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金涨价的本质,敬请详细说明,谢谢。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供给因素(1)地球上的黄金存量: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地上黄金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黄金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黄金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5)央行的黄金抛售: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黄金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黄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黄金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黄金矿产量。由于黄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本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因此,30年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黄金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黄金。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黄金储备就成为近期国际黄金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2、 需求因素(1)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总需求,例如在微电子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黄金作为保护层;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等领域,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黄金替代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 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如一向对黄金饰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7年以来黄金进口大大减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韩国的黄金需求量分别下跌了71%、28%、10%和9%。 据统计,中国现在人均黄金消费量仅有0.2克,与世界最大黄金消费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印度人均黄金消费量为0.85克,相当于中国人均黄金消费量4倍以上。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均收入看,中国大大高于印度。因此,中国有着非常大的黄金消费潜力,前景非常可观。 (2)保值的需要。 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态势下,由于黄金相较于货币资产更为保险,导致对黄金的需求上升,金价上涨。例如: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危机中,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1987年因为美元贬值,美国赤字增加,中东形势不稳等也都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 (3)投机性需求。 投机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波动,加上黄金期货市场的交易体制,大量"沽空"或"补进"黄金,人为地制造黄金需求假象。在黄金市场上,几乎每次大的下跌都与对冲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黄金在即期黄金市场抛售和在 COMEX黄金期货交易所构筑大量的空仓有关。在1999年7月份黄金价格跌至20年低点的时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COMEX投机性空头接近900万盎司(近300吨)。当触发大量的止损卖盘后,黄金价格下泻,基金公司乘机回补获利,当金价略有反弹时,来自生产商的套期保值远期卖盘压制黄金价格进一步上升,同时给基金公司新的机会重新建立沽空头寸,形成了当时黄金价格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赛尔金银研发中心高金表示:"现在黄金市场价格走势并不完全由市场供需来简单决定,也不是由各国央行在其间简单博弈,其中投机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3 、其他因素(l)美元汇率影响。 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黄金市场上有美元涨则金价跌,美元降则金价扬的规律。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人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这是因为,美元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黄金价值含量较高,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1971年8月和1973 年2月,美国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黄金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顾过去20年历史,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则国际市场上金价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贬值,则金价就会逐渐回升。 (2)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黄金价格密切相关。 当某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黄金价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欧洲和日本,各国由于持有的美元净头寸增加,出现 黄金饰品
对美元币值的担心,于是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但在1979年以后,利率因素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日益减弱。比如2005年美联储十一次降息,并没有对金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惟有在 "9.11"事件中金市受利。 (3)通货膨胀对金价的影响。 对此,要做长期和短期来分析,并要结合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的程度而定。从长期来看,每年的通胀率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那么其对金价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金价才会明显上升。虽然进入90年代后,世界进入低通胀时代,作为货币稳定标志的黄金用武之地日益缩小。而且作为长期投资工具,黄金收益率日益低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但是,从长期看,黄金仍不失为对付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4)国际贸易、财政、外债赤字对金价的影响。 债务,这一世界性问题已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在债务链中,债务国本身如果发生无法偿债的现象将导致经济停滞,而经济停滞又进一步恶化债务的恶性循环,就连债权国也会因与债务国之关系破裂,面临金融崩溃的危险。这时,各国都会为维持本国经济不受伤害而大量储备黄金,引起市场黄金价格上涨。 (5)国际政局动荡、战争、恐怖事件等。 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金价。