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外高加索怎么走

伊朗外高加索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2-02-09 22:49:44

㈠ 高加索是什么地方

亚欧大陆黑海、亚速海同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区,北起库姆—马内奇低地,南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是以高加索山脉的山地地形和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为特色的自然区。大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广阔地峡。传统上把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分水岭当作南欧和西亚的分界线。山北侧称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属俄罗斯;南侧称为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整个地区面积44万平方千米。从库马低地向马内奇盆地以南延伸,包括俄罗斯的南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以及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黑海的阿普歇伦半岛 ,长约1200千米。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谷与阿拉斯河谷之间。有山地(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高原、平原、低地,并具有干、湿不同的温带、亚热带等各种气候。库拉河、库班河、库马河、捷列克河等发源于此。多冰川(约2,000条,总面积1,428平方公裏)和矿泉。一月气温:北高加索-5—2℃,外高加索-6—4℃;七月气温:西部23—24℃,东部25—29℃;2,000米以上山地一月-8℃,最热月8月13℃。年降水量:平原200—1,800毫米,山地2,500毫米,迎风坡达4,000毫米。有亚热带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高山草甸及半荒漠。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锰、铅、锌等。辟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疗养区。

高加索气候处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由于山脉的阻挡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空气都受拦截,使山脉两侧气候差异显着 。北高加索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1月平均气温为 -4~ -6℃ ,7月23~25℃ ,年降水量200 ~600毫米。南高加索为亚热带气候,其中西部的科尔希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1 月平均气温4.5~6℃ ,7月23~24℃ ,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迎风坡高达4000毫米 ;东部库拉-阿拉克斯低地为亚热带干旱气候 ,1月平均气温1~3℃ ,7月25 ~29℃,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高加索地区矿产丰富 ,库拉-阿拉克斯低地和里海底层有含油沈积层,达格斯坦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矿,阿塞拜疆有磁铁矿,外高加索还有铜、钼矿及其他金属矿。

高加索地区总人口约3000万 ,有50 多个民族 ,超过百万人口的民族有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等。经济较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能源工业(石油 、天然气)、有色冶金(锰、铜)、机械工业(电力机车和食品机械)和食品工业等。前高加索地区是粮食作物区,外高加索地区是亚热带经济作物区。该区主要城市有巴库、第比利斯、埃裏温、克拉斯诺达尔、格罗兹尼和奥尔忠尼启则等。

㈡ 南高加索地区包括哪些国家

南高加索地区是指大高加索山脉以南,土耳其和伊朗以北,黑海、里海之间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三国。本地区面积18.61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00万。

一、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西部,北邻俄罗斯,西濒黑海,南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45万(1990),大部分为格鲁吉亚族,还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阿塞拜疆族等。通用格鲁吉亚语和俄语,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国内多山,北部有大高加索山逶迤,南部为小高加索山盘踞,中部有面积不大的平原和低地。里奥尼河自东向西注入黑海。气候较温和,植物生长茂盛。

格鲁吉亚的主要旅游地有: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语是“温泉”的意思,因附近多温泉得名。城市沿库拉河两岸狭窄阶地和山坡布列,周围为海拔500~650米的低山。市区呈带状,长约30公里,宽1~5公里。城市的主干道为鲁斯塔维利和普列汉诺夫两条大道。旧区在东南部,街道窄狭,多为低矮房屋。新区在库拉河右岸,街道宽敞,楼房高大。市内交通除一般公共电、汽车外,有地铁2条,贯通市区南北,架空索道和缆车也是山城交通的一大特色。城市因具有许多有医疗功效的温泉,吸引国内外许多旅游者,特别是对患有关节炎、妇科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前往医疗和休养。

黑海沿岸旅游带,这一地带气候温暖,1月平均气温5~7℃,7月22~25℃,滨海沙滩浴场断续相连,文物古迹蜚声遐迩,背倚巍巍青山,面向茫茫碧海,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是上乘的旅游地。

巴统,在海岸带的南段,距格、土边界不远。它是一个重要海港和工业中心,市东北海滨为旅游、疗养区。附近9公里处有绿岬植物园,面积百余公顷,栽培有热带、亚热带以及高加索地区土生植物及其变种数千种。16世纪的古堡遗迹和巴统地志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古老陶器)都值得一游。

