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带鱼的外貌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有什么本领
带鱼:
一.分类: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牙带鱼。
二.形态特征:带鱼为无鳞鱼,全身由一层银白色的体肤、黏液保护着。带鱼系肉食性鱼,上鄂短、下鄂长而突出,上下颌长满锯齿般尖锐的扁牙,牙床坚硬,便于它捕食小鱼、虾等海生生物。带鱼的体型正如其名,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 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
三.生活习性:带鱼白天怕强烈的阳光,有“昼伏夜行”习性。带鱼属暖水性近海洄游鱼类,印度洋、太平洋沿岸,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台湾岛东岸 ,每年定期有两次带鱼鱼汛:5月~7月夏初,为幼带鱼的生长索饵洄游期;10月~12月秋未,为成年带鱼繁殖洄游期。
四.捕食本领:带鱼的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层,晚上就降到海底。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
⑵ 带鱼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是银灰色的,背鳍及胸鳍是浅灰色的,带有很细小的斑点(不太明显),尾巴的颜色偏黑色,带鱼头是尖的嘴巴相对较大,身体到尾部慢慢的变细,性格比较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
(2)印尼带鱼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带鱼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层,晚上就降到海底。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
带鱼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于生殖回游,是为捕捞季节;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
⑶ 买带鱼怎么区分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背上有小骨头是什么带鱼
区分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方法:
1、有硬骨节的是进口带鱼,没有的是国产带鱼。
带鱼骨头上类似黄豆粒的硬块,是带鱼硬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品种和地区间的差异,多在进口的大规格带鱼中出现,通常来自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非等地的带鱼都有此类结构,
至于国产带鱼同样也有,大多在条重7两以上的较为多见,较小的国产带鱼则硬骨核相对较少。
2、国产带鱼肉质鲜嫩,进口带鱼肉质粗糙。
带鱼是深水鱼类,且不能养殖,出海立即死亡,所以是见不到活带鱼的。我国近海捕捞是民众渔船捕捞,规模较小,船上无制冷设备,捕捞到带鱼后用冰块保鲜,这样冰鲜带鱼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是比较细嫩的。
远洋捕捞的带鱼,大多是大型拖网船捕捞,捕捞后在船上急冻,冷冻后的带鱼肉质就会相对柴一些。这是进口带鱼和国产带鱼出现口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西非一些体型较大的带鱼以及一些会出现肉质较糟的棉花鱼是本身肉质就差。
3、国产带鱼是白色的,进口带鱼发黑。
我国沿海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的带鱼都是银白色的,缅甸、印尼等部分区域的带鱼颜色会微微发暗。另外带鱼的鱼龄较大的话,颜色也会发深。西非有些地区的带鱼本身就是黑色的带鱼,还有一些地区的带鱼是尾部分叉的。
背上有小骨头是进口带鱼。
(3)印尼带鱼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带鱼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磷、钙、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带鱼性温,味甘,具有暖胃、泽肤、补气、养血、健美以及强心补肾、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效。
带鱼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实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的理想滋补食品,尤其适宜气短乏力、久病体虚、血虚头晕、食少羸瘦、营养不良以及皮肤干燥者食用。
此外,孕妇吃带鱼有利于胎儿脑组织发育;少儿多吃带鱼有益于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带鱼则可以延缓大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女性多吃带鱼,能使肌肤光滑润泽,长发乌黑,面容更加靓丽。
带鱼的DHA和EPA含量高于淡水鱼。DHA是大脑所需的营养物质,对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加之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使其较一般淡水鱼更具补脑功能。
EPA则俗称血管清道夫,对降低血脂有益。带鱼中丰富的镁元素也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带鱼肉质细腻,没有泥腥味,不论鲜带鱼还是冻带鱼都易于加工并可于多种食材搭配,常见做法有清炖、清蒸、油炸、清蒸、红烧,也可以做干锅、火锅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鱼肉易于消化,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谱。
⑷ 本带鱼和洋带鱼区别是什么
本带鱼和洋带鱼区别:长度不同、口感不同、颜色不同
一、长度不同
本带鱼:
本带鱼小而窄,身宽多在4~7厘米,身长在40~60厘米左右。
洋带鱼:
洋带鱼相对“大条”,身宽在6~10厘米左右,长度在1米左右。
二、口感不同
本带鱼:
本带鱼肉质鲜嫩。
三、颜色不同
本带鱼:
我国沿海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带鱼是银白色的。
洋带鱼:
缅甸、印尼等地区的带鱼颜色会微微发暗。
⑸ 带鱼是什么样子
1、简介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
2、分布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
⑹ 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有什么区别
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的区别如下:
一、国产带鱼个头小,进口带鱼个头大。
虽然通过国家这些年实行休渔期缓慢恢复海洋资源,但是在我国近海已经形不成渔汛。其中可捕捞的带鱼基本是在1龄鱼,个体在100-200g每条,大一些的带鱼已经难觅踪迹。就像东海野生大黄鱼1条要卖到几千元一样,200-300g、300-500g以上的带鱼在我国沿海已是奇货可居了。
二、黑眼睛是国产带鱼、黄眼睛是进口带鱼。
蓝色海洋目前见过的带鱼不下10几种,关于带鱼的眼睛颜色,东南亚进口带鱼的小规格很多品种都是黑眼睛,大规格黄眼睛的比较多。西非带鱼黄眼睛情况较多。带鱼眼睛的差异,和海水的盐度、水深压力、微生物以及带鱼的年龄都有关系,同一网捕捞的带鱼,一样有黄眼睛和黑眼睛。
