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华人有多少富豪

印尼华人有多少富豪

发布时间:2023-12-12 21:49:30

⑴ 印尼首富居然是华人!福建黄氏兄弟,低调坐拥388亿美金

印尼最富有的4大家族坐拥超过650亿美金的财富,相当于印尼其他穷人的财产总额。其中以388亿美金的资产,稳坐“福布斯”印尼富人榜冠军的便是祖籍位于中国福建省的“黄氏兄弟”。这两兄弟分别是黄惠祥和黄惠忠,他们虽然拥有巨额资产,但《雅加达邮报》曾经描述黄惠忠低调的穿着打扮,毫不奢华也不注重精品,甚至由于过于低调,常常会有人忽略黄氏兄弟是印尼首富,因此更让人好奇两人的崛起过程。

黄氏兄弟经营的针记集团缘起于两人的父亲黄维源。黄维源原籍中国福建省,早年移居印尼爪哇岛,1951年他买下了破产的烟厂“唱针”后来改名为“针”。“针记”烟厂位于印尼爪哇东北部的古都斯,那里属于丘陵地带,炎热多雨,特别适合烟叶生长。

工厂刚开始只有10位工人,有着福建人敢拼、刻苦耐劳精神的黄维源与工人一起吃住,努力打拼。黄维源想起在1880年前后起源于当地的丁香烟。丁香烟是一种由古都斯当地一位名为加姆哈利的研发者所制作,将当地产的烟叶和丁香混合在一起吸食以缓解胸痛,后来被原住民利用,制成卷烟后广受欢迎。黄维源觉得专心推广丁香烟是个好主意,因此专心开发并行销丁香烟,到1950年其香烟销量已在印尼排名第二。没想到,1963年,一场大火,让针记烟厂化为灰烬,看着辛苦创立的事业付之一炬,黄维源大受打击,最终撒手人寰。

父亲离世时,长子黄惠祥24岁、弟弟黄惠忠22岁,从小在烟厂打杂的两个孩子,决心重振父亲辛苦创建的家业。两兄弟花了10年将针记香烟发展为印尼香烟前二大品牌。

1972年,针记香烟开始外销至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现今针记拥有2万多名员工,每年生产的香烟占印尼总量的20%。

虽然烟厂事业顺利,但是先前失火的教训一直萦绕于心,两兄弟了解到单一的发展对企业极为不利,于是他们开始构思将企业朝多角化经营。1970年代中后期,兄弟俩把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到纺织、家电、造纸、房地产、棕榈油等。如今针记集团已发展成为涵盖地产、银行、烟草、通讯、电子、棕榈种植等多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

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黄氏兄弟最成功的收购案例,就是印尼第三大的中亚银行。2002年,他们买下印尼中亚银行10%的股份,并通过不断增持成为该银行最大的股东,两兄弟从银行所获得的利润,是助他俩登上印度首富之位的最大原因。

黄氏兄弟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尤其是靠双手打拼的创业家,更让人十分敬佩。而他们的家族后代也相当争气,并没有散尽家财,他们传承先人的精神理念,持续扩张着商业帝国。

⑵ 2021印尼富豪榜华裔企业家过半,闽粤居多,晋江籍二兄弟霸榜


东南亚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国家之一,每个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与遗产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观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 历史 原因,不可思议的是,华人在印尼多从商,华人经济是印尼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华人企业家,可见印尼华商之份量及影响力。



闽粤籍华商富豪最多,晋江籍二兄弟霸榜

黄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门槛是11亿美元,其中,祖籍晋江的印尼闽商黄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亿美元身家为印尼首富,紧随其后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长黄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财富为197亿美元。、


黄惠祥、黄惠忠从父亲手上继承丁香烟生产企业针记集团(Djarum),不过,相对于烟草,印尼首富黄氏二兄弟最大的资产是银行业,家族旗下的中亚银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银行,该集团有两家银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经营,是海外华商的一大经营特色,黄惠祥、黄惠忠兄弟还经营房地产、酒店及购物中心等多元产业,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亚(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亿美元,他持有在泰国曼谷上市石化企业Indorama Ventures相当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云鹏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胶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团董事长彭云鹏(Prajogo Pangestu),与普拉卡什·洛希亚在印尼富豪榜并列第3,也是65亿美元身家。


彭云鹏,祖籍中国广东省陆河县东坑镇小郑村,他的父亲彭瑞出身穷苦农家,早年漂洋过海南下印尼谋生,先是在橡胶园做割胶工,也做过裁缝。


上世纪60年代初,仅初中毕业的彭云鹏来到雅加达,在印尼木业巨子黄双安旗下材源帝集团工作,1977年自主创业,开办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这家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及出口商。