黑海沿岸北段旅游地主要有苏呼米、皮聪达和加格拉。

苏呼米三面环山,全年220天有阳光,隆冬时节附近群山白雪皑皑,而临海的市内草木依然葱笼。1892年国际医师会议认为,苏呼米为优良的气候疗养地。这里旅游、疗养设施齐备。每年前往的旅游者人数很多。其他着名文物有:罗马古堡和土耳其城堡,以统一格鲁吉亚各公国的第一代皇帝巴格拉特三世命名的城堡遗迹,距城4公里的克拉苏里墙(类似中国长城,但其规模小得多,现已残缺不全),11~12世纪的古拱桥(当时格鲁吉亚桥梁工程的典范),等等。苏呼米植物园建于1840年,占地7公顷,森林公园位于山坡密林中,园中养有1500只猴。王宫、神庙、教堂等均有游览价值。

皮聪达,位于皮聪达角,古松林面积达数百公顷,为第三纪的黑海植物群落的残存,十分珍稀,早在1947年即被定为自然保护区。古堡、塔楼、古教堂等至今犹存。皮聪达古城堡内有建于6世纪的布兹比教堂,它是南高加索地区保存最好的基督教建筑遗存之一,教堂结构匀称严密独特,气势非凡,特别是它内部的墙壁、拱顶结构别致,一有声响,就会发出动听的乐曲,如同乐队的演奏。皮聪达在历史上就是封建主和贵族们避暑、疗养之地,现有许多疗养、旅游设施,可进行日光浴疗、海水浴疗。海滩和海水泳场很普遍。

加格拉,位于格、俄边界附近,距皮聪约20公里,背有群山屏障,面临汪洋大海,海岸线长7公里,其中海滨浴场绵延5公里,紧邻海滨的加格拉公园,面积达7公顷,是黑海沿岸的着名公园。园中栽植有枣椰树、椰树、中国棕榈,以及美洲高大的木兰花等。旧城内外文物古迹繁多,如古城堡、神殿、王宫、塔楼等。可进行日光疗、海水疗、硫化氢矿泉疗,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二、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西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毗连,是一个高原、山地型的内陆国。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余万(1990),居民的绝大多数为亚美尼亚族,少数为阿塞拜疆族、库尔德族、俄罗斯族,通用亚美尼亚语和俄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

亚美尼亚的主要旅游地有埃里温和艾奇米亚金。

埃里温,国家首都,举世着称的古城之一,位于国家南部,拉兹丹河岸,海拔900~1300米,阿拉拉特山与阿拉加兹山南北对峙。这里地势较高,空气洁净,阳光充足,所以举目远眺,白雪皑皑的千仞冰峰跃然眼前。亚美尼亚盛产各色花岗岩、大理岩、凝灰岩等,有“石头国”之称。埃里温的建筑多为附近所产的优质石料所建,各种石料的建筑物沐浴在阳光中,分外美丽。市中心有列宁广场及列宁的青铜像,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亚美尼亚大厦,它带有高耸的尖塔,显得气势辉煌。邵武勉广场也很有气派。市区有建于13世纪和18世纪的加多基克教堂和佐拉瓦尔教堂。郊区有建于公元前782年的古堡遗迹。

艾奇米亚金,是亚美尼亚古都,曾是亚美尼亚的大主教驻节地,有建于公元303年和630年的古老教堂。建于618年的里普西梅教堂带有小穹顶,是亚美尼亚早期建筑艺术的典范。在埃里温以东27公里处的古亚美尼亚城堡约建于公元前2~5世纪。它原是当时国王的夏宫,堡内列柱教堂是当时希腊文化末期的亚美尼亚文化的唯一遗迹。

三、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在南高加索的东部,东临里海,南同伊朗接壤,北与俄罗斯毗连,西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相邻。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710余万(1990),基本上是阿塞拜疆族,有少数居民为俄罗斯族、亚美尼亚族等。通用阿塞拜疆语和俄语,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塞拜疆全国面积的50%以上为山地。大、小高加索山分别盘踞在国家的北部和南部。中部和东南部有河流冲积的平原。气候比较温暖干燥。该国的石油资源和开采历史已久,并着称于世。

