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克曼的实验过程
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出生于荷兰。他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不过学医的费用太高,他只能曲线救国:入伍当军医,让国家帮忙负担学费。当然,这么做的代价就是,毕业时他被安排到当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服役,开始在三宝垄,后来转移到芝拉札。热带岛屿的风光自然不错,可那湿热的气候也让他上岛没多久就染上了疟疾。
休养一阵,自觉元气有所恢复后,艾克曼去柏林找着名的微生物学家科赫(Robert Koch)学习微生物学。在这里,艾克曼遇到了佩克尔哈林(A. C. Pekelharing)。后者很欣赏艾克曼,热情地问艾克曼愿不愿意一起去完成政府给出的任务。他提到了一个艾克曼并不陌生的病———脚气病,此去即是为了找到致脚气病的细菌。目的地正是爪哇岛。就这样,1886年,艾克曼再次踏上了爪哇岛的土地。
脚气病和一般人说的“脚气”(香港脚)完全是两码事。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起初往往腿部不适(这是它中文名称的来源),最后可能心脏衰竭直至死亡。脚气病在亚洲地区多见,荷兰本地从未听闻,士兵们都是到印尼以后才患病的。尽管荷兰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医生们依然对此束手无策。
当时科学界对脚气病病因的主流猜测有两种。一种说它由微生物引起,是个感染性疾病;一种说它是化学毒物引起的,是中毒。细菌致病说那时很时髦,而脚气病发病有周期性的起伏,只在特定地区发生于特定的气候和天气条件下,且患者腿部有肿胀,———这一切都指向了感染。
佩克尔哈林希望找到致病菌,从而攻克这个病症。经过八个月的工作,他觉得已经部分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貌似大功基本告成,佩克尔哈林很快就带着成果班师回朝,留下艾克曼一个人管理实验室。 为了完成全部探案工作,艾克曼需要重复一下之前的实验。他认为佩克尔哈林前期的研究已经很完备。他继续实验,将细菌培养物和从患病动物身上抽取的血液注射给健康动物,观察结果。不过接种之后,艾克曼等了又等,那些狗和兔子却并未表现出任何生病的迹象。直到它们老死,都没有表现出脚气病的征候。
重复了几次都是类似的情况,艾克曼开始觉得佩克尔哈林的实验大概有问题。但他并未多想,只是认为大概这种感染在兔子和狗身上的潜伏期太长了,得换动物。物美价廉的鸡成了他的新宠。
新一轮实验依然从注射“菌液”开始,但依旧很不顺利。一开始,不管是否接受注射,小鸡都会出现一种叫做多发性神经炎的状况,这和人类的脚气病很相似。可为什么没接受注射的小鸡也会得病呢?艾克曼认为是患病的鸡把健康的鸡传染了,于是就把它们隔离开。但接下来的实验结果丝毫未变,小鸡们还是全部病倒。艾克曼想,这下坏了,整个实验场所都被污染了。于是他新开辟了一块做过无菌处理的场地,把一部分小鸡转移到那里。
这时,最奇怪的事发生了:还在原实验地点饲养的患病鸡一夜之间全部好转,新实验地的鸡也没有再发生患病和死亡。这简直似神怪所为。本来的嫌疑人一下拿出了过硬的不在场证明,所有线索都断了。实验陷入僵局。 训练有素的侦探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的,现在至少排除了一些可能,艾克曼重新把所有可能的细菌来源一一想过:鸡棚、饮水、鸡食……等等,鸡食?艾克曼的助手(有意思的是,似乎每一个传奇的科学发现背后都有一位不称职的助手)想起了一件事。有段时间,这位助手从实验室隔壁的军队医院讨剩饭来喂给小鸡吃。后来医院换了位吝啬的新厨师,不再给他提供剩饭,小鸡们才又重新开始吃饲料。而它们吃剩饭的时间段恰恰和全体小鸡发病的时间段完全吻合。
新的嫌疑犯出现了。
多年以后,在领取诺贝尔奖的感言中,艾克曼幽默地说:“他(指新厨师)认为,不该把军方的米饭喂给民用的鸡。”
艾克曼重新思考了整个实验流程,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银皮”。它指捣去水稻的外壳后覆盖着米粒的内层膜。带银皮的米就叫“糙米”。经过碾磨,银皮会被去除,这样的米就是“精米”。现在思路基本清楚了,是糙米和精米的区别导致了脚气病。银皮中含有某种东西,吃了它小鸡就健康,没有它小鸡就得病。
让我们暂时抛开艾克曼来问问自己,实验到了这一步,你会怎么想?你大概会脱口而出:这明摆着就是一种维生素啊! 艾克曼此时的结论是,致病菌存在于精米中,而银皮含有可以抑菌的因子。他甚至从银皮中发现了这种水溶性的因子,取名“脚气病病菌解毒剂”。不过,这只是艾克曼心中的副产品,他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缉拿兇手”上。不过结果令人沮丧:他总是能在犯罪现场发现替天行道的侠客,但兇手却始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捉不到兇手。这到底是为什么?
