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尼语和马来语有什么区别
马来语(Malay language),跟印尼语是同一种语言。是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官方语言,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马来语泛指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诸语言;狭义上的马来语指一种使用于马六甲海峡附近地区的语言。狭义上的马来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
(1)印尼语有多少种时态扩展阅读:
一、细微差别
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尼语从爪哇语和荷兰语中借用了不少词汇。
比如说,马来语中的“邮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语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kantoor”这个荷兰语 --- 荷兰语中的“办公室(office)”--- 而产生的词汇。
二、词汇特点
马来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从14世纪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马来人阪依伊斯兰教,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书写体。19世纪,英国人基于拉丁母设计了现在普遍使用的马来文字,而印尼文则是由荷兰人设计的。
除了拼写之外,印尼文和马来文的区别不大。马来语的语法与西欧语言有着根本的不同。马来语没有词前缀和词后缀,属于分析语。而相应的功能则由附加单词来实现。
而名词的复数形式则由简单的将该名词重复说两次来实现,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数词后面的名词又恢复为单数形式,并且添加了一个数量单位,有些类似于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结构。
‘贰’ 印度尼西亚使用什么语言
印度尼西亚使用印尼语。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语:Republik Indonesia,英语: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东南亚国家。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尼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印尼当地统治者吸收外国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态,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穆斯林商人带入伊斯兰教,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并于地理大发现后垄断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的贸易。经历了350年的荷兰殖民统治后,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独立。
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
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
‘叁’ 印度语与印尼语是一样的吗
印度尼西亚语
开放分类: 语言、印度尼西亚、语种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全世界约有1700万到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的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
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尼语源自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马来语,是该语言的一个地区性变种,同标准马来语有超过80%的同源性。但是印尼文和马来文的拼写却大不相同,这是由于印尼文拼写系统由荷兰人发明的,而马来文拼写系统则是由英国人开发的。马来语和印尼语都使用拉丁字母,属于单字节文字。同西欧语言相比较,印尼语的语法非常简单。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官方印尼语称为巴哈萨(Bahasa,在印尼语里就是“语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亚的2.3亿人口中,有超过300种方言。某些年长的印尼人能够说一些荷兰语,在商业、游览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语。
印地语
开放分类: 语言
印地语
Hindi language
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 。属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 ,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辖德里特区、北方邦、中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区。是印度国内最为通行的一种语言。此外,在毛里求斯、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苏里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
印地语有5大方言,即西部印地语、东部印地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和山地印地语。每种大方言里又各有若干方言。标准语的基础是通行于德里和梅拉特附近地区的克里波利方言,属西部印地语。同印度北部的大多数语言一样,印地语是由梵语派生出来的。印地语和作为巴基斯坦官方语言的乌尔都语实际上是同一种语言,虽然前者用梵文字母书写,而后者用波斯—阿拉伯文手写体书写。纯粹印地语的大部分词汇来源于梵语,而乌尔都语却有许多从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来源的词。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基础都是印度斯坦语(Hinstani),它是一种口语,曾经在印度许多地方作为交际语言使用,长达四个世纪以上。
当一九四七年印度获得独立时,印地语便被选作民族共同语,但是由于它没能赢得印度讲其它语言的人的承认,因此只好与英语分享官方语言的地位。
印度着名作家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戈丹》中的一页
