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金三角地区主要替代种植的作物是什么
金三角地区气候适合种植罂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与缅甸展开农业合作,寻找罂粟的替代品,希望代替罂粟,从而减少罂粟的生产。主要替代种植的作物有:
一、在金三角地区主要替代种植的作物是什么?
替代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小米、茶叶、橡胶等经济农作物。
二.主要替代作物有何经济价值?
1、玉米
(1)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2)饲用:世界上大约65%的玉米都用作饲料,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3)工业原料:玉米籽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
2、小米
小米属于五谷杂粮的一种,它营养比较均衡,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种类较多,含量也相对较高。熬小米粥甚过喝人参鸡汤,是非常好的滋补佳品。
3、茶叶
茶叶除了可以泡茶饮用之外,还具有制作茶叶枕、驱蚊、杀菌治脚气、帮助花草繁殖、护发、去腥等经济用途。
4、橡胶
橡胶是制作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收割机、医疗器械等所必须的材料。根据来源不同,橡胶通常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全面,但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B. 金三角、银三角、金新粤分别是指哪些地区
“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盛县位于昔日着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罂粟并非金三角地区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与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正是由内外政治势力的影响,才导致鸦片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国之一。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历史、地域、毒品数量和毒品质量的发展上看,我们可以交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发展简单地分为几个阶段:殖民时代(以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结束为标志),国民党残部时代(大至为1950年代10年时间),越南战争时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时间)、坤沙时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时间)、坤沙后时代(坤沙投降到现在):从鸦片主产地域的变化看则是:老挝时代、泰缅边境时代、缅北边境时代;从数量上看是毒品的种植面积和鸦片的产量的跳跃式的增加;从质量上看则是毒品种类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的“鸦片王国”过渡到“海洛因王国”和“冰毒王国”的转变。
所谓“银三角”,是指拉丁美洲毒品产量集中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这一地带总面积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由于盛产可卡因、大麻等毒品而闻名,所以从70年代起,被人们称之为“银三角”。
秘鲁是世界最大的可卡因产地,古柯种植面积达8万公顷以上,每年产古柯6万吨左右.利用古柯叶提炼可卡因是秘鲁出口最大的农产品,每年可赚外汇1亿美元。玻利维亚年产古柯叶5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据玻利维亚官方统计,在全国600万人口中,从事古柯叶种植和加工的农民约有50万,从事古柯叶贩运和贸易的也不少于10万,每年外销古柯叶的收入一般在10亿美元左右。古柯叶大丰收的1986年,该国因种植、加工、贩卖可卡因,曾获利30亿美元,比这个国家当年的出口收入高4倍。
哥伦比亚是第三个可卡因产地,年产古柯叶l.2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三位。厄瓜多爾尔尔是第四个可卡因产地,年产古柯叶900吨左右,居世界第四位。以上合计,该地区每年产古柯叶12万吨,成了世界上生产、加工、贩卖可卡因的主要基地。
哥伦比亚还是世界最大的大麻产地,年产量为7500~9000吨,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哥伦比亚又是一个古柯叶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大麻和从古柯叶提炼的可卡因,主要是走私贩运到美国。据美国缉毒组织估计,哥伦比亚每年向美国销售的大麻达八九千吨,可卡因达50余吨。所以,哥伦比亚是美国最大的毒品供应国。哥伦比亚的大麻和可卡因生产量仅次于咖啡,成为本国第二位的主要出口农作物。此外,哥伦比亚还生产一种叫“布兰丹加”的毒品。这种毒品是从萨凡纳吉哥叶和一种刺苹果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呈白色粉末状,但它与其他生物碱不同,不是一种兴奋剂,而是一种具有强烈麻醉性的镇静剂。
墨西哥是第二个大麻产地,据有关资料记载,1984年,墨西哥产大麻5850吨,仅次于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二位。另外,墨西哥还种植鸦片4100公顷,产量约20余吨,墨西哥生产的大麻和从鸦片中提炼的海洛因,也主要是走私贩卖到美国。牙买加是第三个大麻产地。
牙买加虽然是小海岛国,但大麻年产量却高达3000吨,仅次于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居世界第三位。该国每年向美国提供大麻2000吨。美国是第四个大麻产地,年产大麻1650吨,约占美国消费量的11%,种植地主要是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等地。以上4个产地合计,年产大麻1.9万吨左右,成为世界大麻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基地。
C. 金三角提问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金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盛县位于昔日着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国一侧。