真不能怪艾克曼死心眼儿,维生素这个概念要到20世纪初才建立,19世纪末的艾克曼深陷于细菌感染的世界,不足为奇。不巧,这时倒霉的疟疾又来骚扰,艾克曼再无心力继续研究,只能再次回荷兰休养。
这是1896年,这次离开后,艾克曼再没回来。
并不存在的“真兇”
老侦探暂时引退,自然有新生代侦探粉墨登场,爪哇岛的实验室迎来了新主人———格林斯(Gerrit Grijns)。对待脚气病病因这件事,格林斯大胆地想到了一个推翻前面全部假设的简单主意:逻辑上讲,这事儿有两种可能,一是分别存在致病细菌和抑菌因子,二是只存在一种健康必需品———既然兇手一直缺席,那么也许他并不存在。
显然,这个想法等于宣称,艾克曼从前的缉凶行动只是一场一厢情愿的游戏,这其中,自始至终都只有护卫健康的侠客一人而已。好在格林斯没有避讳挑战前辈,艾克曼也不是固执己见的老古董。书信往来中,被荷兰适宜气候滋养而重获健康的艾克曼逐渐认同了格林斯的想法。两人后来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到精米中缺少一种对健康来讲不可或缺的物质,缺乏此物质可致脚气病或多发性神经炎。这是1906年,距离维生素概念正式提出尚有6年时间。
后来的若干年中,经过若干人的努力,治疗脚气病的那种水溶性活性成分最终被分离纯化,并得名硫胺。维生素家族中的第一位维生素B1终于露出真容。
其实不光是爪哇岛的荷兰人,世界的其他角落也有不少侦探在做着类似的工作,他们甚至早于艾克曼就已将其锁定于食物。
亚洲的这项研究应该具有某些优势。日本海军医生高木兼宽在1884年就发现米饭有问题。当然,他错误地认定此病是由于缺乏蛋白质所致,于是简单粗暴地强迫海军将士吃他们不习惯吃的面和肉来防病———这招儿还真管用,他还因此获赠一枚闪亮的封号:麦饭男爵。
还有个荷兰人则发现了牛奶抗病的妙用。他认为牛奶里一定有些东西,是除蛋白质、脂肪、无机盐以外的生存必需品。这已经极其接近维生素的概念了,可惜他并没有把实验继续下去。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佩克尔哈林!不过,真正创建维生素概念的人倒也没能从他的实验中获得启发,因为他当时只用荷兰语写了一篇文章,别国科学家都看不懂———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
这些只是小插曲,艾克曼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的动物验证实验打开了整个维生素世界的大门。后人正是循着他的足迹,建立动物对照模型,控制饮食成分,才完成了后来所有维生素的分离与确认。说起维生素的发现史,艾克曼常是第一个被提及的人,他能与另一位伟大的人物分享192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毫不意外———那刚好是他去世的前一年。
2. 印尼好吗
我的观点是:印尼经济正在增长,但疾病不少,也有排华现象(如资料一)。但在2002年的时候提高过工资,图资料二。还有平均收入,资料3。自己看看吧。我觉得你去长春好了,那里可能可能会惹病。。。。。建议度55%(纯属个人建议)给点分我吧,好可怜~~
资料一:
印尼国家建设规划署确信截止至2007年十二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百分之六点三6.3%的目标,甚至有可能高于这一数据。尽管有人估计2008年的经济增长仅为6.3%左右,但该署不会改变今年6.8%的目标。该署宏观规划司司长布里亚波托称2007年的目标已完成,与央行截止至十一月的宏观数据相符。开斋节后实业界的销售业绩居高不下,所以上述情况确信无疑。数据显示零售业指数升至210.3,这反映出民众消费增强,十月和九月的指数分别为189.9和186.3。为保持今年经济的持续增长,印尼政府已准备出台反周期政策以预防2008年来自外界的影响全球经济的风险。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门日前宣布,2007年印尼卫生部门共获得约300万例疟疾病例报告,比2006年的约180万例大幅增加,许多偏远岛屿和地区成为新的疟疾疫区。
研究人员发现,印尼的新疟疾疫情往往集中在热带丛林中一些刚刚有人 定居的区域。同时,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一些从前不适合蚊虫孳生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而出现它们的踪迹,导致由蚊子传播的疟疾出现快速蔓延趋势。
印尼卫生部主管疟疾防控的官员丽塔·古斯利娅斯杜蒂表示,由于药品分发环节的效率和成本等问题,偏远疫区有时无法及时获得抗疟疾药物。她表示,印尼将学习中国通过发展传统草药防治疟疾。
印尼由地处热带的1.7万余个岛屿组成,在医疗保健设施不完善的一些偏远岛屿,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疫情相对严重。
资料二:
图文:印尼将大幅提高教师工资
--------------------------------------------------------------------------------
2002年07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印尼将大幅提高教师工资
