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998年洪水灾区捐款百万元以上是多少
1、香港地区: 6.8亿元
2、台湾地区: 1.8亿元
3、新加坡: 8000万
4、英国: 4000万
5、泰国: 3108万
6、法国: 1800万
7、加拿大: 1200万
8、美国: 750万(其中美国go-vern-ment:20万美元)
9、日本: 450万(其中日本go-vern-ment:10万美元)
10、澳大利亚:180万
11、马来西亚:100万
12、印尼: 50万
13、印度: 25万
其他国家:1000万
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国家一共才拿出了30万
2. 512地震印度尼西亚捐款多少给中国
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16日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万美元,表示对中国四川抗震救灾的支持。
印尼华人情系四川地震灾区奉献爱心
新华网雅加达5月19日电(记者赵金川)中国四川省汶川县5月12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华人非常关切,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慰问,并祝愿灾区人民早日摆脱困境,早日重建家园。
许多当地华人社团和个人自发地捐款,表达爱心。他们表示,虽然捐款数量有限,但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感到非常宽慰。
作为当地华人社会信息传播的平台,印尼的几家华文报刊每天及时、全面地报道四川地震灾情,以专版特刊形式、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中国抗震救灾情况。印尼《国际日报》《千岛日报》《棉兰讯报》《棉兰早报》《印尼星洲日报》等相继开设赈灾窗口和慈善信箱,呼吁社会各界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及家人为灾区捐助了1.55亿印尼盾(约合1.6万美元)。熊德龙对记者说,每当通过电视看到灾区的悲惨景象和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他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据介绍,自《国际日报》和《爪哇邮报》联合启动赈灾捐款活动以来,《国际日报》和所属的《棉兰早报》已经募捐款项超过12亿印尼盾(约合13万美元)。其中,印尼知名华人企业家彭云鹏向灾区捐款300万元人民币。此外,印尼基督教会正抓紧筹款,计划捐助100万元人民币。
看到四川地震的灾情后,《棉兰讯报》社长林荣胜心急如焚,决定立即开设“汶川地震”慈善信箱。截止到17日,该报已经收到当地华社、红十字会和个人捐款约12万美元。他说,棉兰一些华校里的小学生纷纷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令人感动。
泗水《千岛日报》同样在灾后第一时间开设了“情系四川地震灾区”赈灾窗口。据总编辑何德明介绍,截止到18日,已经收到约13万美元捐款,其中包括来自巴厘岛的两名友族人士的捐款,目前捐款仍在继续。
《印尼星洲日报》14日发起“一方有难,八方救援”爱心募款活动。第一个捐款约1000美元的陈黛霞女士说,中国在亚齐发生海啸大灾难后,第一时间援助印尼灾区人民。现在中国四川地震,我们要知恩图报。据悉,目前该报已收到不少捐款。
许多印尼华人慷慨解囊,默默奉献。他们的真挚情怀和无私善举令人感动,也体现了华夏子孙血浓于水的情谊。
3. 自印尼疫情发生以来,此间中资企业为其做了哪些贡献
自疫情席卷全球以来,抗击疫情依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从各个国家亲情援助中国抗击疫情后,中国挺过了这一段的日子后,开始向全世界范围内受害严重地区进行了救援。其中受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就是美国和非洲了。美国人的崇尚自由,对病毒的传播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非洲人则是因为穷,当地总统急于恢复经济,让人员大幅度的流动,导致病毒已经从城市转移了农村,农村的人经济条件对比城市较差,且医疗条件不好,让病毒在农村中肆意的传播,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牺牲。疫情爆发以后,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千金难求。在中国制造大国面前这都不是事,很多中资企业开动产能免费为印尼送去了很多的物资。
一、印尼德龙工业园为印尼送去物资。
位于东南苏拉威西省的中资企业印尼德龙工业园向当地捐赠60万个一次性口罩、50万付手套、6000套检测试剂盒、1万袋大米、1万桶食用油及2万盒中成药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中资企业为了印尼打响疫情的胜仗,捐助的第一笔物资。这些物资虽然在庞大的人口面前微不足道,但是可以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为人们提供后勤的保障。
4. 疫情期间由哪些国家给中国捐赠了抗疫物质
46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相关物资已运抵中国,16个国家和1个国际组织宣布将提供防控物资,1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已向我提供或宣布提供食品、现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资支持。
援助物资的46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
1、亚洲:巴林、柬埔寨、印度、印尼、伊朗、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沙特、新加坡、泰国、土耳其、阿联酋、越南
2、欧洲:奥地利、白俄罗斯、捷克、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波兰、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卢森堡、英国
