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最不值钱的钱是哪个国家的钱啊
当然是日本。
原因很多~!给举一个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例子吧~!
根本原因
正如已经表明的那样,各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也许是贸易条件恶化。从原则上说,这是造成货币贬值的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因(例如,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遇到过的贸易条件的恶化,是不可能通过货币贬值来扭转的)。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下跌——比如,为了对付工业国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干脆等到这个周期性的衰退开始转变、物价开始回升的时候再说。然而,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下跌要长期延续下去(例如,这种下跌是反映了市场上这种商品不能象以前那样长期地大量投放。这是因为有些出口商品已被其它一些商品替代了,如人造橡胶替代了天然橡胶,人造纤维替代了黄麻以及其它纺织用的纤维),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寻找其它办法来减轻商品废弃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与此同时,要鼓励生产其它出口商品,加速出口商品多样化。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会有什么外汇储备或借贷能力来等待这个周期性衰退的好转,也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财力、人力来实现比较扎实的出口商品多样化。通过国内货币的贬值来提高出口商品的创利率,这样的做法也许容易些或者快些。当出口商品价格下跌、汇率又保持不变的时候,对国内货币来说,主要出口商品是赚不了钱的。货币贬值能使这些出口商品恢复创利率而不需要压低汇率或减少国营部门的存款。世界市场上价格没有下跌的那些出口商品将从货币贬值中获得意外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刺激这些出口商品生产的发展。
更能说明货币贬值问题的一种情况是,货币增值主要是由于国内生产成本迅速上升而引起的,而这种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量太大,而不是出口商品价格的下跌。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发展中的小国。这些国家规定了不影响世界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固定汇率,其资本市场也是初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通常产生于国内人民政治上的要求。他们要求增加社会福利事业、开发性项目或国防事业等方面的经费。然而,这些经费超过了政府所能汇集的税收和私人自愿存款的总额。为了增加这些开支,政府就需要向银行系统借贷。为了能借到这么多的钱,政府也许还得向私营部门伸手,而这些私营部门发现,在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是困难的。
这种发展性的金融政策将有助于增加收入和总的需求量,从而抬高内销商品或非贸易性商品的价格,即抬高人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多种服务性行业或建筑业的价格,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生产因素的价格。假设在一个通货膨胀的环境里,实际利率也因此而下降,人们的存款将会转向不动产,进一步抬高工资和地价。贸易货物(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和出口商品)的价格由国际市场规定。而这些价格又将比内销产品的价格便宜,这就驱使国内消费者改用这些进出口商品。由于国内总的需求量相对来说要大些,同时也由于价格的作用,收入将因此会增加。
与此同时,这些进出口商品的生产,将会由于国内原材料等诸方面的价格以及生产因素价格的上涨而得不到鼓励。这种物价上涨是受到了内销产品生产系统影响的结果,从而增加了生产这些进出口商品的成本,挤掉了利润,因为前面已讲过,这些商品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早就定了的。对生产此类商品的刺激,也将因此而减少,边际制造厂家将退出,生产力将持平或下降,从而加大了对外赤字,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率高的结果,实际利率就要变成负数,因为一些机构常常阻止名义利率上升,从而影响了国内货币的储备,鼓励人们把国内货币兑换成外汇。但这种情况常常带来具有两重性的好处,即提前使国内货币增值和实际利率升高。
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上面提到的这些情况下,有两个办法可供当局选择来对付对外支付逆差:他们可以采取限制进口和外汇交易的办法,或者通过金融和物价政策以及削减开支和恢复生产有利可图的商品来减少赤字。