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鸦片闻名世界的四大毒品产地之一,这里成了罂粟种植、提炼、贩运和走私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罂粟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虽然三国历届政府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罂粟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鸦片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第一个鸦片生产高潮,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1989年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SEAHEROIN) 当前已成为高质量海洛因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金三角”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罂粟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罂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罂粟的人越来越多,毒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缅甸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缅甸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罂粟维持生计。为了与政府对抗,保护自己的鸦片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最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武器,富有作战经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国军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罂粟种植场,同时联合国控制滥用毒品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金三角”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罂粟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罂粟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鸦片生产基地。
每年经“金三角”地区贩运的海洛因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海洛因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海洛因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政府投降。但这一地区毒品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鸦片产区。
罂粟并非金三角地区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与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正是由内外政治势力的影响,才导致鸦片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国之一。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历史、地域、毒品数量和毒品质量的发展上看,我们可以交将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发展简单地分为几个阶段:殖民时代(以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结束为标志),国民党残部时代(大至为1950年代10年时间),越南战争时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时间)、坤沙时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时间)、坤沙后时代(坤沙投降到现在):从鸦片主产地域的变化看则是:老挝时代、泰缅边境时代、缅北边境时代;从数量上看是毒品的种植面积和鸦片的产量的跳跃式的增加;从质量上看则是毒品种类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的“鸦片王国”过渡到“海洛因王国”和“冰毒王国”的转变。
第8军在湖南战败之后,李弥退往台湾,将手下的将士丢下不管,一个人跑了。其中,93师一路败退南下,从广西,逐渐退到了缅甸和泰国、老挝的交界处,才安顿下来。
在败退途中,曾经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被连长当场枪毙。——谁说国民党军队都是没有军纪的?正规军一样也是很严格的。整整半年的时间里,第8军93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50年的除夕之夜,终于逃出了共军的追杀,进入了缅甸的领土。在逃跑中,93师和另外一个团、一个师的残部,将不愿意投降共军的7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缅甸政府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国军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缅甸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下五处二,将缅甸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缅甸政府于是向联合国投诉,这是后话了。李弥一看自己的残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脚跟,并且打赢了缅甸政府军,马上跑出来说——我的军队在中国边界取得了胜利,这里是反攻大陆的基础,然后四处找外援。可是,93师的弟兄们早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使得国军官兵只想早点回到台湾,但是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想在蒋介石那里要资本,留驻云南的第8军残部正好证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弥要求93师**团团长反攻大陆。开始,国军攻势迅猛,连夺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解放军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缅甸。此时的缅甸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甸军赶走国民党残兵。这是一场恶战,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国民党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后来联合国决议,国民党余部撤往台湾,李弥要求将老弱病残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没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陆了,他们想回大陆,但政府不答应。就这样,在金三角有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后来,为了生存,开始种植鸦片。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滇缅边区的第一次反攻大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力是很大的!李弥在台北更是兴奋不已,说——以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在一周内连克4县,说明了“云南反共复国军”的战力是强大的,云云。话也有道理,国军打了共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紧急调派3个师数万人,才摆平。此后在昆明成立军区和建设军校,也和当初的缴匪有很大关系。