3、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加纳
4、北美洲:加拿大、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
5、南美洲:苏里南
6、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7、国际组织:欧盟、国际移民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5. 共同抗击疫情 上汽通用五菱向印尼官方捐赠了10万只口罩
据悉,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许多家车企引入生产线进行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设备的生产制造。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品牌旗下的印尼子公司向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BNPB)捐赠了10万只五菱牌口罩。
在此次捐赠之前,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印尼子公司还曾捐赠了1000套个人防护用品给印尼医学会总部。此次物资的运送工作由宝骏530这一全球化战略车型所组成的车队完成。该车型自2019年2月在印尼市场上市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印尼2022年12月的新冠病毒是哪种
印尼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是哪一种
共1个回答
默认
答题
提问
HB91004
TA获得超过4915个赞
是德尔塔变异病毒。截止2022年10月31号,印尼发现了本国首例奥密克戎新冠变体病例。
1、印尼是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约2.6亿人口,2.2亿穆斯林)。
2、那边挺多种类动物的肉都禁止食用,再加上国土都是岛屿(1.75万个),普通意义上的家畜禽较难养殖,所以蛇,老鼠,蝙蝠等野生动物,是他们常用的餐用肉食,甚至是必不可少。
3、经济上,虽说表面上人均GDP将近4000刀,但贫富差距悬殊,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所以医疗水平也可想而知。
7. 投资2290亿美元,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届世界杯,印尼为何这么有底气
投资2290亿美元,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届世界杯,印尼这么有底气的原因可能是世界杯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综上所述
投资2290亿美元,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届世界杯,印尼这么有底气的原因可能是世界杯带来的经济效益。
8. 南洋华侨的捐款竟然支撑起了抗战三分之一的军费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曙光。”6月6日,在缅甸仰光的两位八旬老人赵振恒、马振宏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过唐人街来到缅甸广东工商总会。已经在该国多年的他们,用流利的粤语讲起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唱起了逃难和募捐时唱过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国恨,令当年只是年幼学生的他们,便开始了为中国抗战捐款捐物。
这是千万海外华人华侨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缩影。
据当时的国民 *** 统计,抗战期间的华侨义捐和侨汇达当时的国币13亿元,占中国军费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径的捐款捐物,华侨贡献共约国币50亿元。这不仅仅是钱是物,更是灼热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来就曾为秘鲁华侨的捐款事迹题词:“万里外六千侨胞统筹债捐达二百万秘币,是侨胞之模范,是抗战之光荣。”
多个侨团变卖会馆捐款
在上世纪上半叶,华侨们在异邦为生活而打拼时,感情仍牢牢地扎根在故乡大地。在祖国有危难的时候,他们的千丝情便化为了万钧雷。从1931年起,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马来西亚“马华巡回剧团”深入城乡演出劝捐,他们高唱:“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积成江河变成怒涛……买子弹,买枪炮,赶走强盗,誓把中国保……”
据美国旧金山广东银行经理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仅20多天的时间,当地华侨已电汇100万美元给十九路军。
而在全球,有多个侨团会馆变卖了会馆房屋,用于捐款或购买抗战公债。华侨人数较少的新西兰筹款32万英镑,属华侨当中人均最高的地区。侨胞人数分别仅为35人和40人的玻利维亚和海地,也分别捐款3560美元和3840美元。
侨领和华人企业家是各侨团华社的中坚骨干,在捐献和认购爱国公债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带头人。东南亚华侨商人胡文虎在1941年前就已捐500万元国币以上,是侨领中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另外,泰国陈守明,新加坡陈六使和陈文确兄弟,马来西亚陈棉生、陈永,印尼侨领丘元荣等捐款数额也很大。
菲律宾的着名侨领李清泉,抱病领导华侨国难后援会,为十九路军汇来巨款慰问,还捐购15架飞机。后来,他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临终遗嘱再捐出10万美元。他的好友及侨团闻讯后,为继承他的遗志又筹资40万美元。