政府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而支付费用、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这些都会扩大对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如二次大战、美越战争、1976年泰国政变、1986年"伊朗门"事件等,都使金价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组织袭击美国世贸大厦事件曾使黄金价格飙升至当年的最高近$300/盎司 (6)股市行情对金价的影响。 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金价上升。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如果大家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则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热烈,金价下降。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影响金价的因素外,国际金融组织的干预活动,本国和地区的中央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也将对世界黄金价格的变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7)石油价格 黄金本身作为通涨之下的保值品,与通货膨胀形影不离。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胀会随之而来,金价也会随之上涨。
2. 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黄金和石油价格联动的原因分析
金价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贬值),通货膨胀,石油出产国的黄金运作,国际大事件的发生。
1.美元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的连年贬值引发了金价和油价的同向波动
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所以每当美元升值或贬值时,都会带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同向变化。当美元升值时,金价和油价降低;而当美元贬值时,金价和油价又往往升高。近年来,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连连贬值,人们纷纷转向其他风险小、可保值的资产,例如黄金。黄金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人们为避险而将更多资金转移到黄金上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预计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源,人们大量购进石油,又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在美元连连贬值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研究者们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新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美元因此仍处于疲势中。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连续第四年上升,达到725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8%,高于2004年的5.1%。不仅如此,2005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打破了2004财年4120亿美元的赤字纪录。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上升,并再次创下新高。到2005年底,美国的双赤字已经超过1.1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赤字额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实际上,2002年初到2004年底,美元指数由116.82下跌到80.57,下跌幅度达31%。尽管格林斯潘连连提高美元利率,2005年美元又有所反弹,但是由于提高幅度有限,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后,美元又开始继续贬值。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军事支出,小布什政府采取了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国际上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上的市场压力还是主观上布什政府的政策手段,美元一直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中,因此带动这几年金价和油价的飙升。
2.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
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
高油价常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石油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油价影响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随后,通货膨胀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而黄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在通货膨胀明显的时期,常被加入投资组合,因此高通胀时期,金价通常上涨。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而当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通胀或者预期高通胀时,国际市场的金价就会上涨。
3.受石油价格影响的石油出产国对黄金的运作引发黄金价格同向波动
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就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大量石油,从而导致了极大的顺差。而国际市场上石油通常以美元来结算,称为石油美元。由于大的石油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大多集中在海湾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所以它们对石油美元的操作常具有同向性。这样一笔巨大的资金被集中操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石油是几大产油国的支柱产业。虽然石油生产为它们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也为它们带来了一定风险。为了转移风险,石油输出国往往将石油美元中极大的一部分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会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由于石油美元数额巨大,石油输出国操作集中性强,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更严重的是,若石油价格低到大大影响其整个国民经济时,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能通过削减一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但这种削减无疑是扩大了黄金市场的供给量,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有时它们甚至低价抛售黄金,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跌。
