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7岁男子成印尼首富,却给中国捐款3亿,放言自己的根就在中国,为什么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近些年来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学生非常热爱的学习方式了,他们都希望能够接触到外国的教育,通过外国的教育机制来实现自己在研究方面的提升。但是出国留学一般是非常优秀的人,在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经常有学生出国留学,而且出国之后很多的清华北大的学生都会在国外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清华北大是为外国培养人才的。然而,虽然他们生存在海外,也有一些人他们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就像接下来我们故事的主角一样。57岁男子成印尼首富,却给中国捐款3亿,放言自己的根就在中国!
在中国现代的这个社会中有很多的青年人,他们都会忘记自己的祖国,有的时候甚至人都还在中国,就惦记着外国的一切,把中国的一切当做耻辱,可以说这种人是非常可悲的,我们都要引以为戒,而应该向本篇故事的陈江和学习,做一个爱国的人。
Ⅱ 南洋华侨的捐款竟然支撑起了抗战三分之一的军费
“九一八,老百姓遭了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曙光。”6月6日,在缅甸仰光的两位八旬老人赵振恒、马振宏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穿过唐人街来到缅甸广东工商总会。已经在该国多年的他们,用流利的粤语讲起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唱起了逃难和募捐时唱过的“流亡三部曲”。正是如此深刻的家仇国恨,令当年只是年幼学生的他们,便开始了为中国抗战捐款捐物。
这是千万海外华人华侨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缩影。
据当时的国民 *** 统计,抗战期间的华侨义捐和侨汇达当时的国币13亿元,占中国军费的1/3。另外,加上其他途径的捐款捐物,华侨贡献共约国币50亿元。这不仅仅是钱是物,更是灼热的赤子心、赤子情。周恩来就曾为秘鲁华侨的捐款事迹题词:“万里外六千侨胞统筹债捐达二百万秘币,是侨胞之模范,是抗战之光荣。”
多个侨团变卖会馆捐款
在上世纪上半叶,华侨们在异邦为生活而打拼时,感情仍牢牢地扎根在故乡大地。在祖国有危难的时候,他们的千丝情便化为了万钧雷。从1931年起,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马来西亚“马华巡回剧团”深入城乡演出劝捐,他们高唱:“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积成江河变成怒涛……买子弹,买枪炮,赶走强盗,誓把中国保……”
据美国旧金山广东银行经理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仅20多天的时间,当地华侨已电汇100万美元给十九路军。
而在全球,有多个侨团会馆变卖了会馆房屋,用于捐款或购买抗战公债。华侨人数较少的新西兰筹款32万英镑,属华侨当中人均最高的地区。侨胞人数分别仅为35人和40人的玻利维亚和海地,也分别捐款3560美元和3840美元。
侨领和华人企业家是各侨团华社的中坚骨干,在捐献和认购爱国公债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带头人。东南亚华侨商人胡文虎在1941年前就已捐500万元国币以上,是侨领中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另外,泰国陈守明,新加坡陈六使和陈文确兄弟,马来西亚陈棉生、陈永,印尼侨领丘元荣等捐款数额也很大。
菲律宾的着名侨领李清泉,抱病领导华侨国难后援会,为十九路军汇来巨款慰问,还捐购15架飞机。后来,他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临终遗嘱再捐出10万美元。他的好友及侨团闻讯后,为继承他的遗志又筹资40万美元。
抗战不停止月捐就不断
华侨们认识到,抗日战争必然是十分艰苦的持久战,只有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捐款,才能达到打败侵略者、光复国土的目的。于是,各地侨团不约而同地开展月捐活动,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筹赈会发表的《劝募长期月捐宣言》当中说:“抗战一日不停,我们的月捐就不断缴下去,直到民族得解放为止。”
月捐是由大家按自己能力认捐,逐月交纳,一般来说是按月薪10%的额度,基本是“个个要捐”。古巴、巴拿马的侨团都规定18岁以上华人就要加入月捐,而企业主、商贩可以货代币。
南侨总会统计,华侨抗日捐款80%以上来自于月捐。正如《华侨先锋》杂志中所说:“是由那些日夜在油烟蒸沸的餐馆厨房、泳衣馆、农场和各个工厂、商店里的侨胞,捐集而来。”
1938年9月,新加坡8000名人力车夫通过决议:每日每车捐资,每月每人再捐。当时的《 *** 》(香港)报道称:“人力车夫是华侨社会的无产者,所得尚不足赡养家室。然而从祖国神圣抗战以来,爱国之殷,绝不后人,捐款购债,颇为努力。”
