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田黄还是印尼金田黄
印尼金田黄质地比较通透一点,没有萝卜纹,没有格纹,寿山田黄比较浑厚,有萝卜纹,有格。仅供参考。
2. 印尼金田黄比老挝田黄值钱吗
不一定。
得看成本的比较和光泽度。老挝田黄石的收藏价值较高如果有需要收藏的新手可以选择入手,因为未来它的增值价格比较高,趋势也比较好。
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金田黄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为印尼金田黄或者台湾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度尼西亚一个不太知名的地方,由于金田黄最早进入的市场是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是最早由台湾商人带入福建地区销售的,因此也有台湾金田黄的说法。
3. 怎样辨别印尼金田黄的真假
一、产地印石“金田黄”的原产地是印尼,该石种产于印尼太阳溪,产量稀少,质地优良,当地又称太阳石,或者肥皂石。
二、名称由来:在我国,该石种最早进入的是台湾地区,近几年由台湾商人带入内地,由于早期销售一直比对黄龙玉销售,一直未见起色。
最近寿山石专家台商吴金泉先生发现该石后,将其比对田黄,将其作为石印材重新认识,不但以“金田黄”对其命名,还将其推荐给印石界的书法家、篆刻家、雕刻大师,使其关注度猛增,一时间该石头以“金田黄”响亮名字迅速被印石界所广泛认识,从此咸鱼翻身,价格屡创新高。
由于其颜色等特征与产于中国内地的名石福州田黄较为接近,加之产地原因,故获称“印尼金田黄”,由于从台湾转介而来,又有“台湾金田黄”之名。
三、外观形体:在山有“山料”,河中采掘有“水洗料”。通常见到的原料多为团块状,故有说法称“所见原石形似恐龙蛋”。有的带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寿山石中较好的“冻石”。大多呈现天然籽料状态,石皮有白色、红褐色、黑色等,有时掺杂泥沙、金沙或其他金属细沙质。大小各异,大者不过百克,超过千克者罕见。
四、成分硬度:“金田黄”属于方解石;其化学成份钙1.11 锰0.89 (CO 3)2,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由较高纯度碳酸钙,氧化硅等无机化合物组合而成;摩氏硬度2.5-3.3,易雕刻,一般温度下不干不裂。
五、色泽:鲜艳而不俗气,稳而不浊,骄艳妖娆而不生厌,出泥沙而不染。光芒散发含情怡人。以黄色系列为主,也有桔红色,亦有深有浅,粉红色、油黄色但都凝聚了天工造物之灵气,也都具有灵气之帝。
六、手感:质地湿润,细腻,油滑,不粗不干不燥,抚之宜手。温、柔、钢并举,光线照射下,石散出黄而微红之光。握入手中感觉温顺,任由摩挲把玩后更加油光欲滴,水气滑手。
七、石皮:除了极少无石皮外,一般情况都有石皮包裹,有白皮、红皮、褐皮、黑皮等。因而石皮也是鉴定“金田黄”的依据之一。一般来说,白皮黄心(银包金)冻石为极品,其他次之,也有乌鸦皮,皮肉分明不差也。
八、格纹:金田黄多有格,皮外格纹粗现,内里格纹细飘,萝卜纹、网状纹、水彩纹飘逸鲜活。格纹多现于表皮层,较小的体型石籽甚至于整块内外格状。细纹者为上品,格浅者为极品。
九、折光:有极特别黄中带褐者,在光照下褐色消失,褐色处光彻透明,犹如玻璃,为世间珍品。传说是黑暗中的神光,能驱魔辟邪,吉祥万物。实则是物质组合折光形成的特殊现象。
十、种类:金田黄种类甚多,零零总总有八种之多,其大略简单介绍原石,金田黄特殊自然体,无经过加工处理的种类及内外表皮色系区分为:黄冻、枇杷黄、红冻、橘皮红、鸡油黄、芙蓉系列、乌鸦皮系列、格纹系列及白芙蓉等等。
红冻
色泽肉眼可见红糖与黄冻相同甚为稀少,可说是珍惜极品!
橘皮红
黄中带红之色泽,是大众最热门的入门种类之一。
鸡油黄
犹如鸡油的色泽相同,乳黄色的风格别有一番味道。
芙蓉系列、乌鸦皮系列
芙蓉质地与陶瓷色泽相近,此景搭配,若加工雕工,可说是极为巧妙!!
