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斯兰教从什么途径传入岛国印度尼西亚的
从新加坡。当时新加坡的过往拜里米苏腊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后来接受了伊斯兰教,从此为弘扬伊斯兰教而努力。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都是传自新加坡。
2. 介绍一下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伊斯兰化的历史
东南亚国家的伊斯兰教是从印度的穆斯林商人传来的。当时印度被穆斯林占领
迅速被伊斯兰教化,古代印度跟南洋经常有商业文化来往南洋在伊斯兰教创立前是跟印度的宗教信仰保持一致的!基本上婆罗门教和佛教,后来有印度教(到现在印尼的巴厘岛还是印度教)传入到13世纪特别上元朝建立后穆斯林商人纷纷从印度出发来南洋经商传播伊斯兰教。
到明朝时伊斯兰教开始迅速传播,一直到18世纪 伊斯兰教才彻底在整个南洋群岛取得优势!
3. 伊斯兰文明是何时传入印尼的
大约在11世纪左右,印尼开始出现伊斯兰教
由于缺少确实可靠的材料支持,我们对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发展只能有一些零散的了解。目前残存的日期明确的最早的穆斯林墓碑,发现于东爪哇的莱兰,日期为伊斯兰教历475年,公元1082年。1292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途中,在苏门答腊作短暂停留,在其着作中称巴尔喇是一个穆斯林城市。苏门答腊的第一个穆斯林统治者,素丹马利克阿斯萨利赫的墓碑日期为伊斯兰教历696年,公元1297年。这是印尼-马来地区存在穆斯林王朝的第一个明确的证据。东爪哇的特拉伍兰和特拉拉耶发现了大量13-16世纪的穆斯林墓碑,这些可能是爪哇本地的穆斯林,由于墓碑雕刻华丽,其主人可能是爪哇贵族,甚至是王室成员。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伊斯兰教在印尼早期传播的情况。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大约在11世纪左右,印尼开始出现伊斯兰教;13世纪,在苏门答腊出现了伊斯兰王国;同时,在13世纪,伊斯兰教扩展到爪哇地区,一些贵族和王室成员皈依了伊斯兰教;16世纪,印尼社会可能发生了大规模的伊斯兰化。
究竟是什么人向印尼传播伊斯兰教的?关于这一点,同样有很多种说法。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都被认为有可能曾经将伊斯兰教传入印尼。
澳大利亚学者李克莱弗士的观点,即印尼接受伊斯兰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并非单一的过程。基于印尼在海上贸易中所处的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尼可能在同一时期同时接受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的影响,甚至孟加拉、埃及和波斯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并行不悖的。
4. 为什东南亚那边很多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都是回民吗 伊斯兰教是怎样传过去的
伊斯兰教15世纪才开端广泛在东南亚的海岛地区(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等地)流传,但流传的速度却是惊人的,到16世纪初这一地区的伊斯兰化便基础完成了,全部过程不到100年。今天,东南亚海岛地区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约有1.8亿穆斯林人口,占全世界穆斯林近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亚是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其国民90%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穆斯林也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另外在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也有着占人口相当大比例的穆斯林。 中国的穆斯林航海家郑和在1405-1430年间,曾带领一支宏大的舰队七次远航,抵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很多处所。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人就已在从红海到中国的海路上建立了一些居留地。公元8世纪后,更是有大批的穆斯林从海路到中国来经商传教。按理说,伊斯兰教应先在沿途各地广泛流传,然后才达到中国。但事实上,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大规模迅速流传却是在15世纪以后,也就是说,是在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才开真个。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流传最广泛和最迅速的地区正是郑和航行中运动最频繁的满剌加、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区(即今天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而在郑和舰队的运动难以抵达的东南亚半岛内陆地区(今天的缅、泰、老、柬、越),伊斯兰教基础就没有传进。同样是阿拉伯人运动领域内、而且比东南亚各国距阿拉伯半岛更近的锡兰、印度南部等地,伊斯兰教的流传反而却远没有在东南亚海岛地区广泛.