7月9日7月8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宣布,从8月1日开始,印尼教师的津贴将调升50%到60%。目前印尼有公务员地位的教师达173万,此次调升教师津贴将使今年国家预算金额增加7220亿盾(约8000万美元)。图为女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资料3:
我看了下印尼的平均收入~~你从事一般工作大约是100~300美金/月
3. 印尼的登革热和疟疾是不是传播的很厉害,怎么防治
没有那么严重,注意点卫生就行了。还有注意不要在白天被花蚊子咬了,晚上无所谓的,登革热只要发现的早很好治疗,我好几个朋友在印尼染上住院两三天就好了。不过印尼医疗条件较差,医药费也贵,还是预防为主吧,一有症状要马上检查。
4. 有一种蚊子叫做盐沼蚊,请问谁知道它们的详细资料
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上的杀手:盐沼蚊。
因为人身上散发出气味,呼出二氧化碳,一旦来到这里,蚊子在很远处就能感觉到,随即纷纷飞拢过来,在人体一块裸露的皮肤上,一下子就会聚集几十只蚊子,厚厚的衣服上也会落满蚊子。
盐沼蚊的攻击欲望十分强烈。据统计,一分钟内,蚊子会在人身上停留多达500次到1000次。当年,西班牙殖民者曾到这里,许多人被咬得很惨,以至于他们不敢在陆上停留,不得不躲到海上睡觉。
如果人只是被几只蚊子町咬也许不算什么,但蚊子喜欢群聚而居。当它们集体出动时,小小的蚊子不再渺小,而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杀手。
在印度南部原始密林的河谷地带,这种恐怖的场景经常可以遇见。数亿只蚊子可以遮天蔽日,肆虐的蚊群所过之处,草木凋零,躲避不及的动物、牲畜会被吸干所有血液而丧命。
当地土着人用一种树叶和泥制成泥浆,把脸部、头发等所有裸露的部分覆盖住,并且将全身浸在河水里。
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明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雄蚊的寿命为10天-20天,雌蚊因繁殖后代,寿命要比雄蚊长两三倍,有的能活100天。秋天气温降到10℃以下时,蚊子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苏醒。
蚊子对猎食对象有筛选机制。56000多登革热病例,死亡100多人。而且,疫情还在向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蔓延,使得正处于旺季的东南亚旅游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8月11日,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福清查H1第一例传人性登革热病例。
2006年夏,广东省暴发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7例。
登革热发病往往以发烧头痛、关节疼痛,出红疹为主要症状,登革出血热还会造成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出血,导致死亡。
登革热至今没有特效药。登革热威胁着约2亿人口的生命安全,大概100多个国家生活在登革热的危险之中,每年报告病例数千万。
研究表明,登革热的病原体,一种致病的微生物并不能通过人和人之间的接触直接传播,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几乎无处不在的蚊子。
一种带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的蚊虫就是传播登革热的元兇。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它们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也有。
如果这些蚊子叮过含有病毒的动物,病毒便进入蚊子的唾液,蚊子再叮人时,唾液通过口器与患者的血液混合,登革热病毒便进入了人体。
现代研究表明:蚊子是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血丝虫病等可怕疾病的罪魁祸首。
经蚊子散播的疾病中,最可怕的就是疟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每年有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有100多万人死亡。疟疾发作时,病人反复间歇性地发热,体温升高到40℃以上,继而浑身寒冷颤抖,俗称“扣‘摆子”,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患者会因体力耗尽而死。
人类如何有效地防蚊灭蚁呢?
蚊子的一生是南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蚊子的前三个阶段都生活在水中,积水是蚊子滋生和繁殖的必要条件。
专家认为,防蚊和灭蚊的方法和措施中,最重要的是环境防治。
