2016年,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到俄罗斯,沿着阿留申群岛以及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海,对包括北部海豹,斯特勒海狮和北部水獭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进行了PDV的测量说明。

证明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动物有可能携带长距离的传播的“致命病毒”,也就是这里说的“phocine distemper病毒”。并且科学家们从2003年开始在北太平洋地区发现了广泛的病毒感染和接触,并在2009年出现了第二个接触和感染高峰期,这些高峰与北极海冰面积减少相吻合,以确定了它的存在。

其中一位名叫“伊丽莎白·范沃尔默”研究这表示,随着海冰融化趋势的加强,这种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普遍。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生物逐步走向了面临“致命病毒”的威胁,如今暂时不清楚蔓延的程度有多大,也没说什么办法进行阻止。

从现有的科学调查数据来看,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算是已经有了,不清楚这种“致命病毒”会不会得到控制,科学报告也并没有指出,甚至让我们担心的是,会不会造成对已经公布之外的其他生物产生威胁,如果蔓延太强的话,只要有水的连接和动物的迁徙,那必然会传播得更加的广泛,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下。

截止目前为止,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确诊人数为39847人,死亡人数已达905人,那么,03年SARS全球感染人数为8273人,死亡人数为775人。

两者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数是大大超过SARS的,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病例比例远小于SARS,因此, 我们在感叹新冠病毒的爆发程度的同时,也不要过度恐慌。

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变化,使得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越来越快地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产生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这些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 健康 。

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各地共发生140多次温疫(病毒传播),据南京气象学院部分专家研究发现,瘟疫与气候恶劣变化关系非常明显,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光会滋生病毒,同时,高危的气象条件为病毒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适当的环境条件。

那么, 如果我们能够严格控制病毒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那么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也不会引起大的爆发,钟南山呼吁大家不要外出就是这个道理。

温室效应 会滋生病毒与细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珍爱自然,也许人类才能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因为气候变暖会让南北极冰川融化,而冰川是很多年以前形成的(千百万年甚至更久)其中很可能藏有人类未知的病毒微生物等,有些极其顽强的微生物可能会存活下来,随着冰川融化这些微生物会随着水流进入人类范围,这可能会导致某种新型病毒的爆发。

事情的针对性,是否来得太遥远了吧。针对武汉的事件,是否牛毛不相及。北极、北冰洋的病毒,怎能在一个任意地域的选择?只能从北往南,逐步而推行,绝不会有选择地域的可能。非常时期,把问题扩大到,要谈及的一方,是否有失目前的中心工作!

过渡盲目开发,排热排污,引发气候变化,从而造成地球生物环境平衡的破坏,出现违背正常生存的未知现象,对人们造成不可防御的伤害,因此一定要讲求科学创新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后果极其严重。

冰川里面的病毒

在各个实验室中,科学家会保存一些病毒,其中保存的环境就是低温。而地球天然的冰箱,就是 地球两极的极地地区的冰川、永久冻土层以及高山冰川等。

我们知道,虽然地球极地地区的气温比较低,生物无法生存,但在千万年来的风力作用下,地球热带以及温带的物质不断被吹向极地地区,其中就包括各种浮游生物、动物尸体等。而极地地区的气温足够低,动物尸体能够在这里保存上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而不腐烂。比如:科学家们曾多次在永久冻土层中挖掘出上万年的猛犸象遗骸。

生物的遗骸中,携带了非常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虽然在极寒环境下无法生存,但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死亡,而是休眠,等待地球变暖。

科学家们曾经在格陵兰岛处,利用钻探技术从冰川以及冰原挖掘出了古老的冰芯,这些冰芯大约形成于1万3千年前,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冰芯中居然存在着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 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担忧,因为这种病毒一旦能够流入自然界,将可能会再次活跃、繁殖,给植物造成巨大的打击。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病毒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一种无形的病毒随着军队而逐渐在全世界扩散,导致5000万人的死亡,甚至更多,比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还要多,由于这种病毒最早是由西班牙公布出来(当时世界各国都发现了该病毒,但是没有公布),所以这种病毒又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不过科学家们更愿意把这场病毒大流行称为“1918年大流感”。

这场病毒在出现18个月之后便神秘地消失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所以没有保留该病毒的毒株,以至于后来的科学家们无法研究该病毒。

但在后来,科学家Johan获得科学界同意,以及当地的许可,在永久冻土层地区挖掘了4具1918年流感罹难者尸体,并从一位大约3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提取到了大量的流感RNA,利用这份样品,科学家最终测定了病毒聚合酶基因的完整序列。

这意味着,许多远古病毒并未真正的消失,只不过暂时休眠了而已,而冰山就是它们的休眠地。

远古病毒会感染人类吗?

