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迁都已刻不容缓,10年下沉2.5米
印尼迁都已刻不容缓,10年下沉2.5米
印尼迁都已刻不容缓,10年下沉2.5米,未来印尼的首都将从现在的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将被命名为“努桑塔拉”,印尼迁都已刻不容缓,10年下沉2.5米。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称呼,也是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的地方,是这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每个国家都会把自己国家的首都建设的非常漂亮,也非常繁荣。但有些国家出于某些原因,或主动的或被动地进行了迁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迁都是一件大事,中外古今都有过类似的,像中国古代的时候,西周时期,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国外的也有,美国,开国之都是费城,后来迁都到华盛顿。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等等这些国家之所以会迁都肯定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说的这个国家之所以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苦衷啊!
据印度尼西亚媒体报道,印尼众议院18日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国家首都法草案》。印度尼西亚计划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距离雅加达约2000公里。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规划部长苏哈尔索表示,新首都将具备核心功能,将成为国家新的象征,同时也将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迁都法案将为印尼建设新首都花费高达3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奠定法律框架。
其实印尼政府2019年就曾宣布启动迁都计划 以及迁都原因。
印尼计划将首都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的具体原因之一,是雅加达是印尼目前的一个商业中心,人口太多,常住人口加上外来人口高达到三千多万。而雅加达面积有限,只有区区六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从而造成人口密度太大,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基础设施差,导致雅加达环境污染严重。还有因着人口众多,用水量巨大造成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面下沉,每年一到雨季,海水经常倒灌,导致雅加达地区时常发生水患。
而另一个原因,雅加达所处的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时刻面临着火山喷发,地震频发的风险。最主要的`一点,因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面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在下沉,有专家估计,到2050年,雅加达北部地区大部分将被海水淹没,所以印尼不得不提前做好打算,将首都迁到地质灾害相对少一些的加里曼丹岛。
虽然迁都计划已确定,但迁都并非小事,所涉及的项目众多,所需的资金庞大,印尼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印尼的迁都之路任重道远。
据印度尼西亚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8日,印尼国会批准了《国家首都法草案》,草案规定,未来印尼的首都将从现在的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的首都将被命名为“努桑塔拉”,这在印尼语中是“群岛”的意思。
印尼为何要全力迁都呢?从几个因素来看,印尼迁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印尼雅加达:地面下沉严重 面临被海水淹没威胁
地面下沉是印尼迁都的一个最根本且无法回避的因素。雅加达坐落在靠近海洋的沼泽地带,地处沿海低地,加之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条件作用下,雅加达近些年一直在加速下沉。
雅加达北部沿海地区在过去10年里由于种种原因竟然下降了2.5米,目前雅加达约40%的部分甚至处于海平面以下,部分地区已经低于海平面4米,且仍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陷落。
印尼万隆理工学院教授亨利·安德里亚斯表示,到2050年,北雅加达地区的95%将被海水淹没。
雅加达以如此惊人的速度下沉,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大多数居民没有足够的清洁水资源,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
虽然13条河流流经雅加达,但是这些水源大部分受到污染,雅加达人口众多,淡水需求量大,岩石层缝隙中储存的地下水被源源不断地抽取,导致土壤被压实然后塌陷,地下水上方的陆地也随之下沉。
印尼雅加达:人口密集 城市发展不堪重负
除了地面下沉这样的“硬伤”,雅加达还有不少大城市“顽疾”。雅加达人口密集,城市发展不堪重负。市内人口超过1000万,如果算上周边地区,人口超过3000万,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5万人。
人口稠密、公共交通设施缺乏令雅加达成为名副其实的“拥堵之城”。此外,印尼各地发展不均衡,印尼政府希望带动加里曼丹岛东部发展。因此印尼政府2019年提出迁都设想,并逐步推进实施。
将迁都!印尼国会批准《国家首都法草案》
据了解,印尼政府规划的新首都在雅加达东北方向东加里曼丹省,距离雅加达约2000公里。印尼国家发展规划部长苏哈尔索日前表示,新首都将具备核心功能,将成为国家的象征,同时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印尼政府设想把新首都打造成一座低碳模式的“超级都市”,并为制药、卫生和科技领域提供支持,促进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以外地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印尼国家发展规划部的数据,新首都的总占地面积将达到约2560平方公里,全部用地将由森林转换而来。
印尼新首都所在地区经济贫困 矿藏丰富
东加里曼丹省所在的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经济贫困,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当地胡椒产量居世界首位。
迁都预算庞大 印尼政府欲对外寻求资助
印尼财政部表示,新首都的发展开发将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于2022年开始,持续至2024年,全部开发预计将持续至2045年。据此前估计,这项迁都工程耗资将高达466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2033亿元。
面对庞大的预算,印尼政府希望自己能够提供至少一半的资金,其余部分,预计印尼政府将向国际社会寻求资助。
此前,埃及宣布“迁都”。新首都建在开罗以东沙漠地带,总占地约700平方公里,预计将转移约650万人口,创造175万个就业机会。目前,“迁都”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已经有部分人迁到了新的首都。继埃及之后,又一国宣布要“迁都”,这个国家就是拥有“千岛之国”别称的印尼。
