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5元后付费数据漫游日套餐业务的适用范围
5元后付费数据漫游日套餐适用国家或地区为:
【1】5元/日包5MB流量: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美国、夏威夷、百慕大、维尔京群岛(美属)处女岛、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
【2】5元/日包3MB流量: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斯图尔特岛、哈萨克斯坦、以色列、法国、科西嘉岛、英国、北爱尔兰、郝布里底群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德国、意大利、撒丁岛、西西里岛、荷兰、西佛里亚群岛、南贝佛兰岛、西班牙、伊比莎岛、切乌塔、美利利亚岛、梅诺卡岛、马略卡岛、卡那利群岛、卡夫雷拉岛、加那利群岛、福门特拉、瑞士、葡萄牙、亚述尔群岛、圣港岛、马德拉群岛、比利时、捷克、希腊、克里特岛、爱奥尼亚、奔尼撒半岛、基克拉迪群岛、立陶宛、奥地利、瑞典、哥特兰岛、厄兰岛、挪威、西奥伦群岛、斯雅尔巴群岛、贝弗敖群岛、罗佛敦群岛、丹麦、朗厄兰岛、措辛厄岛、波恩荷尔摩岛、芬兰、奥尔岛、艾伦岛、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梵蒂冈、卢森堡、爱尔兰、马耳他、巴西、土耳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
‘贰’ 印尼属于哪个国家
印尼,即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东南亚国家。
印尼人口近2.64亿(2017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八月革命,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先后武装抵抗英国、荷兰的入侵,发动了三次独立战争。1947年后,荷兰与印尼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于1949年11月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根据此协定,印尼于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
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同一年印尼成为联合国第60个成员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分为大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特区、亚齐特区,和30省,共计33个一级地方行政区。二级行政区有396个县,93个市(2014年统计)。其他的主要经济城市包括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和巨港等。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分为大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特区、亚齐特区,和30省,共计33个一级地方行政区。二级行政区有396个县,93个市(2014年统计)。其他的主要经济城市包括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和巨港等。
‘叁’ 印度尼西亚明明有很多大岛,为何人口集中第五大的爪哇岛
因为瓜哇岛的居住条件相比较其他大岛是最好的,瓜哇岛虽然大部分都是山区,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瓜哇岛基本没有沼泽,而且瓜哇岛土地肥沃,所以更适合印度尼西亚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居住,并且瓜哇岛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就不会出现一些鳄鱼之类的会吃人的动物,因此就吸引了很多印度尼西亚居民前来居住,并且首都也定在了瓜哇岛。
所以,相比较之下,排在第五的瓜哇岛比较受居民的欢迎,虽然瓜哇岛也不太稳定,可能会发生发生地震,但是瓜哇岛的气候环境和农业发展前景都比较有利于居民生活,因此人口就都集中在了这里。
‘肆’ 爪哇岛的人文地理
岛上的特里尼尔(Trinil)是以1891年发现直立人,或称“爪哇人”的化石而着名。这也表明早在80万年以前爪哇岛已成为人类活动的场所。爪哇的移民显然来自东南亚大陆。早在西元前2500年爪哇已有家庭农业。
1.印度教和佛教时期
约在公元1世纪印度商人来到爪哇,其后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的势力得到发展,8世纪,当时的马打蓝(Mataram)王国处于繁荣时期。马打蓝王国以爪哇中南部为其中心,由沙伦答腊(Shailendra)王朝统治。尽管最初是湿婆印度教的信徒,马打蓝王朝的后来诸王接受了大乘佛教。公元9世纪末和10世纪初,爪哇的婆罗浮屠(Borobur)、梅都(Ment)和其他许多地方均建立了巨大的佛教纪念物。
