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哥萨克骑兵是哪个国家的
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15、16世纪时,一些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着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是俄国的主要依仗。十月革命之后,哥萨克人少数参加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苏联红军,多数参加反政府的白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哥萨克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中建立重大战功;同时也有一些人趁机反叛苏联的统治。 今天的哥萨克人不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居住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但他们是一个保持传统的人群共同体。2005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提出《关于俄罗斯哥萨克人的国家义务》议案,保护哥萨克人的传统。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哥萨克的生活。 哥萨克骑兵是俄罗斯的特殊兵种,用来取代骑兵的地位。哥萨克骑兵的移动力相当快速,在战况不利时也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俄罗斯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马群和硝才能生产哥萨克骑兵。 长期居住在黑海和里海北边俄罗斯大草原上的精锐骑兵,也就是凶残剽悍的哥萨克骑兵,在长达10年的不断争战后,终于获得独立,也终于因为在军事上配合俄罗斯政府,而享有俄罗斯政府特别赐赠的领地作为酬谢。在16世纪时,哥萨克共有6个主要领地,分别是顿河、格林班(高加索地区)、易克(乌拉河流域)、伏尔加、第聂伯河以及扎波罗热(第聂伯河西边)。在俄罗斯的羽翼下,哥萨克迅速地由他们的顿河领地往东拓展,成为西伯利亚地区最早的殖民部队。从18世纪开始到20世纪期间,沙皇和哥萨克人联手,一起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也一起发动了不少对外的战争。在俄国内战期间(1918-1920),在南俄罗斯的哥萨克人组成了白军并遭受了空前的挫败。不过到了苏联时期,哥萨克的独特特权地位才宣告瓦解。
‘贰’ 苏德战争是如此先进的一次战争,可为什么战场上还有蒙古骑兵和哥萨克骑兵的影子
日本还不是一样在战场上尽可能使用步枪。之所以这样,我只能说那时候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先进。这个不先进我是指人的思维不仅仅是武器。当然也和武器不是你想象的先进有关。
‘叁’ 请国际关系的大神讲解: 为什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都是伊斯兰穆斯林国家,可是却有非常激烈的冲突谢谢
简单的说,这里面有美国因素。因为沙特是亲美派,而伊朗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当然从中捣鬼了。
‘肆’ 伊朗革命卫队与圣城旅的关系如何
圣城旅源于伊朗革命卫队,你可以理解为伊朗革命卫队是爹,圣城旅是儿子,但是这个儿子比爹还能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01、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
伊朗革命卫队成立于一九七九年,成立人为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这支军队的前身为哥萨克骑兵师,该军队慢慢发展成国王巴列维的私人武装,伊斯兰革命大获成功以后,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等诸多伊朗话事人互相商量以后一致决定,要有一支专属于自己的军队,当然这支军队要跟伊朗国家军队单独划分开,但是其地位要跟伊朗国家军队同等重要,经过再三商议这支军队正式成立它的名字就叫伊朗革命卫队。
卡西姆•苏莱曼尼在后来的两伊战争中屡立战功,2000年的时候卡西姆•苏莱曼尼被任命为圣城旅的最高指挥官,至此圣城旅也正式面向世人,这支精锐中的精锐,在卡西姆•苏莱曼尼率领下作战十分骁勇,圣城旅这支军队是由伊朗花重金打造的,而且伊朗允许卡西姆•苏莱曼尼全权指挥,虽然如今卡西姆•苏莱曼尼已经去世,但是圣城旅的威名犹在。
‘伍’ 波斯是千年古国,近代为何放弃这个国名,改名叫伊朗
因为波斯这个名字就像中国在欧洲语言里的名称China一样,很早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使用,所以其实伊朗人也是接受的。对内称“伊朗”,对外称“波斯”后来也成为了伊朗历代王朝的惯例。并没有什么人提出异议。
