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外额温枪、电子、水银体温计那种好
1、水银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可重复性好,可以测量腋下或者口腔的温度,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群使用。
水银体温计测温时间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基本不受使用环境的影响,可靠性高。
但是,水银体温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破碎容易产生汞污染。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水俣公约》,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公约要求自2020年起,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
因此,水银体温计可能马上就要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准备囤货了!
其实,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无汞玻璃体温计,跟水银体温计的原理一样,只不过用无毒的液态合金来代替水银。
无汞玻璃体温计优点是无毒、无源(不用电),缺点是易碎、价格相对高一点。
有的品牌很难甩,甩十次左右才能甩到35℃以下(毫不夸张,这两天做测试甩的我胳膊疼),有的品牌就很容易甩下去,甚至甩一下还带自带回流功能。
有的品牌读数根本看不清,有的品牌则还可以。
精度上都还可以。
37℃和39℃恒温水槽测试,绝大多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仅一只出现了0.2℃的偏差。
真人测试会有±0.2℃左右的误差。
由于测试次数较少,以上测试结果并不十分具有说服力,仅供参考。
但是,从我个人使用体验来看,我宁可选择靠谱一点的电子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奥圆圆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一样,为接触式测温方法,可以测量腋下或口腔的温度,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群使用。
电子体温计在测腋下温度时升温比较慢,可能需要1-5分钟甚至更长。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电子体温计不准确的原因。
其实并不是电子体温樱备计不准确,而是测温时间不够长。
如果要用电子体温计测腋下温度,最好重复测量几次或者延长测温时间。
此外,也可以采用测口腔的方法来缩短测温时间,从而减小误差。
测温时将电子体温计的探头含在舌下,尽量闭紧嘴巴,几分钟就可以达到与水银体温脊袭毁计相当的效果,但是口腔测温不适合婴幼儿。
高端一些的电子体温计具有预测功能。
所谓的预测,简单地说就是“猜”。
通过这种“猜”,电子体温计可以大大缩短测温时间,一般只需几十秒就可以给出体温预测值。
电子体温计由各种电子元件组成,硬件的更新换代都可能提高电子体温计的准确性。
再者,现在的电子体温计都是数字化的,数字化就是可编程的。一个东西一旦可编程,这个东西就厉害了!
因为可以把人的各种想法用算法(软件编程)来实现,禅尘其实就是智能化。
所以,在面对测温准确度不够、测温时间长等实际问题时,都可以用算法来弥补。
无论是从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来说,电子体温计的准确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电子体温计未来更可期!
3、 红外体温计
红外体温计又可分为额温枪和耳温枪。
两者均为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测温时间非常快,“秒秒钟”即可完成。
额温枪测量的是皮肤温度,一般测量部位只局限于额头,操作十分简单。
然而,皮肤温度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体核温度。
皮肤温度特别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所以,额温枪一般只适合用于发热快速筛查,而且要求在环境温度比较稳定的室内使用,不太适合作为精准测量使用。
如果额温枪仅仅只能用于筛查,那么在家用环境中,用手或者嘴唇完全就可以做到。
耳温枪测量的是鼓膜温度。
鼓膜由颈动脉供血,生理位置上与下丘脑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认为耳温枪测量的温度能够代表下丘脑温度。
但是,耳温枪在使用时需要使用消毒耳套,而且必须对准鼓膜才能测量准确,当耳道有异物时还需要先清洁耳道,否则也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由于婴幼儿比较难以配合,因此不建议使用耳温枪给婴幼儿测温。
⑵ 生产体温枪要什么资质
企业如果生产与销售额温枪需要什么资质和条件呢?
一、额温枪是属于第几类医疗器械?
答: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额温枪隶属《6820普通诊察器械》类中的体温测量设备,管理类别为:第二类医疗器械。
生产销售额温枪需要什么资质条件?
二、生产销售额温枪需要办哪些证照?
答:1.生产额温枪所需证照:
①《医疗器械注册证》
依据: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故生产额温枪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
生产销售额温枪需要什么资质条件?
生产销售额温枪需要什么资质条件?