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蚊子却始终斩不尽杀不绝,在某些地方还有增多的趋势。蚊子增多的因素比较复杂,有全球变暖、人几增加、城镇化发展引起的环境变化,其中垃圾废弃物、内河淤积等导致蚊子滋生地大量增多。
在与人类多年征战中,蚊子有了进一步的进化。如蚊子会正飞电会斜飞,能迅速逃离视线之外。据科研人员观察和研究,有些蚊子能在雨中巧妙地躲过雨点飞行。蚊子还有了抗药性,如今杀虫剂的杀灭成份含量已比30年前增加了70倍,但仍难以有效地遏制蚊子。
专家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完全依赖使用杀虫剂的方式,而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综合采用适当的环境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
蚊虫的综合治理特别强调以生态学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园林绿地系统。一片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绿地,尤其是具有较多的鸟类、鱼类和益虫等组成的生态链结构的环境,不仅不招蚊子,而且还可以依靠生物与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起到抑蚊的作用。
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人类最终会有效地控制蚊子的侵害。
5. 世界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
世界第13大岛
在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中,有一个面积13.8万平方千米的大岛,这就是印尼第五大岛、世界第13大岛的爪哇岛。爪哇岛位于南纬7度~8.5度、东经105度~115度之间,东西长970千米,南北最宽处160千米;北临爪哇海,南濒印度洋,西隔巽他海峡与苏门达腊岛相望,东与巴厘岛之间有一极窄的巴厘海峡。爪哇岛北部海岸地形平坦,有较大的冲积平原;南部海岸十分陡峭,不易建海港。爪哇岛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间有一些宽广的盆地和河谷地;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全岛最高峰是东部的赛梅鲁火山,海拔3676米(比日本的富士山低100米)。爪哇岛有35座活火山,着名的有默拉皮火山(海拔2911米)、布罗莫火山(海拔2329米)、格德火山(海拔2958米)、芝雷迈火山(海拔3078米)、拉翁火山(海拔3332米)、覆舟火山(海拔2220米)、赛梅鲁火山等。位于日惹市以北30千米处的默拉皮火山是爪哇岛最活跃的火山(“默皮拉”在爪哇语中是“不灭之火”的意思),是被国际地球化学和火山学协会列为应当加强监测与研究的全球16座火山之一;公元1006年的大喷发火山灰埋没了婆罗浮屠塔;1930年的喷发造成山下13个村庄毁灭,死亡7000人;2010年10月26日的喷发导致300多人死亡;2018年5月11日该火山喷出的浓烟冲至5000米的高空,当局将火山喷发警戒级别提升至3级(橙色),火山周围5千米内的居民全部撤离。
爪哇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大片的热带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但由于人类长时期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原始丛林已不多,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已灭绝(如爪哇虎)。地处爪哇岛西南端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是印尼最着名的国家公园之一,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国家公园成立于1958年,包括乌戎库隆半岛和沿海的一些小岛,占地1206平方千米(包括443平方千米的海洋),主要保护低地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包括57种稀有植物、爪哇犀牛、巽他叶猴、爪哇猴、爪哇豹、爪哇长臂猿等濒危动物、240种鸟类、80多种两栖及爬行动物、70多种昆虫、5种灵长类动物等)、沿海沼泽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含33种珊瑚礁、100多种鱼类)等。爪哇犀牛是印尼的“国宝”级动物之一,是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三个吉祥物的野生动物原型之一(爪哇犀牛、极乐鸟和巴岛花鹿);爪哇犀牛是独角犀牛的一种(独角犀牛有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两种),雄性头部长有一支角(雌性没有角),目前全球仅存70头左右,全在乌戎库隆国家公园里,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世界人口最多的岛屿
