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里放什么东西去晦气
首先,在摆放任何的吉祥物品之前一定要对室内进行大扫除,将室内整理的干干净净。
其次,可以在室内燃烧一把艾草,或者将艾草至于门口。(室内继续煮沸白醋也是可以的。)
最后,可以在红绳周家官方网站一对一根据你的信息,定制一根适合你的水蕴类红绳,或者室内你的室内挂件,悬挂在你的室内。上面会为你配置好适合你的辟邪镇宅的吉祥物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既然你已经按上面步骤除去晦气,那以后就不必牵挂这个事情了。
㈡ 普通人家大门口摆什么石雕好
守门石狮子摆放有什么讲究呢,或者说大门口摆放石雕狮子有什么吉祥作用呢?石狮子主要是充当守卫者,石狮子在佛教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是镇宅、辟*的吉祥神兽之一,大门口摆放石狮子可以帮助人们战胜厄运,带来平安,和子孙昌盛,随着守门石狮子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其石狮子雕刻的寓意是:吉祥镇宅、装饰大门等*水文化内涵。
一、大门口摆放石狮子有什么寓意和作用
随之出现的关于石狮子的传说无穷无尽,都是关乎吉祥与喜庆。还出现耳熟能详的民谣:“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
石狮子被摆放大门口、宫殿府第门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石狮子摆放大门口-镇宅辟*:
石狮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用于镇守陵墓,被塑造得雄伟彪悍,具有强烈的震慑力,可以驱魔驱灾,这一作用一直延续下来,明清亦是如此。中国守门石狮历来被人们尊称为镇宅神兽,明清石狮放置于大门前,与人民追求安定和谐的心理紧密相连,门狮的放置可以化解屋外的凶煞。
2、石狮子摆放大门口-权贵象征:
狮子在百兽中高贵、威严,具有王者之风,中国古代的权贵阶层正是很好的运用了狮子在人们心中的王者地位这一特征,因此,守门石狮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权贵的象征。能在门前摆得起石狮子的人家族显然是比较兴旺的,可以说是财富和家族兴旺的直观反映预警灾害:说到对灾害的预警,这牵扯到一个传说。据说当要出现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守门石狮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预示着灾害即将来临,此时人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灾害。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体现出人们对守门石狮的喜爱和信任。
3、石狮子摆放大门口-装点门面: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装饰,石狮子走向民间,其中一个*大的特点就在于石狮与建筑的结合,石狮子除了众多吉祥寓意以外,自然也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明清时期,守门石狮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瑞兽,成为了建筑装饰中的重要角色。在空间的处理上也别具特色,使整体宅院气派美观。
5、石狮子摆放大门口-子孙绵延:
大门前的石狮子是成对组成的,有成双成对意思,其中母狮脚下有一幼狮,母狮抚摸幼狮,寓意子嗣昌盛,源远流长。寄托了人们对家族兴旺,子孙绵延的美好愿望。
6、大门口摆放石狮子的其他吉祥作用
守门石狮还有许多相关的寓意,比如一对石狮摆放于门前,利用“狮”的谐音,寓意“成双成对”、“子孙昌盛子孙昌盛。大狮子和幼狮同时出现,有”太狮少保”之说,寓意“步步高升”,同时又有“子嗣昌盛”、“世代高官”的意思。还有“狮子戏绣球”狮子为阳,绣球为阴,是生殖崇拜的符号,寓意生命的繁衍,“万物化生”。
守门石狮的讲究经过漫长的时代,明清时期守门石狮在摆放和形制上打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依据等级的限制,配以特定造型的石狮。
石狮在摆放时狮头必须朝向门外,因为石狮是凶猛的神兽,头向外用来祛除外来威胁。守门石狮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从门内向外看,雄狮再左边,雌狮在右边,这与中国的阴阳哲学相符。
二、守门石狮子的起源
具体说到中国守门石狮子的起源,它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经过了一定了历史铺垫,经过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才相对固定下来。石狮子是何时进入民间成为守门神兽的呢?