马打蓝的势力衰落后,东爪哇有一个国家曾一度得势,直到它与苏门答腊岛上的强大的室利佛逝(Srivijaya,三佛齐)帝国发生冲突,并于1006年被击败。国王爱尔朗卡(Erlangga,1019-1049年在位)设法重振这个国家,使之恢复元气。当他在位期间,文学艺术欣欣向荣,印度史诗首次从梵文译成爪哇文。由此开创了将印度教思想灌输到普通人民的道路。爱尔朗卡将其王国平分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是谏义里(沿布兰塔斯〔Brantas〕河)的统治者,较为强大。这一地区一直是爪哇文化的中心,直到13世纪(当时西爪哇仍由室利佛逝统治)。谏义里王国成为香料贸易的贸易中心。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及中国商人都曾来到这里的各个港口作短期逗留。
后来爪哇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东爪哇玛琅(Malang)高地的新柯沙里(Singhasari)王国。格尔达纳卡拉(Kertanagara,1268-1292年在位)是这个王国最伟大的国王,他统一了爪哇,并将其权力扩张到婆罗洲南部、巴里岛及其他东部岛屿。随着格尔达纳卡拉的早逝,他的王国也就瓦解了。随后,在东爪哇的麻喏巴歇(Majapahit)帝国于1293年建立。该帝国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甚至包括在苏门答腊的前室利佛逝的领土。这一强大帝国的缔造者是首相加查玛达(Gajah Mada,1331-1364年在位)。14世纪末期麻喏巴歇王朝开始衰落,很可能是在16世纪初消亡的,此时伊斯兰教徒摧毁了印度-爪哇统治的最后残余。
2.穆斯林王国的兴起
最早的伊斯兰教传教者被称为“九位使节”(Wali Songo),他们其中的几个来自中国,并被认为与当时郑和远洋贸易在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其中很多传教者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伊斯兰教被接受的同时,其教义也被融入了当地人长久以来的一些信仰,所以爪哇岛的伊斯兰教带有明显的本地特色。
若干世纪以来,穆斯林商人都曾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群岛,但只是在15世纪时麻喏巴歇王国才感受到穆斯林商人的竞争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当穆斯林国际贸易网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时,沿海的爪哇人面临两种选择∶与穆斯林战斗或联合。最后许多爪哇人与穆斯林联合。16世纪初东爪哇的许多港口完全与垂死的麻喏巴歇帝国脱离关系。在中爪哇和西爪哇也建立了几个穆斯林王国,部分原因是西爪哇的巽他人(Sundanese)在较早的时期受印度殖民的影响较少,因而能较快地适应伊斯兰教。16世纪时,帕姜(Padjang)、马打蓝、勃良安(Preanger)、切里博(Cheribon)、万丹(Bantam)都成为在爪哇的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其中,马打蓝在1580年代曾控制东爪哇和中爪哇,是最后一个大爪哇王国。
3.荷兰殖民时期
1596年荷兰船只首次访问爪哇,荷属东印度公司迅速在沿海建立若干贸易港口,并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市设立总部。该市于1619年被荷兰控制。从1670年代起,荷属东印度公司开始宣称它控制了爪哇的各个穆斯林王国。17世纪的最后25年中,西爪哇的一些穆斯林王国承认该公司的统治权,1743年爪哇中央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也照样行事。1755年,马打蓝王国的剩馀部分被画分为两个荷兰的属国∶苏拉卡尔塔(Surakarta)及日惹。在荷兰人对当地的贵族施行强迫交付制度下,爪哇农民种植水稻、槐兰、糖类、胡椒、咖啡等作物。荷兰人残酷的殖民统治激起了爪哇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
179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关闭,荷兰政府接管爪哇的行政权。1811年-1816年爪哇曾短期受英国统治,后仍由荷兰管辖。1825年-1830年发生了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的爪哇人大起义,荷兰付出很大代价才将这次反抗镇压下去。整个19世纪,在全部荷属东印度群岛中,爪哇得到最集中的发展和受到最严密的统治。因而在20世纪初期爪哇很自然地成为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中心。从1903年开始,爪哇人在地方政府中供职的日益增多。1925年,印度尼西亚人在人民议会中占多数席位。
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称爪哇为“噶罗巴”。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澳门纪略跋》:“ 圣祖仁皇帝康熙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云:朕访闻海外有吕宋、 噶罗巴 两处地方。 噶罗巴 乃红毛泊船之所, 吕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处藏匿盗贼甚多。”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提到一本书,名《海岛逸志》,干隆五十六年撰成,作者是王大海。王大海,漳州府龙溪县人,应试不第,泛海至爪哇,徐继畲说他“居噶罗巴十年,赘于甲必丹某之家”。“噶罗巴”泛指爪洼岛:“甲必丹”,为Kapitan之音译,荷语为Kapitein,汉语之意是上尉。