首都巴库是全国和南高加索最大城市,也是世界着名的石油城,周围有40余个卫星城,其企业和居民多直接、间接与石油业有关。

巴库的主要名胜是处女塔。它坐落在里海之滨,旧城的中部,是12世纪所建汗王宫殿建筑群的组成部分。1304年,当地发生一次大地震,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而处女塔则安然屹立。塔名的来源众说不一,一种传说是,当初有一双恋人,女富男贫,姑娘的父亲不同意他们结婚,将女儿关入高塔。姑娘为表示对恋人的坚贞爱情,纵身从高塔跳入海中,随后小伙子也以身殉情。塔高27米,基墙厚5米,上部4米,全由石灰岩块砌筑,石块一层外凸,一层内凹,形成层层横线,别有风格。塔有8层,每层可容50人。塔内有井,水质清冽甘美。如有敌人进攻,可从塔上投掷石油火把,进行抗击。据后人研究,该塔建筑构思颇有讲究。巴库老城冬凉夏热,塔的圆形部分朝北,冬季的寒风可绕塔而去,以保持城市的温度;塔的突部向南,凉爽的夏季风被导向城内,可降低气温。

南高加索地区,特别是格鲁吉亚沿黑海地带的旅游业,过去是很受原苏联的旅游者青睐的,可是当前正处于萧条阶段。将来很有可能重新崛起。

㈢ 高加索地区和伊朗是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在地图上没有详细标注

LZ您好
高加索和伊朗根本不是同一个地方!
外高加索是高加索地区的一部分。
图中黑色的箭头是伊朗
蓝色的圈圈是外高加索
而红色圈圈是高加索地区。

㈣ 伊朗周边国家有哪些

伊朗周边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

1、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Pakistan),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

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2、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普什图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

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斯坦接壤。

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3、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语:Түркменистан)是一个中亚国家,位于伊朗以北,东南面和阿富汗接壤、东北面与乌兹别克斯坦为邻、西北面是哈萨克斯坦,西邻里海,是一个内陆国家。因地处地中海地震带上,所以时常受地震威胁。

4、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国名意为“火的国家”,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 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5、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共和国(亚美尼亚语: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简称亚美尼亚,是一个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制国家。

行政疆界上,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以埃里温为首都。

6、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urkey),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

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7、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4)伊朗外高加索怎么走扩展阅读: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简称伊朗。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

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不结盟运动(OIC)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

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网络—伊朗

㈤ 俄国——伊朗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战争中,俄军在数量上较之伊军并不占优势,但伊军战斗素质不强,军事组织不完善,以及技术装备落后,所以尽管有英法两国的援助,仍然战败。俄军的胜利也是由于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战术方面,俄军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和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协同行动的战法具有很大意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俄军善于在山林地区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强的独立步骑兵部队。俄军经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为依托。在俄伊战争中,俄国非正规骑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部署在步兵两翼和用来追击溃逃之敌。俄军在山区、山林地区和半沙漠地区展开战斗行动所积累的经验,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军条令中有所反映。

㈥ 伊朗-土耳其战争后伊朗为什么继续扩张

由于对1613年伊斯坦布尔和约的条款不满,土耳其于1616年开始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在1616~1618年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新战争中,土耳其又遭失败,于1618年在谢拉布签订和约,条约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各项条款。在最后两次战争中,伊朗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接着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战争起因于沙赫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对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的起义之机,攻占了巴格达市,随后占领了整个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于17世纪的前25年里,对东格鲁吉亚的几次远征,破坏性特别大。外高加索人民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格鲁吉亚,萨阿卡则领导的广泛的反伊朗起义,动摇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统治。

㈦ 高加索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波斯和俄罗斯争夺了几百年

世界上存在着一些战争频发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因为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地缘价值,所以自古以来都是兵家的争夺之地,外高加索地区亦是如此。

外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个国家组成的。由于地处高加索山脉的南侧,所以他刚好也处在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上。



▲拜火教曾经是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教

俄、土、波三方为何会争抢这三国呢?先说说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俄土战争。俄土战争是从17世纪开始的,当时俄国的海岸线基本都分布在寒带结冰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受限,所以为了拥有不会结冰的海岸线,俄国决定南扩寻找出海口,结果在扩张的过程当中,为了得到黑海出海口,占领了黑海沿岸国家乌克兰。

黑海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内海,所以他极力反对乌克兰并入沙俄,便发兵入侵了乌克兰,这是俄土战争爆发的开端。俄土战争过程非常漫长,持续了2个世纪,爆发过12次战役,最后在19世纪初沙俄赢得了这场“外高争夺战”,并将对手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以及西格鲁吉亚全都纳进自己的版图。

㈧ 高加索地区大概包括哪些国家

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称内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地形地貌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于黑海和里海之间,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462米。传统上把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分水岭作为南欧与西亚之间的分界线。