据考证,石狮子摆放在大门的两侧这一习俗大致出现在唐宋时期。唐朝时期,京城的居民住宅区大多设有围墙和坊门等建筑形式,其中坊门就是人们所常见的牌楼样式,为了固定牌坊,防风抗震,在坊柱的柱脚夹放有一对大石块。工匠们习惯于在这些大石块上雕刻物象进行装饰,这些装饰物象多是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在美观的同时又蕴含丰富的吉祥的寓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民间出现了用石狮子等瑞兽来守卫大门的习俗。石狮子至此进入民间,出现了守门石狮。元代《析津志辑佚.风俗》中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对中国守门石狮子的明确记载,可见,元代石狮子以不仅仅是作为镇守陵墓之用,摆放在阳宅建筑中也可以镇宅,所以就开始步入民间,成为大门口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三、守门石狮子的图片样式
1、现在大门口摆放的石狮子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狮子样式,明清守门石狮子在造型上一般呈蹲坐状。即石狮子的前肢撑在地上,后肢弯曲蹲坐于地面,从侧面看是一个三角形,细分起来也有蹲立状的,前肢离开地面,握绣球或幼狮,从其形式上来看与蹲坐式差别不大,可以说都属于蹲坐状。中国*初的石狮子造型多为行走状。如东汉时期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石祠前的石狮子和四川省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均昂首张口,呈行走之势。细究起来,这种造型源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样式,中国*初的动物造型多做昂首阔步状。而佛教中的狮子一般是以蹲坐式的形象出现。受佛教石狮子的影响,从北朝开始,皇宫中也开始出现蹲坐式的石狮以及抱鼓石狮子,在北京四合院中基本上都有抱鼓石狮子雕刻。
2、到了唐朝,蹲坐式造型的石狮开始广泛地出现。唐代帝陵前的石狮,绝大部分呈蹲坐状。自唐朝之后,这种蹲坐式石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石狮的造型。直到明清时期,蹲坐式石狮及其普遍,以形成定制。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守门石狮多呈蹲坐状的缘由。
3、守门石狮的文化内涵中国狮子与外国狮子不同。发展至宋元、明清时期,步入世俗化,中国石狮形象一改凶猛的特征,出现娇憨有趣,嬉闹昵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娱乐性。
四、守门石狮子雕刻的底座原来也很有讲究的
守门石狮子的须弥座须弥原来是指佛教中的圣山——须弥山,为了显示佛的崇高,印度将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北魏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早使用须弥座作为佛像的底座,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和纹样装饰都很简单,石窟内的基座四角相连呈梯形,像汉字中的“工”字。随着建筑的发展需要,须弥座逐渐演变成高级建筑物的基座。中国守门石狮子,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置于门前做守卫,需要一个台阶作为底座和衬托,须弥座自然而然成为了与石狮完美搭配的形式。
小结: 大门口摆放的石狮子是一雌一雄,雄狮子搭配绣球代表权力至上,雌狮子搭配小狮子,代表子孙昌盛,在明代之前石狮子头上的螺旋形鬓毛也有相应的讲究,这类似于疙瘩的鬓毛多寡象征其主人地位的高低,十三个疙瘩对应着一品的*高官衔,称为“十三太保”;官衔每降一级就要相应地递减一个疙瘩;当官衔到七品官以下时,则不准置放石狮子。这是一个明显的等级划分的标志。但随着守门石狮子在民间的日益普及,现代的大门口摆放的石狮子已经没有这个讲究
㈢ 印尼藤椅保养,家里的藤椅摆了半年发现有霉。
有霉是受潮了,擦干净晒晒就好,不用太担心。
不定期晒晒是最简单且最好的保养方法
㈣ 门口放什么东西,风水会好