5. 在印尼也是属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是如何传播到印尼的
通过阿拉伯商人,还有印度等地的商人传入。他们各处游行,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就传到了印尼等地。
6. 印度尼西亚是如何成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
第一,来自海上。
从地理距离来看,东南亚确实离中东、北非很远,从陆地上过来,要走西亚、南亚、中南半岛,到达印度尼西亚。这个距离其实很远,而中南半岛基本上都是佛教文化,所以伊斯兰教即使从中东传播过来,那么阻力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印度尼西亚穆斯林最早不是从陆地,而是从海上来的。在古代中东到东南亚,南亚到东南亚的航线,基本上那是很成熟的。所以,陆路不通,而最早的穆斯林是从港口贸易来到印度尼西亚的,这直接绕过了中南半岛。
第二,极度的分散。
印度尼西亚自古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万多个岛屿,基本上就是一万多个小王国,所以其对外的抵抗力和屏蔽力非常弱。一旦穆斯林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岛获得立足点,那么很快就能逐步站稳脚跟,向其他岛屿开拓。
而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末,伊斯兰教在苏门达腊立足,建立政权,并以此为桥头堡向印尼全岛屿渗透的。而苏门答腊岛作为主体,逐步以此为基地向全部扩张,才奠定了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的基础。
第三,近代侵略的加速。
其实在近代之前,伊斯兰教在苏门答腊站稳脚跟后,其实传播也是非常缓慢的。而真正的加速,还是因为近代殖民地的侵略。近代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先后入侵,再加上后来的荷兰,这些入侵,使得印度尼西亚各岛屿深受灾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宣扬人人平等,都是兄弟姐妹的思想,成为底层百姓的解脱。
于是伊斯兰教开始在各岛屿加速蔓延,到荷兰彻底占领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也基本统一了印度尼西亚了。而且正是伊斯兰教的原因,使得本来从未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有了共同的基础,才有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可以说,如果没有侵略,印度尼西亚也不会彻底穆斯林化。因此,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就这样彻底穆斯林化了。
7.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什么会是伊斯兰国家
马来和印尼是以伊斯兰为主的国家, 执政的人都是伊斯兰,所以就属于伊斯兰国家, 菲律宾南部是伊斯兰地区. 但是这些国家都是移民国家,所以外来的后裔,新移民都很多, 所以 各种宗教都有的.
8. 为何东南亚会出现那么多的伊斯兰国家
从地理上我们知道,东南亚和中东相距甚远,然而马来群岛的印尼、马来西亚还有文莱等却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此外,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柬埔寨也有不少穆斯林。其中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
15世纪初,马六甲王国在马来半岛上建立后,王族和上层统治者渐渐改宗伊斯兰教。
15世纪后期,在穆斯林商人的支持下,该地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淡目苏丹国。
可以看出,伊斯兰在传播过程中, 首先使统治集团伊斯兰化,进而使整个国家伊斯兰化,马六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种类型的国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者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今天,东南亚海岛地区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约有1.8亿穆斯林人口,占全世界穆斯林近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亚是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其国民90%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穆斯林也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
9. 为何印尼人口中87%信仰伊斯兰教,却不是伊斯兰国家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但这个国家的贵族被伊斯兰化了,于是就成了伊斯兰国,波斯语还是国语,但是老百姓大部分信仰印度的各种原始宗教,说印度各种方言。再后来的帖木儿帝国,贴木尔也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依然和伊利汗国政策一样,国教伊斯兰教,贵族说波斯语,老百姓该干啥干啥。
印尼无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视为共产党(共产主义及其相关活动在印尼为非法)。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国民中约88%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10. 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有很多人信仰伊斯兰教
摩大柯着,〈1511年前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
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88﹪,及1.6亿左右,他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1511年之前伊斯兰教再印尼的传播经历了三个时期。
酝酿时期:公元7世纪下半至13世纪末,印尼群岛与伊斯兰教发生了初步的接触,伊斯兰教开始传入。
公元7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飞的大帝国。与此同时,东方也出现了强盛的大唐帝国。东西两大帝国的兴起,使东西海上贸易呈现一片繁荣,阿拉伯商船经由麻六甲海峡抵达中国,而阿拉伯商人的东来,伊斯兰教也沿着当时的国际贸易路线,来到了印尼群岛的西部。
