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尼西亚种植什么
印度尼西亚适合种植桂圆(龙眼)
1、因为龙眼的品种比较多,所以我们要进行挑选,尽量选择栽培性状优的龙眼品种,比如自露和中秋。以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以及通透性好的土地,位置要选择光照好的山坡地,还要通风性好,最好能够靠近水源的山坡地。
2、桂圆授粉和受粉。主要方法有:蜜蜂和人工授粉;花期遇雨,及时摇树,防止“花”;花期为干旱,及时的土壤灌溉和水喷洒,以保护正常的授粉和施肥。
❷ 印度尼西亚的土壤适合什么蔬菜生长
印尼气候适宜,是农业大国,作物主要以棕榈,椰子,橡胶,甘蔗,咖啡,可可为主。还有烟叶,茶,胡椒等
❸ 韭菜在印尼适合种吗
我觉得韭菜这种植物适应性很强,在印尼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下,应该是很容易生长的,只是不知道印尼本国有没有韭菜这种植物,如果韭菜在当地属于外来物种,应该是不能随意入境的吧!
❹ 月亮菜的学名叫什么
月亮菜的学名叫“扁豆”。
扁豆原产印度,分布在热带、亚热悉模带地区,如非洲、印度次大陆睁冲缓与印尼等,中国南北均有种植。生长在生于路边、房前屋后、沟边等。扁豆花有红白两种,豆荚有绿白判渣、浅绿、粉红或紫红等色。
扁豆的食用主要是以嫩荚和嫩豆作蔬菜,但嫩荚和鲜豆含氢氰酸及一些抗营养因子,食前应充分煮熟。扁豆种子为滋补佳品,常作各类粥的原料,还可制成清凉饮料。扁豆的新鲜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豆秸亦可晒干作饲料。扁豆秸秆可作为牛饲料埃塞俄比亚画眉草的有效补充饲料。
❺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什么农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它也是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农业最大的国家,希望能帮到你。
农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全球咖啡 种植 面积最大——印度尼西亚
印尼咖啡种植面积为全球最大,但由于咖啡生产效率低,导致印尼咖啡产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后,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与出口企业协会总主席伊尔凡表示,印尼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大大多于巴西(65万公顷)、越南(42万公顷)等主要种植国,但每公顷产量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顷6—7吨)和越南(每公顷3—4吨)低了很多,极大影响了印尼咖啡产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产潜力十分巨大,如能将每公顷产量提高至2吨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为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印尼农业部农园种植总司专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于难以提高咖啡的生产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树树龄较长,农业部提议通过种植新咖啡树提高产量。印尼主要生产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较受国内市场欢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国外市场青睐。据印尼农业部统计,印尼全国约有95.5万公顷种植园仍在生产,其中76万公顷用以培植罗布斯塔咖啡,19.5万公顷用于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约92%的咖啡产量来自于个体种植咖啡农户,仅8%来自于国营农园。印尼共有190万农户以种植咖啡为生,2012年产量达74.8万吨,分别为14.8万吨阿拉比卡咖啡和60万吨罗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 大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 对世界植物油市场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历来在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全国经济全面发展,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强, 农产品供应与需求形势不断好转。
1 基本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群岛国家, 属于热带气候, 包括石油、矿藏、木材和农产品在内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2006 年, 全国人口为2.22 亿, 名列世界第4, 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这2 个岛上; 8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 中高收入人群约为3300 万,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通用货币是卢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6 年和2007 年分别达到5.5%和6.1%。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法律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腐败盛行等。2006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41 美元;失业率为13%; 人均支出384 美元, 其中53%用于食品消费。