既然冰川中有如此多的病毒,那这些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吗?

其实,我们要说的是,大多数病毒都对人体无害,甚至有些病毒对人体有益,比如:噬菌体,虽然它们也是病毒,但它们的宿主是细菌,在医学上经常有医生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

空气以及水中也有非常多的病毒,这些病毒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内部,但它们不一定都能感染人类。

病毒想要感染生物,需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和细胞表面的受体配对,我们细胞表面有受体蛋白质,它能够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当病毒想要进入细胞内部时,需要与受体一一对应。 我们可以把受体看做是锁,而病毒是钥匙,只有能打开受体的病毒才能够进入细胞内部。

这也造成了许多病毒无法感染人类,比如:能够引起植物黄枯病的病毒就无法与人体的受体对应,所以无法感染人类。

虽然冰川中隐藏着许多病毒,但大多数病毒的宿主并不是人类,有可能是植物、或者是其他动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有时候变异后的病毒恰巧能演化出感染人体的特征。比如:新冠病毒原本只能感染蝙蝠,但一些突变的新冠病毒能够感染人体,导致人类也大规模感染。

总而言之,能够直接感染人类的病毒比较少,除非像1918年大流感病毒那样,曾经感染过人类。

远古病毒的危害

尽管能直接感染人类的病毒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是安全的。我们知道, 人类的生存需要依赖自然界提供能量,也就是植物和动物甚至是微生物。

如果远古病毒能够感染植物,导致植物大规模死亡的话,那么人类也将面临粮食危机。最典型的是大麦克香蕉,在上个世纪时,人类种植最多的是大麦克香蕉,这是一种香味更为浓郁的香蕉。

然而一场流行疾病,导致全球大麦克香蕉都因感染了该病毒而死亡,以至于当时全球没有香蕉可吃。后来,科学家们又重新培养了华蕉,才让我们再次吃到香蕉。

想要抵御远古病毒的侵袭, 除了防止全球变暖之外,还要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这是因为尽管病毒再猖獗,总会有一些生物具有该病毒的抵抗力,不至于让地球生物面临能量危机。但很遗憾的是,如果全球温度变高,将会有一大批生物因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所以保护人类的前提,就是共同抵御全球变暖。

因为,人生存在气中!

气候变化产生的连锁效应很多,高温,干旱,强降雨,强风暴等等在2020年体现得“淋淋尽致”,而同时科学家们发现在南北极地区,冰川之中存在了大规模人类未知的病毒,有些被“冰封”了上万年,而在气温上升之后大规模的冰川融化之后,就会释放出一些可能具有“毁灭性”的病毒。

同时2020年科学研究也说明了气温上升,永久冻土融化可能在加速这一过程的释放,所以如今我们应该警惕气候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从新发布的冰川变化,来说北极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从单方面说明,在说到病毒的问题。

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说是越来越强,所以导致全球变暖持续的发展,而产生的影响也就出现了。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也更加的强。

在8月,根据新西兰科学报告指出,虽然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发展,应该科学研究团队发出警告,新西兰的冰川融化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模式,融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状态。

其中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的大约400年里,可能已经减少多达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已经出现了高达50%的冰川融化,这意味着未来新西兰可能会跟科学家们预测的那样彻底消失,这对全球人类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也就是坏消息。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情况,似乎我们在2020年听到的消息都不太好,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人类的影响,基本都是波及生命的影响。

北极升温,海冰创新低

前面我们说的是新西兰冰川融化,新西兰冰川大量消融已经没有多少的挽救余地了,而对于南北极地区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2020年以来,听到关于北极气候变化的也不少。

例如:北极38度高温,甲烷爆发,野火大规模燃烧等等,而北极的升温主要就是影响这些情况产生。根据NOAA发布的新数据指出,北极海冰也创下了新低,海冰最低覆盖率的时候已经是直逼2016年,成为了120年纪录之中的第二高。