1930年代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后,很快把“雅利安”这个名称的知名度炒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而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驻德国的波斯大使也感受到了这种热潮,认识到了“雅利安”这个名称在当时能带来的巨大获益,并把这种情况传递回了国内。而德国这个跟“雅利安”根本没关系的国家此时天天在利用“雅利安”这个名称,波斯这个天天在国内自称“雅利安(伊朗)”的国家很自然地感觉没法忍受。所以很快包括礼萨汗在内的伊朗政府就做出决定,一定要尽快正名,让世人知道,自己才是真雅利安国家。
‘陆’ 当年的明朝为什么不雇佣哥萨克骑兵来对抗八旗
一个是当时明朝的通讯条件,根本就不知道有哥萨克。明朝的疆域并不包括新疆和西藏,而当时陆路丝绸之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早已经断绝了,明庭怎么会知道万里之外的哥萨克?而且远隔大沙漠,远水不救近火。
另一个是后金并非没有在何种遇预见,他们利于用明庭不善骑兵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马上优势征服了一些蒙古部落,又用联姻的办法联合了一些部落,组建了蒙古八旗。 并非孤军奋战,即便哥萨克骑兵来了, 由于地域的关系,先要打的也是蒙古八旗。而不是后金八旗
‘柒’ 哥萨克骑兵很厉害,为何在日俄战争中还是被全歼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力最强、机动性最高的一个兵种,它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军事反应,从而给敌人造成突然袭击,继而给敌人造成巨额伤害。因此,在古代拥有一支强悍的骑兵也就意味着军队的综合战斗力更为强悍。
其实哥萨克骑兵会输,并非是战斗力太差了,而是装备太落后了,而装备落后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指挥官还是脓包,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说道最后,这里再来简单提下哥萨克骑兵的结局。在这场战争之后,哥萨克骑兵也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后来由于新兴政权苏联的强压,导致哥萨克人的利益遭到了严重的剥削,因此有一大部分的哥萨克人投身到了纳粹的事业之中。
希特勒对于这样的一批人也是非常的欣赏——当年希特勒的手下有一只有13,000名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硬是帮助希特勒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地区。在当时当地的武装一听说是哥萨克骑兵,一个个都吓得闻风丧胆。
‘捌’ 驰骋数百年,纵横千万里的哥萨克骑兵为什么这么厉害
哥萨克骑兵是俄罗斯的特殊兵种。哥萨克骑兵的移动力相当快速,在战况不利时也能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哥萨克人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之一。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就是战马上的族群。哥萨克人正是凭着一匹战马、一柄军刀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疆场上,驰骋数百年,纵横千万里,在俄罗斯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着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
‘玖’ 二战苏联一支彪悍的哥萨克骑兵部队,为何会投靠纳粹德国
因为他们被流放了心中有不满所以才加入德国。
为了赢得人民的心,1942年10月,德国建立了一个以古巴为基地的哥萨克半独立国家,该国有16万国民。军事作家兰诺伊说:“全国哥萨克党也成立了,在瓦西里的领导下,它承认希特勒是哥萨克国的保护者。唐·哥萨克人还选举了新领导人普拉托夫。 1942年8月,普拉托夫组建了唐·哥萨克人的第一骑兵团。这支军队独立于德国人,并配备了在苏联时期被淘汰的武器装备。军队迅速扩大,德国不得不任命穆勒上尉为普拉托夫的联络官。尽管极不信任这些叛教者,希特勒还是于1942年8月同意在国防军的领导下组建哥萨克军队。同年,在南方集团军集团中组建了两个哥萨克骑兵团,在中央集团军中组建了“普拉托夫”和“冯·沃尔夫”两个哥萨克骑兵团。
