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为什么不用蚕丝

印尼为什么不用蚕丝

发布时间:2024-07-11 17:16:18

Ⅰ 西印度群岛的重要产物及地位是什么

翻开世界地图,你准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美洲东部的群岛竟被称之为印度群岛。美洲东部的群岛与太平洋西部的印度相隔万里之遥,两处茫茫不相见,为什么要称之为印度群岛呢?细细查究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哥伦布的“功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地圆说还没有为人类所证实。哥伦布是相信地圆说的航海家,他综合前人的航行经验,认为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到达盛产各种香料和宝石的国家,并以此制订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计划。当时印度的概念包括整个远东,中国座落在印度大陆上,日本是印度洋的一个岛。当哥伦布经过长达70天的航行,多数队员疲惫绝望,濒于瓦解哗变之际,他们从晨曦中望见了一个小岛,并举行了庄严的占领仪式,把那个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此后他又到达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和巴拿马附近。哥伦布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所以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这个历史上的大错误就一直沿袭下来。当欧洲列强企图占据这些地方而殖民时,都以当地的名称来为其殖民贸易公司命名,故都称作印度公司。然而这两地相隔实在是太远了,且风马牛不相及,为了区分,把设在远东的公司命名为东印度公司。把设在美洲的公司,命名为西印度公司。欧洲列强通过这些印度公司,把罪恶的殖民触角伸向远东、美洲乃至整个世界。
英国第一个成立即度公司英国在16世纪,特别是在英王伊丽莎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着的发展,毛纺织业由初期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步过渡到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东部和西南部的诺福克郡的诺里季,林肯郡的波士顿和埃克塞特成了制呢业的中心,英国的呢绒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占居首要地位。与此同时,采矿业、造船业也发展很快,出现一批采煤中心和造船中心。各生产中心输出频繁,国内市场大为发展,伦敦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在对外贸易方面,过去威尼斯和汉萨同盟的外国商人操纵着英国对北方国家和北欧诸国的贸易,到了16世纪全部对外贸易都已由本国商人经营。商人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组织贸易公司,专营海外某一地区的贸易。1554年,莫斯科公司成立、专营范围由俄国扩展到中亚和波斯。继之而起的,有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经营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有1581年成立的勃凡特公司,经营地中海沿岸的贸易;有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专门由非洲输出黄金和向美洲贩运黑奴。英国爵士追克率领海军奉命阻止西班牙船队,当它们向英格兰或爱尔兰前进时,尽量加以截击,并阻止登陆。追克率领船队在卡地兹,击沉和焚毁西班牙船只犯艘,并裹挟走了4艘补给的船只;在卡斯卡斯湾使西班牙损失船只24艘,货物总值172000“达卡”;追克还在海上迫上了西班牙国王本人的一艘东印度船只“圣菲立普”号,截获货物价值114000镑。特别重要的是截获许多记载有关东印度贸易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促使伦敦的商人在后来组成了东印度公司。
英国在都锋王朝统治时期(1485~1603年)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保卫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英国的主要敌人——西班牙进行斗争。西班牙拥有最富饶的殖民地,商业上也是英国最危险的敌手。所以,战胜西班牙是英国资产阶级繁荣的必要条件。
英国人对西班牙无故舰队的胜利,激起了一种在各个领域中大胆进取的精神,鼓励一些船长从事东方海域的贸易航行,并已到达了印度,被称为走向英国商业繁荣的第一个重要措施,是1600年女王伊丽莎白向东印度公司颁发的一张特许状,授予它以15年东方贸易的专利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个考察团团长兰开斯特上尉与亚齐(苏门答腊岛)的苏丹签订了贸易合同。他回来的时候,带来了苏丹呈交伊丽莎白的信和少量的胡椒,考察团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兰开斯特在途中遇到并抢劫了装运有900吨香料的一只葡萄牙货船,这船贵重的货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考察获得成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役在伦敦,由股东全体大会选举出来任期一年的董事长1名和24名董事组成。
为了分享香料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初期的航向主要指向苏门答腊、爪哇和摩鹿加群岛。1608年英国试图在印度建立商馆。由于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东印度公司主要利用经济的手段渗人印度。17世纪期间,东印度公司对大莫卧儿帝国主要采取派遣使节团、送礼、贿赂和帮助的手段,取得了在印度建立商站和经商的权利,以后又取得降低的、统一的关税,最后就完全免税,只是一年一反的要向莫卧儿王朝财库纳贡。英国人为了攫取当地商人的相当高的代价和贿赂,便赋予伊斯兰教商人和印度教商人以在英国旗帜下不支付国内关税进行自主贸易的权利,从而使当地商人集团和高利赁集团争相投进了东印度公司的怀抱内。这些商人集团和高利贷集团后来成为英国奴役印度的帮凶。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免赊各种捐税,在英国商站周围建立起广泛的土着中介人的集团。英国商人便通过他们来剥削广大的小手工业者群众。公司以租用村落来建立商站的简单形式获得最初的土地,然后以漂亮的借口把商站变成堡垒。
1603年,印度莫卧儿皇帝准许英国在苏拉特居留。英国冲破了葡萄牙的阻挠,在苏拉特建立了永久性的商站。随后,英国人在亚格拉、艾哈迈达巴德、布罗奇布罗达建立商馆。1668年英国又获得了孟买。就这样,英国人逐渐掌握了红海诸口岸和波斯贸易的控制权,孟买也成为英国人在西海岸的主要殖民地。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积极将触角向东南沿海和东北部伸展,不久就建立了设防的商馆——圣乔治堡,并使之成为科罗曼德尔海岸英国殖民地的总部,管辖着东北部所有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等殖民地。鉴于莫卧儿王朝的孱弱招致的内忧外患,英国在印度逐渐推行“运用手里的武力来经营一般的商业”。“建立这样一种行政权和军权的体制,并设法取得这样大量的税收以支持这二者……将作为未来任何时候在印度的一个广大、巩固和安全的英国领地的基础”的政策。英国在其武力封锁了孟买和西海岸莫恩儿王朝港口时受挫后,同意归还俘获莫卧儿船只,赔偿15万卢布之后,获得重新从事贸易的执照。1686年,英国和莫卧儿帝国发生战争。莫卧儿帝国击败了英国人的进攻,粉碎了英国海军夺去吉大港的企图,从而进人情和时期。在莫卧儿皇帝和地方政府的允许下建立商馆,并在王公的默许下行使某种特权。根据英国的法律和特许状,东印度公司在其殖民地区,拥有统治该地英国居民的权力;对印度居民则作一个柴明达尔(地方土邦主和部落领袖)行使权力。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掠夺

