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透视伊朗军事实力及装备有多少中国货
空军装备应该有歼7
导弹有C-601、C-802反舰导弹、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红旗系列防空导弹等
陆军装备主要是轻武器及火炮
海军装备主要是导弹快艇
可能还有些电子设备提供
❷ 伊朗买了中国什么武器
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中国就没少卖武器给伊朗,但在两伊战争中,中国主要将重型武器卖到了伊拉克。海湾战争后中国又加大对伊朗的武器出口,基本能卖的都买了,也没少卖,总不能连战略武器也卖了吧。美国基本默认俄罗斯和中国对伊朗的武器出口,但各大国一般对争议国家和地区只出口防御武器,这是默契。好比美国向台湾所受武器也是防御类的。
❸ 伊朗有什么中国武器
太多了,以前是轻武器为主,现在出口品种也多了,不过伊朗现在绝对是以毛子武器为主的。所以就不要YY中国和伊朗的关系了,纯粹的是石油换武器而已,并且中国再傻,也不会像2楼的白痴那样把核技术出口给别人,尤其是出口给一个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
❹ 两伊伊朗和伊拉克在七年多的交战期间就不会购买将近一百二十亿美元的中国武器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从中国购买武器的,当时赚的中国很开心啊。我们以前大学老师当年在上海读书,据他说上海港两条船,满载坦克大炮,一艘开往伊拉克一艘开往伊朗。
据说乘着两伊战争,中国把国内所有的69式坦克全都打发干净了,因为中国军队根本不愿意用那玩意,所以全卖给两伊了,反正他们仗都打急了也不在乎武器质量到底怎么样了,是个能开能打炮的都要。。。
❺ 请告诉下伊朗进口过什么武器尤其是巴列维时期进口的武器装备,越详细越好,谢谢!!!!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受到的待遇仅次于英国(美国卖给英国战略核导弹),伊朗----美国的F14战斗机是唯一的出口对象。另外,配套的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麻雀中程导弹、响尾蛇格斗弹也有。还有F14的配件;还有F4鬼怪战斗机,F5战斗机,霍克防空导弹(07年伊朗人居然把霍克改成空空导弹挂在F14上了,牛)。轻武器更多(没有反坦克导弹)。
巴列维以后,美伊交恶,伊朗开始从苏联买东西,飞毛腿导弹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两伊战争前,伊朗还从中国买了一批歼7(伊朗成为F7战斗机)和配套的格斗弹(歼7的雷达作用仅仅15公里,实在是用不着中程导弹),不过令人称奇的是,伊朗人用F14大功率的雷达,当作小预警机用,指挥F4、F5、F7作战,效果居然很好。往往是伊拉克飞机被F14的雷达扫描到后,就因为惧怕伊朗的不死鸟远程导弹而落荒而逃,直到伊拉克从法国买来了幻影F1战斗机,才击落了几架F14。
中国的歼7在伊朗大出风头,良好的机动性使得歼7不憱任何一款战斗机的进距格斗,远距离有F4和F14的空空导弹,歼7的进距格斗也使得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脸面不足,同样是米格21,在伊拉克手里除了对地投弹以外却没什么作为。另外,歼7还在伊朗电影《空袭H3》中过了一把明星瘾,扮演其兄弟米格21,但是这部电影现在网上没有,遗憾。
后来,战争结束后,伊朗从中国买了一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小口径自行高炮、和部分单兵导弹、轻武器。现在又想买俄罗斯的防空导弹。
❻ 伊朗在两伊战争期间人装损失惨重 失去常规军力
伊朗正规军队—包括陆军、空军和海军—过去和以色列军队一样,同属于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巴列维王朝统治期间,美国为伊朗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伊朗国王也有意愿、有能力利用本国石油财富购买先进的常规武器。巴列维国王拥有巨集伟愿景、财政手段和美国的政治军事支援,力图把伊朗变成波斯湾地区实力最强的军事强国。
而美国同样也希望支援巴列维国王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理乍得•尼克松总统把伊朗看作是冷战期间牵制前苏联的得力助手,使后者的海上力量无法在海湾地区获得温水港,也无法攫取伊朗的石油财富。
为对抗前苏联,美国采用了“双柱”战略,而伊朗军队则是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遏制前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尼克松总统把伊朗看作是第一战略支柱,而沙乌地阿拉伯则是第二战略支柱。后来的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和吉米•卡特总统也持有同样观点,并为伊朗军队提供了先进的美式装备和军事训练指导,其援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是除以色列以外的任何一个美国安全合作伙伴国家所未曾享有过的。例如,美国向伊朗出售了当时本国战斗力最强的战斗机F-14“雄猫”战斗机。
