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尼资讯 > 印尼万隆哪里有卖大枣

印尼万隆哪里有卖大枣

发布时间:2022-05-15 14:35:48

㈠ 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有什么突出功绩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9日16:05 人民网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闭幕式上发言。新华社发

【前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世界外交舞台似乎专为周恩来而设。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舌战群儒”,“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后,周恩来不畏艰险出席万隆会议,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折冲樽俎、协和万邦的外交艺术,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

【导读】

周恩来69个字震动万隆

驻印尼大使黄镇夫人为周恩来当替身

原国民党军官曾组成暗杀队欲谋杀周恩来

万隆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

会议之前:未雨绸缪制定攻守总方略

在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之前,周恩来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中国代表团制定了战略总方针: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这显然是一个以柔克刚的、唯一现实可行的、正确的战略方案。

还在亚非会议刚酝酿时,周总理就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闪电般地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亚非会议开幕前夕,他不是直飞万隆,而是特地绕道去缅甸同尼赫鲁等人再次会晤,正式达成中立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亚非会议上合作的君子协定,为以后的亚非会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之中:彰显伟人气魄三次力挽狂澜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总理发言掷地有声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亲善和合作。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快要结束时被打破,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宣称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贾马利的发言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大会公开发言形式继续急剧恶化。

周恩来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先前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也打破了美国妄图让万隆会议演变为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的阴谋。周恩来巧妙的语言既申述了中国的立场,又给与会者留下了一种自我克制、通情达理的印象。最为重要的是,周恩来发言中一贯始终的中心思想———求同存异,实际上为与会国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基本准则,而这也是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的主干。至此,周恩来以他的真诚和机智巧妙化解了第一次危机。

第二回合: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周总理机智巧避锋芒

两天的公开发言结束之后,万隆会议进入秘密会议阶段。这个阶段,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充当了第二次进攻的号手,当时锡兰的反共立场非常极端和强硬。他直截了当地说: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在随后举行的会议上,科特拉瓦拉又公然提出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论争眼看就要剑拔弩张了。

但是第二天,当科特拉瓦拉一改前一天语调,委婉地说他昨天的发言无意把会议引向分裂。为什么他一夜之间在语气上发生了这么明显的变化呢?人们注意到,在前一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和科特拉瓦拉才从会议室里并肩走出来。随后周恩来发言称,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经在私下通过交谈彼此取得了谅解,虽然他无法同意科特拉瓦拉新式殖民主义的解释,但他赞赏科特拉瓦拉积极的精神。周恩来就这样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设置的障碍。

第三回合: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周恩来选择时机后发制人

随后中立国家与亲西方的国家为中立和结盟问题又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几乎一言未发,其实他是在冷眼观察,等候时机。当中立国领导人印度总理尼赫鲁被亲西方国家攻击的异常愤怒时,周恩来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宽宏大量地建议把有人不喜欢的共处改为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将5项原则改为7项原则。周恩来充满和解精神的讲话再次平息了争论,使误入歧途的会议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万隆会议十原则

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5。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

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

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㈡ 万隆会议有主题吗

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资料:万隆会议Banng Conference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亚非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㈢ 万隆会议在哪里召开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亚非独立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条件下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市开幕,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中国总理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万隆会议排除外界干扰,圆满结束。

万隆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表明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向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发起冲击。

(3)印尼万隆哪里有卖大枣扩展阅读:

中国在万隆会议的作用: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的共同倡议下,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战后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亚非会议的成功对战后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㈣ 万隆会议有哪些代表参加

万隆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今越南南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
中国的代表是周恩来

㈤ 万隆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万隆会议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它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首先来看一下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人思考问题都是一步一步的来,由A推理出B,B推导到C,再推导出D,最后得出E,然而聪明人却可以由A直接推算到E。

这就像开车,普通人的是手动挡,需要一级级加速,而聪明人是自动挡,可以无极变速。

所以,聪明人需要和那些能和他们一起进行思维跨越的人在一起,才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

如果他们和一群普通人在探讨问题,就不得不负责反复演练B、C、D等等一个个档位。

还要去解释自己为什么省略那些步骤,并且省略的如何合理......最后他们自己的思维就会严重受阻。

当然,除非他们愿意给你降维沟通。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他能理解你的处境,尊重你的观点和立场,和你打成一片让你觉得很舒服。

但当你想进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时,会发现他总是难以捉摸,始终拿捏和你的距离,让你觉得若即若离,时隐时现,似乎总和你隔着一层纱。

这说明你遇到了高人,他正在跟你“降维沟通”。

真正的高手,能在社交的时候做到“上下兼容”和“左右调和”。

“上下兼容”指的是能把自己的维度调整到跟对方平等,然后再展开对话。只要他们愿意,能随时跟不同层次的人同频。

“左右调和”,指的是能很快找到对方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带任何偏见,甚至能在世俗的对错之间自如切换。

他们是不分高低对错的,随时升降,可左可右,没有分别心,没有执念。

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很容易兼容你。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获取跟高人对话的机会,因为他们也在找更高维度的人对话。

更何况,很多人即便遇到高维的人,也未必就能分辨得出来,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这些天才们往往都是有各种怪癖,甚至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

02

普通人的社交是怎么样的呢?

逢年过节要走人户串门,拜访朋友得带点好礼,平日里也要注重同事的关系,打点好和领导的关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学老朋友聚一下。

除此之外还经常和不那么熟悉,但是又必须要应酬的人一起假装热情。

所以普通人每忙着去“参加XX集体活动”、“多去认识些人”。

优秀人的社交呢?