一个政治上优惠的途径是,通过限制进口那些不太关键的商品和外汇的游动,来直接减少贸易赤字。这种途径之所以好,是因为其真正利弊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看得出来。这些措施在暂时减少外贸赤字的同时,并不能帮助恢复出口商品的创利率。事实上,这些措施最终还将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再度下跌。这些措施也不能把国内开支压低到国家能够承担的水平。由于各种控制措施还不能影响通货膨胀这个根本问题,实际上,这些控制措施还常常使通货膨胀恶化,企业将转向生产更为有利可图的内销商品和进口替代品,因为这些进口替代品价格较高。这些商品价格高的原因是对进口实行了许可证和配额的做法。
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或还没有这种规模的经济部门去生产,因此,能够真正替代那些进口货的内销商品,常常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初步的控制措施将不会使外汇储备有明显的增长。生产上所需的进口物资也将出现短缺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产量,影响贸易货物生产力的利用,并使工人失业。如果把控制国内物价的措施也用来强行控制进口替代品的价格,或者用来控制需要用部分进口物资来生产的商品的价格,那末,资金就会被进一步滥用。由于官方和黑市的汇率不同,外汇黑市将会发展起来,资本就要外流,从而加大对外支付的赤字。同时,由于农民从种植经济作物改为种植人民必需的农作物,整个国家的经济将变得更加内向,外贸也就随之不景气了。
限制进口商品和资本,对效率的危害特别大;这些限制性措施会使人们将资金转用到生产创利率高的内销产品上去(如进口商品的替代品),而不用到生产出口商品的效率较高的方面去,因为这些出口商品的创利率受到了国内通货膨胀和国内货币增值的约束而不得升高。即使降低进口货物的价值,这些限制性措施也会使人们倾向于把投资用于资本密集性技术。最终,国家对人们向国外的汇款、旅游业以及非传统商品的出口,采取特殊的汇率。这就违背了大家公认的做法,即增加外汇收入是需要实行鼓励价格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的做法是通过采取相应的金融政策,使人们对商品和各种服务业的需求降到与国家收入相当的水平。同时促使国内的需求从进口商品转向内销产品,刺激内销商品的扩大生产。这些目的,只要对生产者实行一种需求管理即可实现。政府开支以及发放给私营部门的信贷,要减少到这样一个程度:即工资和物价要绝对降下来。这将降低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与生产内销商品相比,使出口商品的创利率得到提高。因为内销商品的价格随着需求量的下降而下跌,而出口商品的价格却原封不动。然而,如果相对物价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总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大规模压缩。既然名义工资常常不会下降,那末,这种压缩的结果是造成实际上的失业和引起社会混乱。因此,这个途径很可能是缓慢而且痛苦的,对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来说,政治上也接受不了。
一个国家与其实行长期需求管理的痛苦政策,降低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这类商品的利润,还不如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提高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从而提高进出口商品的创利率。
货币贬值怎样奏效
与需求管理的办法相比,货币贬值的明显好处是简单易行,而且见效快。在生产中需要进口的物资的价格,将以与货币贬值的同样百分比上涨时,国内物资的价格上涨应该低于这个百分比,而其剩余价值——利润的上升,则应适当高于那个百分比。这些相对物价的变化也将促使出口商去寻求价格更为便宜的物资,来替代进口物资。这将进一步降低对进口物资的需求,巩固国内生产的创利率。
为了让货币贬值能使足够的资金从用于生产内销商品转移到用于生产出口商品方面来,以改善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就必须使人们能看到,相对物价的变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国内成本的上涨应该不影响刚刚恢复的出口商品的创利率。然而,对国货的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商品生产的发展,将会迫使国内成本上升。但是,这种压力是能够减少的,因为货币贬值也会使总的需求下降,至少能使总的需求在短期内下降。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人们习惯上拥有的现金的实际价值。所以,一次货币贬值实质上是减少一次实际货币的投放。人们为了恢复他们的现金的实际价值,就要压缩开支,压缩对所有商品包括进口商品的需求。这种由于货币贬值而引起的总需求的下降,对于整顿由于国内开支大大超过国内总产值而引起的初期收支不平衡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总需求可以控制,就无需使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超过进口商品的较高价格的初期上涨。