白芙蓉系列
质地带有粉色光泽,为女性极为喜爱色系。
此石极为有趣,单一颗原石即有银包银以及格纹种类的混合体,实在特殊,其实不管种类的多寡,每样种类不轻易拥有,毕竟石材过于稀少。
4. 金田黄的印尼
“金田黄”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为“印尼金田黄”或者“台湾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度尼西亚苏加武眉山上的——“太阳溪”,所以当地又称之为“太阳石”或者“肥皂石”,质地优良,也有山产的“山料”和河中采掘的“水洗料”之分。据商家说,其产量也很稀少。市面上通常见到的“金田黄”原料多为团块状、结核状,有的带有共生的“石皮”,透明度较高。上等“金田黄”比寿山石中品质较好的“冻石”的级别还要高。其金黄、橙红、粉红等颜色非常有特征,也很好看,且与产于中国福建地区的顶级名石——寿山田黄非常接近,所以有商家称之为“印尼金田黄”。由于“金田黄”最早进入的市场是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是最早由台湾商人带入福建地区销售的,因此也有“台湾金田黄”的说法。
“金田黄”在本世纪初登陆台湾时,并没有引起藏家的特别兴趣,也没有什么大的轰动。但是,近两年来“金田黄”再次进入福建地区后,身价便陡然暴涨:在印尼当地,台湾商人的原料采购价格已从一公斤原石3000元台币涨到3万元台币(约合人民币6000多元),涨幅约是10倍,而且这一价格仍在不断攀升;福建地区一方石印从原来的1万元到几万元,一下就涨到了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少商家甚至认为,优质“金田黄”的价格已经超越了黄金。有媒体近日还称:“在台湾,金田黄的行情价是500元/克,比黄金还要贵。即便如此,金田黄的身价现在仅为田黄的1/3。”于是,很多商家都在期待,“大陆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后市应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放言鼓励藏家:“现在是最好的投资和收藏时机。”甚至有媒体报道厦门玉石市场时用了“震荡连连,金田黄想做下一个黄龙玉”的标题,认为“金田黄”也应该像黄龙玉一样,可能还有几万倍的涨幅。
称“金田黄”名不正且言不顺
尽管详细的矿物学报告还未出台,但根据矿物学家的肉眼鉴定和已有的一些介绍资料,我们仍然可以弄清楚“金田黄”的材料本质。
“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英文名为Kutnahorite,也可翻译为“锰白云石”。“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属于艳色方解石的集合体。我们知道,纯的碳酸钙就是方解石或者文石,含镁多时就多了白云石的成分了,含锰多时就多了菱锰矿的成分了。所以,虽然“金田黄”为方解石,但有较多的白云石成分和较多的菱锰矿成分。而“金田黄”的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正是来源于方解石中所含的锰了。
“金田黄”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贝壳状断口。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金田黄”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条件下,产于近代海底沉积、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于内生作用,产于温泉沉积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金田黄”的材质在外表上酷似寿山田黄,但两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质感等物理性质上却大相径庭。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或许是寿山田黄太令国人着迷了,抑或目睹了寿山田黄近几年价格狂飙,于是商家便把这种外来的石头称为“金田黄”。这一名不正且言不顺的称呼现已让寿山田黄的粉丝及商家大为反感,也令很多国人懵懵懂懂。我想如果老外听了这个名字,可能更会莫名其妙。因此,这个“金田黄”也需要正名。
那么,应该怎么命名呢?目前,在政府机构没有下达约束性的、具备强制力的文件来对“金田黄”进行命名的情况下,用材料名+工艺名的二名法或是一个首选方案:工艺名或者可以就叫“金田黄”,但材料名必须是科学名,因此称之为“橙色方解石”或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样,“金田黄(橙色方解石)”或许能够纠正市场对于这种漂亮石材的种种失之偏颇的理解。
硬度高于寿山田黄适合做印材
“金田黄”摩氏硬度为3.5~4.5,因此这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石头以其比寿山石、寿山田黄明显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划伤的优点,理所当然地成了文人骚客的理想印材。
我们知道,寿山田黄是福建产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低——摩氏硬度只有2~3,有可能为手指甲(指甲的摩氏硬度为2.0~2.5)、铜钥匙(铜钥匙的摩氏硬度为3.0)刻动。作为广义的玉石,寿山田黄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绍“金田黄”时,都强调“金田黄”很软,如称其摩氏硬度在3以下或在3~3.5之间等。总之,为了和寿山田黄“攀亲”,基本把“金田黄”的硬度人为地界定为与寿山田黄相当。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金田黄”与寿山田黄在物理属性上区别不大。而实际情况是:作为方解石致密集合体的“金田黄”的摩氏硬度比方解石单晶体的硬度要高,为3.5~4.5。所以,行内的雕刻师对“金田黄”下刀后发现:作为雕刻石,“金田黄”与寿山田黄或“昌化田黄”相比,用起刀来还真有点儿难度。