彭云鹏及夫人张明联,1993年曾回故乡陆河东坑镇福新村小郑自然村探亲谒祖,去年他捐出百万美元支持中国抗疫。彭云鹏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也是多元化综合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胶合板、造纸外,在银行业、酒店及房地产投资等亦有建树。


印尼CT集团创始人兼理事长凯鲁•丹绒(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亿美元。


翁俊民(左)与儿子翁大川及外孙陈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岁的国信集团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亿美元。获马来西亚苏丹颁赐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总统的华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现任印尼国信集团董事局主席、印尼国信银行主席、印尼华文报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及印尼翁俊民基金会创办人等职务,也被被誉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于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华人,祖籍福建福清,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美国San Francisco, Golden Gate大学。1988年,他从经营 汽车 销售公司起步,创业失败后转向服装制造业,后又进入金融业。国信银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达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购的印度尼西亚最大中文日报《国际日报》之主要股东,也是印度尼西亚《福布斯》杂志股东。此外,翁俊民旗下产业涵盖金融、医疗、零售、地产和媒体等多个领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漆林村,他的父亲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谋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钱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与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别为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吴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吴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于1991年与“糖王”郭鹤年之侄子郭孔丰联合创办“丰益国际”,是世界五大粮商中唯一的华侨企业,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吴笙福现为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联席首席运营官。


61岁的吴笙福,现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晋江市磁灶镇三吴村。在印尼棕榈产业,吴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学毕业后就跨入这个行业。


排名第10的71岁郭桂和(Djoko Susanto),是印尼超市巨子,上榜身家17亿美元。他1950年出生于雅加达,祖籍广东大埔县大麻镇,他是客家人,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印尼第二代华裔企业家。


爱发连锁超市老板郭桂和


郭桂和的父亲郭孟铎(1903-1989)与母亲黄说娘(1914-1979),都是原籍广东大埔客家人,上世纪30年代乘帆船南渡印尼,在椰城结婚成家,后定居于北多瑶一带,靠经营杂货店为生。


郭孟铎育了5子5女,郭桂和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小名“阿桂”。上世纪70年代,郭桂和经营家族的”幸福源泉“杂货店时,一直在思考如何扩大生意,后来他发现香烟市场的潜力,获得了雅加达多家代理商的信任与支持,特别是印度尼西亚 历史 最悠久的丁香烟制造商——林天宝家族的三宝麟公司。三宝麟是超过百年 历史 的烟草公司,也是富过三代的顶级豪门。


靠烟草批发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有“烟神”之誉,后来他又深耕连锁零售业,家族旗下拥有1200多家的连锁超市,又成了印尼零售业巨子。


郭桂和的Alfamart(爱发)便利超市,不仅开设在印尼各大城市,也触及穷乡僻壤。


目前,郭桂和、陈丽珍夫妇,有5个子女,均事业有成。上世纪80年代,在妻子陈丽珍的支持下,郭桂和又发展了“慈育”教育机构,这家私营教育机构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有,兴办教育,也是他为弥补自己早年失学之遗憾,让更多人有读书的机会。


印尼“钱王”、力宝集团创办人李文正


上榜的22位印尼富豪里,年岁最大的92岁的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林联兴),林联兴又名“林谋禄”,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任印尼华裔总会名誉主席、印尼林氏宗亲会永久名誉主席团第一主席、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上榜身家为11亿美元。


年龄第二大的富豪是印尼“钱王”、力宝集团创办人、现年92岁的李文正(Mochtar Riady)及家族,他与翁俊民翁婿二人同榜,也是一篇佳话。


李文正,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新店村,莆田古称兴化,他的祖地家门口,就是兴化湾。兴化湾与福清湾毗邻,福清籍的翁俊民成了莆田籍李文正的爱婿,也有地缘关系。


事实上,李文正与另一个福清人、前印尼首富林绍良二人关系情同手足,携手共建中央亚细亚银行,还一起合作创办力宝集团。


李文正,1929年5月出生于东爪哇离省会泗水以南80公里的玛琅镇,他的父亲李亚美与母亲施碧兰早年从江口过番南下,移居印尼东爪哇,在东爪哇的玛琅开办一家经营蜡染的印尼花裙及日用品杂货店。李亚美有2子3女,李文正排行老三。


二战时期,李文正曾回国,就读于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注:今“东南大学”)哲学系,后来他辗转香港重返东爪哇,在李嘉业、李王十二妹夫妻开办的商店做事。获得李家赏识的李文正,1956年他与李嘉业、李王十二妹夫妇的爱女李丽梅结婚。