这样的情况在2005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5年,金价与油价都大幅上扬,为石油输出国带来极其丰厚的收入,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黄金需求也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东地区的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了38%,其中几个重量级产油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尤为强烈,阿联酋的黄金需求增长率达到33%,沙特的黄金需求增长率同比增加82%,埃及的增长率高达150%。由此可见,这些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推动了黄金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金价的上升。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尔爾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贷款,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贷款,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金价和油价波动方向背离的分析
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例如:1975年后,当油价维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高价时,金价却下滑了两三年才开始上涨,并突破了原来的最高价。从1975年到1976年初,通胀率高涨引发了高利率,加之石油危机重创,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席卷西方世界,与通胀密切相关的金价,伴随着其他物价的跌落,也开始滑落。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价飙升中不乏对黄金的投机需求。为了阻止对黄金的投机,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取相同措施,并要求其成员国用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作为记账单位,不仅增加了黄金市场上的供给,还减少了某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金价背离高油价,不升反跌。
另一次油价和金价比较明显的背离出现在世纪之交。其间,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不及上世纪70年代,但已明显开始上涨,走出了长达20年的低迷期。与此相反的是依然低迷的金价,1999年8月甚至达到了近20年来最低价位每盎司252美元。即使由于“9·11”事件短期急速上扬,价格仍很快回归低价位区间,大部分时间在每盎司255美元~300美元区间徘徊。这次金价和油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国央行抛售黄金储备,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央行。继1999年世界银行与瑞士银行宣布抛售黄金后,英国央行也抛售了其储备的约715吨黄金中的415吨,黄金价格应声下跌2%。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黄金市场每个月吸纳25吨黄金将影响不大,但是若各国央行或其他部门已认可和估算的出售黄金的数量加起来,则市场每年需吸纳450吨到550吨黄金,黄金市场上供大于求,黄金价格自然低迷。
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淡化了黄金的价值,特别是各央行心目中黄金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不断,黄金的收益率大大不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黄金的储备成本在国际储备中又是最高的。考虑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各国央行纷纷把黄金换成更能获利的其他储备品种,形成抛售黄金的局面,自然打压了黄金价格。
另一个促成银行抛售的原因是由于黄金长时间的低迷,很多黄金开采商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纷纷与大型银行签订了套期保值协议,合同规定按当时的价格出售以后所产的黄金。因此大型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采商,再用开采商以后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当时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市场的低迷。
金价与油价在伊拉克战争时也曾发生过一段短暂的背离。不同于海湾战争时黄金价格飙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金价始终低迷。原来,在战争前,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走强以及美国道指和标普连续六天上涨打压了金价,使多数黄金市场人士离场观望。同时,黄金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普遍认同了美军宣传的速战速决、顺利取胜的预测,因而投资者不愿积极交易,而倾向于等待进一步的交易线索。在伊拉克战争开打后,金价上涨势头亦不明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美英联军攻势猛烈,投资者预期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一部分黄金投资者获利回吐,打压了黄金的上涨,而另外的黄金投资者陷入困境,很难判断是做空还是做多,未能入市。不过这种短暂的背离,随着战事的不容乐观以及美国新发布的不佳的经济数据而结束,黄金价格追随着油价的上涨脚步逐渐上涨起来。
总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金价和油价的波动存在一种非确定数字比例的正向联动关系,原因主要是金价和油价都受美元汇率、通货膨胀、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操作以及国际重大政治事件这几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价格的涨跌,结合当时的主导因素,来判断另一个的价格走向。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个独立的因素影响程度比较大,压过了金价、油价的共同影响因素时,黄金和石油价格的运动趋势可能会发生背离。但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同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3. 为什么黄金这么值钱
因为黄金是货币啊。
我们现在所用的钱是一种信用货币,这取决于发行处有没有能力发行。有发行货币资格的只有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去看看你手里的钱,每张都有印。
这么说吧,中国古代的“银票”其实就是一种信用货币,和我们现在用的钱是一个意思,乔家大院看过吗,为什么乔家的对头放出风声说乔家已经没银子了的时候会突然有那么多人跑来拿着银票要来兑现银子呢,因为万一乔家真是没钱的话,自己拿的那么多纸就不值一文。也就是说,你发行了多少信用货币,你就要储存相等量黄金储备。国家每年都会公布储存多少黄金,因为这才是这个国家的币种值多少钱的依据。
打个比方的话,你手上的钱就好比一张所属证明,证明你拥有着等量的黄金。我们买卖的时候,真正在交易的是黄金。
那为什么要有信用货币也就是钱这种东西,那当然是因为——便于携带。就象N久N久以前人类都是“以物易物”,两袋米换一只羊,两只羊换一把斧头(那时候生产力地下),但当人类发展了,眼界更远了,如果中原地区的人想去沿海换购海产,那养羊的难道把一群羊赶过去吗?种地的难道把100袋米背着走吗?更不能把一堆斧头挂身上吧。所以人类就需要一种做等量代换的“媒介”,这个“交换媒介”要易储藏,便携带,易识别,易分割。古代用过贝壳,石头,钱刀等等都曾做为过流通货币,但是这些都不能完全满足于以上四个条件。人们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才采用了黄金作为流通货币的。
首先是储藏,黄金不象牛啊羊啊会跑,更不象贝壳钱刀会腐蚀,怎么折腾都还是黄金,钻石还一烧就没了呢。
其次是携带,石器时代玩过吗,哪里面的钱都是石头,游戏里可以把它拣起来,可现实是很不方便的吧。黄金的携带,看古装篇就知道了,大家怀里都揣点。
然后是识别,黄金和黄铜很容易就可以区别,很多人拿了黄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咬,然后密度颜色什么的都有很大差别。
最后是分割,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可以溶成重的轻的大的小的各种适用的量。
总结:目前看来,黄金是无法被替代的货币了。货币能不值钱吗?你手里的钱只不过是代表了黄金而已。换言之,黄金就是钱。
这样可以懂了吗?
