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虎鱼这么难养
虎鱼饲养难度并不高,算也比较皮实的观赏鱼!
在虎鱼饲养中首先不得不提到就是虎鱼的饲养环境。由于虎鱼是大型捕食性鱼类,成年的虎鱼可以长至40多厘米,所以应该选择大型鱼缸饲养,基本1.5米*0.6米*0.6米的水族箱就能够满足饲养要求。在鱼缸背景上可以选择白色背景或者透明背景,其次蓝色,最好不要用黑色,因为黑色会使到虎的颜色变成黑炭一样的黑,尤其是印尼虎。由于虎鱼生性胆小,所以不建议太长时间的打灯,另外有鱼友喜欢给小虎鱼防止可以藏身的杯子等,这虽然可以供小虎鱼藏身,但是在另一方面不太利于虎鱼宽身的形成。
水体环境是虎鱼饲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虎鱼的适应能力还是较为强的,可以生活在26~33摄氏度,pH在5~8.5,酸碱度中性的水质中,但是虎鱼喜欢溶氧量较高的新水,所以一定要保证水体的供氧充足,少量多次换水但换水尽量不能超过1/3,这是因为虎鱼对水质及其敏感,大量的水质变化会使虎鱼发生变色。
虎鱼喂食是虎鱼饲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虎鱼食量较大,是大型纯捕食性鱼类,喜食鲜活饵料。虎鱼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食物有小鱼小虾、泥鳅、红虫等。小虎鱼可以喂红虫,一天三到四顿,中鱼可以喂虾肉一天两次,大了可以喂泥鳅段和活鱼,但建议不要喂食量不打过大,适当的饥饿感可以让小虎更加活泼。
在虎鱼饲养中难免会生病,虎鱼常见病有虎鱼蒙眼、凸眼、肠道疾病、红斑症等,但只要保持水质的良好,规律喂食,虎鱼一定可以健康成长。
⑵ 印尼虎鱼不开口
虎鱼天生胆小,再者新到一个环境,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出现不开口的现象。
可以先保持好水质,等待虎鱼开口。
也可以时不时进行诱食,如果虎鱼不吃,捞出来,以免污染水质。
当虎鱼出现啄食缸壁的时候,说明饿了,可以进行喂食。
⑶ 泰国虎鱼经常变黑,还躲在角落不出来,正宗的泰国虎鱼是这样吗
由图可知你所饲养的是三纹印尼虎鱼,而非泰国虎鱼。而且印尼虎鱼,天生胆子小,易发黑,夜行虎,非常喜欢躲在角落里不出来,天性如此。
多数印尼虎体色偏黑黄或者黑,它的黄黑比一般为1:1,在状态好的时候偏黑黄,状态不好时发黑,当然和背景、环境以及水质有很大的关系。印尼虎的尾柄和各鳍基本没有斑点,越大越没有斑点,基本是黑色透明状的。
印尼虎鱼发黑是困扰不少鱼友的问题,也都在研究印尼暗虎变明虎,虎鱼的明暗与自身的基因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根据虎鱼的状态、发色判定虎明虎暗,因此没有绝对的明虎和暗虎。环境突变对印尼虎变色是有一定影响的,但不是绝对的。印尼的身体外部颜色的变化可以用瞬息万变形容,有可能因为水质不好,身体发黑,有可能因为惊吓,突然状态不佳,想要恢复十分不易。印尼虎鱼发黑与自身的基因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很多外界条件影响后,由暗变明或由明变暗的情况。
⑷ 虎鱼腹部大是什么原因
印尼虎普遍是夜行虎,白天猎食的积极性不高,也害怕高亮的环境,甚至怕人,可以在晚上关灯后尝试投喂。
泰国虎鱼日行虎,一般胆子大,可以白天投喂。
虎鱼经历运输,环境变化,疾病等变化后,有时候可能存在胃口改变(之前不吃冷冻泥鳅的换个地方可能会吃)或者开口难的问题,需要耐心寻找原因和尝试。
最后说一下,虎鱼超过10厘米会耐饿一点,有时间慢慢开口。如果是玩虎鱼的指甲苗,也就是2—3公分的苗子,开口必须要快,红虫,丰年虾成虫或者更小的鱼苗都适合开口,鱼苗是会饿死的,一旦饿到皮包骨头,大概率死路一条。
得病的虎鱼,也会拒食,看得见的体表疾病和看不见的体内疾病问题,都会引起虎鱼拒食,如白点病,肠炎等,因此在虎鱼拒食的时候,必须仔细从外到里排查,虎鱼是否得病了。
解决方案:和有经验的鱼友一起排查虎鱼的健康问题,切莫自己乱来,确诊后下药需谨慎。
虎鱼大鱼和鱼苗饲养手法,身体素质是天壤之别,饲养过程中请区别对待
⑸ 印尼虎鱼所有的鱼鳍紧闭是什么原因
正常现象,只有找吃的,新入缸,打架,抢食物,受到威胁时才会把鱼鳍全部展开,平时多换下水即可
⑹ 印尼虎鱼快死前的征兆
印尼虎鱼快死之前,它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不爱游动等现象,鳞片颜色也会变浅,甚至还会掉鳞。临死之前,印尼虎鱼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还会浮头,这是因为它缺氧或肾脏出问题所致。
饲养印尼虎鱼的时候,最好加强过滤,全天使用氧气供应,一旦它们出现浮头的现象,更加需要加强氧气供应,并减少饲养密度,做到勤换水,尽力降低它们的死亡几率。
⑺ 泰国虎鱼不开口是什么原因呢
印尼虎吧,泰国虎要找实在太难,而且5k以上。地域性强的鱼适应环境通常都会相对更长时间,我之前的印尼虎就是一周才稍微吃点东西
⑻ 印尼虎鱼到家三天,不吃食,还很黑怎么办
很正常,我养了三条,其中一条用了一个半星期才开口,还有一条两个星期才吃了一条小鱼,我现在喂鱼肉都要用手放到它跟前,胆子太小,至于状态,有的印尼虎会一直黑着,有的适应环境就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