婚后,李文正夫妻到雅加达谋生,先是与人合开小商店,后和人合办“东方三人”公司,创办“和平航运”,十年下来,他积蓄不多。跨入银行业,也是偶尔之为。


李文正,被誉为擅长医治银行的“印尼钱王”。


1960年,因运营不佳濒临倒闭的印尼基麦克默朗银行的经理皮拉马·沙里来登门拜访,请求李文正投资20万美元,拯救这家银行。李文正开始有些愕然,可他又瞬间转念,朝思暮想的银行家梦想不是来了吗?于是,李文正认购了这家银行20%的股权,并任职董事;他那笔20万美元投资,多是从关系好的福建老乡们筹借而来的,日后这家银行起死回生。


新加坡金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和


身家14亿美元的新加坡金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和,曾多次问鼎印尼首富,也是莆田籍,与李文正同样是江口人,祖籍福建莆田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


陈江和,1949年生于印尼,1937年他的父亲陈金荣下南洋谋生。陈江和17岁时,父亲陈金荣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他被迫辍学,子承父业的他,雇用三名员工,为印尼石油公司供应机车的零部件。靠承包石油工程起家,到他26岁时,已赚到了一千万美元。


陈江和所创办的新加坡金鹰集团,是一家集林浆纸、农产品工业、特种溶解木浆与纤维素纤维以及能源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180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有员工6万余人。上世纪90年代后,他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热心公益慈善的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于1981年创设了“陈江和基金会”。目前,金鹰集团旗下有八大公司,即亚太资源集团、亚太森博集团、亚洲种植集团、顶峰集团、巴丝集团、Asia Pacific Rayon(APR)、以及太平洋油气有限公司。


陈江和与夫人黄瑞娥有四个孩子,为历练二代接班人,他曾让二女儿到柬埔寨做义工,将小儿子陈建升派到偏远小镇做事。家风家训,是指引家族前行的指路明灯,陈江和亲自订立“陈府家训”,第一条是“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


陈江和说: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好好教导他;如果没有好好教导他,不是真正爱;如果教导的方式不正确或教导错误,也不能算成功。


印尼梅地亚集团(CCM)创始人兼总裁傅志宽(左2)


籍贯广东梅县的印尼梅地亚集团(CCM)创始人兼总裁傅志宽(Murdaya Poo),上榜身家为12亿美元。


80岁的傅志宽家族,多元化经营,CCM集团是中国西电在印尼的合作伙伴。


有必要提及,2014年3月,印尼前总统苏希洛曾发布总统第12号决定书,宣布撤销1967年内阁主席团传阅文件,正式废除官方用词“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采用Tionghoa(中华)一词作为华人的称谓,同时将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雅加达邮报》后来有文章称,这次称谓的变化与印尼华人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无关系,此外,是前任印尼华裔总会主席、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的创办人汪友山和前国会议员傅志宽持续的游说,最终说服了苏希洛总统废止使用“支那”。


记住这位梅县籍华裔企业家——傅志宽!印尼华人百年沧桑,历经磨难。从Cina(支那)到Tionghoa(中华),这一称谓的变化,标志着华人作为一个印尼重要族群,向获取应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 社会 地位又迈出了具有重要性的一步。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最后二位的印尼富豪,也是华裔企业家,分别是刘德光(Low Tuck Kwong)和陈明立(Hary Tanoesoedibjo),也是华人圈非祖籍闽、粤二地的华人富豪,上榜身家均为11亿美元。


刘德光出生于新加坡,后入籍印度尼西亚,是有名的“煤老板”。而55岁的陈明立,是印尼有名的“媒老板”,是印尼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公司Global Mediacom总裁,旗下MNC电视集团囊括多家知名的电视台和有影响力的报纸,系印尼传媒业巨头之一。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富豪多?

力宝集团创始人、前印尼大学董事会主席李文正博士(右)


到2015年底《李文正自传》出版前,时年86年的力宝集团创始人李文正,全家四世同堂共96 口人。他在“自序”写道:“ 我生于1929 年。从有记忆力开始,我所经历的就是战争,就是逃难,就是灾难,就是死亡与贫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颠簸,充满变数,前途总是渺茫莫测。


在自传里,李文正分享了他一生的奋斗史,他说:力宝集团是随着印尼共和国的经济与政治的成长而成长的,可以说是与印尼共和国共患难、同成长。几十年来,同样也经历了大风大浪,勤俭苦斗才有今天的力宝。


李文正说:我的大学时代是在中国度过的。1950年,我回到印尼,1949年12月底印尼的独立被认可,1950年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印尼的独立发展同我个人事业的起步时期刚好吻合。他意味深长地写道:“ 我事业中的每一个成功与失败实际上是印尼 社会 不同时代的缩影和写照。时而,我走在时代的最前头;时而,我被卷入时代的大浪之中。


如印尼华商巨子李文正说的,华人在印尼的 历史 ,其实也是印尼近现代史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绝大多数人成为印尼公民,华人经济实质上也由华侨经济演化为印尼人经济,不过,即便是现在,印尼华商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印尼首富黄惠忠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富豪多?