农业一直在国内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0 年前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目前, 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45%。由于农场规模较小, 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 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 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
全国现有约4700 个大中型食品加工厂和77200个小型食品加工厂, 食品加工业职工约为300 万人,产值2005 年为239 亿美元; 大中型食品加工厂约占全国食品加工职工总量的25%, 占全国食品加工总产值的85%。食品支出约占公民总支出的53%。
2 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粮食自给率, 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 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 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 BULOG) , 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 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 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 年1 月,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 接受财政部的监督, 但基本职责不变。
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 政府从1998 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 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 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3.粮油供需
3.1 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粮食, 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近1200 万顷,占全部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浇灌设施。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 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 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 人均不足0.5hm2) 。为了鼓励大米生产, 政府采取了多项 措施 , 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 扩大种植面积等。
政府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 Bulog) 储备约占国内消费总量5%的大米, 向军队和偏远地区的民事人员提供大米口粮, 在全国性灾难中提供援助, 并且在必要时从事市场运作以稳定价格。国家粮食后勤局还继续实施“穷人大米补贴计划”, 以保证国内每个贫困家庭每个月能够购买20kg价格为1000 卢比/ 公斤的大米。2007 年, 国家粮食后勤局计划收购150万吨国产大米, 收购价格为4000 卢比/ kg, 相当于438 美元/t; 大米进口关税为450000卢比( 49.3 美元) /t。
过去5 年中, 年均大米产量为3370 万吨, 进口为180 万吨, 消费为3600 万吨。2007 年,水稻收获面积约为1160 万公顷, 稻谷单产约为4.5t / hm2, 稻谷产量为5270 万吨, 大米产量为3400 万吨, 大米进口为160 万吨, 国内大米消费为3600 万吨, 年终大米库存为240 万吨。
3.2 小麦与面粉加工
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不断提高, 国内小麦消费量不断增长, 2006 年人均小麦消费量约为17kg。印度尼西亚不种植小麦, 所需小麦全部依靠进口, 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在过去5a中, 小麦进口年均为480 万吨。2007 / 08 年度, 小麦进口估计为546 万吨, 国内消费为520 万吨, 年终库存为104 万吨。目前, 小麦进口关税为零,但是小麦面粉进口关税则为5%。
2007 年, 全国小麦面粉加工能力为20300t / d,加工能力实际利用率约为74%; 小麦面粉产量为360万吨, 比上年增长10%; 小麦面粉进口为73 万吨, 比上年增长46%; 小麦面粉消费总量的60%用于生产面条, 30%用于生产面包和点心, 10%用于家庭。小麦面粉分为3个等级, 即高蛋白面粉( 蛋白含量超过12%) 、中蛋白面粉( 蛋白含量为10%~11%) 和低蛋白面粉( 蛋白含量为8%~9%) 。高蛋白面粉约占面粉总产量的75%, 主要用于生产方便面和 烘焙 食品。2007 年3 月, 小麦面粉批发价为93000- 104000 卢比/ 25kg, 即相当于407~455.6 美元/ t。
全国小麦加工业主要由4 家面粉公司所支配,这4 家公司的年面粉产量约为300 万吨, 面粉提取率为70%~74%。全国最大的面粉公司是PT Bogasari面粉公司, 隶属于该国食品加工业巨头之一Indofood 集团。PT Bogasari 面粉公司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70%, 拥有2 个面粉加工厂, 分别位于雅加达和泗水。位于雅加达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达到33hm2, 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加工厂; 位于泗水的面粉加工厂占地面积为13hm2。这2个面粉加工厂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0t 和5900t。第2 大面粉公司是PT Berdikari Sari Utama 面粉公司, 该公司拥有1 家面粉加工厂, 位于苏拉威西岛, 日均加工能力为2900t, 占据全国小麦面粉市场的8.5%。另外2 个面粉公司分别为PT Panganmas Inti persada 面粉公司和PT Sriboga Raturaya 面粉公司, 日均加工能力分别为1000t 和1500t, 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
