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乘车码怎么切换地铁和公交
乘车码切换地铁和公交方法:
1、要退出地铁乘车码的界面,在微信App中找到【发现】-【小程序】,搜索腾讯乘车码进入。
2、使用前需要先授权【开通乘车码】以及【免密支付】。
3、开通后即可显示【乘车二维码】了,将乘车二维码靠近公交车的扫码机即可乘车。
4、接下来用户每次乘公交车只需要在微信【我】-【卡包】-【公交乘车码】-【刷码乘车】就能出示你的乘车二维码了。
㈡ 印尼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印尼生活之大环境
1
安全
大家其实不用过多担心,1998年的暴乱已经过去很久,现在印尼政府和人民对华人和中国人非常友好,所以不用顾虑会有人身或民族上的冲突。
中国老师一般都是由校方安排住宿,要么是别墅,要么是公寓,都集中在华人区,都配有专门的保安。我们出行也会选择正规的出租车公司,平时工作有校车接送,所以出行和住宿方面的安全不用那么担心。
2
消费
我今天说的消费主要是参考雅加达的消费水平,因为是首都大城市,所以消费水平比其他中小城市略高一些,也比较有代表性。
首先说一下出租车,雅加达起步价是印尼盾的7.5块,折合人民币不到4块钱。
我是自己买菜做饭,一般每周花费人民币150-200块。
油价也是印尼盾7.5块左右,折合人民币不到4块钱。
通过上面这些数据大家可以对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大致了解。
我个人以及我身边的朋友们的感觉是印尼的消费并不是特别的低,但是收入肯定大于消费,甚至还会有不少节余。收入部分先暂时说到这里,后面还会有详细的分享。
3
民风
在印尼生活的人主要分两类,第一类就是华人。在印尼的华人比例可能是全球最多的,大概有一千多万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文老师在这边非常紧俏的原因。
华人拥有巨额的财富,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这边的华人非常友善且礼貌。我们接触的人群很多都是学生和家长,她们也都非常友善且守规矩。
第二类就是印尼当地人了。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收入能力也比较低,所以他们从事的更多的是一些体力劳动。很多印尼人都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的教义中就有忍耐,所以当地人也是很友善的,一般不会与人起冲突。
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一些当地的语言,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走进这个国家,可以跟这边的人有更好的交流,你也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这边的风土人情。我自己就经历过很多次因为在路上开车或是骑摩托遇到了困难,当地人就上来帮助我的情况,我很感动于他们的帮助。所以说对于当地人也完全没必要心存恐惧。
4
交通
交通问题可以说困扰过很多刚刚来到印尼的老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有一种自由叫做“交通和行走的自由”。在国内我们的公交体系相比印尼而言还是比较完善了,包括公交车、地铁等等,但是在印尼目前这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雅加达的公交覆盖范围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样子,没有地铁,等公交车的时间也很长。所以一般出行的话我们还是会选择出租车。
雅加达的面积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城市,而印尼全国有一万八千多个岛,各个岛之间没有火车或海下通道来连接,一般都是靠飞机或者坐船。在印尼国内飞行的话,避开一些重大节日的话,机票还是比较便宜的。比如说雅加达飞巴厘岛,单程大概两个半小时,费用大概是人民币700块左右,还是很划算的。
5
生活环境
首先,因为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对流性很大,所以这里没有雾霾。但是这里的日晒很强烈,这一点和国内不太一样。
水质方面要提醒一下在印尼工作生活的老师们注意,这里的水质很差,含有很多的重金属,所以基本不能直接饮用,做饭最好是用纯净水。就算是洗澡水也是通过了一些净水设备来过滤的。
㈢ 世界上最迷人的部落村庄之一,印尼的环境如何
中国人爱闯荡江湖,到另一个国家去学习生活及其工作中及其自主创业,印尼亦是如此,那么在印尼生活环境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
最先,毕竟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对流性非常大,因此这里没有雾霾天气。可是这里的日晒很强烈,这点和国内不太一样。水体方面要提醒一下在印尼工作中生活的人们留意,这儿的水质比较差,带有很多的重金属超标,所以基本不能直接喝,煮饭最好是用矿泉水。即便是热水也是通过了一些水处理设备来进行过滤的。
绝大多数的华人家中都有自己的司机和佣人。送小孩上学很常见的配备是一台车一个驾驶员加一个佣人,有些甚至还会请佣人来煮饭。因此印尼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这么说减少了许多的时间成本。
印尼的小费文化非常流行,但是并不高,一般其实就是rmb五块钱上下。如果给台费,那样很多事就变得非常容易得多了。例如请他们帮助拿东西,或是不便她们解决一些问题,都是需要付一点台费的,花一点钱,让自己轻轻松松便捷一些,那也是印尼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台费并没有强制,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一般大家依然会重视一下印尼的小费文化,这一点也是和中国不同的地方。
根据历史因素,许多中国人对印尼并没有好感度,可是,全球持续向前进步,历史时间要牢记,我们也要拥抱未来,不能因为原有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分辨。如今越来也多的人们挑选走向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尽管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到那时学会适应,把握方式就行。整体原则是真诚友善,互相尊重。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