进入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印尼富豪,共计22位,有12位华人,超过一半人数。其中,除了刘德光、陈明立是其他省籍外,上榜的福建籍印尼华人富豪共计7位,分别是:印尼首富黄惠忠及胞兄黄惠祥,祖籍福建晋江;翁俊民,祖籍福建福清;吴笙福,祖籍福建晋江;李文正,祖籍福建莆田;陈江和,祖籍福建莆田;以及林联兴,祖籍福建福清。


广东籍印尼华人富豪有3位上榜,分别是:彭云鹏,祖籍广东陆河;郭桂和,祖籍广东大浦;傅志宽,祖籍广东梅县。


印尼是东南亚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估算有1000万人之多。印尼建立共和国初期,对华侨入籍是采取宽容政策的,实施以出生地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当年,印尼首都是日惹,也正因如此,多数华人集中于爪哇一带。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印尼国内排华情绪喧嚣尘上,出生地主义被血统主义替代,华侨归化入籍受限,这段时间,不少印尼华侨被迫移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有的回到祖国。


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外交关系(注:1967年两国断交),印尼在民主化进程中,华人地位也得以恢复,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生存状况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印尼富豪榜上有过半华人,也是印尼华人在经济上拼搏与努力成就的最好展现。


印尼泗水


福建、广东两省人在印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富豪?首先是人口基数,印尼华人福建人居多,其次是广东人。目前,印尼三大城市里,分别是首都雅加达、泗水、棉兰。第二大城市泗水,约有400余万人,其中有100余万是华人,且78%经济为华人所掌握。


而泗水华人中,约60%是福建闽南人,约30%是客家人,其他汉族民系的华人占一成。客家人移居印尼具有悠久的 历史 ,且多数是广东人,据《广东省华侨志》,在唐朝时就有客家人移居印度尼西亚。目前,海外客家人祖籍地,以梅县、海南、潮州等地居多。


再者,福建人高居印尼富豪榜之首,也是财富金字塔构造之使然,在近现代一百多年里,华人各大群体在向东南亚迁移时,也带着浓烈的籍贯文化,而财富的分布与集聚是 历史 记忆和 社会 现状的一种糅合。这一百多年以来,随着几次移民潮,福建人、客家人、广府人等群体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规模及影响力也一直在变化中。


现如今,广东潮汕人在泰国经济包括华人圈里的地位,无人可撼动;同样,在新马及印尼、菲律宾,福建人又占据了优势。像菲律宾富豪榜,福建晋江籍老板也是霸榜的。


身处异国他乡,对于多数华人企业来说,即便全球化时代,基于血缘、地缘、亲缘,也包括原乡文化的文缘而构造起来的商业网络依旧是存在的,这使得他们可以借助“抱团”力量和优势,获得更多竞争实力的筹码。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⑶ 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在印尼,华人到底有多富

根据印尼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华人在印尼的总数突破千万人口,成为印尼的第三大民族,而根据印尼公布资料显示,其中近三百万的华人掌握着印尼一半以上的财富,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财富,印尼华人为印尼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印尼华人掌握印尼一半以上的财富,为当地带来大量资源。

印尼华人这个群体,主要来自于福建与广东,福建籍印尼华人主要在经营土特产、金银首饰、超市等行业,广东籍主要经营五金、成衣、家具厂等产业,也有其它户籍的印尼华人在此经商,为印尼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流动。由于大多经商产业发展 历史 悠久,经过长期的经营和技术积累,最后都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产业,在印尼的商业领域,大型企业的老板基本都是华人,印尼的四大富有家族也都是华人。

华人大多都会主动开拓海外市场,专门培养一批对外交流的技术人才,国外企业通过印尼华人“搭桥”成功进入印尼市场,在国外企业经营获利的同时,随着国外企业流入的大量资源与先进技术促进了印尼经济的飞速发展。


印尼华人家族成员分布世界各地

印尼华人曾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历史 上各种种族危机与排华暴乱等造成印尼华人长期移民,跨国化移民造成印尼华人家族出现成员混血的情况。特别是在富有的家族中,印尼华人的国际化特色更为明显,一个家族中的成员来自多国籍、跨文化、操持多种语言已经成为常态。


印尼华人依旧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

印尼华人虽然大多在印尼经商,却大部分移民新加坡居住,在不同国家之间游走,印尼华人骨子里仍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