②《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依据:根据《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17修正)》,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⑶ 额温枪可以飞机托运吗
额温枪是可以进行飞机托运的,额温枪能根据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来测定体温,相比温度计而言,检测简单烂宽枯、操作方便,同时无镭射点,免除对眼巧裤睛之潜在伤害,是目前疫情防控重要工具之一。
托运,是物流的一种形式,指托运人委托具有托运资质的公司将货物运输到指定地点,交给指定收货人的服务,一般在托运前必须将货物的包装饥洞和标记严格按照合同中有关条款,根据托运方式不同,可分为海运托运、陆路托运、空运托运。
⑷ 额温枪的出口包装要求
额肢团森温历亩枪属于内置电池物品,需要进行正确的或银包装方能邮寄到国外。包装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做好物品的绝缘,防止因物品短路发生火灾。第二点是控制每箱物品的数量,降低额温枪、体温枪运输的风险性。
⑸ 额温枪出口新加坡需要什么资质
额温枪出口新加坡,新加坡属于欧盟的,参考额温枪出口欧盟的相关资质,具体如下:
关键技术点:产品的性能测试包括:IEC60601-1:2005+A1:2012、IEC60601-1-2:2014、IEC60601-1-11:2015、ISO80601-2-56:2017 ;外壳塑料件及显示屏等需要满足ISO10993-5:2009,ISO10993-10:2010生物学测试;
依据ISO80601-2-56:2017专标验证需要进行产品精确度验证,采集相关临床数据信息与水银温度计,已通过CE认证的电子体温计、额温计等进行数据对比统计分析;
费用及周期:由于欧盟采用的是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公告机构监管方式,审核并颁发证书,相关费用以NB机构报出的为准;鉴于目前已获得资质的10家机构还未全面进行业务受理,周期不得而知,依据MDD的经验,预计12-15个月左右。
建议出口额温枪到新加坡,和您的货代确认当下资质及要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Topworld
⑹ 销售耳温枪需要什么资质
销售耳温枪需要资质如下:
1、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敏链凳》,额温桥旅枪隶属《6820普通诊察器械》类中的体唤侍温测量设备,管理类别为:第二类医疗器械。
2、生产额温枪所需证照:《医疗器械注册证》与《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3、销售额温枪所需证照:《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⑺ 红外线额温计有家用和医用的区别吗
家用和医用的叫法没什么本质区别,使用上区别不大,都纳春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所有差茄纯生产体温计的厂家都是经过工商允许的,产品认证都需要符合虚咐国标;出口的需要取得出口国认可的资质证书
⑻ 在印尼售卖口罩,需要什么资质证书
在印尼售卖口罩,需要的资质证书方法如下。
1、需要经营范围内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进出口权的,还要具备进口国的相关资质认证。
2、销售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体温枪等产品,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是必备的资质。
⑼ 出口韩国额温枪KTR认证可以不
韩国卫生福利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简称卫生部MHW,主要负责管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管洞消凳理,是最主要的卫生保健桥液部门。依照《医疗器械法》,韩国卫生福利部下属的食品药品安全部负责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KFDA注册流程为:
1) 确定产品分类(I,II,III,IV),选择KLH(韩国持证方)。
2) II类产品需申请KGMP证书和接受现场审核,II类产品一般是授权的第三方审核员,并获得KGMP证书。
3) 3II类产品需要送样品到韩国MFDS授权的实验室进行韩国标准的测试。
4) 由KLH向MFDS(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提交技术文件(检测报告,KGMP证书等),进行注册审批。
5) 支付申请费用。
6) 注册文件整改,注册批准。
7) 指定韩国代理商和经销商,产品销售。涉及标准有:
KS C ISO 80601-2-56:2012《医用电气设备 第2-56 部分:体温测量的临床体温计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特殊要求》
KS C IEC 60601-1:2011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纳旅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KS C IEC 60601-1-2:2012《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
KS C IEC 60601-1-11:2012《医疗电气设备.第1-1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一般要求.并行标准:家用医疗保健环境使用的医疗电气设备和医疗电气系统的要求》
KS ISO 10993-5:199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估-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KS ISO10993-10:200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估-第10部分:刺激性和延迟过敏反应试验》
韩国药监局Korea Pharmaceutical Traders Association网址:www.kpta.or.kr
⑽ 卖额温枪需要资质吗
法律分析:卖额脊毁乎温枪需要资质。对于非器械类额温枪需要办理营业执照才能经营,对于器械类额温枪应当办理相关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才能经营。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管理。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
法律依据余首:《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 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实樱悉施分类管理。
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