4.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1945年,爪哇为日本人所占。1950年爪哇成为新近独立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爪哇岛同时也以爪哇猿人而着名,直立人于约公元前100万年到达爪哇,在爪哇东部的布兰塔斯河附近曾经发现过直立人化石。两百万年之前,在巽他和迪古尔(Digul)高原充沛的降雨,使得大量热带植物生长繁茂,为很多史前文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1.印度教和佛教王国
爪哇文化、语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亚次大陆语言文化的影响,很多历史遗迹都证明了这一观点,例如佛教圣殿遗址婆罗浮屠,和布兰班南印度教神庙(Prambanan)。 二世纪东汉孝顺皇帝永建六年(131年)叶调国派遣使东汉。 “叶调”就是古代爪哇岛梵文名 Yavadvipa 的对音。 五世纪东晋义熙八年(412年)高僧法显登陆耶婆提。耶婆提就是Yavadvipa, 就是古代爪哇。 后汉到隋朝称为呵罗单 唐朝称为诃陵、阇婆 宋朝爪哇岛上有三个国家:塔鲁纳国在西部,马打兰在中部,谏义里在东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东爪哇国王穆罗茶(Dharmvamca)遣使朝贡。当时穆罗茶王已统一爪哇岛,势力扩展到巴哩岛、渤林邦、并和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国交战。但东爪哇-三佛齐战争结果,东爪哇国兵败,国王穆罗茶(Dharmvamca)被杀。三佛齐势力扩展入爪哇岛。 13世纪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崛起。 1290年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Kertanagara)将三佛齐逐出爪哇。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创立强大的满者伯夷王朝, 以满者伯夷城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 随后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被叛将贾亚卡特望(Jayakatwang)杀害。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泉州渡海,登陆爪哇,联合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爪哇。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爪哇国的国都。 满者伯夷被称之为最显赫的印度教王国,满者伯夷曾一度统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满者伯夷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教奉为神的Majapahit桔树。到了16世纪,当穆斯林王国取代满者伯夷在西部岛屿的地位时,满者伯夷王国转移到了东面的巴厘岛。 明朝称为爪哇。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到过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苏鲁马益(Surabaya)、满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在第六七世纪,很多海洋势力王国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崛起,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水域。同时,伴随着与中国和印度兴盛的海上贸易往来,这些王国繁荣一时。在此期间,不少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者翻译了很多文学和宗教典籍。
2.穆斯林王国与荷兰殖民统治
最早的伊斯兰教传教者被称为“九位使节”(Wali Songo),他们其中的几个来自中国,并被认为与当时郑和远洋贸易在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其中很多传教者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伊斯兰教被接受的同时,其教义也被融入了当地人长久以来的一些信仰,所以爪哇岛的伊斯兰教带有明显的本地特色。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建立了“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在殖民统治时期,荷兰人将注意力集中在雅加达和其他一些海滨城市,例如三宝垄和泗水。荷兰殖民者还通过一些归顺的本土势力,间接对这个多山的岛屿进行统治,例如爪哇岛中部的马打兰王国。