3.3 玉米与饲料
玉米是第2 大粮食作物, 也是最主要的饲料生产原料。全国玉米消费总量的50%用于生产饲料, 其余用于生产食品。由于政府强调自给, 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玉米进口量现已减少50%。进口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鸡饲料; 玉米进口关税为5%。过去5 年中, 年均玉米产量为620 万吨, 进口为110 万吨, 消费量为730 万吨; 2007 / 08 年度, 玉米收获面积约为340 万公顷, 单产为3.6t / hm2, 产量为690 万吨, 进口为120 万吨, 国内消费为795 万吨( 其中饲用消费为405 万吨) , 年终库存为60 万吨。
家畜业主要由养鸡业和养牛业组成。2007 年,禽肉产量约为122 万吨, 牛肉产量约为43万吨, 猪肉产量约为18 万吨, 羊肉产量约为5 万吨。过去5年中, 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7%。
全国现有39 家饲料加工公司, 其中6 家特大型公司占据全国饲料总产量的80%。2007 年,混合饲料生产能力为1150 万吨, 实际产量约为783 万吨;饲料生产原料包括405 万吨玉米, 5 万吨小麦, 以及218 万吨蛋白粕。全国饲料消费总量的约78%用于养鸡, 8%用于养猪, 7%用于养鱼, 其余则用于 饲养 牛和羊。饲料约占禽肉生产成本的60%。
3.4 油籽业
国产油籽主要包括: 棕榈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 其中棕榈仁和椰子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 年, 棕榈仁产量为480 万吨, 出口为11 万吨;椰子仁产量为150 万吨, 出口为4 万吨; 大豆产量为78 万吨, 进口为160 万吨; 花生产量为115 万吨, 进口为17万吨。
印度尼西亚对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较强劲。国内所有阶层的消费者都将豆制品当作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 年实现大豆自给的奋斗目标。由于气候不适合、生产成本高、种子质量低等原因, 国内大豆产量始终难以提高, 导致政府目标难以实现。国产大豆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余所需大豆则依靠进口, 其中90%以上来自美国。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7 年, 棕榈油产量为1710 万吨, 出口为1100万吨, 国内消费为629 万吨, 年终库存为110 万吨。棕榈油国内消费过去主要用作烹饪油; 由于政府近年来鼓励发展生物柴油, 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消费量2007 年达到200 万吨, 分别比2006 年和2005 年增长1 倍和3 倍。棕榈油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欧盟等。
2007 年, 棕榈仁油产量为199 万吨, 国内消费为75 万吨, 出口为125 万吨( 主要销往欧盟、印度、中国等) , 年终库存为10 万吨; 椰子油产量为90 万吨,国内消费量为40 万吨, 出口为50 万吨( 主要销往欧盟、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 , 年终库存为2万吨。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16世纪末,荷兰殖民者入侵,并于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实行“强迫种植制度”,迫使农民用最好的土地种植殖民政府指定的农作物,当时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烟草、胡椒等,并规定这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占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实际上远高于此数。印度尼西亚成了向欧洲国家提供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基地。1870年,荷兰实行新殖民政策,废除上述制度,为外国资本到印度尼西亚经营大种植园提供方便条件,贫穷的农民为种植园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外资经营的种植园不断扩展。殖民地经济结构破坏了原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国家经济依附于世界市场。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1994年,人均谷物消费225公斤,肉类9公斤,水产品从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摄入热量2561卡路里,蛋白质摄入量为56克。
猜你喜欢:
1. 农业公司简介范文
2. 农业创业政策
3. 农业公司概况介绍范文
4.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5. 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广告词
❻ 关于印尼的疏菜我们没见过好的蔬菜有哪些
印尼的蔬菜基本上中国都有,做法不一样罢了。
印尼有个比较独特的蔬菜是melinjo.在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找得到它。特别在sayurasam
http://en.wikipedia.org/wiki/Gnetum_gnemon
印尼人
❼ 印尼盛产哪些蔬菜
中国埋耐有的蔬菜,印尼基本都产,但是像大皮败蒜等全部都是进口的。
印燃液颤尼的蔬菜价格比较高,在家乐福等超市,白菜约10元人民币一颗。
过来印尼种菜会是一个好商机。