50年代末,共军和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暗地出兵滇缅边区,剿灭蒋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顺利。1、国军已经在滇缅边区经营多年,又熟悉地形地况;2、共军出国作战,气候地理不明,补给不足因此,此次进剿成了追击作战,共军一撤,人家又回来了后来,李弥将老弱病残的约3300名将士撤回台湾,但还是留下了约2500名将士作为反攻大陆的主力基础。基本是以两个团的编制,师部人员撤离了。
60年代以后GCD已经彻底在中国大陆站稳了脚跟,但随着1965年国民党又一次的返攻大陆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积极准备二次反攻大陆,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国军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能老老实实呆着就不错了,谁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共产主义输出,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都先后爆发了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缅共和政府军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插说一段——现在缅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亲就是坚决反共的。这时候,93师的国军将士为了获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后来,缅共无法取得胜利,国军将士也伤亡惨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补给(自从李弥按照联合国撤兵之后,93师经泰国的补给线也被冻结了。)所以,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缅甸政府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国军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不想加入缅甸籍。
后来,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国军和缅共还有支缅分队的共军将士开始集体在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形成了现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鸦片筹集军费的做法,在中国很流行。进入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老兵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毕竟50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但是,不知道处于什么原因,大陆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缅甸,但缅甸以上次你们拒绝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终于,留守滇缅边区近40年的93师官兵,成了一只没有祖国的军队……
他们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每年还在过着春节、端午、中秋,唱着中国的民歌,讲着中国的语言……
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不得不和缅甸政府军开战、和印缅联军开战、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陆、他们和黑帮开战、他们和缅共开战……
40年了,他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懈的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坚忍……
从“小贩”到“大王”的坤沙
在罗兴汉与缅甸政府周旋时,另一个更大的武装毒品生产贩运组织——坤沙集团早就在孕育之中了。
如果把罗兴汉称为”金三角”“鸦片王国”一世的话,那么坤沙则是当之无愧的“鸦片王国”二世了。因为当罗兴汉在“金三角”地区叱咤风云的时候,坤沙还是一个不出名的“小贩”。
坤沙(Khun Sa),1933年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 属有中国血统的缅甸掸族。
坤沙有三个名字,中文名字叫“张奇夫”(一说“张启福”),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则是泰国名字。坤沙从小未读过书,幼年时失去了母亲,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后来由其父亲的一个名叫昆山的亲戚抚养成人。50年代初,坤沙曾一度混迹于流窜掸帮的国民党残部中,学会了一些军事常识和技术。后来,他拉了一支专门护送毒品的小小贩毒武装。1962年,坤沙向缅甸政府宣誓效忠,被任命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坤沙得到此合法身份,简直如鱼得水。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区大力发展罂粟种植,并设关建卡,征收毒品过境税,建立吗啡和海洛因提炼厂,直接生产和销售毒品,另一方面他击败和收编各地小股贩毒武装,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地成为“金三角”最大的毒贩,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因此,他曾洋洋得意地自称为“鸦片大王”。
此外,坤沙在缅甸和泰国均拥有土地。房屋和其他产业,又委托其亲人在泰国的曼谷、清迈和夜丰颂等地为他化名经营珠宝商店。在他的好几名大小老婆中,据说有一名是缅甸曼德勒的拥有捕渔船队的女富翁。坤沙的儿子和女儿都有送到美、英和澳大利亚求学的。
坤沙曾和国民党当局及在缅甸、泰国的特务机关。“外交机构”等有过勾结。为此,1969年,台湾当局曾委托坤沙为“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参事”(一说“委员”)。以此拉拢坤沙为台湾当局的“反攻大陆”和破坏活动效劳。而坤沙也同台湾当局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以求抬高身价。
D. 金三角成为鸦片产地的原因
金三角首先是地理因素大部分是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政府鞭长莫及,为种植罂粟提供了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三角地区有许多海洛因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操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