19世纪,荷兰政府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手上接管了东印度群岛,1830年荷兰统治者开始实行所谓“耕种制”(荷兰语cultuurstelsel en cultuurprocenten)的变相奴役制度,导致了大范围的饥荒和贫困。随即发生了各种政治和社会反抗运动,其中一位名叫Multatuli的荷兰作家写了一本名叫《Max Havelaar》的小说,以抗议当时的社会状况。迫于各种反抗运动此起彼伏,1901年荷兰国会通过伦理政策(Etnisch beleid),客观上使一部份爪哇人接触到荷兰式教育,在这些人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印尼民族主义者,并且在二战后的印尼独立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爪哇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的海洋支系(或南方支系)。岛上住有3个主要的种族集团,即占优势的爪哇人、巽他人和马都拉人,还有两个较小的种族集团:滕格尔人和巴杜伊人。爪哇人占爪哇人口的近70%,主要住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巽他人主要住在西部,马都拉人住在爪哇东部和马都拉岛。这3个主要的种族集团都讲马来语,绝大多数人是穆斯林。 另外还有约200万-300万华人。
爪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岛上平均每平方公里770人。爪哇岛的面积仅为全国土地的7%,而其人口占印度尼西亚人口的大多数。爪哇的人口成长率一直很高;1815年人口约500万,20世纪初则增长到约1亿人。绝大部分人口仍在农村,但爪哇的城市已迅速增长。主要城市是雅加达、万隆(Banng)、三宝垄(Semarang)、泗水(Surabaya)、苏拉卡尔塔(梭罗)和日惹。在中南平原和北部平原地区,农村人口密度最高。 岛上2/3以上的土地都已开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几百年来形成的一个由运河、水坝、沟渠、水库组成的精密的灌溉网,大有助于岛上水稻生产。其他作物有玉蜀黍、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绝大部分种植在低地地区,由农民在小块土地上经营。开成梯田的山坡和灌溉后的水稻田是农村景象中最常见的特色。生产木棉、芝麻、蔬菜、香蕉、芒果、榴连果、柑橘和植物油供当地消费。出口茶叶、咖啡、烟草、橡胶、金鸡纳(奎宁的原料,种植在西爪哇高地)、甘蔗、木棉(种植在岛的东部)和椰子。这些专供销售的作物中,有几种曾一度通常在大的家庭种植园中种植。饲养牲畜,特别是水牛,主要作为拉畜。输入咸鱼和干鱼,但在中爪哇和西爪哇的池塘和稻田中也养鱼。爪哇生产的奎宁占世界奎宁产量的绝大部分。
西北海岸外的阿周那(Arjuna)油田是印度尼西亚石油的主要来源。有一条天然气管道将这些油田和芝勒贡(Cilegon)连接起来。在芝拉札(Cilacap)、札普(Jepu)和泗水均有炼油厂。岛上也开采少量的锰、硫磺、磷酸盐、金和银。小规模的制造业包括蜡染印花、铸铁、银器加工、农具、鞣革、瓷砖及其他陶瓷制品的生产。较大的工业包括纺织、橡胶制品、汽车装配、酿酒,以及生产鞋、纸张、肥皂、水泥、香烟的工厂。
普哇加达(Purwakarta)附近的贾蒂卢胡(Jatiluhur)水坝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水坝。一个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连接各主要城市。雅加达有国家无线电网总部,还有一个国际机场。泗水和雅加达附近的丹戎不碌(Tanjungpriuk)是主要港口。 西元3-16世纪的印度-爪哇式建筑包括婆罗浮屠的大型窣堵波(stupa,建于800年左右)和梅都庙;塞乌(Sewu)佛庙(建于9世纪);壮观的湿婆庙普兰巴南(Prambanan,建于9世纪);圣浴池贾拉通达(Jalatunda,建于10世纪末)和巴拉汉(Belahan,建于11世纪中叶);及圆形的印度庙加邦(Jabung,约建于10世纪)。
1.婆罗浮屠佛塔
在爪哇岛中部的日惹市,西北约40千米处,有一群大约建于公元778年的婆罗浮屠佛塔,被称为与金字塔、吴哥窟、万里长城、泰姬陵、比萨斜塔等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这些建在丘陵上的石刻艺术,历经战乱、地震、火山爆发和宗教纷争等等天灾人祸,在漫长的岁月中,热带树木繁茂的枝叶与根基,不仅裂开了浮屠的岩石,也掩盖了这座丘陵上的寺庙。
所谓婆罗浮屠,按印尼土语解释,它即指“丘陵上的寺庙”之意,通常“浮屠”是指佛塔。婆罗浮屠的建筑结构与式样不同于一般的佛教寺院,据说从空中往下看,整座建筑形成一个几何形的曼陀罗,也就是下宽上窄阶层式的塔形状。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确认后,从1973-1983年才开始大规模全面发掘、修复。
2.普兰巴南
在建造婆罗浮屠相同的时代,印度教徒也不甘示弱。在位于日惹东北方约16千米的地方,建造了一个拥有237座大大小小的神庙的庞大神庙群,命名为“普兰巴南”。然而,普兰巴南因为与吴哥窟建筑如出一辙,其规模又远远小于吴哥窟,因此,知名度要逊于婆罗浮屠。 有泗水、雅加达、万隆、三宝垄等。