门口放鱼缸风水 进门门口放鱼缸,鱼缸一般放到进门显眼处比较好风水重视家宅安宁,鱼缸有招财纳福的作用,鱼缸的摆放也是要根据家里的风水分布来摆设。古代富裕人家通常在宅院中设一个鱼池,除风水之外还有防火以及观赏等用途,鱼儿在阳光、空气充盈的空间里长势良好,从而间接反映出宅内的富足与昌盛。而在现代家居生活中,从健康来看,室内养鱼不但能美化环境和舒缓压力,还能给室内空气加湿,有利于身体健康及肌肤美容。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鱼缸对病人、老年人有视觉影响和心理暗示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与延年大有帮助。摆放的位置却关系到鱼的生长寿命由于宅内不同位置会造成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方位也有着不同的地磁引力,都是影响鱼儿生存质量的先决条件。为了它们的生存质量,也为了让居住者能有个好的视觉暗示,应该按照五行磁场原理,为鱼缸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方位不佳、饲养不得法,容易造成鱼的死亡,这不仅对病人、老年人的不良心理暗示甚大,更会对家里人的性情造成不利影响。性情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没有一个良好的性情,事业就不能精进,当然也谈不上发财。财位与鱼缸摆放财位在进门之斜对角,故可在此位置视实际需要安置水族箱(鱼缸)、盆栽等来调整屋内磁场,除财位有门扇而格局未破者可不必安装鱼缸等物来带动,因开门、进出就可引动财气。财位墙角有门,而一开门就出到屋外,则此宅财位论破。因财位讲求“藏风聚气”,故财位宜在直角上,才适于聚气与纳气,如斜角、走道、门,不规则形状等均不适宜,此外如有梁、角柱、窗户均对财气不利,故财位弱者必需补强。财位上宜光亮来显现生气盎然之象,除前述外,忌放煮食用具以散其气。财位所在若无适当空间安置鱼缸,可在橱柜或壁橱挖空处或凹处放置鱼缸,此均宜择良辰吉日来装设。 黑色背景有利于发挥各个神物的功效,让鱼看起来也舒服一点,何乐而不为呢?在这里,个人有几点意见给鱼缸放在靠泥墙的朋友,请尽量找一点背景来把鱼缸后面的泥墙遮住,因为呢?神物和人其实都是一样的~例如人如果觉得天气热就睡在地上,那就会慢慢的被地上的所谓的阴气把你的运气,福气吸去,同样道理,所以尽量不要让鱼缸背景是空的!特别是靠墙的。
摆放风水鱼禁忌一、 购买鱼儿的总数必须为单数。
二、 一缸鱼中一定要穿插一尾深黑色的鱼类。才有稳定、镇厄效果,否则虽然发了财,未必留得住。
三、 一般办公室的财位是在出入门口的对角位置,而其财位适合置鱼缸。且绝不能放置杂物,或任由墙角、地板剥裂。另切忌勿摆在宅心。
四、 钱财与富裕属东南方,事业成功则属北方,故可将鱼缸置于东南方或北方。五、 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喜用色是黑、蓝色。故如在北方放置鱼缸可与蓝色丝织品搭配。
六、 东南方在五行中属木,喜用色是绿色。而且水生木,故在东南方配合鱼缸摆设圆叶的绿色植物,可有不错的效果。
七、 切勿在鱼缸旁摆设属五行相克(火、土)器具及方位相克之颜色物品。
八、 鱼缸摆设地点需远离窗户等阳光可直接照射的地方,以阴暗处为原则。九、 如鱼缸挨着墙壁,墙上可以挂上瀑布、大海之类的照片。象征财源生生不息,且难以计量。鱼缸要保持干净,生病的鱼要立刻捞走。
十、 卧室禁止摆放鱼缸、水车或水景的图画。否则会招致盗贼或破财。鱼儿离不开鱼缸,风水知识鱼缸摆放在进门的位置好吗?只要一进门看到很显眼就行!鱼与鱼缸互相依存生气,助旺家居,带财入门。
㈤ 印尼的习俗与禁忌,详细些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印度、中东、西方国家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岛屿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中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语言和宗教
民族: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华人在印尼商贸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印尼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习俗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仪态礼仪】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餐饮礼仪】印尼人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摆架子的姿态和寻求一致的良好愿望,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最好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对别人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㈥ 大门口放什么风水好
在大门口中大家都会摆放什么好风水?