卡特总统还发布了一项将伊朗置于中心位置的政策宣告。在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总统公开宣布了“卡特主义”,指出“外部势力(暗指前苏联)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人们对于“卡特主义”的往往理解,是指美国将不惜运用核武器打消前苏联军队攻击伊朗和中东地区的企图。
尽管从美国得到了大量军事训练指导和武器装备援助,伊朗军队却只能说是“外强中干”。他们可以进行场面壮观的阅兵游行,却在1979年伊朗革命期间土崩瓦解。巴列维国王掌控下的伊朗军队由于内部分裂,实力极为弱小,无法阻止伊斯兰神职人员进入德黑兰政府执政。
正如评论家罗伯特•费思科所记忆的,三周之内超过300名巴列维政权高阶军官被迫退出现役,大多数英制和美制军事装备如坦克等都因水平低下的维护保养工作而无法使用。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伊朗革命就把7500名巴列维政权军官清理出军队,至伊拉克入侵伊朗时,阿亚图拉•霍梅尼政权已清理了军队中的12000名原军官。革命政权只是对空军部队还存有信任,因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在革命期间发挥了支援作用。因此,空军也成了巴列维政权倒台之后唯一一支可以在基地之外身着制服的军队。
萨达姆•侯赛因入侵伊朗暂时性地中止了巴列维王朝军队的革命性瓦解程序。1980年,伊拉克开始入侵伊朗。巴格达政府派出了几乎占全国总兵力半数的作战人员以及其12个陆军师中的大部分,沿长达700公里的前线,穿越伊朗边境对4个战略要地展开了攻击。但是,由于雨季的到来,伊拉克装甲部队无法前进,停滞于伊朗境内。布鲁津斯学会中东政策研究室主任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Pollack)以为,萨达姆的意图是夺取伊朗的胡齐斯坦省,以之为根据地在伊朗境内发起一场新的革命,驱逐阿亚图拉•霍梅尼,并代之以与巴格达政府交好的政权,从而可以控制该省人数相当可观的阿拉伯人口以及巨大的石油财富。
伊朗采取了类似于一战时期的“人海”战术,对抗规模虽然较小但装备充足的伊拉克部队。伊朗由于国内革命的原因失去了美国这一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但伊拉克却仍然不断地从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及埃及获取经济援助和武器装备,因为那些国家害怕伊朗一旦战胜伊拉克和科威特后也会控制整个中东地区。前苏联也一认为伊拉克提供武器装备上的支援。冲突期间,美国也站在伊拉克一方,为他们提供了很宝贵的情报资讯。在漫长的战争前线上,美国为伊拉克提供了关于伊朗进攻性作战准备的预警资讯。根据罗伯特•费斯科的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向伊拉克总参谋部秘密提供了关于伊朗军队的兵力部署、战术计划和轰炸损伤评估等方面的详尽资讯。
伊拉克还将化学战纳入了他们的作战计划。伊拉克部队以飞机和火炮为平台,将化学武器浸透进入伊朗前线和后方地区。由于伊朗没有应对化学战的装备准备和必需训练,因此化学武器对其军队造成了极大打击。直到战争后期,伊朗才初步运用他们的化学武器打击伊拉克部队,但是为时已晚,伊朗已无法挽回战争失败的局面。
伊拉克部队还利用弹道导弹攻击了伊朗,而后者的空军部队和对空防御部队根本无法抵挡。伊朗空军基本上被伊拉克空军赶出了战场,而伊拉克还拥有由前苏联提供的大量“飞毛腿”弹道导弹。伊拉克对苏制“飞毛腿”导弹进行了改进,以更远的射程攻击德黑兰,对伊朗政权基础构成了威胁。相对而言,伊朗的“飞毛腿”导弹数量极少。两伊战争本来就是“两座城市之间的战争”,伊拉克和伊朗都运用了导弹打击,试图增加对方平民的恐慌,破坏巴格达政府和德黑兰政府各自的政治支援基础。
由于美国的介入,伊朗于两伊战争期间失去了常规军事能力。美国开始在波斯湾进行海军护航,保护商业航运,使之免受伊朗人的攻击和袭扰。科威特一开始试图从俄罗斯那里寻求保护,请求他们将俄罗斯国旗悬挂于科威特油轮之上,但美国及时收回了前期作出的拒绝提供保护的决定,同意保护科威特的海上航运。与美国部队之间的冲突增大了伊朗的压力,1988年两国间发生了最大的一次海上军事摩擦。美国“塞缪尔•罗伯茨”号导弹护卫舰撞上了一颗伊朗水雷,导致10人受伤,海军于4月18日发起报复性“螳螂捕食行动”(Operation Praying Mantis),摧毁了伊朗革命卫队用以作为攻击海湾海上航运的基地的三座海上石油平台。伊朗试图以小型飞机和F-4战斗机对抗美国部队,伊朗导弹艇“约尚”(JOSHAN)号在未能成功以美制“鱼叉”反舰导弹攻击美国部队后被击沉。美国还击沉了伊朗“萨汉德”(Sahand)号导弹护卫舰,击伤了“撒巴兰”(Sabalan)号导弹护卫舰。