荷兰人于1602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荷兰转口贸易的发展是和殖民掠夺直接相联系约,东印度公司是个商业联合组织,它从荷兰政府获得了某些行政权力。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它从荷兰政府获得了好望角以东的通商垄断权,并在其殖民领地把奴隶占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强迫固定井保持下来,广泛地利用政权机关凶暴地榨取波征服居民的各种产品。荷兰公司使用一切手段坚决掠夺殖民领地,不让半点出口产物落到竞争者手中。为此它规定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各岛的一切海上交通,只准荷兰船或获得菏兰许可(纳过税的)的当地船只往来。对没有许可证而擅自来到邦达群岛上的帆船船员,一部分给带上镣铐,一部分活活打死。
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权力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信念出发,在印度尼西亚竭力图谋攫取经营重要货物的垄断权,排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和丹麦人,强迫印度尼西亚各岛的土王尊重它的垄断地位。为了便于监督丁香的生产,荷兰东印度公司强令印度尼西亚人在安汶岛上扩大种植丁香的面积,而把安汶岛以外的所有丁香树一律砍倒。班达人未经荷兰人的许可将肉豆蔻卖给了爪哇人、马来人和其他非荷兰人的欧洲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班达岛的15000多名居民几乎杀光,其中有800人被掳往巴达维亚作奴隶,残酷的待遇,繁重的劳动和非人的生活,仅仅6个月内就有176人不幸死去。
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把班达岛上的土地分给荷兰的退伍军人。其他被征服的各岛上,土地也被分配(或卖给)公司职员占有,但公司职员必须承担起把全部产品按严格规定的价格借赁给公司的义务。企图把产品卖给他人者将受到严厉惩处。这种“私人土地”(荷语称一块土地为“北勒克”,拥有这种土地的人称为。“北勒克所有者”),由固定在该土地上的居民或奴隶耕种,因而对奴隶的需要量很大,侵略时俘获的战俘数目不够,于是组织起了专门掠夺邻近岛屿居民的行业,当其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就从非洲等地购买大量的奴隶。但是这些“北勒克所有者”并不把产品卖给东印度公司,而是悄悄地卖给其他欧洲人,从中牟取巨额利润。
更有甚者,荷兰东印度公司还迫使印度尼西亚农民毁掉其休养生息的作物,去种植世界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咖啡,并把全部力量投到咖啡树的培植上面;当咖啡的价格在欧洲市场上跌落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又强迫居民把他们千辛万苦养殖起来的咖啡树通通砍掉,当欧洲市场上的价格又上涨时,他们便又强迫印度尼西亚人种植咖啡树。荷兰人依靠血腥的恐怖手段进行统治,只要印度尼西亚人民有一点反抗的表示,荷兰人就将他们一整岛一整岛的杀光。荷兰人就是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手段垄断了香料贸易,在几乎聚集欧洲各国商人的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中,以惊人的高价出售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香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成为欧洲和东方各国垄断贸易的商品供应者。
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不仅成为对欧洲和东方各国垄断贸易的商品供应者,而且把当地封建主变成自己掠夺印尼农民的代理人,这些封建主也以征税的方法,向农民搜括供出口用的产品。荷兰人在地方封建主所管辖地区内,从最初是签订一批商约来保证荷兰人贸易自由和各种商业特权,随着东印度公司实力的增强,贸易自由就变为只能与荷兰人贸易的义务。自从实行了强迫借贷制度,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东方诸国遭受不断的掠夺,使他们的生产力受到了破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荷兰人仅给封建主保留了司法权和行政权,其他权利都落人他们的手中,荷兰东印度公司变成了真正拥有领土的国家。
攫取殖民地和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血汗,使荷兰东印度公司暴富起来。东印度公司的股息愈益增加,平均每年股息高上18%,据估算从1602年圭1782年,东印度公司总共交给股东利息232200万盾,等于股本的36倍。贸易的发展使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也日益增多。开始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吨位只有800吨,后来增加到1000~1200吨。从荷兰开往印度尼西亚的船只(往返平均约需6个多月),1602~1625年间平均每年10艘,1626~1670年间平均每年22艘,1671~1750年间平均每年29艘,1751~1780年间平均每年26艘。以规模为例,1659年,东印度公司拥有商船51艘,其中荷载1000吨以上的有17艘,一个世纪以后,它拥有1000吨以上的货船已达50余艘。

