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金矿是怎么样的

印尼金矿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4-10-23 20:20:42

① 最近去印尼看了个沙金矿,面积750亩,平均每立方含金量达0.5克,请教专业人士这矿能投资吗

哦,可以小规模投资一点。单从金矿本身来说,毫无悬念,是好矿,很好的矿。唯一难办的是印尼这个地方(听说),风险主要在人,是社会风险。以前也有人想去搞,但实地考察以后还是觉得社会风险较大,不适合大规模搞。砂金矿投资不是很大,大型机械可以在当地租赁,洗选设备在国内制造,投资不会很大,即使失败,也能承受的起。

② 亚洲金矿

土耳其西部1997年发现的Kisladag金矿床,2004年有确定和推定资源2.148亿吨,含金1.04克/吨;推测资源4550万吨,含金0.75克/吨,总资源有金250吨。储量1.35亿吨,含金1.16克/吨。该国东中部乔普勒(Copler)金矿项目区面积9.5平方公里,在安卡拉SEE约500公里,属迪夫里吉-通杰利斑岩带,是一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矿化系统,含构造控制的和网脉状铜金矿化。该区有悠久采矿史,有数百老窿和炼渣堆。Anatolia公司于1998年到该区调查,根据初步采样结果,在一年半时间内从原当地采锰矿公司取得勘查许可。2000年9月与里奥廷托公司组成联合野外队对出露的主斑岩中进行相隔400米的两条平行线采样,分别取得平均含1.17克/吨金、0.17%铜及1.44克/吨金、0.08%铜的结果,还采了大量地表拣块样。2000年11月第一孔自地表起钻到80米含1.61克/吨金的矿石。经继续勘查,至2003年晚期已完成109孔(16243米),圈出3带推测资源,其中主斑岩带3300万吨,含金2.1克/吨(69.3吨),大理岩区含较高品位矿石400万吨,含金7.7克/吨(30.8吨),锰矿山带700万吨,含金4.18克/吨(29.3吨)。合计已有金约130吨,仍在继续勘查。据2005年9月报道,完成了一个29907米的钻探计划,证明高品位平伏矿体范围至少200米×500米,平均厚30米,含金4克/吨。总资源将增加。

有资料提到伊朗西北部2003年发现的萨里戈纳里(达什卡桑)金矿有金资源约290吨,未见进一步报道。

印度拉贾斯坦邦Bhukia探区在钻广泛的近地表金铜矿化。所列5孔结果,钻到32~120米矿化(多为30~50多米),含金1.45~2.52克/吨(多为2~2.5克/吨),含铜0.12~0.25%。以前印度地质调查局与印度斯坦锌公司查明资源2550万吨,含金2.8克/吨。

泰国中部碧差汶府的Chatree露采金矿于2001年投产,2003年6月底保有储量1460万吨,含金2.1克/吨、银14.0克/吨,为系列浅成热液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在火山岩系的一特定岩石单位内,有确定资源890万吨,推定资源1180万吨,推测资源3120万吨,含金1.9克/吨、银19克/吨,即有金资源100吨、银1000吨。在黎府-披集金矿带其他地方也在找浅成热液金银脉系。

老挝沙湾拿吉省与斑岩铜金系统有关的Sepon金矿已于2002年12月投产。2004年产金4.16吨,还有2.73吨银。2005年产金将超过7吨。2004年时有储量1530万吨,含金2.51克/吨、银7.07克/吨,即有金38.3吨、银108吨。此外有资源9100万吨,含金1.63克/吨、银7.74克/吨,即有金148.3吨、银704吨。合计有金186吨、银812吨。附近的Khanong是一重要铜矿床(见前“铜”一节介绍)。

越南中部岘港西南约90公里的福山金贱金属矿区与老挝Sepon金铜矿区同属印支半岛长山山脉古生代褶皱带。福山矿区处在福山-三岐早中生代碰撞缝合带(北面的长山褶皱带与南面的前寒武纪昆嵩结晶地块之间),在花岗闪长岩侵入体边缘的矽卡岩带中,福山的Bai Dat和Bai Go两矿床在2003年已圈出高品位金资源约7吨,金平均品位13.5克/吨,还有银等,在继续勘查。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八打雁金铜带有几个项目在工作。马尼拉南约150公里的Achangel和Lobo的浅成热液金银和斑岩金铜矿地有远景。

