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有怎样的风俗习惯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印度、中东、西方国家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岛屿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中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语言和宗教
民族: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华人在印尼商贸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印尼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习俗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仪态礼仪】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餐饮礼仪】印尼人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摆架子的姿态和寻求一致的良好愿望,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最好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对别人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㈡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及其原因是什么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
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Maluku)。
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除新几内亚岛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代。最早来到印尼的移民是维达人,他们大概在第四纪冰河时代迁徙至印尼群岛。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亚洲大陆南部的蒙古利亚族群迁徙至印尼群岛,这些民族被称为原始马来人,他们定居在沿海地带,并将维达人排挤到深山内地。现代苏门答腊的巴达克族、加里曼丹的达雅族和苏拉威西的托拉查族都是原始马来人的后裔。
公元前300—前200年间,从亚洲大陆南部又来了一批移民。考古学家将他们称作新马来人,其身材特征和原始马来人相同。他们在印尼群岛定居后,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马来人,并将另一部分排挤至内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巴厘族、马来族等民族都是新马来人的后代。
原因:爪哇岛被大海环绕,属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和冬季没有变化。年平均气温25-27摄氏度,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的热带植物密布,植被一年四季都是绿色,咖啡,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产品丰富。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分为大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特区、亚齐特区,和30省,共计33个一级地方行政区。二级行政区有396个县,93个市(2014年统计)。其他的主要经济城市包括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和巨港等。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亿公顷,其中永久林区1.12亿公顷,可转换林区810万公顷。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
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着名的大渔场。
㈢ 印度尼西亚人口为什么主要分布在爪哇岛
印度尼西亚人口主要分布在爪哇岛的原因:
1、爪哇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核心区域,具体的面积为13.87万平方公里,人口1.45亿。占据了印尼人口的半壁江山。在我国和爪哇岛面积接近的福建省才只有不到4000万的人口。该岛屿也是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所在地。所以说爪哇岛也是印尼的政治,经济中心。
2、地理气候:爪哇岛是印尼最主要的水稻粮食产地。可以发现,森林覆盖率低的区域主要为水稻的种植区域。所以说农业的活动也是使瓜哇岛成为印尼中心的原因之一。
3、印尼灰化红黄壤的面积约5100万公顷,由于土壤成土较早,所以爪哇岛内这种土壤面积较少,而灰化红黄壤的肥力不高,不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爪哇岛上的火山灰覆盖的时间比较近,肥力非常的好,所以成了印尼的粮食主产地,也养育了大量人口,也使得爪哇岛成为了印尼的核心。
(3)印尼人为什么有爪族扩展阅读:
印度尼西亚的地形地貌:
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尼西亚
㈣ 印尼人吃饭为什么用手抓
这属于当地风俗习惯,因为其认为吃饭中很多快感来自触觉,刀叉和筷子阻止了这种感觉,所以也就阻却了特有的快感。同时,用手抓饭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温度,避免烫着舌头或者口腔。
除正式场合外,印尼人吃饭都是用手抓食,正式场合用勺和叉。但是,印尼人用手抓饭吃也是很有讲究的。上饭菜前,先上一小盆净水,要把吃饭的用的手洗干净。吃饭时一定要用右手取食。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禁忌左手触碰食物和传递物品,认为用左手极不礼貌。左手是用来去厕所的。用右手取食也很有规矩。他们是先用叉和勺将食物取道自己的盘中后,再用右手去抓食。吃饭后,再用净水将手洗干净。印尼人喜欢用手抓着吃饭,我觉得和他们吃得食物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们最喜欢吃得是一些油炸食品,像炸鸡炸鱼烤鱼等,小吃像沙爹煎香蕉糯米团糯米糕,主食主要是炒饭和炒面。这些食物用手抓比较方便些。他们不喜欢吃汤粥之类的食物。如果上盆我们北方的炖菜、火锅之类的菜肴,那么无论是谁也用手抓不了的。一般的情况下,穆斯林是不喝酒的,饭店和商店也没有酒卖。
㈤ 印尼人是什么人种的呀
印尼人的祖先是蒙古种族。
蒙古种族又称黄色人种、黄种人、亚美人种、蒙古利亚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其人口数量在四大人种中排名第二。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7%。
而蒙古人种并不仅仅是在亚洲,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地区、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南亚、东南亚、马达加斯加、美洲、大洋洲。
㈥ 印尼有多少个民族
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
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朔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
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约3-4%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排华运动。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分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6)印尼人为什么有爪族扩展阅读
民族分布: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14%;马都拉族(Mara),占7.5%,这几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及附近的马都拉岛上。其他较大的民族还有苏门答腊岛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达克族(Batak)、亚齐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
尼亚斯族(Nias)、门达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族(Dayak)、班查尔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苏拉威西岛上的望加锡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纳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岛上的巴厘族(Bali);
龙目岛上的萨萨克族(Sasak),马鲁古群岛商的马鲁古族(Maluku)。马来族(melayu)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分布最广泛,在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加里曼丹岛沿海以及两岛之间的海上各岛都有马来族居住。
㈦ 印尼最大的族群是爪哇族吗
印度尼西亚是近代由荷兰殖民者整合成一个国家,爪哇族最多、占主导地位,爪哇族占全国人口的47%,聚居在爪哇岛周边的的巽他族占14%,和爪哇岛东北面相邻的马都拉岛上的马都拉族占7%
㈧ 印尼的习俗与禁忌,详细些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印度、中东、西方国家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岛屿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中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语言和宗教
民族: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华人在印尼商贸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印尼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习俗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仪态礼仪】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餐饮礼仪】印尼人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摆架子的姿态和寻求一致的良好愿望,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最好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对别人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㈨ 印尼爪哇族的风俗习惯
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有7000多万,主要分布于爪哇岛。爪哇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历史上曾创建麻喏巴歇和马打蓝等着名封建王朝,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后,大多数爪哇人改信伊斯兰教,但仍有不少人继续保持对印度教和“万物有灵”的部分信仰。 爪哇人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种植水稻、旱稻、玉米、杂粮和经济作物。沿海居民则从事捕鱼业。居住在城市的主要是从事工商活动的人、政府公务员和企业职工。 爪哇人的家庭大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男女青年的婚姻大部分是自由恋爱。爪哇人喜欢皮影戏、舞蹈和音乐,文化修养一般比较高
㈩ 印度尼西亚人为什么要带头巾
佩戴头巾并不是印尼自古以来的传统,这是外来的阿拉伯伊斯兰宗教文化。伊斯兰宗教教义规定,女人们只能让家里人(更严格只能是丈夫)看到自己的头发,婚后的妇女尤其要如此。在外面一定要带头巾。
国服和礼服
印尼政府规定凡参加全国性重大节庆、外事活动和社交活动的官员必须穿国服。印尼的国服是根据爪哇地区传统服装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装特点制定而成的。
男士头戴黑色无檐北芝(peci)帽,上身穿巴迪(batik)长袖上衣或西装,下身穿西裤,脚穿皮鞋。女士梳发髻插头饰,上身穿格巴雅(kebaya)长袖衬衫,肩披长披肩,下身穿纱笼(sarung),脚穿高跟凉鞋。
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约99%的居民为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非常少数是棕种人,一般分布在该国的最东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的地方)。
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朔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
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约3-4%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排华运动。
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分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