但是在每次货币贬值后面,都笼罩着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人们要求增加收入的危险阴影。这将提高成本,并增加用扩大货币发行来对付这个更高要求的可能性。扩大货币发行的结果是物价飞涨,助长了人们认为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想法以及希望占有外币的要求。因为占有外币后,便可避免在两种情况下的损失,即既可以对付通货膨胀,又可以对付货币的进一步贬值。这种情况,除了给对外收支造成消极影响外,又将再次引起货币贬值和新的物价飞涨。这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所造成的破坏,将十分严重。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循环不能改善收支的不平衡状况,同时还因为这种循环破坏了把汇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信誉。这种情况发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即政府是否决心通过适当的政策,通过需求管理来保持相对物价的新结构。这样,仅仅依靠需求管理来纠正逆差的时间就延长了,而且从失业和产量的角度来看,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与此同时,仅仅依靠货币贬值来纠正逆差也就不灵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要有一套政策,并根据这套政策,制订出一些限制开支的措施,来防止由于货币贬值而引起的相对物价的变动。
货币贬值对产量的影响
货币贬值对产量的影响是复杂的。从短期来看,在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之前,国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就将下降,这是有助于收支平衡的。但是对实际收入较低的那些消费者,这种对内销商品需求的下降将同时伴随着对这些商品需求的增长,因为这些内销商品的价格比出口商品便宜。如果货币贬值严重,象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那样,出口商品和内销商品之间可以替代的余地很小,那末对内销商品的需求将会急剧减少,因为可供购买这些商品的货币额将下降。如果消费者能随时用内销商品替代出口商品,那末,对内销商品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将会引起内销商品价格的上涨,人们也将要求增加工资。这将波及到出口商品,减少这些商品相对价格的优势。到那时,就需要再一次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国内的开支。
另外,要使出口商品的生产在全部劳力都完全就业的情况下增长,有关财政、金融政策也必须严格到足以压低需求、减少内销商品产量的程度。从短期来看,由于内销产品迟迟不得出口,最终会使这些产品的总产量下降,有些人会因此而失业,实际工资下降。当出口商品的产量增长时,失业的劳动力将会逐渐得到雇佣,但实际工资和应得的收入都会比以前低。
但严格说来,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使全部劳动力都就业。如果在货币贬值发生之前,就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实行限制,并控制其价格,也许早就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失业的现象了。即使不是这样,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有大量的劳力资源“变相失业”——如生产力低,有人当季节工,或者呆在家里。如果增加名义工资,就可以吸收这些没有利用起来的劳力资源来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到那时,货币贬值将会使资金向劳动生产力较高的门类转移,促进生产发展,而不需压缩内销商品的产量。到那时,这些内销商品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就只占较小部分了。简言之,要使出口商品生产的利润恢复到正常水平,必须增加其在总的出口收入中的比例。这意味着需要降低国民收入中用于支付实际工资的比例的同时,仍然可以增加名义工资。这一连串的事情将会使货币贬值更加合情合理,因为产量和就业的增长将弥补因收入的再分配而造成的不足之处。
衡量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好处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刺激了出口的增长。如果进口商品在货币贬值前就已匮乏,那么,货币贬值发生后,也就不会因为价格较高而使进口商品的数量象预期的那样萎缩,特别是在国内可能的替代品仍然有限的时候,更是如此。另外,出口商品的增长也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材料以及主要设备、零部件来改造曾被忽视了的工厂,更新其设备。结果,从短期来看,国家收支的平衡问题,将会因货币贬值而极度恶化,因为进口贸易会即刻增长,而出口贸易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展。
出口商品将增加吗?