❽ 有哪些农产品可以出口印尼
1、水果:香蕉、菠萝、木瓜举历、龙眼、芒果、柿子、榴莲等。
2、蔬菜:洋葱、生姜、大葱、卷心菜、胡萝卜、豆类等。
3、谷物、食用油:大米、小麦、棕榈油、花生油等。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正羡搜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原因,有一些农产品需要进口。以派厅上是一些适合出口到印尼的农产品。
❾ 双季茭有什么特点主要品种有哪些
双季茭又称两熟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但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自然条件下在春季或夏秋栽植后可一年连收两季,为“两熟”。第一熟在当年秋分至霜降采收,采收期较单季茭迟,产量稍低,一般亩产700~1000千克,称秋茭。第二熟在第二年小满到夏至采收,产量较高,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称夏茭。利用两熟茭的自身特性,栽培上可采用适当的促延措施使不同熟性的品种合理搭配,分开种植,变一年夏、秋“两熟”为春、夏、秋、冬“四熟”,以达到四季采收的目的。
双季茭按其孕茭所需的温度不同和夏、秋两季的产量差异,又可分为夏茭为主型品种和夏秋兼用型品种。夏茭为主型品种的孕茭适温为15~20℃,以采收夏茭为主,生长势强,分蘖力弱,夏茭早熟,秋茭迟熟,一般在夏末秋初栽植。夏秋兼用型品种的孕茭适温为20~25℃。夏、秋茭并重,一般春栽,秋季采收秋茭,翌年夏季采收夏茭,秋茭早熟,夏茭迟熟。通常夏茭为主型品种的种株取自夏茭田,夏秋兼用型品种的种株取自秋茭田。
‘小蜡台’
江苏苏州地方品种。表现为早熟,适宜夏秋栽。夏茭株高1.3~1.5米,倒3叶长90厘米左右,宽2.5厘米,浅青绿色,长披针型。秋茭株高220~240厘米。疏蘖型分蘖力强,分株多,肉茭单重70~80克。茭肉由4节组成,肉白色,皮光滑,茭肉顶端象点燃后的蜡烛形状,故名“蜡台”。
‘黄岩双季茭白’
浙江黄岩蔬菜办从宁波地方品种“四九茭”中定向系统选育而成,是目前茭白设施栽培中面积最大的品种,属夏茭为主型品种。保护地早熟栽培,在台州地区夏茭上市期为3月上旬至5月上旬,露地栽培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上市。茭肉长20厘米左右,粗4厘米左右,肉茭单重70克以上,肉质白净细嫩,表皮光滑,商品性好,纤维含量少,食味佳。秋茭结茭节位较高,茭肉细长,品质好,商品性一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上市。
龙茭2号
‘崇茭1号’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单位从当地‘梭子茭’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秋茭平均亩产1500千克,夏茭平均亩产3000千克左右。该品种分蘖力强,夏茭5月中下旬采收,秋茭10月底至12月中旬采收。秋茭平均株高1.9米,夏茭平均株高1.8米。秋茭肉茭单重123克、长23.3厘米、粗4.4厘米。茭体膨大以4节居多,隐芽白色,表皮白色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佳。耐低温性好。
‘青练茭1号’
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地方品种。茭肉体型狭长,口感香糯。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秋茭7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上市,亩产1250~1500千克。夏茭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上市,亩产1500~1750千克。
‘鄂茭2号’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江苏‘中介茭’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表现为株高夏茭1.8~1.9米、秋茭2.4~2.6米。夏茭中熟,6月上旬上市,秋茭极早熟,9月中旬上市。肉质茎竹笋形,肉茭单重90~120克,表皮洁白光滑,商品性好。适宜湖北省茭白产区种植。
‘印尼双季茭白’
湖北鄂州市蔬菜办引进的双季茭白品种,具有茭肉洁白柔嫩,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耐肥抗倒等优点,且栽培简易,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下旬开始采收,秋季8月下旬上市,每年可采收6~8次,采收期长达半年以上。全年亩产3000千克左右。
‘广益茭’
无锡市郊的地方品种。植株较矮,叶色浓绿。秋茭株高1.8~1.9米,夏茭1.7~1.8米。株型较紧凑,密蘖型,分蘖能力强。地下根状茎的长势较弱,故分株较少,一般仅有50%~60%的墩头产生分株,分株分布在离墩头20~30厘米的范围内,3~5株成一撮,因而夏茭的产量较低,亩产1200~1250千克。秋茭亩产1250~1500千克。秋茭收获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茭在5月末至7月中旬。秋茭茭肉长25厘米左右,肉茭单重75克,夏茭长20厘米左右,肉茭单重60克。品质较好。
‘刘潭茭’
无锡市郊的地方品种。植株高大,叶色较淡。秋茭株高2.2米左右,夏茭2米左右。株形较松散,密蘖型,分蘖能力中等。地下根状茎的长势较强,分株多,一般夏茭亩产1300~1500千克,秋茭亩产1200~1250千克。秋茭收获期在9月上旬至10月初,夏茭在6月初至6月底。秋茭茭肉长30厘米,肉茭单重80克;夏茭长26厘米,肉茭单重70克。
‘早夏茭’
无锡市蔬菜研究所与广益乡、南站乡共同从‘广益茭’中选出的一个新品种。株形紧凑,秋茭株高1.8米左右,夏茭1.6米左右,叶片剑形挺立,叶色深绿。密蘖型,分蘖能力强,地下根状茎长势弱。秋茭亩产1200~1300千克,夏茭亩产1300~1500千克。秋茭收获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夏茭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秋茭茭肉长25厘米,肉茭单重80克;夏茭长22厘米,肉茭单重70克。品质较好。
❿ 那些蔬菜是印第安人最先种植的
印第安人最先种植的蔬菜有玉米,茄子,西红柿,洋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