在印度尼西亚13700多个岛屿中,面积仅占国土7%的爪哇岛当属首善之岛。这里集中了首都雅加达、第二大城市泗水、第三大城市万隆、第三大港口三宝垄以及着名历史名城日惹、茂物等全国的主要工商业、旅游城市。从交通上看,爪哇岛的铁路长度占全国的75%,由此不难看出爪哇岛在印度尼西亚的重要位置。 爪哇岛上约有200-300万华人华侨。回顾历史,早在公元前已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爪哇岛了。在爪哇岛上发现了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雕像、陶器和薄绿釉龙勺。荷兰考古学家德·弗玲斯研究印尼出土的中国陶磁器得出结论,认为远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漂洋过海踏上印尼国土,有的可能已在西爪哇的万丹定居下来。
东晋时代高僧法显自陆路去印度取经,在取海道归国途中曾于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漂泊至耶婆提(即爪哇岛)。法显是我国史籍上提到的最早到过爪哇岛的中国人。
唐朝末年(9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的部分居民因黄巢起义而逃至三佛齐的巨港。南宋(公元12-13世纪)印尼华人社会初步形成。元末明初(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印尼华人社会已十分繁荣。
15世纪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撰《瀛涯胜览》爪哇条载:“满者伯夷……国有三等人,……一等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此地……多有从回回教门受戒持斋者。”这说明在郑和抵爪哇之前,那里已有一些华人,部分是华人穆斯林。
而清朝末年的“下南洋”则使华人数量急剧增长。最多可能达到3000万以上。
长期以来,华人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友好相处。16世纪末以后,印尼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不断遭到殖民者的干扰和破坏。从那时候起,尤其是近百年来,两国人民在反抗殖民主义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患难与共,互相支持。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他们并肩战斗。1740年巴达维亚华人反荷起义(红溪事件)就是一个光辉的例子。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后,华人也为维护印尼独立和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1956年苏加诺总统访问广州时,对当年支持过印尼人民斗争的华侨领袖黄洁说:“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在长期的文化和贸易交往中,华人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1955年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指出:“远在我们两国第一次通航有海上贸易以来,印尼便和中国一直是友好邻邦。中国的航船不仅带来了货物,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中国商人、工人和手工业者,他们在我国定居下来,带来了中国的技术和古老的文化,直到现在,我国许多岛屿上还保留着这些文化的精华。”
不过,自从1960年代印尼军人执政开始,印尼政权便开始大规模地排华。他们以“清共”为名,屠杀了50多万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遂与其断交。到1998年,印尼排华骚乱又起,上千华人遇难,而爪哇岛上的华人往往首当其冲。
‘伍’ 巴厘岛有什么买
巴厘木雕
名称:巴迪布
介绍:巴迪布(Batlk)是一种手工蜡染布,黑、红、黄为主色的鲜艳明快,蓝、褐、白为主色的看上去凝重深沉。手工制造出丰富的花色图样,其中暗含了巴厘人的宗教观念和审美情趣。用巴迪布制作的长袖男衬衣和女士纱笼被定为印尼国服,在各种场合都会看到。
提示:手工绘制的巴迪布色彩绚烂,图样独一无二,制作周期很长,价格也比较昂贵;而机器制作的工艺简单,可以大量生产,所以价格便宜,但艺术性也要逊色很多。
名称:木雕
介绍: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誉国内外,到印尼旅游的外国客人几乎无人不买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纪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它最初与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人们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诸神用石头或木头雕刻出来,供奉在庙宇、庭院、堂室内。后来代代相传,便产生了无数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质地坚硬、花纹细密的乌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态,有栩栩如生的神鹰、神牛、雄狮、雄牛等动物及各种禽鸟,有维妙维肖的巴厘渔夫、少女、有民间故事中脍炙人口的传奇人物,也有当代各种抽象艺术形象。