‘拾’ 二战时哥萨克骑兵和苏联正规军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哥萨克(Казак)”一词来自突厥语,是俄国的民间文学中的“绿林好汉”,其实用中国的话说就是“盲流”。15-17世纪在俄罗斯农奴化过程中,不愿为奴逃亡到边区去谋生的人,受西南部草原地带突厥民族的影响,养成了一种善骑射不受管束的有独特文化的认同关系,大量的逃农聚集在南俄草原一带,沙皇在迅速扩张过程中对南部草原只有名义的权利,由于这些边区土地上的“自由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亦农亦兵,长期处于半军事状态。东欧平原山少,哥萨克多是以河流命名,比如有顿河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外贝加尔哥萨克、库班哥萨克等。沙皇政权自然了解这种半军事体制的自由人集结数量巨大对国家的危险,但因一时间鞭长莫及而无可奈何。由于沙俄的地理环境因素,加之人口稀少,中央政权的管辖能力有限,不像中国传统社会可以完全融化和并吞掉社会的异己力量,这些因素都使哥萨克逐渐壮大。同时统治者也需要这些勇敢、武装、善于战斗的人来防御克里米亚的鞑靼人,通过草原的商队经常受到鞑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袭击,因此就需要军事方面的保护,只好借助其英勇善战为帝国戍边征战,早期欧俄周边国家的统治者对这些“草莽英雄”一般采取怀柔政策,在这种条件下便形成了一个叫“哥萨克”的特殊人群。
它们的组织形式是军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体,他们建筑一种特殊的营地叫“塞契”,由土围子、堑壕、原木围墙和带有射击孔的塔楼组成,营地定期举行全体成员大会,其中以乌克兰的扎波罗什哥萨克最为有名。他们聚居于第聂伯河中游的激流险滩段,形成着名的“札波罗什营地(Запорожская Сечь,札波罗什即激流之意)”。这是一种独立的军事自治流动组织,大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生,一部分人从事渔猎、养蜂和狩猎,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长的人务农。但从17世纪起,哥萨克在草原占地从事农业生产已逐渐常规化,以自治的村社组织来耕种“什一税田地”,即1/10用于军事哥萨克的粮饷,组成自备武装的轻骑兵(以顿河马、弯刀和长矛为主要装备),到自己地盘以外地方抢劫、尤其是在河滩地段抢劫船队是他们的保留节目,到了冬季商队减少就会到德涅波河、伏尔加河等的沿岸城市出售猎物或做短工,他们也常常袭击黑海沿岸的鞑靼人和土耳其人。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对外“自由”,对内“民主”,部落的各级盖特曼(头领)通过选举产生而不能世袭,对下负责而不受上面任命,并由这些人组成最高军事会议,战时统领军队、平时行使行政管理。这种军事化部落内部讲究严格地集体一致,与尊重个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前近代传统,它与俄国本土和周边国家盛行的农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触。
最先是波兰人开始利用哥萨克武装人员,他们用登记造册的方式来实行掌控,未经登记的人被认为是非法的,1625年在册的哥萨克是6000人,这些人受招安归顺以后成为领有封地的哥萨克上层(他们有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农奴),它的数量增加很快,1649年是4万人,1654年是6万人,于是在哥萨克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后来俄国统治者也效法“册封哥萨克”,赐予哥萨克上层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认其自治权力和藩属地位,基本上不干涉哥萨克的内部管理,有时出于统治策略的需要甚至增加他们的人数,把流放的犯人、政治犯和遭贬的人物,例如判处死刑的大贵族家臣等等发配这些地区。17世纪在俄国南部形成一条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绵延数百公里,主要靠“前哨所”和“哥萨克村(塞契)”的军事力量来服役。政府只是尽可能设法不让这些人回到莫斯科以东的内地来。俄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06-1607的鲍洛特尼科夫起义、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义和1773-1775年的普加乔夫起义)都是以哥萨克为主力的。1654年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赫麦尔尼茨基起兵反抗波兰受到镇压,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求助于俄罗斯,当年赫麦尔尼茨基与俄签订“别列亚斯拉夫协定”,宣布接受俄罗斯保护,又经过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废除哥萨克人的盖特曼自治,乌克兰总督鲁缅采夫把10个哥萨克军团改编为俄军的10个正规骑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