高加索一词不仅指山脉本身,而且包括山脉两侧的广大地区,北侧称前高加索,南侧称外高加索,整个地区占地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

高加索地区从库马低地和马内奇盆地向南延伸到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因而包括俄罗斯的最南部(包括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几个俄联邦的共和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长约1200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

历史

高加索地区是西亚古文明的发源地,曾孕育不少西亚古文明。

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当地民族结构复杂,致使分离主义甚嚣尘上,因此发生了一连串的战争,情况跟1990年代巴尔干半岛上多国混战的南斯拉夫内战相似,使得高加索成为着名的“火药库”;

其中在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人群居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群居地车臣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境内的俄裔群居地阿布哈兹共和国和南奥塞梯共和国。

历次冲突包含1988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发生的第一次纳卡战争、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2020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的第二次纳卡战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高加索地区

㈨ 何为外高加索三国,其历史及地理政治位置如何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地理位置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三国大体位于大高加索山、亚美尼亚高原-小高加索山、黑海和里海之间,以山地为主,五分之三地区海拔600米以上。
黑海沿岸低地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达2,500毫米(巴统);里海沿岸气候干燥,仅200—3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因古里河和里奥尼河,水力资源丰富。
三国主要的人口,就分布在两海沿岸低地以及上述主要河流的河谷之中。
尽管这一地区交通如此不变(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但却也是两河-阿拉伯、希腊、波斯、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文明和列强势力交汇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亦属兵家必争之地。

1、古代史
外高加索地区的文明史,非常之悠久。早期这一地区受到亚述等两河流域文明的压迫,成为一大奴隶产区,但在公元前9世纪(也就是西周中期)崛起了乌拉尔图王国。这个王国非常强大和繁荣,也是这一地区独特文明的滥觞。
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尔图王国国民使用的语言,不属于现在这三个国家中任何一国主体民族语言所隶属的语系,而是业已消亡的胡里特-乌拉尔图语系的一部分。不过,据说亚美尼亚语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乌拉尔图语的底层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的三个民族都是已消亡文明的继承者。
既乌拉尔图崛起的,是从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中西部地区迁徙而来的亚美尼亚人,以及从东部的波斯高原上迁徙而来的泛伊朗民族。而当时格鲁吉亚人的祖先高加索诸民族,则仍然处于分散而蒙昧的部落时期。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很快该国的势力范围就囊括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居住着古阿塞拜疆人(一种伊朗语民族,与今天的阿塞拜疆人不是一回事)的阿塞拜疆地区自然不必说,整个安纳托利亚也逐渐为波斯帝国征服。这一时期,安纳托利亚的印欧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大大波斯化了,亚美尼亚人也不例外。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与波斯化刚好逆向而行的希腊化进程,安纳托利亚又逐渐被希腊化,直到公元1071年。不过,语言上更接近希腊而文化上更接近波斯的亚美尼亚却因此赢得了独立,并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希腊文化圈和波斯文化圈之间的缓冲地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民族文化特色。
进入公元之后,安纳托利亚成为日益希腊化的罗马帝国的核心领土,而在伊朗高原日益摆脱希腊化影响逐步复兴起来的安息王朝、萨珊帝国也逐渐将矛头指向了这一地区。双方几经拉锯,最终使得托罗斯山以东、阿塞拜疆以西的广大区域成为亚美尼亚人掌权的缓冲地带。
公元7世纪崛起了阿拉伯人,一度征服了外高加索,但对外高加索影响不大。随着公元10世纪阿拔斯王朝的衰弱和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的复兴,阿拉伯人最终被从外高加索驱赶出去,尊奉君士坦丁堡号令的许多地方君主国在此建立了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拜占庭色厉内荏,将这一地区划入版图,却无法有效的施加统治,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此举让刚刚从河中南下伊朗高原的乌古斯突厥人欣喜万分,他们纷纷涌向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外高加索,在1071年在曼奇刻尔特击败了拜占庭人的军队,又趁拜占庭内战之际涌入了安纳托利亚。
此后,突厥人开始成为这一地区长期的统治者。鲁姆苏丹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乃至萨菲王朝和卡扎尔王朝,从11世纪到19世纪,这一地区基本上笼罩在了不同的突厥霸主所统治——除了北方的格鲁吉亚之外——古老的亚美尼亚贵族巴格拉季昂家族中的一支在这个异民族聚居的偏僻公国完成了土断,借11世纪母国灭亡之际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一性论使徒教会的亚美尼亚、东正教会的格鲁吉亚、穆斯林乌玛的突厥阿塞拜疆,近现代外高加索的三个主要民族就这样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