一般你可以摆放:
1、狮子:瑞兽一种,百兽之王,勇不可挡,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且可带来祥瑞之气,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
2、屏风:大门一打开直接看到后门,这种格局在阳宅学上就称为穿堂煞,住在这种环境里的人,不但容易犯小人,而且财来财去,完全留不住,所以可以在大门与阳台之间摆个富贵屏风都可以避免小人觊觎窥探财富,也能挡住不断外流的钱财。
3、摆件:在店铺大门的对角45度位置,正是所谓的明财位。这里的摆设和采光都相当重要。既然称为明财位就需要保持干净明亮才能让财气涓涓不息,财源滚滚而来。同时可以通过结合你的八字运势定风水摆件放在这财位,可以增运招财的;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无相吉祥物摆放。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玄学。
风水有两种释义,其一水肿病的一种,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失于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潴留体内所致。其二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自然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的体系。
科学风水学就是以中国古典堪舆风水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多学科科学相关学科进行最佳地理位置选择和布置的学说。
㈦ 印尼人最忌讳什么中国人去印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风俗习惯
1、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0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2、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
3、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4、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
5、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1”、“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
6、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 “瘟疫”和“灾难”的印象。
7、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8、指人或物时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场合忌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等。
9、在与印尼人谈话时,最好避开与当地政治、社会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等方面的话题。
10、印尼人对来访的客人并不一定要求非送礼不可。但出于礼节,可以送给主人一束鲜花,或最好说上几句感谢的话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印度尼西亚的风俗和信仰
㈧ 普通人家门口放什么石雕
普通人家大门口摆石雕的话,我觉得可以摆狮子吧,一般都是摆狮子之类的石狮子算是最普遍的了,但是一般普通人家门口都是不摆东西的。
1、石狮子要成对摆放
摆放石狮子时一定要注意一雄一雌搭配摆放,摆放时要左雄右雌,位置不可以对调。因为雌雄代表了阴和阳,一阴一阳能够起到平衡互补的作用。
并且,一定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左雄右雌是指从屋内往外看的角度,如果人从门外往屋内看的话就是左边是雌狮,右边是雄狮了。
分清狮子的雌雄只需要通过石狮子脚下是小狮子还是球就可以了,公狮脚下是一个球,母狮脚下是一个或几个小狮子。
2、石狮子要摆放在与屋宅五行相符合的方位
摆放石狮子时,首先要看屋宅的五行,切忌不要五行相冲。狮子在八卦阵属于干卦,五行属金,位置在西北方。所以如果没有相冲,一般来说狮子都会摆放在西北方或者西方。这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3、石狮子头必须向外
摆放狮子在风水中是阻挡煞气的,因此一定要把狮子头向外摆放,如果是在屋内要摆放的话一定要头向窗外,这点想必大家都明白。
风水石狮子可以带来之气邪;权威的象征,旺权贵宅化煞、旺权助运;化煞、助于生财。狮子的摆放位置禁忌一般是有:
其实狮头冲外阻邪魔。许多人把石狮子头正对着大门摆放,认为这是镇宅,其实这就误解了狮子的习性了。
1、狮子头冲正门是冲了门神的神位,视为不吉利。
2、头冲厕所也不行。狮子头冲正门需要呈一定角度才好,古代的石狮子都是摆在门的两边位置。
3、石狮子头忌冲镜子,以免光煞影响狮子的灵性。
4、石狮子头不能冲着床,也不能冲着鱼缸(见财化水)、不能冲着其他神像、不能摆在横梁底下(悬梁压顶)。
㈨ 大门口适合摆放的物件有些什么
大门口适合摆放的物件有貔貅、石狮子和一些绿色植物等。现在大多数朋友在装修房子的时候都会犹豫家门口应该摆放什么物件会更好,个人认为能够摆放的物件有很多,具体要摆放什么应该根据个人需求,不过有一些寓意吉祥的物件就肯定可以摆放在门口,例如貔貅、石狮子或者是一些绿色植物,貔貅可以给我吗带来财运,石狮子能够镇宅驱邪,绿色植物能够让我们的家门口看起来更加美观和有生气,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摆放各个摆件在门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一、在门口摆放一个貔貅能够给我们带来财运,还能够让家门口看起来更加有气势。大多数做生意的朋友都会佩戴貔貅的配饰或者在门口摆放一尊貔貅的石象,貔貅是上古的神兽,是龙的一个儿子,在人间有着招财的寓意,所以非常适合做生意的朋友摆放在门口,这样能够给我们带来财运,还能让我们的家门口看起来更加有气势,如果条件有限的话,摆一个小一点的貔貅摆件也可以起到招财的效果。