所以北极海冰新低是在不断刷新记录,根据NOAA在8月发布的2019年海冰报告之中显示,在3月的时候,当北极海冰达到其年度最大程度时,第一年的薄冰占所有冰的77%,大家可以想下,只有23%是以前的厚冰,而对于这些薄冰来说很容易就导致融化,所以只有23%的冰才可能处于稳定的模式。

而在1980年代的时候,薄冰只占约为55%。由于更薄,更年轻的冰更容易在夏季融化,因此海冰年龄的这种变化导致最小冰范围的减小趋势。

所以说北极升温,只会导致海冰持续创下新低,可能2016年的最低数据都保不住了,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威胁。

北极升温还会带来什么影响?

北极升温对地球的影响也不是一两天了,带来的影响肯定很多人也知道,除了导致大规模冰川融化,野火等等之外,还会继续产生的“连锁效应”。例如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机可以说更大。

无论是在2019年还是2020年,都相继报道出很多海平面较低的岛屿被淹没,例如日美,印尼等国都有,幸运的是这些岛屿没有人,不然只能面临迁徙。

所以北极升温导致海平面上升也是一个“间歇性”的影响。当然北极冰川融化之后,还会让我们地球失去“平衡效应”,因为地球的大气环流“北极”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

所以当北极冰川全部融化结束之后,那么地球“大气环流”也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不排除出现崩溃的情况,这都是相应的,而这些的影响相对来说人类还是可以进行维护的,但是有些可能就是没有办法的。

北极升温正在释放远古生物

根据2020年《科学与通讯》杂志指出,随着北极气温的升高,永久冻土的融化也加剧了,导致一只具有46000年 历史 的雌性有角百灵“重现”地球,引发了大家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同时在先前还发现了18000年名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历史 的山狮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犸象等等,这些具有上万年重现地球,不仅是我们需要注意北极气候的问题,还有就是它们所处在的永久冻土的一个大变化。

因为以前这些上万年的生物都是被“冰封”在地球的永久冻土,如今我们将它们缓慢地释放出来,肯定不是好事情,上面我们也看到了,具有50000年的生物都出现了,说明永久冻土已经“冰封不了”它们了,未来我们将可能看到更多的上万年生物出现。同时在这些上万年生物出现之后,还有一种人类最为担心的东西出现,那就是病毒,这个是如今全球人类最担心的。

因为科学家们发现,在冰川之中有大量的未知病毒出现,依照人类如今的技术来讲,可能一旦它们爆发我们是很难抵御的,因为大多数都是属于未知的,所以这也提醒了人类需要高度注意气候变化的严峻性。

不能再加强对地球的破坏了,不然最终给人类可能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带来生命上的危机,事实证明,气候的临界点可能已经出现。

‘拾’ 印尼日尔爾前由热带气旋带来的极端天气,造成了多大的人员伤亡

印度尼西亚的极端气候已经造成了印尼165人死亡,45人失踪。近日热带气旋塞罗亚袭击了印度尼西亚,给印尼的多个地方带来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房屋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随着搜救工作的继续进行,这些数字还将会继续上升。

虽然人类活动的频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增加,人类无节制的开采石油等矿物资源,人类的垃圾也无限度的排放到自然界中。这都导致了自然界发生了变化,地球的碳循环也发生了异常,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最终产生了拉尼娜现象。人类应该好好的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的家园。

阅读全文

与印尼人的气候会引发什么疾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浏览:853
伊朗和美国为什么有仇 浏览:165
为什么印尼人喜欢喷香水 浏览:145
印度歼10怎么样 浏览:676
越南马皮凉在越南哪个位置 浏览:832
伊朗女人戴什么手表 浏览:993
买越南媳妇多少人民币 浏览:413
去伊朗旅游带多少钱 浏览:23
想陪你很久很久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9
英国人怎么评价约翰 浏览:912
印度订不到酒店怎么办 浏览:932
传说对决印尼服怎么进 浏览:673
关于英国论文怎么写 浏览:406
意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车 浏览:581
伊朗对西班牙怎么样 浏览:895
1元换多少越南盾合适 浏览:172
越南610是什么金 浏览:277
印尼什么时发生地震 浏览:35
印尼红龙鱼15公分怎么看 浏览:567
中国公元前900年什么时期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