2、近代史
外高加索的近代史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波斯的卡扎尔王朝与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瓜分了外高加索,卡扎尔王朝分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今亚美尼亚共和国),而奥斯曼帝国则分得西亚美尼亚(进属土耳其)。就当这两个突厥帝国打出一个结果来的时候,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已经灭掉了南俄、伏尔加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全部突厥汗国,开始兵临外高加索。这时,他高举的旗号是从穆斯林手中保护基督徒。
起初卡扎尔王朝击退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派遣的远征军。但到了19世纪初,无论是卡扎尔王朝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显然都已经不是击退拿破仑大军的欧洲宪兵对手。沙俄通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争很快就征服了整个外高加索,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而原来欢迎沙俄前来“保护”自己的格鲁吉亚王公们,很快也被迁往莫斯科圈养起来了。
一开始,沙俄虽然废除了公国、汗国,建立起以省政府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但对外高加索旧来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大的触动。亚美尼亚人作为当时遍及中东地区北部(南部是犹太人)的商业圈控制人,定居在各大城市中,像西欧的犹太人那样控制着商业、手工业和许多专业领域,而周边的格鲁吉亚人多为农民,突厥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切尔克斯人等则多是牧民或兼营牧业的农民。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十分明显。
然而,19世纪后期,伴随着巴库油田的发现,外高加索急速地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义思想也随之在各个杂居民族间膨胀开来。持有最激烈民族主义思想的,是当时文化水平最高的亚美尼亚人。次之则是格鲁吉亚人,但阿塞拜疆人很快也在泛突厥主义的“启发”下走上了类似的道路。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民族冲突乃至民族仇杀也日益常见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其控制的西亚美尼亚地区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前代未闻的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将整个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彻底清除。这一民族主义惨剧的发生,更进一步刺激了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的对立。
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国家机器开始解体,外高加索分离倾向明显。1917年,临时政府被迫同意设置所谓外高加索委员部,实际上就是默许其割据。十月革命后,控制这个委员部的格鲁吉亚孟什维克宣布与莫斯科的苏维埃政权断绝关系,从此外高加索开始了脱离俄罗斯的进程。
起初,孟什维克基于其联邦主义理想希望外高加索各民族建立联邦国家。但民族主义倾向强烈的亚美尼亚达什纳克(亚美尼亚革命联盟)和阿塞拜疆穆萨瓦特两党拒绝,因此很快各自宣布独立,建立起各自所谓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控制巴库的公社政权则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依旧效忠俄罗斯联邦。不久,英国干涉军和奥斯曼土耳其干涉军先后入侵外高加索,反复蹂躏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继而又扔下烂摊子各自跑路。外患退去后,三国又开始内讧,围绕着纳卡、纳希切万、卢里等地发生了有如三国志的复杂边境冲突。就在三国内战不休之际的1920年5月,红军第11集团军在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人指挥下从阿斯特拉罕经北高加索进入外高加索援助当地革命,而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大国民会议军(1920年9月起与红军事实上成为盟友)也从同年6月起挥师东进,至11月已攻入了外高加索腹地,占领了三国的大片土地【*】。
由于内外矛盾激化,三共和国政权先后在1920年5月、12月和1921年2月被推翻(其中亚美尼亚是自行下野),至此外高加索恢复和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不过,三共和国的部分残党退到山区展开游击战,一直抵抗到1924年。
【*】这部分土地就是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里泽省、阿尔特温省、阿尔达汉省(这三个省居住着信奉伊斯兰教但说格鲁吉亚语的阿扎尔人)、卡尔斯省和厄德尔省(这两个省居住着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等。