你会在大门口摆放什么物件呢?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㈩ 家门口放个米来佛什么意思
弥勒佛 - 弥勒佛的象征意义
一、慈悲
慈悲精神是所有诸佛菩萨都具有的情怀。慈悲的含义为: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诸佛菩萨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对于慈悲,诸多经典中都有所论述。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
在诸佛菩萨中,弥勒菩萨就是经常以慈悲之心来待人的典范。据弥勒菩萨故事中所载,弥勒佛转世的布袋和尚平日经常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不论别人给什么他都不介意。经常有小孩子见到他背着布袋乐呵呵的样子,便故意斗他取乐。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等不符合出家人所应收的东西时,他也丝毫不生气,还喜笑颜开地将孩子们给他的物品收下。即使一些大人对他戏弄,他也仍然不改笑容。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悲悯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欢乐。这就是弥勒菩萨慈悲心的显现。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弥勒菩萨就是为了随顺众生,令众生生起欢喜心,他认为能够令众生欢喜就是使诸佛菩萨欢喜。弥勒菩萨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对众生怀有无限的慈悲之心,宁愿自己受点嘲讽,也不愿让众生痛苦。
弥勒菩萨对众生慈悲的另一体现是,化缘所得的东西,他并不是用来自己享用,相反,他一直心系那些处于痛苦中的人们,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帮助他们摆脱现世生活的困境。
弥勒菩萨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的更重要的表现是,他经常在兜率内院为弟子说法,劝化更多的苦海众生往生弥勒净土,将来再下生到弥勒人间净土度化更多的众生。按照《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说,弥勒都率净土和弥勒人间净土都是国土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国土,生到弥勒净土的人,不仅永远不再受轮回之苦,而且还可以仰仗弥勒菩萨的法力度化更多的人远离苦海。
在我们现世生活中,弥勒菩萨之所以被摆放在寺院的山门殿堂内,就是让我们看到菩萨的形象,能够首先想到弥勒菩萨的慈悲之心。从而从弥勒菩萨的慈悲心中得到启示,使自己也能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多想想周围人的痛苦烦恼,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别人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二、忍辱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首先应当具有一种忍辱精神。这是一个学佛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纵观佛教的历史,从诸佛菩萨到历代祖师大德,无一不是从忍辱中磨练出来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在因地修行时,为了救度众生不仅有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大布施之行,而且为了救拔一个众生的痛苦,还挖去了自己的双眼,但仍不能令众生满意,还受到这个嗔心众生的一顿臭骂,就是这样的大辱,佛陀也没有对众生生起嗔恨之心。
作为菩萨中忍辱的代表,弥勒菩萨的忍辱更有其典型意义。弥勒菩萨转世的布袋和尚,曾到处化缘,将化来的物品分给穷苦大众。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但他并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而是默默忍受下来。他曾在弥勒偈语中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本偈语就表现了他善于忍辱的精神。偈语中的“钵”是和尚化缘的碗。头两句说他行万里路,吃千家饭,是个游方僧人。“青目”是眼珠子放在正中,正眼视人表示对人喜爱和热情,与“白眼”相对。这句是说布袋和尚在化缘中经常遭到冷遇,甚至连问一下路也有人不理不睬。因此他只好向白云问路。这首偈语的人生哲理是:世态炎凉,人在社会,常常会遇到一些惯用白眼看人的人。布袋和尚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之生气计较,而是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问路白云头,一笑置之。他就以这种忍辱的方式,不仅不给人难堪,还使自己保持了平和的心态。
弥勒菩萨的忍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于弥勒菩萨的忍辱,在弥勒《忍辱偈》中有云:“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首偈语不仅表明弥勒菩萨对生活少欲知足,一切随缘,而且还能够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奇耻大辱——当有人骂他时,他只说好;有人打他,他自睡倒。有人吐痰在脸上,他也任其自干。并且心中没有丝毫嗔恨之心。弥勒这种忍辱之行,对于我们一般凡夫俗子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弥勒菩萨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在告诉我们,对于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侮辱,我们一定要有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忍辱精神,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全身远祸,而且还可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