近期,印尼国会通过法案,确定将迁都至婆罗洲东加里曼丹省,新首都的名称叫做“Nusantara”。此次迁都预计需要花费3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33亿元,迁都工作最早从2024年开始。早在2019年,印尼就计划宣布迁都,但由于疫情原因,不得不推迟了相关计划。不过,根据规划,要重新建造一个超级核心城市,320亿美元并不够,后续可能还需要一大笔的资金。
印尼之所以宣布迁都,部分原因与埃及一样,都面临着“大城市病”问题。印尼首都雅加达面积约740平方公里,人口高达1027万人。人口稠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空气污染、犯罪问题等等。要解决沉疴积弊,难度非常的大,只能通过迁都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印度迁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雅加达面临陆地下沉危机。从地图上来看,雅加达位于爪哇岛上,地形非常的狭窄。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对雅加达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再加上由于过度开发,基建不断,导致地面下沉,过去10年雅加达地区平均下沉2.5米。根据专家分析,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2050年雅加达大部分地区可能都会被海水淹没。所以,迁都工作势在必行,不能再拖下去了。
除了埃及、印尼,还有很多国家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有的国家的首都也患有“大城市病”,迁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有些国家面临着被海水吞没的风险,不得不通过迁都来规避风险。迁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情况,这凸显出社会以及环境的巨大变化。
B. 美国白宫乘机到印尼时长
美国东部纽约飞印尼雅加达约23个小时。
美国西部洛杉矶或旧金山飞印尼雅加达约20个小时。
经停或转机需要时间。所以要根据具体航班而定行程
C. 谁知道海岸线长度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1.第一是加拿大,海岸线总共长202080公里;
2.第二是印度尼西亚,海岸线总共长54716公里;
3.第三是.格陵兰,海岸线总共长44087公里;
4.第四是俄罗斯,海岸线总共长37653公里;
5.第五是菲律宾,海岸线总共长36289公里;
6.第六是日本,海岸线总共长29751公里;
7.第七是澳大利亚,海岸线总共长25760公里;
8.第八是挪威,海岸线总共长25148公里;
9.第九是美国,海岸线总共长19924公里;
10.第十是中国,海岸线总共长182340公里;
(3)印尼到美国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1.海岸线并不是不变的,以中国来说就经历了好几个时期的海岸线变迁。中国东部大陆自全新世以来海岸线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各具体岸段的历史变迁各具特殊性。几千年来,山地丘陵海岸的变迁幅度不大,而平原海岸则由于河流来沙丰富,变化极为显着。
2.以渤海海湾为例:距今8000~5000年前的冰后期,冰川消融,全球范围内海面上升,渤海湾海岸线约与今4米等高线相当。此后气候转冷,海水消退,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
D. 印尼的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吧,怎么没发展起来
如果从纸面数据来看,印度尼西亚完全是个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亿、世界排名第4;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虽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领土面积令人艳羡:虽然这方面并无准确排名数据,但作为参照,中国这样的一等世界大国,所主张的海洋领土也不过300万平方公里(这还包括南海、东海、黄海等地区的争议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积却是多达316.6万平方千米——还不包括专属经济区。
有着如此丰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马六甲海峡这个巨大的区位优势,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这样的土豪,但与印度、巴西并肩,一个准大国的资格,应该还是比较稳当的。
但在现实中,印尼的国际地位却与它纸面上的基本数据全不相符:经济上,印尼2014年GDP总量刚刚过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号称全球第十大经济体,中国是印尼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第二。东南亚最大经济体。
政治上更是惨淡。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比不过中美俄也就罢了,连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瞩目的多;甚至就是东盟内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着体量优势,在开会争吵时嗓门大些而已,完全无法驾驭局势。
为什么有着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终只能在二流国家中徘徊?我们不妨从其地理上制约说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境由17508个岛屿组成,号称“千岛之国”。
在海洋文明时代,群岛国家的一大好处,就是不愁没海岸线和港口——这是发展外贸的最重要条件;但坏处也很明显——地缘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
由于海洋的隔离作用,众多岛屿之间的交通联系会受到极大影响,反应在经济层面,则是各板块自成一体,经济上的整合难度较大。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群岛国家都如此,比如英国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过英国虽号称群岛,但大不列颠岛本部面积已占据国土面积的80%以上;日本本土虽分为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大岛屿,但岛屿间的海峡都十分狭窄(本州与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最狭窄处仅宽10公里左右,本州与九州之间的关门海峡,最狭窄处甚至1公里不到)。这点子距离,即便是在农耕时代,其地缘阻断作用都十分勉强;到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则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碍,随便一座跨海大桥,便可将诸岛连接在一起。
但印尼则不一样。印尼国家地理结构呈带状分布,东西国土之间仅直线距离就长达5000余公里;本部五大主岛(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除东部的苏门答腊与爪哇之间海域狭窄外,其余诸岛均散落于海上,彼此间距离均在数百公里,巴布亚岛与最近的苏拉威西岛之间的距离则在1000公里以上。