爪哇岛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岛屿,全岛人口1.45亿(2014年,包括附近的马都拉岛等小岛);仅有我国安徽省一般大的爪哇岛人口十分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千米1050人,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海岛之一。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
爪哇岛居民主要有爪哇族和巽他族两大民族。爪哇族是爪哇岛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岛人口的78%以上,主要居住在该岛的中部和东部;他们大约是3000~4000年前从亚洲大陆南部迁来,讲爪哇语(属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当代爪哇族多能讲爪哇语和印尼语;爪哇族原先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当代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部分信奉基督教。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总数超过1亿人。爪哇族着名人物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任总统苏加诺(1901~1970年)、现任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
爪哇岛第二大民族是巽他族,占全岛人口的近20%,主要居住在西部的万丹省、西爪哇省,讲属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巽他语,曾建立过巽他王国(印度教王国)、万丹苏丹国(伊斯兰教国),其文化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当代巽他族大多是虔诚的穆斯林。巽他族杰出的 历史 人物当数印尼共和国第十任总理朱安达·卡塔维查亚(1911~1963年)。
印度尼西亚的“主岛”
印度尼西亚有17000多个岛屿组成,是绝对的“万岛之国”,论面积爪哇岛只是印尼的第五大岛(比爪哇岛大的岛屿有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和西伊里安(新几内亚岛西半部))。爪哇岛(包括附近的马都拉岛等岛屿,马都拉岛面积5290平方千米,人口300多万,属东爪哇省管辖)的土地总面积仅占印尼国土总面积的近10%,人口却占印尼总人口的50%多,GDP占60%以上(印尼现在是世界第16大经济体),是印尼 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是印度尼西亚的“主岛”。印尼现有10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其中的雅加达、泗水、万隆、三宝垄、茂物等5个城市都集中在爪哇岛。爪哇岛在行政上属印尼的东爪哇省、中爪哇省、西爪哇省、万丹省、日惹地方特区和雅加达首都特区(印尼现分为33个一级行政区,包括30个省和3个地方特区)。
爪哇岛的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水稻、玉米、木薯、花生、棉花、甘蔗、椰子、咖啡、可可、茶叶、油棕榈、金鸡纳树、木棉等多种农产品,稻米、木薯、甘蔗、茶叶、椰子均占印尼总产的六成以上。爪哇岛全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多为肥沃的火山土),水稻可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了全印尼70%的稻米(印尼是世界第三大稻米生产国)。木薯是爪哇岛居民的传统主食之一,爪哇岛所产的木薯占全国总产的60%(印尼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木薯生产国)。爪哇岛自1867年从斯里兰卡引进茶树,如今茶园遍布爪哇各地,茶园面积约占印尼的八成(印尼在20世纪初曾是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如今是世界第七大茶叶生产国)。爪哇岛还是印尼最大的甘蔗产地,17世纪开始大规模种植,如今种植面积约占全印尼的六成以上,由于人多地少,一般采用水稻、甘蔗轮作方式种植,甘蔗不留宿根。爪哇岛种植的椰子、咖啡、可可、油棕榈、天然橡胶、金鸡纳树、木棉等经济作物规模很大,是东南亚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1696年荷兰人将咖啡树引种到爪哇岛西部,1711年后开始向荷兰出口咖啡豆,现在仍是印尼重要的阿拉卡比种咖啡产区;爪哇岛产的咖啡豆以香气浓郁、口感厚实、酸性明朗而着称。爪哇岛还是印尼第二大可可产区,可可豆产量约占印尼总产的二成(印尼是全球第三大可可生产国)。爪哇岛是世界最大的金鸡纳霜产地;金鸡纳霜是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也叫奎宁、金鸡纳碱;金鸡纳树是茜草科金鸡纳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19世纪荷兰殖民者将金鸡纳树引种到爪哇岛。