3、现代史
1922年,在同样是联邦主义者的斯大林主持下,外高加索的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合邦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外高加索联邦)。设置这个联邦,一方面是因为外高加索社会民主党人(不分布党、孟党)长期以来的理想,一方面也是因为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状已经给斯大林的民族人民委员部惹出了无穷的麻烦。无论斯大林如何裁决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边界纠纷,都不可能让任何一国满意。同年,这个联邦作为发起成员国加入了苏联。
联邦时期,三共和国依旧存在,共和国之下又设置有各种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国。在联邦层面,设置有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由三个共和国各一名代表组成)和联邦人民委员会;但没有联邦一级的共产党,取而代之的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外高加索边疆区委员会。
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后来被称为斯大林宪法),标志着苏联在治国方向上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民族政策方面——宪法提出,民族自治体只要符合三个条件(与联盟以外的国家接壤、主体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全自治体人口超过100万)即可申请直接加盟苏联,而不再需要经过联邦体作为中介。同年,外高加索联邦被解散,麾下的三个共和国成为直接加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联邦时期,联邦机关设置在第比利斯,因此格鲁吉亚人对联邦有较大影响力。可是联邦解散后,三共和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倾向却愈来愈明显。1950年代初,为了安置归国的亚美尼亚大屠杀难民及其后裔(同时也为了强化对土耳其的边防),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将数万阿塞拜疆族公民移民到阿塞拜疆。尽管苏联政府向移民支付了大量的补偿款,还提供了房屋、生产资料充作置换,但此举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960年代开始,各国领导人都采取了赤裸裸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因此各国的民族成分不但没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增加而多元化,反而出现了“纯洁化”的倾向。亚美尼亚共和国内的阿塞拜疆族以及阿塞拜疆共和国内的亚美尼亚族,人口比例都大幅度地下降了。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阿塞拜疆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都出现了腐败窝案,甚至被揭发出第一书记明码标价卖官的恶性事件。勃列日涅夫采取的对策是利用当地克格勃领导人“打黑除恶”“反四风”,先后提拔了谢瓦尔德纳泽和阿利耶夫两个典型,结果这两个典型很快又成了新的山大王。总之,到了此时外高加索的分离主义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
随着“新思维”改革的推进,分离主义、民族主义思想逐渐从地下转入地上。与此同时,“新思维”改革还导致外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例如,在全联盟经济好歹还能有所增长的1985—1990年(全联盟经济在这一时期还增长了26%),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经济却衰退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从1985年的最高峰倒退到了1979年的水平。这很自然的引起了外高加索地区人民群众的不满。
1988年1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在第比利斯举行游行示威,向苏共中央发难。戈尔巴乔夫先是下令镇压,后来又把责任推卸到执行命令的外高加索军区头上,将其司令员撤职,从而导致苏联在外高加索的国家机器开始陷入瘫痪。
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事件,整个共和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由于苏联国家机器救援不力(已经陷入瘫痪了么),亚美尼亚人中开始普遍出现悲情心态,受到民族主义感染。同年,亚美尼亚国内和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纳卡自治州(阿国内亚美尼亚人的一个自治地方)相继出现了“纳卡运动”。这个运动表面上是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发起,其实却得到了亚美尼亚共和国和纳卡自治州高层人士的支持,更有一部分苏共中层领导干部公开投身运动充当了组织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与国外以达什纳克(该党在流亡黎巴嫩、塞浦路斯等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后裔中有组织,因这些地区在60—80年代局势不稳,有的地方组织还拥有自己的军队)为首的亚美尼亚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合流,向苏共中央发难,要求纳卡自治州与亚美尼亚合并。由于苏共中央基于“维稳”逻辑支持阿塞拜疆,纳卡局势很快失控,演变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和自治州为一方、苏共中央和阿塞拜疆为另一方的内战。
很快,苏共中央就失去了对外高加索三共和国的控制。