印尼华人在当地经济地位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中国人喜欢抱团的意识在此刻也体现出来,印尼华人的群体意识十分强烈。在除夕夜几个印尼华人家族一起度过,共同庆祝春节的来临,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可与重视,也是印尼华人在商业上进行友好联系的一大方式。


除此之外,拥有巨大财富的印尼华人也有着“炫富”的习惯,穿自家的品牌衣服、进出自家大型产业,无一不在彰显着自己是贵重物品的所有者。

⑷ 华人目前在印尼的社会地位如何印尼华人凭什么富可敌国

在印度尼西亚,华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多万,是世界上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何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华人思量最多的国家?究其历史,在西方殖民者势力大规模入侵之前,印尼的华人就已经过万。印尼被荷兰殖民以后,为了掠夺当地资源而招雇了大量的华人劳工,这些华人便在印尼扎根。

3、华人勤奋,并且善于经营。从东南亚富豪的发家史来看,有不少系家族产业代代传承。后来有些富豪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在给予的特殊经营权下,开启商业垄断之路,短时间完成了阶层的飞跃,而后再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越做越大。

⑸ 从“猪仔”到“主宰”,进击的东南亚华人


2020年9月,金龙鱼被批准在创业板上市。


人们猛然发现,我们做饭用的这桶油, 年营收竟然是妖股茅台的2倍。


更让人惊讶的是,金龙鱼的老板郭鹤年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而且 他已经连续20年稳居马来西亚首富。


一个华裔,怎么就成了马来西亚首富,还连续坐了20年?


仔细挖下去,你会感到更加震惊,因为根据福布斯2019的评选, 马来西亚前50的富豪中,有37位是华人,而前10的富豪中,有9位是华人



马来西亚并不是个例,在整个东盟五国中,除了新加坡外,几乎都是这种情况:


福布斯2019菲律宾前10大富豪中, 华人占了8席;


泰国10大富豪中, 有6位是华人


2019印度尼西亚前10大富豪中, 有7位都是华人;


这些并不是个例,在某种程度上,华人几乎控制着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根据维基网络的数据:


在印尼,3%的华人掌握了印尼70%的财富;


在泰国,5%的华人掌握了泰国70%的财富;


在马来西亚,25%的华人掌握了马来西亚70%的财富;


他们的产业遍布各行各业,甚至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华人会移民东南亚?为什么占据总人口比例并不大的他们能占据这么大的财富比例?华人凭什么?


01


全世界有23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3个,不到6%;


人口超过3300万的国家和地区,只有41个,不到18%。


而3348万,是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总数。


没错,这是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及他们的后代总数。


移民,听起来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


但对东南亚的大部分移民来说,并非如此。


如今,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词: 下南洋。



南洋,早期的定义比较精细,现在主要指东盟十国为主的东南亚广大区域。


下南洋指的便是中国人到东南亚打工、经商,乃至迁徙到东南亚等。


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便是“契约华工”,也就是“卖猪仔”。


说来,这是一段无比辛酸的 历史 。


1840年后,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条约规定,列强可以贩运华工出洋。



于是,很多人成为了“契约华工”。也就是说,他们用出国后的工资作抵押,换取出国费用。


然而,彼时奴隶制相继废除,东南亚的种植园和锡矿需要大量工人,这些自愿出国的工人根本不够。 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掳掠和拐卖华工到东南亚。


这些被卖身的华工,日子惨极了。



他们要面临着自然的危险。


有人在橡胶园里割橡胶,日代丛林里,出没着老虎、蝎子等有巨大威胁性的动物。



但更大的威胁,来自于人,也来自于他们不被当做“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个说出来极度难听的词: 猪仔。


一个叫刘亚平的华工曾被卖身到烟草种植园,他这样描述在那里的生活:



短短几百字,道尽了日复一日的艰辛,这就是东南亚“契约华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不能迟到早退,一旦发生便会被工头打骂;


他们工作的时候不能穿衣服,只能围一条浴巾遮羞;


他们每天要冲凉,有人用硫磺水冲凉后会感冒。一旦生病,没有人帮忙医治,种植园主矿主只会看着他们死去。


因为在这里,死掉一个,有十个来;死掉十个,便会再来一百个。


真正的命如草芥。



他们活在这里,唯一的盼望就是早点还完契约里的钱,为自己赎身。


但大部分时候,这是个奢望。


因为那里的薪资实在太过微薄,有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而在这种最绝望的环境下,一些人沾染上了恶习,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不嫖不赌,饭碗跳舞 (不给饭吃)。


把微薄的薪资花在这些恶习上,还款就不可能。


绝大部分人的生命,就这样在种植园、锡矿里因为劳累、疾病而终结。


据1902年清政府的文件,在东南亚的华人已经达到400万。


他们有早期自己下南洋的中国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卖猪仔”。


这是早期“华工”的艰苦生活。


02


19世纪70年代,一位旅居新加坡的英国人,留下来这样的日记:


大约在大清早四点半钟,皎洁的月光还在照耀着,当我沿路行走时,我很惊奇地看到,一个华人在路边,在他那一小块马铃薯地里,用锹子猛力地挖着;


不久,又看到一个华人凭着月光,用锹子翻土做垄。



听起来很辛苦,但这已经是那些在种植园、锡矿上日复一日用生命劳作的华工中的幸运儿。


因为他们坚持到了为自己赎身,而今虽辛苦,却是自由的,是在为自己工作。



其实也不止是他们,中国前往东南亚的大规模移民,有三波。


不同于“卖猪仔”的契约华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出国。


早在17世纪初,“契约华工之前”,尚处于明朝的中国,已经开始了第一波东南亚移民。那时,欧洲的殖民者四处征讨,征服了一个又一个东南亚国家。



他们带去了严苛的殖民,也带去了繁荣的商贸。


春江水暖鸭先知,离东南亚最近的南方人看到了这一切,纷纷乘船前往东南亚淘金。


而继“契约华工”之后,20世纪初,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中国积贫积弱,而被西方殖民300年的东南亚却尝到了一点工业革命的果实,电力、铁路、港口、制造业...东南亚比中国富。


不同于先辈的被迫,无数年轻人开始带着淘金梦前往东南亚。


曾经,他们做苦力、采矿、在种植园里干活。


而今,他们在这里用中国人的精明和勤劳,开启了不同于那些华工的生活模式。


他们带来了中国人的手艺, 在这里做木工、理发师、金银匠;


也有人做种植园主,以及贩货郎。



他们走街串巷,很多客户像他们一样,也并没有钱。


华人的智慧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彼时的东南亚,“仙”是最小的货币单位,但是在他们这里可以买半仙;一盒香烟你买不起,没关系,可以只买一根;你实在没钱,还可以赊账,反正下次还来。


就这样,许多人从做苦力脱身,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店主。


他们穿梭于十里八乡,街头巷尾,构建了东南亚一个又一个国家早期的商贸形态。


在没有被殖民的国家里,比如泰国,对华人的接受度极高,他们和当地人结婚生子,迅速融入了当地。


而在一些殖民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他们则被迫成为了殖民者和当地土着之间的中间商, 这个身份在一定阶段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同时却还有往后日子里的一场场灾难。


19世纪后半叶,荷兰开始在印尼推行新的殖民政策,废除强迫种植制,发展私营企业,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部分华人开始如前所述那样经营小商品,他们穿梭于印尼各地,收购原住民种的土产品卖给荷兰人,让他们运到欧洲去卖;又把从荷兰和欧洲进口的其他工业品,卖给印尼的土着。



靠着这样的勤奋、节俭、精明...许多华人从中赚了钱。


然而,这一切,印尼的荷兰殖民者都看在眼里。


作为殖民者,荷兰并不想和他们统治下的当地居民“硬碰硬”,他们乐于看到华人成为这个“中间商”。


为此,他们甚至专门打压当地土着,强迫他们从事种植业,让华人从事商贸。这让不少华人跟着荷兰人富了起来,而当地居民则日益贫困。


荷兰统治下的当地土着,自然十分痛恨殖民者。


可在转移矛盾上面,荷兰人有办法。


他们决定“分而治之”,实行税收承包制,通过竞标,让华人去收税,从当地人身上榨取利润,从而把当地土着对统治者的憎恨,转移到华人身上。


荷兰人把当地人分成了三个等级:欧洲人、华人、土着。


明明最富有的是荷兰人,剥削当地人的也是荷兰人,然而在这样的境况下,华人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替罪羊,当地人发泄怒火的焦点。


在很长时间里,印度尼西亚都是东南亚最排华的国家之一。因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次又一次挑起这样的矛盾。当然,这是后话。


就这样, 历史 的车轮滚滚而下,曾经在锡矿、种植园卖命的华人们,总算翻身,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店主。



此时,距离成为巨富,还有些许遥远,但曙光已经初显。


03


一群漂洋过海的华人,也许未曾想过控制哪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小富即安绝不可能是他们的终点。


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或者无法忍受家乡的贫困,毅然决然割舍下那片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只为寻求新的生机;


他们或者被从家乡贩卖、掳掠到这片土地,干过这世间最艰辛的工作,忍受过最非人的待遇,然后从那里死里逃生;


他们时不时就要被当地人仇视,被殖民者防范,甚至屠杀...