爪哇岛还是印尼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以纺织服装业、橡胶加工业、胶合板工业、制糖工业、电子电器、造船、机械等较发达;纺织服装工业是印尼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印尼制造业产值的10%以上,从业人口在270万以上,全印尼有4000多家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88%的纺织服装企业集中在爪哇岛的雅加达、泗水、万隆、三宝垄、茂物等大城市(纺织品及服装是印尼出口额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2017年的出口额在124亿美元以上。爪哇岛的制糖工业也较发达,集中了印尼80%以上的制糖厂,在三宝垄、泗水都有大型甘蔗制糖厂。
爪哇岛的交通设施是全印尼最好的地区,集中了印尼70%以上的公路线、铁路线,有即将建成的全印尼第一条高铁:雅加达——万隆高铁,有印尼第一大海港——丹绒不碌港,有印尼最大的国际机场——苏哈托-哈达国际机场。
“婆罗佛屠塔”和“普兰巴南寺庙”
爪哇岛 历史 悠久,曾统治过爪哇岛的古代王国有夏连特拉王国(9~10世纪)、三佛齐王国(8世纪~13世纪)、马打兰王囯(8~10世纪)、巽他王国(7世纪~16世纪)、谏义里王国(11~13世纪)、满者伯夷王国(13~15世纪 )等,其中基本统一爪哇全岛的是夏连特拉王国和满者伯夷王国;夏连特拉王国在9世纪曾统治了爪哇岛除东爪哇山区外的全岛,修建了以“婆罗佛屠佛塔”为代表的一系列佛教建筑;满者伯夷王国在14世纪极盛时期的领土范围包括今印尼绝大部分和泰国南部及东帝汶,定都于爪哇岛中部的满者伯夷,是古代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王国之一,也是爪哇岛上最后一个印度教王国。
今天爪哇岛留存下来的 历史 古迹中最具代表性的宏伟建筑当属“婆罗佛屠塔”,该建筑位于日惹市西北40千米处马吉冷,2012年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该佛寺建造于9世纪,后因火山喷发,隐匿于热带丛林中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婆罗佛屠塔”修建于一座海拔265米的岩石山上,“婆罗浮屠”是梵语“山顶上的佛寺”之意;整座建筑分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塔基是一个边长123米的正方形,塔身由五层逐渐缩小的正方形构成,塔顶由三层圆形构成,每层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三层的共72座舍利塔形成三个同心圆,塔顶正中是一座圆塔。婆罗佛屠塔共有2670块浮雕(其中1460块叙事浮雕、1212块装饰浮雕),覆盖了建筑的立面和回廊,主要浮雕叙事了佛教的因果报应、佛陀的生平。1885年一名日惹的考古学家发现了该建筑群,1900年荷兰东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并开始修复,20世纪60年代印尼政府呼吁国际 社会 支持佛塔的修复,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尼政府开始进行彻底的修复,199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这座着名的佛教圣殿,建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位于爪哇岛中部,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基座是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顶端是佛塔;四周围墙和栏杆饰以浅浮雕,总面积2500平方米;围绕着环形平台有72座透雕细工的印度塔,内有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尊佛像;该遗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夏于20世纪70年代得以重建。