伊拉克对化学武器的运用、对伊朗前线的攻击使伊朗遭受了一系列的战场和国土损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伊朗军队在人员和装备方面损失惨重。他们失去了大部分从美国购买的军事装备。在战争中,伊朗大量年轻人牺牲。在伊拉克的导弹攻击下,伊朗城市居民生活极度困苦,八年的战争令伊朗的国家经济和社会环境急剧恶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迫使阿亚图拉•霍梅尼不得不“饮下毒酒”,于1988年公开宣布战争失败。
时到今天日,伊朗正规军队依旧未能从两伊战争中的惨败中恢复元气。他们缺少军事复兴、进行现代化改造成为一支具有相当效能的部队所需要的主战武器系统。国际制裁使伊朗无法获得正规军队所需要的主战武器。为解决这一难题,伊朗军队不得不将一些陆上、空中装备加以拆解,以使另外一些装备保持堪用。这种方式,将会使伊朗军队在未来军事冲突中可呼叫力量更少。
另外,伊朗政权正在试图把伊朗革命卫队建设成比正规军队更具竞争力的军事力量。伊朗革命卫队拥有兵员约12.5万人,而正规军队兵员总额约为35万人。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和普通士兵的能力优于正规军队官兵。例如,伊朗正规军队中,军事素质较强的约有13万人,而剩下的22万人是未经正规训练的应征入伍士兵。
伊朗空军的实力也极为弱小,作战飞机约为281架,其中美制飞机可用率约为60%,俄制和中国制的飞机可用率约为80%。伊朗最先进的作战飞机包括约美国制25架F-14“雄猫”战斗机、65架F-4“幽灵”战斗机和60架F-5“虎”式战斗机,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飞行员驾机叛逃所得的24架F-1“幻影”战斗机,以及俄罗斯制13架苏-25“蛙足”战斗机、30架苏-24“击剑手”战斗机和25架米格-29“支点”战斗机。
伊朗正努力通过黑市交易获得武器装备的配件,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通过一些不正当渠道,伊朗从美国不法商人手中走私购买了一些较老旧的F-4、F-5和F-14战斗机的部件。据美国执法部门官员称,伊朗仅能从通过走私活动,在国内生产F-4、F-5和F-14战斗机所需部件的15%。这些填补空缺的活动,根本不足以维持有效的空战行动。美国决定将F-14战斗机退出作战部队,因为此战机属于劳动密集型机型,而且要维持作战能力需要克服大量机械性难题。假如说美国在保持F-14战斗机部队战斗力方面存有困难的话,伊朗的情况则更为糟糕。毫不夸张地说,伊朗空军的存在,对本国的威胁远胜于对其邻国或者美国的威胁。伊朗常常因机械问题和维护保养问题发生坠机事件。
现今的伊朗对于其海湾阿拉伯邻国来讲不再拥有军事优势。伊朗所拥有的俄罗斯制和中国制武器系统在能力上次于其邻国所拥有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供的武器系统。虽然与海湾地区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在机动性常规战争更富经验,但这些经验非常快就过时了。1980-1988年间战斗在两伊战争前线上的伊朗士兵们已退役。伊朗人口主体年岁较小,大部分人对伊朗革命根本没有直接经历的回忆。
•复兴前景展望
假如伊朗军队想要得到复兴,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具有相当实力的作战力量,他们就必须大幅提高从外国购买武器装备的力度。伊朗总是在公开场合鼓吹其本土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例如,2007年11月,德黑兰政府宣布由本国生产的第二艘潜艇试航成功,宣称此潜艇可以同时发射导弹和鱼雷。实际上,伊朗本土武器装备生产能力远不如美国和西欧各国先进,也不如俄罗斯和中国。
在伊朗最有力的外国军事支持者中,俄罗斯和朝鲜尤为突出。近日,这些国家和伊朗之间贸易额巨大,而且承诺在将来还会进一步加强。伊朗从俄罗斯手中得到了先进的地空导弹防御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得以部署,将在未来军事冲突中为美国部队带来更为复杂的难题。1991-1997年期间,伊朗共从俄罗斯购买了总价值约14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基洛”级潜艇、苏-24战斗机、米格-29战斗机以及先进的水雷。伊朗还斥资13亿美元,从中国购买了反舰导弹、导弹巡逻艇、空地导弹以及弹道导弹技术,而朝鲜则承诺向伊朗提供“飞毛腿B”和“飞毛腿C”型弹道导弹及技术,从而为伊朗发展“流星”弹道导弹提供帮助。
伊朗的武器装备采购活动,部分目标是为了对抗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海上军事优势。俄罗斯卖给伊朗3艘相对先进的“基洛”级柴油动力潜艇,于1980年形成作战能力,具有静音、小型的特点,很适合在海湾浅水海域作战。据报道,“基洛”级潜艇可携带18枚自导和线导鱼雷或者24颗水雷。同时,伊朗还在建设其海上很规战争能力。他们购买了至少3艘单人潜艇用于隐蔽破坏和渗透作战,1993年他们还从朝鲜购买了一些微型潜艇。