法国姗姗来迟,也成立了商业公司

法国人很早就表示希望从事东方贸易,但他们在欧洲列强中,却是同其他欧洲公司在东方从事商业竞争的最后一个国家。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重振王权,节约开支,减轻财政负担,减低赋税,招诱流散人口,加之物价稳定,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城市也随之复兴和扩大了。在此基础上,亨利四世采取奖励工商业政策,实行保护关税,禁止羊毛、蚕丝等原料出口,资肋对外贸易商人,法国又重新获得在内战时期失去的地中海东岸、西亚和比利牛斯半岛的商业地位。法国于1664年在印度成立商业公司的同时,还在加拿大成立诺曼底商人公司,在北美圣罗伦斯河下游建立了魁北克城,将殖民的触角伸向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亨利四世被刺后,路易十三继任,但由于年幼,红衣大主教黎世留出任首相,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统治者。黎世留实行重裔主义的经济政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增殖财富,借以巩固专制制度。在法国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对外进行殖民。地贸易和殖民掠夺中,黎世留政府保护新成立的贸易公司,鼓励航海和殖民。法国人在其政府的鼓励下,移人加拿大的人日益增多,有的还占领了西印度群岛中的一部分小岛,并开始侵占非洲的塞内加尔和马达加斯加。
但由于法国东印度公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公司的活动受国王任命的行政长官监督,公司的董事不是由商人充当,而是由宫廷宠臣和显贵充当,就是在公司的流动资金中,也是来自国王赏赐的要比商人认购的股金多得多。这些制度因素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性质和组织,法国东印度公司在财政方面完全依赖政府,因而受到官僚监督和国王官员琐碎监督的束缚,它的殖民企业得不到国家的充分支援,经常感到资金不足。
法国东印度公司问机向东南亚扩张。东南亚的缅甸、柬埔寨和安南等大陆君主国家很少关心欧洲的贸易。十六世纪时这些国家雇佣葡萄牙的亡命冒险之徒当兵,这些雇佣兵企图在下缅甸和柬埔寨篡夺政权,从而引起这些国家的排外情绪。到了17世纪,由于葡萄牙人的海盗行径和荷兰人企图垄断逞罗的对外贸易,使仇外情绪更为增强。荷兰和英国的殖民者先后侵入逼罗。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阿瑜陀那和北大年设立高馆。1618年,英、荷之间在暹罗发生争夺殖民利益的战争。殖民者不仅通过国王掠夺财富,还以武力干涉逞罗内政。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驱逐了葡萄牙在暹罗的势力后,又嫉妒英国在暹罗的势力。当荷兰向国王拍那莱要求垄断暹罗对外贸易道拒绝后,遂派军队封锁湄南河口,迫使暹罗签订承认荷兰垄断兽皮出口贸易、荷侨案件只能由东印度公司审理等条款的不平等条约。为了对付荷兰人,暹罗国王错误地要求法国人帮助。1687年,法国以援助逞罗为借口、派兵1400人来暹,法国军官乘机窃取暹罗军队的指挥权,法国的传教士力劝国王拍那莱改奉天主教,以便操纵暹罗内政。法国窥伺这个国家的勃勃野心,包括企图在曼谷和墨克驻扎法军,激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对,结果导致反法起义,大杀天主教徒,并驱逐欧洲殖民者出境,法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纵观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可以看出,虽然垄断贸易加快了母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公司本身存在的基础。由于东印度公司不允许别的商人直接参予殖民地的市场,从而引起了众多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坚决要求废除或者限制这种殖民地市场的垄断贸易;另一方面,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或印尼所使用的原始积累方法,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把持这些垄断贸易公司的一小撮富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总数不过2000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总数不过500人)的贪得无厌,也使垄断公司濒临破产。法国于1769年丧失了印度领地,法国东印度公司宣告结束,其1725一1769年的亏损高达17000万法朗。荷兰东印度公司到1791年的亏损为9600万盾。英国东印度公司一贯利用提出夸大的报告书的办法来掩盖自己的财政惨况,到18世纪下半叶终于被迫向政府请求借债来弥补亏损。18世纪末,各垄断贸易公司已经到了垂死的阶段,它们的结束己提到历史的日程上来了。