印尼马鲁古省哈马黑拉的Kencana矿床在资源已枯竭的Gosoweng浅成热液金(银)矿山南1公里,为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有资源170万吨,含金41克/吨,即有金近70吨,还有近似数量的银。原Gosoweng矿山的采金工作已转至附近的Toguraci矿床,后者有金资源约160吨。印尼Martabe金矿床有矿石7350万吨,含金1.6克/吨,即有金117.6吨,产在经淋溶的致密的角砾化二氧化硅体中。

这里附带提一下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辛贝里岛Sorowar金矿床(在利希尔矿山西北约60公里)经过去三年勘查,资源已有4175万吨,金平均1.16克/吨(即含金48吨)。该国Hidden Valley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有5033万吨矿石,金品位2.7克/吨,即含金135吨,局部有银。Wapi金矿探区在广泛钻进,以0.5克/吨金为边界品位计算有175吨,以1克/吨金为边界品位计算有金145吨,拟在2006年开发,2年后投产。利希尔矿床金资源扩大,有矿石4.041亿吨,金品位3.16克/吨,即有金1277吨。

蒙古金产量已由1999年的10吨,增至2004年的18.6吨。乌兰巴托北110公里的博鲁金矿山建设已于2003年完成,年底投产,露采。储量1070万吨,含金3.52克/吨,另有推测资源340万吨,含金2.09克/吨,将平均年产5.4吨金,寿命8年。蒙古近年最大的金矿资源发现与查明当属南部绿松石山(奥尤陶勒盖)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组,迄今查明的金资源有800吨。此外,蒙古西部扎布汗省正在勘查的“金山”铜金银块状硫化矿(见“铜”一节)中已有金资源34吨。

③ 印度尼西亚巴都希贾乌铜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巴都希贾乌(Batu Hijau)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努沙登加拉省的松巴哇岛西南部,是一个产在近代岛弧环境的世界级斑岩型铜金矿床。

该矿床的铜金矿化产在英云闪长岩质侵入杂岩及闪长岩和变火山岩围岩中。矿体呈柱状至锥状,垂向延伸大于650m。高品位矿化与显示弥漫性次生黑云母蚀变及石英-硫化物和(或)磁铁矿脉的英云闪长岩岩株有关(图8-13)。核部的钾蚀变带往外渐变为广泛的绿磐岩化,叠覆有广泛分布的受裂隙控制的绢云母-绿泥石蚀变和少量绢云母钠长石蚀变。绢云母-高岭石和高岭石-明矾石-叶蜡石组合产在近地表部分。在英云闪长岩岩株中心有些蚀变少、矿化少的岩墙(也是英云闪长质)侵入。氧化作用延深5~85m,但次生富集作用较微弱。

该矿床矿石储量为3.34亿t,铜平均品位0.8%,金0.7×10-6(即含铜约270万t,金约240t);原地资源量共约8.2亿t,铜品位为0.454%,金约0.48×10-6(即含铜约372万t,金约390t)。据最近资料,该矿床有铜453.6万t,金392t,银778t。

2.勘查与发现

在过去,该区未被认为是斑岩型铜矿成矿区,因此,美国纽蒙特公司最初在该区试图寻找低温热液金矿床。这一工作合同最初涉及的地区包括龙目岛大部分地区和松巴哇岛西部,后缩小至该区南部的一些区块。这一发现是该公司在努沙登加拉项目中进行系统勘查的结果。

1987年,美国纽蒙特公司在松巴哇岛进行踏勘性河流沉积物取样计划。最初的覆盖面积为11271km2,大约在900个采样点上采集了3804个样品,在36组水系沉积物中发现异常。首先发现漂砾(蚀变闪长岩)中的浸染状含铜硫化物,同时进行的取样计划在流经巴都希贾乌地区的一条河流采样,得出一个高达15.3×10-9金(大样堆浸金)和135×10-6铜(-80目样品)的较广泛的金铜异常(图8-14)。1989年,公司取得了包括源区在内的土地使用权,在巴都希贾乌周围5km2范围内,通过跟踪检查取样,发现河流粉砂样中169×10-9金和580×10-6铜的异常(距后来发现的矿床1km)。当时调查还是集中在斑岩系统边缘的金矿化。但1989年在支流踏勘性跟踪检查时,也发现弱的铜矿化露头和矿化明显的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漂砾(铜高达6.8%,金0.28×10-6)。1990年5月,在沿小河进行路线穿插时,发现巴都希贾乌地段有明显的铜矿化,出露的范围大,植被稀少。这样,就在1990年上半年认识到了斑岩型矿床的远景。