笑,打得我可是手都酸呢。
4. 印度尼西亚国家黄金品牌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东盟唯一一个人口超过两亿的国家,资源丰沛,且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巨大市场和消费需求。印度尼西亚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以及潜在的消费品市场,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尼尔森植根印尼市场超过四十年,每年对超过70万本土消费者进行访问,每月走访2万家零售店铺。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印尼的消费者和消费市场,用基于数据的真知灼见致力于帮助中国品牌赢得印尼市场提供整合性洞察。
2018印度尼西亚最具价值品牌100强
排名 | 品牌 | 领域 | 2018品牌价值
第一名、印尼电信(Telkom Indonesia) 电信 51.68亿美元
第二名、三宝麟(Sampoerna) 烟草 34.60亿美元
第三名、印尼人民银行(BRI) 银行 31.64亿美元
第四名、中亚银行(BCA) 银行 23.49亿美元
第五名、曼底利银行(Bank Mandiri) 银行 22.29亿美元
第六名、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 石油和天然气 20.28亿美元
第七名、盐仓(Gudang Garam) 烟草 19.07亿美元
第八名、印尼国家银行(BNI) 银行 12.96亿美元
第九名、Indosat Ooredoo 电信7.41亿美元
第十名、Dji Sam Soe烟草 6.30亿美元
印度尼西亚的黄金储备在12-01-2020达4,757.630百万美元,相较于11-01-2020的4,499.900百万美元有所增长。印度尼西亚黄金储备数据按月更新,06-01-1964至12-01-2020期间平均值为1,045.296百万美元,共679份观测结果。该数据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08-01-2020,达4,980.280百万美元,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12-01-1971,为1.995百万美元。CEIC提供的印度尼西亚黄金储备数据处于定期更新的状态,数据来源于CEIC Data,数据归类于世界趋势数据库的全球经济数据 – 表:黄金储备:美元:月度:亚洲。
印度尼西亚的黄金生产在12-01-2019达160,000.000公斤,相较于12-01-2018的135,000.000公斤有所增长。印度尼西亚黄金生产数据按年更新,12-01-1990至12-01-2019期间平均值为89,318.500公斤,共30份观测结果。该数据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12-01-2001,达166,091.000公斤,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12-01-1990,为11,200.000公斤。CEIC提供的印度尼西亚黄金生产数据处于定期更新的状态,数据来源于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数据归类于世界趋势数据库的机构:金属和采矿业 – 表 WB.USGS.GOLD:贵金属:黄金:Proction by Country or Locality。
5. 印度黄金饰品价格十分便宜,中国游客为何不买
现在中国人生活是节节高了,以前出国都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出国,对我们来说家常便饭发。而且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出国去国外旅游的也越来越多了。根据数字统计,中国人去其它国家旅游,人群数据统计在1.5亿以上了。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会有中国旅游爱好者的痕迹,不过,中国游客对相邻的几个国家,比如印度、日本等都比较感兴趣。
中国游客发现印度的金子,假冒伪劣的情况很严重,而且一看纯度就很差,而且也没有任何的产品保证,这样的情况,多数能够买到假的,所以很多游客觉得买假的也没什么意思,就不会买这些了。另外,中国店铺也有卖这些金银首饰,但是这个产品质量,却是比较有保证的,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国内购买的。
6. 在印尼买金饰会比中国便宜吗
不一定会更便宜,因为有国际标准的行情。一般人想从其中牟利,是买粗大(加工费少),带出不违法,然后回国后变细变精,赚取盈利。印尼也是盛产黄金之国,有全世界最大的黄金矿场(FREEPORT MAINING 但属美国持有大股公司)一些地方的河流,一个人一天用最原始的方法也能获得二十克的七八成纯金(加里曼丹岛等地区)。
7. 黄金的价格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价格基本由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决定,国际上黄金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初期,黄金价格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黄金价格逐渐市场化,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增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供给因素
(1)地球上的黄金存量:全球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地上黄金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2)年供求量:黄金的年供求量大约为4200吨,每年新产出的黄金占年供应的62%。
(3)新的金矿开采成本:黄金开采平均总成本大约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开采技术的发展,黄金开发成本在过去20年以来持续下跌。
(4)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5)央行的黄金抛售: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黄金储备为36458吨,占当时全部地表黄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黄金储备大约为34000吨,占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的24.1%。按生产能力计算,这相当于13年的世界黄金矿产量。
由于黄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储备资产逐渐转变为生产珠宝的金属原料,或者为改善该国国际收支,或为抑制国际金价,因此,30年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数量上和相对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数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黄金市场上抛售库存储备黄金。
例如英国央行的大规模抛售、瑞士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减少黄金储备就成为国际黄金市场金价下滑的主要原因。
2、 需求因素
(1)黄金实际需求量(首饰业、工业等)的变化。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总需求,例如在微电子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黄金作为保护层;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等领域,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得黄金替代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