印度历史

全称印度共和国。1947年以前,印度的历史疆域包括现在的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47年以后的历史疆域只包括印度共和国现有的领土。中国史籍《史记·大宛列传》称印度为“身毒”;《后汉书·西域列传》等称其为“天竺”;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始称“印度”。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同中国、缅甸、孟加拉国、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接壤;东南濒孟加拉湾、西南临阿拉伯海。西南隔阿拉伯海与马尔代夫相望,东南隔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对。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亿(1985)。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人、泰卢固人、孟加拉人、马拉特人、泰米尔人、古吉拉特人、坎拿达人、马拉亚拉姆人、奥里亚人、旁遮普人。此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为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首都新德里。
史前印度(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印度河文化和恒河文化时代。
印度的旧石器时代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起,分早、中、晚3期。这一时代居民的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可能已开始驯养家畜,种植大麦。
印度新石器时代约为公元前第 6千纪至前第 4千纪。这一时期的工具有石叶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其中以石叶石器为主。另外,约在公元前第5千纪中期开始出现陶器。器形多为盆、碗和罐。外表有简单的彩色图纹。新石器时期的居民从事畜牧、农业和狩猎,饲养牛、绵羊、山羊,种植大麦、小麦和枣树。
介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哈拉帕文化时代之间有一个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前第 3千纪中叶。主要分布于恒河和贾穆纳河之间地区、旁遮普、拉贾斯坦北部和古吉拉特。工具以石叶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为主。但红铜器经常出现,器形有斧、凿、锤、匕首、镯环、别针、铜条等,只是数量不多。陶器以轮制为主,有双色和多色彩陶。金石并用时期的经济以畜牧和农业为基础,饲养牛、绵羊、山羊,种植大麦、小麦、豆类、葡萄。 史前期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亦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 ~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见印度河流域文明)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 1000~前600年(见吠陀经)。
前吠陀时期主要地区在旁遮普、北方邦西部边缘;后吠陀时期主要地区在恒河上游平原、北方邦西部、拉贾斯坦。前期经济以畜牧为主,无贸易,无城市;后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为次,铁器已普遍使用。前期经典常常提到部落,从未提到部落地区,王位似已世袭,但无专制权;后期出现区域王国迹象。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属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贡奉属于自愿性质。前期宗教为自然力的人格化,祭祀尚无礼仪程式;后期宗教中梵天为最高神□,动物神居重要地位,在祭祀中大量杀牲,婆罗门创造祭祀程式。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印度古代文化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繁荣于公元前6~前2世纪北印度文化称为佛陀时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时期文化。在公元前及公元初,地跨南北之间的文化为萨塔瓦塔纳王朝时期文化。繁荣于公元4~7 世纪的北印度为笈多王朝时期文化及戒日王朝时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于公元前,极南地区国家则较晚。
佛陀时期(公元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公元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印度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在这个时期定型。恒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东部和比哈尔)生产的丰富粮食供应大型国家的财政需要。据佛教文献记载,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萨罗、跋□、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传至难陀王时国力富强,有步兵20万,骑兵6万,战象6千。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军进入旁遮普,望而却步。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孔雀王朝的王权标志着在大国内君主制取代了共和制。孔雀王朝的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孔雀王朝的社会为奴隶社会。其特点是奴隶制不发达,以家内奴隶为主,在生产劳动中没有大量使用奴隶。