图8-13 巴都希贾乌矿床横剖面图

(引自S.J.Meldrum等,1994)

在1990年中、后期,在巴都希贾乌地区进行了地表岩石蚀变填图和螺旋钻基岩地球化学取样,圈出了>0.1%铜的面积0.6×1.2km2。后用629个随意定向的5m长的探坑(间距约30m)进行了刻槽取样,圈出>0.3%铜和>0.2×10-6金的面积900×300m2,并且发现有>30×10-6钼的环形带围绕铜金异常。

图8-14 巴都希贾乌远景区内-80目泥沙样的Cu和Au(BLEG法)的含量

(引自S.J.Meldrum等,1994)

后来基岩的取样扩展到勘探区的其他地方,仅在几个小区域内发现微弱的金异常,它们分别位于艾默拉、东北部地区、上卡塔拉和东南部地区,同时也肯定了“金岭”地区的金异常,但没有识别出任何有经济价值的地段。

1991年5月开始进行金刚石钻探,打到了铜金矿石。第一年完成钻探进尺1.1万m(22孔),至1993年7月完成3.7万m(50孔)。以后仍在继续勘查,也包括进行较详细的地表调查,该区外围也在普查中。

3.小结

世界级巴都希贾乌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发现,踏勘性的河流沉积物取样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大范围的水系沉积物取样圈出了金铜异常,在此基础上,地表岩石的蚀变填图和基岩地球化学取样进一步明确了异常的范围,从而使金刚石钻探顺利地打到了铜金矿石。因此,区域化探方法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可有效地筛选出找矿远景区。

④ 印度尼西亚梅塞尔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北部拉塔托托克(Ratatotok)地区是一个矿化极好的成矿省。梅塞尔(Mesel)矿床是拉塔托托克地区最大的、以沉积岩为主岩的金矿床(即卡林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平面投影面积为600×400m2(图9-9)。矿化赋存在中新世晚期岛弧环境下形成的盆地的灰岩中。大多数矿化并没有出露到地表,安山岩侵入体盖住了矿体(图9-10)。矿床的西侧紧挨着北西西向断裂,而该断裂构造在航磁图中表现十分明显。该组断裂与北西西走向陡倾的断层是同时形成的,它们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东西向的反转断层,在梅塞尔形成张性的裂面,从而聚集了热液流体。梅塞尔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中,Au:Ag比值通常在10:1到2:1之间,是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梅塞尔矿床矿石储量为775万t,平均品位为6.89×10-6,即含金53.4t。

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脱钙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碧玉化作用。矿石中含有细粒的浸染状含砷黄铁矿、雄黄、雌黄、辉锑矿和辰砂的出现导致了As-Sb-Hg组合的形成。

图9-9 梅塞尔矿床地质简图

(引自S.J.Turner,1994)

图9-10 梅塞尔矿床2028E勘探线剖面图

(引自S.J.Turner,1994)

该图说明矿体隐伏在安山质侵入体之下

2.勘查与发现

1986年,纽蒙特公司在苏拉威西北部拉塔托托克地区开展第一阶段区域地球化学概查,其面积为5272km2。在339个采样点上采集了1295个样品,平均采样密度为10km2采一个样,但不能进入的国家公园与森林保护区除外。

在梅塞尔地区,尽管地表露头金品位很高,但在离露头1km处的河流中-80目淤泥或重砂样中,异常便消失了(Au<5×10-9),大样可堆浸金的分析结果也只达2.4410×10-9,这在区域上属于弱异常。