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如一向对黄金饰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7年以来黄金进口大大减少,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韩国的黄金需求量分别下跌了71%、28%、10%和9%。
据统计,中国人均黄金消费量仅有0.2克,与世界最大黄金消费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印度人均黄金消费量为0.85克,相当于中国人均黄金消费量4倍以上。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均收入看,中国大大高于印度。因此,中国有着非常大的黄金消费潜力,前景非常可观。
(2)保值的需要。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态势下,由于黄金相较于货币资产更为保险,导致对黄金的需求上升,金价上涨。
例如: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危机中,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1987年因为美元贬值,美国赤字增加,中东形势不稳等也都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
(3)投机性需求。投机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波动,加上黄金期货市场的交易体制,大量沽空或补进黄金,人为地制造黄金需求假象。在黄金市场上,几乎每次大的下跌都与对冲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黄金在即期黄金市场抛售和在 COMEX黄金期货交易所构筑大量的空仓有关。
在1999年7月份黄金价格跌至20年低点的时候,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COMEX投机性空头接近900万盎司(近300吨)。
当触发大量的止损卖盘后,黄金价格下泻,基金公司乘机回补获利,当金价略有反弹时,来自生产商的套期保值远期卖盘压制黄金价格进一步上升,同时给基金公司新的机会重新建立沽空头寸,形成了当时黄金价格一浪低于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赛尔金银研发中心高金表示:黄金市场价格走势并不完全由市场供需来简单决定,也不是由各国央行在其间简单博弈,其中投机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3 、其他因素
(l)美元汇率影响。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黄金市场上有美元涨则金价跌,美元降则金价扬的规律。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人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
这是因为,美元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黄金价值含量较高,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
1971年8月和1973 年2月,美国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黄金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顾过去20年历史,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则国际市场上金价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贬值,则金价就会逐渐回升。
(2)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黄金价格密切相关。当某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黄金价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欧洲和日本,各国由于持有的美元净头寸增加,出现对美元贬值的担心,于是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但在1979年以后,利率因素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日益减弱。比如2005年美联储十一次降息,并没有对金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惟有在 9.11事件中金市受利。
(3)通货膨胀对金价的影响。对此,要做长期和短期来分析,并要结合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的程度而定。从长期来看,每年的通胀率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那么其对金价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金价才会明显上升。
虽然进入90年代后,世界进入低通胀时代,作为货币稳定标志的黄金用武之地日益缩小。而且作为长期投资工具,黄金收益率日益低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但是,从长期看,黄金仍不失为对付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4)国际贸易、财政、外债赤字对金价的影响。债务,这一世界性问题已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在债务链中,债务国本身如果发生无法偿债的现象将导致经济停滞,而经济停滞又进一步恶化债务的恶性循环,就连债权国也会因与债务国之关系破裂,面临金融崩溃的危险。这时,各国都会为维持该国经济不受伤害而大量储备黄金,引起市场黄金价格上涨。
(5)国际政局动荡、战争、恐怖事件等。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金价。政府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而支付费用、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这些都会扩大对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如二次大战、美越战争、1976年泰国政变、1986年伊朗门事件等,都使金价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比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组织袭击美国世贸大厦事件曾使黄金价格飙升至当年的最高近$300/盎司
(6)股市行情对金价的影响。一般来说股市下挫,金价上升。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如果大家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则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热烈,金价下降。反之亦然。除了上述影响金价的因素外,国际金融组织的干预活动,该国和地区的中央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也将对世界黄金价格的变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7)石油价格黄金本身作为通涨之下的保值品,与通货膨胀形影不离。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胀会随之而来,金价也会随之上涨。
8. 想知道印尼的黄金和铂金是什么价格,纯度如何分类的
