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尼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由于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大陆板块在这里交接,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
印尼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靠近印尼东海岸区域的印度洋是3个主要板块构造带的结合处。这3个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与缅甸小板块集中处断裂所导致。印尼发生的地震产生于更南的位置,原因是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端下降到巽他板块下面,并因此而下降至中爪哇省下部,形成所谓的潜没带。潜没带中处于下部的板块向下滑降通常都会引发地震。专家们指出,印尼地区发生的地震原因是两大板块在共同运动中互相挤压,对两大板块潜没线后更小的断层线加压,导致板块侧向断裂,从而引发地震。
印尼地震多还是日本地震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这里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千次。其中2004年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就是由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的地震引起的,这场海啸导致了20多万人死亡,其中印尼的遇难人数就多达17万。
地震
同样的,日本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多达1500次,平均每天就有4次地震,而且危害比较大的地震每3年就会发生一次,可以说地震次数比我们一日三餐还频繁。其中,2011年日本的3·11地震震级达到了9级,由于地震过于猛烈,也引发了巨大的海啸,给日本东北部沿海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了将近1.6万
‘贰’ 印尼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印尼处于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而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是最不稳定的,容易相互碰撞挤压,因此就容易产生地震或者火山爆发,这就是印尼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叁’ 印尼地震致死人数升至268人!为何这么小的地震能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主要是因为此次印尼地区发生的地震,地震中心点位于城市当中。因此才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地震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地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地壳运动以及地质板块的运动都有可能会造成地震等发生。每当发生严重地震之后,会对人类社会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印尼作为东南亚太平洋上的国家,是由众多岛屿以及较小的陆地组成。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国家之一,比如容易遭受海啸袭击以及地质灾害。此次印尼地区又再次发生了地震,地震级别高达5.8级。最主要的是,印尼地震造成了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268人。另有多人失联,目前救援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肆’ 印尼为什么经常地震
因为印尼处于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而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是最不稳定的,容易相互碰撞挤压,因此就容易产生地震或者火山爆发。
印度尼西亚,一个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同时,印尼也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共有火山数量超过400座,其中活火山数量达129座之多,也有“火山之国”之称。印尼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起火山地震。
其中,印尼地震海啸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的超级大地震,并引发了超大海啸。海啸的高度高达10多米,10多米的海浪,加上巨大的冲击力,不管是建筑还是人类,在它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此次海啸对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国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并造成印尼及周边国家30万余人失踪或伤亡。
许多人不禁好奇,为什么印尼会有那么多的地震海啸发生呢?
这是因为印尼处于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还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而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是最不稳定的,容易相互碰撞挤压,因此容易产生地震或者火山爆发。
地震时,海底地层挤压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释放大量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冲击波的形式传递,海水紧紧挨着大陆架,所以当海底地震,海水作为震动媒介继续传递能量,传到海面的形式就是海啸了。当然,只有当地震震级足够大时,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才可能引发海啸。
‘伍’ 印尼班达海附近发生7.7级地震,威力究竟有多大
印尼班达海(南纬6.36度,东经129.24度)发生的7.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9.3千米,暂无人员伤亡。在地震中令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海啸,所幸此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不过在这种沿海地带的地震非常值得防范,一旦发生地震引发的联动效果令人猝不及防。之后更是在有关部门的监控中,监测和预报重要的情况,关注此次的地震后续。
现如今,地震已经成为了一个焦点。就我国范围内四川也是一个多发地段。对此全国的学校和居民都收到了地震的关注知识,在培养地震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很好的警示了来自全国各个角落的居民。地震是自然力量,是现在人力不可违抗的巨大力量,我们能做的除了规避地震伤害,也要更好的去预知。
‘陆’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印尼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而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不稳定,容易相互碰撞,一碰撞了就产生地震或者火山爆发。2004年的海啸就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产生地震,然后引起海啸。
印度尼西亚位于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亚太地区频频遭遇台风、地震、海啸等天灾侵袭,多个国家伤亡惨重。亚太地区是天灾“高频率区”,全球70%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于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执行长海泽也指出,亚太地区是全球天灾“热点”,亚太居民受天灾冲击的几率为非洲居民的4倍。
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柒’ 印尼海域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印尼多海啸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近期印尼海域频发地震,印尼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中,其实,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最多发的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不会是一片宁静的国土。
其实,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国土主要由马来群岛来构成,岛屿数量极多,全国总共有大约17508个岛屿,可谓是“万岛之国”,那么,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地区岛屿数量这么多,陆地形态如此破碎呢?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无出其右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地处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比如东亚的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此外,中国地震局专家表示:”监测与预防这种性质的海啸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地震引发的海啸可以根据地震波等等因素来进行监测,海底地震也往往会弓起大的地形变化,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海啸所产生的可能性 以及大小,做相应的预测和预防。”,但“火山爆发- -海底滑坡一-海啸”的触发形式和连锁反应除非对当地海底的地形非常清楚,否则几乎不可能像普通地震一样预测海啸的产生,具有偶然性的因素。
所以,综上所述,印尼多海啸地震且大多难以预测。
‘捌’ 印尼班达海海域发生7.5级地震,是否会引发海啸
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网站消息,地震发生于雅加达时间10时20分,震中位于东努沙登加拉省弗洛勒斯岛东北部112公里处海域,震源深度为12公里。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记录到距离震中较近的岛屿和乡镇有较强震感。本次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该机构记录到震中附近还发生了两次震级分别为5.6级和5.5级的余震。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能发生在板块边界。板块沿着这些边界相互作用,称为断层。不同的运动会形成不同的独特地形,主要是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下图按这个顺序排列的),其中走滑断层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最低,因为它相对平缓,所以海底地形的变化可以放大或抑制海浪传播。通常低于7.5或7.0的地震通常不会引发海啸,况且还需要足够的海水深度,所以有的地方会引发海啸,有的不会。
‘玖’ 2004年的印尼大海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给印尼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啸,是因为印尼苏门达拉岛一带海域发生了剧烈地震而导致的惊天海啸,当时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惊涛骇浪,瞬间席卷了8个国家,至少15.6万人瞬间在灾难中丧生。印尼在这次灾难中受损特别严重,据当地政府统计,失踪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38945人,确认死亡的有11万多人,失踪的人数则有12万多人。
印尼海啸的危害根据印尼海啸之后统计的数据,这次海啸导致的遇难者总人数不少于29.2万人,印尼的失踪和遇难人数接近24万,仅次于印尼的是斯里兰卡有接近31000人遇难,失踪5637人;印度失踪和死亡人口为16000多人,泰国5393人遇难、马尔代夫82人、索马里298人、马来西亚68人、缅甸61人也在灾难中遇难。
‘拾’ 印尼为什么突发7.4级地震
是的,印尼突发7.4级地震,主要因为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和海啸多发。
印尼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靠近印尼东海岸区域的印度洋是3个主要板块构造带的结合处。这3个板块分别是东面的巽他板块、西北面的印度板块和西南面的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缅甸小板块集中处断裂所导致。印尼发生的地震产生于更南的位置,原因是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端下降到巽他板块下面,并因此而下降至中爪哇省下部,形成所谓的潜没带。潜没带中处于下部的板块向下滑降通常都会引发地震。专家们指出,印尼地区发生的地震原因是两大板块在共同运动中互相挤压的结果。
地震等级情况: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