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语是不是梵文我想知道
印尼是千岛之国,在群岛之中居住了众多的民族,每一族群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因为岛屿的分散,古时的印尼并没有统一的语言。到13世纪末,强大的“麻喏巴歇MAJAPAHIT”王朝时,印尼的版图大到包括现在的马来半岛在内。各岛屿间长期的交往,渐渐通用了以古“马来由MELAYU”语为主的语言,后来阿拉伯人东来,伊斯兰教传入,至到受荷英殖民统治后,才在通用的古马来由语的基础上,制定和统一了语言,及以拉丁字母书写的文字,那便是现今的印尼语。
在哥伦布还未“发现”新大陆之前,甚至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很久很久,印尼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的大部份王国,是受古印度的影响而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的。早在西元5世纪初,东晋时着名僧人法显(约西元337-422年),天竺求法海路回程时,就到过当时的信仰佛教的爪哇“耶婆提国”。公元8至9世纪建于中爪哇的“Borobur婆罗浮屠”佛塔群,和Bali人至今乃信仰印度教,就是很好的证明。
印尼语言中,掺杂了很多的“外来语”,其中包括印度的古梵语,中国的闽南语,和后来的卜、西、荷、英等西方语以及阿拉伯语,显示了印尼历史上,很早就跟外国有交往。但影响印尼语言最早最深的外来语言,是印度人的古梵语和中国人的闽南语系。早在明朝,中国人就称印尼语为“满刺加国语”。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人是迟至16世纪以后,才相继入侵印尼群岛的。荷兰人于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正式对印尼殖民统治。
印尼语中,有非常多的古梵语,例如guru老师,raja王,guna功用、功德,naga龙,nāma名,deva天神、天,loka天地、世间,marga姓氏、地区、道,mūla根本、开始,rupa形态(色),rasa感觉、味、sama平等,vihara寺院,等等都原自印度古梵语。甚至印尼航空公司Garuda,也是取自梵文,Garuda是佛教“天龙八部”中的“金翅鸟”。另一航空公司Mandala,印尼文指教区、区域等,梵文汉译为“曼陀罗”,意思是坛、道场、真言、佛像等等,亦是俗称的“咒”。印尼老侨生都熟悉印尼的Pancasila“建国五项原则”(信仰神道、民族主义、民主、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此实则原自佛教的Pancashila“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Panca在梵语是“五”。所以,在印尼文中,“五官”是pancaindera,“五胞胎”是pancakembar,“五项全能运动”是pancalomba等等。
⑵ 你听过最好听的女孩子名字是什么
张迈兮。第一次听,觉得是个很奇怪的名字。寓意模糊,也不适合女生。直到读到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瞬间觉得极美极美。再说一个吧,我小学最好的朋友之一,名字叫萧林下。没听她解释她名字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不算好的名字,因为名中带“下”,寓意不佳。直到后来才知道她的名字出自《世说新语》,称赞的是谢道韫“林下之风”《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萧萧肃肃,林下之风。清净幽朗,姿容秀绝。
⑶ 印尼华人人口最多的20大姓氏
陈、林、胡、周、王、李、吴、蔡、郑、张、刘、赵、孙、冯、魏、蒋、杨、沈、何、吕。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得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华人人口最多的20大姓氏从高到低依次为:陈、林、胡、周、王、李、吴、蔡、郑、张、刘、赵、孙、冯、魏、蒋、杨、沈、何、吕。
印尼华人是居住于印度尼西亚的华族,且大多来自于中国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广东。
⑷ 印尼人的姓和名如何区分
在印尼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有姓,很多人的名即为其全名.苏门答腊岛的巴塔克人,马六甲群岛,弗洛勒斯岛等的居民则是以氏族名作为姓.爪哇岛的爪哇人和巽他人等多数只有名,仅有贵族才有姓.而伊斯兰教徒的马来人,亚齐人,爪哇人,巽他人等会用阿拉伯的方式,将父名置于名字之后作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