据报道,1988年的某一天,一套取自拉塔托托克的矿化岩石展示在纽蒙特公司的野外辅助人员的面前,使他们回想是否在合同区内其他地方见过类似的东西。其中一位辅助人员认为,多年前他在梅塞尔伐木修路时见过类似的东西。于是,他带一名纽蒙特公司的地质人员考察了梅塞尔,取得了几个岩石碎片样品,其中一个样品金平均品位达8×10-6。该样品所处层位厚度大于25m,且靠近荷兰人古采坑。

紧接着在拉塔托托克地区开展评价,其工作包括1:1000填图,野外露头的岩屑取样,刻槽取样,以及按25m间距进行螺旋钻取样。同时也获得了航磁、放射性测量和有限的地面测量数据。最终,依据地球化学数据确定了9个孔位。

研究表明,梅塞尔金矿床的上方金含量偏低的原因是:①金以微米级的颗粒存在于毒砂中,而碳酸盐围岩抑制了金的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②粗粒金可能被灰岩所屏蔽;③一方面,地表氧化作用产生酸性流体;另一方面,周围的灰岩土壤中和了酸,使pH值得到缓冲,一直保持在中性,这个过程有效地减弱了金的活动性。用螺旋钻作土壤取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大于0.1×10-6Au)与背景之间呈突变的关系。

事后,按100m点距进行了详细的水系沉积物加密取样。结果表明,在远离已知矿化带处,Au含量急剧降低;也就是说,在矿化露头的主干水系中,大样可堆浸金含量为n×100×10-9(n<10);而距露头2km处,金含量降到5×10-9

在梅塞尔金矿床以北30km处的兰耶波(Ranyapo)远景区,也存在类似的元素衰变模式。在露头中金含量为30×10-6;但在下游的水系沉积物中未能反映出来。其中,在BLEG中存在弱异常,-80目的细砂样品和重砂样品的Au含量均在检出限以下。从附近的索莫坦山火山喷出的一层新火山灰使水系沉积物中的金贫化,从而导致地球化学异常变弱。在认识到这一问题后,在异常检查中挖深到河床内样品,其结果才好一些。

研究表明,梅塞尔矿床上方存在Au、As、Sb、Hg和T1 的地球化学异常,贱金属异常较弱,一般来说,Cu+Pb+Zn<100×10-6。在矿区范围内,往往在矿体的外围伴有As和Hg的异常。

3.小结

印度尼西亚梅塞尔矿床的发现,是地球化学系统调查的结果。针对化探发现的弱异常,以地质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解释。对于卡林型金矿床来说,由于容矿岩石常常是碳酸盐岩,使矿床形成的次生异常从高值迅速地降低到背景值。因此,对于可能产出卡林型金矿床的地区来说,要重视弱异常的查证。

⑤ 印度尼西亚韦塔岛金矿床

1.地质背景

韦塔岛位于松巴哇岛正东1000km处,长9km,宽30km。韦塔岛金矿床包括三个部分,即莱罗基斯(Lerokis)、卡里库宁(Kali Kuning)和梅龙(Meron),其中前两者位于韦塔岛北海岸,相距3.5km。矿床的原地资源量:莱罗基斯矿床为290万t,金品位为3.5×10-6,银品位114×10-6;卡里库宁矿床为220万t,金品位为5.5×10-6,银品位146×10-6,重晶石60%,属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2.勘查与发现

1972~1976年间,BHP矿业公司在松巴哇岛和弗洛勒斯岛开展了地质填图和水系沉积物测量。与此同时,印尼地调所也在该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在1985年之前,曾在韦塔岛开展过-80目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岩屑填图,因旨在寻找铜矿床,只分析了Cu、Pb、Zn、Mo和Hg,没有获得重要发现。

CRS矿业公司于1984年在努沙登加拉群岛使用卫星图像识别出了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有利构造背景,并在1985年完成了韦塔地区1:5万图像解译,编制出汇水盆地底图(当时无地形图、地质图)。1985年在该区开展了-40目BLEG(大样可浸出金)、-80目水系沉积物测量(SS)、重砂(PC)及铁质砾岩(FG)测量。汇水盆地的面积达3~100km2。在采样过程中,发现卫星图像异常与强烈的蚀变带和矿脉有关。