他们必须付出一切努力,来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份保障。


就是靠着这份劲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当地白手起家。


他们从零开始,从贩货郎开始,有了一间小小的店铺;


然后从一间小小的店铺开始经营,日后成为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商业巨贾。


用很多人可能略显夸张的话来说:控制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命脉,并且成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穿针引线的人。


比如菲律宾首富、SM集团创始人施至成。



1924年,施至成出生在福建晋江龙湖镇一个叫洪溪的村庄。12岁那年,也就是中国战乱的那些年代,他跟着父亲去了菲律宾马尼拉。


他们一家人在那里开了个小杂货店,卖一些日用品:肥皂、大米、沙丁鱼等。


从那时开始,施至成就跟着爸爸卖货,但他还是想上学,爸爸答应了。


12岁的施至成不会讲英语,也不会说本地语言 ,他不得不再次从一年级上起。为了给爸爸省钱, 他买最便宜的纸、用二手教材


四年级时,施至成每门课都考90分以上,还和老师申请跳级成功。


只可惜,二战临近结束时, 他们家的杂货店一家毁于一场大火,其他的杂货店被洗劫,一夜间一无所有,父亲几欲回国。


但施至成决定留下来,他最初从美国贩卖鞋子到菲律宾,渐渐地开了一家鞋店,品类从鞋子扩张到衣服和其他纺织品。


1958年,这家店取名ShoeMart;14年后,鞋店升级成了百货商场;又过了2年,施至成进军房地产;



又2年后,为了给商场的供货商提供金融服务,他买下了一家银行。后来,这家银行成为了菲律宾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菲律宾金融银行。


施至成的产业遍及各行各业, 2008年,84岁的施至成荣登菲律宾首富宝座,此后便稳居首富。


直至2019年,施至成去世。这一年的首富宝座终于易主,因为施至成的产业分给了各个儿女,但他们却牢牢霸占着菲律宾富豪榜的第八、第九、第十。



不同于施至成,如今印尼富豪榜上的第一二位黄惠忠、黄惠祥被认为是富二代。


他们的家族企业是针记集团,是印尼最大的企业之一。


但其实,这个企业也是他们的父亲黄维源从零开始创办的。


黄维源研发出了一种具有缓解疼痛功能的丁香烟,在印尼市场广受欢迎。1950年,丁香烟在印尼的销量已经排名第二。


但可惜,十多年后,烟厂毁于一场大火,黄维源也离开人世。


悲痛的黄家两兄弟在废墟中建立起了如今的新针记集团。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同样是富二代,他就是金龙鱼的幕后老板。



但他的父亲也是福建人,是第一代马来西亚移民。初到马来西亚谋生时,他从最普通的店员做起,一路开咖啡馆、办公司、做米粮和糖的生意。


父亲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法院要求公司必须清盘。 他和七位兄弟姐妹平分了财产,扣除一切费用,他拿到了150万元。


后来,他们成立了家族企业郭氏兄弟(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从经营米粮生意开始,郭鹤年一路成为了“亚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的老板、香港传媒大亨、嘉里物流的老板, 并蝉联马来西亚首富20多年。


大家可能会发现,在一代倒下后,许多二代都在废墟上重建了基业,并守业至今。


这当然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加倍努力的结果, 但很大程度上,也许要归功于教育。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写过:“在印尼的华人社区里,不过走到哪,中国人都对知识的获取保持着一种敬畏,尽管早期那些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


在马来西亚,1960年代, 华人数量占人口总数也不过35%,但华裔学生在工程专业拿到的文凭数量竟然以100:1超过了马来西亚学生。


很多华人创业致富后,把孩子送到世界各地去学习。



即使是没上几年学的施至成,在白手起家把生意做起来后,还跑到马尼拉的远东大学学习一个商业相关的专业。


当然,最后因为生意太忙,只上了2年就退学了。


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 华人以极少数的人口,占据着东南亚国家巨额的财富比例,他们的产业遍布各个领域:


小到民生,面粉、粮油;大到国家的关键性产业,工业、金融、银行业等等。


东南亚各地,都上演着诸如此类的华人史诗。


他们富甲一方,霸占了各国的富豪榜,也为推动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当初背井离乡的他们,也许不会想到,日后他们还会回归故土,成为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穿针引线的人。


04


40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东南亚富豪们资金的回归,打开了一扇大门。


彼时,刚刚经历十年动乱、贫困、走 社会 主义的中国,不被很多人看好,吸引资金困难重重。


但东南亚的华人们,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


郭鹤年砸下5.3亿美元,在彼时荒凉的“大北窑”,建起了北京的CBD国贸;



三林集团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金光集团投资20亿港元;正大是第一个来中国投资的东南亚华人企业,也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东南亚华商。 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很难说他们是顾念血脉,亦或是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又或是投资可能带来的利益,但总之在中国急需资金的那个年代,他们的钱来了。