我认为是地理环境非常的好适合种植鸦片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经济的原因,最主要的源头就是过去在19世纪末英国法国等那些侵略者们到那片地方传授种植提炼并去收购这些,最可恶是英国人,从那个时候起那里的人们就开始世代以种植鸦片为主了,这个是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现在这个是他们的发财致富的最佳途径,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来对抗政府,可见鸦片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应,那片土地是那个地带人们生存和发财的根本,地理环境、历史造就和高额的经济相辅相成,还有与这个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导致那里成为世界毒品最主要的之一。现在那里已经不是鸦片的代名词了,它早就从鸦片过度到海洛因现在又过度到冰毒了。总结就是经济主导着那里一切,如果哪天政府真的把种咖啡的价格高于罂粟那么那里肯定就没人种罂粟了。
E. 罂粟在哪些国家合法
法律分析:种植罂粟在六个国家合法,分别是中国、印度、西班牙、捷克、法国和荷兰。中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在甘肃,百万里电视钢网阻碍,武警战士全副武装24小时看守。罂粟被提炼用于国家指定药厂,其附属物被焚毁深埋。但是在中国法律规定,私自种植罂粟花种植500株以上的按刑事案件处理,不满500株的情况下,是按照治安案件来处理。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 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 (三)抗拒铲除的。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F. 目前(截止到2020年初),全球罂粟种植和鸦片产量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
是阿富汗。作为全球罂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使自全球2014年的罂粟种植面积增至31万公顷左右,创下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高记录。
G. 全球最大鸦片产区,随处可见“大烟苗”,为何却无人管理
很多人以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地是在越南,老挝,缅甸那一块。其实真正的地方是阿富汗,这个地方种了毒品的面积,差不多有30多万公顷,这个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半个上海市。而且阿富汗这个城市它种植的毒品中最具有危害的罂粟花。
最后我想说其实并不是当地的村民想要种罂粟花,实在是因为生活所迫,我觉得更好的改善方式不如去想一想国体如何应该改善居民的收入,让他们回归到寻常的农作物之中,当经好转之后相信会少很多冒险的人们为此种植毒品。
H. 为什么金三角地区就可以随便种植罂粟花甚至制造毒品
第一.因为地理原因,易守难攻,政府军鞭长莫及
第二.当地军阀,黑帮武装到牙齿.敢于和政府军战斗
第三.当地居民已经在近百年时间内荒废了所有种植作物的本领,没有其他技能.如果彻底被打掉当地居民就会回到原始生活,所以当地人民也不愿意被彻底管制毒枭
第四.气候适宜,容易罂粟生长,即使再犄角地带种植数量也不可小觑!即使被政府军打下来也未必能彻底消灭毒品
第五.世界强国在毒品不危害自己国家强大的基础上也暗中帮助毒枭销毒,去牵制其他队自己国家有威胁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比如说现在美国对各地国家资源眼红的手段)
金山角毒品打不掉的原因还有很多,就不能一一列举了,
反正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考虑,毒品是在打击百年也不会彻底的被灭的
大哥给我点分数吧
I. 以下哪个国家可以合法种植鸦片
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合法发种植罂粟的有六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西班牙、捷克、法国和荷兰。
中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在甘肃,百万里电丝钢网阻碍,武警战士全副武装24小时看守。罂粟被提炼用于国家指定药厂,其附属物被焚毁深埋。
J. 我想了解一下印度尼西亚毒品泛滥的原因 越全越好 PS:印尼是毒品的出产国还是销售国
在印尼,毒品交易不仅在明星和青少年中蔓延,就连在监狱里毒品的分销现象也十分猖獗。印尼媒体更指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缺乏执行力甚至是知法犯法地参与其中。
尽管印尼政府一直致力于打击毒品交易,但毒品的分销现象却屡禁不止,甚至贩卖毒品的新花样层出不穷。监狱也变成了毒品的又一个流通地,上周就在努沙坎邦安看管所,一名因贩毒受刑的犯人被发现每天竟能轻易地贩卖价值两百亿印尼盾(约合15亿人民币)的毒品。私藏和贩卖毒品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努沙坎邦安看守所,在芝槟榔看守所以及唐格朗看守所也曾发生过。
印尼媒体评论,这些贩毒集团非常坚固,从策划管理到具体实施分工细致,而政府部门在打击贩毒上却表现无力。被毒品交易击败的监狱系统更让人们意识到国家仍有很多规章制度并未真正起作用。毒贩们贿赂了那些看管人让其成为他们组织中的一部分来参与整个监狱中的毒品分销。如果连监狱的安全系统都能崩溃的话,那公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就更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蚀。假如真的要想跟贩毒集团展开一场战争,那么就必须先完善国内的监管系统。对待任何部门的违法行为都不能姑息。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INCB)28日宣布年度调查报告指出,东南亚地区毒品消费有所上升趋势,缅甸和老挝的罂粟种植场产量增加。
毒品防控委员会秘书长阿敦,作为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年度调查报告会的主席,28日参加年度报告发布会。他指出,东南亚地区毒品泛滥问题仍然严重,特别是青少年族群中沾染毒品的比率要高出很多。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同时指出目前禁毒防毒活动遇到的困难,包括缺少健康方面的专家和对吸毒人员有效的治疗计划。打击大于戒毒,这也是东南亚区域禁毒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指出,应该在禁毒问题上有整体的统筹,并注重后期的戒毒治疗和帮助吸毒者重新融入社会。同时委员会认为,应该发挥社区的作用,使用社区员警对青少年涉毒事件进行监察和处理。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还认为,缅甸和老挝大片的罂粟种植基地,是导致东南亚地区毒品泛滥的原因之一。东南亚地区毒品贩卖情况严峻,特别是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长此下去,毒品泛滥将成为阻碍东南亚地区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
同时跨国毒品犯罪控制委员会还表示,太平洋的9个岛国,例如科克群岛、基里巴斯、瑙鲁、帕劳、巴布亚新矶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和万那度都还未签署国际间的禁毒公约。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成为毒品的中转站。
阿敦表示,虽然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毒品犯罪,但走私毒品和违法犯罪仍然较高。目前在东南亚地区销售较多的毒品为摇头丸和病毒,从2011年至今,东南亚地区共查获摇头丸1900万粒,吸毒者14万人。其中没收财产的案件达到1000件,价值达到7亿铢。而能够进入戒毒所接受戒毒的仅有7-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