根据化探异常,发现了两组元素组合:第一个组合为BLEG中Au、SS中Cu和Pb、PC中Pb和Zn,它们与低温热液/斑岩热液型矿化有关。第二个组合为BLEG中的Au和Ag,SS中的Sb、Cu、Zn、Ba。这个组合与含金的重晶石矿化有关。依据异常下限,BLEG 中的 Au >3×10-9,BLEG中的Ag>100×10-9,As>100×10-6;SS中的Cu+Zn>50×10-6,共发现了7个异常(W1~W7)(图10-21)。若按1×10-9Au圈定异常,面积可达10km2

图10-21 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图(水系模式)

(引自D.M.Sewell等,1994)

通过在异常区加密取样和转石填图,并依据野外蚀变和矿化特征,将W5异常定为首选的查证对象。1987年开始对W5异常及一个新区梅龙作查证。进行了详细的填图、土壤取样和岩屑取样,以了解矿化和蚀变。在1987年年中,在W5异常上使用土壤取样圈出了200×50m2的异常带,Au 含量在(1~13)×10-6之间,As和Pb异常范围更大一些。这些异常与强烈的褐铁矿(黄铁矿氧化)蚀变带相重合。

由于该区覆盖严重,地形复杂,没有使用航空地球物理方法,而是采用地面地球物理方法,其目的是确定地质填图和取样所圈定的含铁重晶石是否与硫化物导体有关。所采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频率域电磁法(EM)、激发极化法(IP)及电阻率法。EM 数据虽然难以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但在W5处南部地区指示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存在(图10-22)。大多数EM异常与过去填图标出的断层相吻合。在已知采矿区上方激发极化百分频率效应圈出了浸染状黄铁矿蚀变,在其他地方对应于地表的铁帽角砾岩。偶极-偶极激发极化测量清楚地揭示出了W5和W1的块状硫化物,低电阻率的现象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10-22 莱罗基斯地区的地球物理响应

(引自D.M.Sewell等,1994)

1987年后期,经认真考证W5(莱罗基斯)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后,打了18个钻孔,平均约200m深,钻孔按200m间距的网格布置。结果表明,浅部氧化资源达400万t,Au品位为(3~4)×10-6。金矿化赋存在铁质重晶石砂岩中,其上部盖有一层含黄铁矿蚀变中性火山碎屑砾和熔岩。

1988年公司决定,在莱罗基斯及其周围圈定矿化的范围。采用了土壤取样、岩屑取样、水系沉积物取样等。在莱罗基斯按100m的线距,25m的点距钻探,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在莱罗基斯周围,共圈定出了7个蚀变带。许多蚀变带都与航空测量的异常相吻合。所有蚀变带都落在一条宽5km沿海岸线分布的带内。

1988年8月,比里顿(Billiton)公司接管了CSR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股份,在莱罗基斯周围按25m×25m网度打了513个孔,圈定出地质储量283万t,Au 3.5×10-6,Ag 114×10-6和重晶石40%。

W5异常查证的成功,致使研究人员对该区兴趣倍增。重新分析了已有的数据,包括卫星图像、颜色异常、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理数据、TM 数据及钻孔资料,在整个区内选择了100个异常,其中有些异常靠近W5。由于地形陡峭,若用步行的方法需要几年才能完成,所以公司决定借助直升机,加密取样检查异常。他们使用两架直升机,3个地质小组,经两个月工作后,采集了40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选择了17个异常做进一步工作。结果在KK3 异常(靠近莱罗基斯,后来称卡里库宁)上,发现地表岩石含金9×10-6,后经钻探证实了资源量为220万t,品位为Au 5.5×10-6,Ag 146×10-6

在卡里库宁和莱罗基斯对硫化物钻探,经过对其中的两个矿点的勘查验证,确定了矿床具有层控的特征。

1990~1992年间,对其他15个异常进行研究,采用了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类和筛选。

既然已知矿化是层状含金的重晶石矿化,决定用轻便的Sirotem-3型时域电磁法系统在100km2内开展工作,以判别异常,指导进一步勘探。到1993年中已完成了梅龙异常查证,并将继续对W6作查证。

3.小结

图10-23 韦塔地区金矿床勘查程序

(引自D.M.Sewell等,1994)