此外,不少业内藏家(包括雕刻师)敏锐地捕捉到了“金田黄”显而易见的优点——上手后有细腻、润滑之感;看起来,还有与寿山田黄一样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贵浓艳的橙黄色。
各色“田黄”你追我赶论高下
市场价值是检验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往往最令人们关注,各色“田黄”固然也不例外。
翻翻寿山田黄在中国的历史,其价格或许会令人失望,因为这种稀有的石头在中国历史上竟一度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拉上了关系,它也大都被当做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别是相传以“玉痴”和“石痴”而闻名天下的干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的黄石美梦之后,寿山田黄便从此一跃成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身价陡然百倍,以至于被一些人称为“石帝”。显然,寿山田黄在清代的发迹要归功于干隆皇帝那个着名的梦和他的“博爱”。
被奉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以及“石帝”后,寿山田黄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款”:清代,“一两田黄一两金”;民国时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两金”或“三倍金”的问题了,而是“一克田黄值千金”:寿山田黄价格一路上扬,优质者在收藏市场上的宣传价格竟然高达每克数万乃至数十万元,让不少石痴“望黄兴叹”。这还不算,近年来,从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都与寿山田黄相同或类似的“昌化田黄”的横空出世,又让藏家蒙了一头雾水。现在更热闹了,产自印度尼西亚的“金田黄”又来中国溜达,而且在硬度、质感、光泽、折光率、透明度等方面都可以和寿山田黄及“昌化田黄”一论高下,且报价一路上扬——今天的一方石印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300多年前的干隆爷如果看到这个具有帝王专宠的黄色的“外来户”,又会作何感想呢?说不准,尽管这种黄色的石头并未承载丰富的中华文化,它也会像产自缅甸的翡翠一样,真正会令今天的中国藏家如痴如醉,让世人为之癫狂。
5. 怎样鉴别田黄石
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
(1)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2)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5)印尼金田黄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分类: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
6. 大师分辨白皮田黄与印尼金田黄冻
你这块不是田黄,黄龙玉的
7. 这块是印尼金田黄吗
从图片的颜色看起来还是像金田黄的,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黑白相间的纹理呢?所以,怀疑是蜜蜡,而且是人工合成的蜜蜡,有一种塑料的感觉!
你不妨测下密度看看,因为金田黄的密度是2.9~3.0。如果是金田黄,同体积的水是这个石头重量的1/3左右。
8. 印尼金天黄是什么材质
您好
金田黄在市场上被称为“印尼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尼,有的带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寿山石中较好的冻石。由于其颜色等特征与产于中国内地的名石田黄石较为接近,加之产地原因,故得名印尼金田黄。
产自印度尼西亚爪洼岛的太阳溪,由于这种石头在未经加工时,看上去很象是肥皂,被称为“肥皂石”。由于没有赏玩石头的传统,这种石头在当地并没有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直到2000年前后,这种石头进入中国台湾,被加工成艺术品进行收藏,它的名字也相应改成了“太阳石”。2005年这种石头被台商带到大陆,开始在少量藏石爱好者之间流传,名字也改为现在的“金田黄”。在此过程中,这种石头的价格开始逐级上行。而从2008年开始,中国金田黄市场逐渐形成,金田黄原石及其制品的价格,也进入了加速上冲阶段。
从外观上看,金田黄与田黄石实在是太像了。虽然缺少“萝卜丝纹”等特征,但这并不能说明金田黄质地不佳,恰恰相反,从质地、颜色、光泽等传统赏石标准来看,金田黄原石非常抢眼,制成雕件之后,颇有高档田黄石的风范。金田黄雕刻作品在2010年6月进入拍卖市场后,曾创下了35.8万元的拍卖纪录。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9. 请问大家,印尼有一种黄色的石头,很象中国的田黄石。颜色有鸡蛋黄,橙皮黄。用印尼的土话是Batu Sabun。
应该是印尼的金田黄石!金田黄产自印度尼西亚爪洼岛的太阳溪,由于这种金田黄石头在未经加工时,看上去很象是肥皂,被称为“肥皂石”。
10. 怎样区别田黄和金田黄
田黄的“黄”,就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如果外面有包裹着的皮质层,如“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等品种,也应当要求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
金田黄就是肥皂石,呈现的是玻璃光泽,断口处呈现油脂光泽,和田黄的温润、灿烂的感觉完全不同的
当然,真正想练成分辨能力,还是要多看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