印尼好像没有卖一克一克的(我都不太记得了) 而且那边的金子都不是纯的 相当于我们这边20K金(我确定印尼黄金不纯)其实外地人去买 一样很贵 20K金买回来也不太值钱 还是算了 我当时去的时候本来想买一根腰链的 但是算起价格一样的很贵 所以就放弃了
9. 在印尼买了个黄金上面写着700是不是百分七十的含金量呢 好不好呀百分七十是多少K
大约是16.8也就是17k。百分之七十五则是18k
10. 黄金的作用和地位
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和完美的自然属性,很早就被人们看作财富的象征,在历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金本位制时期,黄金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代表,黄金越多表明购买力越强,实力越强,所以会出现欧洲殖民主义者到处抢夺黄金。19世纪初开始实行的金本位制及黄金美元本位制,黄金的尊贵地位进入鼎盛时期。直至20世纪的多半时间内,黄金充当着世界货币,活跃在经济流通领域和国际金融市场。1978年“牙买加协议”生效后,黄金在制度层面上被取消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但并不等同于黄金在实际生活中的货币功能已经消失。正如凯恩斯在咒骂金本位制为“野蛮的遗物”时,却也不得不承认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求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它”。如今,黄金的魅力仍然体现在其所承担的货币职能上,在现代金融制度下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1 充分认清黄金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1)黄金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各国维持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信心的基础,黄金的储备作用仍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尽管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黄金已不再当做一般等价物,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但各国央行仍视黄金储备为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依旧是世界黄金存量的最大持有者。黄金作为世界国际储备资产仍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比重。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11年9月世界官方黄金储备为30707.1t,占目前已开采的全部黄金存量140000t的21.93%;而美国、德国、意大利及法国等国家,黄金储备均在其全部外汇储备的50%以上(表1)。这说明黄金仍然拥有储备价值,并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于金融领域。各国央行可通过国际黄金市场吞吐黄金来调节其国际储备的品种,调节国际收支;在国内市场上也可通过黄金买卖调节基础货币供应。储备黄金除了出于政治目的外,一个重要考虑是加强本国在现行国际货币体制中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确保储备货币的流通性和价值不受别国意志的制约。
表1 世界黄金储备前10名的国家、地区和组织
注:资料来源为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
尽管一些国家正在考虑重新估价黄金储备,但世界各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的幅度并不大,许多国家经常利用吞吐黄金来平衡外汇收支。虽然欧元和美元是世界上最强的两大货币,但对不使用欧元和美元的国家来说,黄金仍然是重要资产。拥有世界最多黄金储备是美元坚挺的基础,一旦美元发生疲软,黄金有可能再次演变成稳定汇率的工具。事实证明,当一些国家出现外汇短缺或需要大量进口的情况,也不时通过出售黄金来获得外汇,或者出售其生产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南非,有时外汇收入的51%来自出售黄金。此外,在黄金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汇率和黄金储备挂钩,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美元、欧元剧烈波动的风险。
2)黄金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是应对严重突发事件,如社会动荡、战争、自然灾害等最佳的避险工具。
在当今美元和欧元坚挺的时期,黄金大有黯然失色之势,但这是以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为前提的,但美国经济尤其是其股票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成分,历史事实证明,当发生严重突发事件,如金融危机、社会动荡、战争等,黄金是最佳的避险工具。一次大的金融危机就会使普通货币迅速贬值,而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则会安全运行。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美元受到重创,黄金可以规避风险。
1997年,一个事件注定被写入世界金融史——韩国的“捐金救国”,从而引发人们对黄金价值的重新认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风暴所到之处,富人财富“缩水”,穷人更加贫困,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楼价跌了一半,艺术品更是无人问津……奇怪的是,只有祖上传下来的黄金和结婚时买的金戒指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幸免于难,而且本币标价的黄金价格比危机前上涨了一倍多。在金融风暴中各国外汇储备告罄,国家收支发生困难,黄金再次显示了“乱世英雄”的本色。人们在电视上看到,韩国上到总统、下到平民“捐金救国”,从压箱底的金锭到脖上的项链。短短几个月,韩国从民间募集了700 t黄金,价值70多亿美元,缓解了韩国的国际收支,韩元开始稳定。
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国际金价曾经迅速上涨了20多美元。随后国际金价便走上了一条上涨的不归路,创出24年半新高,黄金也因此成为众人瞩目的避险资产选择品种。
2005年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国际局势的不安定。伦敦发生的致命爆炸案、印尼雅加达的爆炸事件、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发生爆炸事件、约旦首都安曼3家豪华酒店爆炸事件等都曾使国际金价大幅上涨。而市场对飓风“卡特里娜”过后美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心存担忧,买入黄金以求避险,从而推动国际金价逆势上升。2008年至今,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美国债务危机一度白热化,使得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各国都把黄金储备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黄金仍是各国对付金融危机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工具。
2011年黄金价格更是出现快速震荡上升趋势,国际金价在2011年7月份一度冲破1900美元/盎司的大关,目前仍保持在1600 美元/盎司以上,国内金价也同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价格在2011年9月最高达到393.48元/克。