不同的出口商品对货币贬值反应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由于有了更得力的鼓励措施,生产力的初期增长在货币贬值后的一年内即可出现。如果出口商品是农产品,即使货币贬值已在作物生长周期内发生,改良了的作物、牧业以及收获时所花的巨大努力,很快就能带来数量可观的高产量。要使边远地区的土地比较容易地用来进行种植是可能的,同时也能出现出口服务设施能力过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两年内就可进一步提高产量。进行新的投资也会使出口商品增长,但也许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新的生产能力的增长要有一个长期酝酿的时间;生产者们在政策改变后,需要有一段对改变了的政策建立信心的时间。这些时间上的拖延,同基础结构运转不灵以及部门之间资金流通不畅一起,意味着调整的时间要持续好几年。
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国的货币贬值的经验说明,一般说来,出口额的大小最能反应物价的变化。然而,随着过去两年世界贸易的萎缩和工业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决策者们必须对增长出口的潜力作出慎重的估价。另外,一些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世界需求增长很慢或者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其它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就只能增加这些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但是,一个国家一旦由于通货膨胀的政策失去了市场份额,实行货币贬值就能帮助这个国家补偿这一点。再者,如果这个国家想要改变出口商品增长缓慢的状况,使出口商品多样化,实行货币贬值也将刺激非传统出口商品的生产,为其提供有利可图的机会,使这些出口商品的生产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实际工资;收入的分配
从短期来看,如果仅仅是因为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那末,经过一次货币贬值后,各方面的实际工资都将下降。货币贬值越厉害,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下降也就越大。这是政治上的一个主要不利之点。但是,只要造成货币贬值的国内产出与国内开支不平衡,现有的实际工资水平是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下去的。如果要恢复国内收支平衡,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供选择来降低实际工资;如前所述,虽然最后能逐步实现国内收支平衡,但是,经过紧缩通货后,失业率会升高。然而,由于货币贬值突然改变了物价,降低了购买力,这就确实使更多的公众看到了这一点,从而就引起了政治上更为强烈的反对。这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调整的展开,实际工资如何受到影响这一点,取决于雇佣劳动者消费出口商品的多少,以及他们用出口商品替代内销商品 的速度和能力。雇佣劳动者的名义工资能提 高多少,也取决于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相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虽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这些因素很强硬,但在大多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它们却很软弱。恢复实际工资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但是,到了调整快要结束的时候,实际工资能有所增长。只要产出有较大增长,提高实际工资也不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货币贬值将增加国民收入中利润所占的相对比例和降低工资所占的相对比例,这是货币贬值的一个普遍原则。除此以外,货币贬值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也很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国家的国家制度特点和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措施不同。值得强调的是,货币贬值前的收入分配在任何情况下是不可能原封不动的。一般说,如果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货币贬值将使收入由城市转向农村,因为对城市服务性的需求将趋于下降,城市居民受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要大些。另外,政府的开支也将趋向于集中在城市。这不仅仅是为了支持民用服务业,也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教育和卫生设施,有时也是为了给他们提供食品补助。由于这些开支的实际价值要下降,所有这些服务事业的受益者的实际收入也将要下降。