在13世纪末之前,印尼与伊斯兰教已经有了长达数世纪的接触,伊斯兰教势力已经抵达印尼群岛,但是尚未在印尼社会立足,除了在某些国际贸易港口建立了外国穆斯林的社区外,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改教运动。而伊斯兰教传播缓慢的原因是:
阿拉伯帝国早期的东方贸易是以中国为主要对象,由于季风的关系,穆斯林商人在此建立了一些居留区,但只是在这里短暂逗留,就继续前往中国。他们与印尼当地人民彼此隔绝,没有把传播宗教与商业结合起来,也没有在此进行传教活动。
公元7世纪下半期,在苏门达腊以巨港为中心,兴起了佛教王国室利佛逝,对伊斯兰教的传入构成严重的障碍。在印尼其他地区,由于印度文化的影响,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流传已达一千多年之久,在印尼社会中的势力十分强大,伊斯兰教传入后,遭到婆罗门教和佛教强有力的抵制。
发展时期: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末,伊斯兰教在苏门达腊立足,建立政权,并以此为桥头堡向印尼社会渗透。
公元1095-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刺激了西欧对东方奢侈品,尤其是对香料的需求。盛产香料的印尼群岛因此深深地卷入了当时的国际贸易网路之中,成为东方商品的重要来源。穆斯林商人不再航行到中国,而是再印尼群岛各个港口建立贸易据点,结交当地统治者,劝说其皈依伊斯兰教,并与当地人民贸易、通婚、传播伊斯兰教。
其次,印度西北海岸的古吉拉特兴起,发展成为东西海上贸易最重要的转运中心。1297年,古吉拉特建立了穆斯林政权。由于古吉拉特与印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商业关系,古吉拉特穆斯林商人频繁地来到印尼港口,他们属于苏菲教派。他们善于将苏菲教派神秘主义与印尼当地神秘主义传统相结合,对伊斯兰教做了折衷的解释,使之适合于印尼的国情,容易被人民接受。
第三,13世纪下半期,佛教王国室利佛逝已经衰弱,虽然1293年再爪哇又出现新的信奉印度教的满者伯夷帝国,但是直到1331年,满者伯夷长期陷入内乱,使伊斯兰教得以在印尼群岛建立政权。
随着东西海上贸易的扩展和室利佛逝的衰弱,苏门达腊西北沿海地区统治者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迅速增长,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们要求摆脱室利佛逝的控制,建立独立国家,与东西方各国发展政治与商业交流,改宗伊斯兰教就适应了他们的需要。从经济上来说:可以吸引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到他们的港口贸易;从政治上来说:一个是波斯传统的王权。苏门达腊沿海统治者改奉伊斯兰教之后,采用Sultan(神的化身)的王号,显然要比原先的梵文王号Raja(神创造的人)更具权威,有利于提高王权。另一个特点是苏菲教派的神秘主义,他很容易与马来人的神秘主义相融合。
13世纪末伊斯兰教已经在苏门达腊西北立足,虽然这时苏门达腊改信伊斯兰教还仅仅是开始,但是发展
很迅速,其结果导致印尼史上第一个穆斯林国家须文答喇-巴塞苏丹国的诞生。须文答喇-巴塞苏丹国的建立
使伊斯兰教在印尼获得一个桥头堡,伊斯兰教从这里开始渗入印尼社会。
在爪哇,伊斯兰教也渗入当地社会,一些爪哇商人前往苏门达腊从事贸易,在那里成为穆斯林,回来时就把伊斯兰教带入爪哇。且东南亚大多数港口的港务长都改奉了伊斯兰教,通过他们,伊斯兰教进入了宫廷,并由港务长的亲属将穆斯林学者引入宫廷,伊斯兰教对满者伯夷宫廷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贵族、官员因而皈依了伊斯兰教。
总之,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伊斯兰教在引尼的传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伊斯兰教并没有席卷印尼群岛,除了苏门达腊西北沿海地区之外,伊斯兰教主要市在统治阶层中传播,并未发生人民群众大量改教的现象。
高潮时期:15世纪至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印尼各地广泛传播,成为印尼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首先,1401-1406年,满者伯夷爆发争夺王位的内战,各属地趁机要求独立,尤其是爪哇,经济和政治的独立也要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因而转向伊斯兰教,宗教那时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一种新的力量。
其次,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1403年明成祖致力于恢复、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特别致力于扩大与西洋贸易大国古里、呼鲁模斯等伊斯兰教国家发展贸易,为此派遣郑和下西洋,擒捉陈祖义和亚烈苦奈尔,扫除海上交通的障碍,重建东南亚和南亚的和平局面。
第三,为了利用伊斯兰教作为反对奉行佛教的暹罗的政治武器,并且给予马六甲帝国一种内聚力,马六甲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接着贵族们也都奉行了清真教门,其余的人民也都奉王命学他们的榜样。随着马六甲的领土扩张和贸易的发展,他成为当时东南亚伊斯兰教传播的中心,对于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给予新的刺激。
伊斯兰教国家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一是穆斯林透过和平的或暴力的方式首先使统治集团伊斯兰化,进而使整个国家伊斯兰化,马六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种类型的国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原来的统治者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另一种类型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导致新国家的产生,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爪哇。由于贸易的关系,使得穆斯林商人在此聚集居住,并在此建立清真寺传播回教,一些爪哇贵族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势力日益发展,终于夺取地方政权。
综上述所论,到16世纪初,除了苏拉威西之外,伊斯兰教在印尼各主要岛屿都取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印尼占统治地位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