伊朗还有大概设法使俄罗斯和中国互相竞争,从而从两国获得能力最强的武器装备。正如中国研究专家贝茨•吉尔(Bates Gill)所指出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对伊朗的军售是出于战略原因,“除了巴基斯坦和朝鲜,中国对伊朗军售在数量和质量上要远胜于其他国家。”
伊朗正规军队的军事能力现代化工作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程序。但是,伊朗政权不太大概将注意力从伊朗革命卫队和“巴斯基”组织转移到伊朗正规部队之上,伊朗正规部队非常难获得发展所需的必要资源。在当前神职政权更加依赖伊朗革命卫队和“巴斯基”组织的形势下,伊朗正规军队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在伊朗政权把大部分资源分配给伊朗革命卫队的情况下,伊朗正规军队的发展动力将仍然非常弱。但是,伊朗政权仍将大概保持正规军队的存在,用以对抗来自于邻国或者美国的机动式常规军事威胁。日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正忙于应付本国内部的安全事务,而美国正在从两地撤回兵力,因此这种突发事件不大概在近日出现。另外,伊朗大概会努力购买生产核武器,以之作为正规军事能力的最好“快速补充”,也将成为在波斯湾地区对抗其他阿拉伯国家和美国常规力量的最佳手段。
❼ 伊朗军队的中国装备
伊朗陆军大举装备中国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 美国表示强烈反对极力阻碍中国
《路透社》的媒体披露,在未来1~10年内,伊朗陆军对“红箭”的需求量将从1000多枚增至2万枚,从肩扛发射到陆地车载型和直升机机载型发射;广阔的伊朗真的要遍布“红箭”了。美国从自身安全考虑,担忧中国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能击毁现役美军最新型坦克。据悉,美国正在极力阻碍中国向伊朗提供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
伊朗陆军现役的反坦克导弹大部分仍是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扰性能差,对付不了现代坦克装置的新型复合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伊朗陆军看中“红箭”反坦克导弹。
“红箭”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红箭”最终采取了无线电指令加被动红热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模式。它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能区分包括红外曳光弹、红外诱饵、红外干扰机在内的多种有源干扰系统与目标之间的红外波段差异。由于坦克车体上部的发动机排气舱口是一个巨大的热源,辐射大量的红外线,这使得采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可有效对坦克实施攻顶。
“红箭”采用双级串行式高爆战斗部。战斗部采用了当今先进的爆炸成形技术,前置装药的药型罩材料采用了钼,而不是常用的紫铜。在试验中,这种结构的战斗部成功地击毁了能有效防御紫铜罩串联战斗部的多层爆炸式反应装甲。为了提高攻击速度,减小被拦截几率,“红箭”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固体冲压式发动机,其推力达到普通固体发动机的两倍,在发射3秒后,导弹飞行马赫数即可超过1。导弹最大射程6公里.
灵巧轻便是“红箭”的一大特点。导弹采取管发射形式,包装筒兼作发射筒,有利于保养和携行。为了减轻弹体重量,“红箭”导弹70%的弹体材料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弹体重量仅9公斤,体积小,武器全长仅800毫米,便于士兵携带和肩扛发射。
通用性好是“红箭”导弹的又一特点。“红箭”导弹发展有陆地车载型和直升机机载型。载车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制造。车上的回旋式发射筒上安装有4枚处于待发状态的“红箭”导弹,另有4枚备弹。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直升机型“红箭”导弹可安装在伊朗陆军现役的各种直升机和正在装备部队的中国产直升机-10上。标准的配挂方式为8枚导弹,由两具4联发射筒装载,分别挂在武装直升机的两个短翼上。直升机机头装有供导弹制导、火控使用的固定热成像仪和激光测速.