4、当代史
1991年3月17日,戈尔巴乔夫决定弃党保国,将苏联换皮为所谓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因此就所谓《新联盟条约》举行了公投。外高加索三国与业已宣布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一起抵制了公投,成为六个未举办公投的加盟共和国之三。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联盟政府迅速丧失了全部向心力,外高加索三国也顺势宣布独立。
然而独立之后,外高加索三国迅速陷入了战乱之中。
格鲁吉亚方面,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赛梯自治州不满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大格鲁吉亚沙文主义政策,有样学样也宣布独立,引爆格鲁吉亚内战,最终在1993年把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总统赶下了台去,换上了谢瓦尔德纳泽。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方面,则是正儿八经的国战了。1992年2月,亚美尼亚方面率先挑起战端,连续发动大规模攻势,打通了纳卡与亚美尼亚本土的联系,还攻占了纳卡自治州之外的多处亚美尼亚人聚居城镇。战至6月,阿塞拜疆方面可谓是全面溃败。战争之所以打成这样,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亚美尼亚人在苏联时期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往往充当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阿塞拜疆一口气驱逐国内三十多万亚美尼亚人后,整个国家机器和社会经济一时陷入混乱状态,反过来亚美尼亚只驱逐了七万多阿塞拜疆人,影响非常有限;其次,亚美尼亚人在苏军中受到重用,往往担任指挥员或战斗部队骨干,阿塞拜疆人则总是被安置在建筑部队;最后,亚美尼亚人组织良好,阿塞拜疆方面则以私兵、佣兵为主,组织混乱。
不过,阿塞拜疆毕竟地大物博、广土众民,很快缓过劲来。1993年阿利耶夫巩固了其在阿塞拜疆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很快重建阿塞拜疆国内秩序成功,通过巴库油田的石油收入招兵买马。1994年1月阿塞拜疆军发起反攻,最初进展顺利,但亚美尼亚在1月1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发动总体战来应对,结果阿塞拜疆方面陷入苦战,最终被亚美尼亚方面击退。此战阿塞拜疆方面阵亡5000人,总损失接近15000人。再也无力打下去的双方,终于在1994年5月停战。
1998年,亚美尼亚总统因试图与阿塞拜疆签订和平条约而被强力部门的“民族英雄”联手赶下台。次年达什纳克激进分子进攻国会枪杀总理等多名要人,但最终不得不投降。此后,亚美尼亚建立起由苏共中层干部、纳卡战争时的“民族英雄”构成的共和党一党独大的政局。