可见,世界各国都把黄金储备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黄金仍是各国对付金融危机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工具。
2 增加我国黄金储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为28 473.38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但从储备资产来看,结构较为单一,即使在目前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仍主要以美元资产为组成部分。这些外汇储备以美国政府债券为主,黄金储备据公布资料约为1054.1 t,占外汇储备百分比为1.6%,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3%~5%的一般标准。增加黄金储备,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尤其是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美国也一直在施压人民币升值,这将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在储备各国货币均将贬值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势必增加黄金的储备比例。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我国黄金储备比重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首先,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应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包括提高黄金的储备比例。在美元逐渐退出世界货币角色的历史时期,若无其他国家的货币能取代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黄金则必将重占世界货币的宝座。表现为在各国的硬通货储备中,黄金将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黄金的价格(与各国货币的比价)也会不断上升,并且越往后上升越快。因此,抢在其他国家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之前尽早建立大规模的黄金储备,不仅关系到国家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利益。因为,“从长远考虑,国家外汇储备中保障金融安全的结构份额应增加黄金储备的比例,这比增持任何国家的货币资产都安全。”因为一旦发生美元急剧贬值的情况,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我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其次,随着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日益上升,其汇率制度也将逐渐自由化,而要维护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重要地位,维持其币值的相对稳定,就要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支持。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渐实现自由浮动和自由兑换,作为天然国际货币的黄金将成为居民和机构资产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保值避险的主要选择。目前,受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人们开始考虑资产的保值避险问题,在未来的资产组合中,人们将在人民币资产、外汇资产和黄金中进行资产配置。民间储藏黄金保值避险同样符合国家经济安全需要。
3 加大黄金矿产勘查、开发力度,最大限度满足国家对黄金的需求
1)20世纪黄金一直是全球勘查开发热点,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自70年代以来,黄金业是最具吸引力的产业,各国对黄金勘查投资有增无减,全球形成了一股此起彼伏的找金热潮。黄金勘查投资一直雄踞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榜首,因而也是近年发现新矿区最多的矿种。
近年来,许多国家出台新的矿业政策,加强了对黄金勘查、开发管理,突出黄金资源国有的战略地位,限制甚至禁止外资参与勘查、开发,如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表示限制甚至关闭外资进入本国黄金领域的大门。2005年年初,俄罗斯政府公布了禁止外国资本进入的首批战略矿产清单,其中就包括黄金。而实际上,近7年来,俄罗斯没有允许拍卖任何一处大型自然资源产地。
2)我国黄金勘查、开发态势良好,黄金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后备资源紧张等问题。
“八五”以来,我国固体矿产勘查费用半数投向黄金,使储量有大幅度增长,产量也大幅度增长,进入世界主要产金国的行列。截至2010年年底,金保有储量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而黄金产量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地质找矿的难度加大,每年新增探明资源/储量与矿山消耗资源/储量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我国金矿保有储量/资源量呈现下降趋势,黄金地质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不足6年,严重威胁着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探矿增储步伐势在必行。
我国黄金储备比重增加是必然的趋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购入400 t黄金;如果黄金储备比重从目前的1.6%增加到10%的国际平均水平,将需要购买超过3000 t黄金。同时,民间黄金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供需差达到20%~30%。这些为当前及今后黄金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经将黄金列为战略资源,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强调了其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已经出台政策对外商投资黄金进行新的限制。对《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黄金勘探、开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鼓励类项目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限于合资、合作,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修改为限于合资合作,取消了“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的内容。凸显了黄金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战略意义。
当全世界地勘工作处于正向上升起步之时,我国应克服重开发、轻勘查资源耗竭带来的影响和危机,抓住时机,加强黄金的勘查力度,保持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改变我国黄金资源居世界第15位的状况。
(卿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