伊朗直到两伊战争末期才得到歼-7战斗机。他们对这种战斗机的认识来源于实战。在与伊拉克空军的长期空战中,伊朗空军中包括F-14A“雄猫”飞行员在内的各型一线战斗机飞行员都反映说米格-21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虽然没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优势,但是却“非常灵活”。根据这些报告,伊朗空军决定引进一些歼-7,而促使伊朗下决心引进歼-7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的消耗,到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一部分在战斗中损失以外,多数战机由于缺少零配件而无法起飞作战,而那些能够升空作战的战机只能频繁出动以弥补战机数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的主力制空战斗机。1987年,伊朗引进了36架歼-7N,最初这些战机被配属给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转给了伊朗伊斯兰空军。这批歼-7N运抵伊朗时,两伊战争已经接近结束,因此它们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但是这批歼-7N仍然为伊朗训练出了大量优秀的飞行员,并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根据一些专门研究伊朗军事的评论家的研究结果,现在伊朗伊斯兰空军主要将歼-7N用于训练新飞行员,轻便灵巧的歼-7N有助于让那些刚刚结束螺旋桨初级教练机课程的菜鸟飞行员们尽快地熟悉喷气式战斗机,另外歼-7N也被用于武器使用的训练课程。在不久前伊朗电视台播出的一段关于伊朗空军对地攻击训练的录像中,歼-7N率先出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标靶,然后F-14A、F-4、F-5、苏-24才陆续出场演练。有趣的是,歼-7N还在伊朗过了一次明星瘾,在伊朗电影《Hamle on H-3》(《空袭H-3》)中,歼-7N负责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MF。《空袭H-3》是一部写实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兰空军对位于约旦/伊拉克边境的伊拉克空军H-3空军基地的传奇式空袭。在这部总长度95分钟的片子中,居然有长达60分钟之久的战争场面。
关于伊朗歼-7N与米格-21的不解之缘,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保证武器来源的多 元化,伊朗于1989年向东德订购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这批米格-21PF经过翻修,准备装船运往伊朗之际,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东德不复存在,与伊朗达成的合同也随之作废。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来,其中一架编号为3-0914,机身上涂有伊朗空军标志的米格-21PF后来被送到意大利的一家专门收集东欧国家战斗机的博物馆收藏。就这样,歼-7N失去了与它的表兄弟一齐并肩作战的机会。
3,两伊战争中的轰-6和C-601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总共获得了四架轰-6和大约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舰导弹。这些轰-6的涂装很有特色:机身被涂成暗绿色,机腹部则被涂成浅灰色以适应波斯湾地区的作战环境。C-601反舰导弹的国内编号是鹰击-6,北约编号CSA-1“北海巨妖”,其平飞速度0.9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显着的特点是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弹头,足以击毁大型战舰以及超巨型油轮,1987年12月,伊拉克空军接收轰-6之后,立即将它们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约旦的空军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不久之后就将其用于与伊朗的袭船战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轰-6使用C-601总计击毁击伤了六艘油/货轮。