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萨塔瓦哈纳王国 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时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4世纪初,其根据地在恒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和比哈尔),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其军事力量依靠骑兵。资源依靠印度中部和比哈尔南部的铁矿。对外贸易依靠北印度的丝绸。归顺笈多的小王国中,小部分由笈多国王派遣官员直接治理,大部分由当地酋长间接治理。因此笈多官员少于孔雀王朝,行政机构也比较简单。官员俸禄一部分是现金,另一部分是授地。村镇政权较过去重要。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 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见彩图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戒日王时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见戒日王朝)。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因此,每个国家、每个藩属都不断为扩大财源而发动战争。南印度社会发展较晚,考维里(科弗里)河三角洲的犁耕农业和国家的形成都是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则从1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从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从300~750年。由于政治上四分五裂,第二时期的国家比第一时期增多,商业城市和货币经济都越发衰败。各国都实行授地制。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自从公元前1世纪初,佛教通过西域开始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同印度、西域之间的交通日益发展,东来西去的僧人日益增多。从东汉至隋唐时期(25~907),东来的僧人72人,就国籍讲,后汉三国时以安息、月氏、康居人为多;西晋时以龟兹、□宾人为多; 南北朝时期西域诸国与印度人各半;隋唐时则印度人占优势。中国从3世纪后半期开始有西行求法的僧人,盛于 5世纪和7世纪。从三国末年至唐中叶500年间,先后西行的僧人169人。从印度学成回国的僧人中,最着名的为东晋的法显(约337~约422)、唐代的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法显的《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或《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行求法高僧传》成为研究古代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古代社会的终结 公元3世纪,瓦尔纳制度发展到最高峰,盛极而衰。3、4世纪,不同瓦尔纳的人互通婚姻,瓦尔纳制面临崩溃的危险。与此同时,印度与罗马帝国西部的贸易在3世纪中断,金属货币来源减少。5世纪起盛行授地制代替现金俸禄。6世纪中叶,印度与波斯及拜占廷的丝绸贸易中止,对中国及东南亚的贸易利益又多被阿拉伯中间商把持。6世纪印度城市衰落,工匠改行,农业的自给性加重,吠舍地位下降,等同首陀罗。授地制保持了婆罗门的地位,从而巩固了瓦尔纳制,加强了种姓制,结束了古代社会,推动印度社会进入中世纪。
中世纪印度 (750~1757) 印度封建社会的开端关于印度的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中国学者主要有3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公元前6~前5世纪,印度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到了阿育王时代,印度已经完全角成封建社会。其主要理由是当时已存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了地主阶级,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地租是主要剥削收入。另一种意见认为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约始于公元1世纪,完成于4世纪笈多王朝的兴起。其主要理由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封建地主阶级,而笈多王朝是印度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的第1个王朝;第三种意见,认为印度的封建社会始于8世纪。这是因为中世纪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区域王国遍布各地。区域王国的形成与印度教对部落社会的同化、印度教势力的强盛和区域语言的形成紧密相联。这些基本因素大体上具备于8世纪。
印度教早在4~5世纪(笈多王朝时)就以新

阅读全文

与印尼为什么不用蚕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汽车好在哪里 浏览:971
越南版三更讲的是什么 浏览:770
哪些国家学中国抗疫情 浏览:309
一人民币换印尼盾多少钱 浏览:18
印度大锅饭多少钱一盒 浏览:392
印尼出差需要带多少钱 浏览:99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天气如何 浏览:500
中国二重哪个单位好 浏览:441
印度信用等级垃圾级有吗哪些影响 浏览:265
中国移动手机号码多久更换 浏览:626
什么公司有越南分公司 浏览:864
意大利语艺术家先生怎么说 浏览:820
如何教你区别日本人和中国人 浏览:726
为什么棒球在中国不流行 浏览:795
越南语没你漂亮怎么说 浏览:292
中国有哪些拳击事业 浏览:303
中国单日疫情新增最多多少 浏览:744
在印尼的华人都是什么人 浏览:717
意大利有哪些生产电动车发动机公司 浏览:958
意大利的全称都是什么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