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印尼雅加达的拉古南动物园见到这个动物,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求告知。
这是:水豚(学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是一种半水栖的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
网络可验证
2. 蝙蝠在印尼很受欢迎,还有哪些国家会食用蝙蝠
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会食用蝙蝠,比如泰国、越南等国,蝙蝠都会被人们食用,并不仅仅只是在印度尼西亚。
我们都知道去年十二月底开始,中国爆发新型冠状肺炎,并且被国际社会所关注,而我国医疗学者通过对病毒研究以后发现,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很有可能就是个别人吃蝙蝠造成的,而近日媒体报道,在印度尼西亚蝙蝠是人们的一种食物,并且基本上是所有人都吃,即使中国因为食用蝙蝠引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蝙蝠在这些地区依然很畅销,甚至高峰时期每天能卖掉六百只,并没有因为这次中国的事件就产量下降。
虽然印尼并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但是如果他们一直这样毫不在意毫无节制的吃下去,那么一定会有其他病毒在印尼爆发。
3. 蝙蝠仍在印尼热卖,印尼人究竟还喜欢吃哪些“奇异”的肉类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影响了全中国甚至影响了世界。经过国内外专家的检测经冠状病毒的废人引起的感染源就是蝙蝠这种生物,但是在印尼有些商贩却还在售卖蝙蝠,人们好似不受疫情的影响,依旧以蝙蝠作为他们食物,这不禁让人感到害怕,那印尼人还喜欢吃哪些奇异的肉类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这,我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购买或出售食用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身上绝大多数都含有某些病毒。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请不要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始终要记住禁食野生动物。
4. 印度尼西亚的保护动物
科摩多巨蜥
科摩多岛的巨蜥,约有五百--七百条,它是目前世界珍贵动物。印度尼西亚政府严加保护,严禁捕杀。
印度陆龟
俗名别名 苏拉维西陆龟、苏拉威西陆龟、西里贝斯陆龟
已经濒临灭绝了
5. 东南亚珍稀动物的资料
眼镜猴: 眼镜猴寿命在15-20年,以蟋蟀为食,而且极其恋乡,离开了这块土地就会死去,在菲律宾人们曾试图带到其他地方喂养,均以失败告终。野生环境中的眼镜猴非常害羞,它们当然不习惯于人打交道。只有在人工饲养环境里长大的少数眼镜猴,才不介意这种轻柔友好的接触。除了睡觉和抱着树枝发呆,眼镜猴最关心的就只有吃虫子了。 眼镜猴是东南亚热带茂密森林中的树栖动物,生活在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和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一带。近年来,由于菲律宾的森林越来越少,使眼镜猴失去适合栖息的环境,因而面临绝种的边缘。眼镜猴太太们一年只能产下一个宝宝,由于数量已经很少,越发显得娇贵了。它目前已经成为濒危动物
6. 苏门答腊虎和印尼虎鱼到底有什么区别
苏门答腊虎和印尼虎鱼的区别是科属不同,外观不同,生长习性不同。
一、科属不同
1、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虎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豹亚科,虎亚属的哺乳动物。
2、印尼虎鱼:印尼虎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拟松鲷科拟松鲷属的的一种重要观赏鱼和食用鱼。
二、外观不同
1、苏门答腊虎:雄性苏门答腊虎平均体长(从头至尾)234厘米,体重平均120千克,雌性平均体长198厘米,体重平均90千克。其条纹比其他老虎亚种要狭窄,胡须和鬃毛浓密(尤其是雄虎)。
三、生长习性不同
1、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群岛生活的范围是热带雨林。主要食物是水鹿、野猪、豪猪、鳄鱼、幼犀和幼象等。不同于生活在平原地带的猎豹和狮子,雨林中的苏门答腊虎必须依靠潜伏袭击猎物。
2、印尼虎鱼:印尼虎鱼栖息于淡水河流、湖泊和水库,成鱼吃小虾、鱼苗,而幼鱼常以浮游生物、螃蟹、昆虫幼虫为食。印尼虎鱼算是一种比较怕人的鱼,常常在晚上才出来活动,是一种所谓的“夜行虎鱼”,体色易变黑。
7. 印尼有种动物,和壁虎一样,个头要大10几培,晚上出来,在房屋外墙壁上,晚上叫声很响,不知道叫什么东...