回顾韦塔地区的金矿床勘查历史,矿床勘查程序可归纳为图10-23。从该图可以看出,该区的矿产勘查过程实际上是“从面到点,由点到面”多次反复的过程。一旦在“点”上获得突破之后,利用新的认识,重新解释区域资料,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观点,逐步筛选异常,从而获得更大的突破。多学科方法综合应用,是本区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下面的准则是勘查成功的基础:①早期确立地质关系;②综合地质和多元素地球化学数据;③使用遥感卫星数据和航空数据;④用地面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异常;⑤首先选最好的异常钻探。

⑥ 印度尼西亚凯利安金矿床

1.地质背景

凯利安(Kelian)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的普拉姆普斯山上,该区森林覆盖浓密。凯利安金矿床为低硫化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早中新世。矿化面积为1km2,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在成因上与流纹岩侵入体有关(图10-24)。在凯利安矿床可见到几个阶段的矿化和蚀变,很多金与贱金属及碳酸盐脉、热液角砾有关。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和碳酸盐化,只有少量石英出现。

凯利安矿床的地质资源量是9500万t,平均金品位1.85×10-6,即含有金176t。其中5330万t矿石的金品位为1.97×10-6

图10-24 凯利安地区地质特征及矿床位置图

(引自T.M.Van Leeuwen等,1990)

2.勘查与发现

1975年,RTZ的子公司印度尼西亚里奥廷托(Rio Tinto)公司在东加里曼丹开展了勘查项目。该项目最初的目的是追踪已知砂金矿床,其中一个已知砂金矿是双溪凯利安。该砂金矿床是于1947年由当地的达雅克人发现的。据政府的保守估计,在1958年至1963年间,该矿床产金量为100~300kg/a。

凯利安河砂金在1963年停止开采。但由于金价的上涨,1979年再度兴起淘金热。最初依靠挖坑和淘洗,后被机械化的溜槽所取代。据估计,从1955年以来,共采集了20t砂金。

1975年,当地采金活动处在相对平静时期。RTZ的地质学家对马哈坎河的几条支流的含金性进行过评价,其中包括了凯利安河。在此之前,凯利安地区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的地质工作。RTZ的调查算是该区最早的地质工作。

砂金矿虽品位高,但矿较小,且金颗粒不成熟,说明搬运不远。这促使地质学家产生寻找原生金矿的念头。由于地质工作者得了疟疾,试图追踪源头的工作只好推迟到1976年的第二次考察。

上游的追踪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在普拉姆普斯山脚的河流两侧,确定了粘土化和褐铁矿锈斑的滑坡。从滑坡面上取得的岩石碎块具有金的异常。1976年,该区的普查沿特普河(Tepu)和达雅克河(Dayak)支流进行,并发现大量蚀变岩的滚石。在普拉姆普斯地区最初大约采集了100件岩石样品,其中40件样品金含量在(0.1~7.9)×10-6。在支流的重砂样品中,发现金和毒砂。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存在Au、Ag、Cu、Pb、Zn的异常。

1976~1978年间开展了地质填图、深部螺旋钻土壤取样和探槽取样等工作。使用手摇钻从腐殖层之下取样,其最大深度达1m,按50m的水平间距沿等值线按20m的垂直间距取样。按0.2×10-6Au所圈定的异常面积达1km2,异常往往与安山岩侵入体和火山熔岩的接触带相吻合(图10-25)。高于2×10-6的金构成了一个带。2×10-6Ag和300×10-6Pb的异常分布与2×10-6金异常分布相一致。Zn异常稍弱,在金异常边缘发育,在地形上它略低于金异常,表明Zn的位移较大。依据螺旋钻取样和探槽取样圈出了两个金矿化异常(Au>3×10-6)。

图10-25 凯利安矿床上方土壤中金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引自T.M.Van Leeuwen等,1990)

在最后阶段的调查中,为了检验Au的地球化学异常之内是否有矿,进行了土壤样品的Hg气测量和激发极化测量。100×10-9的Hg等值线与0.2×10-6Au等值线相吻合,据以圈出了热液蚀变系统的总轮廓。在这宽大的异常内,(2000~32000)×10-9Hg异常与东部普拉姆普斯矿体对应;2000×10-9的Hg异常与2×10-6Au的等值线对应较好。在普拉姆普斯西部,据2000×10-9Hg圈出的范围更小,其峰值达6600×10-9。在工作区的东北部存在两个小的1000×10-9Hg异常。