位于日惹市东北部18千米苏拉卡尔塔的“普兰巴南寺庙”是印尼最大、最宏伟的印度教寺庙,是世界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珍珠;该寺庙群由250座庙宇组成,建于公元900年左右,是为埋藏当时国王及王后骨灰而建造。“普兰巴南寺庙”由6座主庙和200多座孤立的小神庙组成,其中最大的3座主庙是湿婆庙、毗湿奴庙和梵天庙;湿婆神庙位于正中,是一座高达47米的塔形石砌庙,有东、西、南、北四个石屋,主室供奉一座3米高的湿婆像;寺院内有大量的浮雕,描述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1991年“普兰巴南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建于10世纪的普兰巴南寺庙群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湿婆神建筑群;六座寺庙在同心广场的正中间拔地而起,其中三座主寺庙饰有罗摩衍那史诗的浮雕,分别供奉着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湿婆、毗湿奴和罗摩);另外三座寺庙为守护神灵动物而建造。
爪哇岛上的名城
爪哇岛上有一座世界级的超级大城市,这就是印尼首都及最大城市雅加达。雅加达在15世纪以前还是爪哇岛西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1527年万丹王国征服此地取名“查雅加达”,意为“胜利之城”,1619年荷兰人占据该地取名“巴达维斯”,立为“荷属东印度”的首都;19950年改名为雅加达并成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首都,1961年设立雅加达首都特区(是印尼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雅加达首都特区面积 662平方千米,人口已突破1027万(2019年);包括周边的勿加泗(属西爪哇省)、德波(属西爪哇省)、丹格朗(属万丹省)、南丹格朗(属万丹省)等卫星城组成的大雅加达都会区总人口达3000万之众,是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雅加达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雅加达大都会区的GDP占印尼全国的28%,也是东南亚经济规模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城市;有炼油、化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造船、橡胶加工、造纸、建材、食品、摩托车制造、 汽车 装配等多种工业,是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印尼电信、印尼人民银行、印尼鹰航等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是印尼唯一入选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印尼鹰航也译为“加鲁达航空公司”,是印尼最大的航空公司;印尼人民银行成立于1895年,目前有3000多个营业所遍布印尼各地,在“2020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列81位。雅加达是印尼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总统大学等高校,主校区在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创办于1849年,是印尼 历史 最久、办学质量最高的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世界第305名、印尼各大学首位。雅加达的外港丹戎不碌港是印尼最大海港,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680万标箱,居当年世界各大港第26名。郊区的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以纪念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和印尼首任内阁总理默罕默德·哈达)是印尼最大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以上(2019年旅客吞吐量居世界各大机场第18位),可直飞泗水、棉兰、北京、广州、厦门、香港、澳门、台北、东京、首尔、莫斯科、法兰克福、曼谷、伦敦、迪拜、孟买、新加坡、伊斯坦布尔、悉尼、吉隆坡、巴黎、阿姆斯特丹、开罗、纽约、旧金山、马德里等80多个国内外城市。雅加达地标建筑是市中心独立广场上的“民族解放纪念碑”,该纪念碑用大理石建造,高137米,顶端有一个用35千克黄金打造的火炬雕塑。雅加达着名建筑还有国家博物馆、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印尼微缩公园等。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也叫独立清真寺,建成于1978年,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占地95000平方米,礼拜大厅可供12万人同时礼拜。雅加达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所在地;雅加达曾主办过第四届亚运会(1962年)、第18届亚运会(2018年)。雅加达国际知名度很高,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45名;2018年雅加达进入“世界一线城市”之列(世界一线城市全球共有55个,东南亚仅有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和雅加达4座城市)。