除了月捐,华侨们还有其他各种募捐方式。新加坡侨校学生联合会为筹款制定“节约信条”,包括节约日常牛奶、饼干和饭菜费用,连袜子也要省去。还有“南侨总会”发起卖花捐,那时大街小巷都响起卖花声:“买了花,救国家!”侨胞们都以襟上插花为荣。
不顾个人温饱为国捐钱
华人华侨固然有巨商富人,但绝大多数还是挣扎在低层的劳苦阶层。在东南亚,他们多是小贩杂役;在欧美,他们多是厨师、洗衣工;在南美,他们多是农场苦力。这些华侨们在自己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为中国和民族的安危,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
澳大利亚一位古稀老华侨,将准备养老的积蓄全部捐出。他说:“贡献祖国,无上光荣,死可瞑目矣。”缅甸仰光的女侨胞叶秋莲,将其所有首饰及两处家产的拍卖所得全部捐出,自己则入寺为尼。她说:“只要祖国战胜,我自己饿死是不妨的。”
印尼华侨马细旦是伤残人士,只能以手代步,艰难度日。当他知悉国内同胞惨遭日军蹂躏的消息时,热血涌上心头,每日爬至市区中心,“乞钱为祖国难民 *** ”,侨胞见者无不献金,而其所乞得的金钱全都交给了华侨慈善会。
印尼粤籍华侨刘长英把自己的儿子送回国,参加抗日空军。儿子在战斗中牺牲后,他又将抚恤金全部捐为抗战军费。子是抗日英雄,父是救国义士,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捐物小到衣被大到飞机
除了钱之外,侨胞们还捐献了大量的物品,从飞机、坦克、货车到被服、药品等,缓解了抗战时期祖国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紧缺的状况。
侨胞们还专门发起支援八路军的“援八行动”。法国里昂200多位以小商贩为主的侨胞,节衣缩食筹得1.3万法郎,为 *** 领导的华北抗日军队购买防毒面具。
南洋惠侨救乡会多次通过宋庆龄给曾生率领的惠、东、宝等地的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送去大量物资。旅居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侨胞220多人,组成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乘坐小划船冲破日军巡逻艇的封锁,把一批批药品和被服等物资运到海南岛。
昂贵的飞机也是侨胞们捐赠的重点。据任贵祥、刘维开等专家分析,从1937年到1942年,全球华侨捐赠的飞机就有217架。另外,他们捐献的坦克也足以武装1个坦克团,直接增强了祖国的抗战力量。
1942年,美国俄勒冈州华侨救国统一会筹款后,加上争取到美国支持,买了3架战斗机,命名为“民族”“民权”“民生”,供中国用来训练航空生。
菲律宾华侨为祖国献机情形更为热烈,除了一般侨团商会献机外,还有华侨庄东里个人独捐飞机一架,侨校中小学生也集资捐“学生号”飞机一架,华侨妇女捐“妇女号”飞机一架,连马尼拉屠宰业的华侨和小杂货店店员亦集资各献机一架,合计下来,菲律宾华侨共捐飞机50架。
在大洋彼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华侨募款购买军用运输机8架,命名为“北加州华侨精神号”献给祖国。斐济群岛仅有华侨2000人,也为祖国献机3架。
车辆,也是祖国抗战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在抗战前3年,华侨捐赠的汽车、卡车、救护车达1000多辆。1939年春,滇缅公路这条险峻的高原运输线重新开放,马来西亚华侨筹赈会和缅甸侨胞分别赠购卡车100辆和150辆。另外,美洲侨胞捐献救护车200辆,南侨总会捐献卡车200辆及其他物资。
“我妈妈白天要维持生计,照顾孩子,晚上就借着弱光,为中国抗日将士缝制棉衣,再交到侨团运回祖国。这是妈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缅甸老华侨马振宏告诉我们,他永生都难忘这个记忆中的片段。
Ⅲ 印尼地震为什么华人捐款
从外交关系来说,印尼是(除了苏联阵营外)最早一批(不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除了苏联阵营外,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第一个是印度),并且印尼一直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中国一直有友好的往来;其次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友邻有困难,我们应该拿出大国风范,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印尼有很多流着中华民族血统的华人、华侨、国人,华人和印尼血脉相连,不忍心看着同胞在灾难性,孤立无援;从民族团结、国家大义、道德情感,我们都应该雪中送炭,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我国受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国外其他国家的人力、物力的帮助和支援,于情于理,华人捐款,维护的是国家的形象,维护的是民族的大义,维护的是人文关怀,维护的是血脉相连!