随后使用了地面磁法、激发极化法和电阻率法,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查证。地面磁法清楚地识别出了安山岩体的绿磐岩化带及矿化后的玄武岩流。

图10-26 凯利安矿床上方土壤中汞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图

(引自T.M.Van Leeuwen等,1990)

图10-27 凯利安矿床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引自T.M.Van Leeuwen等,1990)

激发极化法圈出了宽广的频率效应异常,其范围基本上与蚀变带的范围和土壤Au异常的范围相一致(图10-27)。从图10-27看出,存在两个南北向和两个东西向极化率高的导体。其中两个南北向的良导体与普拉姆普斯东西向的两个矿体相对应。对南部东西向的良导体的钻探验证表明,它是由金矿体所引起的,但过去未被发现,地表磁测并没有测出任何金矿化的显示。

3.小结

凯利安矿床是依据已知金矿床的特点,最终选定勘查远景区。在勘查过程中,土壤测量和岩石碎块取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勘查方法。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查证过程中,土壤的汞气测量和激发极化测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土壤的汞气测量对于该区圈定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系统是非常有效的。

⑦ 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

1. 地质背景
位于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中部的格拉斯贝格(Grasberg)斑岩型铜金矿床,海拔高度超过4200米。在该矿床东南方向约3公里处,有埃茨伯格、东埃茨伯格等夕卡岩型铜金矿床。矿体产于上新世形成的3平方公里多相二长闪长斑岩岩株内,该岩株上部侵入始新世至渐新世的灰岩。这些灰岩层是晚新生代大陆与岛弧碰撞过程中形成的褶皱逆冲断带的一部分。矿化作用中出现了钾硅酸盐蚀变的斑岩,其特点是石英和磁铁矿之间强烈的网脉和交代作用。金含量向下增加,至少到1300米的深度。
2. 勘查与发现
1936年,荷兰地质学家J.J.多齐在登山考察时发现了埃茨伯格矿床,并在当地称之为“比吉山”。1959年,荷兰的东婆罗公司重提J.J.多齐的报告,引起美国弗里波特公司的兴趣。1960年,弗里波特公司对埃茨伯格铜矿床进行了勘查和取样,证实了矿体的存在。1967年,印度尼西亚颁布新的外商投资法,弗里波特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约进行勘查。1968年,钻探揭示埃茨伯格夕卡岩型矿床,储量为3300万立方吨,铜品位超过2%。1972年下半年,弗里波特公司开始开采这个露天矿坑的铜-金-银矿床。
3. 小结
格拉斯贝格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发现,是弗里波特公司在埃茨伯格地区持续勘探28年的成果。这归功于25年前J.J.多齐在登山考察中识别出的三种铜矿化。近期对格拉斯贝格远景区的评价显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足以消除对深成斑岩型铜矿床的偏见。格拉斯贝格勘探的历史强调了地质文献评述的重要性,以及不能盲目接受已被广泛认可的矿床品位-吨位模型。

阅读全文

与印尼金矿是怎么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英国买什么性价比高 浏览:225
印尼虎价格是多少钱 浏览:206
印度的确诊病例多少了 浏览:828
聊城到越南多少钱 浏览:232
意大利布雷西亚位于哪个部位 浏览:576
印度热水器装在哪里 浏览:531
中国银行境外怎么投诉 浏览:183
印度的衰怎么写 浏览:519
印尼人均低为什么消费高 浏览:44
和平精英国际服吃鸡怎么进去 浏览:990
去英国有护照能待多久 浏览:154
印尼杀华人怎么回事 浏览:973
意大利和泰国哪个好 浏览:564
意大利当地人用什么语言 浏览:212
越南护照一般多少钱 浏览:162
伊朗和伊斯蓝有什么关系 浏览:447
中国新歌声怎么去现场 浏览:815
妈妈在越南叫什么 浏览:230
印尼路标怎么看 浏览:233
印尼金矿是怎么样的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