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优秀的人之间不需要互相客套,也不需要象征性的世俗礼节,他们很容易互相理解。

就像直接省略了B、C、D等等各种冗繁的环节一样,他们往往会直奔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

当然,他们也要为这种天赋而付出代价,他们总是和世界那样的格格不入,被人认为“孤僻、自负、不近人情”,甚至被孤立。

然而往往就是这些人,才能做出杰出的成就。

古今中外那些有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如此。

所有请不要再互相埋怨了,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不是我们变的越来越现实了,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以效率为导向的大时代。

这个社会时刻都要求人们能要以获取资源和价值为导向,要把效率、效益放在第一位,你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当然,普通人总是竭力攀附那些优秀的人,但这就变成了单纯的“索取”,形成了社交中的依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

甚至当普通人用力过猛,在别人眼里就成了“诌媚”、“逢迎巴结”、“点头哈腰”的人,最终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扮演“索取”的角色;每一次努力的社交,都是试图进行“不公平交换”。

人只有在同一个层次人群中,才能社交效能最大化。

无论你的社交能力多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只有同一个层次人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互助关系,这是社交的基本法则。

更何况,那些优秀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回避各种“不公平交换”,他们除了不想给更优秀的人制造麻烦之外,也在学会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是所有优秀人坚持的原则。

优秀的人可以和多数人保持友好,却只和少数同等优秀的人深交。

他们的需求是结交更多优秀的人,从而碰撞出更多优秀的成果,当然包括财富。


03

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

你永远只能和同一个层次的人交往,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努力的提升自己。

因此,不要去追一匹马,要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结交别人,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应该做的事上,把事情做到极致,提升自己的层次,自然就会把别人吸引过来。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实力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

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现在打开你的微信通讯录,看看有多少好友?

2000?3000?或者是5000?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有几人?

平时我们花费了大把时间去刷朋友圈,去点赞或者评论,走马观花一般,总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事情。

而实际上我们对他们,或者他们对我们,根本都没那么重要。

真的,无效的“好友”和多余的物品一样,只会徒增烦恼和空间。

我们时间和精力之所以那么廉价,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这些廉价的事情上。

成长和成熟的区别是:

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我们要把80%的精力时间放在20%的事情上,事情只有越做越少,才能越做越精。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只要肯踏实努力,都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就可以用这个领域的知识启迪别人。

这时你再去和别人社交的时候,就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进行资源交换。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真的是进入高端圈层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运气,却可以凭借努力获得更高的学识,修养和能力。

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这种符合了社交的基本原则,从而你会结识和你同等优秀的人。

只是现在人太过于浮躁,他们宁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在某个领域去学习。

他们更信赖机会主义,总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游荡可以碰到各种机会,殊不知这种状态即便碰到了机会也毫无意义。

要记住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我们要向内求,向外生长。”

04

努力提升自己,当你所处的圈层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身边这些优秀的人不再提互相帮忙,因为他们都会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

其实,所谓的“施恩不图报”是一个人的圈层提升到一定境界的结果。

当一群很优秀又很努力的人在一起,彼此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此时验证自己的价值就是最大化成全别人。

只有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并且处于同种人群当中,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助人为乐”。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首先要确定一个领域或方向,然后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上面,把事情做到极致,就会顺其自然地把该吸引的都吸引过来。

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真的非常重要。

其实,我们努力的原因只有一个:通过努力遇到最好的自己。

㈥ 广州到印尼万隆在哪里转机好

如果是直接从广州起飞,可以直飞到印尼雅加达,大约5个小时,然后在机场坐迷你城际巴士大约三个小时到万隆市区。
或者从广州飞到吉隆坡,吉隆坡有直飞万隆的飞机,但是航班太少花时太多,不建议。

㈦ 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954年,中印、中缅倡导了着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在国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表达了亚非国家希望建立国家间平等友好新关系的强烈要求。亚非会议于1954年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翌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的独立大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国家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有的已经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相互友好;有的彼此没有任何关系,或存在着隔阂或疑惧。尽管如此,经过与会国的一致努力,终于还是找到了共同点,即和平、独立、合作、团结、协商、求同。

会议期间,美国派出的记者团利用亚非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挑拨离间,扩大分歧,企图使会议陷于失败。

在第二天的亚非会议上,为了防止会议被引入歧途,周总理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令人信服地将会议重新纳入到宜于讨论的气氛之中。中国代表团申明大义、求同存异的立场和主张,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

4月24日晚上,万隆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会议决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全文

与印尼万隆哪里有卖大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有多少国产手机 浏览:80
福清意大利面哪里能买到 浏览:45
三星电子在中国产值有多少 浏览:435
印度的护肝片怎么样 浏览:714
外国人在中国注意什么 浏览:124
欧洲打款到中国多久 浏览:708
越南米其林餐厅在哪里 浏览:678
伊朗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浏览:189
五百万越南盾合人民币多少 浏览:772
印度出境有什么规定 浏览:779
伊朗电视禁乐器为什么 浏览:749
越南天然大理石多少钱一块 浏览:521
签证去印尼需要什么 浏览:729
越南公摊多少钱 浏览:216
中国阿修罗神殿在哪里 浏览:78
为什么三亚离越南近 浏览:997
怎么分辨意大利杨树的树苗 浏览:410
印度达利特人怎么分辨 浏览:989
印尼利群多少钱 浏览:463
中国传统业有哪些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