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 ,辅音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于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式。辅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浊塞音、浊塞擦音、闪音等也都有对应的送气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没有重音,也没有声调。语法比梵语大大简化,名词有阴性、阳性和单数、复数的范畴。在少数代词中还保留了格的残余形式。名词格的形式已经消失。句中名词或代词跟其他词之间的关系是在名词或代词后面用后置词来表示。名词或代词等带有后置词时,其形式有一定的变化。动词除有人称、性、数等范畴外,还有体、时、式、态等范畴。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词汇方面,基本词汇大部分是从梵语演变而来的。各专业学科的术语,近来的趋向是直接取自梵语,或用梵语构词法创立新的梵语词。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地语吸收了大量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英国统治时期,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语词语,至今还在不断地从英语吸收新的词语。在吸收外来语同时,还吸收了外来语的一些构词手段。
印地语使用天城体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拼音文字,由古代的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自左而右书写。
‘肆’ 印尼是什么语言
印尼即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官方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国内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官方印尼语称为巴哈萨(Bahasa,在印尼语里就是“语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亚的2.3亿人口中,有超过300种方言。某些年长的印尼人能够说一些荷兰语,在商业、游览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语。
(4)印尼语有多少种时态扩展阅读
为了能与马来语书面文字统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马来文拼写系统为标准的精确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得现在印尼语跟马来语的拼写非常接近。
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尼语源自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马来语,是该语言的一个地区性变种,同标准马来语有超过80%的同源性。
基本上,所谓“马来语言”和“印尼语言”的区别,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于语言学上的考虑。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虽然有不少语汇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马来方言彼此之间反而无法完全互相沟通。比如说,对很多马来人而言,他们就很难理解吉兰丹语(Kelantanese)的发音。
此外,印尼爪哇的马来语(Javanese Malay),则是拥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即使是熟悉马来语的马来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
‘伍’ 想要自学一门外语(除英语外)哪国的比较简单,还有用什么书比较好
简单的话,那就是韩语或是马来语(印尼语)吧。
先给你介绍一些语言,你自己去看看。
1.日语,日语和韩语一样都是还未确定语系的语言,有些人学习日语是因为日语里有汉字,认为日语不会很难。但是这个是个错误的认识,日语里虽有很多汉字,但是不表示日语就很简单,日语入门比较简单,学得越深就会觉得比较难了。现在市面上用书一般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日本语》,最好买新版的,讲的比较详细。
2.韩语,韩语语法有些地方和日语有点像,它们的句子都是:主语+宾语+动词,韩语里有很多汉字词,很多发音类似汉语,韩语的汉字词意义是,有很多是从汉语引进的,也有他们朝鲜族的人自己创造的汉字词。市面上的书好像有《标准韩国语》,《无师自通韩国语》。抱歉,只知道这两种。
3.印尼语/马来语,这两种语言好像是一种语言发展来的,相似度80%以上,就和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差不多。学习用书比较少,有《基础马来语》
4.法语,法语语音比较复杂,语音规则比较多,记住了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法语语音有请浊辅音,小舌音R,鼻化元音等,这些在英语里没有(英语里的请浊辅音没法语的那么不好分辨)。名词分为阳性和阴性,动词有变位(比英语的复杂),时态貌似是15种。市面上的书有《简明法语教程》等
5.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加泰罗尼亚与,加利西亚语,葡萄牙语等都是印欧语西罗曼语族的语言,所以比较相似。但是西班牙语里的R不是小舌音,是大舌颤音。市面上的书有《现代西班牙语》
6.德语,德语和英语是一个语系一个语族的语言。但是德语比英语难得多。德语法语有点难,德语的名词有阴阳中三个性,还有格变化..反正很复杂,暂时还未接触德语。
就介绍这么多了...其他的像什么,俄语,乌克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等之类的语言都挺难的。
‘陆’ 印度尼西亚说什么语言
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国内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为了能与马来语书面文字统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马来文拼写系统为标准的精确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得现在印尼语跟马来语的拼写非常接近。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官方印尼语称为巴哈萨(Bahasa,在印尼语里就是“语言”的意思)。在印度尼西亚的2.3亿人口中,有超过300种方言。某些年长的印尼人能够说一些荷兰语,在商业、游览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语。
(6)印尼语有多少种时态扩展阅读
基本上,所谓“马来语言”和“印尼语言”的区别,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于语言学上的考虑。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虽然有不少语汇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马来方言彼此之间反而无法完全互相沟通。比如说,对很多马来人而言,他们就很难理解吉兰丹语(Kelantanese)的发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马来语(Javanese Malay),则是拥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即使是熟悉马来语的马来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