爪哇岛第二大城市是东北部的海港城市泗水,别名“苏腊巴亚”,有人口305万(2018年),也是印尼的第二大城市。泗水是东爪哇省首府和印尼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有造船、炼油、纺织、机械、电子电器、制糖、食品等工业;泗水港是印尼第二大集装箱港、世界最大的50个集装箱港之一(2019年泗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准箱,居世界各大集装箱港第46位)。泗水郊区的“朱安达国际机场”(以纪念印尼杰出的政治家朱安达·卡塔维查亚)是印尼第二繁忙机场,可直飞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马尼拉、胡志明市、香港、澳门、麦加、利雅得、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泗水与马都拉岛有总长5438米的跨海大桥相连。泗水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193名。
因主办1955年亚非会议(也叫万隆会议)而闻名于世的万隆是爪哇岛上第三大城市、印尼第四大城市,是西爪哇省首府,人口234万(2015年)。万隆位于爪哇岛西部一海拔700米的山间盆地,周围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景色秀丽,气候凉爽宜人,有“印尼最美城市”、“爪哇的巴黎”之美称,是印尼着名的 旅游 城市之一,以北20千米处的覆舟火山风景区是印尼着名的游览胜地。万隆交通便利,郊区有万隆国际机场,还有即将建成的雅加达——万隆高铁相通。万隆的工商业发达,有纺织服装、制药(以生产奎宁为主)、橡胶加工、电子电器、 汽车 装配、飞机零部件制造、食品等工业;万隆科教发达,创建于1959年的万隆理工学院是印尼办学质量最高的大学之一,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世界各大学第313名、印尼各大学第2位。万隆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入选《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列榜单第218位。万隆与我国的杭州市、柳州市、营口市是友好城市。
坐落在爪哇岛北部沿海的三宝垄是印尼着名的海港城市,中爪哇省首府,人口162万(2015年)。三宝垄的得名来源于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南洋时曾在此登陆,郊区的“郑和庙”是游客云集之地。三宝垄工商业发达,有纺织、制糖、电子电器、木材加工等多种工业,三宝垄港是爪哇岛农林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港之一。三宝垄是印尼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是“爪哇糖王”黄仲涵的出生地,现在三宝垄还有一条以他命名的大街——“黄仲涵街”(黄仲涵是20世纪初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商,祖籍福建同安,20世纪初在爪哇各地创办了糖厂、木薯淀粉厂、银行、保险公司、轮船公司等企业)。
茂物是一座位于雅加达以南56千米的千年古城,12~16世纪曾是巽他王国的都城,1745年荷兰殖民者建立城市;因茂物坐落在海拔300米的山间盆地中,年雨量在4000毫米以上,气候凉爽,遂成为避暑胜地,有“雅加达的后花园”之称;如今茂物是印尼的工业重镇和科研中心,建有印尼农林实验总站、印尼橡胶研究所、印尼林业研究所、茂物植物园(建于1817年,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植物园)等科研机构;茂物有纺织服装、轮胎制造、造纸、制鞋、建材等多种工业,印尼最大的轮胎制造厂就在该城。茂物还有“世界雷都”之称,每年有320天要打雷。茂物现为西爪哇省管辖,有人口103万(2019年),有高速公路、铁路与雅加达相通。
坐落在爪哇岛中南部的日惹市是爪哇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日惹苏丹国的都城,1945年至1949年间还是印尼共和国的临时首都,现在是日惹地方特区的首府,现有人口40多万。日惹是印尼着名的 旅游 城市,是前往世界遗产地“婆罗佛屠” 、“普兰巴南寺”的 旅游 集散中心(婆罗浮屠距日惹市中心西北约40千米、普兰巴南寺距日惹市中心仅15千米 ),东北郊建有可直飞印尼各大城市及新加坡、吉隆坡的“日惹国际机场”。日惹市还是爪哇文化中心,建有印尼着名的公立大学——“加查马达大学”,该大学以印尼古代着名政治军事家加查·马达命名,建于1949年,现有18个学院27个研究中心,有师生5万多名,主校区在日惹,在雅加达设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