弥勒菩萨不仅具有超人的忍辱精神,而且还经常劝人要学会忍辱。他的另一首《忍辱偈》就表达了劝人忍耐的哲理思想。偈云: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声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征得六波罗。
这首偈语通俗易懂,中心思想是宽容忍辱。它所包含的哲理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不过分计较个人恩怨,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别人有意或无意加给自己的屈辱,一定要学会忍耐,切不可怒发冲冠,把本来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东西,弄得一发不可收拾。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学会忍辱,不仅能够提升人的人格修养,而且还会有助于道业成就。
三、宽容
宽容精神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宽容也是佛教徒应当具有的基本修养。所谓宽容就是对别人的过错不予计较,给予原谅。诸佛菩萨都是善于宽容别人过错的典范。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住世时,一个外道听说他很讲修行,并且影响了一大批弟子跟从他修行,这个外道心里非常憎恨。于是就在佛陀向众弟子说法时,指着佛陀破口大骂。佛陀听着外道的咒骂默不作声,等到这个外道骂够了,佛陀才以轻柔的口吻说:“你送给别人东西,别人若不收,这些东西是谁的?”外道说:“当然是我的。”佛陀说:“你刚才骂我,我不收,你骂的还属于你自己个了。”外道哑口无言,连连向佛陀道歉。
面对外道的责骂,佛陀不是向一般人那样以牙还牙,而是对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正是由于佛陀宽容了外道,并且采取了方便善巧的方法来对待外道,才使外道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忏悔。
作为诸佛菩萨中宽容形象的代表,弥勒菩萨更是以宽容着称。如上面偈语中所介绍,他对别人对他的打骂和侮辱,非但不予回复和说明,反而任由别人所为,这不仅是一种忍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极大的宽容。弥勒菩萨所展现给我们的形象通常是大肚能容的宽厚形象,就是告诉世间众生,对别人所做的各种令自己不满的行为要学会宽容。只有宽容了别人,才能显示出自己高尚的修养。同时也能让别人从你的宽容行为中得到教益。对于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在很多寺院的楹联中都有不同的描述。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这些对联都劝人为人处世要怀有广大心量。宽容别人并不是表明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是表示一个人高尚的慈悲仁爱之心和大无畏精神,即能宽容他人的过失,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见解,能为利益他人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我。我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虚心能容万物,大海不择细流,学会生公说法,唤起顽石点头”等,说的就是要我们学会弥勒菩萨的这种宽容精神。
弥勒菩萨有首《插秧偈》说:“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这首诗歌就是以农夫插秧劳动这一后退是向前的动作,来启示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在我们与人相处时,应当多对别人怀有宽容之心。特别是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应当学会谦虚退让。很多时候,你对别人谦虚退让并不是表明你软弱无能,而恰恰证明你的谦虚大度。当你做出谦让之举时,往往会使对方受到感化,从而也学会对人宽容。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弥勒菩萨有很多诗偈都劝人要学会宽容。他在诗偈中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诗偈以弥勒布袋能容万物作比喻,来告诉我们对人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很多时候,对人宽容也就是给自己以方便。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学会了对人宽容,产生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话。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在京为官时,张英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在当地都是名门望族,谁也不甘示弱。家人修书将此事告诉了张英,张英知道此事后,遂即修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家人接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不再与其争执,并且主动让出了三尺土地,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仿效张家也让出了三尺土地。于是张英家人门口便出现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一时间,两家处理邻里纠纷的做法被传为美谈。至今,这个六尺巷成为安徽桐城的旅游景点,凡是到那里参观的人,都会受到退让宽容的教育。
四、乐观