‘柒’ 印尼语翻译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目前中国只有十几所大学开设了印尼语这个专业,所以相比于其他语种来说,会印尼语的人员很少,翻译公司基本上也没有相应的译员。一般印尼语的译员只有在翻译达人这样的翻译平台才能找到。平台译员多,语种多,行业也广泛,可供选择多。
‘捌’ 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语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
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尼语源自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马来语,是该语言的一个地区性变种,同标准马来语有超过80%的同源性。
印度尼西亚国内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为了能与马来语书面文字统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马来文拼写系统为标准的精确拼音使得现在印尼语跟马来语的拼写非常接近。
(8)印尼语有多少种时态扩展阅读
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尼语从爪哇语和荷兰语中借用了不少词汇。
比如说,马来语中的“邮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语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kantoor”这个荷兰语中的“办公室(office)”而产生的词汇。
‘玖’ (150分)印尼语构词法的资料
你是要学习印尼语吗?呵呵~
印尼语单词一般都是词根,然后再加词缀把它变成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你说的me和meng其实都是将词根变成动词,只不过因为词根的前缀不同而加的词缀不同而已。例如:a,e,i,o,u开头的词根都是加“meng”,b前直接加mem,p前要将p换成m,g前加meng,其它都是加me。
语法其实也挺复杂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加我慢慢聊。
‘拾’ 大家谁知道世界上语言难度的排行
这个问题很容易因为个人观点而有所不同,见仁见智,故直接搬出调查结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调查: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排名(由难至简)
1、汉语(中国)
2、希腊语(希腊)
3、阿拉伯语(阿拉伯)
4、冰岛语(冰岛)
5、日语(日本)
6、芬兰语(芬兰)
7、德语(德国)
8、挪威语(挪威)
9、丹麦语(丹麦)
10、法语(法国)
回答你的问题:(由难至简)
1、繁体中文
2、简体中文
3、日文
4、德语
5、法语
6、英文
中文
首先,繁体一定比简体难。(笔划的多寡、繁杂程度)
世界上除了华人外,中文是世界公认最难学的语言,根据亚洲学会的报告显示,英语系国家一个受过教育者约需要一千三百个小时,就能够像以中文做为母语者那样熟练掌握汉语。
但是,学习法语或西班牙语却只需要四百八十个小时,就能达到熟练的水准。而马修斯一位华裔张姓同事则在一篇文章中引述资料来源表示,要实际学会中文至少需要学习二千二百个小时。
书写方法简直是天方夜谭
汉字的美丽,无可争议。不过这种表意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很实用。汉语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要学的汉字实在太多,这也是绝对的事实。还有,汉字的拼写方式也不是很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从一个汉字的组合方式中得不到任何显而易见的语义提示,或者其中没有包含什么有用的偏旁部首,就会把一个汉字的写法忘得干干净净。
中文里面还有古汉语(文言文)
如果说,现代汉语再难也不过是让你无所适从而已,那么古汉语就简直是故意让人永远也别学似的。古汉语确实含有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各种宫廷秘闻,用词简洁扼要,简直象某种口令。
(罗马式)拼音方案太多且都让人精疲力尽
也许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汉语的拼音方案确实太多,而大多数的拼音方案不是什么文字委员会提倡的,就是语言学家提出来的,更糟糕的是由那些语言学家组成的文字委员会提出来的。当然,要发明一种罗马式拼音方案确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高难度工程,尽管各种方案各有千秋,但任何方案都无法凭直觉来拼读。
汉语语调稀奇古怪
在学汉语过程中,最容易听到的抱怨正是这一点,西方人对汉语最害怕的也是这一点,简直是妇孺皆知。如果不是从小就会说汉语,那你就等着不停地去死记那些元音辅音吧。真正的难题还要等你真的要用汉语进行表达的时候才会出现。汉语的那些语调和强调习惯简直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简直不可思议。
日文
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日文复杂的书写系统。除非你已经很熟悉中国文字(汉字),不然你必须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完整的读写能力。日本的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前大约会学得2000个汉字,然后在他们的学生生涯结束之前,会继续学习更多字。但是,另外两种音节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合计约100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
日文的另一个大难题就是与人交谈时语言会依谈话的对象及当时的情况而变化。学习日文的人必须要去了解日本的社会及习惯,借此才能了解不同的谈吐层次的细节规定。
德语
属拉丁语系,对于刻苦的人来说约有三四个月就可以达到初级水准,学习德语的关键在于单词的记忆。
语法结构十分严谨复杂,也和英语/中文的语法结构完全不同,所谓难也只是相对而言。
德语的发音都是固定的,没有英语那么多音标,通常英语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里发音不同,必须查看音标才会读,而德语则简单的多,德语没有音标,学懂了德语的26个字母外加三个变元音( ,,),所有的德语单词你就可以自己读了,德语就一个字母r的发音较难,因为是靠小舌发音。
在小语种里,德语并不算是难学的语言,德语属于那种进门难但之后简单的语言,德语一般掌握了阴阳性,动词变位之后,就轻松许多了。德语与英语都来自罗马语系,很多相像,相似的地方,许多单词拼写都完全一样,所以学过英语的人,更有利于学习德语。单词非常容易记,因为你只要会说,就肯定能够拼写出来,德语是一种很有规则的语言,就像德国人的习惯,做什么事都遵循规则。
法语
属于拉丁语系,和英文有许多相通之处,部分单词拼法甚至相同,只是发音上不同。从零起点开始,约300个学时可以达到基本对话的水准。
只要发音规则掌握了,就可以像拼汉语拼音一样,根据法语单词拼读音了,这也是为什么法语生词通常不标音标的原因。没有哪件事比“我会讲法语”更容易做到的了,给你一篇文章,哪怕你一个单词都不认识!读下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难就难在动词变位和语法。
英文
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动词没什么变化,时态只有12个,名词没有分性,单字短、发音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