轰-6虽然威力强大,但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自卫能力较差。针对这个弱点,伊拉克空军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战术。在接收轰-6后不久,伊拉克空军的技术人员就将苏制UPAZ空中加油吊舱整合到两架轰-6的机身上。在轰-6深入波斯湾执行远距反舰任务时,伊拉克空军总是会出动两架幻影F.1战斗机为其护航,在护航过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时,由轰-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舱为幻影战斗机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来保护轰-6的安全的。(千龙编者按:此说法需要考证,中国的轰油6飞机是将机腹弹舱改为油箱,实现空中加油能力,暂且不说伊拉克是否具备这样的改装能力,如果考虑到只使用轰6飞机自身的油箱,那么其油量很难实现给战斗机加油。)
1991年,在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一夜美军对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袭中,停在机场上的两架轰-6被美军炸毁。
伊朗也获得了数目不详的C-601反舰导弹,但是与伊拉克空军不同,伊朗人将C-601部署在海岸作为岸基反舰导弹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时整,美国海军对伊朗海军设施发起攻击,“螳螂行动”开始。在这次攻击行动中,伊朗海军的“萨汉德”号护卫舰被从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A-6和A-7攻击机击沉,作为报复,伊朗立即向美国海军“杰克.威廉姆斯”号护卫舰(FFG-24)发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舰导弹。当时“杰克.威廉姆斯”号护卫舰的正向霍尔穆兹海峡以西行驶,位置恰好处于伊朗C-601岸基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内。“杰克.威廉姆斯”急忙进行紧急闪避机动,并放出了所有的干扰箔条。五枚导弹都没能命中美舰。
在这之前,美国曾经正式警告过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舰导弹对美国舰船做出敌意表示的话,美军将毫不犹豫地摧毁其发射阵地。然而,这次C-601攻击以后,美国居然一声不吭,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国人担心如果对伊朗内陆的反舰导弹阵地发起攻击的话,会引起美国与伊朗的全面战争的缘故。
4,伊朗的红旗-2
在两伊战争中,国产武器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局的发展。
苏制米格-25“狐蝠”战斗机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战斗机,在伊朗巴列维国王在位期间,苏联空军的米格-25曾经多次入侵伊朗领空执行侦察任务。而当时皇家伊朗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F-4“鬼怪”式战斗机对“狐蝠”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让当过飞行员的巴列维国王大为恼火,责成空军负责人拿出解决的办法了,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最终皇家伊朗空军购买了美国的F-14A“雄猫”战斗机,伊朗空军的F-14A威力强大,不仅在两伊战争中大放异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两伊战争中仍然无法完全压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狐蝠”,虽然也曾在空战中击落过几架米格-25,但是飞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军挥之不去的噩梦。在与伊朗空军中各种美制战斗机的对决中,米格-25也屡有斩,伊拉克空军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天隼”雷耶尔就曾经驾驶米格-25击落过包括F-14A、F-4、F-5在内的多架伊朗战斗机。虽然无法在空中击败“狐蝠”,伊朗人还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红旗-2防空导弹。
从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军几乎每天出动米格-25RB战斗轰炸机轰炸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两万至两万二千米的高空飞行,当时这两个城市周边的防空武器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两个城市的人们可以听到“狐蝠”飞行时发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无法击落它。在几天的空袭中,仅在伊斯法罕一处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弹炸死。