5、政治经济现状
1994年特别是1998年以后,三国国内外秩序开始稳固下来。民族主义狂潮退散,旧苏联官僚各自归位,开始注重发展经济。这一时期三国的经济都有一定恢复和发展,但腐败也十分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啊权贵资本主义啊什么的大家都懂,这里不细说。除了腐败之外,就是个人独裁、家族式统治问题,动不动搞暗杀、让反对派消失、策划政治阴谋等等。其中,以经济复兴道路最为坎坷的格鲁吉亚矛盾最为尖锐。
5.1、格鲁吉亚
2003—2004年,格鲁吉亚反对派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利用格鲁吉亚人民对谢瓦尔德纳泽一伙人贪腐独裁不满上台,这就是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比较有才能的,起码比季莫申科、尤先科、波罗申科、亚采纽克一伙人要好得多。他上台后励精图治,解散了腐败的警察机构,组织新的民主治安机关,取得很大成绩,一时间格鲁吉亚清廉度飙升。在所有颜色革命国家里,萨卡什维利时代的格鲁吉亚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增长率最高的(达到5.8%,比谢瓦尔德纳泽时期的4.1%还要高不少,比文革时期略低一筹,可以说是颜色革命政治家里最牛逼的了——虽然也是沾了全球大景气的光)。但是,萨卡什维利的执政基础是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必然伴随着统一格鲁吉亚国内市场的民族主义要求。到了后期,为了维持自身人气,萨卡什维利已经骑虎难下。收服阿扎尔之后,他的目标就指向了南奥赛梯,还挑了一个自以为最佳的时机(2008年奥运会期间)来发动战争。结果,军事冒险失败,国家分裂、俄罗斯制裁,格鲁吉亚的经济状况很快恶化,萨卡什维利也不得不下台。
萨卡什维利下台后,新上任的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是一个在俄罗斯经营多种实业的格鲁吉亚亿万富翁。此公在2013年底当选之后,就开始准备与俄罗斯谈判恢复外交关系,以收拾残局。但接下来发生了顿巴斯战争,俄罗斯连乌克兰的领土都要染指,当然就更不可能放过格鲁吉亚了。理所当然的,俄罗斯坚持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决不可能再回归格鲁吉亚,最后更是与他们签订了事实上的保护国条约。这样一来,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复交大门也就关上了。这之后格鲁吉亚经济也随着周边国际的萧条而一落千丈,连萨卡什维利时代年均6%的水平都无法保持了。
【看了格鲁吉亚,你就知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人民有多么不容易——格鲁吉亚经济水平至今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2015年实际GDP仅及1990年的87.4%(大体相当于1977年的水平),更令人无语的是,1990年本身(大致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也只及1985年的77.6%——换言之,1994年最低谷时期格鲁吉亚的实际GDP仅及1985年的21.4%,大致相当于……嗯,这个表里没有,也就是说在1965年之前了。】
格鲁吉亚的产业结构颇为落后,其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25%,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完全未经提炼过的原油)、黄金(15%)等矿产和初级农产品,唯一的高附加值商品就是铁合金了。更有甚者,作为一个人口是亚美尼亚三倍且海路交通在三国中最为便利的国家,出口总额竟然只有亚美尼亚的两倍,我也是醉了。
5.2、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刚好与格鲁吉亚相反。阿利耶夫从1993年开始就培养儿子接班,2003年他自觉命不久矣就让位给儿子小阿利耶夫,成功上演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第一出父子相继的闹剧。
阿塞拜疆在阿利耶夫家族治下,凭借巴库油田的黑金(阿塞拜疆出口总额里有超过80%是原油),在2002—2011年的全球资本主义黄金十年里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外高加索三国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其他两国都是4000美元左右,唯独阿塞拜疆2014年是接近6000美元)。但是,阿塞拜疆在全球产油国中的条件并不算好,僻处欧亚大陆内部,交通十分不便,输送油气要通过前苏联时期修建的管道线经俄罗斯通过西欧市场。因此,阿塞拜疆与土耳其非常想修建一条通过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输送油气到欧洲的“南线”。可惜,因为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杯葛,这一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
【2002—2008年阿塞拜疆的经济奇迹,与亚美尼亚相比,阿塞拜疆的经济起伏更大】
全球油价暴跌后,阿塞拜疆的经济也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只有0,8%),通货膨胀则居高不下。该国政治、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纳卡发动战争,或许成了阿塞拜疆当局转嫁国内矛盾的一条“出路”。
5.3、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在三国之中,人最少、地最穷,还面临着一副烂摊子。虽说总算在海外有一帮富翁可以提供一些侨汇和投资,可也是杯水车薪。
尽管如此,共和党政府上台之后还是颇有一番作为,带领亚美尼亚人民完成了灾后和战后的重建工作。从2002年到2007年的七年间,亚美尼亚经济每年的发展速度都在两位数的水平,继2004年恢复到1990年水平后,到2007年已超越了1987年也就是苏联解体前亚美尼亚经济的最高水平且达到了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7倍,总算是重建了家园。要知道,1998年共和党上台时,亚美尼亚的经济还只有1990年水平的62%而已。
【2001—2007年亚美尼亚经济奇迹】
虽然亚美尼亚也是借全球大景气之势,但考虑到该国一无资源二无地利,取得这一成就应该说也是很不容易,总比乌克兰和摩尔多瓦这帮烂货要好得多了。比起东欧那些被吹上天的转型国家,应该说也是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评论区对亚美尼亚人民丧失信心的人应该来参观一下。
当然2008年之后亚美尼亚经济发展速度一落千丈,尤其是2009年还出现了-14.1%的惊人衰退,直到2012年才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此后,亚美尼亚经济进入了不温不火的平稳发展阶段。
亚美尼亚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负增长严重。建国时的350万人口合阿塞拜疆人口的一半,现在只剩下300万人不及阿塞拜疆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当然是人口外流了)。不过这对亚美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低,因为亚美尼亚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40%人口从事农业而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不到,所以应该说劳动力仍有较大转移空间。
亚国主要的优势产业还是矿业和相应的冶金工业,矿石和冶炼后的合金产品超过了出口总额的六成(其中又以铜矿石、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黄金和钻石六大产业为主)。除此以外,最大宗的优势产业就是葡萄酒,占到出口总额的一成(算是唯一具有竞争力的农业-轻工业产品)。
亚美尼亚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就是俄罗斯,这也是亚美尼亚急于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当然是安全因素)。

阅读全文

与伊朗外高加索怎么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进口印度恒河是哪些公司 浏览:40
伊朗的女人是什么样的 浏览:296
英国宠物取什么名字酷一点 浏览:914
伊朗现在有多少个王室 浏览:893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指得是什么 浏览:535
帽子意大利品牌有哪些 浏览:713
意大利为什么这么喜欢投降 浏览:615
在印尼怎么给自己个人加税 浏览:398
广东到印尼棉兰什么交通工具方便 浏览:20
中国人寿大同分公司地址在哪里 浏览:630
英国什么时候有石油 浏览:298
休伊朗什么主义 浏览:181
缅甸卡怎么显示是中国移动 浏览:143
印度哪里的小孩最好 浏览:840
在中国有哪些着名的日本歌手 浏览:124
英国爱丁堡有多少华人 浏览:525
英国留学gpa336是多少分 浏览:713
越南卖口香糖哪个好 浏览:417
神话电影有哪些印度演员 浏览:209
印度最大航空母舰是哪个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