购买地点:可以在Mas村购买,这里以木雕出名,特别是神像、女性雕像,木雕小猫、印度教史诗和传统风格的面具。
名称:银器
介绍: 巴厘岛的银制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纯银或银合金打造的银器,另一类则是用一条纤细的银丝按图案设计盘曲焊接而成的,做工精湛,玲珑剔透,是巴厘岛银饰的代表作。
在巴厘岛购买银饰的最佳地点是苏鲁村(Celuk),那里的居民世代制造银器,技艺高超,而且能找到不少独一无二的原创作品。
‘陆’ 去巴厘岛旅游当地有什么特产可买的
巴厘岛特产以木雕、纯手工蜡染布、咖啡、椰子干、腰果和香料最为着名。
乌布传统市场位于乌布皇宫的对面,是巴厘着名的购物地点,乌布传统市场的摊位非常多,摆放很多特色商品,例如银器、木雕、蜡染、服装、皮鞋、纪念品、乐器等。
库塔是巴厘岛传统的商业和旅游购物中心,太阳百货(Matahari)和Discovery Shopping Mall是其中两个最大购物中心。而北部的GENEVA却显得更有竞争力。
(6)印尼塔岛买什么扩展阅读: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岛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绘画和手工业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遐迩闻名。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玛斯是该岛着名的木雕中心。
巴厘的绘画别具一格,大都是用胶和矿物颜料画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题取材于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柒’ 巴厘岛海滩变垃圾场,没有游客的海岛,为什么能变成现在这样
因为疫情的关系,所以没人治理,没有了游客,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人们就会变得没有动力。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巴厘岛的海滩恢复往日的美丽。喜欢大海和旅行的朋友可以重新开始,到处欣赏美丽的风景。
‘捌’ 印尼有哪些地方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别称“千岛之国”。
主要城市: 雅加达、玛琅、万隆
行政区划
共有一级行政区30个,包括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和亚齐达鲁萨兰2个地方特区,27个省即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内、占碑、朋古鲁、南苏门答腊、楠榜、邦加-勿里洞、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万丹、巴厘 、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北马鲁古、南马鲁古、巴布亚、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南苏拉威西、哥伦打洛、东加里曼丹 、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二级行政区(县/市)410个。
首都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Jakarta)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着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沿海。人口有838.5万(2000年)。 大雅加达特区面积为650.4平方公里,分为五个市,即东、南、西、北、中雅加达市,其中东雅加达市面积最大,为178.07平方公里。
‘玖’ 印度尼西亚属于哪个洲
印度尼西亚属于亚洲。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主要景点
1、古迹
婆罗浮屠佛干革命塔,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佛塔,为世界闻名的石刻艺术宝库,素以“印尼的金字塔”之称。
2、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着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3、雅加达
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雅加达城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面滨海地区是旧城,为海运和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今天已连成一片,难以区分。雅加达市中心的独立广场,绿草如茵,群芳争艳。广场东面是国家宫,原是荷兰总督的官邸,现为印度尼西亚的总统府。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