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铜鼓纹饰主要有哪些
印尼铜鼓大多属于第一类型,但是巴厘岛的铜鼓,则有自己独特的形制和风格。印尼铜鼓文饰主要有光体、青蛙、载魂船与羽人。光体就是太阳,太阳与青蛙并铸,表现了与农业有关的意义。铜鼓上的羽人,是羽人氏族的图腾。但根据民族学家考察:马来-波利尼西亚人,在跳战争舞的时候,在头上有盛饰的羽冠,鲁昂岛上的铜钺纹刻中也刻缕着一个头戴盛饰的羽冠形的人形假面;在玉缕铜鼓上的羽人也有表现为乐器吹奏者和舞蹈者的,而游船(载魂船)上的羽人,则又表现为手执武器和捶击铜鼓的。
法国学者维克拉·科鲁波在他所着的《东京及北越之青铜器时代》一文中,谈论到东山发现的靴型青铜斧上所刻缕的羽人形象时指出:“这一吹着笙型的乐器的画面,恐怕是在跳图腾舞,是和这一动物的鸟同名的氏族模拟这一动物的动作。”
同雕刻和绘画艺术发展的同时,音乐和舞蹈艺术也有所发展。铜鼓以外还有皮革制成的象脚形的铜鼓。在中国西南地方,象脚鼓大鼓是皮革制的,象脚形的铜鼓是象脚鼓的仿造。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的某些部落曾经使用过象脚鼓这种打击乐器,在达雅克人的载魂船图和极乐图上,也有铜鼓形的画面。
② 在印度的习俗中一个人把朱砂抹到另一个人头上是什么意思
点上朱砂是表示祝福与祈祷。印度的女人额头上有一颗朱砂痣,是代表可以保护自己她的丈夫。 印度男人习惯在眉心画朱砂,首先是表达对其所信仰神祗的礼拜,一般和所信神额头的图案一样。
③ 非洲人为什么头上抹泥巴
头上模泥巴是为了防晒,非洲人很懒的,很多非洲人都会去吃泥巴啊,把泥巴做成饼干带着,走到哪饿了就开始吃,又饿不死?还吃的津津有味,虽然寿命短点,但是他们的存活能力超乎你的相信,他们就是野人的体制,想了解跟过的黑人的情况,可以去Amanbo的网站上去看看,祝你好运,望采纳。
④ 头顶着东西是什么少数民族
在中国头顶东西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朝鲜族历来以素食为主,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其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辛辣、爽凉、清淡。
(4)印尼人头上抹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朝鲜族人口为1830929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5万人,黑龙江省为38.8万人,辽宁省为24.1万人。
此外,还有14.8万多朝鲜族散杂居于北京、山东、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口由传统居住地东北三省迁往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珠江下游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⑤ 印尼女人为什么头上包着纱布
其实,那不是纱布,那是头巾,而且只是虔诚的穆斯林女士才会包着头巾,其实,那是真主阿拉在古兰中两次命令她们那样做。
古兰24章30——31节说:“你对信士们说,叫他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这对于他们是更纯洁的。真主确是彻知他们的行为的。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的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叫她们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
这经文指出,伊斯兰服饰不仅仅是用来遮盖头部,还是遮盖吸引男人注意的胸部,是降低视线,是用不至于引起注意的方法走路。
第33章59节也提到:
“先知啊!你应当对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和信士们的妇女说:她们应当用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当她们外出时)。这样做最容易使人认识她们,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⑥ 印度尼西亚女人头巾颜色代表什么
印度尼西亚女人头巾颜色无特殊含义。印尼女人大都包头巾是因为印尼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仰真主,真主为每一个信奉主的穆斯林规定了所有的合法与非法,允许与禁止,而穆斯林女性在规定中,她除了手和眼睛外,其余都是羞体,不能够外露,所以就用头巾包裹着。
印度尼西亚女子着装朴素、大方。她们喜欢佩戴首饰,如项链、耳环、手镯、别针等。女士在办公室上班时,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在社交场合,女士一般是裙装,配丝绸披肩。
印尼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罩。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穿袜子,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女子爱穿高跟鞋。
印度尼西亚的风俗禁忌
1、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礼貌,不讲别人的坏话,但却很难成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与之合作就比较容易,而且可靠。和印尼人相处不可愁眉苦脸。不可摆出一副先进国民的架子。
2、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
3、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手,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⑦ 印度人头上点个点是什么意思
那是吉祥痣。
吉祥痣是印度妇女、小孩的一种装饰,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含义,但总的讲,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它也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代表喜庆吉祥之意。点吉祥痣时要用朱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捣成糊状,点在前额的眉心。
从前,吉祥痣用红色,是女子已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或寡妇不能使用。现在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在额头上点个红志非常时髦,因此,不管是印度教痣徒还是其他教徒,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也都开始点红色吉祥了,而且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
(7)印尼人头上抹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人们十分热情好客,不论是入住酒店,还是进入餐厅吃饭,都会受到献花、点“吉祥痣”的礼节款待。 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花环有时是由幽香淡雅的白色的茉莉花所串成,有时是由黄色的芬芳扑鼻的小菊花所串成,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
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⑧ 印度尼西亚的男人头上戴什么
印度尼西亚的男人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⑨ 印尼白树油有什么功效
主要用于蚊虫叮咬,皮肤瘙痒。
印度尼西亚的最出名的特产之一白树,白树有强力的驱风作用,经过提炼精制成白树油。
适用范围:肚痛,肚胀,肚绞痛,惊风,蚊虫咬等各种痛症。对儿童无副作用。安全无害 。
拓展资料:
使用印尼白树油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3.对黄蜂等螫伤或有全身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4.用药后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者应停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参考链接:网络-白树油
⑩ 印尼的民族风俗
印尼有2.17亿人口(2004统计),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他们十分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此外,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肉制品,不饮酒。
印尼人比较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印尼人与初次交往的客人一般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和外国援助等问题。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妇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在这里都有较多的信奉者,民间还盛行拜物教。由于其历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小岛屿分布范围较广,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
(一)印尼全国有90%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其主要习俗有:(1)不喝含酒精的饮料,宴席中不上酒类饮料;不食猪肉;(2)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不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礼物或递交物品;(3)每星期五下午印尼穆斯林一般都要到附近的清真寺作祷告。
(二)印尼素有尊重女性的民族传统,一般在公共场合,男士请女士先走,先用餐或先上车。而女士从男士面前经过,皆屈身弯膝而过,以示回敬。在社交场合,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动握手,若对一方伸出手,可以轻握。此外,印尼人视陌生人触摸自己的头为无礼。
(三)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调味时喜加多种香料。一般老百姓吃饭用右手抓,宴会上使用刀、叉等。
(四)印尼的传统服装名为“巴迪”(Batik),实际上是爪哇人及巽他人以传统的腊染工艺制成的纺织品,有国服之称。高档的巴迪布为手绘图案,并绣以金丝等作为点缀。正式场合中男士可上身着长袖巴迪衬衫,下着深色裤子。女士一般着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装,颜色普遍比较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