三、有硬骨节的是进口带鱼,没有的是国产带鱼。
带鱼骨头上类似黄豆粒的硬块,是带鱼硬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品种和地区间的差异,多在进口的大规格带鱼中出现,通常来自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非等地的带鱼都有此类结构,
至于国产带鱼同样也有,大多在条重7两以上的较为多见,较小的国产带鱼则硬骨核相对较少。
四、国产带鱼肉质鲜嫩,进口带鱼肉质粗糙。
带鱼是深水鱼类,且不能养殖,出海立即死亡,所以是见不到活带鱼的。我国近海捕捞是民众渔船捕捞,规模较小,船上无制冷设备,捕捞到带鱼后用冰块保鲜,这样冰鲜带鱼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是比较细嫩的。
远洋捕捞的带鱼,大多是大型拖网船捕捞,捕捞后在船上急冻,冷冻后的带鱼肉质就会相对柴一些。这是进口带鱼和国产带鱼出现口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西非一些体型较大的带鱼以及一些会出现肉质较糟的棉花鱼是本身肉质就差。
五、国产带鱼是白色的,进口带鱼发黑。
我国沿海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的带鱼都是银白色的,缅甸、印尼等部分区域的带鱼颜色会微微发暗。另外带鱼的鱼龄较大的话,颜色也会发深。西非有些地区的带鱼本身就是黑色的带鱼,还有一些地区的带鱼是尾部分叉的。
⑺ 本带鱼和洋带鱼区别
1、长度不同:本带鱼小而窄,身宽多在4~7厘米,身长在40~60厘米左右;而洋带鱼相对“大条”,身宽在6~10厘米左右,长度在1米左右。2、口感不同:本带鱼肉质鲜嫩,洋带鱼肉质粗糙。3、颜色不同:我国沿海及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带鱼是银白色的,而缅甸、印尼等地区的带鱼颜色会微微发暗。
本带鱼和洋带鱼区别
全球3大洋的温暖水域地区都出产带鱼,东海、南海、东南亚、印度、缅甸、越南以及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非洲沿岸都是带鱼的重要产区,现在国内消费者吃的80%的带鱼来自国外以上地区。带鱼的鱼龄较大的话,颜色也会发深。
我国近海捕捞是民众渔船捕捞,规模较小,船上无制冷设备,捕捞到带鱼后用冰块保鲜,这样冰鲜带鱼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是比较细嫩的。远洋捕捞的带鱼大多是大型拖网船捕捞,捕捞后在船上急冻,冷冻后的带鱼肉质就会相对柴一些。
国产带鱼七成是用进口带鱼冒充的。这些冒充国产的带鱼多从印度、印尼等地进口。进口带鱼与国产带鱼相比,其外表鲜亮、价格较国产带鱼低30%以上,口感也不如国产带鱼鲜美。之所以将进口来的带鱼冒充国产是因为受到我国海域鱼类减产影响,目前海鱼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缺口。
⑻ 带鱼的形态特征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下颌长于上颌,突出。牙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牙,上颌具侧牙10-13颗;下颌具侧牙12-14颗。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上方向后显着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 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于胸鳍上方显着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背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臀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露,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腹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背鳍上关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带鱼腹部有游离的小刺,游动时不用鳍划水,通过摆动身躯来向上游动。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小型鱼类。洄游性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食。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海洋中、下水层,晚间活动于海水底层。带鱼寿命8年左右,1龄鱼的平均身长18至19厘米,重90克~110克,当年即可繁殖,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带鱼与刀鱼的区别
带鱼属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的咸水鱼
刀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的淡水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
⑼ 带鱼是什么样子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
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
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⑽ 带鱼有什么特征
带鱼的体形就像它的名字,因身体扁长似带状而得名。带鱼肉肥而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常见的经济鱼类。
带鱼特征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体长扁侧呈带状,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体表银灰度色,鳞片退化,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浅在胸鳍上方向后显着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背鳍极长,无腹鳍,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腹部有游离的小刺,尾巴为黑色。
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海洋肉食鱼,带鱼的牙齿发达且尖利,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来向前运动,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动作十分敏捷。带鱼经常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在食物缺乏时也会同类相残。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每年春天气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会成群地游向近岸,由南至北作生殖洄游;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
新鲜带鱼为银灰色,且有光泽;但有些带鱼却在银白光泽上附着一层黄色的物质。这是因为带鱼是一种脂肪较高的鱼,当保管不好时,鱼体表面脂肪因大量接触空气而加速氧化,氧化的产物就是使鱼体表面产生了黄色。购买带鱼时,尽量不要买带黄色的带鱼,如果买了,要及时食用,否则鱼会很快腐烂发臭。
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