巨蜥体长一般为60~90厘米,最大的可达2~3米,体重一般20~30千克,尾长70~100厘米,最长的可达150厘米,通常约占身体长度的五分之三。它是是我国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也是世界上较大的蜥蜴类之一。头部窄而长,吻部也较长,鼻孔近吻端,舌较长,前端分叉,可缩入舌鞘内。全身都有布满了较小而突起的圆粒状鳞,成体背面鳞片黑色,部分鳞片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数黑点,鳞片为长方形,呈横排。幼体背面黑色,腹面黄白色,两侧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耳孔与眼径一样大;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可缩入舌鞘内。四肢粗壮,指(趾)上具有锐利的爪。尾侧扁如带状,很像一把长剑,尾背鳞片排成二行矮嵴,不象其他蜥蜴那样容易折断。有肛门前窝一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同时黑色环纹上常有小黄斑;四肢强壮,趾上有锐爪;其背面有小黄斑,故称“五爪金龙”。
巨蜥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广东、云南的南部、海南等地,大部分为野生。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 巨蜥
它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不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树。以鱼、蛙、虾、鼠和其他爬行动物等为食,也到树上捕食鸟类、昆虫及鸟卵,偶尔也吃动物尸体,还时常爬到村庄里偷食家禽。雌性于6~7月的雨季产 巨蜥
卵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每窝产卵15~30枚,卵的大小为70×40毫米。孵化期为40~60天。巨蜥的一般寿命可达150年左右。
巨蜥感染的外寄生虫是硬蜱,内寄生虫有线虫两种,绦虫和丝虫各一种。统计显示,巨蜥体表硬蜱感染率为88.9%,内寄生虫感染率为100%。另外,研究员在随机抽检的36条巨蜥活体中也发现其硬蜱的感染率高达97%。
8. 世界十大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是什么
1、野生亚洲象:
亚洲象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这意味着它们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目前有41410到52345头野生亚洲象。
2、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已经濒临灭绝。据说目前只在印度尼西亚的乌戎库隆(Ujung Kulon)国家公园有约40头存活。去年10月,偷猎者杀死了越南的最后一只爪哇犀牛。
3、雪豹:
雪豹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有4080到6590只野生雪豹。作为雪豹一个亚种的黑龙江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北方,目前野外只有不到50只。
4、野生老虎:
老虎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根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目前只有约3200只老虎在生活在野外。11月,国际刑警组织在13个亚洲国家发起了一项拯救野生老虎的运动。美联社报道,1900年亚洲还约有10万只老虎。
5、伊洛瓦底江豚:
伊洛瓦底江豚产于东南亚,也被列在在IUCN红色名单。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目前只有85只存活在东南亚国家。
6、太平洋鼠海豚:
俗称“小型鼠海豚”,是一种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小海豚。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目前仅存245只左右。他们受到的最直接威胁是“渔网的缠绕”。而世界自然基金正在帮助墨西哥政府减少捕捞。
7、蓝鳍金枪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他们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10月的一份报告称,实际交易中允许捕捞东部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是限额量的两倍。今年8月,三菱高管计划购买数吨蓝鳍金枪鱼并且冷冻,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供应紧张。
8、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是东部大猩猩亚种,被列为极度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目前共有2个种群,大约786头生活在乌干达地区。武装冲突和过度自然资源开发是威胁大猩猩种群的主要因素。
9、苏门答腊猩猩:
苏门答腊猩猩被列为极度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自然基金会说他们是最濒临灭绝的两个猩猩物种之一,目前野外只有约7500头。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猩猩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农业和居住的动物。一项调查发现,婆罗洲居民一年内至少杀死750只濒临灭绝的苏门答腊猩猩。
10、棱皮龟:
棱皮龟也被列为极度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在大西洋大约有34000只雌性棱皮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太平洋只有约2300只雌性棱皮龟。他们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在浅层水域的活动使它们收到捕捞者的威胁。
从去年9月的一项研究称,尽管美国渔业海龟捕捞数下降到1990年的90%,但这仍不足以维持海龟种群。
(8)印尼的动物都有什么扩展阅读:
保护野生动物的方面:
1、加大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
各国应重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坚决惩处这一严重犯罪行为。各国应在生产、销售、走私等各个环节加大执法力度,予以全面打击,特别应重视切断非法野生动植物的网上交易。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各国应追根溯源,消除引发野生动植物盗猎和非法交易的市场驱动因素。
2、综合施策以实现全面保护:
各国应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应积极创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减少盗猎现象发生。
应结合各自国情,探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旅游观光等方式,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本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应广泛开展公众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自觉抵制非法交易活动。
3、深化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各国应全面落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联大相关决议,共同承担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义务。各国应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有效查获、阻止和瓦解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网络,阻断国际非法交易链。
各国应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联合培训、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同时推动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等形成合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世界10大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组图)
人民网-保护野生动植物,创建生态文明家园
9. 已经灭绝的动物都有哪些
熟知的灭绝动物如下:
1、渡渡鸟: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
2、北美旅鸽: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鸽形目鸠鸽科鸠鸽亚科的一种。又称漂泊鸠,为近代绝灭鸟类中着名的代表。
3、爪哇虎:是一种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