过于遥远的海上距离,极大的限制了各主岛之间的交通往来,除了爪哇和苏门答腊,可以通过修建跨海大桥,将二者用公路、铁路连接到一起外;其余各岛之间,只能通过航空和海运方式交流。
航空虽则便捷,但费用高昂,只适合高价值货物运输;海运虽则量大且费用低廉。但速度过慢,且货物上下船的装卸程序复杂,不适合做小批量运输。这一交通运输的先天劣势,决定了印尼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完整高效的内部经济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够随时满足爪哇工厂多少不等的货量需求。
而带状的国土分布,同样也限制了其经济实力的发挥。相对于相同面积的块状国土,印尼带状国土边缘地区与中部核心地带的距离过长,即便是在公路、铁路相连接的情况下,从苏门答腊西北部向爪哇运输货物距离也实在过长,导致了成本的拉高,各边缘地区彼此间的沟通更是不便。至于其他主岛,与爪哇核心区的沟通更是受到极大限制。
除了地缘上的支离破碎,印尼陆地的地缘结构也比较糟糕。除了核心主岛爪哇外,其余四岛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亚岛,其内陆几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体而言,印尼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证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征——在一个降雨和日照均十分丰沛的地方,人类通常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块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规模发展工农业的最基本条件。印尼虽然领土面积不小,但平原较少。而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平原,还分布在五大主岛,以及数以千计的零散小岛上。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现代工业通常大规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这种特征决定了,印尼那些支离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难形成大规模产业链。而唯一以低地平原为主的核心主岛爪哇,面积不过区区13万平方公里——仅凭这点子地盘,显然不足以将拥有准大国体量的印尼带入现代化。
而最后,印尼的气候也限制了其工业的发展。印尼国土位于赤道南北两侧,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或许是个福音,但对于现代工业制造,则是个大大的麻烦。
高温气候条件下,人类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效率,其效率都会大大降低——印尼在农耕时代未能形成较发达的文明国家,其原因便在于此。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空调等降温机器的发明,脑力劳动者的困境得以缓解。
不过人类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终究是有限的。新加坡这样的百万人口级小国,或许可以将国民都塞进有冷气的写字楼里;但对印尼这样拥有2.48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它是否想实现现代化,体力劳动都是绝大部分国民的唯一选择。
室外的体力劳动,高温无法避免。而室内体力劳动,即便一些大工厂可以提供冷气设备,但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导致其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各种散落分布的中小型工厂,更是不可能承担这种超高费用——何况,印尼也没有充足的电力资源以确保供应。
而雨季的的存在也同样影响工业发展——每年多达三个月之久的雨季,会影响货物运输效率,影响室外劳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人白领的上下班通勤。这一切影响,最终都会转化为生产成本,体现在工业品的价格方面,对印尼的工业制造形成打压。
糟糕的地缘结构,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缘经济实力,使其空有准大国的资本,但这个是一个制约因素,但这个觉不是一个关键的原因,重要的原因,这只能说明印尼的基础建设落后,必定还多发达地区也是在热带,越难,香港,新加坡等,都在热带地区,只能说印尼要发展,打造自己的基础建设很关键,交通顺畅,起码的船运,可印尼自身有没有像样的造船厂,架桥,修路,建设像样的办公楼,飞机场,这一切需要的是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好的投资环境,没有好的投资环境,就没有企业愿意来,没有企业就没有经济发展,没有收入,那就没有钱来投资基础建设,这个成了一个死循环,那我们看看可能印尼的基础建设现在的情况如何。
E. 中国到印尼有多远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距离因具体位置而异,最近的也有1000多公里。中国南海以南,与印尼隔海相望,印尼的首都雅加达距离海南省约1000多公里。若从中国广州出发,到印尼的直线距离大约为1530公里,而北京到印尼的直线距离则约为3800公里。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它由大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横跨亚洲和大洋洲,也被称为“千岛之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其首都为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相邻的国家还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拥有超过2.48亿人口(2013年数据)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四。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印度尼西亚不仅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20国集团的成员国。印度尼西亚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就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其地理位置和文化多样性使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化的文化遗产。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旅游、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印度尼西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面临着多种挑战,但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印度尼西亚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文化和自然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作为世界第二大群岛,印度尼西亚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火山、海滩和热带雨林。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印度尼西亚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传统的节日、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