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万隆会议历史背景
亚非会议的召开,源于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亚非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strong>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解放运动得到了显着推动,前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标志着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到50年代中期,亚非两大洲已拥有30个独立国家,为大型国际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会议的召开,是新兴亚非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产物,体现了亿万人民对民族独立、和平与团结的共同追求。strong>美苏冷战的紧张局势对亚非国家构成了直接威胁,亚非地区成为全球矛盾的焦点。许多国家坚持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寻求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以维护自身主权和经济发展。
1954年,印度尼西亚提出召开亚非会议的倡议,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中印缅三国总理会谈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确立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这为亚非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国,试图阻挠会议,甚至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试图破坏中国代表团的行程。
尽管面临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和平中立的倾向日益增强,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strong>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顺利举行,展示了亚非人民争取独立与团结的不可抗拒力量。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② 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1955年 印尼万隆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亚非会议高举独立、和平、友好与合作的旗帜,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隆精神。这个精神贯穿于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之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0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万隆会议的原则和精神并未过时,更没有消失,相反,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它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史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所制定的十项原则,是稳定世界局势、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 万隆会议的背景是什么
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