于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决定将新得到的红旗-2防空导弹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动花费了两周,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边的沼泽地带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阵地上面。在这两周多的时间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无忌惮地轰炸城市,带来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飞行员甚至每天都采取相同的飞行路线和飞行高度,因为他认为伊朗人根本没有办法威胁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来了,飞行路线还是不变,速度是2.2马赫,飞行高度是两万二千米。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等米格-25RB进入伏击圈以后立即发射了一枚红旗-2,片刻之后又发射了第二枚。两枚导弹螺旋着向米格-25RB飞去。几乎在同时,在伊斯法罕城外设防的伊朗伊斯兰空军的防空部队也向“狐蝠”发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导弹。两枚红旗-2和一枚“霍克”几乎在同时击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几截,坠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过一百万名伊斯法罕城亲眼目击了这次防空战,事后,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斯兰空军都宣称是自己的导弹击落了“狐蝠”,最终经过仔细调查,这个战果还是被判给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他们的红旗-2。
最后要提一下那个伊拉克“狐蝠”飞行员。在飞机被导弹击中时他及时跳了伞,伊朗伊斯兰空军立即派出直升机去他的着陆地点搜捕。伊拉克飞行员很机灵,他成功地避开了来抓他的直升机,但却在逃亡时慌不择路地一头扎进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阵地。这个倒霉的家伙最后被送到伊朗电视台,在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公开露面,电视画面中的他还仍然穿着由苏联设计的高空战斗机飞行员抗高G飞行作战服。
与苏制萨姆-2防空导弹相比,红旗-2具有威力更强的高爆弹头,当命中目标后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杀伤半径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过实战证明,红旗-2完全有能力击落象米格-25这一级别的重型战斗机。关于这个结论,还有另外一个佐证:在两伊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发起的旨在教训伊朗的“螳螂行动”中,虽然美国海军战舰和舰载战斗机在波斯湾海面上耀武扬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内的舰载战斗攻击机却始终不敢接近并攻击伊朗本土的目标,而只能摧毁几个伊朗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泄愤,很大一部分原因
❽ 为何军事家说两伊爆发战争“拯救”了我国兵工厂
因为两伊爆发的战争一共持续了八年之久,在这期间两国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来制造武器用来打仗,所以只能通过外购来补充弹药,而这个时候我国的兵工厂正处于滞销,这时两个国家都从我国来采购物美价廉的弹药,让我国的兵工厂从而有了订单也就维持了下去。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正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军队要忍耐”,大量削减军备开支导致众多军工产业失去了军火订单,众多军工产业处于崩溃的边缘。此时,两伊战争双方送来的大量军火订单无疑就是一场及时雨,对于当时困难的中国兵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没有了产品订单就必然会陷入困境,我们的军工产业在那个特殊时期如果没有两伊战争,确实是会面临困居。当然,伊朗和伊拉克能够采购我们的军工产品,也说明我们的军工产品管用,好用,物美价廉,也是有了竞争优势才能被两伊看中的。