抗战不停止月捐就不断
华侨们认识到,抗日战争必然是十分艰苦的持久战,只有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捐款,才能达到打败侵略者、光复国土的目的。于是,各地侨团不约而同地开展月捐活动,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筹赈会发表的《劝募长期月捐宣言》当中说:“抗战一日不停,我们的月捐就不断缴下去,直到民族得解放为止。”
月捐是由大家按自己能力认捐,逐月交纳,一般来说是按月薪10%的额度,基本是“个个要捐”。古巴、巴拿马的侨团都规定18岁以上华人就要加入月捐,而企业主、商贩可以货代币。
南侨总会统计,华侨抗日捐款80%以上来自于月捐。正如《华侨先锋》杂志中所说:“是由那些日夜在油烟蒸沸的餐馆厨房、泳衣馆、农场和各个工厂、商店里的侨胞,捐集而来。”
1938年9月,新加坡8000名人力车夫通过决议:每日每车捐资,每月每人再捐。当时的《 *** 》(香港)报道称:“人力车夫是华侨社会的无产者,所得尚不足赡养家室。然而从祖国神圣抗战以来,爱国之殷,绝不后人,捐款购债,颇为努力。”
除了月捐,华侨们还有其他各种募捐方式。新加坡侨校学生联合会为筹款制定“节约信条”,包括节约日常牛奶、饼干和饭菜费用,连袜子也要省去。还有“南侨总会”发起卖花捐,那时大街小巷都响起卖花声:“买了花,救国家!”侨胞们都以襟上插花为荣。
不顾个人温饱为国捐钱
华人华侨固然有巨商富人,但绝大多数还是挣扎在低层的劳苦阶层。在东南亚,他们多是小贩杂役;在欧美,他们多是厨师、洗衣工;在南美,他们多是农场苦力。这些华侨们在自己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为中国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
澳大利亚一位古稀老华侨,将准备养老的积蓄全部捐出。他说:“贡献祖国,无上光荣,死可瞑目矣。”缅甸仰光的女侨胞叶秋莲,将其所有首饰及两处家产的拍卖所得全部捐出,自己则入寺为尼。她说:“只要祖国战胜,我自己饿死是不妨的。”
印尼华侨马细旦是伤残人士,只能以手代步,艰难度日。当他知悉国内同胞惨遭日军蹂躏的消息时,热血涌上心头,每日爬至市区中心,“乞钱为祖国难民 *** ”,侨胞见者无不献金,而其所乞得的金钱全都交给了华侨慈善会。
印尼粤籍华侨刘长英把自己的儿子送回国,参加抗日空军。儿子在战斗中牺牲后,他又将抚恤金全部捐为抗战军费。子是抗日英雄,父是救国义士,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捐物小到衣被大到飞机
除了钱之外,侨胞们还捐献了大量的物品,从飞机、坦克、货车到被服、药品等,缓解了抗战时期祖国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紧缺的状况。
侨胞们还专门发起支援八路军的“援八行动”。法国里昂200多位以小商贩为主的侨胞,节衣缩食筹得1.3万法郎,为 *** 领导的华北抗日军队购买防毒面具。
南洋惠侨救乡会多次通过宋庆龄给曾生率领的惠、东、宝等地的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送去大量物资。旅居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侨胞220多人,组成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乘坐小划船冲破日军巡逻艇的封锁,把一批批药品和被服等物资运到海南岛。
昂贵的飞机也是侨胞们捐赠的重点。据任贵祥、刘维开等专家分析,从1937年到1942年,全球华侨捐赠的飞机就有217架。另外,他们捐献的坦克也足以武装1个坦克团,直接增强了祖国的抗战力量。
1942年,美国俄勒冈州华侨救国统一会筹款后,加上争取到美国支持,买了3架战斗机,命名为“民族”“民权”“民生”,供中国用来训练航空生。
菲律宾华侨为祖国献机情形更为热烈,除了一般侨团商会献机外,还有华侨庄东里个人独捐飞机一架,侨校中小学生也集资捐“学生号”飞机一架,华侨妇女捐“妇女号”飞机一架,连马尼拉屠宰业的华侨和小杂货店店员亦集资各献机一架,合计下来,菲律宾华侨共捐飞机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华侨募款购买军用运输机8架,命名为“北加州华侨精神号”献给祖国。斐济群岛仅有华侨2000人,也为祖国献机3架。
车辆,也是祖国抗战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在抗战前3年,华侨捐赠的汽车、卡车、救护车达1000多辆。1939年春,滇缅公路这条险峻的高原运输线重新开放,马来西亚华侨筹赈会和缅甸侨胞分别赠购卡车100辆和150辆。另外,美洲侨胞捐献救护车200辆,南侨总会捐献卡车200辆及其他物资。
“我妈妈白天要维持生计,照顾孩子,晚上就借着弱光,为中国抗日将士缝制棉衣,再交到侨团运回祖国。这是妈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缅甸老华侨马振宏告诉我们,他永生都难忘这个记忆中的片段。
9. 印尼地震为什么华人捐款
从外交关系来说,印尼是(除了苏联阵营外)最早一批(不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除了苏联阵营外,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第一个是印度),并且印尼一直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中国一直有友好的往来;其次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友邻有困难,我们应该拿出大国风范,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印尼有很多流着中华民族血统的华人、华侨、国人,华人和印尼血脉相连,不忍心看着同胞在灾难性,孤立无援;从民族团结、国家大义、道德情感,我们都应该雪中送炭,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我国受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国外其他国家的人力、物力的帮助和支援,于情于理,华人捐款,维护的是国家的形象,维护的是民族的大义,维护的是人文关怀,维护的是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