弥勒菩萨展现给人的另一种象征意义是劝人不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布袋和尚作为弥勒菩萨的应化身,一直过着“一钵千家饭”般的居无定所的生活。他每天行踪无定,一个布袋随身。虽然漂泊不定,生活并不富足,但他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为人处世,所到之处都给人带来无穷的欢乐。
弥勒菩萨曾经作过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和尚作为一位出家人,四海为家,无产无资,只有一只化缘用的布袋随身携带。这只可容纳万物的布袋,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从不离身。所以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因为他胸怀豁达,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贫乐道,所以能够“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活得十分快活。这首偈语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乐,潇洒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会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远处于烦恼之中。
布袋和尚在《忍辱偈》中也劝人不管遇到世间再多的是非爱憎,都应当不以为意,而是要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并且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应当不失去豁达开朗的心态。同时,在遇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时,也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化解这些矛盾,争取让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而让自己做到心无挂碍。也只有做到心无挂碍了,你才会过得欢乐自在。诚如偈语所云:“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应悲观失望,应当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事物。即使身处绝境,仍不失去生活的信心,你就会迎来峰回路转的转机。如果我们都能如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偈语所说,我们就会始终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了。诗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这首诗偈中,慧开禅师告诉我们,在人世间随处都可以发现动人的美景。就一年四季来说,春天有百花盛开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夏天有习习凉风,使人倍感清凉;秋天有皎洁的明月,当空朗照;冬天有皑皑白雪,给人带来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不管遇到如何使你不开心的事,如果你能够多想想生活中希望,那么,他就能很快忘掉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和烦恼。当你心中没有繁杂的琐事烦恼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在你生活的每一天都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人生其实很短暂,你哭也一生,笑也一生,这样算来,倒不如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些好。人不论是穷是富,都应当有种乐观的心态。只要心态乐观,你即使过得并不富有,也不乏生活的乐趣。而且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是生活简单,不乏乐观的表率。
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其中的代表。颜回是孔子弟子中最为贤能的人之一。颜回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但他却自得其乐,从不为生活的困苦发愁。孔子向人说起颜回时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在这些话语中,孔子对颜回自甘淡泊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孔子认为,颜回是他弟子中最能吃苦的人之一,别人都不能忍受的生活,他却能过得有滋有味。这是因为他一直心怀乐观的缘故。
在我们周围,我们常见到有一些人,他们虽然过得并不富足,但他们却勤勤恳恳。脸上经常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他们对人有种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喜爱为人排忧解难。仿佛在他们身上从来没有忧愁烦恼,看到他们,我常想,快乐幸福在很多时候,与出身无关,与贫富无关,人关键活的是一种心境,当你乐观开朗时,虽然贫穷,但仍富足;但你被烦恼束缚时,虽然物质富足,你精神上仍然是贫乏的。
综上所述,弥勒菩萨作为诸佛菩萨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让我们能够对其产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还象征着慈悲、忍辱、宽容和乐观的深刻涵义。从弥勒菩萨的法相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弥勒象征意义的启迪,而且还能够培养自己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的品格,从而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受人欢迎的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