在那个年代,中国共引进了307亿美元外资,其中有70%是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投资的。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何春霖曾经感慨地说: 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外籍华人是投资中国大陆的先驱,是联系中国与外国经贸关系的“红娘”。


而40年后的今天,昨天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 今年东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没有人能忽略那些曾经背井离乡的东南亚华人,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是真正穿针引线的人。


但还有一些华人,他们回来的身份,甚至都不是“华人”,而是“华侨”。


有人可能不知道“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华人是已经加入别国国籍的有中国血统的人, 而华侨虽然生活在国外,但仍然是中国国籍。

比如印尼富豪林文镜, 他从始至终保持着中国国籍,为此还放弃了加入印度尼西亚内阁的机会。


但要说爱国华侨之首,当属陈嘉庚。


他不在任何一个富豪榜上,但绝对可以排到爱国华侨榜前列。


他出生在福建厦门集美区。1891年,17岁的他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开的米店工作。



此后,他一路做菠萝种植、橡胶种植加工、米业、航运业等等。


但他一生赚的钱,几乎全花在了中国。


1910年,36岁的他就开始支援辛亥革命和福建省财政;


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带领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等组织。短短3年多,这个组织为中国筹了4亿多元;


打仗的时候,寒衣、药品、卡车,前线缺什么,他就送什么。他甚至专门投资建立了药厂,直供前线。


但他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许是教育。


早在1894年, 20岁的他就把父亲给他成亲和家用的2000银元省下来,创办了“惕斋学塾”。


后来,清朝统治被推翻。1912年,他又回到家乡集美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等等。这些学校共同组成了集美学村。



他创办和资助的学校有足足118所,最出名的是厦门大学。


1921年,他亲自选址,并拿出400万元筹建厦门大学,此后仍然不停地为学校提供经费。


与此同时,他的公司不断地遇到危机,1926年,橡胶价格暴跌,1929年经济危机,陈嘉庚的公司几乎面临破产。但他仍然在为这些学校提供经费,没有钱他就去变卖产业。


1932年, 一家外国大企业找到陈嘉庚,说愿意帮他拯救公司,条件是他停止资助厦大、集美等学校。


陈嘉庚拒绝了。


他说: 宁使企业收盘(倒闭),绝不停办学校。


厦门大学


1934年,陈嘉庚算过一笔账,他做实业30年,减去亏损,净盈利1320万元,但他创办厦大、集美等学校却花了1300万元。


20万元,这是这个富翁全家人30年的总花费。


去世时,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


像陈嘉庚这样的东南亚华侨还有很多,他们虽为了生活出走,但自始至终心中都装着故土。


他们将星星点点的能量汇聚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和我们一样支撑帮助着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尾声


有人说,人类的 历史 就是一部迁徙流动史。


大约4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最终演化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人类。


此后,自然灾害、战火、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因为种种原因,人类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迁徙到另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


这背后,不过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生存和繁衍。


时至今日,全球的华人华侨大概有4543万, 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足足有3348万,占了全部华人华侨的73.5%。



因为这3348万华人华侨放在整个东南亚,其实并不算显眼,只占总人口的6%。



那些曾背井离乡的东南亚华人们,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永远地留在了东南亚,和当地人结婚生子,融入当地的文化,成了他们所处国家的一分子,再也没有踏上回国这条路。


但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在当地生活工作,以华人华侨的身份时刻关心着中国的发展,他们会回来寻根,会在中国遇到问题的时候施以援手:或资金,或发声。



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即便身处东南亚,却从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把自己挣的钱,全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没有体会过他们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去还原,背井离乡做苦力,没有什么文化的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闯出了今天这片天。


我只希望,留在东南亚的他们,能被所在国温柔以待;


想要回来的他们,我们同样举双手欢迎。

阅读全文

与印尼华人有多少富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芒果什么时候才能出国 浏览:419
汉朝时期的中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618
去越南入境能带多少钱 浏览:972
印尼一方沙子多少钱 浏览:87
印度的瑜伽术怎么来的 浏览:569
英国皇室钱哪里来的 浏览:1000
办中国信用卡多久能审核通过 浏览:39
越南dunk怎么辨别真假 浏览:533
意大利语gratis是什么意思 浏览:518
印度政府为什么治理贫民窟 浏览:932
中国同印度交界是哪个省 浏览:471
印度疫情怎么传入广州 浏览:208
印尼炒饭英文怎么说 浏览:988
去越南贩牛到中山需要多少关税 浏览:228
蚌端口市中国印总共多少户 浏览:948
印尼野生白花胶是什么鱼 浏览:164
申洲为什么要选择越南 浏览:329
印尼虎是什么科 浏览:315
当下的印度应该怎么做 浏览:625
越南人说中国话是什么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