Ⅳ 印尼海啸中国捐了多少钱
印尼海啸中国捐了2.4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企业方联合捐款2.4亿印尼盾,用以援助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部分地区遭受的强烈地震和海啸的灾后重建工作。
Ⅳ 富士康再遭“质疑”,连印尼企业都能捐1亿,郭台铭却一分不捐
武汉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全国人民都在与疫情做抗争,有钱的捐钱,有物质的捐物质,还有更多的人呆在家里,不给祖国添乱。
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遇到一些大的灾难,也是各大企业表现的时候了。我们看到内地的企业捐款都非常积极,只要有一些名气的企业都捐了,上亿金额的都有20多家。
阿里捐10亿,腾讯捐3亿,网络捐3亿,不愧为三巨头。中国首善曹德旺也捐了1亿,就连90后网红辛有志都捐了1.5亿,刷屏了网络。
此外,大陆以外的企业表现也非常积极,截止到2月2日,超过188家企业捐款,总金额超过了10亿。其中美国企业捐款2.79亿排第一,中国香港企业捐款1.82亿排第二,印尼企业捐款1亿多排第三,韩国企业捐款8272万排第四,英国企业捐款8260万排第五。
而单个公司来看,印尼金光集团捐款1亿排第一,白俄罗斯的WG集团捐7000万排第二,英国利洁时集团捐款5060万排第三。
这次捐款中,最令人寒心的可能就是台湾企业了,目前已知的捐款企业只有5家,分别是康师傅捐赠1500万元物资、联发科捐赠1000万元医疗设备、台泥集团捐款100万、克丽缇娜捐款100万,东昭药业捐款100万,总金额为2800万,此外,统一集团也第一时间捐了几车物质。香港有37家企业捐款,而台湾只有了了的这几家。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可以说是靠着大陆的红利发展起来的,没有大陆的优惠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富士康在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然而,这些年,郭台铭和富士康却频频遭遇负面评价。
1988年富士康进入大陆,以深圳为起点,赶上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以及中国制造的崛起,一路顺风顺水,成长特别快,分工厂遍布大陆东南西北,达30多家。
如今,集团全球总市值超过700亿美元,布局横跨欧、美、亚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排在第23名,营收达到了1756.17亿美元(约12319.18人民币元),比华为多出了5000多亿。
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富士康是中国很多年轻男女心目中的理想工厂,毕竟大厂待遇好点。然而从2010年发生12连跳事件后,富士康的“血汗工厂”本性显露出来,受到了媒体和大众的质疑。
而到了2019年美国打压华为事件,更是将富士康推上了风口浪尖,传言其断供华为等等,当然,更多的也是郭台铭自己发表了一些不适合的言论,比如他说“大陆离不开富士康,是他给大陆员工赏饭吃”等等,无疑极大的让富士康背负了舆论压力。
另外一个就是工厂迁走事件,富士康先后在美国、印度等地投厂,却最终都停工,又回到了大陆。这几年,很多韩日工厂离开中国,选择去了越南、印度等地建工厂,据说是人工成本更低。
富士康似乎也有这种迹象,不过这些国家的效率、配套设施都不完善,根本和中国无法相比。所以,迁出去的工厂日子并不好过。
其实,富士康此前的口碑一直不错,郭台铭也算比较务实,做了不少慈善活动,比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捐了6000万,在2013年雅安地震中,又捐了5000万,颇受网友们的赞赏。
而郭台铭也曾表示在深圳已经捐了13.5亿元。看起来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如今,武汉疫情却一毛不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网友们批评太多而生气了?
如今来看,富士康在美国、印度等地纷纷碰壁,又回到了中国,不是他给大陆赏饭吃,而是大陆给他饭吃。这些年,由于苹果手机销量下滑,富士康业绩也遭遇了下滑。然而,华为、小米等国内品牌又纷纷给到了订单。
据了解,预计在2020年富智康代工的华为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000万台,同比增长15-20%,代工小米的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500台,同比增长25-30%。
富士康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主要还是依靠大陆,包括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也是一样的。如今,比亚迪、广达等代工巨头也在崛起,如果富士康真的不想好好做,取代它的工厂将会越来越多。
Ⅵ 武汉疫情爆发后哪些国家对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此次由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由于此次疫情情况之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很多其他国家看到此次疫情爆发后,也纷纷对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们捐赠了口罩、手套等医用物资。
中国加油!我们会胜利的!
Ⅶ 疫情中谁帮助了中国
十大抗疫功臣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敢于发声,家喻户晓,一声号令,全民不动,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国士。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毒终结者,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都在歌颂医生,完整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防火防盗防同事”成为抗疫的名句。
5、张继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疫情上报第一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急病人所急,“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6、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与钟老齐名,大胆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设想,让武汉在短短24小时之内,迅速建成3所“方舱医院”,增加了4000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4倍还多。
7、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了中度和轻度病人治愈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
8、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疫情狙击手,身患渐冻症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位硬汉、这位狙击手眼中只有一个目标---新冠状病毒,狙击、狙击、再狙击。
9、张思兵: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2003抗击非典年他和他的医院做到了三个“零感染”,援建小汤山医院,这次抗疫临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为流程很重要。
10、王行环: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一切为病人着想”,是王行环的座右铭。“尽量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截至2月16日,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总人数近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