即使收入从城市转向农村,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收入是从穷人转向富人。只有在农村大面积地种植出口农作物,而且大部分农村劳力同时又在种植非出口的粮食作物时,才意味着收入从穷人转向富人。但是,如果农村的多数人都从事种植出口农作物,那他们就都将从货币贬值中受益。再说,对收入的最终影响将由为支持货币贬值而制定的政策来决定。
扶持性政策
如前所述,怎么才能成功地使货币贬值转化为增产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措施。这 些措施可分为三类:物价政策,需求管理措施,以及使初期的供给增长转变为实际的出 口增长的政策。
从一开始,货币贬值就是较多地依靠价格机制的一种信号。因此,物价政策必须保证汇率的浮动要在国民经济的物价结构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已经采取了控制物价的措施,限制了进口商品的数量,生产中也采取了一些行政决定,那末,就必须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保证实行货币贬值所要达到的目的。多数价格将需要调整,对需要进口材料来生产出口商品的限制要放宽,影响出口商品生产的不恰当的费用和鼓励措施要取消。在国营企业中,货币贬值所引起的物价浮动并不能达到大家所希望的能重新安排物资和资金的使用。例如,在国营农场中,种什么作物的问题,本来可以由管理部门决定。但这不行,还必须根据新的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以及国内需要花费的投资,来选择一种作物种植的最佳方式,即选择种植那些创利率最高的作物。
前面已经强调过,只有对内销商品的需求不加以控制时,才能维持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利润优势。这将表明政府实行反对通货膨胀政策的想法是坚定的。这对于减少人们对通货膨胀种种想法以及对又要发生什么新的货币贬值的忐忑不安心理,都是重要的。财政上的扶持政策应能压缩人们的消费,但同时又有这么一个问题:谁来承担这批被压缩下来的商品?承担多少?是由私营部门承担,还是由国营部门承担?是由收入低的人来承担,还是由收入高的人来承担?是由农村来承担,还是由城市来承担?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穷人的部分基本需求是由政府的财政支出来满足的。人们经常声称,货币贬值从三个方面加重了穷人的负担:压缩了实际工资,增加了失业,以及减少了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穷人经受不住实际收入的减少。政府的卫生、教育开支,以及对食品的补贴,还须真正坚持下去。另外,货币贬值还会引起政府其它方面开支的增加。这是因为进口业务费用和债务本息上升了,要求增加更多的收入来压缩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后,政府提高了贸易税和所得税以及国营企业上交的利润,增加了收入。但是,与此同时,政府的开支也更为紧急,而且款项常常更大。要使出口商品的生产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如果私营部门对此缺乏信心或对此抱有怀疑,因而不能增加这方面的投资,政府就要进行鼓励;这样做本身也许是限制了政府选择适当办法来压缩私营部门的消费。政府可以选择削减投资、进一步压缩经济增长的办法来压缩私营部门的消费。这里,不管哪种办法,都不会受到任何政府的欢迎。
即使有这些小小的选择余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必须对为了使货币贬值奏效而进行可信的、必要的调整和政府强加给社会的压力略加区别。强加给社会的压力可通过下面这些办法来缓和: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在不影响穷人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压缩政府开支,或者紧缩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信贷等等。然而,这些努力都将会遇到高收入阶层的抵制,因为大部分政权通常都掌握在这些人手里。
然而,政府还是可以有所选择。在决定货币贬值到什么程度时,政府可以把标准定得比实际需要高些,以便恢复出口商品的创利率和允许工资有所提高。但这更会引起通货膨胀,还可能引起人们的不安。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局就可把货币贬值的程度定得比实际需要低些,同时采取一些更为严格的需求管理措施。在选择这两种做法的同时,还可以对那些不太重要的进口商品实行一些限制。在任何情况下,衡量一种具体的货币贬值率的效果,都不应脱离当局所选择的总政策。
政府还需要在一些领域里实行协调的政策来确保外汇收入和外汇存款的增长。也许需要重新安排用于开发的开支,以缓和现有的紧张状况。电力、交通运输、通讯等领域里则经常出现这种紧张状况。股本和出口贸易服务设施也得改造,以利于更多的出口商品能进入国外市场。要制订一项在国外积极发展商业渠道的政策,以激发国外对本国出口商品的更大需求。
这是一个改造经济方面的生产结构和减轻各经济部门比例失调的规划。要实现这样一个规划,就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可能还要增加一些发展费用。因为出口额的增长还要有一段时间,所以短期内,在贸易结算中,对外收支情况可能要恶化。但正如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们常常主张的,也许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货币贬值能奏效,如果这种货币贬值从开始就有大笔外汇资源作后盾的话。这些外汇资源除了帮助维持新的汇率外,还将缓和调整过程中实际收入从开始就有下降的状况,缩短调整的过程。
对于存在对外收支平衡问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能力继续向国外进行商业性贷款,而让步性的财政扶持(包括某些情况下的债务救济)将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来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度过难关,直到出口贸易的增长得到恢复为止。
② 最不值钱的货币
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十大货币:伊朗里亚尔、玻利瓦尔、越南盾、印尼盾、塞拉利昂利昂、乌兹别克斯坦苏姆、几内亚法郎、老挝基普、巴拉圭瓜拉尼、柬埔寨瑞尔。
拓展资料:
1、伊朗里亚尔 114000:1美元
由于伊朗受到世界超级大国对经济和政治实施制裁。这些措施包括限制伊朗进入世界商品市场,并导致其经济严重下滑。作为石油出口国,伊朗无法出口其石油,这在其国家预算中造成了严重赤字。因此这些因素导致伊朗里亚尔(Iranian Rial)成为世界最不值钱的货币。2016年,美国和欧盟解除了部分制裁,改善了经济状况并稳定了当地资金,但在2018年,美国重新实施并加强了制裁。
2、玻利瓦尔 44498.65:1美元
委内瑞拉主权玻利瓦尔(Bolívar Soberano Venezolano)是世界上最膨胀的货币。委内瑞拉政府创建了一种加密货币“Petro”来“对抗美元”,但这只会加速恶性通货膨胀率。
3、越南盾 23187.71:1美元
越南盾(Vietnamese Dong)是越南法定货币。越南盾流通中最小的纸币是200盾,最常见的是1000盾的纸币。
4、印尼盾 13995.73:1美元
由于老式纸币价值低,根据2016年9月5日总统令,印尼发行了7种新纸币,面额从1000到10万卢比。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经济稳定且相当发达的国家,但是货币汇率非常低。印尼的监管机构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来增强本国货币。
5、塞拉利昂利昂 9711.13:1美元
塞拉利昂利昂(Sierra Leonean Leone)是一个非常贫穷的非洲国家,它经历许多严峻的考验,导致当地货币贬值。
6、乌兹别克斯坦苏姆 9536.16:1美元
自1994年7月1日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颁布法令发行现代乌兹别克斯坦苏姆(O_zbekiston so_mi)。
7、几内亚法郎 9515.39:1美元
由于不断加剧的贫困和使几内亚货币贬值,几内亚法郎(Guinean Franc)是非洲通货膨胀的货币之一。
8、老挝基普 8849.12:1美元
老挝基普(Laotian Kip)是该名单上唯一没有贬值的货币,但起初发行时的汇率非常低。自1952年发行以来,老挝基普已对美元升值,并继续提高其价值。
9、巴拉圭瓜拉尼 6428.58:1美元
巴拉圭是南美第二最贫穷的国家。它遭受了灾难性的经济衰退,包括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等。巴拉圭出口棉花和大豆,但这还不足以满足其经济需求。
10、柬埔寨瑞尔 4042.79:1美元
柬埔寨瑞尔(Cambodian Riel)在1995年发行,以取代印度皮阿斯特。起初,由于柬埔寨瑞尔低廉,在使用外币的当地人中并不受欢迎。现在,许多柬埔寨人喜欢使用美元付款,这导致柬埔寨瑞尔贬值。
③ 美元,英镑等很值钱,越南盾,印尼盾却很不值钱,我想知道这是由什么决定的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还是
国际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 以及通胀率
④ 印度500元印尼盾相当于中国人民币多少钱
印度500元印尼盾,相当于中国人民币44.275元,这样一个汇率,让我看到了人民币价值提升。如果能够赚着国内的工资,在印度花销,会让自己的收入升值,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我们同印度,有着很大的饮食和文化差异,这也是国人,不喜欢去印度旅游的一个原因。
按照当下的汇率来看,一元印度尼,只能够兑换人民币0.08855元。因此即便是500元印尼盾,在我们国内,也没有太大的购买力。能够美美地吃一顿小吃,按照一日三餐的吃法,可能下一顿,就要开始节衣缩食了。
因此500元印度尼,换算成我们人民币之后,并不是一笔大的货币,只有44元左右。这样的一个汇率,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⑤ 印尼盾为什么不值钱
货币值不值钱不能只看面值,要看购买力。印尼盾的面值非常大,但是购买力也与其国家经济实力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